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1:46:05
最热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大全(18篇)
时间:2023-10-28 01:46:05     小编:XY字客

在工作和学习中,报告被广泛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或向同事分享研究成果。报告的写作需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请查看以下报告,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建议。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一

白云区xx届小学校长培训班一行60人教育考察团,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四川成都学习该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我们跟随考察团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1、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成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

2、此次考察的学校有: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市桐梓林小学、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

3、此次考察的形式主要是:参观校园,听取校领导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与他们就学校管理方面的困惑进行面对面交流。

4、对成都四所学校教育的总体印象: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不管办学条件如何,都努力在学校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追求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坚持从小事做起,精细化管理,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有思想,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在校长的报告中,几位校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校长的报告中和各种管理方法中,无不渗透着这个培养目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因此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2、带队伍,校长要建立、引领一支敬业奉献,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几所学校着重提到了师德建设,两所也是民办学校,但他们招聘教师第一看重是老师抱着什么目的来学校,如果只是为挣钱,他们会拒之门外,他们看重的是教师对事业的激情,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理想。正如一位校长讲的,教育是事业,收获的是快乐;教师象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复燃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光、发热,自己去燃烧;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我也会成为优秀的;一位优秀教师常能给他的学生以终身的影响。这些思想反映出他们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才能是管理好学校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管理者应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不仅能机智灵活的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更重要的`要表现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精通、指导和疏通上,并竭力用自身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召人、引领人,真正以行家里手带领学校向前发展。让教师们感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快乐的。正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校长段红所说:“用教育改变生活,让工作成为快乐。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力量,让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体会从事教育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的教育就是快乐的。”

3、重科研,校长要积极参与、投入到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从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快乐教育特色、成都市棕北中学劳动服务德育特色教育、成都市桐梓林小学科学教育特色、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精致教育特色。更使我感到教育科学研究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创办特色学校的动力。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二

本文目录

成都考察报告

珠海 中山 佛山 丽江 成都等地考察报告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白云区xx届小学校长培训班一行60人教育考察团,于200x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四川成都学习该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我们跟随考察团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述

1、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成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

2、此次考察的学校有: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市桐梓林小学、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

3、此次考察的形式主要是:参观校园,听取校领导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与他们就学校管理方面的困惑进行面对面交流。

4、对成都四所学校教育的总体印象: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不管办学条件如何,都努力在学校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追求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坚持从小事做起,精细化管理,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考察后的反思及收获

1、有思想,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在校长的报告中,几位校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校长的报告中和各种管理方法中,无不渗透着这个培养目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因此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2、带队伍,校长要建立、引领一支敬业奉献,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几所学校着重提到了师德建设,两所也是民办学校,但他们招聘教师第一看重是老师抱着什么目的来学校,如果只是为挣钱,他们会拒之门外,他们看重的是教师对事业的激情,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理想。正如一位校长讲的,教育是事业,收获的是快乐;教师象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复燃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光、发热,自己去燃烧;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我也会成为优秀的;一位优秀教师常能给他的学生以终身的影响。这些思想反映出他们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才能是管理好学校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管理者应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不仅能机智灵活的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更重要的要表现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精通、指导和疏通上,并竭力用自身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召人、引领人,真正以行家里手带领学校向前发展。让教师们感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快乐的。正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校长段红所说:“用教育改变生活,让工作成为快乐。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力量,让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体会从事教育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的教育就是快乐的。”

3、重科研,校长要积极参与、投入到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从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快乐教育特色、成都市棕北中学劳动服务德育特色教育、成都市桐梓林小学科学教育特色、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精致教育特色。更使我感到教育科学研究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创办特色学校的动力。

一所学校,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办特色学校思路策略的整体性。 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学校特色就是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暇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它是特色学校精神和特色学校意志的集中体现;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不可能数日而成,需要艰苦探索,需要校长,教师几年、十几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校长李俊霞大胆的改革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开设有益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把上午每节课减少到35分钟,下午则只有30分钟。这样上午4节课中间还有30分钟的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下午上3节课校本课程顺利开展。

4、抓德育,校长要注重德育工作实效性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德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德育的功力和实效性,这也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难点和德育出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信息量的增加,空洞的说教,在学生面前显得乏力,很多教师抱怨,打他不行,说他不听,没办法。如何使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切实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规范的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从棕北中学的“劳动服务班”德育工作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很值得我们研究,从劳动服务的9大作用:劳动——改变态度、习得技能、激发创新、学会管理、融入集体、懂得尊重、学会感恩、强化意识、展示风采。他们的做法是把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愿望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就极大显现出了德育工作的教育力。

正是源于“学生由于卫生健康意识差,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从而乱丢乱扔习以为常。学校开设劳技课、健康课,为什麽学生的劳动意识、卫生意识还如此差呢?通过考察成都市棕北中学劳动服务德育特色教育,使我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把劳动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分割开了,劳动教育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无非是做做清洁卫生,甚至于将劳动作为一种教育的惩罚手段,扭曲了劳动“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价值。

棕北中学劳动服务班德育特色教育,到形成校本特色课程,是把劳动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无论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是从劳动教育的效果,都映射出基础教育工作者对自我教育理想、教育情操的坚守与不懈追求,其实践经验与模式,值得为之推广。棕北劳动服务课程不再是简单的劳动扫除,从劳动技能、劳动方法的培养,到劳动观念、劳动态度的确立,再到学生自主管理、服务意识、礼仪教育等教育内容的融入,它全方位传承了办学者的教育理想与办学理念,从具体教育现象入手践行素质教育的思想。

总之,这次学习考察,感悟很多,感受很深,真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也充分认识到自己水平的不足,对教育认识的肤浅,今后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尽量成为一个懂教育的行家。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四川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不少。回来以后,我校组织行管人员对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市桐梓林小学、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学习和讨论,针对民办学校特点,大家决心以“创建卫生健康学校,共建文明和谐校园”为德育工作重点,创设校本精品课程、精英队伍、精细作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风,严格教学的流程管理,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成都考察报告(2) |

返回目录

珠海 中山 佛山 丽江 成都等地考察报告

一、考察地概况

民的环境意识。 二要重视环境建设。珠海香洲区坚持

成都考察报告(3) |

返回目录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赣州、南通、成都等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率先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赣州、成都被国家建设部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最近,我们赴三市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

一、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

(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赣州自去年9月开始部署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是“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二)南通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南通在今年年初提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以建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富民强村、村镇规划、人居环境、文明程度和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成都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二、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一)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赣州市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伊始,就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主要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宣传部门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府引导,把农民主体作用具体化,落实到行动中,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积极组建村民理事会,理事会的理事长和理事完全由村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他们在村中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或农村致富能手,享有较高的威信。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广泛推行申报制,实行动态管理,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小事务,都经过村民理事会自主讨论决定,多数地方都是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看得见的茅草房屋改造开始。在新村管理方面,重点强化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二)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赣州市一方面加大投入,捆绑使用各种涉农资金,鼓励各乡镇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市、县财政按项目管理标准对建制镇给予足额配套资金补助。截至目前,赣州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4.9亿元,其中市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县(市、区)财政投入5700万元,吸引农民和社会投入3.1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原来资金使用办法,把补助每个乡镇的1万元资金,全部改用实物补助,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给每个乡镇补助水泥,招标后把中标单位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各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直接与水泥厂结算。南通市为全面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两年内每个示范村每年补贴100万元,具体按照各示范村建设工程实际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补贴。市级示范村建设资金安排大致为:村镇1/3,县(市)1/3,市1/3。加大规费减免力度,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工程收费的,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对土地管理费、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予以全免。鼓励基层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成都双流县明确规定从起,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今后5年,每年还将按1000万元的速度递增。

