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写总结时要注重思考和反思,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下是相关领域专家对于总结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债券评估论文篇一
高校体育场馆要迈出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必须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在功能上,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在运行机制上,从以管理为主向以经营为主转变。体育场馆应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积极开拓社会体育消费市场。城市居民目前娱乐消遣等消费已开始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为此,体育场馆应拓宽思路,积极培育健身娱乐市场,以满足消费者对体育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求。
2.2发挥高校无形资产的优势,拓展经营项目
高校拥有一批学历高、业务能力强、懂体育技术理论、熟悉训练竞赛业务的各专业师资队伍,他们是体育方面有名的专家、教授等,在社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和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有偿训练及娱乐体育等具有明显优势,是有很大潜力的体育无形资产。
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开发中,必须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高校专业人才多,学科面广的优势。多与社会各体育界的联系,不断更新知识观念,为更好地开发经营项目、培养市场服务。
2.3高校体育场馆应建立综合性的体育服务中心
体育活动、健身指导、生理生化康复中心、诊断预测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集体育、健身、诊断、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服务场所。人们来高校体育场馆有娱乐、锻炼、休息等场所,享受各种各样的优质服务,这样就能把高校潜在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从增强个人素质的高度出发,高校体育馆更应主动承担责任,义不容辞地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2.4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根据高校体育场馆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应加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多种管理模式的并存。对于小型的公共体育场馆,可以委托社区管理。对于大型体育场馆,应采用市场运行机制,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对于一些训练基地性质的场馆可以委托给运动队(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经营运作。
2.5加强对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体育产业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关键。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具有能够为体育市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高校应充分利用综合院校体育、经管、中文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师资力量,开设新兴的体育广告、体育新闻、体育管理等专业,培养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使他们掌握现代体育管理和体育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能按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铁民.高校体育产业化理论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张永保.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债券评估论文篇二
债券评估是投资者在购买债券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债券的评估,投资者可以了解债券的风险与收益,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在进行债券评估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债券评估的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债券评估来说,了解债券的基本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债券作为一种固定收益工具,具有一定的期限和利率。在评估债券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债券的期限和利率。通过了解债券的期限,我们可以评估债券的风险和回报。而了解债券的利率,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债券的收益情况。因此,在进行债券评估时,我们应该首先关注债券的基本特征。
其次,在债券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债券发行主体进行评估。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债券的发行方,也是债券的还本付息责任承担者。因此,评估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债券评估中发现,评估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时,可以结合一些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这些报告可以提供对债券发行主体信用状况的评估和预测。通过综合评估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债券的风险和收益。
第三,在进行债券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债券市场的状况。债券市场的状况可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和收益。在进行债券评估时,我们应该关注债券市场的利率和流动性情况。如果整个市场的利率上升,那么债券的价格可能下降,收益可能减少;而如果市场流动性紧张,债券可能难以交易。因此,了解债券市场的状况对于债券评估非常重要。
第四,在债券评估中,我们还需要对债券的相关文件进行仔细研究。这些文件包括债券的发行公告、发行说明书、承销协议等。通过仔细研究这些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债券的具体条款和条件,包括还本付息方式、提前赎回条件等。这些条款和条件对于债券的风险和收益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债券评估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债券的相关文件,并进行细致的分析。
最后,在进行债券评估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形成综合评估意见。债券评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债券的基本特征、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债券市场的状况以及债券的相关文件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形成综合评估意见,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综合评估意见应该包括对债券的风险和收益的预测,以及对债券投资的建议等。综合评估意见应该在充分了解债券的基础上,向投资者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债券评估是投资者在购买债券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债券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债券的基本特征、评估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关注债券市场的状况、仔细研究债券的相关文件,并最终形成综合评估意见。我通过对债券评估的实践和总结,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对于提高债券评估水平和投资决策的准确性是非常有益的。
债券评估论文篇三
第一段:引言(引入债券评估的背景和重要性)
