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4 10:44:02
2023年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模板13篇)
时间:2023-10-24 10:44:02     小编:MJ笔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一

听说金华双尖山上的竹林很多,趁清明时节,天公作美,我们一家人兴致勃勃地来到双尖山烧竹筒饭。

我们的汽车行驶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茂密的杜鹃花、紫藤花、竹子仿佛给大山披上了一件五光十色的衣裳。到了山顶往下看,我似乎站在了云霄上。我们走进一片竹林中,捡木柴,搬石头,砍竹子,为烧竹筒饭做好准备。

我先把石头搭成灶台,往灶台里面放了点木柴,然后爸爸千辛万苦地把竹子砍成一节节竹筒,并在中间挖了个洞,爸爸累得满头大汗。紧接着,我把放好香肠、干菜的米小心翼翼地装入了竹筒里,妈妈往竹筒里灌了一些水,直到水刚好没过米饭的高度为止。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柴火。火烧得越来越旺,我们就把竹筒饭放入火堆中。可惜,火又渐渐变成了火苗,我立刻拿了一把干枯的野草放进去,火又旺了起来。我蹲在火堆旁,大火中的浓烟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竹筒被烧得黑不溜秋的,还冒出了一股诱人的香味。爸爸用斧头使劲地把一节节竹筒劈开,香喷喷的竹筒饭就出炉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股竹子的清香扑鼻而来。

虽然烧竹筒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体会到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二

今早,我们一家人躺在床上看《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提到一种美食――竹筒米饭。看的我们是垂涎三尺,于是我们也决定试一试。

首先,要选择上等的毛竹,于是,我和老爸扛上斧头和锯子便出发了。没走多远,我们就找到一片毛竹林。我们选中了一棵又粗又高的毛竹,三下五除二就截下一段来。

路上由我来扛这段竹子,原来我是身轻如燕,可现在,笨重地像一头大狗熊,哼哧哼哧治喘出粗气。好不容易扛到了家,还停不下来,我们父子又开始锯竹子,锋利的锯齿在柱子上磨下一道又一道深深的伤痕。我们锯下两段竹子,分别在竹壁上开了一个小门,将糯米灌进去,重新封好。

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烤火了,既要做到不让竹子被火掉,又要将米饭烧熟,着实不易。我们用铁丝做了个架子,并制作了一个把手,可以不停地翻转竹筒。爸爸点燃火,火苗便像个淘气的孩子,嗤嗤哧哧直往上钻,很快便引燃了干柴,火一下子猛了起来,直扑竹筒而去。呛人的烟滚滚直上,我不得不敬而远之。才烧了不久,竹筒中的.水就不断地往外冒,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一但水流光,竹筒就会烧起来,而竹筒被烧,你所得到的,就剩下一摊死灰了。我也顾不上那呛人的烟,把把手旋转起来,竹筒自然也跟着翻了个身。我一看,原先朝下的地方已经是焦黑一片了。

接下来,我不停地旋转竹筒,让水分不那么快流失。就这样烤了半小时,一股撩人的香味飘了出来,爸爸说差不多了,可以把竹筒打开了。爸爸劈开竹筒,露出了白花花的米饭,哦!还有之前放进的猪肉,那些米饭一个个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每个都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美得令人陶醉!当我陶醉之时,妈妈却已经对另一个竹筒大开吃戒了,我也赶紧拔来筷子,大吃起来。真吃着,只觉多了几双筷子,原来奶奶他们也被吸引来了。

竹筒米饭好吃极了,你也可以试一试呀。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三

自从搬来新家

几乎每天清晨,很早

总能听见卖豆腐敲竹筒的声音“邦……邦邦”

