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 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6 14:32:13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 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实用11篇)
时间:2023-10-26 14:32:13     小编:ZS文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图书馆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要树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社会公民的文化需求。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务理念不利于公民高效利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不强、开放时间不合理、对入馆人员要求过多等,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树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实现主动地管理服务,以读者为主,降低入馆的要求,努力为读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善图书馆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用真挚、友善的态度进行服务,使广大读者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文化诉求。

2.2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图书馆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加工,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在基层建立电子图书阅览室,形成信息服务网络,促进数字化信息的全面覆盖。图书馆要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储藏量,增加图书馆信息的信息获取数量,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以及文献的阅读和浏览,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沟通与联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3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设立图书管理库、室、吧等,满足不同读书习惯、不同喜好读者的不同需求。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加强资金投入,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提高,政府应努力解决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矛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投入,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促进公共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积极投入改善图书馆的内部设施和环境,增加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并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类归档和整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读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更多的人走进公共图书馆,高效的利用图书馆,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实现。

2.4丰富教育形式

公众的读书需求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公共图书馆建设时也应满足不同读者的实际需要,可以有传统的阅读和现代的电子阅览等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实际需求。还有利用影视资料进行讲座,下载比较优秀的读书资料,制作成课件为读者播放。可以邀请名人或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加强读者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举办舞台演出,通过评书、舞台剧等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表演出来,加强对文学历史的了解,使一些志趣相投的读者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3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重要机遇,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抓好机遇,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树立全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挥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2]郑瑞爽.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5):4-5.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二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和保障等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

前款所称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室)、纪念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习所)、科技馆、青少年宫、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广场、广播电视台(站)等;公益性文化产品包括文艺作品、藏书藏品、出版物、影视广播节目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群众文化活动、陈列展览、文化艺术教育、影视广播节目播放等。

第四条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活动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发展、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财政、税务、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体育、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资金、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扶持,重点扶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在其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中应当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第九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因地制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鼓励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社会力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

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提供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人口状况和公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并逐步增加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总量。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或者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提供低票价或者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校园、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流动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扩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并增加相关服务内容,支持针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需要的,尤其是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工作者定期进行培训,支持文化工作者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辅导群众文化活动。

第十六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区域建设综合性文化设施并免费开放。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公众文化需求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适当延长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不得因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而降低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健全服务规范,建立服务公示制度。

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有关事项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单位应当以便于知晓的方式提前向公众发布公告。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设施和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应当放置报刊、资料供公众阅览。

第二十条公益性文化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免费的公益性演出、文化艺术教育等文化活动。

第二十一条鼓励社会公众开展自发性的文化活动。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学校应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文化广场等场所依法开展的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文化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提供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并收集公众对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第三章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十五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室)、文化广场、农村广播基础设施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并配备相应设备。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应当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十七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更新、充实。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及其设备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登记及相关手续,依法管理。

第二十八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一)举办文体、展览、讲座等活动;

(二)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三)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四)其他公共文化服务。

第二十九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保障其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活动。

第三十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影视节目播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综合文化站应当建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

第三十一条城市社区、农村综合文化室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文化信息服务、文体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第四章激励与保障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赠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或者开展文化活动。

捐赠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相关部门捐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可以依法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

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建设的,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公共文化设施的名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鼓励社会力量将其所有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委托公益性文化机构管理,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第三十五条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公益性文化活动,赞助方可以获得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理回报。

第三十六条鼓励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捐资、援赠物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由主办方支付。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低价为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制度,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或者委托培养;

(二)挂职、选拔、交流等;

(三)聘用聘任、兼职客座、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

第四十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及所服务的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人员。

第四十一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四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志愿者组织。

鼓励热心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向文化志愿者组织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

因举办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志愿者服务的,举办者可以自行招募志愿者,也可以委托文化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

第四十三条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优秀的文化志愿者予以表彰。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使用财政资金举办公共文化设施的,其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挤占捐赠财产的;

(二)侵占公共文化财产的;

(三)未按照规定处理举报或者投诉的;

