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0 15:55:08
2023年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时间:2023-10-10 15:55:08     小编:ZS文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一

分数,是中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学会掌握分数,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分数的认知,不同的人可能会学习的有所出入。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于分数的认识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与升华,让我更好地掌握分数的知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分数学习体会。

第一,分数是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在我初学分数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是由两个整数表示,且其中一个是整个单位的部分。但是在老师的解释与示范下,我逐渐理解了分数的本质。通过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比如说将一整块披萨分成八个部分,然后取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如两份,就可以表示为分数$\frac{2}{8}$或者$\frac{1}{4}$。这种认知方式让我对于分数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为后面的分数计算打下了基础。

第二,分数可以转换为小数与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转换规律,就可以大大提高分数的运用灵活性。例如,我们可以把分数化为小数或百分数,或以小数或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计算、比较和应用。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减轻了我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也帮助我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第三,分数与比例有着密切联系。比例是一个分数与另一个分数的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可以表达为$\frac{a}{b}=\frac{c}{d}$,其中a,b,c,d是四个实数。在我的学习中,当我学习到比例时,我发现比例与分数的表示和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由两个实数表示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约分化简,也都可以进行等值变形和加减乘除的通用运算。因此,在掌握了分数知识之后,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变得更加容易。

第四,分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分数是数学领域中的基础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食品的配制中,配方的数量往往也是以分数或比例的形式给出,比如说一杯牛奶占整个奶桶的$\frac{1}{4}$, 面团液体配比为2:1等等均是分数运用。再例如,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往往也需要应用分数和比例来完成各种测量、计算和绘图,想象一下分数的运用场景,让我更加意识到掌握分数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分数的学习需要不断练习和应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反复练习和应用分数知识是提高自己分数素养的必要手段。在实际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做题积累、编写题目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加深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也多次通过练习和应用分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具体问题解决、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分数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掌握分数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我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也更好地掌握了分数知识的运用方法。未来,我相信我将会在各个领域不断运用这些知识,让分数成为我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得力工具。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二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首先叫全班学生拿出同样总数6支的1/2是几支?这个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体,3枝是部分,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

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三

这节课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清楚的理解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我创设了有趣的情景,设计了精巧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对分数进行“再”认识。

1、“拿铅笔”。

刚开始,我出示了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这三幅一分别是平面图形、直线、实物,让学生在回忆中说一说分数的意义。然后让三个学生从三个文具盒里拿出全部铅笔的二分之一,结果他们拿出了不同的数量:四支、三支、四支。

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数量却又多有少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经过大家的讨论,他们明白了“因为整体的数量不同,所以,他们的二分之一的数量也不相同。

2、“说一说”。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又安排了“看书”“画图”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的结论,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分数的认识。这样突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结果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极具挑战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参与学习,他们只有在主动地观察、分析、争论的过程中才能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这无形当中策进了他们的主动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1、一个整体的三分之二是8个圆,那么它的整体可能会是什么图形呢?

让学生感受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求解过程,并且理解整体的形状不唯一,但是数量都是12个圆。

2、改变这12个圆的颜色,其中4黄、3蓝、3绿、2红,问:黄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激发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深入理解。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那么表示方法也不一样。

3、在整体12个圆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使黄圆占整体的六分之五呢?这个题目打破了以往练习的传统思维,学生只能通过自己改变黄圆的个数。来改变分数。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原因,这道题并没有展现出来。

1、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或者练习完汇报自己的答案后,我应该请其他的同学做小老师进行评价。

2、本节课,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后,我没有及时利用学生的生成性的发现。导致中间的节奏过慢,影响了整节课的进度。

通过这节赛课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的差距,相信自己通过这节锻炼,会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很大的、积极的改变。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2个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1个装有6枝铅笔的文具盒。一把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格子纸,画有16个小圆、8朵花的图纸。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师板书“1/2”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数?

生: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生: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这个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生1:我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圆片的1/2。

生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1/2。

生3:我把一堆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拿走1份,拿走的部分是这一堆桃子的1/2。

…………

(师板书:整体 部分)

生上台活动演示。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想不想对分数作进一步的探究呢?(再认识)

1、活动一:拿一拿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师出示两个文具盒。

师:这文具里装有铅笔,你们知道有多少枝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笑:老师也不知道。我们请两位男生拿出每个盒里铅笔总数的1/2。谁愿意上来?