那声音不像汽车喇叭声那么刺耳

也不像摊贩叫卖声那么亢奋

总按它既定的节奏重复地响着

那时我还像一只肉虫蜷缩在被窝里

可我就是觉得这是旭日下、晨光里最好听的音乐

大约二十年前吧

那时我

生活在农村

清晨的沿街是安静的没有汽车

村道上顶多有几个上坡、赶集的老汉

每天,那个卖豆腐的`大婶推着自行改装的

脚蹬三轮穿梭在街里巷外

就是那个“邦……邦邦”敲竹筒声

再有就是大婶那脆生生的“豆腐……豆腐”吆喝声

顽皮的孩子掐一口豆腐填进嘴里跑了

剩下的只是笑笑

离开农村已有几年光景

偶尔也能听到喇叭里那种提前录好的叫卖声

那么嘈杂,那么机械

生活久了,似乎对这些单调的噪音也不刺于耳

如今再听到那原始的叫卖声和竹筒声

感觉依然熟悉,亲切

声音里沾满了乡村人的淳朴

就像这二十年了

记忆里依然回荡老家街道里、巷弄里、耳朵里、被窝里最真实的叫卖

妄想着将它做成闹铃

好在每天都能把我叫醒

不至于让我在城市的阴霾里一直睡去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四

童年像花儿一样,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童年的每一个故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一样,现在我就采下一朵来念给大家听。

我们出发了,表格和他的朋友就准备了几瓢米、刀、火机、水和食盐。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长满竹子的小山丘,我一看就知道那是一个好地方,因为那里的树叶是一层有一层的一定很凉爽,但是也少不了蚊子和毛毛虫,我们开始走过密密的杂草重生的一道道土岗和漫山遍野的黄叶,因此我们要小心不要打草惊蛇,我们到一块草平上了表格和他的朋友要去砍竹子,北风在不停地吹着,树枝也在摆动着,我和黄丹看到阳光下的树影也在摆动着,胆小如鼠的我和黄丹被吓得心惊胆颤,我们就马不停蹄的`跑上去跟表哥他们,我们到有竹子的地方了,我们只见那竹子的根一直咬着青山至今还没有松还很结实,它的根是一直长在那山的破岩中,看到它已经长满青苔了,一定是被太阳、月亮和星照在上面过还有大风、大雨和干旱,但它还活着,它不管被东、南、西、北面的风吹到它,它也很坚强,我们就把竹筒分成几节,就让每人一节,开始做竹筒饭了,我们先给竹筒的一头通一个洞,用水洗里面和洗米,再把米灌进竹筒里去,表哥说:“把一张叶子擦进去就更好吃”。

我把叶子擦进去了,我们就用几张叶子卷起来擦进洞去不让米出来,我们就往四周去找干柴火,就堆在一个角落里,在用火烧,把竹筒放进去就行了,大约二十分钟就会熟了,我们用刀打开时,只见那香味弥漫,我们就抢着吃,笑死我们了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花,我就的它是被我们笑开的。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五

澜沧江畔,

竹楼之上,

金孔雀展开了傲人的彩屏,

竹筒茶飘香。

美丽的勐巴拉娜西哟,

她是幅凤尾竹彩绘的画。

千瓣莲花开了,

傣家人幸福欢乐。

佛祖端坐祥云,

从易武山飞来嘞。

老波涛(注1)敬上热腾腾的'泉水,

象脚鼓铓锣震天响。

佛祖慈祥地微笑着,

傣家人心中充满了阳光。

佛祖顺手采下几片绿叶,

佛手搓揉,

篝火烘烤,

竹筒煮沸,

四溢清香。

从此,

傣家人把竹筒香茶,

代代传扬。

佛光沐浴,

聪慧傣家姑娘。

踏着露珠,

迎着朝阳。

采来春尖,

放进心怀,

轻轻揉捻。

阳光沐浴,

绿叶退去湿裳。

是波涛咪涛(2)给了仆哨(3)一双巧手,

是佛祖的恩赐了仆哨灵感。

巧手把春茶请进香竹筒,

巧手把春茶边烤、边压、边填,

边填、边烤、边压。

竹筒满了,

溢出茶的清香,

清香闯出竹楼向天边飞翔!

