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唐宋诗词鉴赏论文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16:29:52
最新唐宋诗词鉴赏论文大全(18篇)
时间:2023-10-27 16:29:52     小编:ZS文王

总结是一种自我观察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选择适当的总结方法和框架是写作一篇完美总结的基础。如果你正在写总结的时候遇到困难,不妨看一看以下的总结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大概写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因为当时他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所以,心中郁闷孤寂,借这首诗一发心中的抑郁之情。《月下独酌》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在首句描绘了一幅独饮的画面,为整首诗提供了一个背景。在花丛间摆放着一壶美酒,这是一个很优美的环境,如果此时两三个好友相邀在这里谈笑欢饮该是很惬意的事情,但是一个“独”字,遏制了这种可能,诗人是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这美丽的景色反衬了诗人孤独的身影,诗人越发显得孤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自己形单影只,但是诗人并不甘心这样寂寞地独饮,他看到了天空的明月,还有自己的影子,这样再叫上自己,那么不就是三个人了吗?此句一出顿时打破了开场单调孤寂的氛围,场面变得热闹起来。这里诗人想象奇妙,立意新颖,且又自然合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虽然诗人盛情邀请明月和自己一起饮酒,但是,月亮毕竟是不懂酒的,而影子也只是空随诗人,不会饮酒。诗人写到这里又让人心中为之一紧,这该怎么办呢?也许写到这里诗人可能会陷入孤独愁苦的情绪吧,但是,没有。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豁达写就一笔,暂且让它们陪我喝酒,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及时行乐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饮酒渐渐进入醉态,开始载歌载舞起来,诗人歌唱时,看到月亮在天空中徘徊不去,好像倾听着他的歌声。身舞影动,因为诗人在酒醉中舞姿很不规范,所以,在月光下诗人的影子也变得零乱,在模糊中好像诗人在和影子一起跳舞,这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啊。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把酒言欢,竟然好似比和他人共同饮酒更加欢快、热闹,从中可见诗人旷达的心胸。“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醒时和明月、影子欢娱,非常快乐。待到自己酩酊大醉,停下来的时候,月光和身影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四句中,诗人与月亮、影子好像相交多年的老友。无情的月亮和影子在这里却变得满含深情。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最后,诗人真诚地和明月、身影表白要永结无情游,约定在银河相见。诗人不忍和它们分离,于是诗人想到这个“无情游”,无情游就是忘掉世间的利害,忘掉自身的存在,也忘掉他人的存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诗人就永远和月亮、身影不再分离了。诗人和月亮、影子共同去银河过逍遥自在的快乐生活,这是何等的自由、逍遥啊。

诗人在这首五言古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独自饮酒的场景写得分外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也流露出了他的孤独寂寞,诗人的自娱自乐,让人备感凄凉。诗人的境况或寂寞或凄凉,但是,从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消极的李白,而是乐观追求自由和光明,豪迈旷达的李白。

【后人点评】

清人爱新觉罗·弘历: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唐宋诗醇》卷八)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二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羁旅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望月思念远方亲人,表达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始两句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月亮初升的.景象。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诗人此时想,与自己远隔天涯的亲人们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诗人由景入情,自然过渡联想到家中的亲人。在这里本应该是诗人非常想念亲人,而诗人却对面着墨,想到亲人在此时也在思念他的情形,可见诗人构思之巧妙,同时,亲人思念他的情形写得越清晰,表明诗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越深切。其中一个“生”字,运用得非常生动恰当,动感十足。这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一样的精妙。“天涯共此时”暗用了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意,这句话之前的“海上”、“天涯”勾勒出的壮丽画面,使这一句“天涯共此时”展现的境界更为辽阔明朗。第一句写的是望月实景,第二句是诗人自己想到的,诗文在开始便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定格了整首诗的环境背景,总揽全诗,而之后的抒情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是诗人由前面的想象又转到现实生活,写诗人望月回来想要就寝却无法安眠的心理。这两句的意思是,多情人抱怨这漫漫长夜,一整夜对月相思,无法入眠。诗人因为思念而无法入睡,因为无法入睡所以抱怨夜晚太长。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内心烦躁,苦思无法安宁。一个“怨”字饱含了诗人内心因为思念而产生的深深的痛。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彻夜难眠,吹灭烛灯后,更喜爱月光的皎洁圆满,于是披衣走出屋外,望月凝思,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才从思念情绪中醒悟过来。此时诗人表面上是去欣赏月亮,实则是深深地沉浸在了对家乡亲人的怀想中,这更突出了诗人思亲之切。因望月而怀念亲人,因为怀念亲人而去望月,两相照应,表现出了诗人幽远的怀乡情。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两句写诗人思念亲人却不能相见,于是就产生了把月亮捧起送给亲人的想法。这两句的意思是,但是怎么能赠给远方的亲人呢,还是回去安寝吧,也许在梦里能够有相见的机会。其中充斥了诗人无法见到亲人的无奈心情。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诗人借此更衬托出他思念远方亲人的真挚情感,使诗的怀远之情更含蕴、更细腻。诗文在诗人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心情中结束了,余韵犹存,意味深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篇紧紧围绕“望月”和“怀远”这个线索,通过“望月”怀远,然后,又通过“怀远”无法入眠而“望月”,虽写思念而情绪不过度感伤,情深真纯。同时诗人无论是写月还是写诗人怀远的烦躁心理都是恰到好处,细致入微。颔联一改律诗工整的对偶,而是使用了流水对形式,使诗文显得更为自然、贴切、亲切感人。张九龄这种自然质朴的文风对之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三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主要写的是诗人远眺到的凉州一带景象。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去,远远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飞入了白云之中。在高山大河环抱中的一座座戍边孤城,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荒芜的边疆环境。这两句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浑壮阔,也体现了戍守边防地区战士们苍凉而荒芜的境况,为整首诗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背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四

(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由山地荆门来到旷野楚地,李白初见平原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随”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写出了旷野的一望无际。

(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个人困境推及他人,体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将群山和泰山对照,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抒发登山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寄情于物,生动描绘了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城一片凄风苦雨的衰败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的沉痛心情。

(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写景寓情,展示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隐寓凄凉之情。

(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运用比喻,抓住色彩,描绘春天江南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色。

(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十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孤寂。

(十二)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赞景用典,以襄阳守将山简自喻,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十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评史抒怀,一改传统看法,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十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作者对唐王朝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隐忧。

(十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多用来赞颂追求事业者的奉献精神。

(十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十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十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十九)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以设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二十)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二十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形象描绘出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二十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主旨句,以说理来言情,体现了旷达爽朗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把前面的离别之伤感一扫而光。

