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6 13:50:23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3-09-06 13:50:23     小编:笔尘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一

从传统意义上讲,书法教学无疑是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虽然各高校美术专业均开设有书法课,但书法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在大部分高校美术专业仍处于选修课地位,基本上徘徊在可有可无的教学边缘。尤其对于中国画专业,书法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待深入分析。

近百年来,随着素描被引入中国,中国美术界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从当初人们欢呼“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到“几十年来中国画教育是失败的”,其争论的焦点说到底就是书法与中国画的相互关系问题。实际上,学术界探讨的不是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问题,本质是中国画的未来走向问题。从张彦远的“书画同源”说、赵孟頫的“以书入画”说、八大山人的“书法用笔”说,到黄宾虹的“画法即书法”说,都是中国画发展史上重要的美学命题。

从本质上而言,书法与中国画在生态上有极大的同类性,二者都在笔墨的世界里探索艺术的本原;从形态上而言,二者虽然在色彩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二者核心的黑白观念依然具有高度的切合性;从艺术载体上看,二者均以宣纸或绢帛为创作基本材料,具有一定的相关度;从艺术表达上看,二者在诗性与诗意的表达上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从文化属性的分类上看,二者均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性与特质。因此,书法与中国画从来都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然而,随着西方绘画语言进入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平衡从此被打破。中国画更注重造型的现实让书法与中国画的亲缘关系被强力分解。

中国当代美术对造型能力的考核与提倡,导致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近年来,以中国美术学院为首的专业美术院校大力提倡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这种提倡往往以书法进课堂为主要载体,强调所有专业的学生均把书法作为基础必修课。从课程上讲,书法教学的某种回归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重估,另一方面是对书法审美地位的重新定义。对于中国画专业,专业美院往往把书法作为核心基础课,部分院校在每学期前两周开设书法课,开展基本的笔墨训练,但其目的实质上与书法教学无关,而是以书法为载体强化学生对笔墨的熟练程度,书法教学实际上是缺失的。另外,部分综合性大学开设有中国画专业,并在美术学专业名下开设中国画方向,但各高校因为师资配备的差异,在中国画的教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与专业美院相比,综合性大学的中国画专业难以设置人物、花鸟和山水三个独立的方向,而是将这三个方向糅合在一起,部分高校采取三个方向的课程并行发展的方式,部分高校则以人物为主攻方向,花鸟和山水则成为了补充。而这两类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往往采取与专业美院不同的方式,一般在每学期前两周开设中国画专业素描课程,主要为人物画教学提供基础性训练。

无论是专业美院还是综合性大学,书法一般在基础课中会有体现,学分有多有少,一般不超过四学分。在这种以素描作为核心基础的考核环境下,书法教学存在较大的障碍,主要源于学生对书法课程的不重视态度和书法教师在书法课程教学方式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从专业美院的书法教学现状来看,几乎所有的专业美院均开设了书法学专业,应该说,专业美院基本上完全具备了书法教学的师资力量。但是,书法专业教师往往拒绝接受其他专业的书法课程教学,或者不愿上其他专业的书法基础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则使用研究生或者外聘的方式解决书法基础课的师资缺失问题。换言之,专业美院的书法师资力量几乎没有在中国画专业中产生作用。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或美术学院部分配备了书法教师,大部分尚未配备书法师资,在这种背景下,往往有两种选择:其一是由中国画专业的教师或者学校其他书法爱好者担任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二是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删除书法课程,以免除寻找书法师资的困扰。在这种背景下,书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书法教学对于中国画专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待教育者进一步梳理与认识。

[1]李江英。论中国画的书法性用笔。装饰,20xx(4)。

[2]居瑢。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课程的教学思考。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xx(2)。

[3]曹桂生,崔朝阳。中国画中的书法介入问题探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xx(2)。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二

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原有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方案中强调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方向更改为erp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面向武汉、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erp软件企业和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erp实施及erp应用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软件编码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企业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能编写企业erp实施方案,对企业内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项目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并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图1)。

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顾问、管理软件顾问、erp实施顾问、erp售前顾问、erp系统运维工程师及erp售后顾问等岗位的工作。