债券是企业或政府部门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工具,也是市场上常见的金融产品之一。债券评估是对债券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对于投资者和发行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债券评估项目,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债券评估的一些关键要点。
第二段:评估指标的选择与使用
在债券评估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评估指标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评估指标可以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财务指标包括债务水平、流动性、盈利能力等,而非财务指标则包括产业环境、市场竞争力、政策环境等。在选择评估指标时,需要考虑到债券发行者的实际情况和债券市场的特点,并综合运用多个指标进行评估,以得出更为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
第三段:数据获取和信息分析
债券评估需要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数据获取可以通过查阅企业财务报表、行业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途径进行。而信息分析则需要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趋势分析、风险分析等。通过深入的数据获取和信息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债券发行者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和长期发展潜力,从而为债券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段:风险评估和结论形成
风险评估是债券评估的核心环节,是评估债券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评估。在风险评估中,需要关注债券发行者的还本付息能力、资金流动性等指标,并结合市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形成评估结论时,需要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并结合主观判断给出评估结果。
第五段:风险管理和建议
债券评估的最后一步是风险管理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债券的投资风险和回报潜力,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比如,如果评估发现债券投资风险较大,我们可以建议投资者减少债券配置比例,加强对风险较小的债券的投资。同时,我们也可以提出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建议,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总结:
通过参与债券评估项目,我深刻意识到债券评估对于投资决策的重要性。在评估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充分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准确评估风险以及提出相应建议等步骤都需要我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只有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估,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学习,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应对债券评估的挑战,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债券评估论文篇四
陈洪星学号:200807080114
摘要:风险,即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土地估价师运用专业知识对一宗土地进行价格评估时,由于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失实。这种土地估价师在执业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引起的评估结论失实而形成的事故或事故隐患就称为土地估价师的执业风险。
关键词:土地评估;风险;土地评估机构
土地估价又称为土地评估、地产评估。在我国就是评定出卖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也就是对某项不动产估计出一个公开市值,也就是这项产出售时可取得的合理的最高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评估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土地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土地估价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风险也开始凸显。风险,即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土地估价师运用专业知识对一宗土地进行价格评估时,由于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失实。这种土地估价师在执业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引起的评估结论失实而形成的事故或事故隐患就称为土地估价师的执业风险。
1.土地评估风险的种类和产生原因:
1.1.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指评估人员可以在可以通过手段控制,并可以避免的。这种风险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1.1.估价时选择了不合适的估价方法。在估价中要根据估价目的、估价对象的特点来选用具体的估价方法。如果估价方法选用不当就可能导致估价结果出现偏差。在估价规范中要求对一宗土地的评估选取两种方法。但可能在有的土地评估时只能使用一种方法,选取另一种方法就是错误的时候,不需要硬安照规定选用两种,只要在最后特别特别注明就可以了。
1.1.2.存在的社会诚信风险。在估价时,由于估价人员可能一时的不用心或不负责任,在估价时,未对法律、政策等问题进行严谨地考虑,或是没有认真地对估价对象进行实地查勘,导致估价结果失实。还有就是一些估价人员为自己的利益,在估价时故意低估或高估,造成结果的属实。当然还有些评估机构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接了些超出机构评估能力的项目,造成的估价结果错误。这些都是在诚信问题引起的风险。
1.1.3.评估报告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估价师在制作估价报告时,由于时间不足或经验不够,使报告出现一些内容陈述不够或不准确。当报告人由于不了解或不留意而错误地使用报告,有可能导致出现一些经济纠纷或法律纠纷。
1.1.4.在估价时测算时发生错误的风险。当估价师技术水平不高或经验不足时,在估价时选择参数的不当或有错误,最后的估价结果将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还有就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估价师将不符合要求的实例强行进行修正,或是在缺乏有效可比实例的情况下,杜撰虚构可比实例,这就导致估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出现较大偏差。
1.1.5.估价方法本身存在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风险。由于我国土地估价起步较晚,估价理论和方法源自西方土地估价理论,而这些方法在我国运用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收益法中资本化率需要估价师慎重确定,但这些参数的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可能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情况。
1.2.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估价人员凭借自身的能力不能控制和转移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在对此种风险有较强的预知能力时减小风险程度。
1.2.1.经济和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化,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必然会对土地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这些影响是估价师无法预测的。再有,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动,可能导致估价结果与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偏差,这种风险也是估价师无法预测的。