两男生活动,各拿出了4枝铅笔。(师板书:4)

一女生上讲台。

生1:应该还是4枝。

生2:我想也有可能是3枝,也有可能是5枝。

生3:不好猜,因为我不知道这盒铅笔的总数是多少。

(这时这位女生上台拿出了3枝。 )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男生拿出铅笔总数的1/2都是4枝。

师口述:他们拿的都是4枝,说明他们拿出来的是一样多。(板书:相同)

生2:男生拿出铅笔总的1/2比女生拿的多。

师口述:男生拿出的铅笔比女生多,说明他们拿出来的不是一样多。(板书:不同)

师: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现在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想一想,再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1:两个男生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应该是一样多。所以他们俩拿出的1/2也一样多。

生2:女生文具盒中的铅笔总与男生的铅笔总不一样多,所以他们拿出的1/2就不一样多,。

师:你们能猜出男生盒中有多少枝铅笔吗?

生:8枝。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铅笔总的1/2是4枝,也就是把铅笔总数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是4枝。所以铅笔总数是4×2=8(枝)。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说的吗?

生:同意。

师:都同意?我们来看看他推测得可正确。(验证:让两男生打开文具盒,展示文具盒中的铅笔。)

生(异口同声):6枝。

女生拿出文具盒中的6枝铅笔高高举起。

(师板书:8、6)

师引导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出来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随机板书:相同,不同)

2、活动二:看一看。

师:下面,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两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课件展示:小军和小明看书的情境图)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

师:他们俩看的是同样的书吗?(不是)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想一想:他们俩都看了手中书的1/3,看的页数会一样多吗?(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呢?

生:他们两个人的书厚度不一样,小明的书厚些,小军的书要薄得多。

师:那谁会看得多些呢?

生:小明看得多些,因为他的书厚。

师:说得真好。同样都看了整体的1/3,对应整体大,它所表示出来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生:小明的书共有150页。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明读了这本书的1/3是50页,把全书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50页,所以3份就是150页。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你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孩子。那你们知道小军的书共有多少页吗?(15页)。

师:这也就是说,都看了整本书的1/3,看得越多,说明1/3所对应的整体就越多。

师:(走到刚才赞赏的那位同学面前,同她握手。)“刚才,你的表现十分精彩”(转向全班同学)“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她呢?”

生1:我们班共有23人,她是其中的一位,我想用1/23来表示她。

生2:她是我们小组的一员,我们小组有6位同学,我想用1/6来表示她。

生3:我用1/2来表示她,因为我们班有两位大组长,她是其中的一位。

生4:我想用1/12来表示她,我班共有12位女生,她是其中一位。

生5:我用1/4来表示她,我班今天有4个人穿了黄色上衣,她是其中的一位。

…………

师:同样一个人,怎么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引导生小结:同一个具体的数量,它所在的整体不同,表示它们的分数也就不同。

3、活动三:圈一圈,画一画。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给同学们的图纸,我们来动手圈出圆的1/4,花的3/4。

生动手圈,师巡视,生交流汇报(投影展示)。

生1:我把16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圈出其中的1份。

生2:我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圈出其中的3份。

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在圈一圈环节表现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拿出课前发给同学们的方格纸来动手画一画。(展示,交流,评价)

三、知识应用,加深体验。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大屏幕上问题(课件展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帮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园,小明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说明理由。”

师:想一想,小组交流(师巡视,生小组讨论)

生1:不确定。

师:“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他们整体没有明确地说出来,整体不确定,那么捐的钱数也就不能确定了。

师追问:能举例说明吗?

生1:假如小明有8元钱,平均分成4份,捐了其中的1份就是2元,假如小芳有8元钱,也平均分成4份,捐出其中的3份就是6元钱,那么小明捐的钱就比小芳少。

生2:如果小芳有4元钱,她捐了3份,就是3元钱,如果小明有24元钱,仅管小明只捐了1份,但他捐了6元钱。那么小明捐的钱就比小芳多。

生:有

师:能不能也举个例子?(生思考约1分钟后举手要求发言)

生:假如小芳零花钱有4元,她捐了1/4,就是捐了3元。假如小明有12元,把它平均分成4份,捐出的1份,正好也是3元,他们捐款数就是一样多。

师:你说得太好了。

(生也兴奋的鼓起掌来)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再认识”,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生2:如果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部分量就不同。

