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实用人才”是指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的人才,也是现代社会所需的核心人才。作为一名实用人才,我深感实践与理论不可分割,二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实用性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0字)
在经历了多次实践后,我发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首先,在学习阶段,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可以避免因为缺乏理论知识造成的错误决策。其次,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行动,提高实践的效果。最后,通过实践的反馈和总结,能够不断完善理论知识,使其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完善是我在实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心得。
第三段:实践锻炼的重要性(200字)
实践锻炼是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锻炼,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实操能力。例如,在专业实训课程中,我亲自实施了工程设计、实验操作等具体任务,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渐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此外,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也是我在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我能更好地了解职业的要求和行业的特点,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实践锻炼是培养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在实践中的重要体会。
第四段:创新精神与实用性相结合(200字)
实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认识到创新精神是实用性的基础和保证。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和进步,推动实用人才的成长。举个例子,我在一个实践项目中遇到问题时,通过创新思维去寻找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实用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将创新精神与实用性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五段:心得总结与展望(200字)
在实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锻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重要环节。通过对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深刻认识到实用人才的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完善,实践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精神与实用性的结合。未来,我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与各类实践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实用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实践锻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的锤炼,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培养出具备实用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一名实用人才,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建设创新型社会贡献力量。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二
20xx年,我市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积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科研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为助推我市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着力打造国家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据统计,全市已培育农村实用人才xx万人。
建立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管理、认定、服务机制,重点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组织xxx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分别到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组织xx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到xx等先进产业基地开展提升培训。截至目前,全市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达xxxxx人,其中初级xxxx人,中级xxxx人,高级xxx人。新建农业职业经理人服务中心xx个,认定农业职业经理人实训基地xx个。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被中央主流媒体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xx模式”。
积极吸引农业科技人员在蓉创新创业,对带技术、带项目在蓉新领办农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由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给予xxx万元资助;对国内外高校院所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科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在蓉新领办农业企业,给予xx万元资助;对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科技人员服务市域内农业企业、合作社,给予创新服务xx万元资助;对农业实用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给予最高xx万元支持;对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xxx万元支持。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对列入年度推广项目的,给予最高xxx万元补助。目前已培育农业科研人才xxx名,推广新品种xxx个、新技术xx项。
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培育一批农业文化创意、会展博览、观光休闲、农村电商、冷链物流、康养体验等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组织业内顶尖技术专家、国内优秀农业企业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创新创业群体,在农业项目选择、生产技术、农村金融、经营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创业培训。截至目前,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x家,农民合作社xxxxx家,家庭农场xxxx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三
,家住,在村内搞养殖产业,主要以养鸡为主。之所以选择养鸡我认为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鸡方法,值得在刚开始从事养鸡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养鸡户中推广应用。 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场地宜选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树木,以便鸡到树荫下乘凉。搭棚方法。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
一般来说,优质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
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通过我不断细致的管理,养鸡为我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因此我也常常为村内有养鸡的户进行技术讲解,为村内其他养鸡户提供帮助,这也是我觉得最骄傲的事。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四
xx市农业人才及农村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速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学,练技术的热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职责和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积极争取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多层次、多形式的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劳动力外出所需素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一、丽江农业生产及人才基本情况
xx市总人口11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17万人,占总人口的81.68%,农村劳动力总数59.71万人。全市山区半山区居多,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94元,今年预计为6116元。经过多年来农业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到2013年8月底xx市农业人才总量为239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88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002人。截止2012年底,xx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9186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21%。
二、农业人才工作扎实开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根据省农业厅、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人才发展排行榜统计工作的安排,自2011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全面进行了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的统计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人才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培训培养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今年安排了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各种培训。二是抓好在岗学习。
4、加快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农工作在全县的开展,使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认真抓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历年来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搞好培训基地认定,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省市阳光办下达为我市每年新增转移2万人的任务,达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积极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3年我局开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术培训班102次,培训人数达87550人,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良种良法得到有效应用。认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为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5)促进并开创全市农广校大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工程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全面发展,市、县(区)农广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已经基本上将各县(区)都进行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中专积极进行招生教学,招收学历生98人,毕业266人,在校学生325人,为广大农民及基层专技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绿色证书工程克服经费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难,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培训绿证学员4680人。
