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篇一
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
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三、保障措施
按照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稳步实施各项改革。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认真制定综合改革试点的各项细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基础教育评估体系、督导制度,引导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明确高校与政府在考试招生中的权责关系,在发挥高校招生评价选拔主体作用的同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各级各类考试招生机构,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统一高考、高中学考、职业技能考试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科学化水平。
(二)保障招生公平公正。完善考试安全体系,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切实维护公平、有序、高效的考试秩序。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落实公开责任,及时公开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高校综合素质测试要建立健全各部门相互制约、考评人员与考生随机匹配、纪检监察部门全面监督的机制,严格落实公开公示、涉密工作严格保密、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确保测试公平公正。
(三)加强宣传咨询指导。加强对各项政策、规定和要求的宣传解读,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中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创新咨询服务形式,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加强对考生、教师及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管理,健全个人、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积极营造诚信考试、公正选才的良好环境。
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篇二
为什么改革选在浙江先行试点?改革贯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具体下面跟小编来看看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这次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浙江,与浙江省高中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有关。近些年来,浙江省进行的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为推进这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条件。
1.浙江省已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2019年开始部分高考科目实行平时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2019年起实行高考分类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19年起率先尝试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此外,浙江省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经验。
2.浙江省已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加强选修课建设,同时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这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
3.浙江省已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实施与课改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招生机构按照高考要求组织管理。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进行;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4.浙江省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确保公平的制度体系。多年来,浙江省高校招生全面推行阳光工程,相继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三个一律”刚性计划管理制度、数据信息 “三备份、三分离”制度、政策加分“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三项机制四个制度”等,形成了考试招生各环节环环相扣的管理和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为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公平制度保障。
此外,浙江省在前期已进行了扎实的高考招生改革准备。自2019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浙江省就着手酝酿与之相配套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按照教育部总体部署,浙江省从2019年7月正式开始研究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方案制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浙江省这次设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近几年,浙江省推行的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贯彻了这一思想,并已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招生改革强调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
在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权扩大。通过学生学校的双向选择,促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一是扩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权。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高校,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是推进综合评价选拔。统一高考招生实行高考与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实行高中学考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单独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四类考试招生模式均强调评价选拔的综合性,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通道;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大部分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教育部就高考招生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浙江省2019年7月正式启动研究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年底形成了试点方案初稿。先后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分赴11个设区市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征求了市县教育局长,本专科高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专家,招考机构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高中学校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讨论。
每次听取意见后都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试点方案制订历时一年多,前后数十易其稿。
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2019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再在3年内展开至17类。2019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9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这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浙江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有了选择。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统一高考招生中,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及外语、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时间。在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次数和时间,还可选择是否参加英语考试。
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职业技能的2次考试成绩中,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可以自主选报专业。
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确定是按专业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录取。
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包括选考科目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
在三位一体招生和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确定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及方式。
高考招生改革减轻考生负担,主要是通过增加考生对考试和招生的选择性和增加机会来实现的。
一是选择增加了。按照试点方案,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发展通道;在统一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时间、次数并选择其中1次成绩记入总成绩。在单独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类别。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选报多所高校,最终确认选择1所录取高校。选择多了,压力就相对减轻了。在教育中,考试负担可分为脑力体力负担和心理负担。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并不是考生花时间最多就是负担最重,而是他没有兴趣学的东西负担最重。在高考改革中推行选考,让考生选自己想学且自己认为学得好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考试,“考自己所长”、“考自己所好”,相比较心理负担就会减轻。
二是机会多了。统一高考招生中,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每个考生都有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在平时进行。尽管与高考挂钩,但与现行集中高考相比,对考生的心理影响及产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有2次机会,1次考试的重要性将降低,一考定终身将会得到弱化。第1次考试时,认为还有第2次,第2次考试时,第1次考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分数,考生的焦虑度、心理负担会明显减轻。考生的负担减轻了,家长负担就会减轻,继而全社会动员组织的负担也会减轻。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作为高中学考,该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了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科目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设置加试题,主要是为了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基础;同时增加了考试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
1.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和难度会不同,把不同科目考试卷面得分机械相加合成总成绩给考生排序显然不够合理。
2.不同科目实行等级分相对可比。等级分,是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各科相同的比例,先按考生的卷面得分划定相应等级,再按等级赋分,相同的等级分数相同,进而使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相对可比性。
3.实行等级分在浙江已有实践基础。浙江省在三位一体和高职提前招生中使用等级分都已多年。