(二十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由近及远,抓住青绿之色写出山村风光的清幽恬静和盎然生气。

(二十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以互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古代边关图。隐含对战争不息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五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的词篇。上片,烘托室内气氛,渲染室内的安恬静谧,纯净闲雅。下片,换头三字直贯篇终,极写对恋人温存体贴和婉言劝留。

本篇作法与周邦彦其他词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构思有新的角度;手法有新的变化;语言有新的特色。

在浩如烟海的唐宋词中,描写爱情的词作所在皆是。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也有不少作品写得庸俗浅露,词语尘下。即使是那些较好的词,也常常千篇一律,甚至流于公式化和程式化。《少年游》作为爱情词来说,它的构思比较别致,有新的角度。这主要表现在场景的布置与细节的选择上。作者没有选取离别相思之类的场面,也没有选取别后重逢惊喜的一刹那,而只是通过“并刀”、“吴盐”、“新橙”、“锦幄”、“兽香”这样一些比较简单的道具布置出一个安恬静谧的环境,然后再通过“破新橙”、“坐调笙”和“低声问”这样的动作以及“不如休去”这样的对话,表现相互爱恋与深情体贴。有了这样的道具和布景,有了这样的动作和心绪,就把词中所反映的爱情关系提到一个格调比较高雅的境界,洗净了爱情词作中常见的那种脂腻粉浓、市尘儇薄的庸俗气味。清沈谦在评论这首下片几句时说:“言马,言他人,而缠绵偎依之情自见。若稍涉牵裾,鄙矣。”

由于构思的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也自然要有差异。在以上所选周词的说明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周邦彦的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他善于借景抒情,虚实兼到。他的某些佳作,主要是靠形象来说话的。但是,这首《少年游》则与之有所不同,它主要借助白描、叙述与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词中虽也有生活场景与具体细节的描绘,但,那只不过是交待时间、地点与烘托环境气氛而已。它的精彩部分主要是靠动作与对话表现出来的。清代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评这首词说:“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然不可忽过‘马滑霜浓’四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假如没有后片低声而简短的对话,就不可能含蓄婉转地表现出旖旎风流与温柔体贴的恋情。

由于这首词主要是靠动作与对话来表现情绪的,所以,词的语言也有新的特点,即提炼口语,如话家常,纯用白描,到口即消。这样的语言特点和他那些富艳精工,长于对句,善用动词,深清音律的词作是截然不同的。这说明,周邦彦确实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可以根据词的内容相应地变换写法,使语言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论这首词说:“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六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第一首赏析:“长相思,在长安”,第一句直接表白自己身居异地,思恋的人在长安。

接着诗人描写景物,寄情于景。“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着,微霜冷凄凄,落在竹席上,使竹席都透着一股寒意。这个深秋充满寒意的景色,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也是和这景色一样孤单寒冷。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在这个微寒的日子里,诗人在一盏昏暗的灯光下思念欲绝,卷起内心烦躁,于是卷起窗帘对月长叹。“孤”字形象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欲绝”两字极言思念之苦,痛彻心扉。

诗人在前两联极力烘托那种凄凉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思念。那么诗人在思念着谁呢?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让我们知道,原来他在思念美人呢。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接着诗人转笔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辽阔的空间范围里,为下一句抒情做铺垫。接着诗人承接上两句写到“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天高地远,两人分隔这样遥远,连魂飞来飞去都很艰难,艰难还不能阻止我们相见,就怕是魂魄飞不过高山,那两人相见就更难了。这里诗人用丰富的想象,生动鲜明地表现了思念之痛。

“长相思,摧心肝”,这样相思,日日夜夜长久下去,怎不摧折人心肝?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之情,表达直率,言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朗,感情真挚,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二首赏析:首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诗人写了在春日里的一个黄昏,夜幕降临,花朵此时好像含着烟雾,变得朦胧。明月升起,皎洁的月亮照得人愁闷得无法入眠。诗人在这里用“日【】色尽”、“花含烟”、“月”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恬淡肃静的环境,用笔细腻,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诗人用一个工整的对仗句,写诗中女子刚刚弹过赵瑟,凤凰形状的瑟柱刚刚停下来,接着她又拿起蜀琴,又准备弹奏鸳鸯弦。“凤凰柱”和“鸳鸯弦”暗示了女子实在思念自己的爱人啊。女子内心不能平静,绵绵思念之情,就寄托在了赵瑟和蜀琴中了,乐声不止,思念不停。

接下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女子希望春风能把曲中之意寄送到爱人所在地嫣然。男人如火之热情,女人则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曲中意带给爱人。“寄燕然”点名了她的爱人是出征了。诗人将女子的思念之情写得曲折委婉而又情感绵长真挚。

“忆君迢迢隔青天”,虽然诗人已经让春风送给爱人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女子还是叹道,和爱人像隔着青天那样遥远。看来春风也不能缓解女子的思念,女子依然是一片惆怅茫然。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诗人在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真率地刻画了女子往昔和现在不同的情态。曾经的女子眉目清秀,眼神流动生辉,而现在她总是泪流泉涌,愁容满面。同样的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差距这么大,这鲜明的对比深刻地体现了此时女子内心的痛苦。

最后,诗人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结束全诗。这两句是女子直接倾诉,说如果你不相信我思念如肝肠寸断,那么你回来的时候看看我这样憔悴的脸就知道了,一个可怜又可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个忠贞、善良的女孩日夜受相思之苦,让人读来更加心痛。

这第二首比第一首的言语更朴素自然、委婉曲折,因为这首描写的是女子的思念,所以在表达上明显比第一首要委婉。诗人在这里灵活运用想象、比喻等手法,将一个多情可爱的女子思念丈夫的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细腻生动。

【后人点评】

明人桂天祥:音节哀苦,忠爱之意蔼然。至“美人如花”之句,尤是惊艳。(《批点唐诗正声》卷七)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七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八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九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许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上九邕》 丈夫未可轻少年 (邕yong:1、邕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南宁的别称。)

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施耐庵《水浒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张养浩《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高明《琵琶行》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

冯梦龙《警世通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魏子安《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苏轼《醉睡者》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脁tiao:古书上指农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蒿hao: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刘希夷《代白头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耽dan:沉溺;入迷:耽玩/耽于幻想。)

贾岛《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宋真宗《励学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叶绍翁《游园不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1、 晏殊《蝶恋花 榄剪愁烟兰泣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 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 辛弃疾《青玉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所谓: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酹lei: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苏轼《江城子》 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欧阳修《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李白《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扪men:按;摸:扪心)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杨大元《登楼诗》 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一

柳宗元〔唐代〕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广阔的碧蓝天空。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夜晚北风吹来阵阵花香,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