1.2.2.评估机构和国有机关没有彻底脱离关系引起的风险。在改革开放前,那是的评估机构都是属于国有的,在改革开放后虽然他们都已经是独立出来了,但还是与国有部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使在国家部门进行土地评估时只选择与他有关系的下属评估机构,这就引起了对评估地点评估的不正确,这种行为也妨碍了整个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1.2.3.对评估地点信息了解不准确引起的风险。由于委托评估人对评估地点提供的信息的不准确或错误而造成评估不准确从而造成的经济纠纷,甚至法律诉讼。
2.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小土地评估风险。
2.1.土地评估机构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增强市场竞争力。土地评估机构一定要真正认识到与其它成立时间和进入市场较早的中介机构相比,在以下几方面尚存差距::一是起步晚、底子薄;二是从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整体竞争力;三是业务单一,服务领域窄。至今土地估价师也还只是国土部门认可的上岗执业资格,没有进人人事职称序列。在市场建设上,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原因,多年来土地评估与房地产评估存在业务交叉,加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蚕食,不正当竞争泛滥。还有就是评估机构一定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实力,接受的评估委托要是符合自身实力的,不能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样就可以减少社会诚信方面的风险。还有评估机构要与政府部门彻底分割,从脱钩改制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评估机构自身实力,降低风险。
2.2.加强土地估价机构的内部质量管理。如果在土地估价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检验、核查等措施或方法,可以保证估价结果的真实、可靠、估价报告的科学规范。这就需要估价机构制定一套全面质量管理规程,促使机构全体人员遵照执行,这样就可以尽量的减少或避免了在评估测算时的风险。
2.3.加强土地估价师的教育和考核。这样就可以提高估价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估价技术水平。通过继续教育加强估价人员敬业精神、勤业精神、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不断提高估价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通过定期组织土地估价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讲授最新的估价方法和理论 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组织估价人员座谈会,充分交流估价经验,以提高全行业的执业技术水平,这对于降低由土地估价人员带来的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4.在评估机构行业也建立保险机制,从而有效规避从业时的风险。在土地评估市场化后,评估机构的风险比原来明显增大了。从机构自身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加强内部项目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估价报告质量,甚至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以规避、防范风险,并提高承受风险的能力。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考虑如何建立行业保险制度,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有关保险业共同建立执业保险制度,这是促进评估行业顺利发展的有效措施。委托评估的事物的价值量与评估机构的收费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即便是微 小的错误所带来的损失,也足以使颇具规模的评估机构也难以赔付。所以,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土地估价机构的职业保险是大势所趋。
2.5.强化评估行业的职业操守。评估机构的人员在执业服务中应努力做到既提倡热情、全面、及时,又要杜绝人情价、关系价。在做好评估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优势,为客户搞好如资产处置,开发可行性论证等方面的策划和审批的协调等延伸服务,提高社会公信力,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为土地估价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也可以避免在评估时的社会诚信风险。
这个行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土地评估行业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整个行业的未来也是十分光明的。土地评估机构也需要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相应的调整好自己,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好的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断发展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好的行业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王曙光.如何把土地估价的执业风险降到最低.西安工业太学学报.2oo4.5
张泽颖;傅鸿源.关于房地产估价师责任风险的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
胡存智.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地质出版社.2007.7
姓名:陈洪星
学号:200807080114指导老师:崔永亮
债券评估论文篇五
二手花冠1.8gl-i评估报告【1】
车辆基本信息
品牌:花冠型号:tv7180gl-lm3
车辆类型:紧凑型车国产/进口:合资
制造厂名称: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vin号:ltvbr22e080******
发动机号:zz***发动机型号:1zz
车身颜色:红色燃油种类:93#汽油
排量/功率:1794ml/93kw出厂日期:3月
手续、规费情况:机动车登记证、车船税、交强险及年检标志齐全。
配置:abs、ebd、双气囊、六挡手动变速箱,麦弗逊式独立前悬,防夹手电动车窗、座椅调节、方向盘调节、大灯高度调节、cd、电动后视镜调节、恒温空调、倒车雷达。
静态检查:该辆花冠整体外观比较好,原车漆面,车架连接处没有碰撞变形的痕迹。
车辆内部整齐,各部件位置正常,功能良好,没有发现有改动过或翻新的痕迹。
发动机舱内线路基本正常。
部件没有改动过的痕迹,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没有阴油痕迹。
轮胎磨损一般,刹车片正常。
动态检查:该辆花冠发动机运转平顺正常,各挡位之间切换操作分明。
方向操控精准而省力,得益于该车型的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玻璃升降、后视镜调节等按钮功能正常,空调制冷系统效果明显,整个行驶过程车身稳定,风噪、路噪正常,刹车响应灵敏稳定。
综合评定:作为丰田旗下畅销的全球车型,花冠的配置丰富,性价比高,适合的年龄层次宽泛。
加之车型种类齐全,售后、维修便捷,花冠被众多车主所青睐。
在二手车市场,同级别车型中保值率相对高于悦动、阳光,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底盘有点高,通过性提高的同时会损失一定的操控性,高速超车时会有一点点发飘。
当时新车购买价格在16万元左右,根据市场行情分析该车的价格在6万元左右比较合理。
车辆评估报告书的基本内容【2】
1.客户的真实资料,手续等,这是基本的要点,车辆的具体的手续和车辆的基本配置等要进行基本的车辆的核实和车辆的具体的评估。
2.车辆的安全部件问题,对于事故车和火烧车,泡水车进行整体的专业的.评估检测,二手车买卖评估的基本评估。
3.车辆的性能部件的的检测评估,主要包括车辆的颜色,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对车辆有关键性影响的人。
4.车辆的外观部件,关于车辆的外观部件,车辆的整体喷漆情况和车辆的整体的使用磨损程度。
5.车辆的内饰部件,关于车辆的内饰是关于车辆的内部使用程度,车辆的划痕,污浊和孔洞等基本的车辆情况。
6.车辆的底盘问题,对车辆的整体底盘进行详细的检查详,地盘的使用程度对车辆的使用状况有一个比较好的判断。
二手车评估报告有用么?【3】
首先二手车评估报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很多正规单位也在资产方面要看一些资产的权威认证,那么评估报告是经过国家认可的单位开具的,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三点理由如下:
1.公司买个人的车辆评估,一个公司要购买个人的车,想要一个合适的价位,权威的价位,那么公司就会去评估这辆车的基本价值,以此做一个基本的衡量,。
2.作为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汽车属于固定资产的一部分,如果想要估算自己的固定资产,那么车辆就进行评估,开具评估报告就是给出权威的价格,最为基本的衡量标准,具有说服力的作用。
3.二手车购买客户想正是评估一下关于二手车的基本的车辆价值,了解一下自己的车的评估价格。
