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秘公文写作(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0 17:39:14
最新文秘公文写作(优秀11篇)
时间:2023-09-10 17:39:14     小编:紫薇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秘公文写作篇一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 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 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 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 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 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 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 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 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 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

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 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

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 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

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 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文秘公文写作篇二

初学公文写作的过程,犹如求学者初次造访一座隐迹山野的书屋,首要之事就是找到通往书屋的那扇门。这趟寻门之旅看似简单,却让大多数新人深感艰难,即便是具备一定文字功底的高材生也不例外,毕竟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一时还对接不上。

不少刚走上综合文字岗位的秘书,面对领导布置的命题,常常觉得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于是,要么钻进资料库“海淘”样板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揣摩,研习其中的篇章结构、逻辑关系、写作技巧,而后尝试着下笔;要么求教于同行前辈,聆听经验、潜心思索,在一遍遍推敲中明晰文稿的主旨,在一次次修改中让面目生涩的文稿渐趋圆润成熟。

总之,这是一个艰苦摸索的过程,是一段痛苦成长的时光,磨炼的是意志,塑造的是品格,唯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者才能拨开层层迷雾,找到公文写作这座书屋的大门。举例来说,这就像过去厨师行业里拜师学艺的学徒工,初入行时完全是门外汉,只能从最基础的刀功、火候、翻锅、装盘学起,在老师傅的引领下一步步迈入职业厨师之门。

这是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小学徒”成长为“大师傅”的'阶段。此时,大多数求学者已迈过“门槛”,来到屋内,接触到大量信息资料和前人著述的美文佳作,并在写下多篇文章后逐步掌握了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套路和常用技巧,再通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进一步熟悉了个中门道,积累了丰富经验,进而达到闲庭信步、倚门而歌的境界。

这一时期的文字工作者,对材料的取舍、立意的选择、架构的摆布、文字的运用乃至文风的把握等,都做到了心中有谱、成竹在胸。他们不再是初入山门、人云亦云的新手,也不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的“菜鸟”,而是具有宽广知识面和深刻洞察力,能将理论阐述与实际情况、历史背景与现实写真、党情国情与民心民意、领导意图与受众需求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的文字“匠人”。

面对领导布置的命题,他们往往并不急于动手,而是将更多时间花在前期调查研究上,花在数据、素材和资料的采集分析上,看似不慌不忙,实则苦心孤诣,一旦构思成熟之后,便以破竹之势,按时完成高质量的文稿。恰似当初的稚嫩学徒,经过多年的术业专攻、日夜苦练后,已经成长为技艺娴熟、独挑大梁的主厨,煎炒烹炸样样拿手。

这一阶段堪称公文写作的最高境界。少数锐意创新的求学者通过海量的阅读和写作后,不再满足于从书屋原有的那扇门进出往返,而是在书屋内大胆凿开一扇新门,继而领略一番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新气象,踏上一段奇幻瑰丽、曼妙多姿的新旅程。

如果将第一重境界的写手比作“菜鸟”,第二重境界的写手喻为“匠人”,则这一境界的写手可谓之“智库”。他们写作时不再囿于旧传统、老套路,而是立足问题的本源,翔实占有第一手资料,灵活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博采众长、剥茧抽丝、深入浅出,脱陈词之胎、换新语之骨,尤擅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解析感染受众,赢得共鸣。

更可贵的是,“智库型”的文字工作者已将写作从单纯的任务升华为内心的责任担当,不图功名利禄,唯尽匹夫之责,将实现自我价值的“小我梦”融汇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把公文写作奉为可服务领导、能造福百姓、终将推动时代进步的事业。仍以学厨为例,这就已经成为了一名技艺超群的大厨,即使抛开菜谱也能烹制出精致可口、罕有其匹的珍馐美味,甚至能将他人遗弃的边角食材“点石成金”制成稀世名菜。

文秘公文写作篇三

职业秘书文书写作首先是学习,学习优秀应用文体的结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秘之公文写作理论范本。

公文的分类

公文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一)按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意见。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纪要。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议案、意见、函等。如人民日报社要与北京市政府商洽办理事情,由于相互没有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用上行文,更不能用下行文,只能用平行文,可发商洽函、请求函等。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根据其内容,既可作为上行文、下行文,也可作为平行文。

(二)按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常规公文

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紧急文件可分为特急和加急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文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常规公文,也应随到随办,以提高办文效率。

(三)按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规定保密时限的公文。公文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其中:

绝密公文是秘密等级最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机密公文是秘密等级较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秘密公文是标有秘密等级公文中,密级最低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一般秘密,但其内容也不允许泄密。

需要注意的是,公文密级的划分和保密时限的确定要十分慎重,应按照《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力求准确、恰当,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定什么就定什么。

