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数学收获和体会(案例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1:34:04
最新学数学收获和体会(案例15篇)
时间:2023-10-28 01:34:04     小编:碧墨

1.一种经过归纳和概括的文书写总结时要突出重点,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些范文中的个案和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具体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一

在数学课改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多新的体会和收获。这一年里,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我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数学课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通过课改,我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首先,课改使我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标和方法。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一些抽象的概念总是让我感到困惑。经过课改,我意识到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课改还教会了我很多学习数学的方法,例如思维导图、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而且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课改培养了我准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我学到了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总是害怕发表自己的意见,怕被别人嘲笑或批评。但是课改教会了我勇敢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和同学们的互动,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思路,并且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观点。

第三,课改拓宽了我的数学视野。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关注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的应用和发展并不了解。通过课改,我接触到了很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数学在金融、生态环境、人口统计和物理力学等方面的应用。这些实际应用让我更加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

最后,课改让我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以前,我总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需要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但是通过课改,数学课变得更加有趣,更接近生活。通过游戏、实验和讨论,我发现了数学中的趣味和创造性。数学不再是一门死气沉沉的学科,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领域。

总的来说,数学课改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体会和收获。通过课改,我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标和方法,培养了我准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拓宽了我的数学视野,并且让我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数学课改不仅让我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在数学领域中深入学习和研究,为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二

第一段:介绍课改的背景和初衷(200字)

课改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课堂的改革实践,我体会到了课改带给我们的新鲜感和挑战。课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一课改的初衷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打好基础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探究精神。

第二段:新的教学方式的感受(200字)

在课改之后,数学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加像我们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会运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我们的参与度。同时,老师也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我们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到学习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灵活。

第三段:学习效果的提升(200字)

通过课改,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学习思维也更加开阔。我们会分组讨论、思考,会用游戏、故事的形式展开学习,这样各种相对难懂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被我们深刻理解。同时,教师也会适时地反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数学成绩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四段: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00字)

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我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在课堂上,我们不再只是机械地做题,而是追求解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教师会给出一些较为开放的问题,鼓励我们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再害怕或畏惧遇到不熟悉的问题。这种培养也促使了我们对数学的更深入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本质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对课改的总结和展望(300字)

总的来说,课改给我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培养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课改仍然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推动更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使课改不再只是一个口号和形式,而是真正让学生因之受益的改革。相信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中,课改的成果将会更加显著,我们的数学学习也会更加高效和有趣。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三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有时候解决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困难,也会使我们感到惊喜和满足。本文将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从中寻找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故事一:换一种解法的魅力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一直思考了很长时间,却无法得出答案。后来,我的同桌给了我一个不同于我自己想出的解法,结果我竟然很快就解决了这道题目,如释重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有换一种角度和方法,或者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领略数学的魅力。

第三段:故事二:切实拓展数学应用的价值

曾有一次,我们在学习圆周率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我们利用这个方法计算了一下,结果和真实的圆周率相差并不大。这让我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掌握了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第四段:故事三:坚持和探索的精神

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坚持和探索的精神,熬过去了这些困难,最后的成就将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喜悦。就像万物皆数的世界,没有什么是数学无法解决的。将数学作为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我们就能为求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

第五段:结论

对于数学小故事所带来的收获和体会,我们的回答是:领略到数学的魅力、切实拓展数学应用的价值、坚持和探索的精神,这三个方面无不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坚持不懈,不断地挖掘数学的奥妙,探索数学的无穷之美!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四

本学期,我校的课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我主动卷入课改的浪潮。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改革、实践,逐步构建了“四善”课堂。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近一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分气球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留守儿童增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让我感到课时更紧了。

