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端午粽子篇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个传统节日中,除了要扫墓、纪念屈原外,人们还要吃一种叫做粽子的传统食品。每年端午节前后,我都会去市场买一些粽子,体验一下这个古老的传统。在品尝过无数粽子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端午吃粽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汲取到了不少启示与体会。
第一段:粽子的起源与历史
粽子是一种传统食品,随处可见,它由粳米、红枣、豆沙、肉类等糕点附料制成,分为甜味、咸味,也有很多地方有特色款式。粽子起源于中国古代殷商时期的祭祀活动,祭祀时将糯米用竹叶包成三角形状,用火烤熟后供奉于神庙,此后,粽子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传统小吃并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段:粽子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现着传统的中华文化内涵,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粽子的香味引人入胜,如那幸福与团圆的味道化入舌尖,在这个节日里,亲人团聚,朋友相聚,供享美食,意味着团员爱与和谐;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不仅要追忆端午的历史与文化,更要牢记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刻苦,追求人生的更高层次,回归本心。
第三段:粽子的品种及特点
粽子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食品,但却有着许多的种类,包括南方与北方,北方的粽子主要有五花肉、红枣、豆沙味等,而南方粽子则主要有糯米、鲜肉、蛋黄等。粽子里面的馅料多种多样,可以搭配,口感也不同,从咸到甜,从软到硬,从口感到口味,都有不同的选择空间。
第四段:吃粽子的技巧
粽子看上去外皮外壳,但其实内心却裹着美味。吃粽子时,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剥开外壳,揭开上部的叶子,然后小口小口地慢慢品味,让粽子的香味渐渐地释放并汇聚于口中,同时,还可以用手捏着一片糯米,沾上满口的香味,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味体验。
第五段:结语
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一种食品的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民族传统的文化融合。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还要更加认真对待我们的历史,牢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追寻中国国家根基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因此,无论是端午节吃粽子,还是享受其他中国传统美食,其文化内在都值得我们深深领悟,使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更加深入和认真的了解。
端午粽子篇二
往年的粽子总是妈妈在市场或超市买现成的。今年,我缠着妈妈,硬是要学包粽子。妈妈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啊!真好吃。
通过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好。
端午粽子篇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庆祝这个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家庭已经不再亲手包粽子,但是这并不影响孩子们爱好这个节日的热情。孩子们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背景,并且逐渐在学习、包粽子、品尝中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段:参与活动的准备
在家庭中,孩子端午节包粽子,需要准备好原材料和相关的工具。首先是粽叶,要选择新鲜、嫩绿、柔软而有弹性的粽叶;其次是糯米,清洗干净后泡水,再加入选择好的五香料,然后掌握好糯米的火候,在蒸锅中加水加热,当水变成蒸汽时送入蒸锅外,再开中火蒸大约一小时即可;最后是食材,可选择猪肉、蛋黄、肉松、红枣、莲子等作为馅料。
第三段:制作粽子的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精细、耐心地操作,在包粽子的时间里可以与家人相谈甚欢,这也为家人提供了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包粽子时,需要将粽叶洗净晾干、在叶子中间加适量糯米,放入馅料,再用细绳系好粽子,并将粽子放入锅中水煮煮开,再改小火焖煮,大约一小时左右即可。
第四段:品尝粽子的过程
等大家一起动手包完粽子后,就可以品尝自己做的端午节粽子了。打开精致的粽子,散发出浓浓的芳香,在“吃”的时候尤其注意品尝每一个馅料,以此领略它独特的味道,也可以从食物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美好和快乐。
第五段: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价值。同时,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团结的力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融合和传承价值。通过这样的亲手制作,孩子们可以从食物中触摸到的不仅仅是它的美味,更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精髓。这种体验能够给孩子以长久的印象,也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端午粽子篇四
端午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到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要吃成蛋黄,粽子,我们还要划龙舟。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到网上查了一下资料,传说是这样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要被侵略了,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含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来绝笔作《杯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而死。后来,百姓为了纪念屈原,便定下了端午节。
1。先把红酱油倒在福米里,然后抗匀;
2。把红烧肉放在糯米上;
3。把粽叶卷成失角形、把構米和肉放在里面;
4。把粽子封園,随后用马蓬草扎牢;
5。然后把一个个标子放在高压钢里,注意,粽子只能放高压钢的分之二高度,不然可能会爆炸!