2蝜蝂传

柳宗元〔唐代〕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这也太可悲了!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二

总集

5.《分门纂类唐歌诗》,南宋赵孟奎编,宛委别藏本。是书原有100卷,分天地山川等8类,每类下又分小类,共收诗人1353家,诗40791首。现仅存天地山川类5卷,草木虫鱼类6卷。

兼顾各种流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七百年间诗歌创作和律诗流变的轮廓,又对所选之诗及唐宋诗歌各种流派作了精要细致的分析评点。此书对后世影响甚大。李庆甲先生潜心耕耘,将清代以来品评《瀛奎律髓》的论述汇成一书,撰成《瀛奎律髓汇评》,是为研究诗史、诗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8.《唐诗类苑》,[明]张之象编撰,全书200卷,“诗逾数

万,人至千余”(《凡例》)。共有39个部(大分类),1094个类(小分类)。如“天”部下有日、月、星、河等18个小类。实际收诗数为28067首,载录诗人数为1472人(除去无名氏)。该书是按题材(主题)分类的现存最大的唐诗选集。中岛敏夫整理,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90―1995年,共7册,前6册是明万历刊《唐诗类苑》200卷的影印本。

9.《类编唐诗七言绝句》。明代敖英编撰。此书专收七绝,分

吊古、送别、寄赠、怀思、游览、纪行、征戍、杂咏、道释等15类,诗后大多有简扼评语,为其他选本所少见。

10.《唐人咏物诗》,又名《唐人咏物诗选》。明末清初聂先等

人编撰。所选皆律、绝二体,计12卷,分天、地、水、木各类编次,又以音韵排列。

11.《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库全书本

12.《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圣祖玄烨定,《四库

13.《咏物诗选》,清俞琰,成都古籍书店,1984年1月

14.《古今别肠词选》四卷,清赵式辑。陈维崧、彭孙y、王士

熙四十八年(1709)遗经堂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5.《唐宋元明酒词》二卷,明周履靖辑。履靖宇逸之,嘉兴(今

属浙江)人。“能诗好事,与其妻桑贞白相唱和,多刊书籍以行,《夷门广牍》u其所编。盖亦赵宦光、陈继儒之流,明季所谓山人者也。”(《四库提要・梅墟先生别录》)此选是继宋黄大舆《梅苑》之后另一部专题词选,凡二卷,共收录唐五代宋元明词人31家描写与酒有关之词133首。编者并根据词作内容增添题目,如《饮兴・调酒泉子》、《南楼漫酌・调玉楼春》等等。其中间有周氏和作。是书今存金陵荆山书堂刊本、《夷门广牍》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16.《撰辰集》四卷,清汪森辑,沈进校定。此为节序词选,分

类编排。按元日、立春、人日、上元、天穿节、春社、寒食、清明、上巳、送春、立夏、重午、立秋、七夕、中元、秋社、中秋、九日、立冬小春、冬至、腊和除夕等二十三个节令选录,每类之下入选词作不等。全书共选唐宋金元明人词346首。卷末有沈复粲跋:“右汪晋贤《撰辰集》四卷,钞本也。向为吾邑周梅生先生家所藏,首有晋贤名印。其书或未经刊布者,予借而录之,间有误字,一仍其旧云。道光壬寅秋日山阴沈复粲识。”仅存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沈复粲钞本,南京图书馆藏。

17.《同情集词选》十卷,清陈鼎辑。陈鼎,字汉年,江苏如皋

人。此书自《词综》、《词律》诸书选录唐宋以来至清代康乾之世词人小令“与己之情有同然者”391调1122首,其中所录小令,以杨慎、李渔、许嗣隆、杨婉、范安澜、邓繁祯等人为多。依《历代诗馀》体例,按词调字数之多寡为序排列。所选词格调不高,标举香艳柔媚词风,提倡温柔敦厚之旨,寄托大雅之说,以“香草美人,风喻弥深;忠爱之忱,溢于楮墨”者为填词止境,开常州词派之先声。是书尝五易其稿,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始成书,今传有守拙斋巾箱本,缮写较精,卷首有陈鼎自序、雪访居士序、熊琏序及黄理等二十一家题辞。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8.《百家词》吴讷(辑)、林大椿(校),上海:商务印书馆

1940年版;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3月版(上、下册)

19.《全唐诗》,[清]圣祖玄烨御定彭定求、季振宜等奉敕

编,(1)康熙扬州诗局本,12函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6年10月,全二册。(2)王全(即王仲闻、傅璇琮)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1979年8月第2次印刷;1985年1月第3次印刷;1990年2月第4次印刷;1992年10月第5次印刷,平装25册;,横排简体字本。(3)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国67年12月。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南巡时命曹寅领衔在扬州开馆编修《全唐诗》,由彭定求、沈三曾等十名在籍翰林负责编修,仅用一年多时间,这部多达900卷的大书就编修完成了。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当时几乎全靠胡震亨《唐音统`》、季振宜《唐诗》二书拼接成编。全书收诗49403首又1555句,作者2576人,每人有小传,但诗作不注出处。有康熙扬州诗局本,字大阅目,分为12函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以影印。中华书局1960年又出版了排印本,19又出横排简体字本,较便利用。这部大书完成了总汇唐诗于一书的工作,并以其特殊的权威和普及向世人展示了唐一代诗歌的面貌,使此后的唐诗爱好者和研究者大获益,至今不废。不过《全唐诗》仍有遗漏、误收、重出、注释错误、小传错误等不足之处。清乾隆中日本学者市河世宁(旧译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中华书局排印本《全唐诗》第25册附收),补录128人诗66首又279句。近人王重民又有《补全唐诗》、孙望有《全唐诗补逸》、童养年有《全唐诗续补遗》,共得诗近首,中华书局于1982年编为《全唐诗外编》二册出版。后陈尚君又对《外编》进行校订,并续辑《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得诗4663首又1199句。于是合《外编》、《续拾》为《全唐诗补编》,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外,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6月)中,尚可补唐人逸诗近千首。

附:

全唐诗稿本

辑屈万里、刘兆v主编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9月初版;1986

年12月第二次印行,全71册,“明清未刊稿汇编第二辑”(国立中央图书馆原藏)

全唐诗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全二册,“四库文学总集选刊”

