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读后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19:15:08
心若菩提读后感
时间:2023-10-27 19:15:08     小编:雨中梧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中所获得的所思所感进行的总结和反思。要写好读后感,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书中所传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下面是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的摘录,这些作品或许能够给大家在读后感写作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一

之前读书,我都是怎么喜欢怎么来,全凭喜好!拿来一本书,先读开头,感觉还可以就继续,不是我喜欢的就放在一边,然后就再也不碰了。读了几本书吧,回头一想,最最令我着迷的是《草房子》,每次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这是为什么?我自己也没有想明白。最近,慢慢地觉得,读完一本书,最好留下点什么……之前是自己太懒了,懒得动动脑子,懒得动动手,近期感觉不能这个样子下去了,就有了写点东西的想法。不拘形式,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记录一下,对自己也算是一种锻炼。

之前,没有听过曹德旺这么一个人,是办公室同事买了一本《心若菩提》,然后自己就借来看看,接着不到两天就看完了。期间网上查了查背景,唉!原来福建还有这么牛的一个企业,还有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啊!

首先一点,感觉也是最契合自身境遇的就是曹德旺这个人的脑子太活泛了。什么问题到了他那里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其公司的几次重大的问题决策就是建立在其聪明灵活的脑袋上。我很服这一点,所以就喜欢上了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我就是太懒了,这个懒主要是脑子懒,不爱动脑,身体上倒是很勤快。之前对这个问题也有所察觉,但是不如这次感觉来的强烈。第一次高考那年,每天早起晚睡的,都学疯了,可是成绩一直不稳定,高考也是没有考好;来年,自己调整了一下,变成了班里的懒人,结果考的还算可以。主要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了,有自己的复习思路,不再那么顺从老师的按部就班。大学毕业后,工作有点安逸,渐渐地,毛病又犯了……最近在寻求改变——其实自己一直在寻求改变,可是吧,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就歇菜了,总是一遍遍地在原地转圈而已……这样一想整个人就不好了,唯一跳出圈子的就是复读那一年。看来不逼到份上真是不成啊!

其次呢,就是用心。我这人没啥大的.追求,天天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出来,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就这么得过且过的混了将近三十年。唯一的一次用心好像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复读那一年……唉!让我有点无地自容啊!有惯性的作用在里面,从小到大一直是家里的好孩子,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是,见人就是被夸,自己有点飘飘然。然后就在路上迷失了……自己需要做一点点的调整了。那自己如何去用心呢?我还没有个思路,但是调整必须要有了,不然就真的如此一辈子了。用心就是专注?可能是。但是具体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呢?我这笨脑壳真是没招了,需要自己去探寻。

还有就是曹老板注意分析,从众多微小的现象中找出其中最最本质的问题,一击而中!这个真的是非常的了不得,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头脑、足够的自信……种种优秀的品质真是生动的体现在你的眼前,真是让我服气了。我是觉得,曹老板真的值了!而且注重实地得调研,每有大事,都要实地考察一番,做到心中有数。

还有其他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体会,就不一一的展开了,需要自己慢慢去体会。深思一下,人的行为的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啊!

人家就是一个传奇!

忽然想起来,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我是传奇》,也推荐读到的朋友看看。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二

假期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曹德旺编著的自身经历一书《心若菩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有趣、可爱、聪明、大智、真诚、心善,聚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今天玻璃大王的誉称。

小时候连个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就叫小印度,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长辈给取了现在的名字。十多岁起,跟着父亲开始做生意,骑着自行车,来回100公里的山路,从做香烟生意到卖水果,到去工地上干苦力,当过炊事员、销售员、采购员,每份工作都依靠自己的勤奋、聪明取得不错的成绩。

后面结缘玻璃,从最开始的高山异型玻璃厂的一名普通采购员干起,然后承包该厂,再到建宏路合资玻璃厂—中外合资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一步步将国内民营企业发展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集团。政府的支持、友人的帮助、政策的东风,都是助其成功的因素之一,然而,读完本书,曹德旺本人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很多高贵的品格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下是我从该书中学到的对我受益良多的一些启发:

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做大做强一个企业,可想而知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对于困难,曹德旺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想起这个经历。提醒自己,只要肯动脑筋,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在其后面遇到的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前,充分体现了他的大智慧。