然后,往锅里放水(要没过粽子),盖好盖子,煮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吃了。
吃粽子和赛龙舟让端午节变得格外热闹。
端午粽子篇五
第一段:引言(150字)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载体。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端午节,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端午节的氛围,这次活动让我们孩子们开心又充实。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包粽子的过程(250字)
这次活动我们孩子们真的是玩的兴高采烈,因为我们要包粽子。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家长来协助,并给我们介绍了粽子的起源和文化内涵。以及粽子的特点和做法。随后,我们开始动手包粽子,先是调配馅料、洗好粽叶、摆好粽叶的形状,然后装馅,再上缝线,最后弯成三角形。尽管包粽子需要耗费心思和体力,但孩子们却非常兴奋,因为包好的粽子都是他们自己做的,他们常常相互竞赛,谁能先包好就是谁最棒。最后,孩子们的粽子成功的煮好了,在共同的欢呼声中,品尝起来非常的美味。
第三段:体会粽子背后的文化(250字)
每个人的孩子包出来的粽子不同,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解:粽子背后的文化。除了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包粽子的欢乐和感受粽子的美味以外,活动还通过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了解粽子的文化内涵。 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习俗方面的内容,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的时任敲击鼓,高悬彩旗和划龙舟等等。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多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第四段:参与活动后的心情变化(250字)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孩子们的心情和性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包粽子班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还要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多学习祖国的历史。参与活动的过程,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并塑造自己的过程,也使他们在自信与生长中不断发展。
第五段:总结(300字)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活动中我除了参与包粽子的过程之外,还和同班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粽子的文化内涵。我们谈笑风生,分享了彼此的看法和体会。通过了解端午节和包粽子的历史文化,我感到自己更加亲近了这个传统节日,也更加重视我自己文化的根基,这次活动让我觉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总之,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包粽子的快乐,也领略到了端午节的文化,让孩子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精神,更加坚定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相信,这种体验和感悟,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端午粽子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将至,我已包好粽子上网料理我的空间。
选取上好的芦苇叶,老嫩适宜,宽4—5厘米,长30厘米以上,放在锅里,水要超过叶面。先大火烧开,再文火闷大约45分钟。使之软化增加弹性,同时也起到消毒杀菌作用,起早了叶子脆,起晚了浪费。
起锅后放在冷水里洗净,剪去叶柄备用。捆扎以蓑草(要和芦苇叶同煮)为上,现在大多用尼龙线或者蛇皮袋拆成单股。
包时取3-4片苇叶,在大头窝成漏斗状。大头尽量往前推,使之严密,不漏米。上米(可依个人口味加枣子、咸肉、葡萄干等)后右手中指、无名指分开将其夹住,大拇指从后往前推压,使其紧、平。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朝里推成等边三角形,再将大拇指推过来的叶面盖在三角形上,并以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集合处捏紧,再将余下的尾把顺拐角贴折。再取线捆扎,松紧要适度,太紧,粽子硬,口感差,甚至会夹生;太松,没口劲,甚至会散。最后,把多余的叶尾剪掉就可以了。
再就是煮了,水要没过所有粽子,也是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45分钟以上。放在锅里待自然冷却后再起锅。可口的粽子就成功了。
可能有人要说:这是娘们的事情,你怎么也——?我就是喜欢动手呢,没办法。
等我快要打完这文字游戏的时候,已经从厨房飘来淡淡的香味了,这就是所谓的成就感,最后一句算抒情吧。里会有说不出的高兴。
端午粽子篇七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纪念屈原。在这个节日,人们除了赛龙舟、挂菖蒲、扎艾草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吃粽子。或许每个人的“端午食粽”都有着不同的记忆和故事,今天,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端午吃粽子心得体会”。
第二段:家乡粽子的记忆
我出生在江南沿海的一个小城市,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作粽子。在我家里,我妈妈会用糯米、猪肉、香菇等材料做出一份份香气四溢、外形精美的粽子。每次家人几乎都会一起包粽子的游戏,大家忙忙碌碌地依照着妈妈的步骤,包出香气撩人的粽子,期待着端午节的到来。
第三段:不同地方吃的粽子的区别
虽然每个地方的粽子材料略有不同,可是,在我眼里,最好吃的粽子依旧是自家里做的那些。后来,我离家上学,来到北京,才知道原来各地的粽子还有这么多区别。有甜粽子、咸粽子、鲜肉粽子、蛋黄肉粽子等等,各具特色,每一种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垂涎欲滴。
第四段:吃粽子的习惯和情感
在我看来,吃粽子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上的交流。每个人在吃粽子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一种习惯和情感,比如有的人喜欢先吃边角、有的人喜欢先吃肉馅,有的人喜欢给家人、朋友送粽子。习惯有时候确实会改变一些东西,但是我觉得能够让自己喜欢的事情融入到小小的习惯中,这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第五段:结尾
无论是自己包的粽子还是在外面买的粽子,吃粽子的这个过程是让人难以抗拒的美好回忆。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个端午节里,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粽子带来的味觉、文化和情感上的享受。
端午粽子篇八
端午也叫端阳,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有挂菖蒲、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习俗,但众所周知的还是吃粽子了。
在沿海这一带,端午节的粽子多数是肉馅儿和红枣馅儿的。我们习惯了喜欢吃这种粽子。端午那天,我通常是在外婆家过的。外婆包粽子的手艺好,不仅包的个头不大不小,而且包的样子很精致,一个个棱角分明。
妈妈也想学外婆的手艺,可就是学不来。只见外婆把糯米放在盆里浸泡半天,淘上几遍沥干水,被水浸泡过的米粒显得格外晶莹。粽叶也要用水冲刷几遍,再放入锅里煮烧一会儿也放在一旁。预先把肉切成块,再浸泡在酱油里腌制两个小时待用,也可以腌制过的咸肉来包粽子。等粽绳也备齐,就可以制作粽子啦!