债券评估论文篇六
一、我们在执行本资产评估业务中,遵循了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恪守了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根据我们在执业过程中掌握的事实,评估报告陈述的事项是客观、真实的。我们的分析、判断和推论,以及出具的评估报告遵循了资产评估准则和相关规范。
二、我们与评估报告中的评估对象无利益关系,与相关当事方无利益关系,对相关当事方不存在偏见。
三、我们已对评估报告中的评估对象进行现场勘查;我们已对评估对象的法律权属状况给予必要的关注,对评估对象法律权属资料进行查验,但无法对评估对象的法律权属真实性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我们已提请企业完善产权以满足出具评估报告的要求,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披露。
四、我们具备评估业务所需的执业资质和相关专业评估经验。
五、我们对评估对象的价值进行估算并发表的专业意见,是经济行为实现的参考依据,不应当被认为是对评估对象可实现价格的保证。我们不承担相关当事方决策的责任。
六、我们出具的评估报告及其所披露的评估结论仅限于评估报告载明的评估目的和用途、评估报告使用者,并在评估结论使用有效期限内使用,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与我们无关。
七、我们在评估过程中没有考虑将来可能承担的抵押、担保事宜,以及特殊交易方式可能追加付出的价格对评估结论的影响,也未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以及遇有自然力和其他不可抗力对评估结论的影响。我们对评估基准日后有关资产价值发生的变化不负责任。
八、我们对在已实施的评估过程中不能获悉的评估对象和相关当事方可能存在的瑕疵项对评估结论不承担责任。
债券评估论文篇七
目前各地金融资产交易场所的业务范围各不相同,部分交易场所业务较为多元化,包括不良金融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等;还有一些金交所业务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小贷资产收益权转让这类业务上;另有一些交易所业务范围比较专业,如侨金所,主要基于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各类金融资产开展金融创新,推出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和资产收益权等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从产品注册、登记、托管、交易到结算的一站式服务。
债券评估论文篇八
导语:可转换公司债券(又名可转换债券)是债券的一种,它可以转换为债券发行公司的股票,通常具有较低的票面利率。大家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可转换债券是指其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或价格将之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证券的证券。
可转换债券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简称,又简称可转债。它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和期权的特征。
可转换债券 英语为:convertible bond(或convertible debenture、convertible note)。公司发行的含有转换特征的债券。在招募说明中发行人承诺根据转换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可把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转换特征为公司所发行债券的一项义务。可转换债券的优点为普通股所不具备的固定收益和一般债券不具备的升值潜力。
我国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采取记名式无纸化发行方式,债券最短期限为3年,最长期限为5年。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可转换公司债券”明细科目核算。
1.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混合金融工具,对于发行方而言,既有负债性质,又有权益工具性质,应当在初始确认该金融工具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资本公积。
在进行分拆时,应当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负债成分的初始入账价值,再按该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入账价值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价值。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倒挤的差额)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负债成分的面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教师提示】可转换公司债券入账时的面值与利息调整的差额,即为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也就是初始入账价值。
2.当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股票面值×转换的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倒挤差额)
银行存款(用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
债券评估论文篇九
指令驱动制是投资者下达交易指令后,该指令自动生效,通过场内喊价或计算机配对来撮合成交。报价驱动制是投资者报价,其他投资者根据报价决定是否成交。根据这种规则的不同,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分为两大类型——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otc),指令驱动制是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报价驱动制是投资者通过做市商和经纪人在场外进行交易。
债券与股票有很大的差别:(1)定价机制不同,债券是固定收益的金融工具,有稳定的现金流,信息单一,定价机制标准化,主要受利率影响,股票是非固定收益的金融工具,信息多,影响价格的因素多,定价机制比较复杂;(2)交易主体不同,股票市场的交易主体以个人为主,数量很多。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数量不多;(3)中介机构不同,股票交易都是通过证券商进行的,债券交易中银行也是重要的中介机构,有相当比重的债券交易是通过银行完成的;(4)交易金额不同,由于交易主体不同,股票市场的个体参与者多,每笔交易额比较小,债券市场的每笔交易额相对较大,大宗债券交易占主要地位;(5)流动性要求不同,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主体是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对债券流动性的要求比较高。
金融工具交易成交的前提是买方和卖方对金融工具的心理价格不同,就是说买方和卖方对其价值有不同的判断。债券和股票的区别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判断容易不一致,采取指令驱动、撮合成交的效率较高,因此股票市场通常以交易所交易方式为主。而债券价格主要受利率影响,公众对利率的判断经常是趋同的,对债券的判断也就容易一致,采取指令驱动制来交易,就很难成交。尤其是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大宗交易为主,投资者在某个价格下达的大额交易指令很难在短时间内恰好遇到方向相反的同样价格的大额交易指令,交易就很难完成。或者投资者需要将大宗交易指令分解为多个价格的小额指令,这会造成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降低了债券的流动性。债券交易采取交易所方式,必然带来流动性低、大宗交易难以控制价格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债券评估论文篇十
计算机因其使用便捷、计算精度高著称,成为现代人必不可缺的工具,加快发展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技术成为当今一大趋势。当前的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硬件配置陈旧、软件故障频发、排障技术落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这些问题阻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想做好新时期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工作,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清除这些障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债券评估论文篇十一