来不涉密的若定了密,文件一旦丢失,就会按失密来对待。反过来,该定密的却不定密,或者该定机密的定成了秘密,一旦泄密,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失。

普通公文也称非保密文件。但普通公文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传阅。因此,要防止随意扩大公文发文范围。即使有些需要通过传播工具向社会公布周知的,也应注意内外有别,把握传播的时机。

从广义上讲,除上述常用公文种类外,公文还应包括法律性、规章性、政策性公文的条例、规定、细则、办法,事务性公文的计划、总结、简报、

调查报告

述职报告

、会议记录、大事记、电话记录等公文种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文如要行文,通常要用法定公文文种予以公布、印发、转发。如法规性、规章性公文,要由权力机关用公告文种公布或发布,或由行政机关用令的形式公布。

正确使用文种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事关党政机关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问题。应正确认识文种在公文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掌握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基本属性和特征,以及各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否则,可能会错误使用公文,或者给收文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与不便。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法规性文件,对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普遍约束力。起草公文时不得随意使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以外的文种(如方案、计划、要点、总结、纲要、建议、答复等)。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选用何种文种行文是有条件的,要与发文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权限相符,切不可乱用,不可超越职权。例如,公告虽属于告知性的名称,但这个“公”字包含代表党和国家的意思,也就是只有党和国家才有资格使用它,而目前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生公告”、“招干公告”、“征订公告”、“开业公告”等,它们的作者或发文单位(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商店、学校等)无权代表国家,不能随便乱用“公告”。

(三)依据行文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正确选用文种

一个机关在发文时使用什么文种由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决定,在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内又由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及职权范围决定。行文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选择和使用。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党的系统中的中共中央与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系统中的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二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教育部与各省(区、市)教育厅;三是同一组织系统中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党的系统中同级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之间,政府系统中的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四是非同一系统中的机关之间(级别相当)的不相隶属关系,如地方党委工作部门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以上所列的四种类型的机关之间由于工作需要相互行文,构成了一定的行文主体与受体之间的行文关系、行文走向。如:一个地方党委拟行文请求批准事项,主送机关必须是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党的机关,应该使用上行文的请示;若是上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行文,行文方向是下行文,应当选择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等文种。属于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主要选用函。

(四)依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根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来选择文种,就是在同类的公文种类中,选取有助于实现行文目的、要求的文种。具体地说,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如按中央的要求,每年地方党委、政府要向上一级党委、政府汇报计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应选用报告;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帮助和支持的,应选用请示;行文目的为了推动、指导下级机关工作的,应选用意见或通知(指示性通知);行文目的是就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应选用意见;行政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行文的目的是审议通过人事任免案的,就应选用议案。

(五)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公文文种,既有党政机关通用的,也有属于各自专用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列的公文文种有15个,其中通用的文种有10个:决定、公报、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决议这个文种。

(六)按照层级的不同正确选用文种

有的文种适用范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一级使用,但有一个使用层级问题。如公报的种类有会议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会议公报的发布机关属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规格高,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都不宜使用这个文种;联合公报的内容反映的是两个国家的外交事宜,层级高;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一般由国家或省(区、市)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层级也较高。

(七)按照公文内容的差异正确选用文种

拟制公文选择文种时,往往会出现好像这个文种也行那个文种也可以的现象。如通过会议作出的有关某一重要事项的决策时,是用决定还是用决议?我们知道,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从公文内容上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公文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全面,是全方位并带有指导性的,应选用决议行文;如果公文内容集中、直接、具体,针对性较强并带有指导性的,则应选用决定行文。

(八)按照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

有时应用以上几点依据、要求还不能最后确定文种,就要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例如,某党的机关或行政机关拟表彰某些集体和个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中的命令(令)、决定、通报这3个文种都可用于嘉奖、表彰,到底选用哪个文种?在这种情况下,应着眼表彰对象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及社会影响度等具体情况来考量,同时结合长期以来本机关、本系统、本单位文种使用的习惯,恰当地选用相应的文种。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劳模,一般都选用决定这个文种行文;省(区、市)党委办公厅(室)系统表彰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者,长期以来使用通报这个文种。

总之,选用文种应慎重,不可随意而为。只有熟悉各个文种的性质、适用范围,切实把握各个文种的内涵与外延,按照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隶属关系和行文目的、要求,才能准确无误地选好用好文种,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文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文种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文种

一是公文无标题;二是公文标题三要素不全,有的公文标题只有一个要素,即事由。

(二)使用非法定文种

不选用法规中规定的文种,而使用总结、要点、方案、计划、安排、纲要、规划、建议、答复等文种,如:《××市××区人民政府20xx年

工作总结

》,就犯了把非正式文种当正式文种使用的错误。非正式文种要上报或下发时,应从正式文种中寻求一个文种作为它的载体,承载其行文,大都由“命令(令)”、“通知”(下行时)或“报告”(上行时)来担任。此例的正确写法应是:《××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xx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其后则应附该单位的《20xx年工作总结》。作为附件上报的总结,其格式只有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

