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教育论文(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5 02:10:19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通用9篇)
时间:2023-10-15 02:10:19     小编:紫衣梦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一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为核心的、适用于幼儿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去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借助表扬或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认识以及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联合家长共同开展赏识教育,大力促进幼儿教育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的塑造。

关键词:幼儿教育;赏识教育;表扬鼓励

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对某人某种见解或看法和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以承认幼儿差异并尊重差异为基础,采取适宜的表扬方法或手段,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正向”教育。赏识为教师、家长与幼儿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座桥梁构建得更加宽阔与坚固,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间的思想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一、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区别赏识教学,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纵观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现状,笔者发现,有些幼儿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dd教师们有选择地进行赏识教育,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即对那些安静、乖巧的孩子,多加赞美,而对不听话的淘气包,往往吝啬自己的表扬,而代以大声地指责。这样一种教学情况的出现,明显会伤害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其产生严重的压抑感和自卑感。除了在幼儿中有区分地进行赏识教育外,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赏识教育的内涵,认为对幼儿进行批评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其实,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只有在教学中以赏识为主、批评为辅,奖惩结合,才能在提升幼儿自信心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分清是非对错。

(2)滥用赏识教育,忽略实事求是。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着很显著的提升作用,因而大多数的教师将表扬和鼓励变成了课堂上的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为了表扬而表现,且得不到表扬就会产生沮丧的心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标准,把握好表扬和鼓励的标准,以期孩子能够有所进步。滥用赏识教育另外一大弊端就是忽略教学中的实事求是,进而造成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给家长和教师的教导带来困扰。此外,千篇一律的表扬口号以及毫无指导作用的表扬手段也是当前赏识教育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这种方式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孩子对课堂教学感到无趣甚至产生厌烦。真正的赏识教育,重视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事物、开阔眼界、明辨是非,是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基本目标。

二、赏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

(1)赏识要从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幼儿教师注重在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手段上下功夫,以追求教学品质的提升。而在笔者看来,促进赏识教育教学的提升,基本点是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差异出发,认清孩子行为和看法的由来,进而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由于生活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不同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不同于其他人,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区分行为或看法的差异性和进步性。同时,表扬和奖励也要量孩子的实际情况而行,针对不同的表现而给予恰如其分的口头或实物奖励。教师要学会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辨别他们表现的发生来源,进而进行科学的赏识教育。

(2)赏识必须实事求是及全面公平对待。一切教育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教学基本准则的,对幼儿的教育更要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对孩子的优异行为和看法给予肯定。幼儿在课堂中总会表现出一些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将优点凸显出来,同时对缺点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指导。幼儿教师要避免对孩子形成固定的认知,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缺点。幼儿在认知及表达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赏识教育要善于区分且尊重这样一种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形式。笔者教导过一个发育较慢、口齿不清的孩子,在一次表扬后,那个孩子不但乐于积极发言,还常能带给他人快乐。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将其放大。

(3)赏识方法要多变,奖惩并用促提升。赏识教育不只是一些肯定与表扬行为的体现,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正确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所侧重,突出对需要培养的行为或能力的肯定,同时有意识地弱化其他方面的表现。赏识与批评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有利于孩子在教学中产生自信心,而批评有益于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和批评在课堂上表现的程度,教学模式不应是僵化固定,而要因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

(4)赏识需要联合家长一同协作进行。幼儿教育是孩子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标准的基本教育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对孩子具有引导和教育作用的,除了教师外,还有孩子们的家长,家长是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更重要的教育角色。我们的赏识教育要联合家长进行,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关心到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纠正。我们在精心引导、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其有着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形成和认知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三、结语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孩子并理解孩子,而赏识教育的成功开展正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说孩子们是祖国的小树苗,那么赏识就是雨水,是营养,它能够促进孩子们健康向上地发展,最终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二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一、赏识教育概念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二、赏识教育应用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三、赏识教育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四、应用建议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35):2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转化“问题学生”上有其独到之处。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赏识教育对问题学生转化的功能、途径、运用原则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大家更好地实践赏识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实事求是

用赞美来教育学生。这和我们传统教育的“严师出高徒”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使我联想到了我的课堂上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对信息课毫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课堂练习,睡觉,走神,更有甚者打扰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耐心教导置若罔闻,任凭老师“磨破了嘴,操碎了心”,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让很多老师都束手无策,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学生“问题”在哪里

二、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起源于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他发现日本教育出了大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学习由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铃木深入地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欣赏、夸奖、鼓励,使每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很难的语言形式。铃木由此得到启示,他想:这能不能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一经运用,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三、赏识的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

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于其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虚荣心的过度膨胀,效果适得其反。

2.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教师既要充分发掘“闪光点”,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问题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老师、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良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老师更多地看中学生的一次成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在大力推广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信心,已是大势所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赏识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一片蓝天,鼓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的课堂上永远没有问题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走向未来,迎接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弘.翘起你的大拇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刘秋菊.一种富有魅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科学教育,2008(02).

