阜阳led显示屏公司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4 21:24:44
阜阳led显示屏公司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时间:2023-09-04 21:24:44     小编:纸韵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阜阳led显示屏公司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篇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能从事制冷与空调的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实验、营销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制冷与空调的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实验、营销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7.具有在专业领域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3. 专业培养过程上能始终力求制冷、空调技术与电、控基础的有机整合,能突出实时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04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与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制冷原理及设备、空气调节、制冷装置自动化、冷库设计、制冷装置制造工艺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305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备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体质监测由体育部统一安排。

306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308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309

审核人:施俊侠

310

一、修改背景:

核电、风电、循环流化床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最近几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燃气发电工程方向、风电工程方向选修学生人数太少;核电方面根据学校安排已经停办(从08级起始),因此需要对学生的选修课程做适当的引导。

二、指导思想:

1、 宽口径、厚基础;

2、 方便学生就业;

3、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

三、具体举措:

活调整。热能动力工程和电厂集控运行两个方向的学生可自主选修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模块、核电模块、风电模块、洁净煤发电技术模块的相关课程(也可不按课程模块选课),如果学生修完相应课程模块的全部课程,学院正式承认“已修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模块”、“已修核电模块”、“已修风电模块”和“已修洁净煤发电技术模块”。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模块、核电模块和风电模块、洁净煤发电技术模块分别设置三门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原则上不增加新课程,不增加学分,不增加学生负担。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阜阳led显示屏公司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篇二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

(二)学制(年):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职业)岗位群

1.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建筑业相关知识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基本技能,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相关行业方面具有较强实践管理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面向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从事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建筑监理)、材料检验、资料整理等管理工作。如: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质检员等。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等相应岗位证书。

三、职业能力及要求

四、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六、教学计划表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计划表

(一)教学总安排(周)

(二)实践专用周安排(周)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一、招生对象、学制: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必备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和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要求: (一)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有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的基本能力。2、具有建筑设备操作、维修、安装的能力。3、具有使用autocad进行建筑设计制图的基本能力。3、具有建筑工程监理的能力。4、具有建筑工程测绘能力。5、具有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职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工厂、矿山、冶金等企事业单位担任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及管理等工作。进行一般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和建筑工程概预算等相关的工作。

四、课程设置: (一)主干课程名称:

各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建筑制图,计算机应用、建设工程法律与法规、材料力学,建筑力学、建筑测量、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cad、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施工等。

(二)主要实践环节:

六、中专教学进程表

阜阳led显示屏公司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篇三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能力为培养目标,面向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软件人才教育模式,培养直接与社会需求接轨,具有软件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获得软件设计方法、开发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能胜任大中型复杂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的高水平、工程型、实用型软件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知识、国际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现代软件工程规范,接受较高强度的软件工程项目训练,并到国内外大中型软件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具有很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须完成八个有相当规模的课程实践项目,完成一套基于主流软件工程标准并覆盖软件工程主要环节的高质量完整文档,至少在知名it企业中从事六个月以上的专业实习。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

2. 具有较高的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的能力;

5.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熟练掌握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五、主要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基础、java web程序设计、基于java的webservice基础、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概论、基于c#的http://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

六、学时分配比例及毕业要求

注:课外14.5学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5.5学分,大学英语4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生就业指导1学分,毕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1学分。

七、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周数)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素质、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项目规范管理能力、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能适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通用的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以及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的能力和初步经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和较好的工程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开发、工程服务、项目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其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为:

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3.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4. 具有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设备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掌握主流的系统软件和应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5. 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软件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6. 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7.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作和开发过程中自觉严格遵循。

质、心理素质,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

五、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注:表中“占总学分比例”是指该类型(环节)课程的学分占“培养计划所列课程总学分”的比例。

七、毕业规定

参照《三江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总学分要求180.5学分(含自主化个性学分), 即可毕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基本理论及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经验、较强的团队精神,能够在欧美企业和相关外包软件服务单位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学习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与工程思维的训练,了解现代软件工程开发模式、流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软件外包开发规范,具有基于行业背景的软件服务外包实践应用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1 —

规划控制决策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核心课程

c++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网页开发基础,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导论、linux操作系统基础,ms sql数据库技术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六、学分要求

总学分:176。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 2 —

八、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列表(见附表1)

九、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见附表2-7)

十、相关说明

1.本方案制定依据《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洛阳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安排的通知。

2.双语课程: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

3.学院可根据软件技术最新发展以及当前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设置或具体课程的涵盖内容。

— 3 —

附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 4 —

附表2

通识教育平台(788学时,38学分)

— 5 —

学科教育平台(718学时,34学分)

