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标准鱼塘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一
(一)2019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从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管理新体制、强化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要求强化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
(二)2020年6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8号),提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的核定流程、核定办法。加强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统筹和收益调节分配,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的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制度层面上落实更为系统规范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巩固提升我市粮食产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需要。为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增,打破“土地”这个制约瓶颈、拓展发展空间、筹集建设资金、提升粮食产能和农业发展质量,通过明确优先在大中型灌区、“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的总体目标和“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指导各县区厘清实现路径和操作流程,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2月20日市政府专题会后,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部署,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业务人员、技术单位,在开展县区实地调研基础上,立即研究起草《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经多轮讨论修改,并呈送市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定。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出“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编制方案、审核审批、项目实施、验收核定工作流程,列出了项目推进时间计划表。3月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业务培训会,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全面解读了《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共三部分内容,具体情况是:
(一)总体思路。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支持区域、“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和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措施。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细化分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一是科学编制方案。遵照“以图找地、以地对图、多图比对、现场确定”的技术路径进行内业套合,对初步确定项目区范围逐地块外业调查,综合内外业调查成果确定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将资源图斑全部纳入项目规划设计。二是严格审核审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审核,确保实现“三尽”目标;对通过集中审核的项目,市农业农村局进行批前审查;对通过批前审查的项目,市农业农村局依据专家评审意见批准立项并报省农业农村部门核准。三是规范项目实施。严格规范项目招投标,严格执行项目实施计划,严格落实项目质量管理。四是及时验收核定。项目竣工后,农业农村部门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后,按照“县级初审、市级审核、省级复核”程序,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开展新增耕地指标验收核定,并报省级审核备案,通过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完成在线报备。
(三)保障措施。主要是从组织领导、业务培训、协作配合、资金保障、督查考核五个方面,对各县区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及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细化任务、提出要求,确保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一是在项目规划设计前,遵照“以图找地、以地对图、多图比对、现场确定”的技术路径,对拟选址范围先行内业套合、外业调查,再确定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向资源潜力大的区域倾斜,有利于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二是突出目标导向,在常规性项目市级评审前增加集中审核环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共同审核把关,确保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确保符合相关政策规定。
充分发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跟踪督办职责,按照《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操作流程、时间节点,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区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压实责任,形成合力,确保按时按量优质完成任务。同时在工作推进中注意收集新问题、研究好办法,不断修改完善制度,为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基础。
高标准鱼塘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二
为切实做好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级验收工作,根据《xx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文件的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成立验收工作组 组建项目验收组:由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项目镇(街)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需邀请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项目所在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参加,其他人员在镇(街)政府相关单位和农业农村局财务审计科和农田建设管理内部抽调(条件允许可聘请3名专家参与验收)。各验收组应在标段验收前由组长、副组长负责建立。
(四)县级项目初验:1.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后,监理单位向县农开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
2.县农业农村局收到县级验收申请后,确定验收时间,组建项目初验组开展竣工验收。
1.对单个建筑物进行普查;
对线性建筑(路、防渗渠)的外观进行普查,长度进行抽查,抽查率30%。
2验收时,(1)听取承包人,设计、监理、检测单位对项目有关情况的汇报;(2)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形象质量;(3)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在验收底稿中写明,由验收组成员、验收组长签字; (4)收完成后,验收组向县农业农村局提交验收报告,列出整改清单,县农业农村局确认验收结论;(5)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合格经监理单位确认后,发包方发放验收合格证书。
1.项目申请竣工验收要完成初步设计文件批复的全部建设内容;
2.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档案资料要收集并分类整理好;
3.各项建设内容达到项目设计的功能目标,且运行良好;
五是已完成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并提供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一)竣工工程定点定位图及规划图 (二)竣工图、单项工程验收的工程验收表和项目下达计划、变更文件 (三)施工单位竣工资料及监理单位资料(含施工日记、监理日记)
每个标段暂定验收时间为一天。
车辆、防暑用品、工作餐。
高标准鱼塘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主要汇报三个方面:
一、坚持宽进严管,着力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