(三)因地制宜,科学做好规划。赣州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应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各地村镇建设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在户型设计方面,他们设计一批农民需要、造价低、具有赣南客家风格的住宅图纸和宣传挂图,汇编成《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免费提供给乡镇,并对凡“空心村”改造和农民建新房采用率达到70%以上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南通市已经全面完成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着手编制居民点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13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论证和审批工作),共确定2473个居民点,平均每个村1.3个居民点。村庄规划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三集中”,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科学划分农村居民集中区、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业区,集中居住区新规划住户689户,以多层公寓为主,占地也由原来的400.5亩减少到233亩。

(四)积极推进试点引导,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南通市把新农村建设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调查摸底。时间为1—3月,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标准。由乡镇对照有关标准申报,经市领导小组审批,确定试点名单。第二步,启动试点。时间为4—8月。修订完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示范村规划编制。第三步,推进实施。时间从9月开始,跨度为3—5年。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第四步,考核验收。按照序时进度,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同时建立起建管并重长效机制。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水、改路、改厕等惠民工程中去;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从最简单、最容易办到、最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着力在建立机制、制定规划、致富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班子上下工夫,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稳步推进。

(五)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政府推动力度。赣州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市委常委、农工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还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具体由组织部门负责,农业部门参与。在宏观上加强督察调度,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每年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并对新农村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组织、农业部门还不定期进行督导,对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南通海门市开展市直部门与示范村结对共建活动,结对部门下派精干力量驻村工作,目前全市共下派了17名干部,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成都双流县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制定《全国新农村试点白果村村庄整治行动方案》,并在试点设立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经济发展组、规划拆迁建设组、基础设施建设组、文化休闲旅游开发组和维护稳定组,全面负责试点建设具体事务。

(六)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都市积极创新土地政策,把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搬迁结合起来,加大对“空心村”和散居村庄改造力度,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的农民通过整体搬迁,按照人均占地120平方米的标准迁到中心村(中心村农民耕地半径一般在1-2公里以内),然后再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他们还大幅提高农村旧宅基地的复垦整理的补偿标准,一般每亩2.5—2.9万元,对补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主要用于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旧宅基地复垦成本和搬迁农民房屋建设补贴等。,双流县永安镇共复垦整理农村建设用地10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南通市港闸区龙潭镇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坚持“三集中”原则,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把全镇近3万人全部集中到2个集中居住点,对耕作不便的农民按照耕地远近实行不等的一次性补贴(最高限额5000元)。把离城区较远的原农村宅基地复垦成高标准农田,再把这些指标拿到城市来用,近城区的原农村宅基地加以平整,随时满足城市扩张需要。

三、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成效

(一)农村面貌变化较大。截至目前,赣州市共启动2628个村庄整治试点,已经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和2986个村庄建设规划,“空心房”改造面积达308.93万平方米;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1.2万处,完成了6718个村庄改水,改厕6万座,完成通村公路1500多公里。南通市启动13个小康示范村,累计完成道路建设107.16公里,桥梁19座;河道治理130条,完成土方量112.5万立方米,配套设施88座;村庄河道绿化50.1公里,道路绿化50.23公里;修建垃圾箱474个,配备保洁人员123名,改厕4275座。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在赣州考察时看到一户农家新房的门联。大余县新城镇埠背村,是赣南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他们在村后的一处荒坡上规划了50亩新村,可容纳建房户102户,一期建设20亩,已安置40户建房,并完成420米的主干道路和300米的水沟硬化。成都市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白墙、青瓦、池塘,万亩良田深处,特色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

(三)农村资源集约利用。成都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要突出规划先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村镇规划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发展布局、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问题,彻底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

启示二,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意愿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正确走向和持续发展,各级要紧紧围绕尊重农民意愿这个前提,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政府出钱提供农村村镇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等公共产品,农民自主申报建设房屋”的模式建设新农村,这既能顺应形势的需要,又能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征求并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严禁借建设新农村之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增加农民负担。

启示四,要发展产业支撑。发展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支撑。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根据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村块状经济,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启示五,要多渠道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化解资金难题,政府加大投入必不可少。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建立公共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向,重点对农村村镇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大投入。加快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启示六,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领导。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领导重视,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完整的工作机构和队伍,配备专业人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和指挥体系,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运用行政、经济手段,督导新农村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只有领导到位,才能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新农村建设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新农村建设活动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三

不知道现在成都的地铁项目是否已经批复,现在的建设情况如何?地铁一号线建设中的站点有哪些?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成都地铁项目的最新消息,仅供参考!

发改委在今年2月下旬批复了成都20xx~20xx年的地铁规划,涉及了一号线三期、三号线二/三期、四号线二期、五号线一/二期、六号线一期、七号线、十号线一期等。这样,各条线路的走向、站点就更加精确了,因此决定制作本图,将这些已经批复的线路整合进了原版的图中,改变主要有以下:

1、 新增1号线升仙湖——北三环、广都北——天府新站;

2、 新增3号线红星村——天回镇南、红牌楼南——双流南;

3、 新增4号线公平——大学城、沙河——十陵;

4、 新增5号线一期:商贸城北——迎宾路、二期迎宾路——回龙路;

5、 新增6号线一期:川师影视学院——观东路;

6、 新增10号线一期:红牌楼南——航空港t2;

7、 新增r1:成灌线(含彭州、离堆支线);

8、 新增r2:成蒲线;

9、 更改和优化了brt在部分站点与地铁的换乘;

10、更换了国铁车站的标注,增加了国铁站名;

11、增加了全域成都的快速公交网络示意图;

成都市市长信箱日前回复在上海工作的四川人孙茂关于成都市地铁的相关问题时说,成都市即将实施的地铁一期、二期工程呈南北和东西十字状,线路长约54公里,设车站38座,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期约20xx年。成都地铁项目批复工作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xx年3月,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已同意将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上报国务院办公会。

孙茂在写给市长信箱的信中说,他是四川人,现在上海工作。近来不少朋友,包括海外朋友都在询问成都的地铁规划现状。朋友们都想在成都进行多元化投资,但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交通。孙茂在信中表示,作为四川人,他希望能为家乡作一点贡献。市长信箱作出的回答,将有助于他进一步为朋友在四川投资作出指导。

市长信箱首先就孙先生对家乡经济建设的关注和关心表示感谢,成都市计委通过市长信箱回复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xx年81号文的规定,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需编制为期十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审批。成都市于20xx年底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于20xx年完成评估,20xx年3月,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同意将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上报国务院办公会。这表明成都已经符合国家对建设地铁的各项指标、具体建设需求和建设能力。成都地铁项目批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计委表示,在等待国家批复的过程中,成都市将脚踏实地推进地铁建设的有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线网编制、地铁沿线车站及线路规划与控制、地铁一期工程前期准备等工作。

市计委透露,成都市近期即将实施的地铁一期、二期工程呈南北和东西十字状,是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线路长约54公里,设车站38座,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期约20xx年。其中,地铁一期工程位于城市南北向主要客流走廊上,串联南北火车站及交通枢纽,穿越cbd、重要的科研及教育区、城南居住区、城南副中心以及华阳组团,线路长约15.15公里。地铁二期工程位于城市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串联城市东西出入口交通枢纽,穿越旧城改造区、cbd区、东部副中心、线路长约18.64公里。

