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谈美心得体会 谈美的心得体会(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01:48:08
最新谈美心得体会 谈美的心得体会(大全8篇)
时间:2023-10-15 01:48:08     小编:碧墨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谈美心得体会篇一

美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它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与美的接触中,我体验到了它的力量和魅力。美在我的心中孕育着智慧和善意,并让我更加欣赏生活的美好。我深信,通过培养对美的理解和培养美的品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上的美。

首先,美是智慧的象征。无论是艺术作品、文学作品还是自然风光,它们都向我展示了智慧的精髓。当我欣赏一幅画作时,我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灵魂的表达和深思熟虑。同样地,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文字编织出富有内涵的世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自然风光则是大自然智慧的结晶,每一朵花朵、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雨水都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信息。通过这些接触,我深知智慧与美是相辅相成的,智慧源于对美的理解和探索。

其次,美是善意的代表。在美丽的事物面前,我更加愿意抱持着善意的态度。当我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我感受到艺术家的用心和对美的热爱。当我欣赏一部电影时,我进入了导演创造的美好世界,感受到了他们向我们传递的善意和理解。同样地,当我观察大自然时,我发现万物都是如此和谐相处,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呈现出美丽的景象。因此,我认为,美是善意的体现,它能够使我们更加善待他人和这个世界。

第三,通过美的体验,我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的美好。当我欣赏一场音乐会时,音符在我身边跳跃,震动着我的灵魂。当我登上山巅俯瞰整个城市时,我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和每个人的努力。当我品尝美食时,我发现美食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而是一种对生活热爱的表现。通过这些美好的体验,我更加珍惜每一天,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然而,美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世界中,它也在我们心灵中孕育。尽管人们对美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独特的美。这种美暗藏于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热爱、坚持和付出的过程中慢慢绽放。当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当我们助人为乐时,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我们散发出的那份美就不断增加。因此,我认为,要真正理解和欣赏美,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美的品质,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发掘和展现自己内心的美。

总而言之,美是智慧和善意的象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上的美。通过体验美,我们能够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同时,每个人都内心中都有一份独特的美,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美的品质,发掘和展现自己内心的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美,让美在心中华丽绽放。

谈美心得体会篇二

《谈美》是一本权威的美学理论著作,作者于西元19世纪末期,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对艺术的深入思考,对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深刻的见解和思想所吸引,特此撰写这篇心得体会,与读者共同探讨美与艺术的真谛。

第二段:审美的定义与特征

美学一词源自希腊文的"aisthesis",意为感知、感觉。《谈美》对美的定义非常全面,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美,更涵盖了精神层面及艺术的美。它通过对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过程的分析,揭示出美的特征。作者指出,审美是一种主观感受,通过观察、思考和欣赏,人们得以获得美的享受。同时,美不仅是一种瞬间的感知,更是一种持久的情感和价值。

第三段:艺术的形式与价值

艺术作为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谈美》中得到了深度剖析。作者提出,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作品表面的装饰性,更在于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艺术通过形式的塑造来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美感传递出艺术家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展示给观众的作品,更是艺术家自身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因此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第四段:美的价值观与人类精神追求

作者认为,美不仅仅是个人的感觉和欣赏,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标准。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它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美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最纯真的愉悦和共鸣,引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物质化和功利化的社会中,人们对美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和体验美的情感,人们能够找到心灵的安宁和力量。

第五段:个人的心得与感悟

在阅读《谈美》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美的力量是无穷的。美是人类精神的寄托,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和日常的压力所纠缠,而忽略了美的存在。然而,美却时刻存在于我们周围,无论是自然的景色、艺术的作品还是人性的善良,都是我们感受美好的途径。通过学习美学理论,我不仅对美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明白了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美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意义,也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总结

通过阅读《谈美》这本书,我对美学的理论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美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存在,它不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创造,更在于生活中的点滴。美是人类精神的追求和向往,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和体验美的情感,我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并努力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谈美》给予了我对美与艺术的深入思考,也让我明白了美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更多对美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探讨和分享美的魅力和价值。

谈美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个美学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专心谈了美感态度,对美感态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

朱光潜在书中,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美感态度求的是美。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文章层层递进,从人们看待事物的三种不同态度到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中让我们知道美从哪里来,究竟什么是美感,明白了什么是美感之后进而讨论美本身,在“美究竟是什么”的讨论中让我们明白美和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明白了欣赏的道理,朱先生于是换一个方向从讨论创造入手,让我们明白创造本身以及与情感、格律、模仿的关系,进而明白美的特点。该书渗透了朱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正如书中文字:“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在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一切学习都应该自美的体会开始,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美感的敏锐度,真正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一种判断力。正如朱光潜的人生观:人生的艺术化。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广义的艺术。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西方的美术作品——《向日葵》。

这是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灼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画中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画家生命和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我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谈美心得体会篇四

《读谈美》是王国维的一部著作,它是一本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书籍,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的主题是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二、阐述:王国维对美学的理解

王国维认为,美学应该是人类的“自觉的感性质疑”,它和科学的方式不同,但同样具有理性的独立性和充分性。王国维在书中提出了“美的境界论”,认为美的境界应该是道德、审美和宗教三个方面的统一。他强调了审美情感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提出了“大美小美相生相成”的观点。

三、思考:“读谈美”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读《读谈美》,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还能从中感受到王国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观。此外,我们还能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对于探究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践:将美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美学理论不只是一种学术研究,它还应该贴近人生实践,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来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将美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培养审美意识和情感,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修养。

五、总结: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应该贯穿生命始终

美是人类普遍追求的善良,它是我们生活的灵魂。通过读王国维的《读谈美》,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美学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将之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豁达和追求,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境界前进。