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涉及到产品推广及演示、企业需求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软件售后技术服务及客户培训及服务。

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基本社交礼仪和处理日常办公事务能力;会计帐务处理基本能力;erp系统的现场实施工作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实施文档、对项目进行管理与协调;常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erp系统软硬件安装、部署及配置、调试能力;了解软件开发流程。

在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是信息管理专业(erp方向)毕业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学生要具有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毕业生基本发展能力。

2)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善于沟通,能在压力下工作;

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掌握erp原理的相关概念;具备文档的编排能力,有企业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能力,能根据客户需求,编制实施方案;基础会计帐务处理能力、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综合应用能力;使用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能使用会计知识和erp管理软件(供应链)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理解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物料流动过程。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信息管理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企业管理erp沙盘、组织设计与流程优化、erp财务管理及实训、erp原理与应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erp供应链管理及实训、erp生产制造管理及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及erp项目实施等课程。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结合数据库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对erp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任务。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java基础、c#编程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高级编程及oracle数据库管理等课程。

为了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需开展一序列的工作,主要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围绕专业认知、企业文化理念、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培养展开的,旨在通过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配合专业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校内建立会计手工做账实训室、erp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校外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建立了几个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能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通过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双师素质。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三

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职责感,教学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潜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潜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潜力并具备优秀的科学品质。

培养形式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到达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了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

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到达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

人才培养质量,既要理解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理解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务必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是教育同社会的关系的规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务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以引申,即可表述为,“教育务必受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时,务必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自身的规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会主义教育,务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能够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潜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一般性要求。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务必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的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也有来自于教育的内部。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取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等),反馈到社会,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即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群体是否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反馈到学校自身,理解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即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贴合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而且,人才培养结果还务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予以评价。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时,学校务必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四

开发海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使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沿海地区的养殖业与企事业单位对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较大,培养有关海洋环境技术人才的学校数量偏少,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展以海洋为特色的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解决海洋环境中资源开发和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专业学生是浙江海洋学院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

国家战略需求:随着陆地资源日渐枯,海洋资源己成为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蓝图。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溢油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亟须相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浙江省“两区”建设需求: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区”建设提出要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同时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然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油类污染以及有机物污染物等问题极其突出,已经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增长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市场需求我国海洋环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据估计,至20xx年,我国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将达8万人以上。随着国家及我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广阔。

培养环境优势:我校位于“千岛之城”舟山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舟山是我国群岛型地级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优势明显,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的天然实验室。

战略机遇优势: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规划的发布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成为浙江和舟山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学科建设优势:我校目前拥有海洋科学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省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十二五”以来,学科围绕我国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创建和培养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学科优势明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综合培养”的教育思想,秉承“德育为先、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2],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建构特色化、自主化、个性化、实践性、研宄性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宽厚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海洋环境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

为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海洋人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全员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教学与育人要有机结合。方案不仅要体现学科性、专业性,也要体现职业性、素养性[3];培养方案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衔接。

2.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协调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遵循基础性与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加强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充分实现学生能通过选择、组合不同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4]。给人才以激励,给“怪才”以平台,给“歪才”以空间,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

4.遵循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培养计划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处理好基础与%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系统与局部、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引进优质视频课,拓展教学时空,推进网络助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遵循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促进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渠道。

(四)课稈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注重开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根据学校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引进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环境科学(双语)课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分析化学、化学海洋学、海域使用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课程,引进〇.5学分制的前沿课程如:海洋生物处理技术、海洋环境新材料、海域生态价值补偿评估(双语)、海水利用新技术、海洋溢油污染控制与修复、海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环境微体生物指示(双语)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0%以上。有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3)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科考船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论文,通过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培养“零适应”能力的复合创新性人才。

(五)培养计划的特色与创新

1.跨学科复合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两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利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

2.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增加双语教学、全外文教学课程,设置小学分课程,增加自主选课和自丰实践的课程,创导创新性实验的研宄。

3.个性化人才培养

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4.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如学业学习(课堂、实验、视频、网络、作业等)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通过交流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将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制订以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为特色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服务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五