衍生金融资产也叫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derivative),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的变量则包括利率、汇率、各类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甚至天气(温度)指数等。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security)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什么是衍生金融资产和非衍生金融资产
一、非衍生金融资产也就是非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等。
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金融工具。比如说,你很容易想到市场上的那些债券或股票等投资工具,你甚至还会想到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或被“套牢”。但是,从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的角度分析,还是有必要给金融工具下一个定义的。正因为人们看到金融工具这个词容易想到股票或债券投资,因此曾有人简单地将金融工具界定为企业持有的一些金融资产。
二、衍生金融资产也叫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derivative),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债券评估论文篇十二
自从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以来,关注较多的是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对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问题研究较少。本文从会计学的视角,在介绍我国金融资产公司会计业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处理的比较,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面临的财务会计方面的挑战。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业务的特点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特殊历史背景下成立的一种特殊金融机构,其在运营中始终围绕着国家赋予的三大使命:化解金融风险、保全国有资产、支持国企改革。其独特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使之在会计处理上都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
(一)会计核算内容的特殊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核算的都是从各大银行剥离的大量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具有流动性差、回收困难且形成时间较长等特性,所以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二)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不仅积极运用了债务追偿、折扣削债等常规资产处方式的同时,还大胆采用了对冲拉直、打包处置、债转股、证券资本化、信托等多种资产处置方式,不同的处置方式都对应有其固定的账务处理方法。如债转股就是参照着债务重组的原则进行核算,而对证券化资产业务进行表内或表外处理,主要取决于证券资本化资产是被当做“真实出售”处理还是担保融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财务报表的核算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同由于其核算内容的特殊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科目主要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备查财簿,而一般的财务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在资产管理公司财务会计的明细科目相对较少,而且比一般财务会计明细科目多了许多专业科目,如:购入贷款、待处置贷款、贷款余额准备、向人民银行再贷款、待处置资产、抵押及质押品、代保管物品等。
(四)具体业务处理过程的不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按原值收回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从形态上将其划分为债券类资产、股权类资产以及物权和实物类资产,针对不同的资产再通过催收、打包处置、债务重组、装让、资产置换等方式尽可能的收回不良资产的现实价值。而一般企业就是购买原材料,经生产加工成产成品,最后销售给顾客。
(五)信息披露的严格化处置不良资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金融工程,体现了高度的组织分工,选用不同的处置方式还会涉及不同的经济实体,处置方式的复杂性也涉及到了信息的披露,如何充分、真实的披露处置不良资产的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有效投资,监管者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要求。所以,资产管理里公司的财务报表需要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披露。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有很多方式:积极催收、债券出售、资产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在上述诸多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中,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可以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会计处理方面更是各具特色:
(一)债转股的会计处理
一是债转股会计核算的原则。债转股实质是一种债务重组,是债权人的债权变成股权的过程。债转股发生在企业发展的特定时期,而债权人又是特定的资产管理公司,因此其会计处理有其特殊性,不仅应参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来处理,同时也要参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的相关规定。债转股的会计核算:资产公司接受不良贷款时的核算,为全面反应不良贷款的处理情况,资产公司对购买的贷款本金及利息按“原值”入账,并分别列入“收购贷款本金”、“收购贷款应收利息”。考虑到资产公司收购的不良贷款并非全额债转股“,原值”与收购价之间的差额作为“收购贷款呆账准备金”、“收购贷款坏账准备金”处理。
[例1]某资产公司购入某商业银行一批不良贷款,该批贷款的本金账面价值为59400万元(贷款本金60000万元,已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600万元),应收利息账面价值14925万元(应收利息150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金75万元),共计74325万元,资产公司3年内分批付款。会计处理:借:收购贷款本金60000收购贷款应收利息15000贷:收购贷款呆帐准备金600收购贷款坏账准备金75长期应付款74325债转股时的核算:转股日的会计处理,资产公司应按协议投资额作为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冲减转股贷款本息“原值”,同时将转股贷款呆账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作为递延债转股损益,在转股存续期内平均摊销。
[例2]假设例1中的不良贷款有本金40000万元及其应收利息10000万元按照1:1的比例转为对企业的投资,占企业70%的股权,约定3年内由企业自身回购,资产公司会计处理:借:长期投资50000贷:收购贷款本金40000收购贷款应收利息10000同时,借:收购贷款呆帐准备金400收购贷款坏账准备金50贷:递延债转股损益45内,每年将450÷3=150万元转作收益借:递延债转股损益150贷:债转股损益150资产公司持股阶段投资损益的核算,由于转股后资产公司占企业股权通常超过50%。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的规定,资产公司理应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损益。
[例3]如果企业第一年实现净利润万,则资产公司的权益为2000×70%=1400(万元),会计处理:借:长期投资1400贷:投资收益1400资产公司退出股权的核算,资产公司是阶段性持股机构,对企业持股不是目的,最终要退出企业股权。资产公司退出股权的方式很多,如将企业股权转让给原企业(由企业自身回购)将股权上市转让、拍卖、证券化等,但目前主要采取前两种方式。资产公司一般是分期分批退出股权,股权回购价格有三种:原始价值、退出日的市价、股权的账面价值。资产公司退出股权的方式、时期、回购价值等均应在债转股协议中明确。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持有的流动性不强,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重组,创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产品。其业务流程为:组建资产池———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v)———把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增级———信用评级———发行证券。其中,设立spv和将资产出售给spv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性质(真实销售或担保融资),从而带来不同的`财务后果(表内或表外融资)。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基本会计问题有: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