(三)文种重叠

如请示报告、意见报告、请示函等,又如转发通知类公文,因转发环节多,经常出现“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四)生造文种

如情况报告、总结报告、申请报告、任免通知、汇报等,甚至把批转、转发也拿来当文种使用。

(五)文种作为公文标题

如将函、通知(会议通知或开会通知)、请示、报告等作为公文标题,违背法规中有关标题拟制的原则要求。

(六)文种混用

日常行文的实践中此问题也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请示与报告不分、决定与决议相混、公告与通告乱用、决议与会议纪要等同,等等。

(七)错用文种

1.拿着“请示”当“函”用,即该用“函”申请批准的却错误地使用了“请示”。 如:

××市科委关于追加农业科研基金的请示

××市财政局:

为了做好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20xx年市财政局拨给我们农业科研基金80000元人民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关键性的成果。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了后期的试验阶段,但经费已经用完。经测算,后期经费缺口20xx0元人民币。为使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并把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好,满足全市居民生活需要,盼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以上,请批准。

××市科委

××××年××月××日

市科委与市财政局是平级单位,它们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因此根本不存在要“请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不清楚平行机关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出于对这两个文种使用规范掌握不准;三是明知不对,不得已而为之,出于无奈,因为这样有利于申请事项获得“绿灯”。日常行文中,确有不少申请事项因使用了函而被收文单位退回的现象,而一旦改用了请示,就会马上得到对方的“恩准”。

2.把“报告”当“请示”用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使用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一种合并使用的文种,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实际上它根本不是报告,而是请示。由于作者在“请示”的后面又加了“报告”两字,结果把一个独立的请示文种变为报告,拿着“报告”当“请示”用,这就给公文正式文种的使用造成混乱。

在“请示”后面加“报告”,不仅仅是个文种如何使用的问题,它还给上级机关受文后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按照行文规则,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批示,更不需要批复,但这类行文实际上是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给领导机关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文秘公文写作篇四

“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文体。

“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

本类两种,被称为发布性公文或知照性文告,中心是晓喻告语,就是把欲使接收者知晓的情况、事体、规定、要求发布出去,或者说是告知、关照到有关方面。由于告白的对象范围广泛,“一体周知”,所以又称“周知性公文”。

(二)二者之分工

“公告”,发文机关级别更高(多为省、部以上机关),宣布的事件更重大;或告知的范围更广,有时包含国外;发布的方式一般不张贴,而足通过通讯社、电台、报刊。

“通告”,使用机关范围最大,各种机关单位都可发布;内容有时具有专门性(如银行、交通方面的),而事项则更一般化;发布方式多种式样,可张贴,也可在报刊、电台发布。报纸发布可省略日期,因报纸有日期。

(三)格式和写法

1.标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公告”标发文机关和文种,有时只标文种即可:标题如无发文机关名称则在结尾必须落款。“通告”标题一般要标出单位或事由。

2.正文。包括开头的原由,讲原因目的;主体的事项,即告白的内容,可以分条款写下:最后是结尾,写实施的期限、范围以及违反如何等,也可以简捷地提出对人民的希望,对违背者的警告等,然后再写、或结尾只写结束用语,如“特此公告”等。

3.文尾。包括署名和日期。以机关名义发布,标题如已有机关名,就不必署了。

文秘公文写作篇五

方法是“换位思考”

替领导起草讲话稿,当然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是最基本的方法。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换位思考呢?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五个:

第一,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就是在这次总结大会上领导应该强调的内容、要求等。

第二,文件起草的部门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就是有关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考虑,希望通过领导讲话传递出的工作信号。

第三,听众希望听到什么?讲话都是有对象、有听众的,听众对领导的讲话往往都有具体期盼,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扬,或是明确思路等,应该将听众的需求反映在领导讲话之中。

第四,领导同志本人希望讲什么?每位领导同志讲话都有一贯的思路、风格,每位领导同志都有近期关注的重点、强调的要点等。

第五,上级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每项工作都应该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科学地传递上级的要求也是讲话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了这五种角度,是不是就全面了、穷尽了?不一定,最起码还可以“更上一层楼”,在综合各个角度之后,重新回到最初始的问题——在这样的场合,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采取螺旋式上升方式,否定之否定,站在更高的平台去重新思考。通过多个角度的思考,我们就会对文章的主体内容有较为充分的把握。