智能制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周济院士指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四个维度系统推进,其中,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以信息-物理系统(cps)和工业互联网为基础。 由此可见,智能制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及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机械专业本科人才能力需求角度来看,新模式下的制造企业对于机械制图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的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电气等基础知识的要求,如电工电子技术、精度检测与公差配合、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编程等将成为所有岗位的必备技能,必须人人过关;人机工程、capp、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也需要学生有所了解。除了专业技能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关键因素。国际工程界推行的工程教育认证一一华盛顿协议所要求的毕业12 项素质是: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解决开发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职业规范、沟通、团队合作、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终身学习。 12 项能力要求里面后 7 项无疑与企业所要求的品质相契合。那么,如何培养出智能制造所需要的且符合12 项毕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目前看来, 基于学习产出的 obe(即 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卓有成效 。自美国工程认证委员会(abet)颁布和实施重视学生产出的 ec20xx 认证标准后,从上世纪末开始,欧美各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都先后改革认证标准,视学习产出为一项重要的质量准则,并由此延伸开来,在国家学位标准、高校教育目标、专业培养计划中都以学习产出为重要质量准则。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长期积极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实践cdio(构思— 设计—实施—运作)工程教育模式,近年来特别强调基于结果(obe)的工程教育,汕头大学也对高水平 obe 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卓有成效的实践,对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安徽理工大学“双创”成果导向下的工程教育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交通大学采用 obe 理念创新了本科实习模式,将毕业能力有机地导入实习模块和工程模拟训练中,知识点环环相扣,全程跟踪和评估实习过程,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华侨大学研究了基于 obe 理念的工程教育认证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笔者主要探讨智能制造背景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采用obe 理念,研究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参照毕业要求的 12 项能力,以 obe 理念为指导,以第一、二、三课堂为平台,以智能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构建的课程体系为根基,为智能制造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研究模型如图1 所示。第一、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打牢智能制造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第三课堂则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

各项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载体。 笔者将智能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设置的课程体系作为载体,如图2 所示。 该体系包含 dmcam 五个模块,即设计模块(design)、 制造模块 (manufacture)、 控制模块(control)、 装调模块 (adjust)、 管理经营模块(management)。 dmcam 五模块与第一、二、三课堂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且融入智能制造的理念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由大小项目贯穿。项目是按照 obe 理念设计的, 设计原则是既源于企业又符合教学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入难,既全面又有针对性。如普通机床模型、数控机床模型、生产线模型等。将这些项目分解到dmcam 五个模块的各个环节课程,每个小环节都设有评估检测,并在最终的实训环节以小组形式提交制作模型。

第三课堂由三层次 28 模块竞赛(如下页图 3 所示)、课外 20 学分组成。其中,竞赛由国家级、市级、校级三个层次以及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创新应用三个维度组成,形成从普适到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侧重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伦理、社会责任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在实验室、实训室、赛场、企业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由教师带领机械cad/cam、机械创新协会、教育家协会等社团完成训练和参赛各环节工作。实践证明,竞赛过程是对学生全面锻炼、提升的过程,经过比赛训练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及工作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因为比赛不仅考察知识、制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有宣传页的构思制作、答辩演讲、参赛的组织等多方面锻炼,是锻炼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感、项目管理能力的好时机。所以,本课题拟将比赛环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贯穿教学始终。课外20 学分由智能制造的系列讲座组成,拟聘请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物联网等行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理念传输给学生。此外,学校已与哈量、沈阳机床、大连机床、虚拟软件公司、职业院校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校外基地不仅可以提供实训场所,还提供教学用项目,来源于实际的项目最有效。