师:说得非常好!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真高兴,下课。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五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粉笔”、“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拿粉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分数的再认识,再认识的内容有两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思考二: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他是否进到那一步了,是否真正体会到了。评价标准是什么?仅仅是那几道题?教学过程中,拿粉笔环节进行的很顺畅,几乎异口同声说出“因为总枝数不同,它们的1/2当然不同”。是不是这样就算是体会了呢?特别在上了第二课时带分数、假分数后我发现有大部分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实分数的再认识是第二课时学带分数假分数的铺垫。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后才会理解例如四分之九这些假分数,否则学生用三年级学的分数的知识来理解这些假分数是想不通的。才会理解整体看的不同,(即单位”1”不同)可能写出的分数就不同.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水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出几个分数,教师随机板书)

2、师:关于1/2你已经知道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4、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交流、质疑。

5、课件选择其中表示1/2的图进行讨论。

师: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师: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教师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这位学生上来把三盒水笔数了一下,判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

师:看来,没有数错。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水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示意图。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

小明小军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同步板书)

(三)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总数一直在变化。因为整体“1”是不同的,所以分数也就不同。

3、估一估:一个整体的2/3是,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1)(2)(3)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准备说说思考过程。

4、辩一辩:

在学校举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5,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2/5。小芳捐的钱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部分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分数的意义》曾被作为许多名师、特级教师公开教学的内容,也有许多成功的课例,对于这样一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课,在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力求设计的创意,以新颖的教学视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我在本课设计中思索的问题。北师大版这一内容教材编排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本节课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力求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重点体现在练习设计上运用有效的教学题材深化渗透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对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清晰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七

分数的再认识,再一次看到这一课的时候,自己还是感觉这么的陌生,心里的感觉真不是滋味?为什么怎么说呢?记得自己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新教师会教的时候上的就是这一课,那一次没有上好!在那之后,自己看到关于这堂课最有价值的就是上法,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夏老师上的这堂课,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今年,张齐华老师也演绎了这堂分数的意义。最近再看黄老师的《活的课堂》,看到了黄老师的这堂课。三节课看下来,自己似乎还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简单清楚的理解这样课。给我最为深刻的理解就是一节课反映的是一种理念。

夏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张齐华老师的课最为明显地方就是单位“1”,老师直接从单位“1”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当单位“1”规定之后,2表示多少?3表示多少?二分之一表示多少?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的课堂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课堂资源进行吃哦过分的利用。想到这里,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要上的课是什么?要反映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自己简单的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回顾以前已经知道分数的含义,学生似乎说不出来,这是,教师马上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说一说分数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材料时候,再让学生知道,这里的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信封就是单位“1”,做到单位“1”的认识;环节二:让学生猜一猜,一直一个图形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应该是什么?这之后,让学生思考着先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反馈,教师提供出四个孤立的小正方形,问学生?这样可以么?讨论?出乎意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四个小正方形不是一个图形?一时间有点束手无策,但是马上追问:“能不能看成是一个图形呢?”从而做到单位“1”整体的提升,并让学生举例深化感知;环节三,出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让学生提升分数的意义,不断完善。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八

大家好﹗我是19号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做好引路人,教会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为这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本课教学重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本课教学难点)

4、学习方法: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教学准备:

1、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学生准备)

课件、贴画。(老师准备)

3、练习案。(老师准备)

4、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操作实验和探究性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外延采用了情境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模式,内部则采取“导——扶——放”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口、手、眼、脑得到整体的互动。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联系)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建构)

三、检验成果,动脑反思。(反思)

四、知识梳理,拓展解疑。(延续)

环节一:(3—5分钟)

1、游戏激趣。出示一幅懒羊羊分水果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已知问题用手指来表示数。

2、由此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利用游戏引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一半的概念,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表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分数的兴趣。)

环节二:(5--13)

1、折。学生动手折纸并涂色,引出1/2,让学生认识并会读会写1/2。

3、辨。出示练习,说说哪些图能用1/2,为什么?

