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田建设管护工作总结汇报篇一
2020年,农田农机处在局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紧紧围绕市委“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建设,坚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中心,以提升工程质量为核心,强化统筹整合,促进联动高效,扎实有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同步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达到省定指标任务。在2019年度的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三大考核中,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标值均为满分,助力衢州市政府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耕保考核第一的好成绩。
一、2020年工作回顾
一是完成了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评估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浙江省农田建设监测监管系统及部里开发的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组织各县(市、区)会同发改、财政、资规、水利等部门,在技术支撑单位的帮助下,对“十二五”以来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初步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对后续的管护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据部里反馈的评估情况看,全市已建高标准农田情况总体较好,投资运用合理,效果比较明显。
二是积极组织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浙江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要求,督促各县(市、区)研究编制本地农田建设规划,重点把耕地、道路、排灌沟渠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变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注重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等工程,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目前较为分散的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关的现代农业、小农水等建设项目加强统筹规划,通盘考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有效率。目前,各县(市、区)均已展开此项工作。
三是抓好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参照省里模式组建了农田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规范项目评审环节,从源头上把好农田建设质量关口。对建设好的高标准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予以重点保护,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同时在建设好的高标准农田区,大力推广先进的、成熟的、优良的科研成果,让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优质高效。
四是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针对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发的特殊情况,采取线上会议模式及时组织农田建设相关人员学习了上级有关疫情期间做好农田建设任务的要求,分批分步骤组织了复工复建。按照省里今年下达市里的农田建设任务,及时制定下发了市级农田建设指导意见,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明确了任务时间节点。截止12月20日,全市13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落实任务万亩。11月9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衢州市和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分别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将衢州市农田建设经验推向全省。
五是全力做好各项考核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别纳入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粮食安全责任制、耕地保护责任制等考核当中,从5月份开始又纳入mei指数考核,针对考核指标,加强针对性研究,在积极和省厅加强对接的同时,严格按照考核指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保证了在各项考核任务中不失分。
六是督促抓好原农发项目续建任务落实。积极与省厅对接,摸清原农发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调度项目进度、核查、验收等情况,督促各县(市、区)加强对原农发项目的实施监管。完成了3个“3030”新农人项目可研报告的审查批复,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300万元。
二、2021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21年,将以全国、全省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v^^v^、^v^总理关于农田水利工作的指示要求,围绕农田建设任务、人才培养、试点创新“三个重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是落实任务只能增不能减的硬要求。完成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建设任务,优先区域实施进度。优化建设布局,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建设,特别要集中力量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提升口粮绝对安全的保障水平。
二是拓展途径加强对农田建设人才的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年内组织农田建设系统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对农田建设监测监管系统进行完善,将农田建设“一个系统”用好用活,与自然资源部门合力打造“一张图”。
三是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充分利用衢州市地域特征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势,加强与省农业农村厅对接,积极争取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衢州样板”。
农田建设管护工作总结汇报篇二
兴和县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由财政部门、自然资源局、农机局建设、农牧和科技局将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方案转移到有关部门,全力推进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扫检查工作。
根据通知要求,我县各有关部门通过内业档案核查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等方式,按项目逐一核查,全面了解各项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和利用现状,全面排查建设工程是否损坏,是否进行工程交接,是否建立工程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好农田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调查和评价工作。
(一)管理经费资金不足,管理困难。
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交付后,项目无后期管理经费,无法筹集足够的管理费用,管理困难,部分项目设施无法及时维护。如路、林、地埋管道等。
(二)建设标准不统一,无法形成系统。
由于多单位实施,不同部门设计标准不同,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联系,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三)地方资金组合困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有些项目需要地方资金辅助,但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辅助资金难以到达。
(四)产量高,利润低。
近年来,由于栽培结构单一,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栽培农作物产量高,投入生产不合理,部分农民耕地收益不高,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性不足,限制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护理机制,给予一定的护理资金。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农田建设标准,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民发展种植业的收入提高,切实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努力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业的风险,使农民真正热爱农业,依靠农业。这样才能提高机井、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使用年限,提高其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固定资产管理资金专家,配备镇村管理人员,明确负责人和责任主体,确保管理人员待遇,使项目行成的资产使用良好,管理良好。
三是训练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干部和业务人员,切实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导者,发挥示范作用。
农田建设管护工作总结汇报篇三
连绵起伏,翠绿*的大山,棉絮般的云雾环绕在山间,层层梯田拾级而下,弯弯曲曲。每块梯田都种着水稻,黄的、翠绿的、碧绿的、淡绿的……颜*不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我仿佛步入了人间仙境。这就是今年秋假我游览遂昌南尖岩看到的优美景*。
为什么遂昌山民要开辟梯田呢?我带着疑问回到家,请教电脑。南尖岩群山环绕,地势险要,耕地稀少,交通十分不便。山民们因地制宜,开垦了适合耕种水稻的梯田,自给自足。一年又一年,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层层叠叠的梯田是线条与*块的完美组合,好似一幅抽象的风景画。
南尖岩的耕地利用十分不错,但*其他地区的耕地保护情况却不如人意。
*在不到全球百分之七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已经反应了*人口对粮食的压力。*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市建设利用的,其余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川、石山或荒漠,极难利用。
1952年至1977年,耕地减少两亿亩左右,人口却增加了六亿五千万!人多地少,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不到一亩。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工矿企业建设,广场建设,住宅建设的日益发展,原本不多的耕地面积还不停地减少。但人们又疏于治理污染,使*耕地污染越来越严重!