5、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职责干部带头抓农业示范基地,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五是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组成部门。
三、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人才工作观念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辨证关系,破除“重物轻人”的陈旧观念,把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使人人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实现人才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结合。
2、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
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才能为我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
3、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4、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及《云南省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云南农科〔2013〕31号)及xx市农业局的转发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农广校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任职资质、知识更新、绿色证书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考评机制创新,努力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
本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
6、保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扩充,更应该在质上得到提高。因此,要着重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环节,在观念、组织、机制和体系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根据《xx市农业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农业厅办公室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普农办[2014]39号)文件部署安排,我县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年初制定的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切实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现将半年来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渔业股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完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障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并向社会公布渔政执法及办公室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渔业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认真组织开展渔业“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安全生产教育活动,采取无声宣传和有声宣传相结合,固定宣传和流动宣传相结合,现场说教和咨询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及宣传车,编写简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在主要交通沿线及重点水域制作标志牌和警示标牌,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云南省渔业条例》、《澜xx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设置网箱养鱼及库区放物的通知》、《澜xx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捕捞及垂钓鱼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编写简报信息10期。
(二)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和渔政执法工作力度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库区巡查和检查力度,共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执法船艇21艘次,执法人员242人次。在执法检查行动中,共发放《关于限期停止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使用“三无”船捕捞及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捕捞行为的通知》112份、《关于限期拆除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网箱养鱼设施的通知》38份、《关于禁止在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收购、加工、经营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通知》15份、执法警告165起,查处禁渔期非法捕捞1起,没收并放生渔获物275千克,查处禁渔期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1起,没收鲜活加工半成品渔获物495千克,加工好成品干鱼1005千克。立案调查2起,处以罚款2.4万元人民币;销毁30m×40m抬网26张,价值14.3万余元。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行动,从源头上治理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平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维护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渔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养殖生产安全的监管
重点检查糯扎渡电站库区养殖网箱浮桶的安全承载及救生、消防相关安全保障设施的配置,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工人吃、住、行和工作平台的安全检查指导及培训,检查渔业工作船及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实际操作,渔业安全基础设施配备情况指导服务,做好山洪、泥石流防范措施。
(四)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2014年3月14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渔业生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县渔业工作,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县人民政府与20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2014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与2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与县直属的4家渔业生产企业也签订了2014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及县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渔政执法人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细致抓,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并加强定期和不定期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检查指导,进一步完善各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渔业养殖苗种与用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努力做到每季度进行1次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分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政执法大队现有编制4人,实有专职执法人员3人,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力量薄弱。
(二)渔政执法工作经费和执法装备严重不足,手段落后,目前仅有渔政执法艇一艘。
(三)由于我县辖区面积大,库区水域面积广,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
(四)电站库区乱捕乱捞和非法放牧现象突出,渔业安全隐患较大。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电站库区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二)加大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完善渔政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手段。
(三)制定出电站库区管理办法,提升库区的管理水平。
总之,我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辖区面积大。库区水域面积广,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乱捕、乱捞现象突出,渔业安全隐患较大。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全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稳定,实现渔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目标任务
1.水稻高产创建:2014年共安排我县部、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5片,其中农业部整乡制推进4片,面积为4万亩;省级万亩示范1片,面积1万亩,力争万亩示范区单产达650千克以上。
2.玉米高产创建:省级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2片,面积2万亩,力争万亩示范区单产达650千克以上。
3.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中心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平均亩增产粮食30千克以上,实现总增产粮食390万千克。
4.集中育苗:集中育秧0.2万亩,移栽大田6万亩。
(二)完成情况及成效
xx县科技增粮措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项目在农业部、省农业厅关心支持和省、州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科技人员和示范户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经技术指导组全面自测,州级专家抽测和省专家复测结果,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水稻高产创建:实际落实完成水稻高产创建50925亩(早、中稻40805亩、晚稻1012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1.85%。其中:
1.1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4个片,面积为40925亩(早稻30805亩,晚稻10120亩),实施地点为勐遮镇、涉及13个村委会,185个小组,4938户农户受益人口23828人。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早稻示范片,经项目小组自测及州级专家组复测共22点,面积31.33亩,综合平均亩产为681.1千克。与目标任务65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1.1千克,增幅为4.78%;与2014年勐遮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3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148.1千克,增幅为27.79%;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分别于7月24、25日,对xx县勐遮镇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早稻示范片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3个点面积为3.69亩,平均单产为808.8千克。
晚稻示范片:经专家组实测验收,平均单产565.9千克/亩,与目标产量350千克/亩相比较亩增产215.9千克,增幅为61.68%,与上年晚稻示范片423.3千克/亩相比较增产142.6千克,增幅为33.68%,与2014年勐遮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3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2.9千克,增幅为6.17%。
整建制推进示范片早稻/晚稻两季产量合计可达1374.7千克/亩,与早稻/晚稻两季产量达到1000千克的目标任务相比较平均亩增374.7千克,增幅为37.4%。
早稻示范片30805亩,可增产粮食456.22万千克,晚稻10120亩,可增产粮食33.29万千克,两季共增产粮食489.51万千克,以稻谷2.7元市场价计,可现实新增产值1321.68万元。