文秘公文写作篇六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事物的一般性或本质属性,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其间,概念、判断、推理是其主要思维形式;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定义、分类、演绎、归纳等是其具体思考方法。公文内容的归纳和概括,主要依*这种思维方式。这里所谈的公文内容,主要包括公文主旨、行文依据、行文目的或意义、公务活动的事项或问题以及对策、执行要求等等。其中,抽象思维的运用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首先,在撰写公文的准备阶段,就必须运用抽象思维。准备阶段包括解读领导指令和搜集选取写作材料等工作。其中,解读领导指令是作者要过的第一关。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的指令往往并不十分明确,这就需要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写作对象进行全面的审视,对其本质有一个深刻、理性的认识,而这就需要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方法的大量运用。在随后的选材阶段,更是如此。公文的选材,除了要围绕主旨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能反映共性,能够说明当下公务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并能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对搜集来的错综复杂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反复比较和周密的分析研究、筛选和概括,以确认材料的价值和在各部分的使用情况。

其次,在行文表达阶段,也必须依*抽象思维。在具体的行文表达中,无论公文主旨、行文依据、行文目的或意义、公务活动的事项,还是问题、对策、执行要求等等,均以概述、概括说明或简要议论的形式出现。遣词造句上,公文也有别于其他文体,如决议、条例、规定、命令、通知、请示、批复、报告、总结等,所使用的词、句、句群大都是概念、判断、推理,其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能够真实、恰当地概括反映当下公务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即便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通报,以及以研究情况为主的调研报告,在介绍情况时也都比较概括,因为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总结经验、教训或规律、对策,基本要求都是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这些都体现了抽象思维的特征。

这里所说的程式思维,是指公文作者在起草公文过程中,总是借助于特定文种的既定格式,来体现相应的公文主旨,传达发文机关意愿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习惯。这种情况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极为常见。虽然公文写作也要求有独到见解,但那是在内容方面,主要指公文主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等,而在公文的形式,尤其是格式上,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则不要求标新立异,更多的是按照既定模式展开。如许多公文文种的开头,一般都要求写行文根据、目的或意义;主体部分用来叙述基本事实,或阐明性质意义,或者提出措施、要求等等;结尾部分则是执行要求或申报请求等。不仅如此,许多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有既定的模式。如开头和正文部分一般只用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开头为简要说明;中间部分多为概叙、概要说明或简单议论;结尾处一些文种惯用“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特此函复”、“希即遵照”、“妥否,请批复”等约定俗成的套语收束全文。即使是非程式化语言,一般也要求平实化、常规化,反对藻饰。而所有这一切,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公文形式上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使公文能以最清晰、最简洁、最便于阅读和理解的面目出现,为贯彻执行提供便利。相反,如果不按照这种既定模式来写作,总是标新立异,反而会为公文的理解、落实带来麻烦。而这就必然要求公文作者运用程式思维来写作。

公文脉络是指公文内在的思路或思维活动的“路线”,其作用是对公文内容进行统筹组织与安排,以使其眉目清楚,言而有序。好的公文在脉络的掌控上是相当讲究的。首先,思路必须完整。全文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首尾要圆合,中心线索要连贯,过渡照应要清楚,既没有顾此失彼、残缺不全的情况,也不能有缺头少尾、七零八落的弊端。其次,结构要严谨。结构要周密,无懈可击,而绝无漏洞和颠三倒四的毛病。最后,行文要自然。要行止自如,顺理成章,浑然天成,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要达到这种完美的境界,显然又必须运用系统思维。

所谓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本质上是一种全局性思维,总是从事物的整体出发,思维程序是整体——部分——整体。而整体并不等于局部的简单相加,部分与部分之间最合理的组合才会产生最大的整体效应。系统思维的目标就是要追求这种最大的整体效应。

好的公文正是充分运用了这种系统思维。从整体构思到具体层次段落的写作,始终能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处理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尤其是特别注重公文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组织是否合理,是否反映了公务活动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是否有利于公务活动的开展,在材料的组织安排、段落层次的划分、过渡与照应、详略处理等方面是否能更好地表现主旨,同时是否做到了从不同文种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体”制宜,采用最为恰当的表达形式,使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等等,这些都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来掌控。只有运用系统思维,在明确整篇结构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要求的前提下,将诸多要素进行统筹安排,这些要素或“部件”才能形成强大的整体功能,并发挥整体效力。抛开系统思维,即使一些句子、一些段落写得再精准、再美妙也无济于事。可见,只有运用系统思维,统摄全篇,把整体的综合性作为起点,让各构成要素有机结合,才能调控好公文脉络,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所谓辩证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以联系的、发展的、矛盾运动的观点去考察和认识事物,以避免得出机械、静止、片面性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不仅是人们探求客观世界奥秘和规律的钥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公务活动和确立公文主旨,使公文发挥应有的指挥、协调或指导作用的重要思维工具。可以说,没有辩证思维,就不会有对公务活动本质的、完整的、规律性的认识,也就不会确立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公文主旨。例如,在请示、报告、批复、决议、议案等等文种的写作中,作者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客观变化的态势,反复思考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权衡利弊,而不能急于下结论,目的就是要避免决策的极端化、片面性及主观武断等错误倾向。还有,辩证地看待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要求,不仅体现在几乎所有公文主旨的形成和确立上,更体现在公文主旨的揭示和表达上。如许多公文在肯定某种先进经验时,总要提出不要“一哄而上”,不要搞“一刀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等等,这些都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再如,辩证思维的另一大优势是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常常根据过去、现在的一些规律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诸如计划、总结性文种以及调研报告等公文的写作尤为重要。可以说,离开了辩证思维,就不会有正确的公文主旨,也就没有了公文的统帅、灵魂与价值。

