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7 13:30:19
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
时间:2023-09-07 13:30:19     小编:MJ笔神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篇一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

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农办科„2015‟22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贯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新常态下农业科教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部属有关科教单位高度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并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贯彻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

2015年5月20日

—1—

为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建设,着力搭建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实现“互联网+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按照“体系工作法”,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有效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高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度,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谋划,系统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协同为要旨,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有效整合相关农业科技、教育、资环等体系资源的基础上,吸引多方力量参与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规范云平台信息资源采集系统与交换标准,建立顺畅的从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技术成果信息流”和从生产技术难题到科技原始创新的“产业问题导向流”,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创新。

(三)高端引导,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完善农业科教大数据系统化、结构化设计,构建云平台业务系统,增强国家农业科教服务信息系统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科教服务全覆盖,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针对性强的科教服务。

—2—

(四)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紧紧围绕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统一平台,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建立多元协同、资源共享、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云平台建设管理机制,实现云平台各系统间和每个系统内各功能板块间的互联互通,搭建“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云平台的总体架构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包括1个大数据平台、6个专业子云和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一)1个大数据平台。即国家农业科技、教育、环境、能源大数据平台。

(二)6个专业子云。即体系综合业务云、智慧农民培育云、农技推广服务云、科技创新支撑云、成果转化服务云和美丽乡村创建云6个专业云。

(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即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村能源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美丽乡村创建综合业务平台系统、“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标准化生产科技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数据管理系统、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循环农业创新与推广支撑平台系统、军民融合产业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平台系统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四、重点建设内容

—3—

训、基层农技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等现有农业科教信息资源的全面梳理、规整、入库。积极拓展信息获取通道,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教体系资源,建立专业信息采集队伍。设置专门的数据处理机构,扩展建立国家云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地方、专业分中心,实现对获取信息资源的及时处理。

(二)全国农业科教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省级农业科教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为主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通农业科教系统的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信息快速交换通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支持对全国科教信息体系各项业务运行的动态监测和快速调查。建立业务信息调度制度,形成业务信息交换与报送机制,初步实现农业科教体系信息处理规范化、信息监测动态化、信息调度网络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和辅助决策模型化,有效支撑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支持健全完善全国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库。

(三)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档立卡和跟踪服务。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专业量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资源库,为全部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登记,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创新培育模式,搭建起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农民在线培训教育平台系统,建立与知识更新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服务机制,实现集中培训与全程辅导相结合,单项教学与交互教学相结合,引导农民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初步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认定管理考核和对接农村电商的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农村创业科技支撑建设,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等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4—

(四)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互联互通,业务联动,分类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资源数据库,开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在线培训教育。为全部农技推广人员配发“智农卡”,开通基层农技人员“智农通”服务,实现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推进农技推广云平台基层工作站建设;创新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开展农业生产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农业科教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鼓励基层农技人员从云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全面升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智农通”与其所在区域农户实现互联互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并纳入业务考核。

(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与广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对接协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动态资源数据库,形成网上成果展示、学科群集成研发与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成果数据库共享、重大实验装备开放共享平台。建立包括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专家在内的农业专家库,为入库专家开通“智农通”服务,对接云平台,实现对专家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支持专家通过云平台为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循环农业与美丽乡村创建平台系统。收集、汇总我国相关农业水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数据、耕地质量安全评价数据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建设技术等,强化“一控两减三基本”科技支撑服务。建立循环农业集成服务系统,建成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数据库与绿色增产技术指导平台,启动农村生态能源管理与应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管理与成果展示。

—5—

龙”式的成果转移服务机制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机衔接,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网络系统进行对接。

(八)“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智农卡”作为云平台联合电信运营商专门定制的手机卡,内置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直通系统,面向入库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发放。“智农通”作为云平台业务和服务的移动互联终端应用,包括:农业科教管理、农技推广、农民培育和农业专家、职业农民等不同的业务版本。2015年计划在全国发放不少于500万张“智农卡”,落实不少于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启用“智农卡”,最终计划全国发放不少于5000万人(户),逐步实现“智农卡”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的全覆盖,为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服务。落实不少于10000名专家、5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0万农户(包括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通“智农通”服务。

五、进度安排

(一)2015年1-3月,开展前期调研,提出云平台的建设思路,利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进行云平台建设的宣传、部署与组织动员。

(二)2015年3-6月,统筹协调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相关资源,推进云平台各系统建设,初步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框架,启动支撑六大子云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启动省级平台的落地工作,组织部分试点省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

(三)2015年6-9月,组织开发面向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开展相关人员业务培训。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初步建立国家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

(五)2016年之后,进一步完善云平台各业务应用系统,扩大省级云平台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云平台应用等。