1.2省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1片,实际落实完成面积为100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0%,实施地点为勐混镇,涉及7个村委会,34个小组,3305户农户16525人,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9个点,面积10.47亩,平均单产为719.8千克,与省下达目标产量65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69.8千克,增幅为10.74%,与2014年勐混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5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184.8千克,增幅为34.54%。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于8月12日,对xx县勐混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1个点面积为1.13亩,平均单产为849千克。
省级万亩示范片10000亩,可增产粮食184.8万千克,以稻谷2.7元市场价计,可现实新增产值498.96万元。
2.玉米高产创建:落实完成示范面积为213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6.5%,项目具体安排为勐遮、勐满、西定、勐阿4个乡镇各5100亩,格朗和、打洛2个乡镇各200亩,其余5个乡镇各100亩,共涉及24个村委会、57个小组、1876户农户。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4个点,面积1.73亩,平均单产为671千克,与目标产量650公斤/亩相比,平均每亩增产21千克,增幅为3.23%,与2014年全县预计玉米平均亩产337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34千克,增幅为99.1%,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于9月23日,对xx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1个点面积为1.09亩,平均单产为687.8千克。
省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21300亩,可增产粮食711.42万千克,按玉米市场价2.5元/千克计,可增总产值1778.55万元。
3.粮食作物间套种:在全县11个乡镇实施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核心示范面积2000亩,中心示范30000亩,大面积辐射带动100000亩,涉及85个村委会,466个小组,29883户农户,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8个点,面积8.25亩,平均单产为159千克,与省下达增产目标3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多增产129千克,其中专家组于9月11日,在勐遮镇幼龄茶叶套种玉米核心示范片上实测验收,实测面积为0.87亩,平均单产为508.6千克,增产效果显著。
粮食作物间套种推广完成13万亩,全县可实现粮食增产2067万千克,总增产值5167.5万元。
4.集中育苗:实际完成水稻集中育秧2200亩,大田移栽660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10%。
5.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近年来,我州水稻单产不断在提高,xx县最高单产已突破850千克、xx市750千克、xx县650千克。为不断探索我州水稻单产潜力,州农业局组织州内有关专家及示范区技术员研究决定,2014年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在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时继续建立水稻“789工程”攻关田:分别为xx县设计单产900千克/亩、xx市800千克/亩、xx县700千克/亩。
2014年xx县共建立“789”攻关工程200亩,勐遮、勐混镇各100亩,其中勐遮片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10个点,面积11.74亩,平均单产为818.3千克,最高单产为907.4千克;勐混片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6个点,面积7.71亩,平均单产为830.2千克,最高单产为870千克。
6.工厂化育:根据全省农机农艺融合会议精神,xx县认真整合项目,抓好工厂化育秧技术指导,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粮食生产效益,共完成工厂化育秧推广机插面积500亩,推广机插秧面积23900余亩。经专家组实测二个点,实测田块面积2.02亩,平均亩产为742.9千克。
7.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展示和示范种植:为不断探索水稻、玉米等作物的高产措施,2014年xx县依托科技增粮项目建立3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展示和示范种植及1840亩玉米健壮素示范展示,其效果较为显著。其中:于7月30日,西双版纳州级农业专家对xx县引进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两优航2号”进行实测验收,测产地点:xx县勐混镇曼赛村委会曼赛小组,实测田块面积1.04亩,平均亩产达941.1千克,比2013年xx县历史记录872.5千克高出了68.6千克,再创西双版纳州水稻(早稻)单产历史新高;经项目小组在勐混、勐遮、勐阿三个乡镇实收测产,喷施玉米健壮素的地块单产为605.27千克,出籽率为83.46%,与未喷施健壮素的同一地块单产543.98千克,出籽率81.26%相比较,亩增产61.29千克,增幅为11.27%,出籽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二、具体做法
为确保科技增粮措施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我县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我县粮食高产创建、间套种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工作,县人民政府调整充实了以分管农业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和科技局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统计、农垦、审计、农业和科技、水务、勐遮镇人民政府等各职能部门组成的“xx县科技增粮措施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和科技局,负责对全县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项目的推进工作统筹协调,办公室主任由分管种植业副局长兼任。为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具体分工负责如下:县农业和科技局负责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协调和落实,县发展改革局负责项目规划,县审计局监督项目资金使用,示范区镇政府负责项目宣传动员、落实面积和项目协调工作。勐遮镇人民政府整充实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长、农业中心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站所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组成的“勐遮镇科技增粮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2.强化技术指导:为加快我县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集成水平,充分发挥农业集成先进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挖掘我县粮食增产和增收潜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技术指导组,办公室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任,成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种子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骨干组成,负责项目的实施、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
(二)整合项目资源,强化政策支持。
把示范点建设与相关粮食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各项措施落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测土配方和病虫统防统治等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和项目的综合优势,从而提高了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
(三)认真开展好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和对外信息宣传工作。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和“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的要求,举办了县乡两级育秧、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中技术培训65期,培训人数565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120次,技术指导小组针对示范区生产环境条件,制定了各种技术方案,技术员实行分片、分类、到户指导,提高了技术入户率。
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技术专家、行政村干部、示范农户在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10次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参加观摩、学习、交流人数达650人。
(四)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氛围
示范区所在乡镇及行政村采取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增粮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开展政策宣传及动员工作20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0余份,进行了10次的`电视台新闻及报刊报道,发布了省、州、县农业信息100余篇。
(五)强化检查指导,做好测产验收工作。
在作物生产各个环节,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按计划抓好阶段性工作检查、技术交流与指导等工作。前期工作重点抓好示范点的选点、面积落实、人员组织、方案制定、技术培训等工作;中期工作重点抓好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技术指导,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工作;后期工作重点抓好测产验收及总结评比工作。按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测产验收,由县项目执行组会同统计部门进行产量预估、田间产量调查和自测后,报请省、州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抽查测产验收。
(六)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
明确专人负责科技增粮活动档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农户信息表、测产表、专家验收意见、工作总结、图片等材料的收集并建立台账和电子档案。
(七)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根据《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2014年西双版纳州主要科技增粮措施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的通知》西农发[2014]53号文件要求,合理使用项目资金,资金主要用于:1.粮食高产创建:(1)示范区种子部分农资等补助;(2)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展示和示范;(3)配套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区域化、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4)技术培训及观摩;(5)测产验收、绩效评价、考核及总结。2.粮食作物间套种:(1)示范区部分农资等补助;(2)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展示;(3)配套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4)技术培训及观摩;(5)测产验收、绩效评价、考核及总结。
五、经验启示
1.是要破解农业增收难题,就必须依靠科技这个“助推器”。如何改变粮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广种薄收的现状?科技增粮措施项目告诉我们:发展农业,必须把科技摆在首要位置,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集成高产高效技术,做到农机、农艺结合。
2.是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就必须创新现代耕作技术含量。现代耕作技术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败。我县通过不断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综合生产技术的全方位、多领域扩散延伸,引导农民精耕细作,走高产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依靠科技为农业“强筋壮骨”。随着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间作套种、集中育苗等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变耕作模式、提高复种指数。特别是新型农机具的配套使用,使我县坝区基本实现了耕、耙、收全程机械化,山区实现了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良种良法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科技增粮项目,可以把优良品种、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综防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找准最佳结合点,通过技术整合,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成熟的集成配套技术,使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实施科技增粮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科技推广平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科技推广力度。