截一节山中凤尾竹,

扛一筒云雾珍珠清泉。

破开填满香茶的竹筒,

烧沸陶罐不让泉水熟睡。

水舞茶色愈浓,

茶舞水深深的情,

美妙的时辰已来临。

甘甜的香茶将与你共品。

佛祖说:

攸乐和莽枝,

曼砖和曼撒,

革登和倚邦。

甘甜的茶叶,

生在大树下。

波涛说:

托佛祖的福,

如今的版纳,

茶林中有参天大树,

原始森林中有古老的茶。

今天,

腊跺(4)里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

腊跺里容纳了新的六大茶山,

腊跺里盛满了绿色的西双版纳。

一滴水当涌泉,

一分茶当做家;

远方的客人,

请你把傣家浓浓的情收下!

摆上傣家待客的篾桌,

放上六个竹杯,

支上六个蔑凳,

请上六个贵客,

六大茶山的尊客哦!

请你代表尊敬的客人慢慢地品,

请你代为尊贵的客人慢慢地酌……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六

今天是周末,做完作业后打开电视,正播放着《美食秀――竹筒饭》。看着看着,我被馋得直流哈喇子。既然学习了,不如就现学现卖自己做一次竹筒饭。

说干就干,我找来柴刀先磨一磨准备砍竹子,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磨完刀我来到了后山竹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大小小的翠竹。经过一棵一棵认真筛选,我选中了一棵水杯大小的、竹节有筷子那么长的竹子。

将竹子带回家,我找来了锯子,将它锯成一节一节的,再将竹节的一头打个直径约2厘米大小的孔。由于操作不小心,我的手还被锯擦破了皮,鲜血直流,但这丝毫阻挡不了我做竹筒饭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小时,终于将几个筒做好了。

接着我把大米、香菇、火腿肠、玉米、胡萝卜丁洗好备用,再把肉丝炒好。将炒好的肉丝与备用的食材拌好,装入洗干净的竹筒,再倒入适量的水。由于家人不让我使用明火,只能改成放高压锅蒸。经过十二分钟的高压蒸煮,我心心念念的竹筒饭煮好了。

揭开锅盖迎面扑来一股竹子的清香味,我迫不及待用刀破开竹筒,雪白的米饭夹杂着晶莹剔透的香菇,橙色的胡萝卜丁伴着火红的香肠,金黄的玉米散落其间。擦干我的`哈喇子,赶紧尝一口,一股香味顿时充满口腔。黏糯适中的米饭,香肠的微咸,玉米的香甜,胡萝卜的爽口融合在一起香甜可口。细细品尝,唇齿间还有一丝丝竹子的淡淡的清香味。

我不禁感叹:“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七

竹筒饭,是什么味道的?哦……那是一种绝对的美味,香香的,美美的,淡淡的竹香包裹着缤纷的米饭,太棒了!

每年正月初一就是我们一起做竹筒饭的日子,一大早,村子里的半数人家都活动了起来。

年轻力壮的男丁前去寻找竹子,劈竹子。女子负责切菜,准备饭。小孩子负责拾些干草和柴火,我则负责切萝卜丁。

胡萝卜可难切了,硬硬的,而且又正值寒冬,天气很冷,才切了一会儿,我的手便已冻得一片惨白,失了力气。唉呀,我可总算知道那些“家庭主妇”的累与辛苦了。

大家将所有的食物全都拌在一起,组成“拼盘”,老爹将盐均匀的地撒到“拼盘”上,与伯伯一起抬出了那已准备许久的竹筒,拉开竹筒“小屉锅”,爸爸将那些“彩米”满满地塞了一锅,陈叔叔将竹筒用铁丝绑好,送到了燃的得正旺的火堆前,这个过程周而复始。