谈美心得体会篇五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的身影,这是我感受到的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的一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0xx年,被贬谪20xx年。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及老百姓的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思想。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他酷爱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的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的田园诗,更是簇就了他文学上的登峰造极。"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尽显洒脱、超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此人重情重义,对兄弟、伴侣、朋友皆如此。苏轼、苏辙兄弟俩性格相异,但两人感情非比寻常,在患难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苏轼的诗篇中,不少以子由为题,甚至往往为了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如"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读来令人不禁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间想念不能见面的子由而写下的。

苏轼情感淳朴、真挚,为悼念亡妻王弗,他写下了"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尽的哀思跃然纸上。除却妻兄外,苏轼一生中也是广交友,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处处有友人不顾朝廷施压给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顾。有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均是苏轼与友人共同游玩时而写下的,与友人对话佳句连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充分展现了他豁达的哲学人生观。而我十分喜爱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明夜游承天寺留下的小记,人生有三两知己足矣。

苏东坡这一生,伴随着其在诗词、书画、哲学等方面的登峰造极,他的很多执政理念与行文风格在现代看来也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时代性。那么,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林语堂先生作了这样的概括:"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诗人……"。嗯,这些还不够,在我看来,苏东坡身上还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有着人性的力量,有着迷人的魔力,有着一股强大的浩然正气,能催人奋进,乐观前行。"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就是他。他所具备的这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光辉璀璨,让世人一直无比钦佩,怀念。即便东坡已离去多年,但读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快乐与力量。

谈美心得体会篇六

班里的图书角开张了,我借的第一本书名叫《巫猫之国》,这本书可有趣了。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一个古老的森林里有一个栖居在蜗牛背上的神秘部落。有一天,这个部落突然就消失了。青蛙长脚、老鼠尤里、鹦鹉小黑、探险家老k一起出发去寻找这个消失的部落。一路上惊险万分,他们先后遇到了吃人蝙蝠、飞天水母、巨型植物等,还通过了漩涡,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进入巫猫之国。传说中已经消失的国家,原来还存在着。

读了这本书,我得到的收获是: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都不要盲目的`去相信,要自己亲自去观察一下,去寻找一下,去动手做一下,只有这样你才知道是不是真的像别人说的这样。

谈美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美书简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美书简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中国。美书简以简短的篇幅展示情感,传达深邃的思想。它与其他传统文学形式如诗、散文等相比,更注重文字的点睛之笔,追求简练且有力的表达。谈论美书简的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一种探究,更是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第二段:美书简的表达方式和内在主题(200字)

美书简以短篇的方式展现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状态。它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抓住人们内心的某个瞬间,一句话、一幅画面,或一份深情。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封美书简。在如此短小精悍的篇幅里,作者运用生动的词句以及巧妙的意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美书简隐藏着丰富的主题,如爱情、友情、亲情以及人生意义等等,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阅读乐趣。

第三段:美书简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反应(200字)

美书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审美艺术。它以简洁的笔法和优美的句式打动读者的心灵。当我们读到一封美书简时,往往会被里面蕴含的感情所触动,产生共鸣。读者在欣赏美书简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如此真挚和深刻,这种真挚将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藏着的情感。美书简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也帮助读者与作者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使我们更加理解和接纳他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第四段:美书简的思想与社会意义(200字)

美书简不仅仅反映出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它通过短小的篇幅,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与人性的思考。美书简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通过美书简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人的处境,同时也激发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美书简的存在,使我们在社会中更加关注并尊重他人,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交流的平台。

第五段:总结美书简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200字)

美书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帮助我们个体成长的工具。通过阅读和思考美书简,我们能够更湛地理解生活,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对于美的敏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美书简的短小精悍,要求我们在有限的篇幅内抓住重点,并用优美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这种细致的思考和沉淀将使我们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总结:美书简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以及展现人们内心情感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艺术,更是一种思考人性和社会的工具。通过阅读和思考美书简,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思维,培养与他人的感受力和倾听能力。美书简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我们的认知与表达能力,塑造了我们的独特人格。在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美书简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把体验人性、思考生活和传递情感的钥匙。

谈美心得体会篇八

朱老说过,美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更小的说便是唯物主义。也就是说一切的艺术品与美都是从现实中出发而高于现实,引领人类进步的。唯物主义论倾向于一切源自于劳动生产,劳动使人进步,产生理想,从而有经济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这句话是适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次建筑——美的精神生活。而劳动生产和现实条件又决定着经济情况,而唯心主义恰恰颠覆了劳动生产与理想的位置。

对于美感是一种倾向,还有更精确的解释。人是一个整体,他是有听觉、视觉、嗅觉、意志、思想等感官组成的。从前西方人分割开来看,以黑格尔等为首的美学大家们只注重听、嗅、视三感,认为美是客观的,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可正如上文所说,没有美感何来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与思想的一种倾向。可总结为:人是一个整体;美与美感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文中有一处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解释,我颇为喜欢。人是审美过程的主体,自然为客体,当然,主体也属于客体,人也是审美对象之一嘛。主体与客体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面,客体产生美,主体应而产生美感,二者为一整体。同时,人类的劳动生产便是不断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然,让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而自然中有人类,人类中又有自然。马克思说过:“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质只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任何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础而存在。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与他就成了人。因此,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统一体——自然的真正复活——人得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多么好的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啊!这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向往的么?我想那应该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五一”期间逛新华书店,应女儿的要求,买了一本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谈美书简》。这是一本薄薄的只有105页的小书。女儿学习忙无暇阅读,我便拿来品读,了有收获。

很难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作者晚年时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320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