六、组织保障

—6—

云平台建设运行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司内各相关处和相关业务归口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成立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统筹协调云平台建设工作,包括前期调研、业务与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公共服务等。各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科教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云平台建设工作,明确负责人和责任处室,积极协调、支持和配合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强化资源整合。按照云平台建设要求,整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以及相关农业科教系统各单位相关信息资源,形成符合云平台建设要求的农业科教大数据。

(三)形成建设合力。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为云平台建设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整合各相关单位的基础资源数据;中央农广校负责云平台(国家)运营中心具体承建工作;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方云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并开展培训,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组织专家团队,聚集本地资源,做好云平台的信息服务工作;各云平台业务支持单位应积极配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要求提供云平台建设相关基础数据;北京中园永兴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云平台技术支撑与运营服务机构,负责云平台的系统建设和运营工作,协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做好平台运行的信息通道建设与服务开展。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四)实行全程督导。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将全程跟踪检查云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组织人员对云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资源整合、数据采集、试点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督导检查。

—7—

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篇二

客户或客户代表首先通过电话或邮件方式报告故障现象,公司热线工程师或现场服务工程师受理事件,判断是否需要外部支持,分派给相关现场服务工程师对事件进行处理,现场服务工程师在服务约定时间内排除故障并关闭事件。

故障管理流程相关说明:

备份服务工作主要包括:

当发现系统性能出现问题,公司项目运维服务组在接受到用户请求后,在12小时内向提供系统调优的现场支持服务。

系统调优的范围包括:

对项目购买的软件产品,公司项目运维服务组负责提供:

巡检服务是公司项目运维服务组为客户提供系统例行检查、维护服务。本项服务的重点在于软件环境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物理及逻辑环境信息、状态的检查,其内容取决于系统配置和相应单项功能的可执行性。

主要服务报告:

为了有效记载服务工作进程、定期统计、总结和评审服务工作,实现“打造精品服务,追求顾客满意”的服务理念,制定了三类服务报告:日常维护类报表报告、统计分析类报表报告、考评类报表报告。

根据多年同行业同类项目经验,总结归纳出了诸如《系统常见问题及排查手册》《用户q&a手册》等多种技术资料对团队成员和客户进行培训,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规范进行客户服务,保证了服务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通过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项目费用审计制度来确保服务费用的正确合理支出。

1、技术支持组

2、售后服务组

该组在系统验收后成立,主要由前期的技术支持组转变而来,承担用户系统项目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答等工作。

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篇三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

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赣办字[20xx]45号)和《江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xx-2017)》等农村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制定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以来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多方受益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江西省“1236”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规模,大力提升我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五年方案中“1236”总体工作目标,20xx年着力完成“1333”工作目标任务 :“1”即建立和完善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33”即建设300个“信息化乡镇”,其中重点建设300个乡级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3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培训活动,培训3万名农村信息化人才。通过完成“1333”工作目标初步建立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1.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以省级统一管理的网络、软硬件设施、应用系统为基础,集成省级及省级以下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统筹规划建设一个江西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6月份前组建“江西省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中心”, 以江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江西“三农”信息网为依托,做大做强江西“三农”信息综合平台。逐步实现与各部门涉农信息系统的应用接入和资源共享,从而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2.推广使用乡村电子政务。依托江西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广乡村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与村务管理、社会管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紧密结合。争取年底完成300个乡镇、3000个行政村村务管理应用的推广工作。

3.建立咨询专家队伍。依托农业厅12316、科技厅12396、组织部12371、信息田园11868等农业呼叫热线,整合资源,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和“三农”政策咨询专家队伍的建立,为“三农”信息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1.结合“百镇示范”工程和“乡乡通”工程建设,开展以“八项达标”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乡镇”建设。即乡(镇)中心服务站建设达“六个一”标准、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行政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正常运行达100%、“信息技术乡村行”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行政村培训率达100%、村务管理应用达80%以上、有线电视普及率和自然村广播达80%以上、农村手机报普及率达40%、宽带入户普及率20%以上。

2.加快共青城市“全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2012年上半年,共青城市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工程要全面启动,当地政府要加强项目组织和资金筹措工作,把共青城市打造成全省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工程示范区,做到项目有资金、进度有调度。

3.通过开展“宽带入户”、3g到村等通信基础建设活动,为农民提供低价格高品质的有线、无线上网产品,同时有效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络门槛,全方位为农民提供“三农”政策、产品市场信息、务工信息等各种惠农助农信息。继续开展“宽带入户”活动。采取与企业联动,对宽带入户农户实行“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办法,各县(市、区)要出台对入户宽带的奖补政策,2012年试点乡镇达到宽带入户率20%以上。