还需要补充的是,考生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试,使用哪次考试成绩都由自己决定,对于实行等级分来说,考生选择机会和权力是平等的。
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体现高考与学考相结合,体现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学科基础。
选考科目的学考部分为必考题,必考题满分70分,按占比60%左右的分数作为考试合格标准,对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时,设置高中学考成绩合格赋分40分,相对比较合理。
高校应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科目数至多不超过3门。而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要求,高校可在当年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这样做,对考生来说,可以增加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覆盖面,有助于扩大考生选择权。对高校来说,既保证了专业培养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该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招生选拔。
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那就表示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但考生要注意:由于你的总分是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构成的,所以你仍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在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三位”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填报相关高校志愿。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试点方案重视与高中课程改革相衔接,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作为报考条件和初次遴选的主要依据之一,高校可以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特长表现情况、选修课程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或纳入综合成绩;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三位一体招生将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结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方法是,由高校依有关要求确定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部分成绩在考生综合成绩中的各自权重,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及方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考生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章程,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其中,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注重对学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及与进入高校专业学习发展相对应的专业性向、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
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是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具体合成比例,由高校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本校招生章程中向考生及社会公布。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不可以。与其他三种考试招生模式不同的是,单独考试招生是为适应中职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成长需要专门设计的,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只有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生可报考单独考试招生。
考生若报考单独考试等有职业技能考试要求的高校,以及报考有职业技能要求的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需按要求参加职业技能考试。
浙江省统一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每年1次。职业技能考试共分17个大类,考生可以自主选报1-2个类别;各类别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其中,成绩满分300分;同一大类考生可参加2次考试,成绩2年有效。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安排考试。首次考试在2019年10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另行公布。
这样调整,有利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有利于避免学校过于偏科教学和学生过于偏科学习现象的发生。
往届生、社会人员以及外省籍在浙江省异地高考考生,如参加2019年及以后的高考招生录取,需按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和高中学考实施办法参加各项考试。
在这方面,浙江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19年开始,浙江高考英语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2019年浙江省高中学考也开始提供多次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目前,浙江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
以制度保障公平。做到政策制订倾听民意,政策形成广而告之,政策实施规范透明;实行刚性计划管理;考试全部实行全面监控、全程录像。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严格实施考生与考场、考官随机匹配、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和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
以公开促进公平。招生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程序、投档分数线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政策加分考生、特殊类型招生考生名单实行多级审核、多级公示。
以监督维护公平。招生工作始终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纪检部门进驻命题、录取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现场,全程监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和自律、监督和制约相结合的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体系。
正面影响,会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促进高中段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要求学校从课程安排到课程教学,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负面影响,会增加学校组课组班的难度,个别学校可能还会出现唯考试安排学科、安排课程。这点必须避免,也可以避免。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来防止,还可以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篇三
各项测试日期统一定于开始。试题命制和印刷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工作规定进行。
(一)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考试录取办法
1.一般专业:录取总分由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和校考成绩组成,其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录取总分的70%。
2.艺体类专业:录取总分由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和校考成绩组成,其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录取总分的50%。
3.以上校考测试方式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二)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考试录取办法
1.一般专业:录取总分由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和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组成。统一入学测试成绩满分150分;素质技能测试成绩和校考成绩满分均为100分,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比不得低于录取总分的50%。试点院校以录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艺术类专业:考试录取办法同上,录取时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及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比例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
六、录取工作日程
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和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根据《xx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印发〈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x残办〔2019〕xx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基层残疾人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更好地履行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残疾人工作机制,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联系覆盖面,切实为我市残疾人服务。
二、任务目标
进一步加强党对基层残联工作的领导,以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联系覆盖面为目标,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我市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增强残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广大残疾人,把广大残疾人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增强基层组织的代表性
增强市残联组织代表性。一是提高市残联代表大会代表中残疾人和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下一届市残联代表大会代表中各类残疾人(含智力和精神残疾人亲友)、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要达xx%以上;主席团委员中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比例要达xx%以上。二是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为残疾人专门协会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保证工作经费,安排办公场所,健全残疾人专门协会制度。三是大力培育助残社会组织x个,承接残疾人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服务。四是发挥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扶残助残爱心基地”作用,为专业型的助残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资金或项目等支持,关心关爱残疾人。
增强乡镇(街道)残联代表性。一是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设置残联组织。每个残联组织须设有办公场所,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二是各乡镇(街道)残联须建立健全残联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内部管理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办事程序等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各乡镇(街道)要广泛吸纳优秀残疾人及亲友、爱心人士等参与助残工作,并建立助残志愿者人员信息台账。四是各乡镇(街道)残联组织要依托公共服务设施,设立“残疾人之家”,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增强村(社区)残协代表性。一是各村(社区)残协主席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二是各村(社区)设立残协组织,每个组织都须设有办公场所,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三是各村(社区)残协须建立健全需求调查、入户走访、志愿服务、咨询服务、转介服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