小班展示或个人展示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能调控时间,我们还不能打断孩子的发言,这样,也许教学任务就完不成,而每周只有五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要求更高了。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十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五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唤起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慈祥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红花,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布卢姆也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怜悯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牲,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更应“偏爱”学困生。激励、鼓励正是教学艺术的真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自信心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不断培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要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学困生在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令人惊喜的成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常对学生说:要勇于大胆地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不同一般的独到见解,一句话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这就是创新精神。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儿童心理学表明:动手实践、操作参与,符合儿童好动的年龄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当学生动手训练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先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自然的过渡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对除法倍感熟悉和亲切。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日用品的、学习用品的价格,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收入情况等,并制成统计图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很多同学感受到:父母的收入不高,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花销大,我要珍惜父母的劳动,不乱花钱,不浪费。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为“动态的集体力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自主学习,当问题有矛盾时,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交流,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多向的反馈,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互相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各有其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承认与肯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我们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六

20_年12月18日-19日,重庆市20_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讨会在市育才中学举行,在学校的委派下我和两位同事一起去参加了这个会议。本次活动历时两天,在两天的时间里,天气虽然寒冷,但挡不住大家学习的热情。参加这次会议学习的大约有一千多人,整个育才中学学术报告大厅座无虚席。我们有幸观摩了5位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公开课。配合他们互动的是育才中学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老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认真的记录了每个教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学生每一次参与课堂的活动情况。在这么多年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的迷雾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盏引路的明灯;在长期的闭门造车的数学教学模式中,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迫不及待的要把这次学习的具体过程和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18日上午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特级教师,南通市教研室主任助理符永平老师,他讲课的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导学和讲座《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高效课堂建设从课型开始》;章头图通常都是被我们忽视的,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是把它一带而过。而符老师却通过章头图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受全章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章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学生将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走向下面的自主学习,体验和训练数学“再创造”,不断培养全章学习的信心;有效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式训练和学法指导,对全章科学、高效学习做最好的引领;引导学生在真切感受生活数学、诗意数学、文化数学、方法论数学中,使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可操作教学成为可能。

18日下午首师大附中数学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张文娣老师她讲课的内容是《三线八角》和讲座《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平常我们偶尔也在使用,但是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感到我们是在率性而为。张老师的变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尝试体验、探究发现、应用创新。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一)整体优化原则(二)目标导向原则(三)启迪思维原则(四)暴露过程原则(五)主体参与原则(六)探索创新原则(七)因课而异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平常的教学更应该要深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19日上午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南通市骨干教师秦艳萍老师,她讲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和说课;她的课的主要过程是(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二)动手动脑,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三)启发归纳,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本质。(四)感受数学史,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幸福感。(五)引导学生在问题设计中巩固勾股定理。(六)在诗情画意中体会勾股定理的美。

19日上午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省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葛媛老师,她讲课的内容的是《二次函数的复习》和说课。她的课的主要过程和思想是:(一)引导学生自主编题、合作探究(二)归类分析、构建体系(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整个过程是由学生自主编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学生当堂生成,自主解决,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19日下午南京市金陵中学汇文学校特级教师,中国名师大讲堂首席讲师朱敏龙老师,他讲课的内容是《一定摸到红球吗?》和讲座《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听朱老师的课,感觉非常轻松,这哪是在上课,完全是在听故事,玩游戏。听朱老师的课,佩服他高超的演技、宽广的知识面和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机智。比如一开始他设置了一个“生死签”的情景,把大家的心都给吊了起来,为故事里这位大臣的命运担忧着,然后话锋一转,聪明的大臣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得救了……还有精彩的一幕,就是在探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的过程中,出了意外。大家都知道,划石头剪子布谁输谁赢应该是个随机事件。可是一男生和一女生划,结果6次都是男生赢了。机智的朱老师详细地询问了他们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两个小孩子都做了可爱的回答,然后朱老师叫这两个孩子再划几次,结果既有男生赢的时候,也有女生赢的时候,巧妙的化解了学生实验结果与教材结论不相符合的危机。

综合几位老师的讲课和讲座,他们都在向我们传导着这样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老师要如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尝试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本质,体验和训练数学“再创造”,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出教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老师要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们老师只能是导演。因此今后我们的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改进:

(一)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学会诗情画意的看待我们教师的工作。“如果你把学生看成是天使,那么你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是魔鬼,那么你生活在地狱里。”这句话说得多么富有哲理啊。其实只要我们摆正了心态,老师和学生之间常常会有很多精彩的瞬间。

(三)转变观念,大胆尝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大胆探索。

(五)引导学生参与和欣赏“再创造”活动,面对“创造”培养学生大胆联想,勇敢猜想,不畏失败,在优生帮助差生和差生欣赏优生的互动活动中利用差异资源。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找到数学入口的学生平常多肯定,多鼓励。我们的很多学生之所以上课不敢积极发言,就是因为害怕说错,害怕受到责备。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提醒一个上课开小差的学生,让他起来读一下黑板上的一个式子,他读不出来。我想给他一个台阶下,变一个简单的问题问他。然后我看见他的语文书在他的课桌上,于是我就问他,你能告诉我你的语文书在哪儿吗?他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把他的语文书悄悄的放进了抽屉里。他以为我在责备他上数学课在课桌上放语文书,其实我只是想他能告诉我,他的语文书就在自己的课桌上。

回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让学生“再创造“的尝试。下面是我教学《积的乘方》这课时的一个片段。

师:刚才我们对积的乘方的运算做了探究,那么你能用你喜欢的式子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1:我能,表示为。

生2:我能,表示为

师:大家都只喜欢a,b啊,还可以用别的字母吗?

生3:可以,我表示为

生4:呵呵,p,q,还不如p,k呢?

师:pk当然可以,那么为什么要pk呢

很多生:称王。

师:那好的,我们就在它头上戴上王冠。那么结果呢?

生5:这个式子就可以表示为

众生:(哈哈大笑)

师:哈哈,p,k的结果是两个都戴上了王冠。不错,只要我们曾经pk过,我们都是王者。

师:这个式子是生5发明的,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生5(该学生的姓名)公式。

这个公式比我们用有意思多了吧?

一个枯燥、刻板的数学公式,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且用他们感兴趣的符号来表示,我想他们一定会记忆深刻的。

创新的路是艰辛的,每一次革新,都将伴随着一次剧烈的阵痛。因此,在探求高效课堂的路途上,我们将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困惑,下面是在短信议课期间专家给学员的一些解答,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带我们走出数学教改的迷宫。

1。学:符老师,你好!怎样引导“无所谓”的学生?

专:可以引导写数学小论文感受数学。

专:我们只有对他们耐心,耐心,再耐心。

专:不要在数学课堂上处理班务。

4。学:张老师,当你的问题提出后很久没有学生发言怎么办?

专:或许学生没有听懂你的意思,换一种方式再问。

专:别担心,慢慢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变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七

数学和语文是中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两门学科,其中数学以逻辑性、抽象性和计算能力为主要特点,而语文则以理解力、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为主要目标。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数学语文给我带来的收获,并意识到这两门学科在我们的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首先,数学教会了我严谨的思维方式。数学要求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尤其是在证明问题时更是如此。从分析问题、找到规律、推理证明,数学教给我们严谨的思维方式,不允许半点马虎。这样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处理事务时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判断和处理各种情况,严谨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减少错误的决策,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数学培养了我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我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运用各种规则和定理。通过数学的学习,我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够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拆解,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非常有帮助,能够让我们不被细枝末节所困扰,而是抓住重点,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语文加强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语文作为一门涉及到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学科,能够全面地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各种文章和材料,我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广泛地写作练习,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通过参与口语表达和辩论训练,我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这些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写论文、做报告还是与同事、领导进行交流,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都将使我们事半功倍。