(四)擅自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性质、功能、用途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三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汲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合适的图书,在合适的时间段找到合适阅读它的人,就是完美的结合,就能比灌输知识,诱导阅读更加有效,更加有目的性,嵌入式馆员的服务涵盖了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的行政职能和业务技能。将馆员的技能与通识教育环境下的阅读者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本身就是对学科建设和馆员服务的一个延伸。在笔者工作的环境中,是将服务嵌入到通识教育的自主学习过程当中。是将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期刊阅览室、书库和自习室三者相结合,将设备、人员、空间,图书仓储、图书借阅、自主学习功能集合为一体的学习空间。这样的环境下,基本满足学习环境的光线、温度、通风、布局、装饰、植被等要求。图书馆服务要嵌入通识教育环境下高校师生的科研过程中。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推动高校学术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将情报搜集嵌入到阅读用户的科研中。图书馆馆员作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之一,要以主动参与的姿态,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并将这种服务贯穿于课题的开题结项的全过程。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搜索资源的广博能力上,是配合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的。这样,不仅分担了读者繁重的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复杂的科研任务,又锻炼了图书馆员在通识环境下的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将图书馆馆员服务嵌入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作为教师教学的助手或者教学的合作者,嵌入到课堂或者网络教学平台中。使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教师的教学任务中去。其实在国外,图书馆馆员是以助教的形式出现的,只不过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图书馆馆员不能和专业技术教师相提并论而已。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称之为“馆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馆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于一边关注读者用户,因材施教,从感情上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一边又使得学生学习知识从图书馆到课堂的对接上在空间上产生了路径的跳跃。抛开狭隘的专业技术系列身份论,“馆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模实现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的实时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质量,更有利于扩大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和影响。

4结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是在馆员服务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服务方式。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密切高校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深入的信息服务。在高校通识教育的环境下,信息网络化、图书馆数字化会显得更加普及和深入。因此,将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一切读者用户存在的思维和需求上,才能真正的建立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白亮琴,张素青.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之我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8).

[2]葛雁泓.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官员制度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03).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以全域旅游理念的新型视角,基于全行业、全要素、全时空的“全域视角”旅游文化体系“构建观”,建立起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进而得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文化体系。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文化;体系建设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文化体系构建理念

1、全要素。全域旅游要求统筹社会区域资源,对有关行业、设施服务、资源要素、法律体系,公民行为等进行系统的优化,实现各个旅游业构建要素的有机整合。旅游文化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全要素”参与这一理念,统筹文化资源,构筑多层次旅游物质文化产品,打造复合型文化精品、塑造整体产品新形象;培育新型管理理念、打造旅游市场文明文化呈现区域制度文化,全民提升行为文化素养;塑造特色文化品位与探险精神。

2、全时空。通过设计全天候的游览文化体验产品,使半天旅游经济变为全天旅游经济,以此伸长旅客游玩的留驻时间,提升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段上的旅游文化体验,让游客体验有别于其它区域文化的独特本土生活文化,实现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规划以本土旅游文化资源背景为依托的旅游精品基地,拉长全天候旅游产业链,构筑适玩、适住、适就业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域文化。

3、全行业。全域旅游它要求各都要行业参与其中,各部门协同配合,以全面运用到区域各吸引物资源,多方面地满足游客到此游览的'需求,因此以此视角建立的旅游文化体系,也需遵循全行业文化融入理念,在对体系构筑理念上我们统筹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和旅游精神文化这三个因素,实现产品、管理、意识形态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协调互动,发展共荣。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文化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1、全要素联动开发,构筑多层次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全域旅游视域下,观光旅游活动不再是传统的“点线”的方式,随着游者对旅游产品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单对“餐饮、住宿、游览、文娱、购物、交通”进行旅游产品的单一规划、开发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除了融入本土特色旅游文化要素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还需要发挥全域旅游建设要求的旅游+模式,结合特色会展、体育、民俗、农业、养生、教育文化,做到全部特色文化要素的联动开发,构筑多层次旅游文化产品体系。

2、文化融合,打造旅游复合型文化精品系列品牌。全域旅游要求在旅游目的地构建中要全面应用到各方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旅游吸引元素,而产生和保持强大吸引力关键点就在于资源的特色。从传统打造产品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的,找出资源特色,以特色资源构建特有文化品牌,就可以将旅游发展潜力充分发挥,不能跟风学样的模仿,在以凸显主旨文化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融合,打造旅游复合型文化精品系列品牌。

3、全域营销,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中,旅游目的地是一体的,旅游宣传形象势必也需要一体化的全域营销,且当前旅游形式,占领旅游市场的主要方式在于区域整体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旅游产品要靠形象塑造传播是由其不可移动性质决定的,一个地区的形象,成为游客对这个景区的潜在认识,也因此产生旅游动机。旅游产品虽然是要倚靠自身丰富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但对形象的宣传也不可或缺。在对整体形象的塑造上,需要做到全域营销,不再是企业单方面的营销宣传,而是政府、公司组织、居民、旅客的四方联动营销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覆盖传统媒体至新兴媒介,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文化体系构建