全唐诗外编

台北:木铎出版社,民国72年6月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1952-)辑校

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0月,全三册

增订注释全唐诗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5月,全五册

20.《唐五代词》林大椿辑,商务印书馆,1933年;辑录唐五

代词人82家,1134首。附有校记,注明所选词来源和作者简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据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校补断句刊行。1957年10月北京第4印。辑录唐五代词作者81家、词作1147首(一说1148首),是继《全唐诗》之后又一次唐五代词的大型结集。其词采自《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和《全唐诗》中的附词,虽选择尚不甚精当,但搜罗已颇具规模。不过未收敦煌词,则是一大憾事。书中以人编次,唐词按作者的时代先后为序,打破了《全唐诗》等断代总集以帝王居首、女流方外殿后的传统惯例。卷末附有简略的作者生平,兼及作品真伪的考辨、各家重见和字句异同的校勘、宋人诗话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遗闻轶事。

21.《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畲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2月。收词达2500多篇,颇为丰富,且于各词后兼翊势溃也很特殊。此书的缺憾,一是不於诗词之分没有严格的取舍标准,只要有一种书作词收入者,即视为词入编;二是各词所注出处,不分主次先后,许多出处太晚,敦煌词几乎全据王、任、饶三家书转引;三是不甚注意作品真伪的辨别,于后人改唐诗或乐府为词者,不作辨析,伪作亦收入很多,仙鬼词中不少是宋、元明人所作。这些问题,显然影响了全书的学术质量。

22.《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北

京:中华书局,年12月,全二册。据唐时词乐实际,分为正、副两编,正编收录曲子词,以唐宋词集收录和唐宋典籍有明确指认者为限;副编收录属诗属词尚有争议的`作品,并明确了几条标准,这就确保了全书的编纂质量。同时,又很注意尽量利用第一手的文献,讲究用书版本,以求录文可信,对有争议、互见的作品作了认真考订。尽管细节方面还有些可议之处(如仍沿袭了一些明清词籍的误说、有同题之作因出典不同而分收正、副编,小传也稍有可补处),本书在处理极难措置的问题上均较前此诸书更为精密审慎,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23.《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北

难度可以想见。《全宋诗》首次完成了宋一代诗歌的全面结纂,为有文集的作者补充了大量集外诗,对9000多位无集作者作了诗作的首次汇集,并且对所有宋人别集中的诗歌作了认真校理,一般都曾利用了传世的主要善本,作了全面的校勘。各集整理都有文本交待,且一律保存别集原编的先后次第,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原集的信息,如北宋诸集中诗,分古近体后大致保存了作品先后写作的次第,对学者考定作品系年和写作动机,是极重要的线索。《全宋诗》对所有散见作品都说明了文献来源,为近万名作者作了生平勾勒,并说明依凭,虽不完备,已很可贵,因为其中绝大部分作者此前没有任何研究基础可言。对部分作品的作者归属、真伪歧异、题序及本文有显著别本等情况,有所考按和甄辨。

24.《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修订,北京:中华书局,1965

年6月第1版;1995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全五册。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线装本300卷附2卷。建国后中华书局再版时,由王仲闻(学初)重行校订增补,抽换大量底本,并增补词人240余家,词1400余首。全书共收词人1330家,词作约2万首。王氏还重考词人行实,改写小传,引书达350余种。后又续有修订补正,写成《订补附记》。第一次修订本1965年6月出版。1979年重印时附上唐圭璋《订补续记》。王仲闻是王国维之子,家学渊源,谙于宋代文史,对宋人笔记了如指掌。《全宋词》校补毕,唐圭璋曾建议改题“唐圭璋、王仲闻辑”。

别集

25.《中国历代诗人选集》(40册),台北:远流出版社,民

国71年

26.《曲江集》刘斯翰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27.《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八册)詹a主编,百花文艺出

版社,12月

28.《杜诗详注》(五册)[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

10月第1版,1989年12月第3次印刷;1995年4月第4

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29.《王维集校注》(四册)陈铁民,中华书局,8月

30.《王维诗集笺注》杨文生,四川人民出版社,9月

31.《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上海古籍出版社,205

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32.《高适集校注》孙钦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

33.《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8月第1版,209月第2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34.《李颀诗评注》刘宝和,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35.《韩愈全集校注》(五册)屈守元p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

出版社,197月

36.《白居易集笺校》(六册)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12月

37.《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

38.《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蒋维崧、赵蔚芝、陈慧星、刘聿鑫,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月

39.《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二册)陶敏,岳麓书社,

年11月

40.《李商隐诗歌集解》(五册)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

1988年12月

41.《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曾益注、顾予咸补注、[清]顾

嗣立续注,王国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193月新1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42.《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

第1版;年3月第1次印刷

43.《王荆公诗注补笺》李之亮,巴蜀书社,201月

44.《苏轼诗集》(八册)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2

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45.《黄庭坚诗集注》(五册)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

年5月

46.《陆游集》(五册),中华书局,1976年11月第1版;1977

年5月第2次印刷

47.《韦庄集笺注》聂安福,上海古籍出版社,年4月

48.《韦庄诗词笺注》齐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49.《李煜李z词》詹安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

月第1版;1998年3月第1次印刷

50.《欧阳修词笺注》黄畲,中华书局,1986年12月

51.《乐章集校注》薛瑞生,中华书局,1994年12月第1版,

年12月第2次印刷

52.《东坡词编年笺证》薛瑞生,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

53.《秦观集编年校注》周义敢、程自信、周雷,人民文学出版

社,207月

54.《清真集校注》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中华书局,2002

年12月

55.《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

第1版,1997年11月第2次印刷

56.李清照集笺注徐培均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7.《姜白石词编年笺注》夏承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5

58.《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邓广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1995年5月第2次印刷

59.《李白诗歌赏析集》裴斐主编,巴蜀书社,1988年2月

60.《杜诗鉴赏》夏松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3月

61.《李贺诗歌赏析》梁超然选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8

62.《李煜、李清照词详解》靳极苍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年8月

63.《柳永词赏析集》谢桃坊主编,巴蜀书社,1987年7月

64.柳永词选评谢桃坊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5.柳永集孙光贵,徐静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

66.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陶然编著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67.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高丽华编著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68.壮岁族旗拥万夫:辛弃疾邓红梅编著郑州:河南文艺出版

社,2003年

69.《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编辑出版,1986年4月

70.《周邦彦词赏析》钱鸿瑛,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月

71.《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编辑出版,1986年12月

72.《陆游诗歌赏析》段晓华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

73.晏殊词新释辑评刘扬忠编著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

74.李清照词新释辑评陈祖美编著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

75.王安石诗文选评高克勤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6.黄庭坚诗词文选评黄宝华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7.秦观诗词文选评徐培均,罗立刚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78.周邦彦词选评刘扬忠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79.李清照词选评陈祖美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0.陆游诗词选评蔡义江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1.辛弃疾词选评施议对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2.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选集(今人分类)