1.加大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力度。依托乡镇农技推广站和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初步建成农村综合信息发布、收集、咨询、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产供销、行政事务代办、农民培训等的中心。中心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具体标准为:(1)一处固定场所:要求交通方便,在乡镇集镇临街地段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则上信息服务站专用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并具备一定培训条件。(2)一套信息服务设备:有宽带上网的电脑、电视机、电话、打印机、门牌、桌椅板凳等办公设施,并且要接入乡村电子政务平台。(3)一面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向涉农企业、种养销售大户和农户等显示各种政策、社会、市场等方面实用信息的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led电子显示屏幕或者投影设备)。(4)一名专职信息服务员:信息服务员应能够操作各项信息服务设备,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及上网,能够帮助和指导农村客户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及信息查询服务和相关服务,代办电信相关业务。(5)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有一套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及对村级信息服务站业务指导的管理制度。(6)一套绩效考核办法:有一套考核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考核办法,同时并接受县信息化办考核管理。乡镇中心信息服务站建设由政府负责投入,整合部门资源,公益使用。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篇四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xx〕16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深入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各类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创建不少于1500家。

(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活跃人数达到60%。

(三)人均每日食用盐、食用油摄入量及人群吸烟率、有害饮酒率持续降低,遏制肥胖率的上升趋势。

(四)人群健康体检率、血脂检测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持续提高。

(五)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

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一)扩大“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内涵

1.针对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餐饮从业人员、家庭主厨、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广泛开展核心信息宣传及主题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少盐少油低糖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帮助群众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倡导科学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增强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警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开展餐饮行业减盐减油减糖行动,通过开展人员培训、健康菜品征集评选、烹饪比赛等活动,引导餐饮企业、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盐少油限糖措施。联合餐饮行业研发低盐少油菜品及套餐并进行推广。

3.落实《北京市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xx-20xx年)》,开展重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监测。进一步关口前移,开展0-3岁儿童口腔保健综合干预工作。不断完善口腔保健服务机制,继续做好北京市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推广合理膳食行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工间操、健身等活动,举办“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组织开展运动处方培训。

5.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身操、健步走、太极拳、骑行等群众体育活动,加强居民肌肉骨骼疾病监测调查,开展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基地建设及骨质疏松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1.健康社区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5%或达到40%以上后每年至少增加2家。将《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等融入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管理要求,丰富、提升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内涵。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超市、健康单位每类机构每年至少新建2个,中小学校健康食堂每年创建不少于4所。各类健康机构管理要求详见附件1。

2.继续推进“健康学校”、“健康加油站/小屋”、“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街区”、“健康社团”、“健康家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并逐年有增加,各类环境建设要求见附件1。

3.各区每年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不少于14个,加强对本区域内健康支持性环境的检查指导,每年至少开展1次。

(三)强化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建设

1.进一步扩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招募范围,积极吸纳营养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加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在各类健康机构中应具备一定数量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各区每年新招募指导员不少于100名,并做好考核、认定工作。

2.加强指导员能力建设,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开展定期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评估(附件2),每年举办或者组织参加“三减三健”相关培训至少1次,人员不少于200人。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工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指导员健康指导能力,并从中遴选出优秀指导员。

3.持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五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为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和技能指导服务。

(四)加大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宣传力度

1.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每年围绕一个健康宣传主题,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主题宣传与科普宣教互辅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推进的形式,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品牌,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

2.每年针对生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不同场所的不同人群,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民营养周、世界无烟日等各类健康主题日,至少组织4次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每次活动累计参与人数不少于xx人。

3.积极开发健康促进适宜技术,持续推广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等支持性工具,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技能。

市卫生健康委将组织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不定期开展市级现场督导,适时评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并对各区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

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 云平台建设方案篇五

攸县融媒体中心的空间平台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整合空间平台,提供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功能。既可呈现中心全景运营情况,也能支撑任务的调控、指挥,满足融媒体中心所有业务人员在一个空间内协同作业的需求。

(1)架构先进。项目整体建设中,选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架构,让县融媒体中心有较长的生命周期。(2)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当前采购和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选择既能经济可行又能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

(3)确保安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采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稳定运行。

(4)保护投资。充分利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资源、成果、设备,整体升级改造,不搞重复建设。

(1)将现有69平方米的演播室,扩建成全景约11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设计上资源节约、功能融合、安全可靠,具有新闻口播、娱乐互动、虚拟实景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直播和录播,满足不同节目生产的需求。

(2)将现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整合,利用新闻制作室改建成一间编单室和一间审片室;把两间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改建成一间集中节目制作室,一间小型化妆更衣室,一间配音室,这样有利节目制作的整体化、优越化,工作空间的最大化。打通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流程,实现内容互融互通。完成演播室高清化升级,为以后流程统一生产提供支撑。

(二)融媒体中心主体建设,基础环境的建设与装修。包括形象展示大厅、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门窗、吊顶、电气照明、墙面等内部修缮装修。配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新增设备配套强弱电设施设备,防雷设施,公用电缆沟及双路供电电缆铺设。机房空调、中央空调设备安装和消防系统建设。(三)融媒体中心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中型会议桌1套,办公座椅8套,记者办公座椅8套以及综合布线、强弱电调试等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658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