热爱读书、学习。以前家里穷加上调皮,退了学,后来的知识的获得全靠自学。只要对自己有帮助的都会去学,学会计、学营销、学mba,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记读书。这一优秀的坚持无一不在他今后的工作中给予莫大的帮助。

自信,信自己,也信任他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与政府合资中信任政府,在与国外公司合资时,信任外国人,在公司管理中,信任自己的员工,信任供应商。

尊重他人,坚持以人为本,考虑他人的利益。书中有一段关于闽侯人退土方的叙述,没给欺骗自己的人绝后路,最终实现了双赢。在看到这段后,我不禁感叹,心中有大爱的人,天都会帮你。

爱兵如子。福耀的企业文化之一:尾牙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以仁义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生病,企业承担全部医药费;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时,以身试法,制定规章,规范员工行为。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想着全面发展员工的德智体美劳。

诚信,不贪图小便宜。诚信经营企业,重视企业规范管理,做事透明。

助人为乐。曾经的老师想让其给学校捐助桌椅,捐了;地产商让其帮忙买下预售房,买了;以及后来买下双玻、通玻的事,在对方困难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

心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慈善大家,捐款百亿,建学校、建寺庙、建图书馆等,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益几十万人。

读完,不由心生佩服和感恩,十多岁的年纪独闯天下,吃过的苦、走过的艰难的路,唯有亲身经历,才有话语权。一个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家,心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从国内走向世界,始终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首,再到个人利益得失。

最后,以曹德旺始终坚持的三个信念结尾:

“国家会因为有您而强大

社会会因为有您而进步

人民会因为有您而富足”。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三

记住三句话: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慢热型的人,对感情更执着。越缓慢的开始一段感情,内心的投入度也就越深。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活着,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别违心,以及别后悔,还有,去xxx的人言可畏。

很多时候,心里明明不是那样想的,却控制不了自己而说出相反的话。究竟是我们太执着于所谓的自尊,还是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口是心非。

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你不要用年龄和其他东西来束缚自己。年龄从来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来为难自己。

别太善良了,别太大方了,也别太能干了,时间久了人家会觉得,你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即使有一天你撑不住,哭了累了,也没人心疼你。因为在他们眼里这都是你愿意的。有时候心眼也别太好了不要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别人不会想你的感受和种种不易。他们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据说,你梦到了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在想你。心若沉浮,浅笑安然,请允许我跌进你的梦里。

如果决意去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问自己和别人值不值得。心甘情愿才能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会义无反顾。

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这段日子也许很长,也许只是一觉醒来,所以耐心点,给好运一点时间。

分开以后,我最大的领悟,不是我有多好,也不是你有多坏,而是我看清了自己,更明白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好的爱情,永远是两个人的努力,而不是一个人的委屈求全。

每次被人排挤的时候,你总会以为自己错了,每次被人谩骂的时候,你因此郁闷了几天,生活中少不了一些无缘无故看不起你的人,也会碰到一些无缘无故讨厌你的人,不必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在你回家的路上,总会遇到几条疯狗在路边乱吠,你只需继续前进,无须理会。生活就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四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人,我特爱他的菩提系列散文十书,《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林清玄曾在《凤眼菩提》的自序中说:“我有一串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凤眼菩提子有着古朴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颗美丽优雅的眼睛。我很喜欢这一串凤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数他时,心念就飞升到空明纯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优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树皆绿,风里流着音乐,云都散得干净。”

《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一段文字:如果一位花贩把自已照顾成一朵花那么细致与美,那么她卖的花一定不会太坏我喜欢向如花的姑娘买花我喜欢向有书卷气的老板买书我最喜欢菜市场卖菜的一位阿婆,因为她梳理得最整洁,笑起来温馨自然,就像她架子上的青菜可惜,这样的惊见是不多的,所以我珍惜这样的缘。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时,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作者所描述的如此认真对待生活的人。如花的姑娘、充满书卷气的书店老板、温馨自然的卖菜阿婆……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仅能让自己快乐,而且这份爱生活、爱工作的.情绪还会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就连没有看到他们的我,读到这样的文字,也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快乐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凤眼菩提》用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让每一个烦恼化成智慧的清气。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五