(1)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关键是,发起人把该项交易视同销售(表内处理)还是作为担保融资(表外处理),不同的处理对会计报表影响不同,如表1:目前主要有三种会计确认方法: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金融合成分析法、后续涉入法。风险报酬分析法是以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作为确认真实销售的标准,转移则视为销售,否则视为担保融资。金融综合分析法以资产控制权是否实质转移作为确认真实销售的标准,转移则视为销售,否则视为担保融资。后续涉入法运用了“部分销售”的思想,只要转让方对被转让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存在任何后续涉入,与此相关的这部分资产作为担保融资处理,而不涉及后续涉入的那部分资产作销售处理。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等规定的颁布,我国对于“真实销售”的会计处理原则进入了风险报酬分析法为基础,金融合成分析法为补充的阶段。
(2)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计量。如何对发起人因资产证券化交易所获得的新的资产和负债,以及所保留的资产或负债以及损益进行计量,是资产证券化会计计量的难题。根据金融合成分析法,证券化资产真实销售以后,发起人新增的、且与资产证券化交易有直接关系的资产和负债,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初始计量。对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确认,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均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也采纳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证券化会计计量的标准。
(3)资产证券化的会计披露。资产证券化交易中,需要通过设立spv(特殊目的载体)来实现法律和会计上的“真实销售”,实现其法律上的“破产隔离”和会计上的“移表”的作用。而spv是否属于发起人的合并报表范围,是能够实现会计上“移表”作用的关键。
如果特别目的载体被视为发起人的子公司,那么,就应被纳入发起人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范围。这时,分别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的发起人和特别目的载体,将被视为一个经济实体;两者之间的交易将成为经济实体的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作抵消处理。
其结果是,不管发起人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真实销售处理,还是作为有担保的融资处理,对合并报表结果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将与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设计初衷相违背。
我国目前尚未对spv合并问题制定特殊的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规定的合并范围也是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因此我国对于spv的合并要求与其他子公司是没有区别的。
三、我国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处理的比较
通过和欧美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对比,分析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执行新准则的会计处理特点。
(一)美国购入贷款时,公司初始确认为“持有可投资”、“持有可出售”。持有可投资类按摊余成本计量,还要进行减值测试。持有可出售类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账面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购入与贷款有关的证券,公司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其中,其他综合收益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类项目。抵债资产,公司以“拥有房地产”“、取得的资产”等项目列示,初始按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计量,后续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
(二)欧盟购入贷款时,一般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该类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少数欧盟投行将部分从二级市场购入的不良贷款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或是计入“货款和应收款项”,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抵债的非金融资产,多将其作为持有待售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项目,初始以当日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公允价值和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之间较低者计量;后续不计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中较低者计量,账面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三)中国购入债权类资产时,资产公司应根据持有的目的和意图,在初始确认时一般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少数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并按照相关准则对其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购入股权类资产,如果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分为两类:该股权类资产符合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的,应当将其作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处理;该类资产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如果公司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股权类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根据持有股权的意图和目的,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收购的物权或事物类资产,符合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的,应当作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处理,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孰低计量,账面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资产的属性,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相关准则处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欧美公司将购入的贷款或是以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多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少数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几乎没有;而在我国多数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少数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面临的会计挑战