1、基于物质文化体系的构建。物质文化是表层的,直观的,它能直接被人所感觉到,所以,基于全域旅游理念下,创造多层次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复合型旅游文化精品,以及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组成了物质文化子体系的构成要素。多层次的旅游产品的打造,依照全要素理念,满足旅游过程中的整体需求,建立出一批具有丰富本土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如饮食特色、建筑特色、交通文化特色,环境氛围特色、文化节庆特色等;其次推动区域购物消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网店的全面发展,构筑一体化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依据全时空理念,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旅游横向基本旅游需求,复合型旅游文化精品的打造是对旅游物质文化更高层次的消费,可以纵向拉长游客在区域旅游消费时间,据此,我们可以打造一批复合型旅游文化精品。

2、基于制度、行为文化体系的构建。旅游制度、行为文化作为过渡层面,它保障、调控、引导着旅游环境的有序发展。无论创造出何种旅游产品,建立何种旅游氛围,都少不了制度、行为文化的服务。因而,我们把政府规范体制的强化、管理理念的革新和市场秩序的规范以及提高参与者素质作为旅游制度、行为文化的三大构建因素。强化政府主导管理作用,建立一个有权利的旅游监管局,以全域旅游、全域产业、全域发展的视角,打破各部门各自为营、分割指挥管理的局面,建立在旅游市场运作背景上,依靠政府主导来管控旅游产业的发展的新格局。在管理过程中,倚靠新型绿色管理理念,树立绿色开发、生态保护理念,构建绿色旅游区的体系。针对管理客体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力度进行整理,运用法律手段整治无序的市场,致使旅游环境能达到国际标准。

3、基于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人们更关注的是实在和快乐的生活,对事业没有像在繁华现代化城市中奔波的上班族那样执着,工作生活都处于放松,享受的慢节奏中。我们应该把休闲怡情文化作为发展旅游精神文化的主旋律,作为旅游宣传、发展的基本意识形态,让旅游者只要想到旅游,就想到休闲与怡情,在此基础上深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到区域本土的自然与人文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2]原群、“5a+”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效途径[n]、中国旅游报,2016—04—29(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五

一、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及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我市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项工作指标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状况让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地理位置偏僻

襄州区图书馆座落在金富士路,在20世纪襄州图书馆建馆之初,这条路是襄阳市区通向武汉的主要交通要道。随着城市道路改造,这条以前的主要交通要道的繁华已经不在,变得冷冷清清,导致区图书馆门可落雀。谷城县图书馆也地处偏僻。该馆原本规划在闹市区,后由于城市规划改变,导致该馆建设不在主路上,成了无人问津之地。

(二)馆舍不能全用于开放

宜城市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盖图书馆时,市里资金不能到位,拖欠建筑单位资金,只好将图书馆大部分房屋低价租赁给建筑单位,到现在也还有很多房屋没有交付给图书馆使用,等到交付使用时又将面临破旧需修膳。老河口市图书馆由于人员经费的缺口大,财政拨款44.7万元,但是人员支出就达到60.9万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将部分馆舍出租来弥补这部分缺口。枣阳市、保康也有馆舍出租来弥补经费不足的现象。南漳县图书馆由于老馆出售给了移动公司,现在只能将图书打包堆放,这个馆现无场地对读者开放。

(三)各县(市、区)图书馆年购书款人均不足

各县(市、区)馆的年购书款人均严重不足,如襄州区图书馆财政拨款121万元,其中人员支出55万元,占总拨款的45%,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只有8万元,襄州现有人口90万人,人均年购书费不到0.09元。南漳县图书馆财政拨款53万元,人员支出36万元,占总拨款的67.9%,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只有2.5万元,南漳县现有人口55万人,人均年购书费不到0.05元。枣阳市图书馆财政拨款95万元,人员支出67万元,占总拨款的70.5%,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是6万元,枣阳市现有人口100万人,人均年购书费用不到0.06元。谷城县图书馆财政拨款65万元,人员支出40万元,占总拨款的61%,年实际用于购书的费用是4万元,谷城现有人口52万人,人均年购书费用不到0.08元。最多的宜城市人均年购书费用也只有0.20元。与全国的人均年购书费用0.70元相差很远。

(四)借阅现代化装备不足

我市七个县(市、区)图书馆除襄州区、宜城市图书馆有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但系统不稳定,只能满足日常的借书要求。其它县(市、区)均无自动化集成系统,日常分编、借阅还是沿用手工借阅方式来完成。