5.实施科技增粮项目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通过开展科技增粮项目,可以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有效地把项目区的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课堂建在田间地头,采取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的形式,为广大农户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
科技增粮措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只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善于把各种增产技术和措施进行组装配套,开展集成创新,粮食增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化程度低,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行政化手段,技术措施难于完全到户,示范区整体平衡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农资产品涨幅过大,成本投入增加,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自国家对粮食、良种进行补贴及取消农业税率以来,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民种粮热情极高。但农资产品涨价过快、过多及成本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限制农资涨价的措施,但市场上农资化肥价格仍然没有回落迹象,农民种田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不利影响。
3.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所限,示范区土地产量水平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示范片的整体效果,需进一步加大标准农田建设。
4.资金到位滞后,对项目实施造成较大压力。
5.农民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措施难以普及。
(二)建议
1、继续给予项目扶持,进一步巩固科技示范成果。
2.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知识。
3.进一步加大新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示范示范推广。
总之,实施科技增粮项目促进了我县粮食增产,为我县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带动了其它产业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转变了工作作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好科技增粮工作,为我县粮食增产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五
今天是农历年二十七,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都忙碌着准备过年,村里热闹起来。我站在村委会门囗,看着匆匆而过的村民和不时传来的打趣声、嬉笑声,为村民能过个祥和、快乐的春节而高兴,尤其是返乡务工人员的归来使这个僻远、沉寂的山村充满活力,真让人兴奋。我兴奋着同时也思考着:
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如何帮助**村找出一个符合**村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道路,是我所焦虑的问题。
经过40余天对192户村民走访了解,**村基本情况为:**村属石芫乡较僻山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前后相距6公里的狭长山谷中,全村共有农户246户,人口1150人,其中劳力461人,常年在县域外务工人员276人,占总劳力59%,在村外县域内务工人员118人,占总劳力25%,外出务工人员合计394人,占劳力总数461人的85%,村里常住人口基本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村现有农田555亩,山地11800亩,全年人均收入1400元左右,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寄回收入。村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少量甜叶菊,山地主要为工业林业及少量油茶、毛竹,农产品主要为自产自用,商品活动较少。**村主要矛盾在于留村劳力太少,劳力缺乏成为**产业发展和结构...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六
有很多农民固守田园,很少走出乡村接触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了技术的落后。“学而优则仕”的老想法,促使农民把子女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认为与“三农”打交道没出息。据县教育部门调查统计,全县现有高中生中学习农业技术、励志发展农业的人不足3%,职业高中生中励志发展农业的不足1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3、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少、规模小,可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习培训场所有限,学习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主观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推进的态势。
2、政策机制不完善,未形成畅通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说得多做得少,虚的多实的少,宏观的多具体的.少,缺少实际管用的东西;在资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盖面不广,仅限于零打碎敲,没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多为普通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训上,仅限于聘请上级教师临时辅导,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季节下乡辅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办班辅导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实践积累,培训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系统,终不能形成教育优势和技术提高的合力。且辅导培训对传统农业技术培训的多,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少,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知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培训就更少,致使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伍,最新的知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播和更新。
3、人才环境不够优化,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不能被社会所完全接受,没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得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缺少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很难形成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人才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依托于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在**县召开,市委组织部授予**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xx年,**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进力度。以“**人才年”为牵总,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实现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在全县各部委办局、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专职配备一名人才办公室主任,负责各单位的人才工作。通过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核等程序,全县有46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人才办主任岗位,为推进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中,要求各单位达到“四有”,即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场所、有专项资金。通过将人才工作机构向纵深方向设置,改变了过去只靠宏观宣传引导,缺乏有效职能部门和具体人员推进工作的局面,解决了人才工作政策与执行有断层的问题,使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在基层单位落得更准、着的更实、推进更有力度。
(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及相关激励制度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基础,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是关键。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采取社会筹资、财政投入等方式,建立“优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围绕吸引人才、资助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基金”保障促进作用,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走访调查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农业技术人员及水稻种植、五味子种植和食用菌、大鹅、狐貉养殖等重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实施党政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手牵手”工程,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快农村人才发展步伐;开展**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人才、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通过政府投入、多方筹资,在基地建设、培训经费落实等方面切实加大了资金投入。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投资1000万元建成太阳沟、桦树、高老庄等3个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每年投入培训专项经费120多万元。广开筹资渠道,协调县信用联社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贴息贷款累计4700多万元;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向上争取资金3900多万元;筹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争取民间资金1300多万元,先后帮助7167名农村实用人才解决了资金困难,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开展农村人才学历教育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增长技能、提高学历水平的要求,帮助农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县委组织部协调县教育局,成立了**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协调省教育厅在培训中心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中专班。目前开设了农学、养殖、农经管理和庭院经济四个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7人,传授水稻、大豆、玉米、香瓜种植技术,生猪、狐貉、大鹅养殖技术,大棚育秧、食用菌栽培、立体栽培等58项农村实用技术。
(五)创新人才工作服务理念,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实现人才工作更便捷、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更快速的目标,开发了**县人才网。建立了集人才就业、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论坛、人才考试、就业辅导、资料下载、新闻资讯等为一体的人才工作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人才工作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可以搜索各类人才资讯信息,极大方便了农村实用人才求职就业,自我培训,社会援助咨询,政策法规学习,扩大了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搭建发展舞台,充分施展农村实用人才才华