[3]赖举梅.浅谈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龙岩学院学报,2006(06).

[4]刘天骄.论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四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五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1赏识教育的.本质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2.1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2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2.3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4.1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4.3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六

【】赏识教育高校体育应用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人的差异性为基本出发点,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理念,关注每一个人的特点,发掘每一个人的优点,在教育人员与被教育人员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的状况下进行相互鼓励和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它是将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都有自己闪光点的存在,通过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构建自我认同感;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要细心和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要急于批评他们,而要以宽容的心态来指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他们进行鼓励,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赏识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要想使赏识教育顺畅地贯彻下去,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和学生观,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拿有色眼镜看待那些体能稍差的学生,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错误时要善意地提醒他们,而不能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来当场责罚。教师本身要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要增强教育责任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要进行自我赏识,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独特性,看清自身存在的潜力和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找回自尊。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中的赏识因素

赏识教育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相互联动的教育方式;从目标上来看,它是指教育者针对被教育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被教育者进行激励,以激发被教育者的内动力,使所有被教育者的潜力和优势都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对于身体素质好但是对体育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鼓励他勤奋;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要给予其自信心,使其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对于胆小、懦弱、意志薄弱的学生要激发其意志,让他相信自己能行。赏识教育针对每位学生的弱点进行策略性的教学,给每位学生营造了一片充分发展自我的天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情感交流方式,注意情感交流的对象、时间和场合。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个体育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如“你们真棒”;对于在平时体育课上表现良好、自尊心强,但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在课下同他进行情感交流,维护其自尊心。即便是有些学生的体质稍差,反应能力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教师也不能盲目地批评他们,而要继续给予一定的鼓励。

3.以赏识为载体,构建体育人文教育平台

课堂教学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渠道,由于赏识教育的思路是从结果到目标,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赏识教育的流程,要扮演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所有的学生,致力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发现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特点,并发掘出其中的优点,通过了解学生,并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赞扬,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着优点,并且能够认同自己的优势,这样就会使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要在所有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慢慢地积累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慢慢地,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行为习惯、思想表现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进步,当发现学生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结果分析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调查问卷,对学生的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技术进行测验,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并不告诉实验对象属于哪个班。实验结束后,再次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进行测验,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教学效果的提升、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excel和spss进行实验效果分析,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成绩一览表

通过表1可以发现,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技术并无明显性差异,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也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了显着性差异。在对学生访谈时发现,对照班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上无明显改变,而实验班超过50%的学生表示开始喜欢体育课;关于“体育课后,你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是否有进步?”这一选项,对照班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进步较大,4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进步,4%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进步,而实验班的学生中进步较大的所占比例达53%,认为有一点进步的为34%,3%的学生认为没有进步;关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尊重你,是否发挥了你的主动性?”

这一问题,对照班中有22%的学生表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自己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38%的学生选择偶尔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40%的学生表示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从未受到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实验班中有57%的学生表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27%的学生选择偶尔会,16%的学生表示从未受到过鼓励。

这些数据表明赏识教育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将体育的需求转化为内动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主动进行学习,让他们懂得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唐蜜:《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3期,第197页。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概念,分析了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赏识教育的运用思路与方法。

要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指引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管理;运用;自信心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社会信息愈发繁多、复杂的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状况,进而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健康发展与树立。

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转变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引入赏识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并对其运用方法做详细的探究分析,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成效提高,加强学生正确价值意识的培养。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中的赏识,本身是一类思维角度,即人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与外部事物,其是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能保持对事物的欣赏、观察态度。

因此赏识教育就是高职教师运用此类心态与观念进行教育指导,以培养、促进学生也能以赏识、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问题,促进其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建立发展。

避免学生的精神心理落入自卑、颓废的状态,相应推动其学习自信与主动性的激发成长。

赏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让教师注重对学生欣赏与关爱,运用爱意与真诚打动学生,令其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欣赏与注目,从而满足内心中渴望得到他人赏识与尊重的心理。