我在火堆前蹲着,盯着那些竹筒,10分钟过去了,15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竹筒的颜色慢慢变得更青了。40分钟、50分钟,竹筒又逐渐变黑变灰,表皮也烤焦了,开始一点点脱离皮层。这时,竹筒的“锅口“开始冒出一缕一缕的轻烟,火红的火苗、焦黑的竹筒、乳白的清烟,倒极是美丽。

烟渐渐散去,大家都觉得饭熟了,便打开了一个竹筒,孩子们争相抓起已准备许久的碗勺,争先恐后地凑到竹筒前,排好队,眼巴巴地盯着分饭的大人,一个、两个、三个过去了……可不久后,我们才惊讶地发现,饭还只是半生不熟而已。结果,悲剧了……所以,把饭烧熟也很重要哦!

当我津津有味地一口又一口地吃完一大碗竹筒饭时,我才明白,原来最让我享受的,不止只是吃竹筒饭,还有大家一起做竹筒饭的开心与兴奋。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八

1、竹筒做枕头--答案:两头空;两落空;空想

2、竹筒子里塞棉花--答案:空虚

3、竹筒子里看天--答案:一孔之见;所见不广

4、竹筒子吹火--答案:只有一个心眼

5、竹筒敲鼓--答案:空对空

6、竹筒里跑老鼠--答案:直来直去;直进直出

7、竹筒里爬长虫(蛇)--答案:直出直入

8、竹筒里点灯--答案:照管

9、竹筒里插棍子--答案:直来直去;直进直出

10、竹筒倒豌豆--答案:一干二净

12、竹筒沉水--答案:自满自足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九

谜底:一孔之见

谜题:哥儿十个分两家,干起活来要请它。开机器,种庄稼,越干越巧劲越大。(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手

谜题:四四方方一座楼,大人小人住里头,小人有嘴不开口,大人开口又动手。(打一文艺样式)

谜底:木偶戏

谜题: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打一玩具)

谜底:跷跷板

谜题:一座桥,地上架,走着上去坐着下。(打一玩具)

谜底:滑梯

谜题:一个风箱真奇怪,一拉它就唱起来。(打一乐器)

谜底:手风琴

谜题:一位公公精神好,从小到老不睡觉。身体轻,劲不小,左推右推推不倒。(打一玩具)

谜底:不倒翁

谜题:一个娃娃小不点,一件红袄身上穿,香火把它的辫子点,大叫一声飞上天。(打一物)

谜底:爆竹

谜题: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打一交通工具)

谜底:飞机

谜题:钢铁身子重万斤,搁在水里它不沉。不怕风浪大,就怕水不深。(打一交通工具)

谜底:轮船或军舰

谜题: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遇水过铁桥,遇山钻山洞,脚下钢轮力气大,日行千里真威风。(打一交通工具)

谜底:火车

谜题:四脚圆滚滚,眼睛亮晶晶,嘀嘀叫一声,招手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

谜底:汽车

谜题:有时候,圆又圆,有时候,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月亮

谜题:说是牛,不是牛,不吃草,光喝油,工人叔叔送它来,支援农业大丰收。(打一机具)

谜底:拖拉机

谜题:十个客人十间屋,冷了进去暖了出。(打一物)

谜底:手套

谜题: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打一物)

谜底:鞋

谜题:一本书,天天看,看了一篇撕一篇。一年到头多少天,小书撕下多少篇。(打一物)

谜底:日历

谜题:你说稀奇不稀奇,汽车长着长胳膊,抓起东西往上举,千斤万斤不费力。(打一机具)

谜底:起重机

谜题:一匹马儿真正好,没有尾巴没有脚,不喝水来不吃草,骑上它就满街跑。(打一交通工具)

谜底:自行车

谜题:一件东西大无边,能装三百多个天,还装月亮十二个,它换衣服过新年。(打一物)

谜底:日历

谜题:麻布衣裳白夹里,大红衬衫裹身体,白白胖胖一身油,建设国家出力气。(打一植物)

