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一
《雨点儿》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在教学时我合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有计划地播放教学光盘,与电视老师互相合作,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的缺陷。特别是课改后的语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远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光盘,出示谜语,学生立即就会融入电视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动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继续播放光盘,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做游戏、跟学习伙伴比赛学习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调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使语文课充满了情趣。
二、读想说写,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在教学光盘的作用下,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教师适时引导,锻炼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读”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观看光盘听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我马上让学生交流重复电视老师提出的要求。这样做既能养成学生爱倾听的习惯,又避免了学生出现盲目读书的现象。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包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认读,出示卡片领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反馈检查时,让学生做“戴帽子”游戏。在引导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时,我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比一比,去发现句子,理解词义。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在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当中,安排了学生挑选喜欢的自然段轮读课文以及和学习伙伴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景,读中悟情,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想象,抒发感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想对它说什么?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播放光盘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教学重难点也迎刃而解。同时我还重视语言文字的练习,引导学生用“……从……”的句式说话。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光盘领悟写法,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三、转变观念,凸现教师角色
在教学《雨点儿》时,我播放光盘十三分钟,在不同环节有选择地进行了暂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播放谜语先请学生猜,继续播放听电视老师明确读书写字的要求,看电视老师演示领悟“飘落”,观察电视屏幕的图画理解文意,跟学习伙伴同步学习、比赛学习等,这一系列操作步骤都是教师对教学光盘这一载体的科学利用,是教师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可见,利用光盘教学,并不等于说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光盘播放员,带着光盘直接去上课就可以了。与传统教学相比,它需要教师做好更为细致的准备工作。播放光盘不是盲目的,教师要选择看的方式、看的时机和看的次数。光盘中的哪些地方应该以看为主,哪些内容应与电视里的师生互动,哪些内容需要粗看或细看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清楚,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形成光盘、学生、老师三方互动的新课型。毋庸置疑,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与传统教师角色所不同的是,现场教师与电视老师共同执教,融合教学。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郭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骗钱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题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一年级学生通过两个多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所以我把识字教学渗透在课文朗读理解中。避免了因识字而识字。巩固生字我采用多媒体《送雨点儿回家》这种游戏。但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看 听 说 想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正确的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本课中的11个生字。
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2)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个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感空间。培养语感提高学习兴趣。在课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为学生学习创设好的想象空间。
(4)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体现人文性的同时,关注人文性、尊重 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注重朗读感悟。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也力求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如: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说话。 小花从xxx。小草从xxx。xxx从xxx。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 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三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雨点儿说课稿,欢迎阅读!
1,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1、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
a、随文识字11个;
c、重点读好第一段;
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
重点: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11个;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舞蹈导入。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朗读。课题为什么加上一个“儿”?(亲切等)再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雨点儿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范读,课件)
2、小朋友们听得那么认真,你看,雨点儿来我们教室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
3、谁来数一数来了多少雨点儿朋友?——教学“数不清”的“数”和“清”。
4、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云彩里)——(出示)第一节。指导朗读。
教学生字“彩”。
5、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怎么下来的?(飘落)——教学生字“飘、落”。
6、(纸片飘落表演)
师:谁能用一个词描绘老师的表演?能用小手做做动作。
师:出示词语“飘落”,为什么“飘”的边上是个“风”字?
6、(出示)第一节。老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送回课文中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评价)
7、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从……里”变红)再读句子。
(出示:我会读)指名读;齐读。——(出示)说话训练:从里。
(三)教学第二部分
1、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看课件图片)他们还聊起天来,猜猜他们都说什么了?(大雨点问小雨点要到哪儿?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也问大雨点,大雨点儿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2、范读第2自然段。“半空”是什么地方?教学“空”。
3、写字指导:“半”要求会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教学“对话”
(1)出示课文第2—4节。朗读。
(2)谁问谁?——“大雨点问小雨点”怎么问?“小雨点问大雨点”怎么问?
(3)怎么回答?——小雨点怎么回答?你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大雨点怎么回答?你为什么要到没有花草的地方?