在教师的赏识与关注下,学生就获得人格发展与自尊构建必不可少的关爱,也相应令高职教育变得更富有情感与爱意,教师的赏识教育愈是成功,学生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的可能就愈低。

学生在教师赏识引导与培养下,自身也能逐渐避免对学习问题的单方面抱怨、逃避心理,进而构建起对知识探究的自信与积极性。

赏识教育本身是承认学生之间差异,也承认学生会存在失败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味的鼓励、捧杀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目前已有的特长、优点与成就,从正面激励学生、赞扬学生所取得进步发展。

以此在日常点滴的赏识教育中,逐步汇总最终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构建,促进其正确健康价值理念与心理的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管理师资力量做支持,同时在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上存在过于守旧、固化等问题,难以适当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转变趋势与教育需求。

进而需要高职教师对自身所采取的学生管理策略与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并积极引入各类新式教育方法做拓展优化。

这其中赏识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思维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高职教师高度重视并运用到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同时通过对此类方法的实践应用,也能在转变教师已有的学生教育观念,促进其学生教育技巧与方法改善的同时,相应带动学生正确心理意识的培养建立,避免其因成绩等因素产生消极、逃避等负面情绪。

此外也能帮助教师有效管理部分个性强烈的学生,并推动学生思维观念的健康成长与创新发展。

赏识教育一方面能引导高职教师准确把握教导学生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作用。

教师若能基于赏识教育思路以尊重与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就能基于教师的关注与表扬予以回报,进而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信任、尊重的关系,以此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培养发展,相应有效完成职业学习的各项目标任务。

而如果教师始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进行斥责与批评,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尊心,令其丧失学习动力与目标,难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并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展。

因此教师应将赏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态与潜力的培养引导上,通过正面鼓励学生的优点与成就,刺激其学习意识与积极心态的发展优化,促进其自信心与健康学习意识的建立成长。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思路与方法

1、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数自身的成绩并不理想,或是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科问题,使得其在进入高职院校时成绩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对此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重点,会令原本面临巨大社会就业负担的高职学生,内心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此时若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忽视对其情绪与思想做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认为自身难以满足学习的标准要求,进而厌倦课程学习活动,失去自我学习动力与管理能力。

甚至会造成学生自我放纵、逃避学习与沉迷其他不良行为等问题发生,严重阻碍高职学生的发展进步。

这其中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的优势、成就做提取总结,为其指出当前自身所具备的学习闪光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观念,令其能正确认知自我,肯定自身已有的优势特长。

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考核与评价进程中,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进行评价标准的改进与拓展,将学生日常学习参与度、独有的优势特点、言谈与自我约束能力等,均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之中。

使得学生能通过考核与评价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闪光点,进而在评价标准多元化下,令学生能正确发现、看待自我的能力特长,以了解到自身的价值与水平,使得学生做自我肯定,以此逐步培养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2、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具备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受到社会与企业的青睐,也是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之一。

高职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工作中,也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锻炼。

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率,以及社会实践水平的优化提高,进而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需求条件。

并相应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努力与收获,进而在未来的学习进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观念想法。

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与自我表现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不正确等不足,教师也不可过多苛责,而是采取包容、理解的态度以激励学生,令其能正确认识失败与困难,不因失败而产生畏难情绪。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与宽容下,能坦然对待自身的失误问题,并细致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点。

以此逐步改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并在下次表现中更好的发挥自我,由此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与进步。

3、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

在赏识教育运用进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宽容与理解教育,通过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表现、包容学生失误等方法,为学生做全面的激励与赞赏。

以便促进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的心理意识构建、发展,逐步认知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理念。

但相对的教师也需注意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进行正确、适度的赏识激励工作。

赏识教育本身并不是对学生无限、盲目的追捧与表扬,也不是无底线包容学生一切失误问题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手段,需要注意避免不切实际或是过度夸张的表扬与赞美形式,在学生的互动交流进程中,教师应注重防止使用过于随意、廉价的鼓励方法,以避免教师赏识手段过于形式、流于表面等问题出现。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八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用策略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1]陈霞,李伟尚。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134-135.

[2]肖华英。赏识教育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3,(21):46-47.

[3]邱翯。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装备,2011,(06):76-79.