引导全县32名有头脑、有实力的实用人才骨干领办企业、创办基地,以“能人效应”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扶持2912户成为产业大户;组建各类协会34个,成员7958人,辐射带动农民5万多人,占农村人口的近46.7%。借助省、市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这一有利时机,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为782名有技术但无项目、无资金的农村实用人才落实了112个致富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带动了10462名农民脱贫致富,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制作农村实用人才宣传节目23期,各乡镇专门出动人才工作宣传车,派人定期在乡村巡回播放,在主要街口悬挂人才工作大型宣传牌,在县电视台开办了《金钥匙》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栏,每周五、周六播出,让农村拔尖人才通过电视向广大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讲座。在黄金时段播放人才工作宣传标语110余条次。在县机关报开展“**人才年”专题宣传,组织了以“**人才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根据文章质量挑选10篇优秀论文组织了演讲赛,增强机关干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讨论活动。通过上述工作,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关注进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保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提高到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日程上,加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把这项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和考核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乡镇在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为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人才与科技相融合的育才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践和作用发挥的基地建设,以我县各类示范园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作为载体,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孵化功能,发挥好基地育才作用;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和项目推广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贡献大、引领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创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资金专项投入和社会分担机制。在财政每年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元化的整合筹措资金,不断扩大“人才资金”容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五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现对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同时,以村党支部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设立村级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人才工作信息网络。六是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整合、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
(二)在扩大总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和远程电化教育站点及农民业校,加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数以千计的新技术推广人才,数以千计的种养殖能手,数以千计的经营管理人才,数以千计的经济合作组织人才,着力打造素质技能强、结构优化、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模式,吸纳普通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自觉成才,从而扩大农村人才总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实用人才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好农村实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技能和学历水平。二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农村实用人才“短信课堂”,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解决农村人才分布分散、不宜集中培训的问题,对人才实施“时时培训”,进一步提高实用人才培训效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以**人才网为主要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设置,建立农业供求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资料下载等实用版块,建立各种涉农物资、人才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外信息传递和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使村民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中介服务,提供就业帮助,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四是充分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作用,采取长短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农民和社会需要结合,开展好农业技术辅导、职业技能辅导等,传送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等,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五是采取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到农业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异地学习考察,加强对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开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六是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开展“创发展型村领导班子”等载体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型人才成长。
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实现培养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各类实用人才,予以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不断扩大农村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实用人才的关注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传”、“帮”、“带”的工作热情,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七
建华乡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为我乡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一支优秀的农村人才队伍。现根据《xx市xx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20农村人才开发工作计划的通知》(绵游农人才办[]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计划。
一、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一是采取集中办班、专家讲授、专题讨论、技术咨询等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80万人次。
二是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围绕日光温室、种草、规模养殖等产业,在全乡确定一个高标准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村,每村选择40名农民,开展系统培训,选拔有创业意愿的农民接受系统培训,培养扶持他们成为创办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骨干。
三是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乡有农业技术员,村有农民技术员,社有科技明白人”的模式和“乡、村、社、户逐级负责,逐级培训的原则”,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三级网络体系,层层建立技术队伍,落实技术干部包村的技术承包责任制,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重点技术,做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创新科技培训方式,县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以“培训券”的形式发放到农户,由农户自主选择培训人员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到,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四是充分发挥“协会+农户”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区级涉农、科技部门合作,引导乡内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才联合起来,组建一批以农产品为依托,以先进实用技术为先导,农贸联合,集中养殖加工和产供销于一体的专业协会。通过专业协会聘请的技术人员,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村人才的农业实用水平。
五是扩大“业主+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特色农业,大胆扩大农业招商,实施业主开发。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使业主与农户实现双赢的模式。有效的使业主的技术、资金与农户的资源有机结合,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
六是继续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农民签订合同,以技术服务为纽带,将农民、技术与市场连接起来,为本地的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项目,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同时在“公司+农户”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不仅要开发技术型农村人才,还要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在专业技术协会、业主开发等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加大对所属专业技术协会的指导、扶持和监管,为他们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技术、资金等支持。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具有本地特色,不同产业的专业协会。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是根据劳务需求情况,依托培训教育机构,广泛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和转移就业培训。每年阳光培训不少于150人,劳动力转移输出3000人次。促进全乡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季节短期输出向常年稳定输出转变。
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围绕全乡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培养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2009年培训100人,20培训200人,和培训1200人,到累计培训人。
三是实施“农村妇女创业培训计划”,从2009年至20,全乡培训15-48周岁的城乡妇女400人左右,通过集中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受训女青年和贫困妇女转移就业达到300人以上,做到30%外出务工,30%在本地就业,30%在农业生产中脱贫致富。
四是实施“绿色农业培训服务工程”及农产品经纪人等培训项目。从2009年起每年培训农村各类经营人才、营销大户15人,到年累计培训150人。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评定工作
一是2009年6月底前完成全乡现有农村实用人才摸底调查,登记造册。
二是结合实际,积极做好乡内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和职称评聘协调工作。