两期工程的建设,将为南北、东西两条成都经济及交通走廊提供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以推动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逐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公共交通比例和服务水平,满足cbd高强度交通需求,为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成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外地投资商营造更好的商机,同时为成都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四

在加考察培训期间,培训团先后访问了多伦多、蒙特利尔、京士顿、温哥华等加拿大主要城市,重点考察了城市古街区市政中心、中央商务区及规划区范围的城市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建设和发展情况,听取当地政府官员及城市规划和管理专家的介绍,并就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培训团一行受到蒙特利尔、京士顿、温哥华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蒙特利尔市市长热拉尔·特朗伯雷(geraldtrembly)、京士顿市市长哈维·罗森(harveyrosen)、温哥华市副市长施民信(timsteveon)与培训团全体成员进行了热情交流。

培训团还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大学、麦吉尔大学、女王大学、bc大学等著名学府,聆听知名教授和专家的讲座。传承英、法文化和体现北美区域特点的加拿大,在规划理念的人本性、程序的民主性、实施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等方面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培训、考察,培训团成员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加拿大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越过加拿大领空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蓝天、碧海、雪山、森林。然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不仅赞叹加拿大国土优美的自然生态大环境,更敬佩近百年来历届城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所到的每个城市分布着无数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小区绿地。在风景如画、森林环抱的滨海城市温哥华市中心的史丹利公园(stanleypark)里,竟然还完好地保留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在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多伦多市中心区,仍建有许多供人休憩的街头绿岛、小片绿地。城市政府不仅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对环境建设的投入也非常重视。如多伦多市一个旧砖厂原想搞商业、住宅房地产开发,但市政府与业主多次协商、谈判,力劝业主放弃房地产开发,买下这片土地,认真规划,多方筹资,逐步改造成一个绿树常青(evergreen)的环境保护游览基地。在女王大学约翰(johnmeligrana)教授陪同我们考察的京士顿郊区的别墅小区,不仅考虑生活污水处理,而且还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经生物处理后排放到河流。在京士顿湖滨一家工业企业搬走后,原厂区的土地经翻新等技术处理后才允许搞房地产开发。在城市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和平鸽、小松鼠追逐游嬉,融为一体,好一幅人、自然、动物和谐共存的画卷。

营造环境可改善生存条件,提升土地价值,集聚人气,发展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女王大学规划建筑学院院长、国务院特聘外籍专家梁鹤年教授说得好,如果没有纽约中央公园,就不会有曼哈顿周边高楼的价值连城,甚至不会有纽约在世界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地位。冷静分析,放眼国际国内特别是浙江省的区域背景,××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市是中国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第一市,庆元县是中国环境质量第一县。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资本。我们一定要更加清醒,更加执着,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改造好大自然赋予××的这片大好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仅要认真保护好自然环境、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更重要的是按照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好城市,近期要建设好江滨公园,改造好城市内公园--万象山公园,有计划改造好街头绿地、小区绿地,营造优美的城市小环境,把××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是西方城市规划建设追求的主流,在加拿大到处可见以人为本的例子。在我们接触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讲得最多的是在规划建设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吸收公众参与,满足市民各种不同的需求。在公园里,街头绿地内,人行道旁随处有座椅,公交亭配有遮风避雨设施,还配置凳子,有的电话亭还提供了供人查阅的电话号码本。市政厅开放布局、有纪念品商店,可供人游览、婚庆活动。大型商场里内廊环形布置,每隔一段就有休息的地方,并且造景不同,温馨大方。宾馆大堂虽不大,但布置温馨宜人,宾客有"家"的感觉。街头有很多无人售报箱、免费取报箱、分类垃圾收集箱。公厕布局合理,内部设施齐全,对儿童、老人、残疾人考虑。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五

按照市领导工作要求,为学习借鉴苏州城市规划经验,提高重庆中小城市规划和发展水平,8月24日至27日,我局组织队伍赴江苏省xx市就中小城市规划进行了考察交流。本次考察由扈万泰局长带队,包括江津、潼南、垫江三区县分管领导和规划局长等共13人参加,重点考察了苏州金鸡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xx区、苏州博物馆、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昆山国家综合保税区、昆山光电产业园等地区。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下辖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约为xx市域面积的10%。20xx年常住人口93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高于重庆全市水平。其辖区内的xx市,总面积927.7平方公里,20xx年,常住总人口约17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有近100万人。昆山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750亿元,工业总产值5800亿元, 进出口总额614亿美元,财政收入36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已多年蝉联第一。

在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的调控和引导下,苏州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扬,城市宜居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城市新区和老区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城市经济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茅。现代宜居的苏州,是全国中小城市规划学习的典范。

通过为期三天的考察,苏州的整体城市风貌及特色、建筑形式及标志性建筑设计、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营造、城市交通规划、慢性系统规划、城市绿化小品塑造、水体与城市关系处理、旧城更新及特色打造、历史街区保护、工业园区规划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方面都值得学习借鉴。

(一)科学的宏观规划发挥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其一,科学性、超前性规划极大促进了苏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苏州、昆山城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与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有着重要的关系。如苏州三次总体规划编制,昆山工业园规划,都充分考虑了城市产业布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二,处理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与旧”、“中与洋”、“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苏州新城规划充分展现现代化特色,既顺应了经济、社会、环境的时代变迁,实现了城市跨越式发展,保护了千年古都的传统文化风韵。其三、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具有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与苏州xx区形成既相对独立,功能又相互补充三个组团,形成协调统一,互促高效的城市格局。

(二)项目建设环节注重高水平的规划和设计

其一,苏州、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编制。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担任项目责任人,亲自参与重要规划项目审查,保障苏州城市规划的科学有序发展,城市风貌的高品质规划。如由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牵头组织完成的xx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其二,邀请国际高水平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主持城市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并全过程参与设计施工。如由美国易道公司设计完成了苏州马鞍山大道景观、苏州金鸡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以及分别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和保罗·安德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都提取传统的建筑元素,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材料,有效的融合了国际先进经验与地方建筑特色。

(三)构建完善的城市绿化环境

其一,营造整体、大气、简洁、便捷的城市绿化空间。在滨水区域,规划亲水、生活型的滨水岸线,构建滨水开放空间。如金鸡湖滨水岸线控制150米宽绿化带,布置大面积绿化和滨水休闲空间。城区广场公园等开放空间,则结合城市景观和交通系统布置,形成分布合理的开放空间体系,保证居民步行5分钟内既可达一处广场或绿地。其二,推崇原生态的绿化设计方法,加强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绿地的建设与保护。采用自然简约的原生态布置绿化景观,在城市风貌中保留野生植被、天然水体等自然生态元素,既降低绿地维护成本,丰富绿化物种,又使自然野趣绿化与现代城市空间交相辉映。其三,高档次街道绿化配置。沿街绿化乔木进行双排种植,采用“种大树、种好树”的策略,保证树木95%的成活率,道路绿化隔离带则低矮、平整、简洁,具有层次感。其四,高效利用城市三维空间,利用立交桥、高架路下用地修建公共绿地,充分考虑建筑屋顶和外墙面的绿化,共同营建丰富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其五,减少街道绿化惯用花台加灌木造型的低档次做法,直接在高大乔木下部空间进行铺设大面积草坪,增强街道地面空间视线的通透性以及人行交通的便利性。