看老曹的《心若菩提》中关于他的mba知识,他是完全自学的。这一段就颇让人感慨。这几天是高考季,跟这段颇有渊源。

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最后好好的成个家。这是一般人通常的设定,这里的读书找工作就涉及到了文凭问题。老曹学历是小学毕业,初一都没念完,但是他自学。

在适当的时候,的确需要适当的凭证。

在你满世界找工作的时候,文凭就是一张通行证。别人不知道你张三李四的能耐如何,只能通过这些证书来证明。但是一旦进了门,这张纸就成了废纸。没有人再去计较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获得过什么奖励。从根本上来讲,资历理论都很扯的事情。在市场化企业中,论能力进行分金银。论资排辈,从根源上就不合适。你是正高就一定比副高在项目上处理的好?未必。一边摸索一边创新。

始终保持自学的'态度,持续的读书,持续的精进,主要是要保持自己的思想,一直在前进。

很久以前,同学聚会,咨询大学老师对人生的建议。他给出的建议就是应该去读mba而不是去刷文凭。针对这个观念,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不应该去刷个学历呢?读完老曹的书,恍然大悟。

都已经在职场厮杀了十几年了,刷个文凭啥用都没有,不如去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除非你打算去考公考编。而mba,甚至是包括会记学都对企业有帮助。确实是这样的逻辑。

真正有用的知识,从来都是靠自学的。刷的各种学历,仅仅是门槛而已。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六

假期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曹德旺编著的关于自身经历一书《心若菩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有趣、可爱、聪明、大智、真诚、心善,聚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今天玻璃大王的誉称。

小时候连个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就叫小印度,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长辈给取了现在的名字。十多岁起,跟着父亲开始做生意,骑着自行车,来回100公里的山路,从做香烟生意到卖水果,到去工地上干苦力,当过炊事员、销售员、采购员,每份工作都依靠自己的勤奋、聪明取得不错的成绩。

后面结缘玻璃,从最开始的高山异型玻璃厂的一名普通采购员干起,然后承包该厂,再到建宏路合资玻璃厂—中外合资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一步步将国内民营企业发展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集团。政府的支持、友人的帮助、政策的东风,都是助其成功的因素之一,然而,读完本书,曹德旺本人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很多高贵的品格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下是我从该书中学到的对我受益良多的一些启发:

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做大做强一个企业,可想而知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对于困难,曹德旺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想起这个经历。提醒自己,只要肯动脑筋,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在其后面遇到的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前,充分体现了他的大智慧。

热爱读书、学习。以前家里穷加上调皮,退了学,后来的知识的获得全靠自学。只要对自己有帮助的都会去学,学会计、学营销、学mba,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记读书。这一优秀的坚持无一不在他今后的工作中给予莫大的帮助。

自信,信自己,也信任他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与政府合资中信任政府,在与国外公司合资时,信任外国人,在公司管理中,信任自己的员工,信任供应商。

尊重他人,坚持以人为本,考虑他人的利益。书中有一段关于闽侯人退土方的叙述,没给欺骗自己的人绝后路,最终实现了双赢。在看到这段后,我不禁感叹,心中有大爱的人,天都会帮你。

爱兵如子。福耀的企业文化之一:尾牙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以仁义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生病,企业承担全部医药费;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时,以身试法,制定规章,规范员工行为。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想着全面发展员工的德智体美劳。

诚信,不贪图小便宜。诚信经营企业,重视企业规范管理,做事透明。

助人为乐。曾经的老师想让其给学校捐助桌椅,捐了;地产商让其帮忙买下预售房,买了;以及后来买下双玻、通玻的事,在对方困难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

心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慈善大家,捐款百亿,建学校、建寺庙、建图书馆等,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益几十万人。

读完,不由心生佩服和感恩,十多岁的年纪独闯天下,吃过的苦、走过的艰难的路,唯有亲身经历,才有话语权。一个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家,心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从国内走向世界,始终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首,再到个人利益得失。

最后,以曹德旺始终坚持的三个信念结尾:

“国家会因为有您而强大

社会会因为有您而进步

人民会因为有您而富足”。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七

又到了夏天,在蝉声中那热浪连连,我这颗少年的心不禁变得烦躁,心里像种了一颗仙人掌,毛毛的,乱乱的,于是,便拿来一本书去读,希望用书的沉静无言给我的心送来一丝清凉。

