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材料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1 13:49:19
远程培训材料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2023-09-11 13:49:19     小编:雁落霞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远程培训材料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篇一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厅函[20xx]5号),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工作方案

》,为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xx年秋季全面展开,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内容与对象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xx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三、培训时间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

培训工作总结

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2

页,当前第

1

1

2

远程培训材料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篇二

按照《xx市教师进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了加大我校干部培训的力度,确保我校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执行能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针对实际情况,特制订干部培训中期发展方案。

以xxx理论和xxx三个代表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提高小学中层以上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学校的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政治理论素养好、领导管理水平高、现代教育技术强的学校级后备力量,为提高我县基础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小学中层以上干部的整体素质及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健全和完善具有我县特点的小学干部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小学中层以上干部队伍。

为此,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提高本校中层以上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形成依法治校的能力。在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学员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的培养,提高学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层以上干部培训要坚持政治思想理论、岗位专业知识与教育管理实践的有机统一,始终将干部素质能力建设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政治思想理论培训:重点学习马列主义、xxx思想、xxx理论、xxx三个代表xxx重要思想和“两次飞跃”后的“五大理论系列”——先进性理论、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论、和谐社会论、和平发展观,努力提高干部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加强“七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教育,提高干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办好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政策法规培训,全面提高学校干部“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学校干部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修养情操和人文底蕴。

岗位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培训。要紧紧围绕各类学校干部的岗位需要,加强教育管理专业技能的培训,将教育培训与工作研究相结合,将共性要求与个性特点相结合,将理念提升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切实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教育管理实践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科学融合和相互统一。要紧密结合“二期课改”和崇明“生态教育”的实际需要,挖掘内容、完善模式、加强整合、提高实效。

1、指导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由于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在学校工作中具体管理任务较重,在培训中应加强对学员自学环节的指导,每门课程都要规定自学内容、思考问题,学员在自学过程中要有学习心得,以此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

2、集中辅导、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培训学员的理论素养,突出各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要组织短期高效的集中辅导,在集中辅导中应将讲授与研讨交流、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有机结合,提高集中面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活动引领,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

远程培训材料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篇三

“依法行政、法治政府”、“行政许可法、规范性文件”、“行政处罚、行政执法”、“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 等相关知识。

州政府所属各行政部门和各县市政府所属行政执法单位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件未参加培训的人员、20xx年需换发证件、新申请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含执法监督人员及垂直管理部门)。

本年度综合法培训原则上在各县市集中进行,培训时间为3天,具体地点和日期另行通知。

根据轮训的要求,各单位按需换证人数进行安排,每期80人。

参加培训人员每人培训费192元。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市、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综合法制培训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本年度培训作为落实《纲要》和《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合理安排参训人员,确保完成本年度培训工作,培训情况作为年终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依据。

2、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各县市要按照要求安排计划、认真组织,及时落实投影设备、联系培训场地(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非参训人员旁听,旁听人员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参加培训考试)。

3、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州政府xxx公室严格按照自治区129号令及新政发[20xx]54号文件的具体要求进行培训考试,对考试不合格者将由州xxx组织一次补考,对补考仍不及格的暂不换发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件,由各县市、各部门安排参加下一次轮训,费用自行承担。

远程培训材料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篇四

采用集中学习和远程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我校4个学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着力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在远程教师培训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提供优质资源。

我校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4个学科教师,作为学员参加培训。

培训时间定于20xx年1月17日—3月25日,预计40天,每天1.5—2学时,共计60学时。

“国培计划—20xx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组织实施远程培训。各学科具体培训内容和课程见培训平台上的各学科培训专题的内容。

1、20xx年1月7日—16日,根据区电教馆管理员下发的学员账号,通知我校学员进行注册,熟悉平台操作。

2、20xx年1月17日—3月20日,学员教师采用集中学习和远程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学员教师通过网络培训平台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研读学习材料,参与在线交流研讨、提交作业。培训期间,学校安排学员教师参与省电教馆组织的两次远程集中研讨活动(专家在线答疑)活动。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罗x

副组长:雷x

成员:万x

2、工作要求

1、领导小组成员要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

2、学校将对参加教师参训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与本年度评优表模、职务晋升相挂钩。

远程培训材料 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篇五

一、培训目标 本项目以提升湖北省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为主,采取网络研修与集中研讨、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结合项目实施市(区)教育信息化实际,通过网络研修社区,不断完善“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采用诊断测评、分段引导、任务驱动的研修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并尝试以创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和示范校为契机,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微课”比赛、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就参训学员而言,本项目期望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参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1)通过诊断测评,使参训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能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

(2)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选学,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融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能。

(3)通过选择性研修,使有条件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聚焦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通过自主校本研修,使教师能够延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信息化空间。

二、培训原则

(1)教师为本,协同创新。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能力测评为基础,按需施训,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科学、持续发展。

(2)分级负责,分类指导。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兼顾实施“提升工

程”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系统性与针对性,分类别、分学科、分年段实施,分类指导,梯次推进。

(3)骨干引领,全员跟进。让骨干教师先行培训,经培训的优秀骨干教师要在全员培训、校本研修中发挥培训者或辅导者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员培训顺利进行。

(4)坚持标准,注重效益。合理安排学时分配,积极探索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使教师能够尽快将培训转化为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信息化教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比重。正确处理学时与学分的关系,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制度,惠及所有应当参加培训的教师,力求“提升工程”效益最大化。

三、培训对象:

本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参训对象为在职在编的所有老师。

四、学时学分:

集中培训 50学分

五、培训方式: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本项目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混合研修方式,基于教师实际教学情境,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将网络远程学习和现场研修实践相结合,引导教师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改进、在研修中提升。

2.引领性研修与自主性研修相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研修主题、制定研修计划、提供研修资源和研修指导。与此同时,具有一定校本研修经验的项目学校可根据学校情况,参照项目组引领性研修的模式,自主设计研修主题计划,有效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

3.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本项目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将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学员在完成每个阶段任务包规定学习任务的同时,在研修平台中参与其他非规定学习任务的行为将作为拓展学习积分,以引导学员感受网络研修中无处不在的学习和收获,形成常态研修习惯。

六、组织管理

1.组织领导保障

成立“中山路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程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赵彪

组员:项目负责人: 黄涓

宣传员:班级简报 通讯报道 方小芬

技术指导:信息技术软硬件指导和服务 高莹

后勤服务员:物质和精神支持 徐虹

2.做好过程管理(管理措施)

(1)统筹培训项目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制度。

(2)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条件,适时成立中山路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凝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方向,汇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队伍,开发工具,研制标准,培养人才,为我校“提升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实施全员培训

根据统一安排,负责开展教师不少于50学时的先导性培训或持续性全员培训。以此,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常态化。

(4)创新培训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上研修、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研修有机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要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将“提升工程”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5)开展能力测评

注重理论测评和实践应用测评相结合,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6)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教师积极参加能力培训和应用实践的激励机制;通过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示范校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3. 条件设施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要积极协调,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指导,做好全员培训。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为教师校本研修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经费保障。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建立以校为单元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动培训的常态化。

(3)制度保障。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同时,将开展“提升工程”的情况纳入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238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