4、想。你还能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我把“看、说、想、做”几个要素组合使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留下更深的印象。)

环节三:(10—17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案。

2、选派小组上台展示,讲解解题思路,师精讲补救。

(设计意图:我设计的这个小组活动,动静结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地观察、有效地收集、简单地分析、明确地解释信息得出结论,以此突破本课难点。

本环节让学生描述本组的观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环节四:(5--7)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归纳出学习方法,适时整理板书。

2、布置课外作业: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能紧扣、简明地呈现授课的中心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环节呼应本节课的导入,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的问题,为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有效的预习。)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34页的内容和35、36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铅笔、橡皮、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说:是分数。(先板书:分数)

3、同学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件演示分数产生、发展的过程,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渗透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思想教育。

4、不知道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选几个来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5、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分铅笔。

(2)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拿错了和总数不一样?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引出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选橡皮。

同学们认真思考,学得很好。老师准备了两袋橡皮,(一袋10块,一袋12块)准备把其中一袋的作为奖品奖给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们准备选哪一袋?为什么?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选出12块的,即6块作为后面学习的奖品。

3、讲故事。

(2)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得出总数进行验证,再一次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悟空和沙僧的为什么会相同啊?引导延伸到: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

三、巩固提高:

4、比一比。

(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三种结论:当两本书一样厚时,看的一样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多时,小明看得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少时,淘气看的多。

(3)师生共同小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5、画一画。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那你会根据一个分数其中的一份,而推测出它的整体吗?,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它的是一个,请你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设计吧!

(2)学生画好后,进行展示。

(3)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下去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设计更美丽的图案。(拓展同学们的思维)

6、选一选。

(1)课件出示:一根圆木的是,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2)一个圆的是,这个圆的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3)小明做了60道口算题的,淘气做了54道口算题的,

()做的口算题少

(4)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相等,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5)一个长方形面积的比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小,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的主要内容去解决,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辨一辩。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因为他们的总数不一定,不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验证。

四、拓展延伸。

8、小游戏。

(2)引出问题:为什么就他一个同学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学生汇报:因为对应的总数不同。

(3)引导小结:虽然具体数量(这一名同学)一样,但对应的整体(总数)不同,所以他所占的分数(也就是分法)也不相同。

五、总结反思:

一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引导总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总数取出的数量

21

4取出2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相同)(相同)

63

84

84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上《分数》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思考的教程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

出示:

师:请用一个数分别来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生:1/2,1/2,1/4

师:请你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1/2

师:分数3/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个整体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表示一堆物体。

师:这是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这两个1/2相等吗

生:相等(板书:1/2=1/2)

二,取珠子,比多少

1.取1/2

师:这有两个盒子ab装有一些珠子,请两个同学上来各取出每个盒子珠子的1/2

生1:从a盒子中取出了3个

生2:从b盒子中取出了4个

师:同样是取了1/2,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同桌互相议论)

生3:ab两个盒子中的珠子的数量不一样多,所以拿出的1/2不一样多

师:猜一猜,哪个盒子中的珠子数量多一些为什么

生4:b盒子多一些,因为取出来的多一些,总体也就多一些

师:每个盒子各有多少个怎么知道的

生5:a盒子有6个,b盒子有8个。a盒有2个3,,b盒有2个4.

生6:各放入8个

生7:各放入6个

师:也就是放各自对应的整体相同。

2.练习:

如果李老师与小明看的书交换,还是各看了1/3,谁看得多为什么

3.比大小,放珠子

师:我们知道,1/4小于3/4

学生讨论

一组同学商量,到前台操作展示过程

同桌甲:从a盒中放入12个,从b盒中放入4个

同桌乙:从a盒中放入16个,从b盒中放入4个

生:我发现a盒中放入的珠子要比b盒中的多才行。

学生讨论操作

生:我发现只要a盒中放入的珠子是b盒中的3倍,就相等

师: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b盒中取的份数是a盒的3倍

三,分析与讨论

生1:不能比

生2:1/4小于3/4

学生争辩明确:要比大小,必须在整体相同的情况下,分数1/4/小于3/4默认是相同的单位1.

四。练习:

1.p34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这个图形什么

2.填空:

一筐苹果的1/5是1个苹果,这筐苹果共个

一筐苹果的1/6是1个苹果,这筐苹果的2/6是个

一筐苹果的1/2是2个苹果,这筐苹果的1/4是个

一堆苹果的2/5是400千克,这堆苹果共千克。

3,p35:小明捐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一定比小明多吗为什么(分别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6906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