眼睛不由被扉页上几句简洁话语所吸引:人淡如菊,情浓如丝。心素如简,文美如禅。

林清玄先生的书就是这般明净,他的作品是世纪之交最清明的文章,也是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林清玄先生爱石,他透过石悟禅,悟理,悟心,他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将佛理养化作美好心情,引领人们进入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陪伴了许多不安的心灵,使人们找到了安静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给我领悟与感触最深的有其中的三篇文章:《佛鼓》、《送一轮明月给他》和《伤心渡口》。

《佛鼓》是本书第一篇文章,是在我心灵最杂乱和躁动时读的,可就这一篇文章,便似清泉安顿了我的身心。它讲述了作者住在佛寺里的所见,所想,所闻。想象着,仿佛也真的听到了那警醒与沉静的晨钟与多变又灵动的鼓声。随着鼓声的余韵袅袅,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了、澄净了,眼前仿佛就立着一棵沉默的菩提树。

而《送一轮明月给他》则使我深切感受到人性大爱,人善大美。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趁夜色在林中散步,走回住处眼见自己的住处遭窃,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正巧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小偷正感错愕时,禅师说:“你走老远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便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错,低头溜走了。

禅师望着他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迷失在山林中,感慨到:“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在禅师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他迷失自我,不能自见光明,而明月是在黑暗山林中照亮世界最美的东西。结局当然是美的,小偷最终体会到人格的馨香,受到映照走向光明的道路。

我每每在伤心无助时,总会想起《伤心渡口》里的几句话:落花飞舞之后,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黎明的天光就要掀起!春蚕土丝自缚的终极,是一只蛾的重生!

是啊,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是多么深刻。让我们多读书,感觉到“清风匝地有声”,描绘出”记忆的版图“,聆听到“欢乐悲歌”,接收到“来自心海的消息”,走进了“想象的城堡”,品悟到“觉醒的滋味”,最终“走向生命的大美”。让我们寻找心的菩提吧!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八

所谓菩提,是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而觉悟的开始,正是菩提的芽尖。在烦躁之中,寻找着身体心灵合一的感觉;在领略着佛教的故事中,寻找着第一流人物。

书中的文字总是需要缓缓地咀嚼,像是品一杯清茶,不是追求着味蕾上的享受,只是沉淀着内心的平静。淡泊清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质朴的精神境界。那里的一朵花,一棵树,一轮明月,以及一段段的回忆和生活中的细节都能让人身临其境,在困顿之中,得到智慧明光,所谓自然的恩泽。

林清玄似乎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每每都有心灵的深深颤动。我仍深记着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光是这句话本身,还喜欢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在我看来,《情的菩提》就是林清玄对这句话的品读。清淡似乎贯穿了全书。因为在寻找着林清玄认为的清欢,所以才会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着林清玄的'清欢,才会慢慢醒悟过来,俗世中的清欢虽渺小,虽不可多得,但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沉静的心,而被世俗磨灭的也正是那样的一颗心。

亲情、爱情、友情,大自然的深情,对不幸者的同情……林清玄用这些情感来弥补着我们所缺失的那颗心。而那清欢,是一种调和剂。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利用着“最少的就是最珍贵”的思想,让被利欲熏心的我们去追逐着。在一次一次的平静之后,我们有了菩提的芽尖,领悟到清欢的真谛。林清玄用他那平实的语言操控着我们的心,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往世俗之外的美好中走去,在那里能闻到富人家里种的梅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阅读《情的菩提》,我们追求着清欢,只是成为不了第一流人物。阅读、感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不定在某一天,在俗世和清欢之间找到平衡、顿悟,菩提开花。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九

后来想想,其实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没有错,因为我们遇到的人不同,经过的事不同,感到的情不同,受过的伤不同,所以我们的感情观念自然也不同,但这,并不能贬低任何一种感情的价值。

我不愿去评论一段感情的好坏,在我看来,感情像茶,爱喝的人说他甜,不爱喝的人说它苦,但茶就是茶,它并没有改变,而我,不愿意做哪些不懂茶却故意装作懂茶的人,除非,这段感情我亲身经历过,我懂它的滋味。