当然,这些只是公文写作中几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它们之间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公文写作全过程的。

文秘公文写作篇七

相信各位办公室文秘对公文写作一定不陌生吧,各种领导讲话,汇报材料,年终总结,甚至还有课题研究,基本都是由文秘们来写,那么掌握一些公文写作的技巧一定是对你有所帮助的。

论点鲜明、论据翔实、论证合理,一篇公文就算是合格了,就能达到领导"思路清晰"这个要求了。一般来说,领导会告诉你论点的大概方向,比如,他想在xx会上做个讲话,提醒下大家要认清xx事的重要性,这就是你论点的范围。论据要靠你平时的积累,你要知道在这个方面到底做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

公文的内容,无外乎这么几点: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下步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侧重。

至于要怎么写,我建议一开始找一篇相似的文章,用他的论点、用他的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论据,像是完形填空一样,把论据一点点填进去;稍微摸到点套路之后,可以只用别人的论证方法,论点根据实际情况用自己的,哪怕不准确也没关系;最后,再把自己的论证逻辑换过来。

公文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语言严肃、明快、朴实,写公文主要是在写思路、写方法,琢磨文字是其次,琢磨问题是关键。要想把问题琢磨好,需要做好平时积累、完善流程和积极参谋这三个方面。

要写好公文,最关键的是平时的积累,这些积累主要是有助于琢磨问题的。一是要了解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的经营业绩指标、重要事件、亮点工作、典型人物、本单位各部门如何配合、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如何配合等等,做到实事求是;二是要掌握大政方针,保证文章的观点不与其相悖,同时也可以适当引用政府公文里的句子;三是要了解领导的意图和语言风格,写公文要站在单位的角度、领导的角度来看问题;四是多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地理这些学科都要涉猎,提高自己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五就和琢磨文字有关了,积累一些名言佳句来为文章增色(切忌滥用)。这些积累最好有比较好的载体,比如云笔记或者自己整理一个资料柜。

写作思路其实可以被流程化。先是吃透上级精神,摸清领导意图,把领导说的梳理清楚,并且敢于纠正错误;然后就是摸清楚基本情况,确保资料真实、有据可查;再然后就是设计好文章的框架,这方面有往年的文章可以作为参考,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进行创新;设计好框架后填内容;最后要注意烂开始、好结束,不要因为完美注意迟迟不动笔,向思路清晰地写出来,然后不断修改完善。

文秘要光是复制粘贴,或者作为一个信息中转站,是很难有所进步的。主动站在企业角度有预见性地考虑问题,敢于突破创新和出谋划策才是文秘不断进步的基石。

文秘公文写作篇八

职业秘书文书写作首先是学习,学习优秀应用文体的结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秘之公文写作理论范本。

公文的分类

公文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一)按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意见。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纪要。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议案、意见、函等。如人民日报社要与北京市政府商洽办理事情,由于相互没有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用上行文,更不能用下行文,只能用平行文,可发商洽函、请求函等。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根据其内容,既可作为上行文、下行文,也可作为平行文。

(二)按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常规公文

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紧急文件可分为特急和加急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文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常规公文,也应随到随办,以提高办文效率。

(三)按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规定保密时限的公文。公文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其中:

绝密公文是秘密等级最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机密公文是秘密等级较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秘密公文是标有秘密等级公文中,密级最低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一般秘密,但其内容也不允许泄密。

需要注意的是,公文密级的划分和保密时限的确定要十分慎重,应按照《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力求准确、恰当,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定什么就定什么。

来不涉密的若定了密,文件一旦丢失,就会按失密来对待。反过来,该定密的却不定密,或者该定机密的定成了秘密,一旦泄密,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失。

普通公文也称非保密文件。但普通公文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传阅。因此,要防止随意扩大公文发文范围。即使有些需要通过传播工具向社会公布周知的,也应注意内外有别,把握传播的时机。

从广义上讲,除上述常用公文种类外,公文还应包括法律性、规章性、政策性公文的条例、规定、细则、办法,事务性公文的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述职报告、会议记录、大事记、电话记录等公文种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文如要行文,通常要用法定公文文种予以公布、印发、转发。如法规性、规章性公文,要由权力机关用公告文种公布或发布,或由行政机关用令的形式公布。