从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到今天,已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发展。尽管资产管理公司对政策性不良贷款处置的历史使命已接近尾声,但资产管理公司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在最初确定的十年期限即将结束之时,资产管理公司纷纷改制转型,踏了上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无疑对市场会有巨大影响。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将更偏重政策性国有资产的处置,而原有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将更趋向商业化转型。国际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发展模式:韩国模式———转型为商业性综合资产管理公司,瑞典模式———转型为投资银行。国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模式,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最终还要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符合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转型模式。随着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会计方面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一)改革与资本运行难现行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基本面(盈利模式、现金流和发展预期),由内及外的修炼不够,难以直接进行股份制改革及资本运行。
(二)历史包袱沉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各自的注册资本金只有100亿元,而他们却按账面价值收购了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这些资金全部来自央行的再贷款和财政部担保的债券发行。这些都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历史包袱。这些包袱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三)税收存在问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享受了国家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以不良资产处置的税收为例,凡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的银行剥离下来的政策性不良资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税收,均是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优惠的。而对比其他的资产管理公司,他们的处置成本显然低很多。而转型之后,势必这种优惠都会取消,同时在营业中的各种风险需要资产管理公司自己承担。
可见,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管是转为商业性综合资产管理公司抑或是投资银行,财务会计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经验,努力寻找适合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会计对策。
债券评估论文篇十三
开发费用,该科目类似于“在建工程”科目,是用于核算正处于开发研究过程中无形资产,待其开发研究成功后转入“无形资产”帐户,若开发研究失败则再转入当期损益类帐户。该科目的借方用于核算企业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注册费等,贷方用于核算无形资产研制开发成功结转到“无形资产”科目或直接分期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尚未结转或摊销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于“无形资产”项目之后,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具体核算过程如下:
1、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用等则借:在建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等。
2、在研究开发各项无形资产成功后,借:无形资产,贷:在建无形资产。3、当研究开发失败后,借:管理费用,贷:在建无形资产。经过这样的会计处理之后,就能够弥补前述的诸多不足,并且能真实的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利于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进一步与国际准则接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披露
对无形资产重视不仅仅应准确的加以确认,而且还应有一种较为完整的披露体系,以全面的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在目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披露部分规定如下:1、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2、各类无形资产当期起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3、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和取得方式。然而,在当前知识资本的比重日益提高的今天,仅仅披露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许多新兴的无形资产种类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更加完整地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应更明确指出各类无形资产的种类;
2、其摊销年限应分别披露,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
3、期初,期末余额应包括“在建无形资产”部分;
4、如有可能还应明确指明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数额是多少,以表明该公司潜在的创新能力。当然,考虑到无形资产成本和收益的原则及自身唯一性的特点,如果把无形资产披露的过于详尽,这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危害到本企业的利益,也会使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所以,我们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应把握适度。
结束语在全面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差异性。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公司、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领域问题上,因此,无形资产这一概念对每个企业而言将不再陌生,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技术管理者,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将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企业自身的新技术开发上,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用更详实的信息资料来记录计量无形资产,更加准确的来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当然,仅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来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提高各界人士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开发、培育、创造、维护和保护各单位无形资产,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利用无形资产的扩大、扩展和扩张作用,使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债券评估论文篇十四