83.《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潘百齐编著,河海大学出版

社,1989年1月,1474页。分55部,大体按自然、人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为序排列,下分222门(仅名胜部就有33门),门下再分1175类(仅花卉门就有100类)。共收入418位唐代诗人的诗篇2706首,基本荟萃了全唐诗的精华。全部按类鉴赏,以一篇鉴赏文章统摄一至数类诗。

84.《全宋词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潘百齐编著,河海大学出版

社,1991年12月

85.《古诗类编》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集体编纂,

胡光舟、周满江主编,张明非等编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年7月。王运熙序。全四册。参酌古代类书的类目,根据今人的要求,除芜去杂,删繁就简,间立新类,变通体例,厘定为22大类,包括天象自然、江河湖海、山川田园、四时寒暑、岁时节序、花草果木(一、二)、飞禽走兽、鳞介虫鱼、宫观楼台、器用饮食、文学艺术、百工农商、古今人物、战争军旅、忧国伤时、民生疾苦、羁旅行役、交游赠答、抒怀言志、爱情家庭、咏史怀古等;下分334细目,共编入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诗歌2730余首,上起《诗经》下迄清末。

86.《全唐诗精华》,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选诗约6000

首,厘为30大类,是近些年来所出的分类最多的唐诗选本,分类法参照明代张之象编撰《唐诗类苑》。

87.《唐人绝句类选》,周本淳选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年11月

88.《唐人咏物诗评注》刘永济,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

89.《唐人送别诗选》,王定祥等选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9年10月

90.《离别在今宵:唐人送别诗100首》,白晓朗、黄林妹评注,

1991年9月

91.《新编唐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将所选

333首诗归为10类。

92.《盛唐边塞诗评》,漆绪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93.《唐代边塞诗选注》,胡大浚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

年(1990年?)

94.《唐代边塞诗选注》,孙全民,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9

95.《中国诗歌宝库・唐诗选》(上下册),赵昌平,上海书店,

1993年8月

96.《中国诗歌宝库・宋诗选》,陈达凯,上海书店,1993年8

97.《新编宋诗三百首》,吴在庆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9月。将所选339首诗归为9类。

98.《唐诗分类研究》,张浩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7

99.《唐风宋韵新吟》陈晋编,万卷出版公司(前辽宁画报出版

社),20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1月。此书收集了一些以思想旨趣见重的唐宋诗词,并把所选入的作品分为时令、山水、劳动、感悟、情谊、品格、政治、友邻八篇。多数篇目下,又划出若干专题类别。在这些诗词的介绍中还添加了阅读导读与感悟文字,为读者欣赏唐宋诗词提供了借鉴。本书的编选工作,从选目、编排、前言到导语、会心一悟文字以及注释,历时半年,共易十四稿。

100.《古诗分类鉴赏系列1壮志篇:生当作人杰》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年8月

101.《古诗分类鉴赏系列2节令篇:酩酊酬佳节》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2.《古诗分类鉴赏系列3友谊篇:海内存知己》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3.《古诗分类鉴赏系列4乡情篇:月是故乡明》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4.《古诗分类鉴赏系列5爱情篇:红豆生南国》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5.《古诗分类鉴赏系列6闲适篇:采菊东篱下》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6.《古诗分类鉴赏系列7秋思篇:秋心如海潮》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7.《古诗分类鉴赏系列8山水篇:江山留胜迹》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8.《古诗分类鉴赏系列9咏物篇:何物最关情》上海辞书出

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09.《古诗分类鉴赏系列10春景篇:春江花月夜》上海辞书

出版社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

110.《说唐诗・爱国情思》李弘主编,陈华胜编撰,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7年6月

111.《说唐诗・人世百态》李弘主编,陈志明编撰,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7年6月

112.《说唐诗・交友酬唱》李弘主编,邹志方编撰,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7年6月

113.《说唐诗・咏史怀古》李弘主编,黎阳编撰,浙江人民出

版社,1997年6月

114.《说唐诗・修身励志》李弘主编,梁一群编撰,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7年6月

115.《说唐诗・咏物寄寓》李弘主编,徐正、朱绍良编撰,浙

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116.《说唐诗・山水胜迹》李弘主编,张森生等编撰,浙江人

民出版社,1997年6月

117.《说唐诗・思亲怀乡》李弘主编,张涤云编撰,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7年6月

118.《唐宋咏物词选》周念先编(分类唐宋词选丛书)江苏古

籍出版社1989年9月

119.《唐宋爱情词选》王锡九编(分类唐宋词选丛书)江苏古

籍出版社1989年9月

120.《唐宋爱国词选》马兴荣编(分类唐宋词选丛书)江苏古

籍出版社1991年8月

121.《唐宋咏怀词选》施议对编(分类唐宋词选丛书)江苏古

籍出版社1991年8月

122.《唐宋风情词选》曹济平编(分类唐宋词选丛书)江苏古

籍出版社1991年8月

123.《唐宋文库・诗歌卷・咏物诗精华》李之亮等选注北京:

京华出版社,2002年

124.《唐宋文库・诗歌卷・讽刺诗精华》林仕亿选注北京:京

华出版社,2002年

125.《唐宋文库・诗歌卷・田园诗精华》林仕亿选注北京:京

华出版社,2002年

126.《唐宋文库・诗歌卷・边塞诗精华》李之亮,李迪选注北

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

127.《唐宋文库・诗歌卷・爱情诗精华》林仕亿选注北京:京

华出版社,2002年

128.《唐宋文库・诗歌卷・咏史诗精华》杨洁琼,许华伟选注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

129.《山水诗注析》吴功正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年7

月,“古诗注析丛书”。本集选收了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山水诗200多首。它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概貌。1986年6月初版。

130.《咏物诗注析》孟繁森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9

月,“古诗注析丛书”

131.《爱情诗注析》杨辇宗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7

月,“古诗注析丛书”

132.《花卉诗注析》程龙、宋宝军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年7月,“古诗注析丛书”

133.《田园诗注析》李健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7

月,“古诗注析丛书”

134.《万里归心对月明:唐代》,陈祖美编著,河南文艺

出版社,年2月,“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135.《云中谁寄锦书来:宋代合集》,王国钦编著,河南文艺

出版社,2005年2月,“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136.《七绝名诗100首赏析丛书》,朱枝富主编,河北人民出

切中要害,不作泛泛之谈,让读者真正有所得。其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分析能紧扣特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再次,每卷所附论文,深入浅出,论述精当,这些论文既是各卷七绝诗的,又能给读者以宏观的把握,从而指导阅读该卷诗篇。