(五)人员问题

一是我市各县(市、区)图书馆人员老化严重,40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66%,枣阳40岁以上高达80.7%;二是人员的'来源、构成杂乱,专业人员奇缺,来馆后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近年虽然有部分馆招进了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更有招聘研究生的,但这部分人不是很快让上级主管部门借走调用,就是因为待遇低而考公务员离去。

(六)开展的服务项目单一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单一,基本上是立足本馆开展的读者借阅、送书下乡开展的农家书屋,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项目。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政府重视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投入,各地各级政府都已经把建设图书馆纳入未来文化建设的政府实事之一。如襄州区成立文化城建设专班,投入1个多亿元资金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建筑,已纳入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获得市规划部门批准,选址已明确,文化城项目建设立项事宜已展开,步入规划设计阶段。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

一是在改善图书馆硬环境上下功夫,改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使读者爱来,来了能坐得住。二是要把人员的经费落实到位,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能够安心本职工作,也可以留住人才。三是把图书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增加购书专项经费,购书经费应逐年增加与各地的财政增长成正比。四是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调解决各馆的馆舍,使图书馆的馆舍能够真正用到老百姓看书中来。五是尽快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或经常到基层馆进行业务辅导,以增强基层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增强服务意识

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是各县(市、区)图书馆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只有2.5公里,2.5公里之外的群众利用图书馆就不大方便。因此,各县(市、区)图书馆自身必须克服“等、靠、要”的守株待兔式的经营理念,坚持走出去,把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一是开展信息咨询活动,扩大图书馆的影响。二是借“三下乡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走进社区、农村、家庭,定期开展家庭藏书信息互助活动把各家所藏的死书变成活书增加图书的使用率,增强居民爱读书的热情。三是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未成年人展开革命传统教育。四是利用图书馆的技术职能和当地的人才优势,举办适合本地群众需要的知识讲座。五是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的产业结构,及时发布科技信息,利用共享资源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通过光盘,定期为居民放映网上电影,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六是结合本地的特点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南漳、保康、谷城三县可以为本地的旅游资源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的便利在网上开展旅游信息服务,介绍本地的旅游景点、特产。总之,公共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积极发展自己的品牌,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把图书馆工作推向深入,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贡献心力。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六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模式转换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今我国公民的人均阅读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个严峻的事实,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图书馆的改革更好地付诸实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公共管理

1面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安全的特点

1.1安全内涵扩大和复杂化

安全内涵指的是安全管理的内容范围。高校图书馆作为师生教学科研、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面向社会开放前,其安全内涵包括师生员工和设备环境,范围单一且限于校内,安全问题易控制协调。随着面向社会的开放,社会读者的复杂和需求的多样带来的安全问题很多。此外,当前各种新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数字信息资源的丰富也加大了安全内涵的复杂性。

1.2社会影响扩大、传播快

面向社会读者服务,扩大了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利于提升它的社会地位并实现增值,但另一方面,也使原来内部易控的矛盾变得不易控,易在社会更大范围内对图书馆造成压力,各种新媒体的普及让各类信息都以极快的速度扩散,给图书馆安全管理造成阻碍。

1.3读者权利意识觉醒

社会开放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唤醒了读者的'权利意识,社会读者不同于高校馆的传统用户,他们有更强的权利意识,对关涉的事项也更敢于表达,此特点对图书馆管理方式形成挑战,权利意识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需要重视的特殊方面,对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2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高校学生对本校图书馆的硬性需求越来越低,甚至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不曾踏入图书馆。不管是高校的图书馆,还是城市图书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都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城市图书馆兴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无法满足城市人民的阅读需求。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局面下,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转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使得图书馆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八

一、高校美术展览馆的功能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从美术的社会功能来讲,探索高校美术展览馆的功能拓展有其必要性

首先是美术的认识功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美术所呈现的面貌不尽相同,为我们认识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依据;其次是美术的教育功能,美育是借助自然美、艺术美,通过审美方式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观念的教育方式。在现今社会环境下,更加迫切需要美术发挥其社会功能。美术展览馆应为美术形态与公众接受提供一个平台,回归到美术展览馆的本质——艺术启蒙、艺术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最大化。

(二)从素质教育的推进来讲,探索高校美术展览馆的功能拓展有其必要性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良好素质的最直接的途径和方法之一。美术展览馆是进行审美意识普及的专业场所,应被最大化运用。所以,要拓展美术展览馆在整个社会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三)从资源共享的'角度讲,探索高校美术展览馆的功能拓展有其必要性