农田建设管护工作总结汇报篇四
1、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历年来都被县委、县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之一抓紧抓好。去年下半年以来,解决了34个村庄、万人(含学校师生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主要完成新建联村水厂1座、新打机井18眼、建管理房18座、铺设供水管道万米。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此外,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又争取了32个村庄、29960人的饮水安全项目,目前实施方案已上报市,待批复后马上实施。通过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抓好山丘区综合开发治理。依托国家太行山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
3、抓好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我县22座病险小水库全部列入了国家投资计划。已完成后山、砂子洞、梁前沟3座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徐家町、王阜安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尹家庄、寺沟、北阳沟、营里、白家沟等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上下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下达资金,正在做招投标准备工作。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座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通过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小型水库的防洪保安和灌溉能力。
4、抓好灌区工程建设。灌区工程建设是冬春农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县重点围绕磁右、灵正两处灌区的干支渠险工险段维修加固、末级渠系防渗配套、渠道清淤除草及渠道绿化开展工作。共完成干、支渠险工险段维修加固20处、15公里,末级渠系防渗配套80公里,渠道清淤除草143公里,渠道绿化8公里、道路修整15公里,新建闸、涵等小型建筑物20多处,明显提高了灌区从干渠到农渠的输配水能力,降低了农业灌溉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5、抓好河道工程建设。去年下半年以来,积极开展河道清障、疏浚工作,完成河道疏浚20公里,确保了行洪畅通。同时,积极做好松阳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主要完成松阳河公里的综合整治,建设内容主要为河道清淤、疏通、扩挖、浆砌石护坡等。目前,中央补助资金已下达,正在做招投标准备工作,松阳河县城段整治工程完成后,将提高县城区的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此外,又争取了滹沱河整治项目,主要完成5号、7号丁坝修复工程,清淤疏浚8号-9号丁坝之间河道公里,目前中央补助资金已到位,正在做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6、抓好节水工程建设。我县以加快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在丘陵区推广实施小渠道、管道和微灌节水灌溉技术,在平原区推广高标准管道输水和小畦灌溉技术。去年下半年以来,依托省微灌项目,在北广化、北庄、南庄、上下庄等10个村庄完成微灌节水灌溉面积6600亩。
7、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建设。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县积极帮助水库移民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移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30亩,配套机井2眼,维修扬水站4处,铺设管道1000米、道路硬化11500平方米、道路护坡1550平方米,极大地提高了移民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农田建设管护工作总结汇报篇五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自xx年开展试点,xx年全面实施。按照省、市工作部署,我市于xx年编制完成了《宿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xx-xx年)》,规划涉及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宿豫区和宿城区等5个县(区)、71个乡(镇),建设总面积为208.0万亩,我市高标准农田比重将由xx年的37.02%,提高到xx年的60%以上,平均每年要建设高标准农田16.3万亩。目前,我市每年实际安排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都在20万亩以上,到xx年高标准农田占比可达到67.9%,将超额达到预定指标。
根据规划,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分为粮食安全保障区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粮食安全保障区以泗洪北部、宿城南部、宿豫东北部、沭阳东部以及洪泽湖、成子湖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主要实施粮食标准化生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则以245省道沿线、宿沭一级公路沿线以及黄河故道沿线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现代高效农业。
1、分部门完成情况
合计农业开发国土水务农委
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
2、分年度完成情况
合计xx年xx年xx年xx年
62.77万亩1万亩15.27万亩23.8万亩22.7万亩
3、分县区完成情况
合计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
至xx年底,我市高标准农田占比为42.74%。目前,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分解下达到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建设任务为25.3万亩,项目总投资5.33亿元,其中财政投资4.18亿元。项目建成后,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达到47.95%,高于预期目标5个百分点。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牵头单位和主要实施部门,我市农业开发xx年度项目建成了宿城区罗圩乡高标准农田、宿豫区来龙镇高标准农田、沭阳县李恒镇高标准农田、泗阳县众兴镇、李口镇高标准农田、泗洪县石集镇高标准农田等5个项目,面积5.6万亩。xx年度建设了宿城区龙河镇高标准农田、宿豫区侍岭镇高标准农田、沭阳县马厂镇、钱集镇高标准农田、泗阳县穿城镇、三庄乡高标准农田、泗洪县城头乡、石集乡高标准农田面积8万亩。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也都按照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xx年度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中,泗阳众兴镇高标准农田和泗洪县石集乡高标准农田被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评为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为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及各县区分别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县(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级农开、农委、国土、水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别设在市、县(区)农开局,具体负责、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推进及验收等工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全市上下采取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等措施,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一)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市、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了有效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从项目规划、计划审批、进度督查、验收考核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定期组织会办,及时协调、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机制保障。
(二)加强项目评估论证。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行公开竞争选项、立项,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中介审查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定,严格项目评估程序,加强对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评估,提高了项目选项的公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规范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管。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招投标过程中,我们和市招投标中心紧密配合,根据农业开发业务特点,共同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招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工程招投标工作。同时,为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我们全面推行“群众监督、部门监管、专业监理、审计监察”四位一体的项目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的管理。