正确使用文种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事关党政机关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问题。应正确认识文种在公文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掌握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基本属性和特征,以及各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否则,可能会错误使用公文,或者给收文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与不便。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法规性文件,对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普遍约束力。起草公文时不得随意使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以外的文种(如方案、计划、要点、总结、纲要、建议、答复等)。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选用何种文种行文是有条件的,要与发文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权限相符,切不可乱用,不可超越职权。例如,公告虽属于告知性的名称,但这个“公”字包含代表党和国家的意思,也就是只有党和国家才有资格使用它,而目前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生公告”、“招干公告”、“征订公告”、“开业公告”等,它们的作者或发文单位(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商店、学校等)无权代表国家,不能随便乱用“公告”。

(三)依据行文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正确选用文种

一个机关在发文时使用什么文种由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决定,在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内又由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及职权范围决定。行文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选择和使用。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党的系统中的中共中央与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系统中的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二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教育部与各省(区、市)教育厅;三是同一组织系统中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党的系统中同级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之间,政府系统中的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四是非同一系统中的机关之间(级别相当)的不相隶属关系,如地方党委工作部门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以上所列的四种类型的机关之间由于工作需要相互行文,构成了一定的行文主体与受体之间的行文关系、行文走向。如:一个地方党委拟行文请求批准事项,主送机关必须是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党的机关,应该使用上行文的请示;若是上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行文,行文方向是下行文,应当选择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等文种。属于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主要选用函。

(四)依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根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来选择文种,就是在同类的公文种类中,选取有助于实现行文目的、要求的文种。具体地说,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如按中央的要求,每年地方党委、政府要向上一级党委、政府汇报计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应选用报告;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帮助和支持的,应选用请示;行文目的为了推动、指导下级机关工作的,应选用意见或通知(指示性通知);行文目的是就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应选用意见;行政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行文的目的是审议通过人事任免案的,就应选用议案。

(五)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公文文种,既有党政机关通用的,也有属于各自专用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列的公文文种有15个,其中通用的文种有10个:决定、公报、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决议这个文种。

(六)按照层级的不同正确选用文种

有的文种适用范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一级使用,但有一个使用层级问题。如公报的种类有会议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会议公报的发布机关属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规格高,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都不宜使用这个文种;联合公报的内容反映的是两个国家的外交事宜,层级高;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一般由国家或省(区、市)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层级也较高。

(七)按照公文内容的差异正确选用文种

拟制公文选择文种时,往往会出现好像这个文种也行那个文种也可以的现象。如通过会议作出的有关某一重要事项的决策时,是用决定还是用决议?我们知道,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从公文内容上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公文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全面,是全方位并带有指导性的,应选用决议行文;如果公文内容集中、直接、具体,针对性较强并带有指导性的,则应选用决定行文。

(八)按照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

有时应用以上几点依据、要求还不能最后确定文种,就要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例如,某党的机关或行政机关拟表彰某些集体和个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中的命令(令)、决定、通报这3个文种都可用于嘉奖、表彰,到底选用哪个文种?在这种情况下,应着眼表彰对象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及社会影响度等具体情况来考量,同时结合长期以来本机关、本系统、本单位文种使用的习惯,恰当地选用相应的文种。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劳模,一般都选用决定这个文种行文;省(区、市)党委办公厅(室)系统表彰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者,长期以来使用通报这个文种。

总之,选用文种应慎重,不可随意而为。只有熟悉各个文种的性质、适用范围,切实把握各个文种的内涵与外延,按照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隶属关系和行文目的、要求,才能准确无误地选好用好文种,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文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文种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文种

一是公文无标题;二是公文标题三要素不全,有的公文标题只有一个要素,即事由。

(二)使用非法定文种

不选用法规中规定的文种,而使用总结、要点、方案、计划、安排、纲要、规划、建议、答复等文种,如:《××市××区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总结》,就犯了把非正式文种当正式文种使用的错误。非正式文种要上报或下发时,应从正式文种中寻求一个文种作为它的载体,承载其行文,大都由“命令(令)”、“通知”(下行时)或“报告”(上行时)来担任。此例的正确写法应是:《××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11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其后则应附该单位的《2011年工作总结》。作为附件上报的总结,其格式只有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

(三)文种重叠

如请示报告、意见报告、请示函等,又如转发通知类公文,因转发环节多,经常出现“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四)生造文种

如情况报告、总结报告、申请报告、任免通知、汇报等,甚至把批转、转发也拿来当文种使用。

(五)文种作为公文标题

如将函、通知(会议通知或开会通知)、请示、报告等作为公文标题,违背法规中有关标题拟制的原则要求。

(六)文种混用

日常行文的实践中此问题也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请示与报告不分、决定与决议相混、公告与通告乱用、决议与会议纪要等同,等等。