高校美术展览馆作为社会资源的一份子,应当基于社会与民共享。在大型城市中,一般都设有公共美术馆,但在中小城市以及偏僻乡镇,公共美术馆的创建是个长期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开放高校美术展览馆显得尤其必要。大学美术展览馆的社会功能不能拘囿于大学校园内,应该倡导开放各城市的高校美术展览馆,更有效地丰富市民文化,使美术馆成为图书馆、体育馆之外的另一个市民文化休闲空间。美术展览馆通过开放平台,也会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到大众美育的建设中。

一方面,开放高校美术展览馆,有利于实现大、中、小城市以及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实现美术馆资源均等化目标,就要扩大高校美术馆的受众范围,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提倡建立美术馆网络资源平台,促进先进地区和闭塞乡村之间打破壁垒,开放资源,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共享。

(五)在促进地域特色艺术推广与交流方面,探索高校美术展

览馆的功能拓展的必要性从促进各地域特色艺术的推广与交流方面,高校美术展览馆更能发挥其学术资源优势,促进民众对中国各民族艺术的全面了解,增强民族荣誉感;另一方面,美术展览馆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艺术成果,提升我国艺术文化的域外影响力。

二、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高校美术展览馆不能再“静养深闺”,探讨高校美术展览馆的社会功能拓展很有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九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数码存储技术及传输等技术在逐渐地普及,使得人们对于文献和信息的一些加工、存储以及查询和利用这些方面有了更新的要求,所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变得势在必行。而所谓的数字图书馆,其实就是指运行在高速的宽带网络上面、分布式的、具有很大规模的、同时支持跨库检索的一种海量的数字化图书信息的数据库群。数字化的图书馆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那些有着高度价值的音像、图像、语言、文本、影视、软件及科学数据库之类的多媒体信息开展收集、组织和规范性的加工以及压缩处理工作,将其转化为所需的数字信息,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的保存与管理,实现知识的增值,同时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等进行高效而快速的传播和接收,使得用户能够在任何的地点和时间,通过任意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饱览天下群书,真正实现所谓的资源共享。

2.影响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的要素

2.1硬件方面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硬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配置是不是合理,机器的质量是不是有保障;第二,元器件有没有磨损和老化等等。系统的配置应该合理地进行优化,确保机器的先进和优质,再加上定期性的细致的维护与保养,硬件设备就可以经常地处在良好的状态,软件及数据的安全运营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老化或者磨损的一些元器件应该及时地更换,不然很有可能会造成系统的故障,甚至于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2.2网络本身的不安全及不稳定

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它超越时间和空间,将全球的网民都联系在一起,共同感受着网络带来的快捷方便的新生活。而互联网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也使得网上信息的安全性先天就不足,由于因特网起初只是信息化高速公路的一个雏形,在有关安全可靠性、服务的质量、带宽要求及方便性这些方面一直存在着些微的不适应性。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最常用的相关通信协议主要有tcp/ip和netbios等等。而tcp/ip通信协议缺少对用户真实身份的鉴别,也没有对路由器相关协议的安全性认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netbios通信协议能够允许连未经授权的用户都包括在内的所有人通过139的端口来收集信息,这样,外部的一些恶意用户就可以更轻易地非法接入主体网络。因此,在人们享受着全球的信息共享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也正在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扰,网络本身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网络信息时刻处在危险之中。

2.3计算机病毒的感染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另一重大隐患就是计算机病毒。所谓计算机病毒,本质上就是一种拥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程序。这种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对数字化图书馆中计算机与网络本身以及图书馆的信息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一旦某种病毒发作,它能够影响到服务器的性能,强烈地破坏信息数据,甚至可能删除一些重要文件,还会损坏计算机硬件。这些年来,像尼姆达病毒冲击波病毒、cih病毒、远程探险者病毒、dos病毒、红色代码11病毒等等都对数字图书馆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相当多图书馆的网络系统都因为病毒的.感染,造成服务器整体瘫痪,所有的网络信息服务都无法开展,甚至于有的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全部都丢失了,蒙受着巨大损失。和生物病毒类似的是,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具有破坏性、潜伏性以及传播性等特征。它把自己的代码插入宿主的程序代码之中,从而感染宿主的程序,每次运行到受感染的这部分宿主程序时也会运行该计算机病毒,这时病毒就会进行自我复制,接着其副本就会进一步感染到其他的程序,就这样周而复始。计算机病毒通过这种“自我复制”的方式传染到正在运行的网络系统,并和正常的运行程序互相争夺系统的信息资源,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全面的瘫痪。而随着数字图书馆在网上开展数据套录、馆际互借之类的业务,数字图书馆的业务和因特网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关系。这也就使得数字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感染的几率大大的增加了。