— 6 —

专业教育平台(628学时, 32.5学分)

— 7 —

附表5

专业技能平台(316学时,12学分)

— 8 —

附表6

实践教学平台(35学分)

— 9 —

附表7

院系专业任意选修课

— 10 —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较高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软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和外语等相关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6)掌握j2ee和移动平台应用开发流程和技术。

2.能力

(1)具备良好编写程序能力;

(2)具有web站点的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能力;

(3)具有移动平台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自主学习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素质

(4)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能达到国家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学科领域及专业主干课程

学科领域: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等。

第二课堂活动包括acm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行业调研、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专业课程指导和顶岗实习。

六、教学计划表

七、学位课程及学分要求

1.备注栏标注“d”的课程为学位课程。

2.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9学分(含通识选修课10分,第二课堂9分),同时应修满学校规定的素质教育拓展类课程学分。

3.通识选修课为全校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选修不低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共6门24学分,学生应至少选修8学分。

4.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4学分,其中集中实践教学13分。表四所列第二课堂部分仅包含院系举行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的活动,第二课堂其它活动参照《平顶山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执行。学生参加院系及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低于9学分。

阜阳led显示屏公司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篇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鲁教师字〔2014〕18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制定2017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以推动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与我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整合设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方式,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课程学习。

推动学习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引导全体参训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节研究课,参加逐级晒课和赛课活动。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探索建立以工作坊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推动我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我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工程实施包括网络课程学习和实践应用两个环节。

1.必修课程(18学时)。

(1)国家级“优课”课例学习专题(4学时),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深入学习2节国家级“优课”课例及专家点评。

(2)学科课例点评专题(12学时),研修平台为每位教师随机推送4个市级“优课”课例,开展省级观评课活动。

(3)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2学时)。

2.选修课程(不少于18学时)。

(1)高中、初中和小学学段:在原开设的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艺术修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和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等6个专题基础上,2017年新增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学基础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4个专题。以上10个专题均包含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6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学校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修不少于18学时。

(2)幼儿园学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艺术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6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4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幼儿园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学不少于18学时。

(二)实践应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组织教师全员开展“一师一优课”创建活动,在网络课程学习基础上,每人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节研究课。通过人人创课、校内亮课和观课评课等活动,遴选出具有创新特色和推广价值的校级优秀课例。学校负责按照“优课”内容要求、技术标准(见附件1、2),拍摄课堂实录,完成“优课”制作,推荐参加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各县(市、区)在各学校推荐“优课”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赛课,评选出县(市、区)级“优课”,并向市一级推荐优秀课例。各市在各县(市、区)推荐县级“优课”的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和赛课,评选出市级“优课”,经公示无异议后,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参加省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评选出省级“优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只参加省级晒课,不参与省级观评课和省级“优课”评选活动。

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2017年,我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创建的“优课”可同步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具体要求与活动流程,另行通知。

高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

初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5个学科的教师。

小学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1个学科教师。

幼儿园学段:包括取得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园长。

具有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人员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科专任教师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指导教师等,也可参照中小学、幼儿园参训对象学科类别报名参加本年度网络课程学习。

(一)网络课程学习。

1.报名时间:3月1日-31日。具体报名工作流程见附件3。

2.市、县级管理员培训时间:3月中旬。

3.各级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时间:4月至5月。

4.学校选专题时间:5月20日至5月31日;

5.教师选课程时间:6月1日开始;

6.必修课学习时间:6月15日至9月30日;

7.选修课学习时间:研修平台于6月15日常态化开放,学员可开始选修课学习。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

工程结束后,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二)实践应用。

学校创课、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时间、方式由各市、县、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各市教育局要在5月15日前完成市级“优课”遴选工作,经公示无异议后,于5月20日前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并填写本市、县级“优课”汇总表(见附件4),发送到省项目办邮箱(support@)。

各市、县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优课”评选办法,按照一定比例逐级遴选推荐,确保“优课”质量。每市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节,每位教师限报1节。没有经过县、市两级遴选的课例,不得直接推送省平台,也不能参加教育部“优课”评选。

(一)课程学习。参训教师网络课程学习通过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

为保证教师有效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学校要根据校本研修年度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

(二)研讨交流。研修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必修课以学科为单位逐级建立“学科工作坊”,选修课以专题为单位建立“专题工作坊”。工作坊根据参与研讨人数可由平台或工作坊主持人拓展若干子坊,每个工作坊人数不超过300人。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和研讨交流。积极推动教师网络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智慧众筹”活动,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引领深度研讨,推动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

(三)建立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

1.建立开放、多元的研修指导专家选聘制度。各学科省级工作坊主持人由省项目办遴选配备,由各级教科研骨干、高校专家和齐鲁名师(或工程人选)、特级教师等组成。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省级遴选的方式产生,鼓励在教育教学各领域有专长、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积极参加。