一、新时期下人事档案管理应因时而变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它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只要进行人事管理活动,就会形成相关的人事资料,就需要开展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等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就具有存在和利用的社会价值。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事档案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重要凭证,也是办理招工、提干、调动、退休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事档案的价值作用曾被扭曲和过分地夸大,重档案记载轻现实表现成为人事档案工作的一大弊端。一份档案定终身的现象,更是让不少人一度对人事档案谈虎色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工程,作为人员信息主要载体的人事档案有了更加广阔的价值空间。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单位和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单位自身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日趋社会化的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等都需要真实、科学的人员信息为依据、支撑和连接,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离不开人事档案工作的有效运转。因此,既要正确认识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档案管理和档案开发新的内涵。
二、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1.人事档案管理目前缺乏现代化管理设备和模式,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人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仍处于手工、半手工的方式,没有实现人事档案的自助化服务,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仍未能全面开发和利用。本人了解,大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对信息的查询依旧是翻阅档案实体,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档案材料归档过程中出错率很高。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提供利用的速度和效率。对于已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单位,多数停留在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对材料的记录登记、利用统计、办理档案的借阅和归还手续等,而未曾利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2.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兼职过多,常常被其它工作所牵扯,用于人事档案工作的时间有限,使得无法集中精力来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只好将档案资料安全保密存放,分类整理多、统计分析少,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收集、整理,对档案利用工作的设想、规划考虑得不够。
3.人事档案收集工作力度不够。由于收集归档工作制度不健全,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执行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而且收集归档的材料不全面,有些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雷同的,如一些鉴定、考核和评价材料大多是套话,给人以“千篇一律”、“同出一辙”的感觉,不能准确反映每个人的真实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
4.人档分离的情况愈加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人才的流动造成人档分离,弃档不用的人员越来越多。并且由于许多公司、单位对档案没什么要求,导致了这种人档分离的情况愈加严重。
5.缺乏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影响了档案服务利用的质量提高。在信息时代下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事档案的利用已不能局限于人事档案的查考、凭证作用,而更多的需要对人事档案信息的整合利用,需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挖掘。然而,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是重管理、轻服务,重保存、轻利用的模式,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挖掘仍然没有付诸实际工作之中,无法满足当今时代档案利用者的利用需求。同时,我国各级各类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缺乏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专门性人才,也是制约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三、关于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健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
2.进一步树立“藏”“用”并举、“用”重于“藏”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更新观念是做好人事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前提。人力资源管理知人、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人事档案信息的提供,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认清形势,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改变长期以来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经常深入各科室之中,主动了解情况,收集档案资料,并要求员工如实填写干部履历表,客观、准确地撰写自我鉴定、自传和个人业绩材料,积极主动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3.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改善其对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的有效途径。人事档案以其材料越集越多为特点。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的多样化,传统的手工人事档案管理,势必会给查找档案材料带来不方便,容易贻误时机,而且出错率较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高效率已经是非常现实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的内涵,实现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和利用档案,使之为选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4.改善人事档案管理设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阶段的人事档案管理不论是在档案保管、保护还是开展档案业务工作,对所需的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合理配置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现代化设备。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尤其是人事档案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将把档案管理从传统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减少对档案材料的磨损,延长档案寿命,减轻档案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人事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其他工作开展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人员信息。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有关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
5.正确处理档案信息管理与保密的关系。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是一个人一生历史的缩写,对个人隐私都享有保密权。但为了让人事档案更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系统地了解库藏档案的情况,全面客观地把握人事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准确把握保密与开放的分寸和尺度,做到不要因为利用档案而泄密,同时也不能因为过分保密而影响档案的利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00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