2.4程序员的入侵

网络程序员起源于美国,程序员又被称为蓄意的破坏者。程序员的本意是指那些热衷于进行计算机的程序设计的人员,而现在则是指那些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侵入网络系统之后肆意破坏的人。他们往往是一些智力上超群的程序设计员,他们精通计算机与网络的各种机理,一般通过窃取网络口令及密码,找到网络和系统当中的一些漏洞,进而控制对方的机器,恶意地篡改文件,进行机密数据的窃取,并打乱和破坏计算机系统。因为缺乏针对网络型犯罪的比较成效的反击及跟踪手段,所以网络程序员的入侵不但杀伤力极大,同时隐蔽性很强。

3.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建立和健全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性管理制度

数字化图书馆有关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是保护网络安全的一种重要依手段,它结合了数字化图书馆实际的状况,对相关管理人员分配较为合理的岗位,明确好各级管理人员的具体的岗位职责,并通过网络培训的方法,进一步地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流程,落实好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

3.2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工作站点防范措施。主要是运用一些杀毒软件。现在的杀毒软件通常都有单机版的与网络版的两种,这里更推荐运用网络版的杀毒软件,网络版的软件通常集成一个大范围的网络管理模块,它把整个的网络反毒工作都统一起来了,使得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通通由模块统一地来完成。

服务器的防范措施。这种防范通常需要配备好专门的防毒性模块。这种模块主要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所附带的服务器型管理模块,而另一种则要先配置好专业反病毒的插件。

网关的防范措施。这种策略可以采用防火墙与防毒墙相结合的方法。防火墙的验证数据具有合法性,再由防毒墙对还原成文件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检查。

3.3利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安全

数据的加密技术是保障数字图书馆安全及信息产品的传输安全的一种常用举措。数据库的加密方法主要包括库内的加密、整个数据库的加密及硬件的加密。比如一种叫做dms的数据库类管理系统中就附带有面向因特网络的数据库类的安全保护模块,用来提供相关的安全服务。美国的nist曾公布过的一种数字化签名的dsa算法就是一种公开性的密钥数字的签名类算法,用来保障网络数据的传输具有完整性与一致性。

3.4运用防火墙技术,避免网络安全威胁及程序员的入侵

防火墙网络技术主要分为软件与硬件两种。其中,软件技术主要是采用一些专业网络防火墙软件,比如:天网和诺顿等等,通过这些软件来监控网络管理数据的交换工作,记录及堵截程序员的攻击;硬件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网关的服务器或者路由器,使得数据的服务器不和外部进行直接的交流,再通过另外的一个服务器来进行,从而隔开了内外部的网络,可以保护网络的数据服务器不受到直接的攻击。同时,在遇到一些攻击和破坏之后,也只需将其更换或是简单的重装相关的代理服务器和路由器,就可以恢复其运行工作。通过网络防火墙或者路由器当中acl的相关设计,禁止因特网络中程序员对一些不需要开放的主机和端口的访问,从而减少数字图书馆数据服务器遭受到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4.结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与防护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涉及到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制度及人员等多方面的复杂工作,更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数字馆藏的安全,为信息共享的便利性提供基本的保障。

5、参考文献:

[1]郭建峰.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安全体系探析[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5,(04).

[2]程家华.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防范策略[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5,(01).

[3]李太芳.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1).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十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离不开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落实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内涵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档案馆;建设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公益性文化单位,既肩负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又承担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利需求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公共档案馆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以及公共档案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公共档案馆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

公共档案馆是一种政府承办的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社会信息档案查询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公共资源和社会历史风貌,通过为公共群体提供服务实现公民的文化关怀和文化享有的公共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是践行这一举措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对象和目的

公共档案馆是档案馆的一种类型,最大的特征就是公共性。因此,公共档案馆就是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馆藏资源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对象就是全体公民。公共档案馆在满足公民对馆藏资源查询利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人们传播档案文化,进一步确立公众的文化权利。公众的文化权利的确立和行使,要求公共档案馆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要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因此,积极传播档案文化和维护公众的文化权利,是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