(四)营造宜人的街巷空间

其一,街道空间尺度控制。苏州老城街道空间延续了千年以来的空间尺度,舒适宜人,富含生活气息。新城街道严格控制车行道数量和宽度,与许多现代城市那种宽马路、大广场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保证人行道的宽度,为城市生活提供足够的空间环境,保证了街巷的活力。其二,雅致舒适的小街小店。苏州生活性街道中没有尺度巨大的高楼,没有富丽堂皇的店铺,追求一种精致、优雅、富含生活气息的氛围。建筑造型注意提取传统元素符号,店铺外立面色彩质朴、淡雅,同时人行道通过铺装、绿化、小品等设置,营造出吸引人驻足停留的空间。其三,规范车行道.公交车停靠站具体设计标准,主干道设立单独的公交车道,介于慢行系统道路与机动车道之间,停靠站与街道设计及街道停车位有机结合。采用相对较窄的车行道宽度及较小的转弯半径,便于规范驾驶,节约出更多空间布局街道绿化。

(五)重视城市细节的规划设计

其一,建筑设计强化地方特色,注重与城市整体机理的协调。建筑群整体布局注重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手法,空间灵活多变,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古城建筑单体上则传承了苏州传统民居粉墙黛瓦、素雅清新的韵味,尽显江南婉约气息。其二,系统的城市雕塑布局,丰富城市景观。苏州雕塑规划中,对城市重要空间、廊道、节点综合部署、统筹安排,形成以3条雕塑展示廊道、6个主题雕塑群、20个主体雕塑形成的雕塑骨架系统。同时采用每年组织雕塑竞赛的方式,征集优秀方案陈列到公园绿地、街头广场等公共空间中。其三,注重栏杆、座椅、坡道、踏步等城市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例如金鸡湖滨水广场边缘未设栏杆,采用双层步道系统,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将亲水功能最大化体现;滨水步道旁的座椅则采用半封闭式设计,营造适合人驻足的私密空间。其四,精心设计城市景观小品。苏州古城道路标识、街灯、广告牌、垃圾箱统一规划,其色彩、造型、安放位置等结合传统元素和符号进行统一设计,充分体现古城特色风貌。其五,构建完整便捷的慢性交通系统。苏州将“慢行中心+慢行路径+便捷公交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重点区域如商业中心、轨道及公交枢纽、公园广场等完善换乘设施,将公交系统与慢行空间连为一体。在滨水区域,梳理城区内河道相邻街巷交通空间,给予步行和非机动车舒适连续的空间。

(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采用古城整体保护和历史街区局部有机更新的方法。其一,苏州14.2平方公里老城注重古城空间环境的整体保护,延续古城千年以来形成的空间格局,保护古城人文气息。其二,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逐步整修。“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的平江历史街区就是采用有机更新,“微循环、渐进式”保护利用模式,不采用其他城市“推倒重建”粗犷开发的方式,使平江历史街区风貌清新自然,质朴怡人,极具古城神韵。其三,在不改变历史街区环境风貌前提下,调整和优化历史城区用地结构,疏解古城职能,控制人口容量,改善街区基础设施,健全防灾安全设施等一系列措施。例如山塘街历史街区就是在遵循“保护历史原真性,保持风貌完整性,保持文化地方性,保持生活持续性”这“四个保持”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文保建筑的修复,山塘河、山塘街两侧民居修缮整治,管线入地,路面改造,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昔日老街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其四,在古城管理上,严格控制建筑风貌和高度,保护古城外围整体环境。通过严格的规划控制和管理手段保证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其五,注重文化环境的保护。历史城市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还要保护城市历史与文物古迹的信息与环境,留存传统社会生活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为城市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提供其发展延续的空间环境。

(七)做好工业园区规划

本次调研考察的苏州工业园、金鸡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区的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下优点。其一,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构建科学的规划系统。从概念规划、分区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再到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及相关的专项规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其二,工业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高效益。如昆山光电产业园规划,实现了从石英砂进园到液晶显示屏出园的一条龙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极大发挥了园区产业布局综合效益。其三,强化合理的建设时序。园区规划建设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科学开发程序”。其四,完善动态更新制度。以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制度基础,强调园区的城市规划要随着城市开发的深入不断进行动态更新。

(一)组织考察学习培训,提升区县驾驭规划能力

一是组织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和规划相关人员赴苏州(含昆山)、南京等地考察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学习先进的规划理念,管理方法,提升驾驭规划工作的整体水平。二是查找各区县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未来城市规划工作努力的方向。三是深入开展规划工作的交流与培训,加强对区县规划工作的指导。

(二)提高区县规划编制水平,增强专业技术力量

一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在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的同时,定期开展对区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以确保规划指导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发展,控制和引导微观层面的具体项目建设的有序实施。二是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为每个区县聘请1-3名责任规划师,以及时指导该地区的规划工作,参与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决策。三是构建高水平设计机构和规划专家信息库,帮助区县邀请到高水平的设计机构和专家。四是组织开展优秀规划设计与实施评比活动,评选一批优秀规划、建筑项目,形成规划系统“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挖掘城市内涵特色,注重软环境建设

一是将巴渝文化、码头文化、红岩文化等重庆文化特质融入规划建设,为地域文化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壤。二是利用城市中大片且不影响城市面貌的旧住宅小区建筑(如工业遗产)规划创意产业基地或建设工业历史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等,避免城市更新中城市环境荷载的大幅度增加和容积率的过度提高。三是深入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提炼历史文化空间要素和景观,就建筑高度、立面、屋顶、体量、尺度、密度、风格、色彩、用材、绿化以及夜景亮化等方面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四)重视城市细节设计,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一是完善区县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着力打造登山步道、山城街巷步道、滨江休闲步道和城市景观林荫大道等城市步行空间。二是根据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科学划分规划机动车道、绿化分隔带、人行道等,特别注重生活性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三是明确不同功能道路两旁的临街建筑高度和后退红线距离,确保街道空间的宜人尺度。四是靠车行道一侧布置统一的行道树,优先考虑种植林荫效果好、且整体性强的高大茂密乔木;优化绿化设计,增强城市绿化与街道地面的通透性。五是结合建设实际、融入地方元素,精细化规划、设计、布置城市家具。

(五)科学编制工业园区规划,促进区县经济发展

一是要把区县工业园区发展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推力,重视和加强园区的开发建设。苏州、昆山的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经济的增长点,只有把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才有足够的资金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建设水平。二是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工业园区。区县园区规划建设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实事求是,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相适应,争取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xx区。三是要严格执行工业园区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落地实施。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六

4月25日至30日,由区长董胜利带队,率区级有关部门和杨村乡以及孟杨路两侧农业园区负责同志等一行17人,专程赴汉中市汉台区和成都市锦江区、双流县考察观光休闲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考察团分别参观考察了汉中民俗村、牡丹园、汉台区宗营镇花卉苗木基地,以及锦江区“五朵金花”、双流县白果村、昆山新村建设发展情况,并与各县区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座谈和交流。