有些人在情感道路上跌过一次就爬不起来了,有些人会为之动容,说他重感情,有的人则鄙视他,说他懦弱没骨气。我呢?则介于两者之间,就如林清玄说的:“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所以,我选择顺其自然。

看着那些在感情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我想去拉他一把,却又制止了自己,因为我知道,谁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他在打仗,和自己打仗,他在挣扎,在苦和痛的边缘挣扎。我可怜他,因为他的痴情世间少有,本应幸福的人,现在却如此狼狈;但又讨厌他,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本可以让自己活的快乐,茫茫情海,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又何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情本是自由的,谁也限制不了,或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它。也许,放开一段感情,便是给自己一段重生。有的茶是苦的,但也不要嫌弃它,毕竟它给了你如何品茶的经验,也许下一秒,你会觉得它变甜了,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十

"心若菩提"一词源自佛教,意为培养一颗有利于众生的慈悲心。它教导我们超越自我,关心他人的痛苦与苦难,致力于造福他人。在大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不断追求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更应该怀有一颗菩提心,为他人的幸福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段:培养菩提心的重要性

在大学中,培养菩提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菩提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关注他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成长,并培养宽容与尊重的品质。其次,菩提心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在倾听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更为真诚与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领导力与合作意识。最后,菩提心能够给予我们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在关注他人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定能够获得更多自己的内心富足与快乐。

第三段:实践菩提心的途径

要在大学中实践菩提心,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可以展现菩提心,并帮助自己培养出更高尚的品格。其次,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与困扰。倾听是理解的前提,当我们深入地倾听他人所需,才能够更好地提供帮助与支持。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支持他人的成长与进步,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分享自己的能力与经验。最后,我们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与关爱他人,从而更好地实践菩提心。

第四段:菩提心的启示

在实践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得到一些关于生活的启示与体验。首先,菩提心的实践教会我们放下自我,更加关注他人。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求与幸福时,自身的烦恼与痛苦也会减少。其次,菩提心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世界。通过关注他人的进步与幸福,我们能够更加积极地为改善社会与人类幸福做出努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人对我们的感恩与快乐,从而给予我们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第五段:菩提心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菩提心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品德与人际关系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加成熟与宽容。在实践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明确自己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通过不断地关注他人,我们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己。同时,菩提心也是一种乐观与向上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与挫折,保持一颗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总结:

在大学中,心若菩提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成长,而且能够为他人带来福祉与进步。我们要学会关注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并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通过倾听与支持,我们可以建立更加深入与真诚的人际关系。同时,心若菩提的实践也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快乐与满足。心若菩提心得体会大学,只有在这样的大学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成长。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十一

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

《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十二

林清玄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林清玄运用富有禅意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颗细腻的柔软心。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叶子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后,潜下心来,认真的读读林清玄的散文,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情感与心灵世界的一次雨露滋润。读完他的散文确实有一种心灵得到净化,情绪得以安宁的感觉。

更多

心若菩提读后感篇十三

每每拿起《心的菩提》这本书,都会让我走进一个空灵的世界,在那里,我的心也为之沉静。里面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都可以引发我的深思。林清玄先生用那么通俗易懂而又清新优美的文字,将博大精深的佛学简单明了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在佛理中深省自己的做法。

这本书用一个个的小故事展现了一个个大道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读起来并不费劲。很多时候我都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们看,也许他们还读不懂那些故事里的哲理,但至少在他们的内心会留下印记,而且每篇文章之后议论抒情的文字恰好是这篇短文的升华,学生们是看得懂的,很多孩子看完后和我交流时,都说到了这些文字带给他们的启示。

林清玄用木鱼来提醒大家时刻要保持清醒,不能懒惰。用水的特性提醒我们要安静,不能浮躁。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常和学生分享的:“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下才可以起作用,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来凋谢,就没有足够的养分长出树叶;一粒种子如果不全心地来消失,就不会从内在最深处长出芽来。因此,我们的生命不能打折。”

书中《柔软心》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她讲述了一颗柔软的心对我们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是何其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可以让我们更有耐心的对待学生,也可以帮我们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

所以这本书,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值得一读,值得去品味这之中的深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9514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