(二)公共档案馆服务的特性

公共档案馆服务的主要特征是公共性与服务性。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内容是以档案资源供给为主,这种档案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在查询和利用工程中不会产生利益性竞争,公共档案馆无法通过市场效应来调节公众对档案的使用率,而公众也无法通过交易途径来谋得档案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从公共档案馆的确立和定位来看,公共档案馆服务的是全体公众而并非特定群体。因此,公共档案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深入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三)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原则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档案收藏的场所,它不仅是对政府和社会重大事情的记载,而且也记载了广大公众的普通历史事件,它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承载社会、国家及个人文化积累于一体的文化事业机构。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料是对历史的客观反应与公正表达,它揭示了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现实写照,因此,公共档案馆的定位与性质决定了其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服务社会。

二、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到公共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档案馆等部门或机构。缺少了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不是一个完成的体系,公共档案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积累、保存、沉淀,是其它任何部门都无法取代的,同时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支撑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政府在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公共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有利于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

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公共档案馆在提供文化服务时,对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需求的满足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公共档案馆的建立与运行,不仅仅是政府设立的一个供广大人民群众查询和利用档案资源的服务机构,同时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服务大众的文化制度的形成,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行使。

(三)有利于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政府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而且也是促进公共档案馆发挥文化职能的中坚力量。因此,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必然会加大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会制定并出台一些相关文件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公共档案馆有效合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的融合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各个文化部门相互支持、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法定的公共事业文化单位,它既具有一般文化事业机构的共性,也具有属于其自身特色的专属属性。它与其它文化机构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不同。只有将处于文化边缘地位的公共档案馆地位提升起来,才能够激发公共档案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服务能力。因此,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明确和规范各个文化部门的职责与权力,使公共档案馆能够与其它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同时要竭力打通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之间的隔阂,凝聚服务社会公众的文化合力。

(二)丰富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综合实力和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档案馆藏资源使用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受传统历史的影响,我国很多公共档案馆馆藏资源匮乏、内容与形式单一,馆藏结构不够合理,大多馆藏资源记录的都是政府政务工作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等。而那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特色事务的记载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公共档案馆要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必须要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逐步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其中公共档案馆要加强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建设,收集和完善公众户籍、婚姻、医疗等档案资料。同时还要建构与当地历史发展相结合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如风景名胜、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既能够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发展,又能够满足外地游客的文化需求。

(三)深化公共档案馆的服务举措

公共档案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公众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满意度。然而,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相比,公共档案馆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节假日不对外开放、传统化办公模式等等。因此,公共档案馆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要改变原来的不便之处,在保证丰富多样的档案馆藏资源的同时,积极优化相关的服务举措。首先,政府部门要规划好公共档案馆的选址与建筑,要选择公众比较密集的生活休闲区,同时还要兼顾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的协调与设置,使某一区域能够满足公众对不同文化产品的查询与利用。其次,要合理布局公共档案馆的内部陈设,依据档案分类规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要合理安排馆藏开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办公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公众的切实需求。

(四)提升公共档案馆队伍的综合素能

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共档案馆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抓好馆员队伍建设。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优化档案管理队伍,在提升专业档案管理素质的同时,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档案人才管理模式,即引进适合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增强档案管理实力;加强对已有管理人员的进修与培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能。

参考文献:

[1]苏君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档案建设,2013.5.

[2]周林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档案馆职责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5.

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篇十一

大学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风景优美的校园、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与学术内涵的校舍建筑、校园塑像、文化回廊等自然环境,馆藏丰富的图书馆,高科技含量装备的实验室,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等,为大学人创造一个教书、求学、探索、研究的良好物质氛围;使师生一进入大学校园就会感受到一种身心放松、宁静致远的氛围,它使人远离外界的喧嚣与浮躁,以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开始一种书香气息的生活。现代意义上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组合,具有行会的性质,即教师和学生为了“探讨与学习高深学问”这个共同的目的组织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学习机构性质的团体。为了顺应以书籍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的需要,各大学都建立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于是大学图书馆便应运而生,为培养和造就学生服务,并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以物质形态汇聚、保存并传递着大学文化。