灵活设置基层残联组织。在全市安置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努力打造x个“残疾人之家”,在市城区内选择x个社区建立“残疾人之家”,主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开展服务和活动。在楼宇、居民小区、自然村中残疾人数量较多的地方,配备兼职联络员(网格员兼任)。
(二)扩充队伍的来源面
充实队伍力量。一是为全市各乡镇(街道)残联配备x名专职委员,专职委员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残疾人工作。二是为部分村(社区)残协配备兼职委员,负责为乡镇(街道)残联提供残疾人基础信息,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落实待遇保障。乡镇(街道)残联专职委员待遇按照不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并为其购买“五险”,配备手持终端,方便残疾人信息的采集和录入,通讯费保障xx元/人/月。村(社区)残协兼职委员待遇不低于xxx元/人/月。
加强人员管理。一是乡镇(街道)残联专职委员聘用由乡镇(街道)残联推荐,市残联审核聘用。二是村(社区)残协兼职委员的选用由各乡镇(街道)自行负责。三是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专(兼)职委员动态管理模式,实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残疾人评价相结合。
加强教育培训。各级残联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健全“优秀残疾人后备干部队伍名册”和“优秀残疾人人才库”。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残联(残协)专(兼)职委员教育培训力度,一年不低于x次,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发挥中国残联“专职委员在线培训平台”作用,加强专(兼)职委员培训。
转变工作作风。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残联“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专项改革方案要求,建立残疾人联系制度,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帮扶干部深入村(社区)了解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现实需求,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孤残重残、多重残疾”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台账,经常性入户走访,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传递到残疾人兄弟姐妹中。三是严守各项廉政规定,恪守“人道、廉洁”职业道德,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养成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好作风。
(三)扩大联系的覆盖面
在动态了解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尚未持证但有服务需求的残疾人情况,进一步扩大联系的覆盖面。对尚未持证残疾人劝其办理残疾人证,努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四)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
精准识别。一是对全市持证残疾人、未持证残疾人、死亡残疾人、外迁残疾人信息进行核实,动态更新我市残疾人基本情况、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状况。二是做好残疾人证核发,2019年启动第三代残疾人证的核发,为残疾人办证提供便利,杜绝“人情证”“关系证”。三是为方便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办证,市残联每年组织评残鉴定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x次上门服务。
精准制案。根据了解掌握的每名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包括:无障碍改造、白内障筛查、假肢适配、脑瘫康复等),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服务需求评估,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努力做到“一人一案”,为惠残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残疾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精准服务。一是将残疾人需求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与政府、社会、残联等提供的服务进行精准对接,把党和政府的惠残政策、助残举措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二是建立残疾人紧急救助长效机制,对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和生活极度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给予紧急救助。三是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引进特殊教育人才,对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开办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班,提高残疾人高中办学水平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四是设立法律援助站,每周由市司法局安排法律工作者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x次。五是积极推行“网上办理”“马上办”“最多跑一次”等工作方式,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为残疾人开展高效务实的精准化服务。(五)创新工作
按照“五统一”(统一店招、统一标识、统一工作服、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流程)的标准,规范盲人按摩店,打造射洪“盲人按摩”特色品牌。
以电子商务为载体,为残疾人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互联网“培训、就业、创业”为一体的新型服务,免费提供吃住、创业(就业)培训、就业推荐。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我市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该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确保该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加大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我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投入,解决好人员、待遇、场地等所需经费的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不断改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条件,全面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及时总结。各级各部门在试点工作中要按照时间进度要求按时总结并上报工作推进完成情况,市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对试点工作推动不力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2019年,我市被xx省残联确定为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市之一。根据《xx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印发〈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x残办〔2019〕xx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射洪市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目前我市xx个乡镇(街道)、x个经济开发区残联组织已设立,村(社区)残协组织未设立,专(兼)职委员配备和待遇尚未落实。此次专项改革重点是要解决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人员、经费和场地问题。
一、增强基层组织的代表性
增强市级残联代表性。提高市残联代表大会代表中残疾人和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我市下一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中各类残疾人和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要达xx%以上,主席团委员中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比例要达xx%以上。同时,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为残疾人专门协会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保证工作经费,安排专门的办公场所。
增强乡镇(街道)残联代表性。各乡镇(街道)残联要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统一悬挂残联标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托公共服务设施,设立“残疾人之家”。
增强村(社区)残协代表性。各村(社区)设立残协组织并按要求设置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统一悬挂残协标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灵活设置基层残联组织,在全市安置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打造x个“残疾人之家”,在市城区内选择x个社区建立“残疾人之家”,在楼宇、居民小区、自然村中残疾人数量较多的地方,配备兼职联络员(网格员兼任)。
“残疾人之家”的功能定位为: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托养服务,法制维权、志愿服务等工作。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定期活动。
二、专职委员的待遇保障
为全市xx个乡镇(街道)、x个经济开发区残联各配备x名专职委员,专职委员待遇按照不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并为其购买“五险”,配备手持终端,通讯费保障xx元/人/月。为村(社区)残协配备xxx名兼职委员,兼职委员待遇不低于xxx元/人/月。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残联(残协)专职委员教育培训力度,一年不低于x次。
三、扩大联系的覆盖面
四、提升服务精准化水
持续深化“量服”,对全市残疾人信息进行核实,动态更新我市残疾人基本情况、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状况。把上门服务作为常态化工作,为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每年提供x次上门办证服务。将残疾人需求积极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与政府、社会、残联等提供的服务进行精准对接,把党和政府的惠残政策、助残举措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
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篇五
一、居民健康档案是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卫生保健服务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资料,是社区全科医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居民健康档案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全程服务的动态记录。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科研、医学教育及司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如实填写。
三、对填写健康档案的医务人员应进行培训。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者必须签字,以示负责。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
四、居民健康档案应由社区全科医师负责填写,做到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以便查阅。并应逐步输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五、居民健康档案具有医疗保密性,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
六、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虫蛀、防鼠咬,应妥善保存。
七、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6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