一、考察概况及总体印象

(一)休闲观光农业一经出现,便显现出强大生机活力与迅猛发展势头。汉台区和锦江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过近三、四年的快速发展,就由早期萌芽阶段进入了初级经营(规模扩张)阶段,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两地的观光休闲农业早期均以连片种植的苗木花卉景观为依托,辅之休闲旅游设施,由于风险小、投资少、易成功,在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持的作用下,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汉台区的观光休闲景点在整体上形成以城区为圆心、呈扇形分布的城郊型布局特点,共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27个(其中投入运营17个,在建10个),总面积8.4万亩,完成投资8700多万元,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其中宗营花卉基地采取松散结合、集中开发的模式,由28户业主投资形成的整体基地,现有面积是1998年初建时的6倍多。今后5年内,拟再增加投资3.3亿元。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出了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五朵金花”。随着环境打造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大量社会资金纷纷涌入参与项目运作,共吸引社会投入资金1.67亿元。目前,后续资金正以强劲势头,涌流般地注入到“五朵金花”之中,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不竭动力。

得500元以上薪金收入,汉台区休闲观光农业吸纳农民就业超过800人,务工年总收入达400多万元。三是农户利用观光休闲农业的集聚功能,把握商机,增加了经营收入。2017年,锦江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21元。其次深化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汉台区占地500亩以上的观光休闲农业项目11个,双流县土地规模经营达30万亩,观光休闲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大田种植的农业生产经营,并步入了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延长了产业链,加速了农业与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促使农业产业化的纵深发展。再次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农民就地变市民。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能够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三)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市民打造了开放式休闲公园。步入汉台区宗营苗木花卉基地的各个观光休闲农业园,处处曲径通幽,景随步移,茂林修竹下掩映着亭台楼阁、鱼池水榭,纵横阡陌上连片种植着汉中特色农作物,可以充分享受集观赏各色花卉、品位民俗文化、看奇石展览为一体的庭院式度假服务,每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走进三圣花乡,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斓的花海:红的激情奔放、黄的绚丽夺目、紫的静谧高贵、白的典雅素净。五彩缤纷的乡间小道旁,川西民居风格的农家小院在绿树红花中不时撞入眼帘。“五朵金花”以其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来休闲度假,成为城市边缘的一座开放式公园。

(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立足实际、富于创新、成绩斐然。先后参观的三个新农村试点村,都是通过对农房实施景观整治打造农村新景点,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看点和亮点。汉台区胡家扁村和双流县白果村,都是按照不大拆大建的原则,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对农房实施“穿靴戴帽”就地改造,使民居式样、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一幢幢赏心悦目、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民居,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产业发展方面,白果村充分利用双流县开发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的契机,开发集观赏、休闲、教育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并借助该村的优美环境,开发农村休闲旅游。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的昆山村,先后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26家,累计投资4800多万元,成片种植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日本黑大豆等2900多亩,收到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赴汉中成都学习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七

5月12日我们来到五四广场,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高30米,直径27米,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五四广场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绿的冷季型草坪为主调,以小龙柏、金叶女贞、龟早冬青、紫叶小檗、丰花月季等组图,构成富有现代园林气息的大色块花带,松柏、合欢、耐冬等花木点缀其中,与主体雕塑和海天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园区蔚为壮丽的景色。

对面海中有可喷高百米的水中喷泉,整个景区的氛围显得宁静典雅、舒适祥和。这里已成为新世纪青岛的地标。

5月13日-5月15日我们来到八大关,“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塌。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 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近年在八大关东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为春季人们踏青的又一好去处。西南角则绿柏夹道,成双的绿柏隔成了一个个“包厢”,为许多情侣们所钟爱,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

为十条路,另两条为武胜关路、山海关路)。各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5月16日我们来到青岛雕塑园,青岛雕塑园坐落于青岛市东部新区黄海滨畔,由室内雕塑艺术馆和室外雕塑公园两部分组成,总规划面积8公顷,总投资4000余万元。其中室内3800余平方米,以收藏近现代中外雕塑精品为主;园区则以国内外优秀室外雕塑艺术品陈列其中,其功能主要展示20世纪中国近现代雕塑家代表作品和成名作。

为配合青岛雕塑艺术馆的落成,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办“面向新世纪:青岛雕塑艺术馆落成庆典暨雕塑学术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举办:“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希望之星:中国高等美术院校雕塑毕业作品选拔展”和“20世纪中国雕塑学术研讨会”。 “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邀请了全国35位中青年雕塑家的代表性作品百余件,以展示我国当代雕塑艺术创作具有学术价值的最新成果.展出的作品侧重于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及材料运用上的同步推进,并在更深的层面上把握中、西传统雕塑艺术向现代化转化;注重在深度中求创新的独立的文化性、社会性、公共性价值取向和雕塑创作更为本质,纯粹的特征。同时,结合青岛雕塑艺术馆所处的东部新市区的海滨园林绿化带的地域环境和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及历史文化名称的人文环境,展示集当代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雕塑艺术作品的集群。

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八

9月24-28日,市农业局副局长沈洪学带领点军区、猇亭区农林水局负责人及局办公室相关人员一行5人对四川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进行了考察学习。先后听取了成都市农委的经验介绍,到成都市锦江区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实地考察,认真学习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资料,深刻感受到了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效益。通过学习考察,解放了思想,找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启发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市辖9区4市6县,1.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25万,具有“大城市带大郊区”的特点。2003以来,成都市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到统揽全局的战略位置,在发展理念、思路目标、工作措施上大胆改革创新,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坚持重点突破,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抓规划引领,抓示范带动,大力促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突出改革创新,以市场化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全面激发城乡发展活力;全面开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打造高效政府,努力提高服务城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2007年6月,成都市获批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今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近六年的实践,成都市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重要历史时期。2008年与2003年相比,成都市的gdp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倍。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590元,同比增长12.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经验有:(一)

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三个集中”,谋求规模化发展,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实践。科学的实践路径是指引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构成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一是推进工业集中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保护环境。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成都市调整了全市工业布局规划,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归并为21个主导产业突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规划调控和政策引导,着力发展电子、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石化、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推进了工业集中集约发展,2008年,工业集中度达68.2%。如双流县为鼓励乡镇向集中区招商引荐项目,实行对招商引荐镇的“全分”政策,即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税收、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计入该镇,对各镇引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项目实行奖励。同时,还引进成都蛟龙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蛟龙工业港,农民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按工业地产经营方式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目前,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共引进企业440家,户均占地不足10亩。

居民转变。在城郊区,以建设大型社区为突破口,实现农民就地城市化。锦江区引导7.4万农民向3个集中居住区集中,走出了一条“不征地、不失业、不失利”就地城市化的新路子。目前,成都市6个近郊区建设了20多个大型集中居住区,65%以上的农民实现了集中居住。在远郊区,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民新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如都江堰市探索了社会资本联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城乡联建等集中居住区建设模式,8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集中居住。成都市龙泉驿区探索的“龙华实践”模式是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一个成功缩影。2004年,龙泉驿区大面镇龙华村开始探索城乡一体化试点,该村利用土地整理政策将农民的宅基地转换到成龙路旁,修建农村新型社区“西博苑”,从此龙华村正式变成龙华社区。2006年初,8个居民小组、700余户龙华人入住花园小区西博苑。每人按35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住房,并有10平方米的虚拟铺面——所谓虚拟,是指村民将配置的10平方米铺面交由合作社经营,获得分红收入。合作社引进投资商,经营安置后节余的宅基地。在“龙华实践”基础上,龙泉驿区将目标拓展到偏远山区大兰村的农民变“市民”的探索。大兰村位于龙泉驿区山区万兴乡,共有485户村民,1654人。由于山高路陡,出行、饮水、就业、就医、购物、上学等都十分困难。2007年,龙泉驿区将首批50户233人移民下山,入住西博苑,拉开了生态移民的序幕。如今,龙华社区的居民人人脸上都洋溢幸福快乐的笑容。78岁的李代模就是其中的一位,置换土地后,全家分到了4套花园小区的房子,他和妻子单独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时里。去年,他带着爱人到泰国去旅游了一次。2008年,成都市新建城乡新型社区602个,总面积2503万平方米,入住38.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3.5%。