此外,语文还教会了我德育修养和人文素养。我们在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等传统文化时,了解了古人的思想、智慧和道德观念。通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我们也能够了解当代社会的问题和价值观。语文的学习使我更加懂得了如何正确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有道德感和文化修养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最后,数学和语文的学习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数学培养了我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语文提高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而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影响。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而数学和语文无疑在这些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通过数学的抽象思维和语文的文化修养,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数学和语文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学科,它们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引导我们思维、素养和道德的工具。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严谨和逻辑的思维方式;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能够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获得文化修养。这些收获在我们的成长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八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让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数学小故事则是这道门槛的最佳入门方式之一。在读完数学小故事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也感慨于数学的神奇之处,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数学小故事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数学思维

曾听过一个小故事:两个人赛跑,始发点到终点的距离是100米,第一个人每次跑10米,然后停下来,第二个人每次跑15米,然后停下来。问第一个人需要跑多少次才能追上第二个人?这是一道常见的应用题,但解题的过程却充满了数学思维:首先将问题抽象成符号,表示出每个人每次跑步的公式,然後带入距离公式,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随後利用减法或代入法解得答案。这个小故事让我更深入了解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第三段:拓展思维和创新

数学小故事还能帮助人们拓展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著名的数学小故事——百鸡问题。一位爱好数学的农夫需要用100元买100只鸡,其中公鸡要5元一只,母鸡3元一只,小鸡1元三只,问其应该买多少只公鸡、母鸡和小鸡?这道题需要用到代数方程、辗转相除法和排除法等方法,同时在思维上也需不断拓展和灵活运用,通过这道小故事,我理解到数学思维不仅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还能挑战人们的智力和创造力。

第四段:数学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人文价值

数学思维不仅在学术领域中有重要性,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平常的购物计算、做饭配菜、旅游规划等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数学小故事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不只是提高数学素养,更可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第五段:总结

数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数学小故事则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将数学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让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意水平。通过对数学小故事的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更坚定了我探索数学奥妙的信心和热情。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九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作为数学教师,我也深感到在教育领域中课改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课改对于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和收获,旨在提供有关于课改对于数学教师的实用性指导性,以便更好地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第二段:改变教学方式的必要

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老师仅注重讲授和检测学生的理解度,而不去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做题能力。然而,在新时期下,课改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参照生活实践,注重实际应用,更好地强化知识点和技能的能力提升。通过引入实践性教学和数据分析手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将互动式教学作为实践的一部分,并寻求更好的创意和方法来具体实施教学工作。

第三段: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究

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课改的重要性。在我的实践中,我提出了“多层级的创意式教学”概念,将单一的题型展开到更多领域中。我通过实际教学操作,结合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力并加强其自我反思思维。此外,我也在教学中探究数学和艺术的结合,展示数学的美。通过这些尝试,在学生们身上带来了很奇妙的效果。

第四段:挑战与改变

课改在数学教育中充满挑战,我的团队和我,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改变教学方式。这种变化和创新也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提升路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提出了支持团队教育的建议和行动,以获得其快速发展的动力,比如借助网络平台和互动式教学方式等等。教师的个人成长直接关系到自己所教学生的成功与否,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五段:结语

在我看来,课改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他不仅能推动教育的转型,实现教育的升级,还能为教师和学生们的成长带来许多机会。他促使人们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改变过去的惯性思维,迈向现代化教育方法和实践中心。通过以上的总结体会,我相信课改将继续推动教育健康发展,也期待着自己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课改愿景,并在更大的教育场景中有所突破。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十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校积极学习生本教育,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生本教育”。从接触“生本教育”开始,我发现生本教育与我校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课堂教学氛围中因受到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习才有效。尤其是数学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

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数学”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例题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知识点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上新课时,我尝试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几道新课中的题。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本的数学课堂上,我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表现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愿意在“生本数学“中,做学生生命的“牧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火把。

课改心得体会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十一

我们家校联系本有一道作业,下星期一要带闹钟到学校。爸爸说:“我们家的闹钟都很大,带到学校很不方便,不如买个小点儿的吧。”

星期天的晚上,爸爸给我买了个方方正正的小闹钟。我很喜欢,就放在手上拨来拨去。这时,爸爸对我说:“小闹钟还没对时呢,现在是晚上的6点55分,请你把闹钟拨到6点55分吧。”

我一听,心想:这可难不倒我,数学课上老师已经教过我们了。于是,我就拨动闹钟背后的旋纽,让分针和时针都转了起来。在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1时,我急忙将闹钟面对爸爸:“看,我已经拨好了,对不对呀?”