一是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推行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和互联网“一网通办”,认真落实市场主体经营场所承诺制、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等便利化措施,全面推进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保障企业开办*日办结。二是放宽住所登记条件。严格落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负面清单。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对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符合登记条件的,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三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企业开办全流程无纸化、标准化、颗粒化和智能化办理,大力推行“零见面、零跑路、零纸质”企业登记工作机制。依托互联网和自助终端设备,为申请人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四是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目前已实现全区域、全环节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新设立企业网上办照率*%。截至目前,共签发电子营业执照*户。五是企业注销环节再优化。将注销登记材料从*份压减为*份,扩大简易注销范围,公告时间由*天压缩至*天;
建立企业注销容错机制。截止2022年*月底,新增私营企业*家,新增个体工商户*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办理企业变更*家,企业注销*家,其中通过简易注销登记*家。
二、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一是严格执法办案。今年以来,共立案*件(其中简易处罚*件),办结案件*件,同比增加*%,完成*%,实现罚没收入*万元,同比增加*%,涉案金额*万元。二是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双随机成员单位*家,检查事项清单大类*项,细类*项,监管对象库*户,执法人员库*人。2022年以来,全区完成双随机联合抽查任务*批次,检查企业*户。三是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开展转供电价格检查,严查价格违法行为。四是做好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和消费维权工作。申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户,并完成省局系统录入任务。完成调查处理市委书记接访案件*起。五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截至*月底,全区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件,万人拥有量*件,有效商标注册量*件。积极推动“和村苹果”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召开了“和村苹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会,省局调研组针对申报材料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意见。办理专利权质押*笔(圣方机械公司),质押融资金额*万元。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联系市局相关科室、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和*等企业开展对接会,面对面沟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产品、供需、流程等信息,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严厉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办结“口子酒”商标侵权案件*起。立案查处*市首例涉嫌专利侵权案件*件。六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于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免罚,给予警告提醒,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容的营商环境。
三、严格监管执法,狠抓“四大安全”保底线
1.狠抓食品安全工作。一是严格落实责任。起草《*区202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完成2022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二是强化食品生产监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家在业食品生产企业和*家食品生产小作坊进行全覆盖飞行检查。开展食品生产风险分级监管,目前已完成*%。持续食品生产整治提升行动,拟创建示范小作坊*家,完成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生产企业*家,待市局验收。三是强化食品流通监管。*家民生工程快检室全部完成升级,上半年完成检测*组,合格率*%。推进食品流通风险分级监管,完成认领和检查*家,覆盖率*%。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上半年全区共进口冷链食品*批次总计*余吨,未发现阳性食品。四是强化餐饮服务监管。开展春季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对全区*家学校食堂完成全覆盖检查。联合区教育局、区卫健委开展了春季幼儿园和*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食品安全规范提升行动。召开了全区2022年春季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培训会和推广食安封签座谈会暨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约谈会等。部署启动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家高校及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进行食品安全飞行检查。开展餐饮环节风险分级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检查*户,覆盖率*%。五是强化食品抽检。全年计划抽检*组,截至目前已完成抽样*组,对*组不合格结果均已开展核查处置。六是强化特殊食品监管。打造特殊食品专区专柜经营示范街区*个。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老年大学、进养老机构、进干休所”的活动*次。
2.狠抓药品安全。加强药械化监管。强化药品零售企业、进口水果经营单位及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关停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药房*家。强化食品药品领域执法办案和投诉举报处置。查办食品药品一般程序案件*件,罚没款*万元。办理食品药品相关投诉举报*件,处置率*%。
开展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电梯使用单位开展自查*家次,检查电梯使用单位*家次,排查出并跟踪整改安全隐患*起,下达安全指令书*份。开展压力容器安全专项整治。出动*人次,检查单位*家次,检查压力容器*台(套)。持续开展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等*项专项整治行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各类安全隐患精准处置到位。
4.狠抓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完成年度工业产品获证企业自查工作。督促辖区内*家获证企业进行年度自查、提交自查报告,并签订《*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份。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抽检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亚太洗涤)*次。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全面摸排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家,并组织签订《*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份。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对亚太洗涤生产的食品用洗涤剂开展检查*次。
;高标准鱼塘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四
(一)20xx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xx〕50号),从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管理新体制、强化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要求强化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