如今作为大学“文献信息中心”、“学术性机构”的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把图书馆与实验设备、教师队伍列为办好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美国《大学图书馆标准》(1979年)提出“图书馆是大学心脏”的观点,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所以在校园总体规划中的图书馆大楼,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建筑形象来说,都是校园里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通常图书馆被认为仅仅是存储书籍的地方,但是一旦它成为重要建筑而扮演主要角色时,便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其形象倾向于纪念性、标志性。不少大学的图书馆大楼外观端庄典雅、风格独具,它的文化气质最能代表校园建筑的形象,体现着大学的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和理想追求。同时许多大学还将图书馆置于校园的主轴线上,有的甚至处于中心位置,形成校园建筑群的主体,理所当然的产生了很好的标志艺术效果。坐落在海德堡大学老城精华地段大学广场旁的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古色古香的砖红色古代欧式建筑,透出典雅高贵的文化气质;耶鲁大学图书馆被誉为“过去两百年中最有想象力的建筑”,其外部由花岗岩镶嵌而成,内部则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尽显雍容华贵的风范;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中世纪的建筑风格,昭示着这里古老的文明与文化;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则别有匠心,将图书馆建筑布置在校园景区的山脊上,底层架空作为休息交流空间,上层呈放射状,外轮廓像参天大树,采用象征手法,使人联想起,这是用手高擎着一叠书本,给青年一代以智慧和力量。其设计新颖别致,标志相当突出,比简单的方盒子更具感染力,被誉为“像一尊雕像”吸引着读者,使图书馆既是校园学习的中心,又成为校园景观的重点。这些名校图书馆以其自身的形象展示了各自大学的文化魅力。我国的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的主楼是圆筒形状,象征着卷起来的竹简,裙楼象征着一方展开的砚台,两栋楼中间的连廊象征着一支笔,充分体现了华东师范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大连大学图书馆大厅正门处的鸟巢雕塑,不仅是一道文化景观,更体现了大连大学巢文化、家文化的深蕴;我国延边大学图书馆回廊展示的朝鲜族民俗文物,与馆藏的朝鲜文图书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给人极深的印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新校区图书馆面向新校区的大门,师生一进校园,首先面对的就是这座知识的殿堂,不仅两道校园轴线在此交汇,而且从图书馆还辐射不少出通幽曲径通往学校的其他部门。这里不仅是校园的地理中心,也是师生在此进行研究、思考、追寻知识、交流思想的场所。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为跟上e时代的信息服务,提升信息服务的效率及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新馆设计特别整合了计算机信息及网络中心,成为传统及现代兼容并蓄的现代化图书馆。在图书馆的设计方案中,书籍依然是图书馆中的基本元素,不过建筑空间、艺术和技术等元素在设计中体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方案以纪念性的.手法,传达了“知识殿堂”的意向,并在其中赋予现代建筑的语言,从而形成了一座开放的、现代的,而又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建筑。

上文已述,为了顺应以书籍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的需要,各大学都建立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献记录中的知识与情报。图书馆的馆藏书建设正是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根据大学发展的目标和师生的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美国图书馆学家j.h.谢拉说过,“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馆藏建设的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与组织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可见图书馆的藏书体系见证了各自所在大学自身的发展历程及一代又一代大学师生所承传的大学文化与精神。大学图书馆都是其所在大学发展历史的见证。这些与大学有着相同历史的图书馆,记载了大学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也亲历了不同时代的大学师生孜孜以求的奋斗足迹。许多大学图书馆还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历史发展机遇以及自身所在地区的社会特色建设了独具特色的馆藏。因此作为知识殿堂的大学图书馆,汇聚、保存、传递着大学文化的精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作为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拥有600多年的建馆历史,藏书600多万册,且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与世界珍品,这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剑桥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美国斯坦福大学设有30个图书馆,藏书650万册,形成了大学最亮丽的文化风景;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作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而且有6000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汇聚了人类文化的精华;悉尼大学图书馆不仅拥有450万册的馆藏资源,更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搜索系统,利用网络拥有更多的文献资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功能齐全、文献载体多样、服务设施和手段较为先进的教学服务型图书馆,其藏书品种围绕学科发展要求,注重工程技术兼顾管理、服装艺术,在汽车、航空等方面有一定量的特藏文献。此外还有我国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中山大学岭大珍藏馆等等。放眼世界,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所大学的图书馆都成为自身所在大学文化资源的聚集地。此外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也为营造一种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自由争辩的学术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具有标志意义的图书馆建筑体现着大学的底蕴、人文精神、理想追求,也使置身其中的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一种感染力。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不仅形成了知识的殿堂,使每个置身其中的师生产生灵魂的震撼感,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学海无涯的涵义,而且其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收藏风格使多元文化与思想得以在此汇聚、交流和传播。图书馆是所有大学人最倾心、最向往的地方,它是一扇门,可以打开人类智慧的宝库,开启人类文明的心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472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