三是年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按照统一建库、分层管理的原则,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定期表彰奖励一批乡内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四、培育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党委+公司”、“支部+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种植、养殖、运销、加工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起,年均有5750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到2010年,全县加入农民专业合格经济组织的农户,在现有的1.2万户的基础上达到3.5万户,占到农户总数的60%,有50%的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工和销售,真正实现“建一个组织,带一个产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将进一步发挥乡党委、政府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牵头抓总的作用,按照领导小组制订的工作制度来加强综合协调和服务,确保围绕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各项工作渠道畅通、工作有成效。督促各党支部对本支部的农村人才开发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有总结。
(二)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培训
鼓励全乡有意愿的农民参加各类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的委培、定向和定单培训。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多渠道筹措农民培训经费,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共同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乡人民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及劳动力培训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劳动力培训。通过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农民科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四)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工作
加强与区级相关部门的联系,定期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职业工资情况,为劳动力培训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对参加培训农民在办理身份证、劳务证、流动人口生育证、健康证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农民工参加职工技能签定。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八
、男、布依族,中共党员,任xx乡xx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自从其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一心为全体村民谋福利,为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呕尽心血。几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执着与追求,诠释着对党和农村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用慧眼和丹心,把科学技术带给农民,使绿色的田野收获着不尽的希望和硕果,他用科学文明新风,剔除愚昧迷信,帮助广大群众走向了致富奔康之路。他根据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以养殖为重点,种植业为辅的致富路子,并采取先树立典型,自己先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推开,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该同志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及农业科技知识,提升自身服务本领。
20xx年报名参加了县政府组织的新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的学习,每年精读农业科技书籍及其它类型的书刊上百本。掌握了大量的农业养殖技术,尤其对养猪技术有独道的研究。还多次到贵阳市等地学习管理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了养鸡、养猪管理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罗仕敏同志深深地认识到“没有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要实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目标是难以达到的。
二、率先示范,积累经验带民致富。
为了让村民能切实感受养殖既适合本村实际,又是能实现致富的的好路子,彻底打消村民们有顾虑,他率先作出示范,利用自家的房屋,自筹资金5万元,购买10头母猪,30头仔猪,200只小鸡,办起养殖示范点,动员本村有能力的8户农户建立养猪示范点,为了减少风险,规模从小做起,目前,本村已发展养鸡、养猪示范户26户,该村目前在乡政府的协助下,已有专门的孵化机,养鸡最多的户已有上千只。
三、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他主动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资金困难的户,他主动为他们提供担保筹措资金。他还亲自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组织观看录象与印发技术资料,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20xx年到20xx年,其先后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技术培训达31场次,受训人数达3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300余份。他还经常组织村民到自己的养殖场和其他养殖户进行参观学习,请养殖经验较为丰富的养殖户对群众现场授课。目前,在其鼓励和带动下,今年该村争取小额贷款40多万元。为解决技术难题,他个人出钱为本村购买了养鸡、养猪管理技术光盘和书籍,放在村委会办公室供大家观看和阅读。同时,他还鼓励本村青年到外面学习先进经验和专业技术后回来创业。
实用人才信息库篇九
xx市农业人才及农村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速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学,练技术的热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职责和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积极争取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多层次、多形式的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劳动力外出所需素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一、丽江农业生产及人才基本情况
xx市总人口11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17万人,占总人口的81.68%,农村劳动力总数59.71万人。全市山区半山区居多,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94元,今年预计为6116元。经过多年来农业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到8月底xx市农业人才总量为239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88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002人。截止20底,xx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9186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21%。
二、农业人才工作扎实开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根据省农业厅、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人才发展排行榜统计工作的安排,自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全面进行了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的统计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人才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培训培养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今年安排了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各种培训。二是抓好在岗学习。
4、加快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农工作在全县的开展,使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认真抓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历年来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搞好培训基地认定,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省市阳光办下达为我市每年新增转移2万人的任务,达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积极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我局开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术培训班102次,培训人数达87550人,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良种良法得到有效应用。认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为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5)促进并开创全市农广校大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工程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全面发展,市、县(区)农广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已经基本上将各县(区)都进行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中专积极进行招生教学,招收学历生98人,毕业266人,在校学生325人,为广大农民及基层专技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绿色证书工程克服经费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难,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培训绿证学员4680人。
5、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职责干部带头抓农业示范基地,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五是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组成部门。
三、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人才工作观念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辨证关系,破除“重物轻人”的陈旧观念,把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使人人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实现人才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结合。
2、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
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才能为我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
3、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4、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及《云南省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云南农科〔2013〕31号)及xx市农业局的转发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农广校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任职资质、知识更新、绿色证书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考评机制创新,努力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
本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