137.《宋词精华分类品汇》,程自信、许宗元主编,中国青年

出版社,1994年3月

138.《宋词评释》,波多野太郎,上下册,东京:樱枫社,昭

和四十六年

139.《雅词别裁》,刘翠、刘石,学苑出版社,1998年5月,

收入郭预衡、翼勤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别裁”

140.《唐宋词实用分类图典》,商韬、商慧锦选注,上海远东

出版社,2001年5月。本书将唐宋词按“人物”、“节俗”、“农事”、“采莲”、“行旅”、“爱国”、“边塞”、“亡国痛”、“友情”等分类,并加以注释。

141.《唐诗与人生》,洪丕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

月,收入“传统文化与人生”丛书。讨论了唐诗以及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分为哀乐人生、生活风景、自我修养、世道人心、爱情婚姻、女性话题、养生健康等部分。

142.《宋词与人生》,邓乔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

月,收入“传统文化与人生”丛书

蕤丛书”

145.《诗意人间》丁启阵,外语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8

146.《唐诗宋词》,程郁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147.《唐诗宋词导读》,隋慧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

年1月,“语文新课标选修课读本”

149.《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安徽大

学出版社,2004年6月

150.《昨夜星辰:中国古典诗歌品鉴》(插图本)孙明君,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2002年5月第一版),“清华人文讲堂”。本书以情感为视角,把中国古典诗歌分为三大部分(人与人之情感、人对社会之情感、人对自然之情感)、九大类型(爱情、友情、亲情、咏怀、时事、咏史、山水、田园、咏物),每个类型精选20首左右,逐首予以注释、品鉴。

151.《唐宋诗词选读》严雯靖编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年6月,“语文新课标选修读本”

152.《中国题画诗大观》孔寿山,敦煌文艺出版社,1985年;

1997年

153.《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丁炳启编著,语文出版社,1985

年1月

154.《历代题画诗类编》(上下)李晖(德土员)编著,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

1993年

社,1985年

159.《中国题画诗分类鉴赏辞典》张晨主编

160.《历代题画诗选注》洪丕谟选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年9月

163.《古代爱情诗审美谈》吕美生、朱永平,黄山书社,1987

年3月

164.《古典爱情诗词欣赏》本社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年12月

165.《唐五代爱情诗词评注》

166.《古代情诗类析》徐儒宗、黄云生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12月

167.《中国历代爱情诗萃》郑在瀛等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8.《中国古典爱情诗词选:汉英对照》裘小龙著上海:上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69.情词三百首奚彤云,盖国梁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170.《历代抒情诗选》吴奔星选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6月

171.《中晚唐抒情诗选》杨春俏、吉新宏注析,南海出版公司,

2005年4月。精选中晚唐时期28位有代表性诗人的200篇作品,从“抒情”二字入手。诗作的美和情感的美,造就了这些诗篇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典型的莫过于李商隐的名篇佳作。

174.《古代爱国诗词欣赏》文化林、余镇邦编,江西人民出版

社,1987年9月

175.《中华爱国诗词详解》靳极苍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年

出版社,2002年

179.《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梅》陈维东,邵玉铮主编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3年

180.《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兰》陈维东,邵玉铮主编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3年

181.《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竹》陈维东,邵玉铮主编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3年

182.《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菊》陈维东,邵玉铮主编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3年

183.《历代咏梅诗词探胜・下卷词曲部分》党天正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84.《历代咏竹诗丛》成乃凡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专门收录历代咏竹诗,共分为六编。每编插内容、题材与竹相关的书法、国画,以增加艺术氛围。

185.《唐宋咏物诗赏鉴》陈新璋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年7月

186.《中国古代童谣赏析》雷群明、王龙梯,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8年1月

187.《童趣诗词一百首》黄崇浩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188.《历代趣味诗词鉴赏》韩秋白、聂鸿音,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8年3月

189.《咏鸟古诗欣赏》,刘锬编著,语文出版社,2002年10

190.《中国历代咏月诗词全集》邓国光,曲奉先编郑州:河南

文艺出版社,2003年

193.婉约词三百首注析林音等注析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196.豪放词三百首注析刘筑琴编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197.豪放词精华评析陶新民等编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198.婉约词精华评析胡益民,杨景龙等编著北京:解放军出

版社,2003年

199.《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丁成泉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990年第8期

选本(古人)

籍出版社,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藏明汪宗尼校订本影印,1988年7月

202.《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4月第1版;1992年5月第2次印刷

唐.元结选《箧中集》

唐.殷[选《河岳英灵集》

唐.芮挺章选《国秀集》

唐.令狐楚选《御览诗》

唐.高仲武选《中兴间气集》

唐.姚合选《极玄集》

唐.韦庄选《又玄集》

唐.韦e选《才调集》

唐.佚名选《搜玉小集》

璇琮(1933-)等新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唐诗研究集成”

205.《千首唐人绝句》富寿荪选注富寿荪、刘拜山评解,上

曹方人、周锡山标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

209.《中晚唐诗叩弹集》[清]杜诏(紫纶)p杜庭珠(诒谷)

集,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12月,据采山亭藏版影印,全二册

210.《唐诗合解笺注》[清]王尧衢编选,单小青、詹福瑞点

校,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

1984年12月,影印开明书店1947年版

辞典

213.《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年12月

214.《宋诗鉴赏辞典》周振甫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年12月

215.《唐诗大辞典》周勋初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1

216.《宋词大辞典》王兆鹏,刘尊明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3年

217.《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唐圭璋等撰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

218.《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周汝昌等撰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2003年

219.《袖珍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撰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220.《袖珍宋诗鉴赏辞典》缪钺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21.《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年1月

222.《宋词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

5月

223.《宋词精品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3年

224.《唐诗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年,“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225.《宋诗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年,“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226.《唐宋词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年,“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227.《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日)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

杨松涛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228.《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郁贤皓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年7月

229.《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孙映逵主编,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9年5月

230.《历代怨诗趣诗怪诗鉴赏辞典》周溶泉等主编,江苏文艺

出版社,1989年6月

231.《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

社,1989年7月

学出版社,1990年7月

2002年

236.《宋词三百首辞典》林申清选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年

239.《唐诗宋词分类描写辞典》,关滢等主编,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9年3月

240.《全唐诗佳句类典》,竞鸿,陆力主编,南海出版公司,

1992年5月。精选《全唐诗》中名篇佳句按55大类、316小类编排。

241.《唐诗分类大辞典》(上中下,精装),马东田主编,四

242.《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张秉戍,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年7月

243.《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宋绪连、赵乃增、董维康主

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244.《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周祖n主编,中华书局,