三是稳步推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到2008年,实施规模经营235.6万亩,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11个,带动农户面达65%。

如锦江区引导三圣乡红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驸马村、万福村等5个村大力发展花卉观光农业,采取“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土地量化入股、企村合作经营”等模式,创造性地打造出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花香农居等“五朵金花”,成为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大品牌。2008年,“五朵金花”接待游客1220.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16.48万元,同比增长15.46%,区域内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208元,农民工资经营性收入占比超过70%。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改变传统体制下以城市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构建“城乡统筹、系统推进”的管理指导思想,将农村发展纳入城市发展的管理框架之中。为了尽快改变农村发展落后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制约,大量的政策向农村倾斜,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政府主导在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建立城乡融通的管理体制和为农村地区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一是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成都市规划建立了由1个特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重点镇、60个新市和2000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镇体系。加快县城和区域中心镇建设,优先发展一批重点镇,增强了城镇产业集聚功能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村发展的能力。

二是推进城乡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实施了市域高速公路网、多通道路网、县道公路网、加密乡村公路网等“五网”建设,启动了连接一、二、三圈层的“三轨九路”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都市先后投资19.73亿元实施了农村410所中心学校、223个乡镇公立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以及农村文化站(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

四是推进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水、电、路、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都市和锦江区两级财政共投资1.2亿元,对三圣乡5个村的乡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刷黑,对房屋进行了统一改造,完善了通讯、引水、供电、供气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将城市文明成果向乡村延伸,改善了涉农社区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快了涉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三)科学制定城乡规划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依据。科学的统筹规划是奠定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成都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下大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成都市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城乡一盘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区域中心镇为重点,建立了科学分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精心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体现了“三个集中”的原则,为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规划的约束力。成都市在规划一经制定后就纳入法制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划推进;改革和调整不利于规划管理的种种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规划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加强规划监察,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的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城乡粗放型发展和建了拆、拆了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城乡统筹、全方位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1、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成都市大力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全面推行了并联审批和集中服务,较好地解决了政府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着眼于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先后进行了规划、农业、水务、交通、林业和园林等涉及30个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乡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区管理办法,初步形成城乡一体、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

2、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大力推进城乡户籍、就业制度改革。成都市先后三次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逐步建立起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狠抓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培训、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援助、就业工作责任制等体系,促进了城乡充分就业,被国家列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二是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少儿住院互助金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被劳动部列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试点城市。三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在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学校、医院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教师、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促进了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分别在成都市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

3、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着眼于建立健全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一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工作,落实农民对土地和房屋的财产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制定登记确权管理办法,对农村集体土地发放所有权证和使用权证;对农村房屋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全面启动了确权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222个乡镇、1703个村(社会)启动了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涉及农户122.4万户,已完成确权颁证37.2万户。二是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制定了《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由市、县两级财政设立耕地保护基金(补贴标准为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亩300元),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三是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促进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制定了《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促进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未利用地承包权流转。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形式的市场流转。探索农村房屋产权流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各区(市)县根据自身实际,在制定相应流转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产权流转有形市场。截至2008年末,产权实现流转21120宗,流转金额150987.6万元。

4、深化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经批准后等量挂钩到规划建设用地区有偿使用,所获收益必须全部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意见(试行)》,规定“以2008年为基数,各级政府每年新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直至城乡公共服务基本达到均等化”,进一步强化财政对“三农”的刚性投入。2003年至2008年全市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增长,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402.3亿元,年均递增63.6%,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速32个百分点。二是改革对财政“三农”投入的方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建了市级现代农业物流业投资公司,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平台。三是健全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农业的机制。发布《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的积极性。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62家。

600多元,这是以往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初试成功后,曾华美在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不断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农家乐档次。2008年,她经营的曾家大院,除了楼房,其他固定资产总额近30万,每年纯收入10万元。

6、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在全市推行了以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远、开放“三会”(党委常委全或全委全、人大常委全、政府常务会)、社会评价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善村“两委”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构建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管理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乡村治理机制,逐步改“代民作主”为“农民自主”。

二、几点启示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前景,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推进宜昌市主城区和郊区统筹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了努力方向。

(一)明确功能定位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是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有效途径。2003年,成都市做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策,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围绕此战略,成都市把主城区和区(市)县所在地作为工业经济区域予以重点支持发展,与此同时,特别强调在中心城市和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第三产业,注重业态转换和结构的升级。按照此要求,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9区4市6县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针对中心城市大市场的有效需求,明确了本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近郊区突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发展二、三产业,在远郊区(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农村地区)则积极发挥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大力实施“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扶贫开发”三大工程,走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沃野千里的都江堰灌区优化种、养业布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农业的产业化来具体落实和有效夯实城乡一体化进程。相比之下,宜昌做得还不够,各区在推进城郊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功能不明确。对此,宜昌市城郊各区要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近快明确各自的区域功能定位,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基础和龙头。成都市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即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政策措施一体化。把“三个集中”原则贯穿在规划思路中,将城乡统筹的思想在规划中加以体现;把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优化城乡互动的产业形态,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空间,在规划管理中加以落实。规划充分体现了城市文明成果向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辐射和延伸,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例如,锦江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从而使规划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打造了国家4a级风景区“五朵”金花。借鉴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探索和经验,宜昌四个城郊区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有了规划可以避免政府工作的盲目性,也可以通过规划引进智力资源,提升政府和地方的工作水平。二要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在“小区域、多元化”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的合理性体现于是否发挥了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是否有利于各个区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同时,要注意把握规划和“计划”的本质差别,“规划”是对各个地方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它不应超越政府和市场分工的边界。三要坚持落实好规划。规划就是城市的“宪法”,要坚决执行,稳定推进,确保见成效。

(三)树立统筹城乡新的工作理念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成都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了工作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他们使用最多的词汇,就是要实现“城乡满覆盖”、“全域成都”。从“城市劳动局”到“城乡劳动局”,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这些称谓上的细微变化,折射出了成都市新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以统筹城乡的新理念指导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已成为成都市广大干部的共识和努力。通过近六年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成都市已形成了城、郊同发展共繁荣的生动局面。我们在成都考察时,看到成都市主城区和近郊区一个样,没有差别。反观宜昌相差甚远,城乡发展很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郊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宜昌主城区的道路越来越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而郊区的广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猇亭区农村电网改造由于容量受限,部分地区农村家电下乡买回的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使用,抗旱及排水灌溉也受到影响。农村道路交通不畅,部分地方和基地的农产品运输仍需要牛车、拖拉机转运,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与现代农业建设不相适应,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据统计,宜昌市辖区共有99个行政村,只有79个村通自来水。二是城市支持农村与农村服务城市缺乏双向互动的意识。近年来,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针指引下,宜昌逐步加大了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着力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面貌逐渐得到改观。但广大农村服务城市发展的意识淡薄。如宜昌城郊的农家乐价格比较高,超出了一般的市民消费承受能力,拒市民千里之外,而在成都锦江区三圣乡“农家乐”消费一次,包括吃和玩,每人只花销三十元左右,一桌宴席平时要258元,周末358元,很实惠的乡村假日休闲,非常符合当地大众消费需求。再比如宜昌城郊菜农对出售的蔬菜希望长得越漂亮越好、生猪长得越快越好,对自食的蔬菜病虫再多也很少打药,自食的生猪长得再慢也不喂饲料。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与农村服务城市的意识反差很大、不协调。借鉴成都经验,宜昌要加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要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城市要大力扶持城郊农村发展,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郊农村要大力服务城市,让市民有一个好的休闲度假娱乐消费环境,能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等安全农产品。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成都市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各项改革力度,在农村投(融)资政策、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勇于实践创新。在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成立了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小城镇投资公司、现代农业物流业投资公司,聚集各种资金扩大对农业投入,仅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一家就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和授信149.3亿元。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成都各级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民房屋、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提高了农村资产资本化程度,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成都锦江区先后出台耕保护管理、集体建设用权确权登记管理与流转管理等九个配套办法,按照“农民——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锦公司——项目业主”的流程,打破农村土地的村组界限,推进土地流转,改过去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因此,我市各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放在战略和全局的位置,学习成都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加大创新探索和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实现新突破。