(七)错用文种

1.拿着“请示”当“函”用,即该用“函”申请批准的却错误地使用了“请示”。 如:

××市科委关于追加农业科研基金的请示

××市财政局:

为了做好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2011年市财政局拨给我们农业科研基金80000元人民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关键性的成果。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了后期的试验阶段,但经费已经用完。经测算,后期经费缺口20000元人民币。为使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并把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好,满足全市居民生活需要,盼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以上,请批准。

××市科委

××××年××月××日

市科委与市财政局是平级单位,它们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因此根本不存在要“请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不清楚平行机关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出于对这两个文种使用规范掌握不准;三是明知不对,不得已而为之,出于无奈,因为这样有利于申请事项获得“绿灯”。日常行文中,确有不少申请事项因使用了函而被收文单位退回的现象,而一旦改用了请示,就会马上得到对方的“恩准”。

2.把“报告”当“请示”用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使用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一种合并使用的文种,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实际上它根本不是报告,而是请示。由于作者在“请示”的后面又加了“报告”两字,结果把一个独立的请示文种变为报告,拿着“报告”当“请示”用,这就给公文正式文种的使用造成混乱。

在“请示”后面加“报告”,不仅仅是个文种如何使用的问题,它还给上级机关受文后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按照行文规则,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批示,更不需要批复,但这类行文实际上是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给领导机关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文秘公文写作篇九

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众雷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有什么意义?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以深厚的思维能力作支撑。我体会,作为公文起草者要着力提高以下几种思维能力:

一要提高直线思维能力。对一个事物、一项工作,要往纵深处思考,就像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说的那样,要“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蔓溯”。当然,我们所撑的是思维的长蒿,要寻的不是情感缠绵的美梦,而是理论的新境界、工作的新层次,是超越常识、形成见识。

二要提高逆向思维能力。硬币的正面和反面给人的印象绝不相同,然而它们都是硬币的组成部分。这提醒我们,在起草公文、研究工作时,有时要从反面去想,要找到隐藏在成绩经验背后的另一种真相,把问题说出来;思考应对挑战的正确方案,把矛盾解决掉。这样就能形成关于这项工作的新表述。

三要提高侧向思维能力。即要从第三种角度看问题、看工作,形成对问题的新见解,找到推进工作的新途径。我在一篇思考体会中谈过,化解矛盾、实现和谐,关键在于找到第三条路径。因为,生活中的确有黑白分明的事,这时必须坚持白的,反对黑的;但有时,也有赤、橙、蓝、绿、紫等其它过渡色,这也是允许的,是多样生活的组成部分。我想,在必要和可能时,我们要走出单纯的二元对立的思维逻辑习惯,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同样是公文起草中一条重要的思维路向。

四要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构思公文时,要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敞开胸怀,大胆想象,看看自己已经掌握和正在掌握的各种信息资源中,有哪些可以吸纳借鉴,为我所用。这是破解文思枯竭难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五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讲辩证法,照顾两面性,系统观照自己所提的新见解、所拟议的新举措,使它既新颖独到,又经得起全面推敲,不搞顾此失彼的“片面深刻”,推崇全面正确基础上的“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增强公文的厚重感和说服力。

起草公文,实际上是一种将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正在从事的工作进行对接的过程,假如我们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努力使自己的思维具有直线思维的执著、逆向思维的睿智、侧向思维的新奇、发散思维的灵活、辩证思维的全面等特点,并在公文起草的实践中较为纯熟地运用,我们在公文起草上是能够前进一大步的。

文秘公文写作篇十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事关党政机关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问题。应正确认识文种在公文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掌握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基本属性和特征,以及各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否则,可能会错误使用公文,或者给收文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与不便。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法规性文件,对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普遍约束力。起草公文时不得随意使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以外的文种(如方案、计划、要点、总结、纲要、建议、答复等)。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选用何种文种行文是有条件的,要与发文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权限相符,切不可乱用,不可超越职权。例如,公告虽属于告知性的名称,但这个“公”字包含代表党和国家的意思,也就是只有党和国家才有资格使用它,而目前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生公告”、“招干公告”、“征订公告”、“开业公告”等,它们的作者或发文单位(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商店、学校等)无权代表国家,不能随便乱用“公告”。

(三)依据行文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正确选用文种

一个机关在发文时使用什么文种由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决定,在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内又由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及职权范围决定。行文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选择和使用。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党的系统中的中共中央与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系统中的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二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教育部与各省(区、市)教育厅;三是同一组织系统中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党的系统中同级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之间,政府系统中的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四是非同一系统中的机关之间(级别相当)的不相隶属关系,如地方党委工作部门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以上所列的四种类型的机关之间由于工作需要相互行文,构成了一定的行文主体与受体之间的行文关系、行文走向。如:一个地方党委拟行文请求批准事项,主送机关必须是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党的机关,应该使用上行文的请示;若是上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行文,行文方向是下行文,应当选择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等文种。属于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主要选用函。