赏识教育教育论文篇九

要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指引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社会信息愈发繁多、复杂的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状况,进而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健康发展与树立。

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转变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引入赏识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并对其运用方法做详细的探究分析,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成效提高,加强学生正确价值意识的培养。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中的赏识,本身是一类思维角度,即人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与外部事物,其是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能保持对事物的欣赏、观察态度。

因此赏识教育就是高职教师运用此类心态与观念进行教育指导,以培养、促进学生也能以赏识、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问题,促进其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建立发展。

避免学生的精神心理落入自卑、颓废的状态,相应推动其学习自信与主动性的激发成长。

赏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让教师注重对学生欣赏与关爱,运用爱意与真诚打动学生,令其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欣赏与注目,从而满足内心中渴望得到他人赏识与尊重的心理。

在教师的赏识与关注下,学生就获得人格发展与自尊构建必不可少的关爱,也相应令高职教育变得更富有情感与爱意,教师的赏识教育愈是成功,学生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的可能就愈低。

学生在教师赏识引导与培养下,自身也能逐渐避免对学习问题的单方面抱怨、逃避心理,进而构建起对知识探究的自信与积极性。

赏识教育本身是承认学生之间差异,也承认学生会存在失败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味的鼓励、捧杀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目前已有的特长、优点与成就,从正面激励学生、赞扬学生所取得进步发展。

以此在日常点滴的赏识教育中,逐步汇总最终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构建,促进其正确健康价值理念与心理的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管理师资力量做支持,同时在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上存在过于守旧、固化等问题,难以适当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转变趋势与教育需求。

进而需要高职教师对自身所采取的学生管理策略与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并积极引入各类新式教育方法做拓展优化。

这其中赏识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思维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高职教师高度重视并运用到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同时通过对此类方法的实践应用,也能在转变教师已有的学生教育观念,促进其学生教育技巧与方法改善的同时,相应带动学生正确心理意识的培养建立,避免其因成绩等因素产生消极、逃避等负面情绪。

此外也能帮助教师有效管理部分个性强烈的学生,并推动学生思维观念的健康成长与创新发展。

赏识教育一方面能引导高职教师准确把握教导学生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作用。

教师若能基于赏识教育思路以尊重与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就能基于教师的关注与表扬予以回报,进而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信任、尊重的关系,以此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培养发展,相应有效完成职业学习的各项目标任务。

而如果教师始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进行斥责与批评,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尊心,令其丧失学习动力与目标,难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并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展。

因此教师应将赏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态与潜力的培养引导上,通过正面鼓励学生的优点与成就,刺激其学习意识与积极心态的发展优化,促进其自信心与健康学习意识的建立成长。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思路与方法

1、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数自身的成绩并不理想,或是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科问题,使得其在进入高职院校时成绩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对此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重点,会令原本面临巨大社会就业负担的高职学生,内心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此时若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忽视对其情绪与思想做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认为自身难以满足学习的标准要求,进而厌倦课程学习活动,失去自我学习动力与管理能力。

甚至会造成学生自我放纵、逃避学习与沉迷其他不良行为等问题发生,严重阻碍高职学生的发展进步。

这其中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的优势、成就做提取总结,为其指出当前自身所具备的学习闪光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观念,令其能正确认知自我,肯定自身已有的优势特长。

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考核与评价进程中,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进行评价标准的改进与拓展,将学生日常学习参与度、独有的优势特点、言谈与自我约束能力等,均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之中。

使得学生能通过考核与评价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闪光点,进而在评价标准多元化下,令学生能正确发现、看待自我的能力特长,以了解到自身的价值与水平,使得学生做自我肯定,以此逐步培养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2、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具备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受到社会与企业的青睐,也是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之一。

高职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工作中,也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锻炼。

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率,以及社会实践水平的优化提高,进而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需求条件。

并相应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努力与收获,进而在未来的学习进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观念想法。

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与自我表现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不正确等不足,教师也不可过多苛责,而是采取包容、理解的态度以激励学生,令其能正确认识失败与困难,不因失败而产生畏难情绪。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与宽容下,能坦然对待自身的失误问题,并细致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点。

以此逐步改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并在下次表现中更好的发挥自我,由此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与进步。

3、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

在赏识教育运用进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宽容与理解教育,通过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表现、包容学生失误等方法,为学生做全面的激励与赞赏。

以便促进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的心理意识构建、发展,逐步认知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理念。

但相对的教师也需注意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进行正确、适度的赏识激励工作。

赏识教育本身并不是对学生无限、盲目的追捧与表扬,也不是无底线包容学生一切失误问题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手段,需要注意避免不切实际或是过度夸张的表扬与赞美形式,在学生的互动交流进程中,教师应注重防止使用过于随意、廉价的鼓励方法,以避免教师赏识手段过于形式、流于表面等问题出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322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