各市、县(市、区)要按要求组建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并将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名单逐级报省项目办审核备案。

2.建立志愿服务制度。研修指导是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省级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的研修指导工作均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要进一步弘扬教育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在教师队伍中倡导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3.建立工作坊主持人培训制度。省项目办举办高级研修班,对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优先将省级工作坊主持人列入“国培计划”。支持省级工作坊开展线下研讨活动,提升研修指导团队业务素质和指导能力。

4.建立研修指导管理评价制度。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要制定指导工作计划,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开展常态化线上指导和线下研讨活动。省项目办制定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考核评价办法,对省级指导团队实行动态管理。

(一)建立省、市、县、校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四级管理体系。完善“协同管理、分工负责、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工程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在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设立省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省级工作坊主持人遴选、培训及课程资源建设等。齐鲁师范学院负责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平台开发、功能建设和平台运行服务保障等。

(二)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科室及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成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督导和管理,负责组织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负责市、县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的遴选配备、培训与考核管理。要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过程管理,为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在认真总结上一学年“优课”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研制2016至2017学年度“优课”创建活动方案,并于2017年2月10日前将“优课”创建和晒课、赛课活动方案报送我厅教师工作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平台,并与省平台有效对接,确保各级晒课、赛课活动及推送课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各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中心)要做好工程实施的技术支持。各级教研部门要做好“优课”活动的指导。在校级“优课”创建过程中,市、县(市、区)工作坊主持人团队要及时跟进,同步开展教研指导。

(四)中小学校长(园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引导支持全体教师创建“优课”。要制定本校教师统一集中研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教师学习场所和网络条件保障(网络条件标准见附件5)。要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督促、引导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和研讨任务。要抓好线下研讨和“一人一节研究课”活动的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工程实施方案要上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五)参训教师要正确理解工程活动的意义,避免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优课”评选,在推进教师全员“研究课、上好课”的基础上,把真正的好课选出来,把“优课”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负责本级优秀课例课堂实录的拍摄,避免增加教师经济负担。教师要把“优课”创建与日常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在创课活动中要注重实效,尊重学生。严禁上“表演课”“彩排课”“重复课”。对弄虚作假、功利色彩浓重的课例,一律不得入选各级“优课”。为保证优质课例资源的覆盖面,在各级优秀课例的遴选和推荐时,要优先考虑尚未获得各级“优课”的课例。

(一)工程经费。工程实施经费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承担,不得向参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二)考核评价。工程结束后,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参训教师,通过考核,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登记相应学分。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提交工程总结报告,省教育厅将组织第三方开展专项评估,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评估结果形成工程的总结评价。

阜阳led显示屏公司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篇五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根据我院“三通三融三证书”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山东设计院、邮电工程总公司等企业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在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课程改革新的思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

本方案遵循“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两平台两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590201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同、相近专业毕业生。全日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设有通信技术与现代电子制造技术两个专业方向,通信技术方向主要面向铁路通信与公共通信行业,培养掌握移动通信、光传输、程控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三网融合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具备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技能,毕业后可从事铁路专用通信与公共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通信工程督导、通信工程监理、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电子制造技术方向面向现代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工艺设计与品质管理、产品设计生产与测试等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工程师、电子产品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通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通信网络知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电路分析、电子产品生产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与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与调试、通信设备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快适应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

(3)具备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4)具备单片机、智能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5)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与工程施工知识;

(6)具备电子产品的生产、检验、产品营销的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3)具有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4)具有通信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维护能力;

方法能力:

(2)具有掌握通信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定生产作业工作计划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

(5)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

(2)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范围主要涉及现代电子制造与现代通信技术。具体从事的首要就业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电子产品工艺管理、生产设备维护、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通信工程督导等,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电子产品设计、通信工程设计等。

四、毕业条件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的学习,最低取得学分143学分,其中选修课最低14学分(含专业限选课程),通识选修课最低8学分。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2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为内涵的“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实施“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 “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第一学期,在校内完成数学、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和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等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安排学生到浪潮集团、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等紧密合作企业进行企业认知实习一周,使学生对本专业职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技术实训室等专项实训室,设计教学项目,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完成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调试、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等学习性工作任务,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通用仪器设备操作、电子产品设计调试、装配、工程绘图等专业核心技能。

岗位技能培养阶段。第四、五学期,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方向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 “校中厂”、“厂”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围绕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其中电子产品制造岗位以通孔插装、表面贴装、混装等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融入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生产设备操作、生产工艺编制、品质控制等岗位技能训练;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以通信设备硬件安装、3g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与维护、光传输设备开局维护等典型项目为载体,进行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调试、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通。