爸爸看了看,没有回答我,他问我:“现在是6点55分,再过几分钟是7点呀?”

“5分钟”我回答说。

“那你向前拨5分钟试试,看是不是7点钟。”爸爸又说。

于是我又将分针向前拨了一大格,这时分针正好指向12,时针正好指向6,我一看,这不是正好6点吗?我想:“难道我刚才拨的不是6点55分?”

正当我在琢磨时,爸爸开口了:“孩子,你刚才拨的正是5点55分啊,同样是时针在6附近,一左一右整整差了一个小时。”

见我涨红着脸不说话,爸爸对我说:“其实刚才你可以自己先检查一下,然后再让我来判断的。就像做作业,我们不能保证一次性全部正确,但我们可以自己先检查一遍,然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这样可以减少因为粗心带来的错误。”

是啊,我平时做作业、做考卷都是一做完就交给老师了。虽然有几次是满分,但大多数都有错误,许多都是因为粗心犯的错,要是按照爸爸说的话: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那我一定会少犯许多错的。

想不到爸爸在给我一个小闹钟的同时,却教给我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十二

大约一个月前,施老师举行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我在各个方面都收获了许多知识:

知道第二天要我播报新闻了,我连忙从书桌上找出前几天就准备好的主题——《马拉松小知识》开始认认真真的背诵起来,多年的背书经验让我悟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背诵前先把稿子读好几遍,然后再把每一句都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轮到我上台播报新闻了,我一开始背的非常顺利,可后来我不小心咳嗽了一下,就忘记了一段台词,直接跳到了后面。下台后,我非常的后悔,早知道就再早一点开始准备了。所以这次只得了98分,加油,我下次一定要努力!

从这次新闻播报的活动来看,我收获了许多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可谓收获满满啊!我期待着施老师下次可以在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或是别的更加有趣的活动,让我们在竞争和快乐中学习吧!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十三

李思涵(八5)

暑假在我的期盼中姗姗而来,又在我的挽留中悄悄溜走,回顾假期里的点点滴滴,有喜有忧、有失有得,但更多的是收获。

暑假一开始,妈妈就让我制定暑期计划。每天早上我按时起床,大声朗读,一个暑假下来,我的普通话都标准了不少。妈妈给我借来了下学期的课本,我每天都会自学两个小时,自己看、自己悟、自己做,在自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书中,我认识了精明能干的孙少安、不向命运低头的孙少平、活泼可爱的田晓霞、善解人意的润叶……他们一个个是那么平凡,却又是那么的伟大,那么与众不同。读这本书我几乎是废寝忘食,五六十万字只用了五六天就读完了。我完全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吸引了,读完后感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有一种激动、震撼的感觉!

暑假里,我继续练习我喜欢的乒乓球。为了使自己的球技可以更上一层楼,我一有空就叫上几个好朋友去体育场或丹江大桥下切磋球技。一开始手还有点生,但练了一段时间,就得心应手了。除此之外,我还爱上了打羽毛球。

假期,妈妈每天上班,爸爸还要哄妹妹,而我就是他的好帮手。我学会了下挂面、炒鸡蛋、炒土豆丝等简单的饭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拖地等。我还学会了洗衣服,可谓收获颇多。但最重要的是,我能把妹妹哄的咯咯直笑。

暑假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但相比平时,可以挤出的时间还是很多。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让许多时间都白白的浪费掉了。开学在即,才觉得有好多事还都没有做。在新的学期,我要全力以赴,锻炼好我的身体,搞好我的学习,兼顾我的特长,提高生活技能,让自己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学年。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十四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

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必须进步自身专业素质。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进步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长大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学数学收获和体会篇十五

学习了泰安市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07692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