1992年9月

245.《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曾枣庄主编、李文泽、吴洪

泽副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9月

246.《全唐诗典故辞典》范之麟、吴庚舜主编、范宁作序、王

芸荪、王学泰、丘良任、刘玉来、刘扬忠、杨镰、张锡厚、钱世明、徐燕、郭明仪、詹亚国参撰,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年2月;2001年4月(增订本)。

247.《全宋词典故辞典》范之麟主编、范宁作序、刘扬忠、徐

1991年1月

鉴赏

249.《诗词例话》周振甫,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250.《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贾文昭、徐召勋,安徽人民出

版社,1979年;1980年1月

251.《诗法举隅》林东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252.《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傅庚生,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12月

版社,1985年8月

257.《古典诗词欣赏入门》徐应、周溶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年

258.《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曲欣赏》肖世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2月

259.《古代诗词名句艺术探胜》师长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260.《古典诗词曲选析》万云骏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

年12月

261.《诗词曲欣赏论稿》万云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64.《唐宋诗词鉴赏讲座・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解说,周丽苓整

编,华艺出版社,2000年6月

265.《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周啸天,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欣托居鉴赏四书”

266.《先秦八代诗赋鉴赏》周啸天,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欣托居鉴赏四书”

267.《隋唐五代诗词鉴赏》周啸天,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欣托居鉴赏四书”

268.《宋元明清诗词鉴赏》周啸天,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欣托居鉴赏四书”

269.古诗译注及鉴赏・综合卷易小平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

社,2002年

270.古诗译注及鉴赏・综合卷易小平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

社,2002年

271.古代诗歌鉴赏手册蒋雪艳编著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3年

272.古代诗词阅读与鉴赏刘|等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3年

273.古代诗词名句赏析:珍藏版陈元龙编著长春:吉林摄影

出版社,2003年

276.古代诗词鉴赏何锦山编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出版社,2002年

279.古典诗词赏析黄祖泗,覃顺华主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

出版社,2003年

280.古典诗词今译与评析邬国平,顾易生编著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3年

281.中国诗学・历代经典诗词曲鉴赏曾铎著南昌:百花洲文

艺出版社,2003年

282.中国历代赋酒诗词鉴赏杨柳编著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3年

283.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梁权伟编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

民出版社,2003年

284.昨夜星辰:中国古典诗歌品鉴孙明君著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2年

285.诗词鉴赏与解读陈德民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88.怎样读古典诗词仲冬梅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古典

289.《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一)中央人民广播电

京出版社,1980年8月

292.《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四)董扶其等编,广

播出版社,1981年1月

293.《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五)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文艺部编,广播出版社,1982年2月

294.《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六)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文艺部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2年12月

295.《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六)赵齐平等编,北

京出版社,1983年10月

296.《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七)赵齐平等编,北

京出版社,1983年9月

297.《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八)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文艺部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3年9月

298.《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九)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文艺部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6月

299.《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文艺部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9月

300.《文学名篇欣赏》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选编,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0年9月

301.《中国历代文学名篇欣赏》(唐宋文学)陕西人民广播电

302.《中国历代文学名篇欣赏》(唐诗)云贵川陕甘宁六省广

播电台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303.《古典文学鉴赏集》(一)中央电大古典文学教研组、《电

大语文》编辑部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3月

304.《古典文学鉴赏集》(二)中央电大古典文学教研组、《电

大语文》编辑部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

305.《古典文学鉴赏集》(四)中央电大古典文学教研组、《电

大语言》编辑部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

306.《古典名篇欣赏》(上)徐中玉主编,学林出版社,1987

年2月

307.《古典名篇欣赏》(中)徐中玉主编,学林出版社,1987

年8月

308.《古典名篇欣赏》(下)徐中玉主编,学林出版社,1987

年12月

309.《历代名篇赏析集成》袁行霈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9年5月

310.《名家析名篇》毋庚才、刘瑞玲编,北京出版社,1984年

10月

311.《古代诗文名篇赏析》李如鸾编,北京出版社,1985年6

月第1版;1988年5月第2版

年8月

314.《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徐应等,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5月

315.《古典文学名篇赏析》华东师大中文系资料室编,上海教

育出版社,1982年7月

316.《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续编》华东师大中文系资料室编,上

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

317.《古典文学名篇赏析》李贞洁选编,中州书画社,1982年

8月

318.《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一辑)林从龙选编,中州书画

319.《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三辑)林从龙选编,中州书画

社,1984年3月

320.《古诗今选》程千帆、沈祖保南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21.《中国历代诗词译释》陶尔夫、韩式朋编,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1980年10月

322.《古典诗词艺术探幽》艾治平,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12月

323.《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虢寿鹿编注,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9月

324.《古诗词佳句欣赏》张国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1月

325.《中国历代诗歌名篇赏析》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

教研室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326.《诗词曲赋名作赏析》(一)《名作欣赏》编辑部编,山

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

327.《诗词曲赋名作赏析》(二)《名作欣赏》编辑部编,山

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

328.《诗词名作掌故丛话》武原,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

1985年5月

331.《古代诗歌鉴赏》刘凯,凤凰出版社

唐宋

332.《唐宋文学欣赏》傅经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1

333.《唐宋诗文鉴赏举隅》霍松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3月

334.《唐宋诗词探胜》吴熊和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9

月;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10月新1版

335.《唐宋诗词赏析》郑孟彤选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

6月

336.《唐宋诗词赏析》张碧波、李宝冶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2月

337.《唐宋诗词赏析》迎兄难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5月第2版

338.《唐宋诗词鉴赏》王步高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8月

339.《唐宋诗词点评》杨蔚编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版社,2003年

342.《唐诗宋词鉴赏》朱士钊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43.《唐诗宋词》,《中华传世名著丛书》编写组编,乌鲁木

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2年

344.《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任中敏等编选,陆明注释,

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

345.《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李军主编,长春:北方妇女儿童

出版社,2002年

346.《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金锋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3年

347.《唐诗宋词元曲》刘艺著,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2年

348.《唐诗宋词元曲》李建龙主编,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2年

349.《唐诗宋词元曲》李志敏主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

350.《唐诗・宋词・元曲》唐麒主编,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年

351.《唐诗・宋词・元曲》(宋词卷)夏于全主编,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

352.《唐诗宋词元曲・宋词卷》夏于全主编,长春:吉林摄影

出版社,2003年

353.《唐诗宋词元曲》龚卫国主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年

354.《唐诗宋词元曲全集・唐诗宋词卷》金锋主编,奎屯:伊

犁人民出版社,2002年

355.《唐诗宋词三百首》詹丹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年

356.《唐诗宋词》余海主编,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59.《唐诗宋词专题作品选》张明非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3年