邮电工程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电子产品制造岗位、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关键岗位生产实践,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企共同协作完成工程项目实施与考核评价,实现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获取工作经历证书和表面贴装(smt)技师、通信设备调试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育、美德教育三线贯穿。

1.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管理、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实践技能。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老师现场教学指导,将学生所学的理论、技能及时转化为实际的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可把学校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需要对接,同时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人际互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

大胆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吸收行业企业一线的工人、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到专业教学与专业建设。加强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培养更多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满足高职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4)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开展个性化培养

招聘等跟职业有关的项目。开展学生模拟职场活动,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实践不同的职业角色,让学生能感性地认识职业、职场。开展电子设计制作、通信线路与机房勘察设计、3g基站建设与维护、数据网络组建及配置等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让学生对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2.美德教育

康教育”、“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4

(2)将美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

(3)采取多种形式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利用班会时间集体讨论学习。各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活动,如“美德日记”、“诚信调查”等。

(4)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两周上一节德育课;每月举行一次日常礼仪规范大检查;每学期评选一次美德之星;每学期举行一次美德征文比赛。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6)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安全教育日到街道发放交通常规宣传单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礼仪常识。

3.创新教育

依托学院技能大赛培训基地和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成立电子协会、智能控制协会等社团组织,设立电子创新活动中心,借助学院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制定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训练计划,根据师资力量,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 开设创造学方面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传授“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创造力开发”方面知识,同时以系列课程为阵地,使学生完成创新实践内容,保证“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的顺利实施,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力,以期使其形成创新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内化,养成创新的品格。

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多元评价标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可选择的空间和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大赛、专利发明创新、特长生课题研究、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社会实践等等,重视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院级竞赛活动,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创新实践学分”中,激发大多数同学们参与到科技学术活动中来。

4.“三证书”要求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施“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的三证书制度。学生除须满足学分要求获得毕业证外,还需取得高级维修电工、中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单片机应用工程师、高级通信交换设备调试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一种,在校期间专业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

(二)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调研企业电子制造、通信设备调试维护等岗位典型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基于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与工艺管理、通信工程设计施工与设备调试维护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置了基础知识学习课程、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课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课程,校企合作构建“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个性化培养模块,其中个性化培养模块包括通识及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校外社会实践等部分。

子仪器使用、电子产品调试装配、工程绘图等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通信技术与电子制造两个方向,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 “校中厂”、“厂”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第六学期,根据学生就业趋向,开设顶岗实习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基本素质培养平台课程和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六、教学组织与计划

6

要和对应的企业顶岗实习的需要灵活安排;以5个教学周为基本单位划分教学段,每学期分4段,每学年分8段,每门课程在一个教学段中完成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灵活穿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考核评价,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7

表4 教学计划一览表

8

七、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注重教学团队建设,采取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师资培养,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企业顶岗锻炼、赴国内外大学研修、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等,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团队现有20人,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10人,专兼比例1:1,师生比1:16。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占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00%,兼职教师均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5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5人具有工程师职称。这是一支适应专业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表6 专兼职教师结构分析表

1、专任教师 (1)专任教师概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占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00%,这是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理念新、教学成果显著,社会服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2015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2)专业带头人(专职)

代通信技术等多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中兴通讯培训讲师资格。先后承担智能电子实训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多项教科研课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先后赴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积成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能够引领专业发展,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创新性思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兼职教师 (1)兼职教师概况

聘请10名在行业企业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有专业理论基础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10名教师均通过专业教学能力测试,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致力于专业教学,参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改、教学质量评价,承担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专业带头人(兼职)

,男,生于1978年12月,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现就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工作期间,主持完成了。

(二)实践教学条件 1.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电子技术实验室等5个专项实验室和电子工艺中心、通信技术实训基地等四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设备有300台套,能够满足完成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等多种综合功能。

表7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2. 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共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信联山东分公司、中国移动设计院山东分院等。

(三)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院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多项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学院教学管理主要规章制度见表9。

八、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35号文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15】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电子通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而制订的。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电子产品的开发制造、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本科职业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3.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信号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心理和健康体魄。

1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允许学习年限3-7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统计表

1.理论课程

2.实践课程

总学分:147+38+5=190学分(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已计入理论课程学分中)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

本专业学生完成本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修满19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准予毕业。具备上述条件,且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电子系统设计工艺、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适应企业电子信息工程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具体要求

(一)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专业知识方面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随机信号分析、电子测量与传感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共12周;毕业设计在第七、八学期,共16周;从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每学期安排一周的专业见习或社会实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417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