(四)依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根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来选择文种,就是在同类的公文种类中,选取有助于实现行文目的、要求的文种。具体地说,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如按中央的要求,每年地方党委、政府要向上一级党委、政府汇报计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应选用报告;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帮助和支持的,应选用请示;行文目的为了推动、指导下级机关工作的,应选用意见或通知(指示性通知);行文目的是就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应选用意见;行政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行文的目的是审议通过人事任免案的,就应选用议案。

(五)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公文文种,既有党政机关通用的,也有属于各自专用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列的公文文种有15个,其中通用的文种有10个:决定、公报、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决议这个文种。

(六)按照层级的不同正确选用文种

有的文种适用范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一级使用,但有一个使用层级问题。如公报的种类有会议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会议公报的发布机关属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规格高,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都不宜使用这个文种;联合公报的内容反映的是两个国家的外交事宜,层级高;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一般由国家或省(区、市)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层级也较高。

(七)按照公文内容的差异正确选用文种

拟制公文选择文种时,往往会出现好像这个文种也行那个文种也可以的现象。如通过会议作出的有关某一重要事项的决策时,是用决定还是用决议?我们知道,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从公文内容上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公文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全面,是全方位并带有指导性的,应选用决议行文;如果公文内容集中、直接、具体,针对性较强并带有指导性的,则应选用决定行文。

(八)按照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

有时应用以上几点依据、要求还不能最后确定文种,就要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例如,某党的机关或行政机关拟表彰某些集体和个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中的命令(令)、决定、通报这3个文种都可用于嘉奖、表彰,到底选用哪个文种?在这种情况下,应着眼表彰对象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及社会影响度等具体情况来考量,同时结合长期以来本机关、本系统、本单位文种使用的习惯,恰当地选用相应的文种。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劳模,一般都选用决定这个文种行文;省(区、市)党委办公厅(室)系统表彰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者,长期以来使用通报这个文种。

总之,选用文种应慎重,不可随意而为。只有熟悉各个文种的性质、适用范围,切实把握各个文种的内涵与外延,按照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隶属关系和行文目的、要求,才能准确无误地选好用好文种,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文秘公文写作篇十一

写作是一种技能,而技能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获得的。不过,公文写作也是有理论可以参考的。一起来看看文秘写公文的理论知识吧!

这一点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尽管应用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格式,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遵守一般文章的写作规律。例如,提炼观点、安排结构、锤炼语言、起草修改、以及根据目的、内容采取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如果自身不具备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话,就会失去写好应用文的基础,因此必须练好写作额基本功才行。

要想写好公文就要掌握公文写作的思维特点,这是由公文写作在思维过程中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公文写作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应用文写作,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去反映现实,用科学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认识实现的结果。逻辑思维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努力把握自身的内在本质,舍弃思维对象的外在感性形态;会积极地把握思维对象之间的必然联系,而舍弃它们的偶然联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即存在差异同时又相辅相成,不过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文的撰写过程就是执行政策、依靠政策、理解政策、表达政策的过程。因此,文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不仅要了解有关的方针政策,同时还要熟悉有关的法律规定,善于把握政策的动向。否则,是无法写出出色的`公文的。

公文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有着不同的业务与工作要求,只有熟悉和精通了业务知识,才能在撰写公文的时候将事情叙述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把要求提出得更加明确。如果一个文秘对行政机关的实际并不了解,自身又不精通行政管理的规律,但难想象他能写出符合行政实际的公文。

如果上级要求文秘拟定一份购销合同,那么这个文秘就一定要具备以下的素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熟悉销售方的情况,例如销售地点、店面分布、价格、库存等情况,同时还要了解生产方的情况,例如产品质量、规格、发货地点、运输情况以及售后等。因此,如果文秘没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储备,那么他将很难拟定出一份合格的合同。

公文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其形成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文秘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否则就无法适应公务活动的需要,这就要求文秘工作者要尽可能地通晓政治、经济、哲学、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甚至还要对社会学、心理学、公关学、行政学等较为深奥晦涩的知识有所了解。如果文秘工作者的知识面过窄,那么就不要期望他能写出出色的公文。当然,要求文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不是说要让他们成为各方面的专家,只要对其有所涉及和了解就可以。文秘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尽量拓宽自身的知识储备,打好并打牢知识基础,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换言之,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在于“用”。在学习公文写作时,既要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理论,又要联系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和探讨,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学以致用。

尽管公文写作的理论是指导公文写作的基础,但是最重要的还在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转化为技巧。要想写出出色的公文一定要多加练习,在练习时可以结合日常遇到的事情进行写作,例如会议记录、会议简报、演讲稿、学习计划等。只有多加练习、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且出色的文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110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