(二)20xx年6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xx〕8号),提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的核定流程、核定办法。加强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统筹和收益调节分配,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的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制度层面上落实更为系统规范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巩固提升我市粮食产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需要。为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增,打破“土地”这个制约瓶颈、拓展发展空间、筹集建设资金、提升粮食产能和农业发展质量,通过明确优先在大中型灌区、“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的总体目标和“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指导各县区厘清实现路径和操作流程,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2月20日市政府专题会后,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部署,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业务人员、技术单位,在开展县区实地调研基础上,立即研究起草《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经多轮讨论修改,并呈送市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定。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出“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编制方案、审核审批、项目实施、验收核定工作流程,列出了项目推进时间计划表。3月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业务培训会,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全面解读了《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共三部分内容,具体情况是:
(一)总体思路。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支持区域、“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和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措施。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细化分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一是科学编制方案。遵照“以图找地、以地对图、多图比对、现场确定”的技术路径进行内业套合,对初步确定项目区范围逐地块外业调查,综合内外业调查成果确定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将资源图斑全部纳入项目规划设计。二是严格审核审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审核,确保实现“三尽”目标;对通过集中审核的项目,市农业农村局进行批前审查;对通过批前审查的项目,市农业农村局依据专家评审意见批准立项并报省农业农村部门核准。三是规范项目实施。严格规范项目招投标,严格执行项目实施计划,严格落实项目质量管理。四是及时验收核定。项目竣工后,农业农村部门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后,按照“县级初审、市级审核、省级复核”程序,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开展新增耕地指标验收核定,并报省级审核备案,通过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完成在线报备。
(三)保障措施。主要是从组织领导、业务培训、协作配合、资金保障、督查考核五个方面,对各县区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及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细化任务、提出要求,确保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一是在项目规划设计前,遵照“以图找地、以地对图、多图比对、现场确定”的技术路径,对拟选址范围先行内业套合、外业调查,再确定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向资源潜力大的区域倾斜,有利于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二是突出目标导向,在常规性项目市级评审前增加集中审核环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共同审核把关,确保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确保符合相关政策规定。
充分发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跟踪督办职责,按照《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操作流程、时间节点,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区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压实责任,形成合力,确保按时按量优质完成任务。同时在工作推进中注意收集新问题、研究好办法,不断修改完善制度,为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基础。
高标准鱼塘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五
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四个结合”创新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打赢脱贫攻坚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做好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耕地占补平衡四个结合创新工作。
二、目标任务
通过3-5年创新实践,在全县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粮食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构建一套粮食产能提升、农业提质增效、建设成果共享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科学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布局,着力加强基地建设,培育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1、加强基地建设。围绕“158”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对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申报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支持。充分利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平台和纽带作用,加强合作交流和共建共享。帮扶企业参与省级省级示范基地申报、评选工作,对达标的省级示范基地予以授牌奖励。
2、支持主体发展。积极组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计,建设,管护等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和建材内容建设,完善培训机构遴选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基层农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和实施农技术推广特聘计划,提升农村科技化水平。
3、促进三产融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按照“基地+产业+市场”的思路,整合农田建设、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等相关项目资金,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好乡村休闲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优势,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与耕地占补平衡相结合。加强部门联动,积极与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对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保护,统筹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避免农田重复建设。
1、增加耕地数量。按照省里修编规划的要求,切实掌握新增耕地资源和分布情况。严格新增耕地认定,围绕新增耕地申报认定,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对接,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核定各项基础工作,确保新增耕地指标落实到位。鼓励“小田变大田”,合理控制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充分挖掘新增耕地的潜力。
2、提升耕地质量。根据全省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标准,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采取“改、培、保、控”等单一或综合措施。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酸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进耕作方式。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种植绿肥、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推进,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内部资源整合。
(二)落实主体责任。县级是“四个结合”创新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落实措施,全面抓好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交流经验做法,宣传创新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1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