谜底:花生

谜题:青皮包白肉,像个大枕头,莫听名字冷,热天菜场有。(打一植物)

谜底:冬瓜

谜题:一根竹管二尺长,开了七个小圆窗,对准一个小窗口,吹阵风就把歌唱。(打一乐器)

谜底:笛子

谜题:一间房子扁又长,上边开了许多窗,用嘴吹进一阵风,好听的音乐多响亮。(打一乐器)

谜底:口琴

谜题:一个大肚皮,生来怪脾气,不打不做声,越打越欢喜。(打一乐器)

谜底:鼓

谜题: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打一物)

谜底:灯笼

谜题:四四方方一块布,嘴和鼻子都盖住,两根带子耳上挂,不怕风沙不怕土。(打一物)

谜底:口罩

谜题: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牙齿

谜题: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打一植物)

谜底:向日葵

谜题: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打一玩具)

谜底:风筝

谜题:圆头圆脑小东西,没骨头没肉光有皮,一打跳得三尺高,肚里憋着一包气。(打一体育器材)

谜底:皮球

谜题:圆圆的身体皮儿薄,有红有绿颜色好,拴在线上随风舞,撒手高飞天上飘。(打一物)

谜底:气球

谜题:身材瘦瘦个儿高,叶儿细细披绿袍,别看样子像青蒿,香气扑鼻味儿好。(打一植物)

谜底:芹菜

谜题:红嘴绿鹦哥,吃了营养多。(打一植物)

谜底:菠菜

谜题:黄包袱,包黑豆,尝一口,甜水流。(打一植物)

谜底:梨

谜题:紫色树,开紫花,紫色果里盛芝麻。(打一植物)

谜底:茄子

谜题:白胖娃娃泥里卧,腰身细细心眼多。(打一植物)

谜底:藕

谜题: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家,衣服就扯破。(打一植物)

谜底:蒜

谜题:好象苹果红又红,好象柿子没有盖,能当水果能当菜,营养好来人人爱。(打一植物)

谜底:西红柿

谜题: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儿象太阳,籽儿香又香。(打一植物)

谜底:向日葵

谜题:小黑妮儿会干活,自个叼泥来作窝。唧唧唧,唱起歌,飞来飞去把虫捉。(打一动物)

谜底:燕子

谜题:半截白,半截青,半截实来半截空,半截长在地面上,半截长在土当中。(打一植物)

谜底:葱

谜题:脱去黄金袍,露出白玉体,身子比豆小,名字有三尺。(打一植物)

谜底:玉米

谜题: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植物)

谜底:西瓜

谜题:四季常青绿,只是花开难,摊开一只手,尖针已扎满。(打一植物)

谜底:仙人掌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十

作为一个典型的吃货,我以尝尽天下美食为己任。在那些五花八门的盛馔之中,最令我难以释怀的是那次爸爸带我吃到的竹筒饭。

盛夏,我们总会爬上山,寻找新竹,锯成筒状,洗净后,将糯米和猪肉、玉米等放入竹筒中,用芭蕉叶封好筒口,扎紧,放在火中去烧。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我蹲在火堆旁,翠绿色、黄绿色、淡黄色,竹筒换下了一件又一件的素衣,当它穿上那件黑色大衣时,我欣喜若狂地叫来爸爸。爸爸劈开竹筒,一股香味随风飘来,充斥着我的鼻腔。竹筒里带着新竹的清新气息,夹着淡淡的米香,还有芭蕉叶的清香。接过竹筒,在那黑色大衣的包裹下,颗颗米粒晶莹剔透,紧紧地挨在一起,好像一个个初出茅庐的稚童,有着说不出的可爱;而那玉米、猪肉,则是为米粒的单调添了一抹亮丽。我急不可耐地往嘴里塞上一口饭,那充满自然气息的香味刺激着我的嗅觉,糯米粒q弹细腻,伴着一点猪肉的油腻、玉米的淡甜,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别样的味蕾体验!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十一