(四)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为保证年度项目按要求圆满完成,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农开、农委、国土、水利等部门实行重点工程联系制度,适时组织开展“施工突击月”、现场观摩会、集中检查等活动,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推进的督促检查,随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监督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
(五)加强验收考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验收”的原则,市各主管部门负责各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推进和验收工作。并定期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类项目完成验收后,报经市高标准农田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予以确认。同时,市级组织对各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和任务完成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六条标准,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项目区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强了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始终坚持把扶持壮大地方农业主导产业,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抓手,重点对花卉苗木、特色蔬菜、优质稻米等主导产业进行连续扶持。通过项目实施,我市的农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项目区的农民收入得到增长。
如泗阳县众兴镇项目区沿245省道,连续2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在项目区重点扶持花卉、苗木、休闲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吸引了大禾庄园、龙窝塘鲜切花基地、城南植物园、绿羽苗木、天彩园林、美好园林草花基地等多个观光农业项目成功落户。
(三)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依据当地农业资源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突出扶持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了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园区,有力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四)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加强项目区农民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在项目区着力引进推广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和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效益,对非项目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产业升级。
(五)促进了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项目区的田容田貌和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农民年人均收入比非项目区一般高出300元以上,高的达到700-800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一)投资及建设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投资及建设标准较低问题。同时,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各部门项目建设内容不一、建设标准不一、投资标准不一,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六条标准”,不同程度存在建设标准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现象。
(二)农民筹资投劳有难度。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要求项目区亩均自筹资金120元以上,全部由农民筹资投劳解决。由于项目区所在乡镇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农民收入较低,让农民筹资投劳有一定困难,同时与农村“一事一议”政策、与国家的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政策不相适应,建议取消农民自筹资金。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小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衔接。近年来,由于各地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在个别项目区出现高标准农田农田项目建成后,由于小城镇建设规划,将建成的农田配套建筑物拆除,造成财政投资的浪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县区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对接工作,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工程建后管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因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民管护意识不强等多种原因,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项目区的建筑物得不到有效管护,致使部分工程损毁,不能长久发挥应有的效益。建议项目区乡镇进一步加大工程建后管护力度。不断增强项目区广大干群对项目工程的管护意识,形成爱工程、管工程、护工程的共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工程建后管护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机构。设立工程管护基金,保障管护经费渠道通畅。同时多渠道地筹措资金,激励项目乡镇、村、群众投入资金加强项目的运行管护。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农田建设管护工作总结汇报篇六
去冬今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v^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机制、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建管机制、长效机制等“五大”机制创新,坚持思想认识、领导力度、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工作职责“五到位”,充分发动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形势较好,成效明显。
一、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十)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取得实效。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直接抓管,近20个单位集中会战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作为主要项目之一,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不断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基础,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检查指导力度,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陆续出台了《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水利专项规划》、《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沟渠整治实施方案》、《仙洪新农村建设农田排灌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同时,狠抓工程建设管理,共下达近4000万元投资计划。至目前,已完成沟渠疏挖公里、衬砌公里,分别占下达计划的、16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有10万人受益,占下达计划的100%。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总体讲,本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势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省水利建设的实际,在新一年度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们将以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托,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指导、引导抓好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探索水利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打破传统兴修水利的格局,加快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力争使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管护机制上有新突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5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