课程体系的实现还需要有活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采用理实结合、虚实结合、传统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学校与企业实践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本专业的优良传统就是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实训环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实践环节在培养方案的占比高达40%。 实践证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工作中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本专业还将继续沿用理实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虚实结合,形成课程资源包(含微课、ppt、视频等)、虚拟仿真装备、实物实训装备“两虚一实”的数字化资源与实物装备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如图4所示。目前,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虚拟仿真技术对于教学也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提高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培养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如刀具角度的认识、顺逆铣削、坐标系的关系等,可以制作成微课;一些常识和技巧,如科技论文写作、制图方法等,也可以制作成微课,供学生随时学习。购置一些虚拟仿真软件,如数控机床的拆装软件、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等,可以在进行实物拆装和加工前进行仿真训练,极大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降低实践教学成本;在一些虚实结合的软件上开发虚拟机构,采用真实的单片机或plc控制样机,提高样机开发效率,为比赛赢得宝贵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开发或购置各种虚拟的智能制造的生产线,实现在校园里就可以感受智能制造的生产环境。在虚实结合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并掌握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方法。

传统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面向制造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现状与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夯实传统技能,强化专业素质,如机床、画图、设计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的工艺知识,打牢编程基础;同时面向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有针对性地对接、强化先进制造与高端制造技术,如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制造物联技术及智能生产技术等。注重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培训的衔接过渡。

学校与企业实践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深度融合、深度互动。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工程师技术高超,但讲解乏味,缺少教学方法;再如,企业的某一工种的技术单一,单纯的定岗实习达不到真正的训练目的。笔者提出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采用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具体工作,把企业的经验、工艺、生产流程变成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同时根据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不断充实实践内容,促进企业发展。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突飞猛进,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分析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针对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给出合理化建议。

电子信息专业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检测、控制以及加工处理的技术学科,由于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电子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信息处理和运输方面的人才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样就给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巨大压力。高校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状况,构建科学的技术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针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大院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电子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与不断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针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优化改革做出了探讨。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收入规模也接近万亿元,信息技术的服务增长趋势突出,产业的集聚态势比较明显,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软件的出口也在平稳地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与布局在不断地改革和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将维持在8%左右,之后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望实现正增长,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的饱和与颠覆性创新缺乏,使得通信设备的领域增速不断下降,导致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增长速度明显下滑。

在全球市场萎缩的前提下,虽然国产品牌在家用视听、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增长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通信设备产业的增长将从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驱动转变为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驱动,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以及融合化将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新一代的移动技术、睿智光传输网络将成为产业创新的主要发力点。

计算机和智能终端领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设备的冲击下,全球的pc市场持续低迷,商用市场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很难有大幅度的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要明确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以克服当前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比较严重,核心竞争力也在发生变化,电子产品逐渐的实现本地化的生产销售,技术与品牌的竞争已经逐渐的取代了资源和产品的竞争,电子产品的生产逐渐的规模化、个性化,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也在日益显著,逐渐主导着行业的发展,产业的主流技术日趋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无论学习哪门专业都应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的专业基础知识,懂得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能力,熟练掌握集成电路的结构原理,懂得信息处理的基本应用,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在电子信息领域要有创新意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在掌握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资料,在国际贸易领域可以顺利地沟通交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有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熟悉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在电子信息领域有一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贡献力量。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各个行业也在逐渐地与国际接轨,企业单位的用人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过去的注重基础理论水平到现在的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地从理论向实践转变,课堂教学始终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具体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改革教育观念。

高校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首先要改革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把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体现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过去单纯的传授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学会生存的本领,改变被动式教学,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高校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专业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所以要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地拓宽知识层面,获取新的知识,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进行教育观念的改革。

2.运用多媒体教学。

高校在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图片信息等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更有效地阐述电子信息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视觉的限制,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充分地突出重点,有助于电子信息概念的理解与方法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互动,学生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电子信息专业相对比较难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景再现与模拟,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扩大学生信息量的接触,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对电子信息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层次地培养各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背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高校专业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电子信息专业是技术性与应用性都比较高的专业,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器件设计、电路设计、光电器件的`测试、安装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成为电子行业的产品设计师以及产品工程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电子信息行业占据一定地位。

4.校企结合。

电子信息专业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高校要开启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校企结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电子信息专业的调整与有效建设,引导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注重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高校要与企业单位签订实习合同,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中定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了解经济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目标,通过实际的工作来了解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企业实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高校要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员工培训,使得企业在分享高校优势资源的同时,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高校在校企结合的方式下可以有效地创新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校要培养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给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培养上加大经费的投入,鼓励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先进的文化与技能知识,组织教师进行学术性探讨,全面培养教师的是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强化教师政治、理论、法规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学习党的新时期路线与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宽知识层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一名合格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