(五)强化产业支撑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突出产业支撑,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夯实了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成都市锦江区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成都郫县的农科新村,成都邛崃的花楸村等,都是立足自己的特色资源禀赋,针对中心城市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转换业态,输出长项,成功地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化立足多元化特点,适度低层次起步,汇集多数农户参与,取得良好效果。而宜昌城郊产业配套发展比较滞后,城郊蔬菜、花卉、都市观光农业、农家乐餐饮业、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业等产业虽有发展,但其规模、建设档次都不高,有待提高。要鼓励农户自主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垂钓园”等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农家乐”内涵,提升层次,丰富内容,促进农民增收。要注重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推进特色产品品牌化、产品生产标准化、农民组织化,建设特色产品批发市场,促进产品销售。

考察组成员:沈洪学

李建军

刘远高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九

益阳市委政研室

(2011年10月25日)

为了学习借鉴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及经验,加快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步伐,2011年10月13日至15日,市委书记马勇带领益阳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前往四川省成都市考察调研,并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做法

成都辖9区4市6县,1.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49.1万人。2003年以来,特别是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市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从破确“三农”难题入手,探索实施城乡统筹总体战略,形成了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其基本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定位和工业集群发展规律,优化工业布局,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9个重点镇工业点,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集中集约集群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40亿元。二是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成都市不断完善户籍、住房、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鼓励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定居,切实解决征地农民安置问题,着力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推动农民变市民。大力加强城市、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小城市、156个小城镇和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同步实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将政府便民服务和社会管理硬件配套和软件建设延伸到每个村社。截止201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334个,106万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积极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制定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登记管理办法,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土地银行”、“业主租赁经营”、“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流转模式,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2010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2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5%,土地规模经营50亩以上的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业主总数达到9354个。

(二)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一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成都市规划经历了“三个跃升”阶段,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各自为阵到全域成都,从区域中心到全球定位的转变。按照城乡一盘棋的理念,确定“四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规划原则和“九化”(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城镇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规划导则,推进城乡规划体制并轨。通盘考虑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了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的城乡全覆盖。二是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成都市围绕“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融合”,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一二产业互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不断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和营 销体系建设,实现一三产业互促;大力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联。三是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成都市大胆改革创新,稳妥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市场化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在城乡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物流投资公司,成立5家村镇银行和12家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渠道多元、机制健全”的投融资体系;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增强了农业、农户抗风险能力和银行参与意愿,逐步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四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进道路、电力、广电、通讯、信息等市政公用设施向乡村覆盖,城乡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重点推进了“两枢纽”(交通、通信)、“五网”(高速公路网、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多通道路网、旅游公路网、县道公路网、乡村公路网)建设,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客运通村率达98%。五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体制,市、县、乡、村均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服 务保障体系和服务网络。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完全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8万人,其中农民参加养老保险165万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全面统筹建设了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娱乐、生活等公建配套。六是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大力推进行政机构改革,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调整和归并30多个职能部门,实行“大部制”,推进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率先实施乡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撤并30%的乡镇和47%的村;出台对乡镇和街道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将乡镇和街道的履职重点转向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大力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和服务代办点。全面实行户籍一元化管理,促进农村向新型社区管理方式转变。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行政、财政和社会管理体制。

(三)实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第一,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以 “还权赋能”(即权益归位,农民自主,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产权权利,让农村现有资源“生金出银”)为核心,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为目标的农村市场化改革。一是开展确实权颁铁证工作。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目前,已对212万户农户、569万宗农村产权进行确权、登记和颁证。并且,在对农户承包集体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年限从30年改为“长久不变”的试点。二是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对基本农田每年每亩补贴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亩补贴300元,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三是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农交所成立以来,流转农村产权27527宗,金额22.63亿元。第二,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一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市推行基层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开放“三会”、社会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推行村 民议事会制度,健全农村基层新型治理结构。三是健全干部绩效科学评价体系。干部考核主要依据群众评议,引入第三方调查,对干部业绩进行外部评价。第三,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到村。将村级公共事务划分为7大类59项,明确了政府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基本供给责任。二是推进公共财政下乡。将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逐年增长,每年为每个村(涉农社区)安排不低于25万元专项资金,实现村级公共服务“有钱办事”。三是保障农民自主。明确办理村事务的方法由村民“民主议事”,民主议决村级公共事务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四是健全五大机制。着力构建分类供给、经费保障、设施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和队伍建设五大机制,促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第四,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一是坚持综合施治。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二是坚持农民主体。对项目整治方案、小区房屋户型设计、补偿标准等问题,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三是坚持市场运作。探索农民用地整理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相结合的土地整理方式,建设用地整理节约指标在市场交 易,拓宽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四是坚持集成推进。整合部门力量、资金渠道和配套政策,发挥综合叠加效益。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实施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74个,新增耕地35万亩,改善55万户农民群众生活条件。

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几点启示

成都市近八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政府推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城乡统筹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都市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及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各区(市)县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在全市建立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组织编制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同时,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国土、劳动保 障、金融、行政管理体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等8个专项方案。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有序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2.改革创新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工农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在新型城乡关系的框架下构建合理配置全社会资源的体制和机制,才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成都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在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投融资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基层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制定了40多个相互衔接配套的政策、制度文件,并允许和鼓励区县(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和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体制机制,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因地制宜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法。城乡统筹是一项长期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成都根据中心城区、近郊及远郊各区(市)县的特点和发展的差异性,着力解决 各个区域的重点难题问题,不搞简单化,不搞齐步走,不做夹生饭,根据条件稳步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中心城区着重解决涉农区域人口和产业的非农化城市化问题,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近郊区县及远郊区的县城和重点镇主要着力于更大范围推进“三个集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远郊各区(市)县的广大农村地区侧重实施“四大工程”,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新型城郊农村,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统筹城乡实践中,成都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首先是大力推进农业支柱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成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5元,城乡收入差距由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10年的2.54:1;其次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为城郊农村居民办理社保和医保,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提供与城区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再次是推行“让民做主”为实质的“还权赋能”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新型基层治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正是由于让利于民、还权于民,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增加收 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从而使城乡一体化赢得了城乡群众的肯定和支持,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持续不竭的内生动力。