社,2003年

362.《古诗词经典:唐诗・宋词》李哲编译,西宁:青海人民

出版社,2003年

唐诗

363.《唐诗选》,马茂元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的有余冠英(负责人)、陈友琴、乔象锺、王水照同志。钱锺书同志参加了初稿的选注、审订工作,后因另有任务,没有继续参加。吴庚舜同志从一九七五年起参加了修订工作;范之麟、董乃斌同志也曾短期参加。何其芳同志生前对本书的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把它作为我们文学研究所一项比较重要的业务项目抓得很紧很细;王伯祥同志在世时也对这项工作给予不少帮助。”

365.《唐诗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组、北京

市维尼纶厂小组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9月第1版;1982年7月修订再版,全二册。古代组参撰人员有王俊年、白鸿、孙一珍、许德政、余冠英、陈友琴、陈毓罴、陆永品、吴庚舜、范之麟、范宁、张白山、张锡厚、胡念贻、徐公持、曹道衡、蒋和生、刘世德。吴庚舜、王俊年、张燕杰负责。胡念贻、曹道衡参加了修改工作。负责人之一王俊年先生回忆说:“1976年春,北京出版社文学组负责人邓庆佑先生找我,说计划出一套新的《唐诗选注》。我向老所长何其芳先生汇报后,何当即决定成立唐诗选注小组,由我任组长,吴庚舜和北京市维尼纶厂的工人张燕杰任副组长(那时提倡科研与工人相结合)。在何其芳先生指导下,我组织、主持选注小组人员讨论确定选题,并组织古代组18位研究人员参加注释工作。何其芳先生审查、修改定稿,最后由胡念贻先生撰写《前言》的前三部分,第四部分由我执笔(此时,何其芳先生已经逝世)。《唐诗选注》分上下两册,于9月出版。接着,江苏、浙江、四川等许多省、市和地区都纷纷重版。一件遗憾的事是:该书的全部职官均由范宁先生注释,但付稿酬时忘了计算这份工作,范先生也始终没有提出。我深感歉疚。”

366.《唐诗选析》张燕瑾编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11

月第1版;1981年2月第2版;1990年

367.《唐诗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年11月

368.《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3

年1月

371.《唐诗小札》刘逸生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第4版(修订)

年7月

10月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999年1月新1版,改题《唐诗选注》

378.《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全10册,袁闾琨主编,辽宁人民

出版社,1994年8月

379.《唐诗汇评》陈伯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全三册

380.《历代唐诗论评选》陈伯海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年6月

宋诗

381.《宋诗选注》(14万字)钱锺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锥编》,体现了钱锺书鲜明的个性特色,初版时曾被乔冠华推为那个年头惟一可看的、有个性的书。

382.《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5月新1版,1992年12月第9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383.《宋诗一百首》王水照,朱刚编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年12月第1版,1993年8月第2次印刷;2002年

386.《宋元明诗(合钞)三百首》(清)朱梓、冷昌言编,徐

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389.《宋诗选》张鸣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中

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历代诗选”

392.《诗苑英华・宋金诗卷》黄瑞云选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02年

393.《古典诗歌基本解读・宋诗观止》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

所编著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

394.《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

月第1版,1987年1月第2次印刷

395.《宋诗三百首》钱仲联选,钱学增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年1月第1版,1997年1月第2次印刷

2002年

398.《宋诗三百首评注》刘乃昌选注济南:齐鲁书社,2002

399.《宋诗三百首》奚柳芳,王礼贤选注上海:上海画报出版

社,2003年

400.《宋诗三百首》高克勤,曹明纲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律绝

401.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代汉林编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

社,2002年

402.《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艾治平,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月

403.《唐宋绝句选析》马汉彦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1月

404.《唐代绝句赏析》刘学锴等编写,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年1月

405.《宋代绝句赏析》陈友冰,杨富生,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年3月

406.宋诗绝句300首编者不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三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神龙元年(7)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鉴赏

要解开这一疑团,必须重视诗的前两句,它们提供了必要的线索。诗人在到达贬所后,即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且已持续了半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心境如何呢?诗中似未明言,其实不然。“近乡情更怯”,说明诗人早巳“情怯”。对家中情况的一无所知,使诗人的思虑中,增加了不安和疑惧:亲人们是否遭遇到什么不幸呢?空间的阻隔,时间的推移,使这种不安和疑惧,日趋沉重地郁结在诗人的心头。渡过汉水,离乡日近,但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沉重,因为不祥的猜测,有可能即将被证实。“不敢问”,不是“不想问”,诗人也想能尽早知道家人的消息。不过,假如能听到好消息,固然会无限欣喜,但万一相反呢?那么,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岂不将被这无情的消息一下子所粉碎?与其如此,不如听任这模糊不明再持续下去,因为毕竟还存在着一切皆好的希望啊。这种想问而又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焦虑痛苦的心情。大诗人杜甫在战乱中与亲人分离,又音信不通,在《述怀》一诗中,写了这样几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尽管诗人的身份不同,造成音书惭绝的原因不同,但矛盾痛苦的心情却完全相同。当然,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不会人人都有;但这种特殊微妙的心理状态。却是大家都能理解,真实可信的。看似不合情理,其实只是情况特殊而已。

以上这一思索,理解的过程,可以使我们对这首诗巧妙的抒情艺术,有更深刻的体会。诗人在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四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这两句写江涨时所见——江流平满,波浪不兴,燕子迎风贴近水面款款翻飞,水动而不惊;鸥鸟浮泛水中,水轻摇而鸥自适。王嗣奭在《杜臆》中评曰:“动曰细,摇曰轻,因鸥燕之得趣,亦若水使之然。此于无情中看出有情。”

出自杜甫《江涨》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江涨》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作于成都草堂。上四江涨,下写涨时景物。方下床而水高数尺,及倚杖而水没中洲,是急涨之势。迎风之燕,贴近水面,水微动而燕不惊。逐浪之鸥,浮泛水中,水轻摇而鸥自适。此见江流平满,波浪不兴。“容易拔船头”,亦见江水宽而渔人乐。《杜臆》:动曰细,摇曰轻,因鸥燕之得趣,亦若水使之然。此于无情中看出有情。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主要写的是诗人远眺到的凉州一带景象。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去,远远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飞入了白云之中。在高山大河环抱中的一座座戍边孤城,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荒芜的边疆环境。这两句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浑壮阔,也体现了戍守边防地区战士们苍凉而荒芜的境况,为整首诗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背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后人点评】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六

古诗原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翻译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注释解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

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了。

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

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因此给它一个美称。“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从作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这是杜甫律诗的老到之处。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七

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一作:蓬莱)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2、锦瑟

李商隐?〔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篇十八

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2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3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唐代〕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9317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