粽子的形状大体上分为三角粽和斧头粽,三角粽和斧头粽开始的步骤都是一样的,把一片完好的粽叶卷成圆锥形,这不难。只不过我没握好时,倒进的米全从下面的小洞里漏出来了。然而外婆怎么弄都不会漏,而且三两下就做好了一个。我重新包,装一半米放几块肉,我常放上好几块肉。那是我的小心思,做上特殊标记,自己挑了这个粽子吃。把粽叶折了再折上几次,系上一个蝴蝶结,吃的时候一下子能认出来!我包一个,外婆能包上四五个。
外公坐在灶台边,把废纸扔进灶里点火,再放上柴木,灶炉里噼里啪啦地唱着歌。外婆放入粽子,盖上锅盖。过了半个多小时,我看看锅沿边冒着烟,时不时飘出阵阵的香气。不知是粽叶的清香还是肉的浓香,也许是蜜枣的甜香!我坐在一旁,看着白烟一股股冒出烟囱。闻着诱人的粽香,我口水直流。弟弟的馋样更是可笑,说垂延三尺也不为过了。
端午粽子篇九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秋节、春节一样,端午节也是人们团聚、重视家庭、弘扬文化的时刻。而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则是粽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对于我来说,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关于“端午吃粽子”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粽子的起源
说到粽子,不得不提粽子的起源。据传,端午节吃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楚国诸侯屈原爱国不遂,为了保护百姓的幸福福利,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身于汨罗江中。后来,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糯米和肉馅包在箬叶里,投入江中让屈原得到安慰。自此,人们每年都要在五月初五吃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的忠诚品质和爱国精神。
第二段:粽子的种类
在各地的风俗习惯的影响下,粽子的种类十分多样。在南方,比较常见的是八宝粽,它是用糯米和各种干果、蜜饯、豆沙、莲蓉、肉类等多种食材制成的。江浙地区的咸粽也很有特色,里面包括糯米、肉馅、鸭蛋黄等。而北方的粽子则大多以肉类为主料,比如北京的枣糕肉粽、天津的盐水粽、山西的辣肉粽等。
第三段:品尝的技巧
对于我来说,品尝粽子也有一些小技巧。首先,要选好粽叶,粽叶不仅叶子质量要好,而且要选味道好的,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会更加美味可口。其次,要选择新鲜的包肉,即肉馅鲜嫩,口感好,更有营养价值。最后是火候,要用中火慢煮,保持水面不沸腾,直到粽叶变软为止。这样做出来的粽子糯香又鲜美。
第四段:美食与文化
粽子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各地的粽子文化形成了种类繁多、风味各异的粽子品牌,但在不同地区,粽子都是用来纪念古代传说的。除了楚国屈原的故事,长白山的坚松粽缠绕着“蟾蜍跳泉”的吉祥寓意,湘西州的姜葱肉粽则是纪念霸业夫妇的爱情故事。可以看出,粽子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第五段:总结
端午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文化,也是中国人团圆和思乡寄情的象征。在传统节日里,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凝聚。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把传统节日和文化传承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美食与文化相得益彰。当然,在享用粽子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饮食健康,不能过度油腻,保持适度的数量,才能享受到美味的同时也保证了健康的身体。
端午粽子篇十
端午节来啦!端午节是我们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日子,是赛龙舟的日子,也是吃五黄的日子,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跟妈妈学包粽子。妈妈准备好事先已泡了3小时的糯米、酱了一晚上的五花肉、梅干菜笋干、洗干净晾干的粽叶、麻线、蜜枣和红枣,我们准备开包啦!只见妈妈先拿出粽叶,把粽叶的二分之一往上翻,然后把左边的粽叶向右一旋,手把粽叶轻轻一捏,就成了圆锥形的漏斗。
接着,妈妈把糯米在漏斗中摊平,再把一条精肉、一条肥肉和梅干菜笋干放在摊平的糯米上,再铺上一层糯米,用手用力往下压一压,最后把粽子的上部翻下来,用绳子扎紧,一个三角形的肉粽就做成了。
我按照妈妈的示范,也开始认真地包起来,可是叶子在我手里就不听使唤了,不是漏米,就是叶子破,我只能帮妈妈打下手了,帮她剪包粽子的麻线和放馅儿。我们包完肉粽,还包了蜜枣粽。
包好粽子,就到煮粽子了。妈妈先把粽子放进高压锅,30到40分钟后,粽子就出锅啦!这粽子香喷喷的,整个家都弥漫着粽子香,我早已馋得直咽口水。我们开始品尝粽子了。哇!自己包的粽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我不仅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还学会了包粽子的“手艺”,好开心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5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