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不断缺乏,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正是因为其控制了核心软件的技术品牌,我国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管理,有效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采取激励的措施,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时刻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专业个性化发展,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高校对人才模式的不断改革依旧是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七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三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掌握农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5.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管理学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八

一、本职工作

(一) 教书育人方面

3、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大学生特点,以项目教学法及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注意课程中引入案例,以分析案例的形式完成一节课程内容,由思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4、积极参加校内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老教师的课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取长补短,以便更快的进入教师角色。这个习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习生活态度。

(二)教研方面

协助造价教研室主任完成13级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在毕业班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结合毕业生的专业及就业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环节能够有所收获,学会查找资料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016年协助好教研室主任做好园林教研室的工作,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做好记录工作。

(三)科研方面

争取多发几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二、学习培训

自觉参加学院每周及二级学院每周的学习培训工作,使“我要学”的内心自觉与“要我学”的制度保证有机地统一起来。扎实学习每周培训内容,不断的思考,写下学结,供日后工作学习使用。本着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及文化内涵的想法,在周培训基础上,不断扩大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自己。通过二级分院座谈会、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深入探讨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机遇,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习完成之后不断交流,了解不同的想法,学习更广阔的知识面。

三、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是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通过学院讲座、讨论、诵读等形

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技能的素质, 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读物,深刻理解并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

四、“严”元素

1. 正衣冠,做表率。教师就应该有教师的样子,上班期间应该穿正装,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师德修养,做好榜样,树立正确的引导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 讲务实,守信用。守信用是做人的基础,在工作中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做好工作,答应学生帮助解决的问题要做到;与人相处时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

3.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求真务实,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只有立足教育事业,才会满腔热情地去务实,以诚待人,忠实处世,克服私欲,才会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树立无私奉献意识,在本职工作中勤恳、无怨、热情、忠诚。

自我提高。

5. 三严三实,铸就优秀师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强大自己、提升自己、锤练自己,真正让我们修成真身,让我们更优秀、更完善、更胜任人民教师这项工作。

6. 敢管,在教学工作中,维持好课堂纪律,为学生负责任,管理他们课堂秩序,让他们上课能够学到知识。具体上课不许学生吃饭、上课管理学生玩手机现象、管理学生睡觉现象、管理学生聊天情况、管理学生早退及迟到和旷课现象。

五、创新理念

创新学习不但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宽阔舞台,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力方式。在新的一年里通过网上学习、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来提升自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总结旧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创新出新的更适合90后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针对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总结旧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通过整合教材结合企业需要创新出新的知识学习大纲。

不断学习今目标、微信、qq及微博等软件的新功能,加快工作的效率。通过自身对创业的学习,灌输学生创业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六、安全保卫

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学校安全问题只能做好预防的工作,从自身来说:不往学校带违规品;见到学生使用违反安全的用品时,及时制止。在办公过程中,不使用违规、违禁品,如小太阳等取暖用品及热得快等加热用品。

七、办公室文化建设及德育基地卫生

办公室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标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2016年积极配合学院的领导及教研室主任的安排,做好办公室文化建设。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按照办公室制度进行日常教学及办公。遵守学院《教师职称评审的规定》、《考试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年轻教师担任辅导员的管理规定》、《新任教老师听课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参加学院的周培训学习,并认真学习。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工作的基础,在平时上课时不断灌输学生要热爱学院的卫生环境。同时,在校园行走的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爱惜学院的卫生,见到垃圾主动拾起。做好办公室的环境卫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办公室的周卫生打扫活动,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