(4)教学生字:“问”“回答”。(注意:问得反义词是答)
(5)再读第2—4节。
(分角色朗读,机动)老师第二节;男生第三节;女生第四节。
(四)复习巩固
1、朗读的时候,生字宝宝都藏在课文里了,现在他们又单独跑出来了。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检查)
2、第二次指导写字:方。
一、我的亮点:
1、教案的设计思路清晰
a、本教案设计了两个重要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围绕第一自然段: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1)这句的教学重点解决三个词语:
a、数不清的随文识字教学;
b、云彩的随文识字教学;
c、飘落的随文识字教学;
在教学“数不清”的环节,我出示课件下雨的动画,让孩子数绵延不断的雨丝,结果孩子说:数不清,这样引出数不清的词语,我感觉是很顺利的;在“云彩”识字的教学中,我问了数不清的雨点来自哪里?引出云彩,再看彩的三撇,引导孩子想象,这三撇就是三条彩带;在飘落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个边吹风,边扔纸片的动作,让孩子们观察纸片是怎么从我手里下来的?这样的设计是让孩子们了解“飘落”下来的含义。我再让孩子们把话说完整——纸片从手里飘落下来。这样也是达到了对于词语“飘落”的使用的效果。
(2)语言能力的训练:……从……里……的教学说话训练。
我舍弃了“数不清的……”“……从……飘落下来”这两个词语的训练,而设计……从……里……的教学说话训练这个环节的时候,我是有所考虑的,因为本文的后面练习题里有……从……里(上)……的教学说话训练,事实证明这个设计是有用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够说出这类句子,如:蜗牛从蜗牛壳里伸出来。我首先肯定孩子的答案,并纠正:你肯定是想说,蜗牛的头从蜗牛壳里伸出来,或者:蜗牛的头从蜗牛壳里探出来,边说我还边做做伸出头的样子来。他表示同意,听课老师和别的孩子都笑了。有的孩子说: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我觉得奇怪追问一句:猴子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他说:因为他的尾巴没有勾住树。我又让他把话说完整: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因为他的尾巴没有勾住树。有的说:老师从门外走进来。等等这个换环节的回答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认为我打开了孩子的思维空间,他们用我规定的句式,说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训练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到位的。
(3)整句的朗读训练。
b、第二大板块是2——4段的朗读训练。
(1)在本段中,我围绕:“问”和“答”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找出问的句子:你要到哪里去?你呢?在让孩子读好问句的时候,我使用了音乐“指挥”的方式,跟着我手臂的指挥,读好问句向上扬的语调。在让孩子学做雨点问问看,顺便表扬孩子你问得真有礼貌,真亲切,真好听等等。
(2)再看是怎么回答的:让孩子找出两句答句。找出后,看两幅不同的图,我问:小雨点为什么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孩子在这个环节的回答是精彩的,他们说有花有草的地方非常美丽,小雨点可能是小女孩子,她喜欢去美丽的地方和花蝴蝶等一起玩耍,有的说已经长了花草的地方需要的水比较少,所以小雨点才去哪。而大雨点要去的地方没有花草,因为那里的种子都在地底下沉睡,假如大雨点唱着《小雨沙沙》去唤醒他们,他们就会醒来。而且喝道大雨点给他们浇的水,他们就能很快发芽从地下冒出来,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从孩子的回答看出来,我的课前导入是对的。他们还记得《小雨沙沙》带给他们的快乐,和雨水带给种子的快乐。
附:《小雨沙沙》歌词: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四
董老师有三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1. 课题的巧妙导入。猜谜+拼读+儿化教读,形象的将题目展示,且从中显示出雨点儿的可爱。
2. 学习方法指点。看题目想问题和点读。与董老师相比,我虽然也这样用,可是并没有就此进行总结,由此看出我这个老师是相当懒惰的。
3. 读法多样。教学语言启迪读,指名读,齐读等。
4. 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云彩的意思,生活中的数不清,选飘落,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
不足:1.学生提问的问题过多,且没有意义,提问几个即可。
2.教学“飘 漂”做题区分,有些难度,这是二年级上册才要求掌握的。
3.练习说话()从()来,我想可以先()从()地方来,之后加大难度,()从()动词来更好。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五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是雨水滋润了万物,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识字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识字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发现字音,字形特点,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体验发现之美,感受合作乐趣。真正做到新课程所提出的: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地获得知识的理念。
2、指导学生在境中读,读中悟。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畅想,在要求自主感受,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效果,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让他们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个性,读出体验,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读到悟,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3、引导角色转换,发挥想像,体验情感。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大小雨点儿。因此,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就以童话为平台,以我们和大小雨点儿一起旅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与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结合点,想他们所想,言他们所言,摒弃传统的为文学文的形式,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世界,卸去学语文的负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爱学”,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且愉悦。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蓝蓝的天上住着云妈妈,她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雨点娃娃,这些雨点娃娃啊可喜欢旅行了。今天,就让我们背着降落伞和雨点儿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产生迫不及待想学习的兴趣。课题“雨点儿”是一个儿化音,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是一个较难读的音节。因此,我将采取范读及手势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并指导学生呼叫“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名字来多次练习,达到读准、读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年级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良好时期。在阅读之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妈妈”的形式给学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学会三读。
1、一读:读通顺,句子较长的多读几遍。
2、二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三读:知道大小雨点儿分别去哪里?