又要回老家了,我的老家在藤桥,那里的竹子又粗又大而且很高。

我们先来到竹林里,在这几百棵竹子里挑两棵最好的,拿来做竹筒饭吃。我们找到了最好的两棵好不容易才把竹子砍下来,砍完竹子我们就背这竹子下山,到了家后我爸爸就把竹子砍地一节一节的。然后我和姐姐把米放到竹筒里然后再把竹筒放进锅里蒸。大约蒸上1个小时就可以了,饭里有红枣、玉米、莲子……竹筒饭非常好吃哦!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十二

今天是周末,做完作业后打开电视,正播放着《美食秀――竹筒饭》。看着看着,我被馋得直流哈喇子。既然学习了,不如就现学现卖自己做一次竹筒饭。

说干就干,我找来柴刀先磨一磨准备砍竹子,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磨完刀我来到了后山竹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大小小的翠竹。经过一棵一棵认真筛选,我选中了一棵水杯大小的、竹节有筷子那么长的竹子。

将竹子带回家,我找来了锯子,将它锯成一节一节的,再将竹节的一头打个直径约2厘米大小的孔。由于操作不小心,我的手还被锯擦破了皮,鲜血直流,但这丝毫阻挡不了我做竹筒饭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小时,终于将几个筒做好了。

接着我把大米、香菇、火腿肠、玉米、胡萝卜丁洗好备用,再把肉丝炒好。将炒好的肉丝与备用的食材拌好,装入洗干净的竹筒,再倒入适量的水。由于家人不让我使用明火,只能改成放高压锅蒸。经过十二分钟的高压蒸煮,我心心念念的竹筒饭煮好了。

揭开锅盖迎面扑来一股竹子的清香味,我迫不及待用刀破开竹筒,雪白的米饭夹杂着晶莹剔透的香菇,橙色的胡萝卜丁伴着火红的香肠,金黄的玉米散落其间。擦干我的`哈喇子,赶紧尝一口,一股香味顿时充满口腔。黏糯适中的米饭,香肠的微咸,玉米的香甜,胡萝卜的爽口融合在一起香甜可口。细细品尝,唇齿间还有一丝丝竹子的淡淡的清香味。

我不禁感叹:“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烧竹筒饭朋友圈说说篇十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而我最喜欢西双版纳的竹筒饭。

竹筒饭是西双版纳的特色小吃之一。竹筒饭外表是青翠欲滴的.嫩竹色,远看犹如一只青翠的竹萧,内部是雪白的糯米色,这两个颜色搭配起来真可谓天然之色,令人赏心悦目。

竹筒饭制作方法并不复杂。竹筒饭转选用香竹,依节截断,以节为底制成竹筒。然后,在选用洗净的上等香糯米装入竹筒,并不需装满。接着加满水浸泡若干小时,用泥和芭蕉叶封口,置火上捂烤至从竹筒口冒出蒸气十余分钟,这是米饭熟了,竹香也已渗透饭粒。就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竹筒饭就制成了。当你扳开竹筒时,竹香和饭香一起扑鼻,一定会令你垂涎三尺。再撒些儿糖,尝上一口,甜甜的,嘴中有一大股糯米香。竹筒饭柔韧适口,让人齿颊留香,食欲顿开。

有一次我刚拿到刚做好的竹筒饭,就被它浓浓的香气吸引了,于是,顾不得吃相,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直至吃的撑到腰都弯不下来了才停止吃竹筒饭。当我刚抬头时,不知为何,爸妈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一照镜子才知道爸妈大笑的原因。原来,我吃完竹筒饭后没有擦嘴,嘴边沾满了饭粒。从此,我为竹筒饭去了的可爱的小名粘粘筒。

听了我的介绍后,是不是流口水了?那就快来亲自尝一尝西双版纳的竹筒饭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264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