6、保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扩充,更应该在质上得到提高。因此,要着重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环节,在观念、组织、机制和体系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根据《xx市农业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农业厅办公室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普农办[2014]39号)文件部署安排,我县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年初制定的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切实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现将半年来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渔业股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完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障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并向社会公布渔政执法及办公室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渔业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认真组织开展渔业“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安全生产教育活动,采取无声宣传和有声宣传相结合,固定宣传和流动宣传相结合,现场说教和咨询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及宣传车,编写简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在主要交通沿线及重点水域制作标志牌和警示标牌,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云南省渔业条例》、《澜xx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设置网箱养鱼及库区放物的通知》、《澜xx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捕捞及垂钓鱼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编写简报信息10期。
(二)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和渔政执法工作力度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库区巡查和检查力度,共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执法船艇21艘次,执法人员242人次。在执法检查行动中,共发放《关于限期停止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使用“三无”船捕捞及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捕捞行为的通知》112份、《关于限期拆除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网箱养鱼设施的通知》38份、《关于禁止在糯扎渡电站库区(澜xx县辖区)擅自收购、加工、经营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通知》15份、执法警告165起,查处禁渔期非法捕捞1起,没收并放生渔获物275千克,查处禁渔期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1起,没收鲜活加工半成品渔获物495千克,加工好成品干鱼1005千克。立案调查2起,处以罚款2.4万元人民币;销毁30m×40m抬网26张,价值14.3万余元。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行动,从源头上治理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平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维护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渔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养殖生产安全的监管
重点检查糯扎渡电站库区养殖网箱浮桶的安全承载及救生、消防相关安全保障设施的配置,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工人吃、住、行和工作平台的安全检查指导及培训,检查渔业工作船及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实际操作,渔业安全基础设施配备情况指导服务,做好山洪、泥石流防范措施。
(四)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3月14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渔业生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县渔业工作,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县人民政府与20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20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与2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与县直属的4家渔业生产企业也签订了2014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及县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渔政执法人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细致抓,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并加强定期和不定期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检查指导,进一步完善各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渔业养殖苗种与用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努力做到每季度进行1次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分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政执法大队现有编制4人,实有专职执法人员3人,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力量薄弱。
(二)渔政执法工作经费和执法装备严重不足,手段落后,目前仅有渔政执法艇一艘。
(三)由于我县辖区面积大,库区水域面积广,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
(四)电站库区乱捕乱捞和非法放牧现象突出,渔业安全隐患较大。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电站库区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二)加大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完善渔政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手段。
(三)制定出电站库区管理办法,提升库区的管理水平。
总之,我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辖区面积大。库区水域面积广,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乱捕、乱捞现象突出,渔业安全隐患较大。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全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稳定,实现渔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目标任务
1.水稻高产创建:2014年共安排我县部、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5片,其中农业部整乡制推进4片,面积为4万亩;省级万亩示范1片,面积1万亩,力争万亩示范区单产达650千克以上。
2.玉米高产创建:省级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2片,面积2万亩,力争万亩示范区单产达650千克以上。
3.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中心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平均亩增产粮食30千克以上,实现总增产粮食390万千克。
4.集中育苗:集中育秧0.2万亩,移栽大田6万亩。
(二)完成情况及成效
xx县科技增粮措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项目在农业部、省农业厅关心支持和省、州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科技人员和示范户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经技术指导组全面自测,州级专家抽测和省专家复测结果,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水稻高产创建:实际落实完成水稻高产创建50925亩(早、中稻40805亩、晚稻1012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1.85%。其中:
1.1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4个片,面积为40925亩(早稻30805亩,晚稻10120亩),实施地点为勐遮镇、涉及13个村委会,185个小组,4938户农户受益人口23828人。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早稻示范片,经项目小组自测及州级专家组复测共22点,面积31.33亩,综合平均亩产为681.1千克。与目标任务65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1.1千克,增幅为4.78%;与2014年勐遮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3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148.1千克,增幅为27.79%;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分别于7月24、25日,对xx县勐遮镇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早稻示范片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3个点面积为3.69亩,平均单产为808.8千克。
晚稻示范片:经专家组实测验收,平均单产565.9千克/亩,与目标产量350千克/亩相比较亩增产215.9千克,增幅为61.68%,与上年晚稻示范片423.3千克/亩相比较增产142.6千克,增幅为33.68%,与2014年勐遮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3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2.9千克,增幅为6.17%。
整建制推进示范片早稻/晚稻两季产量合计可达1374.7千克/亩,与早稻/晚稻两季产量达到1000千克的目标任务相比较平均亩增374.7千克,增幅为37.4%。
早稻示范片30805亩,可增产粮食456.22万千克,晚稻10120亩,可增产粮食33.29万千克,两季共增产粮食489.51万千克,以稻谷2.7元市场价计,可现实新增产值1321.68万元。
1.2省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1片,实际落实完成面积为100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0%,实施地点为勐混镇,涉及7个村委会,34个小组,3305户农户16525人,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9个点,面积10.47亩,平均单产为719.8千克,与省下达目标产量65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69.8千克,增幅为10.74%,与2014年勐混镇预计水稻平均亩产535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184.8千克,增幅为34.54%。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于8月12日,对xx县勐混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1个点面积为1.13亩,平均单产为849千克。
省级万亩示范片10000亩,可增产粮食184.8万千克,以稻谷2.7元市场价计,可现实新增产值498.96万元。
2.玉米高产创建:落实完成示范面积为213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6.5%,项目具体安排为勐遮、勐满、西定、勐阿4个乡镇各5100亩,格朗和、打洛2个乡镇各200亩,其余5个乡镇各100亩,共涉及24个村委会、57个小组、1876户农户。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4个点,面积1.73亩,平均单产为671千克,与目标产量650公斤/亩相比,平均每亩增产21千克,增幅为3.23%,与2014年全县预计玉米平均亩产337千克相比较,平均每亩增产334千克,增幅为99.1%,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组织州内财政、科技、统计部门的有关专家,于9月23日,对xx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地块进行实测验收,实测1个点面积为1.09亩,平均单产为687.8千克。
省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21300亩,可增产粮食711.42万千克,按玉米市场价2.5元/千克计,可增总产值1778.55万元。
3.粮食作物间套种:在全县11个乡镇实施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核心示范面积2000亩,中心示范30000亩,大面积辐射带动100000亩,涉及85个村委会,466个小组,29883户农户,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8个点,面积8.25亩,平均单产为159千克,与省下达增产目标30千克/亩相比较,平均每亩多增产129千克,其中专家组于9月11日,在勐遮镇幼龄茶叶套种玉米核心示范片上实测验收,实测面积为0.87亩,平均单产为508.6千克,增产效果显著。
粮食作物间套种推广完成13万亩,全县可实现粮食增产2067万千克,总增产值5167.5万元。
4.集中育苗:实际完成水稻集中育秧2200亩,大田移栽660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10%。
5.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近年来,我州水稻单产不断在提高,xx县最高单产已突破850千克、xx市750千克、xx县650千克。为不断探索我州水稻单产潜力,州农业局组织州内有关专家及示范区技术员研究决定,2014年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在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时继续建立水稻“789工程”攻关田:分别为xx县设计单产900千克/亩、xx市800千克/亩、xx县700千克/亩。