三个环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读中悟铺设基础。
(三)、自主识字,学会合作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共有11个生字需要识记,相对来说识字量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我设计了雨点儿闯关的游戏环节,即以大小雨点儿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难关为点,出示生字。要求学习运用以往的拼音知识,分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同时,启发学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来识记字形,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词句结合,读中理解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个不恰当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语文上,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紧接着“生字关”,引导学生闯“词语关”。把“数不清、飘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词语形式出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通过他们的生活体验明白“数不清”是指多,“飘落”是指轻柔,在生活与学语文间构架起桥梁。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通过重音、停顿的指导,采用同桌听读、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同时,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爱表演,由“回答”一词拓展开去,让学生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号划出大小雨点儿问与答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设置分角色朗读,找朋友赛读,为动画配音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兴趣盎然地读,读出童真童趣。
(五)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为学贵有疑”。能针对课文质疑是开启理解大门的钥匙。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情境:说着说着,大小雨点儿就到达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伞,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在此,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雨后美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如: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如果你就是这里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钦佩、或欢迎之情。同时,启发学生想像:雨点儿还会飘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森林里的树啊、小动物们会怎样想?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激发想像、发展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因想像而开阔,越是联想得丰富,对课文中雨水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理解就越透彻,回到对课文的朗读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注意起笔及笔顺规则,写的端正、匀称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六
《雨点儿》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儿,滋润了大地,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袁老师整堂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教师辛苦的付出。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容量大,有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教师却能巧妙地将这些容于短短的四十分钟,而且学生学得如此轻松。
首先,袁老师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悟;接着用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应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读,利用摘苹果的游戏读词语),再由字过渡到词语的理解,进而再到句子,进行说话训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大雨点和小雨点的作用。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进行写字教学。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目标性极强。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感情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在学习“数不清”一词时,教师问:“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有的学生说星星,有的说小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点儿也很多,也数不清,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学习“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引导学生用“小草从……。“……从……”这一句式,由易到难,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袁老师这节课中,多处都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开始,袁老师让学生猜谜语,出示的画面很容易让学生猜到谜底是雨,还有雨点飘落的画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飘落”一词的意思。
下面,我再谈一点个人的想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作用,可以出示几幅对比鲜明的图片,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了前后景象的变化都是因为雨点儿带来的,直观、形象,教师无需过多语言,就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另外,袁老师虽然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在朗读的方法上是不是还要多一些适当的指导,朗读的时间是否可以安排得充裕一些,比如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可以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再男女生读,师生读。
总之,袁老师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袁老师教得透,学生学得实,以后我会虚心向袁老师学习。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七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巴、把”3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动植物的生长与雨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披文入境。
1、出示课件:雨点儿调皮地从天空降落,伴随着沙沙的雨声。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看到这样可爱的小雨点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它?
4、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看课文,听课文配乐朗读。
2、这么美的课文,想自己读读吗?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自读课文,在课文里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读拼音或问同桌。
4、cai课件出示生字,老师已经把生字都找到了,黑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绳子,红色的是老师给它找的朋友组成的词语,你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5、去拼音,打乱顺序读。
6、去朋友,你还认识它吗?
三、细读课文。雨点儿说课稿_雨点儿评课稿
1、生字学得好,课文一定会学得更棒。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你认为他读得好就拍拍手表扬他。
3、你觉得自己哪一句读得好,读给大家听。
谁认为自己读得更好,向他挑战吧。
喜欢这一段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读一读。
(知道读好问句,并相机理解“数不清、飘落”)
4、和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朗读雨点儿的对话。
5、cai课件演示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动画,看吧,雨停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6、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带着高兴、喜爱、赞美的语气读读第五自然段。
7、老师也找来了一张图画,仔细看看,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美丽的露珠从树叶上从
8、假如老师是雨点儿,你们是小草、小花、小鸟、鱼儿……你会对老师说什么?