八、网络建设

录制好上线课程,录制出质量要求高的视频,通过视频的点击来扩大我院师资的知名度;上传好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同时,在qq、微信、微博等传播信息的媒介网络上发表颂扬我院的文章及信息;发表平时课程中学生们的教学成果,比如学生的手绘图纸、手绘设计图、学生栽培出的植物、软件做的图纸等;发表关于学院正能量的视频,如歌咏比赛、学生的象棋比赛及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照片等;及时解答网络中关于对我院的提问,并及时删除网络上对我院不实的描述及指控。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大力传扬我院是有效的途径,在2016年,要积极的向这方面进行努力。

九、招生工作

“靠”思想,把招生工作提到关系学院盛衰存亡的战略高度来抓,全力学习实行“全员招生、全院招生、全年招生”的基本院策。做好2016年黑龙江密山市的招生工作,在2016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会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招生会议及各种招生培训,积极向其他招生成绩好的老师学习请教。

具体工作,做好2016年招生工作的计划,提前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请他们帮忙宣传我院;提前联系初、高中班主任老师,请其帮忙寻找生源;做好高考、中考前我院简章发放工作;做好暑假期间招生工作的汇报;做好有意向家长及学生的工作,向其大力宣传我院;做好招生工作的总结。在招生工作中,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不断学习是,不断提升,做好2016年的招生工作。

二〇一六年一月六日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

[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

[学 制]

三、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

[学历层次]

四、就业面向(专业设置与产业要求对接) 主要就业部门:

可以从事的岗位: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素质:身心、人文、职业

六、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2、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3、专业核心课程简介(6——7门) (一)《××××××》 内容及要求:(不超过150字)

七、教学环节,教学进程,课程结构比例

1、各教学环节总周数分配表(单位:周)

3.毕业要求

4、各类课程结构分配比例表

在总学时××学时中,实践教学××学时,占总课时数的× %。

八、专业办学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

2、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

九、教学资源条件

十、考核方法与标准

十一、有关说明

1.编制依据 ............ 2. 3. 其他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和企业参与共同编制。

一、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二、培养目标:

三、培养规格:

应包含

1、知识结构:

2、能力结构:

3、素质结构:

四、主干学科:

五、主要课程: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 实习(含教育实习、专业实习):

2.见习(含教育见习、专业见习):

3.社会调查:

4.讲座及学术报告:

5. 其他课程或环节:

(以上实践环节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开设)

七、修业年限:

八、学分要求:

本专业汉语言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本专业民考民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本专业双语班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九、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表1:******(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2:******(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3:******(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表4:******(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5:******(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6:******(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表7:******(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8:******(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9:*****(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十、授予学位: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

十二、教学计划表: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具体生源结构及专业设置选择适当表格填写)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九

本专业培养敬业乐教,一专全科、多才技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小学多门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从事小学教育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在小学各学科中教学、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基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小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能够胜任小学课堂教学、指导小学生课外艺体活动和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5.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三笔字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标准学制 3 年。

学生修读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 120 学分,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艺术指导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篇十

我校留学生学历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学生学历教育工作,现就留学生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学院参照执行。

1、我校留学生学历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按照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20xx] 9号令(见附件,以下简称第9号令)的要求执行。

2、留学生来我校接受的是学历教育,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要求后将颁发江苏师范大学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为了既体现国际教育特点又保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在不违背第9号令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与我校开设的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相同,总学分应在140学分以上。

3、根据第9号令第五章“教学管理”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并结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外国留学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可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对必修和选修课程做适当调整。

4、根据第9号令第五章“教学管理”第二十四条“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类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的要求,对非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类专业留学生,可将政治理论课程改为中国历史、汉语语言、中国概况、中国人文类课程等。

1、外国学历教育留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获得规定的学分和学分绩点才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

2、根据专业,留学生的教学管理纳入到相应学院、专业管理。统一编入专业班级、统一编号,与中国学生享有同等学习权利和义务。

3。 根据第9号令要求,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专业学院根据外国学历生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对留学生的课程学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为了便于后续工作,各学院要为留学生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由各学院整理、存放。各学院要在学期末将留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考勤、综合表现等报送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备案。

请各学院在3月30日下班前,将修订好的培养方案纸本文件

和电子文档交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

联系人: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樊老师;联系电话:3329

教务处、国际学院

二零xx年三月二十七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547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