2014年xx县共建立“789”攻关工程200亩,勐遮、勐混镇各100亩,其中勐遮片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10个点,面积11.74亩,平均单产为818.3千克,最高单产为907.4千克;勐混片经项目小组及专家组实测6个点,面积7.71亩,平均单产为830.2千克,最高单产为870千克。
6.工厂化育:根据全省农机农艺融合会议精神,xx县认真整合项目,抓好工厂化育秧技术指导,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粮食生产效益,共完成工厂化育秧推广机插面积500亩,推广机插秧面积23900余亩。经专家组实测二个点,实测田块面积2.02亩,平均亩产为742.9千克。
7.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展示和示范种植:为不断探索水稻、玉米等作物的高产措施,2014年xx县依托科技增粮项目建立3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展示和示范种植及1840亩玉米健壮素示范展示,其效果较为显著。其中:于7月30日,西双版纳州级农业专家对xx县引进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两优航2号”进行实测验收,测产地点:xx县勐混镇曼赛村委会曼赛小组,实测田块面积1.04亩,平均亩产达941.1千克,比2013年xx县历史记录872.5千克高出了68.6千克,再创西双版纳州水稻(早稻)单产历史新高;经项目小组在勐混、勐遮、勐阿三个乡镇实收测产,喷施玉米健壮素的地块单产为605.27千克,出籽率为83.46%,与未喷施健壮素的同一地块单产543.98千克,出籽率81.26%相比较,亩增产61.29千克,增幅为11.27%,出籽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二、具体做法
为确保科技增粮措施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我县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我县粮食高产创建、间套种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工作,县人民政府调整充实了以分管农业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和科技局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统计、农垦、审计、农业和科技、水务、勐遮镇人民政府等各职能部门组成的“xx县科技增粮措施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和科技局,负责对全县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项目的推进工作统筹协调,办公室主任由分管种植业副局长兼任。为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具体分工负责如下:县农业和科技局负责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协调和落实,县发展改革局负责项目规划,县审计局监督项目资金使用,示范区镇政府负责项目宣传动员、落实面积和项目协调工作。勐遮镇人民政府整充实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长、农业中心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站所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组成的“勐遮镇科技增粮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2.强化技术指导:为加快我县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集成水平,充分发挥农业集成先进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挖掘我县粮食增产和增收潜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技术指导组,办公室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任,成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种子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骨干组成,负责项目的实施、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
(二)整合项目资源,强化政策支持。
把示范点建设与相关粮食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各项措施落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测土配方和病虫统防统治等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和项目的综合优势,从而提高了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
(三)认真开展好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和对外信息宣传工作。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和“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的要求,举办了县乡两级育秧、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中技术培训65期,培训人数565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120次,技术指导小组针对示范区生产环境条件,制定了各种技术方案,技术员实行分片、分类、到户指导,提高了技术入户率。
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技术专家、行政村干部、示范农户在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10次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参加观摩、学习、交流人数达650人。
(四)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氛围
示范区所在乡镇及行政村采取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增粮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开展政策宣传及动员工作20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0余份,进行了10次的`电视台新闻及报刊报道,发布了省、州、县农业信息100余篇。
(五)强化检查指导,做好测产验收工作。
在作物生产各个环节,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按计划抓好阶段性工作检查、技术交流与指导等工作。前期工作重点抓好示范点的选点、面积落实、人员组织、方案制定、技术培训等工作;中期工作重点抓好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技术指导,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工作;后期工作重点抓好测产验收及总结评比工作。按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测产验收,由县项目执行组会同统计部门进行产量预估、田间产量调查和自测后,报请省、州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抽查测产验收。
(六)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
明确专人负责科技增粮活动档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农户信息表、测产表、专家验收意见、工作总结、图片等材料的收集并建立台账和电子档案。
(七)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根据《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2014年西双版纳州主要科技增粮措施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的通知》西农发[2014]53号文件要求,合理使用项目资金,资金主要用于:1.粮食高产创建:(1)示范区种子部分农资等补助;(2)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展示和示范;(3)配套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区域化、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4)技术培训及观摩;(5)测产验收、绩效评价、考核及总结。2.粮食作物间套种:(1)示范区部分农资等补助;(2)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展示;(3)配套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4)技术培训及观摩;(5)测产验收、绩效评价、考核及总结。
五、经验启示
1.是要破解农业增收难题,就必须依靠科技这个“助推器”。如何改变粮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广种薄收的现状?科技增粮措施项目告诉我们:发展农业,必须把科技摆在首要位置,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集成高产高效技术,做到农机、农艺结合。
2.是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就必须创新现代耕作技术含量。现代耕作技术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败。我县通过不断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综合生产技术的全方位、多领域扩散延伸,引导农民精耕细作,走高产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依靠科技为农业“强筋壮骨”。随着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间作套种、集中育苗等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变耕作模式、提高复种指数。特别是新型农机具的配套使用,使我县坝区基本实现了耕、耙、收全程机械化,山区实现了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良种良法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科技增粮项目,可以把优良品种、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综防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找准最佳结合点,通过技术整合,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成熟的集成配套技术,使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实施科技增粮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科技推广平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科技推广力度。
5.实施科技增粮项目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通过开展科技增粮项目,可以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有效地把项目区的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课堂建在田间地头,采取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的形式,为广大农户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
科技增粮措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只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善于把各种增产技术和措施进行组装配套,开展集成创新,粮食增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化程度低,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行政化手段,技术措施难于完全到户,示范区整体平衡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农资产品涨幅过大,成本投入增加,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自国家对粮食、良种进行补贴及取消农业税率以来,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民种粮热情极高。但农资产品涨价过快、过多及成本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限制农资涨价的措施,但市场上农资化肥价格仍然没有回落迹象,农民种田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不利影响。
3.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所限,示范区土地产量水平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示范片的整体效果,需进一步加大标准农田建设。
4.资金到位滞后,对项目实施造成较大压力。
5.农民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措施难以普及。
(二)建议
1、继续给予项目扶持,进一步巩固科技示范成果。
2.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知识。
3.进一步加大新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示范示范推广。
总之,实施科技增粮项目促进了我县粮食增产,为我县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带动了其它产业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转变了工作作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好科技增粮工作,为我县粮食增产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5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