创设情境,师生对演。感受动植物对雨点儿的感谢,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9、把自己想象成雨点儿,自由地配上动作,把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四、指导书写生字。雨点儿说课稿_雨点儿评课稿
五、作业:仔细观察雨后大地的变化,把它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好吗?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八
一、说教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二、说学生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所以我把识字教学渗透在课文朗读、理解中,避免了为识字而识字,巩固生字采用游戏的形式。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因此我就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看、听、说、想有机结合。
三、说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机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正确认字和练习朗读,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四、说设计理念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4、力求寻求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的平衡点。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体现人文性同时,关注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注重朗读感悟,重视探究汉语言的魅力,以学好语言运用好语言。我努力为学生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九
《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继续提高识字能力。通过前面汉语拼音部分的学习,学生以能正确的拼读音节,借助汉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有兴趣地写“方、半、巴”3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一)揭示课题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云妈妈的孩子是谁?
2、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指导读准“点”和儿化音
(二)识字
1、出示加拼音生字。指名读。
2、同桌互认互查。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4、读词语。
5、读句子
1、标出自然段。
2、说明读课文的要求
3、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词。
1、观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3、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十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所以我把识字教学渗透在课文朗读、理解中,避免了为识字而识字,巩固生字采用游戏的形式。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因此我就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看、听、说、想有机结合。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机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正确认字和练习朗读,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4、力求寻求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的平衡点。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体现人文性同时,关注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注重朗读感悟,重视探究汉语言的魅力,以学好语言运用好语言。我努力为学生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篇十一
1、《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是雨水滋润了万物,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说教学设计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识字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识字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发现字音,字形特点,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体验发现之美,感受合作乐趣。真正做到新课程所提出的: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地获得知识的理念。
2、指导学生在境中读,读中悟。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畅想,在要求自主感受,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效果,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让他们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个性,读出体验,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读到悟,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3、引导角色转换,发挥想像,体验情感。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大小雨点儿。因此,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就以童话为平台,以我们和大小雨点儿一起旅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与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结合点,想他们所想,言他们所言,摒弃传统的为文学文的形式,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世界,卸去学语文的负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爱学”,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且愉悦。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蓝蓝的天上住着云妈妈,她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雨点娃娃,这些雨点娃娃啊可喜欢旅行了。今天,就让我们背着降落伞和雨点儿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产生迫不及待想学习的兴趣。课题“雨点儿”是一个儿化音,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是一个较难读的音节。因此,我将采取范读及手势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并指导学生呼叫“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名字来多次练习,达到读准、读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年级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良好时期。在阅读之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妈妈”的形式给学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学会三读。
1、一读:读通顺,句子较长的多读几遍。
2、二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三读:知道大小雨点儿分别去哪里?
三个环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读中悟铺设基础。
(三)、自主识字,学会合作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共有11个生字需要识记,相对来说识字量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我设计了雨点儿闯关的游戏环节,即以大小雨点儿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难关为点,出示生字。要求学习运用以往的拼音知识,分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同时,启发学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来识记字形,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词句结合,读中理解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个不恰当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语文上,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紧接着“生字关”,引导学生闯“词语关”。把“数不清、飘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词语形式出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通过他们的生活体验明白“数不清”是指多,“飘落”是指轻柔,在生活与学语文间构架起桥梁。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通过重音、停顿的指导,采用同桌听读、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同时,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爱表演,由“回答”一词拓展开去,让学生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号划出大小雨点儿问与答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设置分角色朗读,找朋友赛读,为动画配音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兴趣盎然地读,读出童真童趣。
(五)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为学贵有疑”。能针对课文质疑是开启理解大门的钥匙。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情境:说着说着,大小雨点儿就到达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伞,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在此,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雨后美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如: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如果你就是这里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钦佩、或欢迎之情。同时,启发学生想像:雨点儿还会飘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森林里的树啊、小动物们会怎样想?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激发想像、发展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因想像而开阔,越是联想得丰富,对课文中雨水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理解就越透彻,回到对课文的朗读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书写训练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注意起笔及笔顺规则,写的端正、匀称。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因此,在课文结束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设置了两道课外延伸题: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乐!不过,我要请你们帮我查一查:我是怎样变成天上的雨点儿的?
2、了解我,请做一做:种一盆花或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0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