三、对益阳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积极探索具有益阳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上讲,我们还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与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制约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当前全市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借鉴成都市的实践经验,结合益阳工作实际,为加快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局,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来保障。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乡统筹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统筹城乡发展的决策、指导、组织、协调和督导,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规划、国土、财政、农办、发改、交通、水利等职能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对各自承担的工 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要突出工作重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实践性、创新性和改革性都很强的系统工作,必须立足长远发展、突出工作重点。一是继续抓好土地信托流转。要把土地信托流转作为益阳城乡统筹发展的牛鼻子工程来抓。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办法,大力推进信托流转体制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和社会管理制度创新。要大胆尝试以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有偿退出及流转、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土地信托流转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实现以地融资、以地兴业、以地增收、以地富民。二是创新政府平台。在加大政府投入“三农”力度的同时,着力改进政府投入方式,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组建农业政策性投资公司,搭建农业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大规模投入现代农业。三是切实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

3、要抓好典型示范。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历史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不能一哄而上。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分类指导、分区实施、分步推进的实施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根本方法,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在局部地区先行实验、在重要环节取得突破,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要广泛宣传一批示范作用强、影响范围广、推广价值高的典型和亮点,既让农民群众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又给其他地方提供操作性的指导,全面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

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城市,它吸引了无数的人们前来创造自己的未来,也凭借着给予人们无限憧憬的未来而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而成都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份科学、可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成长和发展的支柱。本文旨在从我的角度出发,阐述对于成都市规划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第二段:成都城市规划的现状

目前,成都的城市规划正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修正。而这些规划大多是以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为核心,比如对于城市功能和布局的规划,交通状况的调整和提升,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等等。因此,成都的城市规划显露出的积极性,让人们对未来的成都充满期望。

第三段:城市规划带来的变化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亲眼目睹了成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增加,比如春熙路、IFS、银泰城、天府广场等等,以至于这些地标性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代表性文化。此外,我也看到了城市里的环境大为改善,比如道路状况的提升,交通的改善和优化,绿化面积的增加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在成都的城市规划下,生活质量正在逐渐得到提升,城市品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而城市人居环境也变得更加舒适和宜居。

第四段:规划的不足

当然,成都的城市规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成都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远远没有完全解决。此外,一些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困扰,这也让成都的城市规划显得略显不足。但是,我们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毕竟,成都是一座拥有着无限潜力的城市,而城市规划也理应为人民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段:结语

城市规划是成都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而一份好的规划可以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和进步。事实上,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规划可以为城市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为纵使成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成都的规划心得体会,让人们明白到: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好的规划可以为城市带来一个更明朗、更有活力、更加优美的未来。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一

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考察组

200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许兴丹校长、黄曼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6人前往全国外国语名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受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热情接待,肖明华校长、李俊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专题介绍,教务处主任龚智发、副主任宋建才等全程陪同,通过实地考察、对口交流、实堂听课、师生座谈、资料查阅等活动,我们对成都实外的办学体制、外部环境、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后勤保障、教育成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行体会至深、受益非浅,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有关情况和收获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该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全国著名外语特色学校”;学校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以外语为特长,体现人文精神;以母语为基础,增强主体信心;以数学为重点,突出理科思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既具外语特长,又具理科思维的创新型、国际型的优秀中学生”;学校积极倡导“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气。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高考始终保持100%的本科上线率,90%以上的重点率,六年内四届高考文科“状元”(1999年的余静阑以649分,2000年刘洋洋以635分、2003年刘梦羽以659分、2004年江伟丽分别取得四川省文科第一名)。初中中考也连年名列成都市前茅。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构建“三主体三层次”教科研体系,即全体教师教改实验层面的实践操作、教研组教改专题研究层面的问题解决操作、教科研中心科研骨干的指导管理和课题总结操作,实现了三主体多向互动,三层次协调共进的良性运作,促进教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其国家级课题《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办学特色研究》即将结题,成果之一—初高中《实验英语辅助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出版,深受欢迎;其省级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致力于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日本宫崎产业经营大学、德国兰德胡尔曼中学、美国艾克塞西亚学校等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并定期派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互访。

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外国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认为:建设和培植优质的外国语学校是提高市民素质、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因此,他们从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国语学校,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如出台《外国语学校引进优秀教师的意见》、《民办学校教师管理规定》等,鼓励外国语学校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将民办学校确定为事业单位,让民办学校的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

(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外国语学校特殊的待遇

由于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与普通中学存在差异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招生、考试、业务管理上给予特殊的待遇,以确保外国语学校的生源素质,促进外国语学校健康发展,成都市教育局采取了以下做法:

1、允许外国语学校单独组织考试、提前招生,选拔适合学习外语的学生。在初中招生时,准许外国语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试和语言学习模拟测试,比其它学校提前招生;在中考时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2、实行保送制度,允许本校优秀学生直升高中。为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连续、系统的培养,使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得以持续巩固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学生,直接进入高中部学习。

3、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与国外大学、中学建立姐妹学校,组织师生进行交流互访。

(三)董事会确保校长能够充分的行使职权,真正落实校长的办学思想

1、在选拔优秀校长、达成学校发展规划后,充分信任校长,赋予校长自主管理权,让校长自主组阁、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实施品牌建设策略,董事会对校长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2、实行弹性经费承包管理制度。董事会以某一学的经费支出为基础,核算生均费用、师均工资,然后按(新学年学生数*生均经费+教职工数*师均工资)*年递增百分比的公式预算经费包干额,由校长包干使用,学校按月开支计划向董事会申拔经费,董事会每年对学校的支付进行一次结算和审计。

(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开放创新的办学模式、实施发展潜能的教育策略

1、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2、突出外语特色,增开外语早晚课,加强学生外语实践锻炼;进行教材改革,使用多种教材,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小班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际语言训练。

3、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运用学校的品牌、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优厚的待遇引进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短、平、快”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外语学科教师着重吸收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进行校本培养,使之成为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能示范的适应外国语学校需要的外语教师。

三、促进外国语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出台相应的规章,确定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让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打破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壁垒,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公、民办学校平等竞争格局。

2、市教育局要充分考虑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确立将泉州外国语中学办成全省乃至全国名校的策略,在招生、招师、业务指导和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a、允许我校单独组织测试、面向全市提前招收适合外语学习的小学毕业生。

b、中考时对外国语学校实行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根据志愿,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c、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本校高中部学习。

3、董事会和学校要修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创新办学和发展机制,改革工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扩张校园规模,实行全员寄宿制管理,全面实施外语小班化教学。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二

本学期第十一周和十二周的周五下午2:30至5:00,我们地理科学10级的全体

同学

在霍老师的带领下,对茂名市的滨海开发区进行了现代城市规划实地考察。

路,承担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路网。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

茂名段100公里,其中包茂高速公路茂名段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近年将开工建设。

(2)水路

茂名市濒临南海,拥有220公里海岸线。茂名港是广东沿海的重要港口,是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通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茂名港分为水东港区、博贺港区和博贺新港区3个港区。

自1988年自主建设500吨级双泊位码头起,全市翻开了大搞港口建设的新历史。至2017年底,已建成从500吨级至30万吨级功能齐全的各类码头14个,年吞吐能力达2000万吨,并拥有全国最大的30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装置一套,全市通航航道总里程达 301公里。茂名港已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跻身于全国超千万吨大港行列。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是茂名港的深水港区,具有自然水深大、基岩埋深深、泥沙回淤少、开发建设成本低的特点,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港的天然良港。博贺新港区规划建设岸线约15公里,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50多个,形成年吞吐能力超3亿吨以上的工业港。根据博贺新港区的优势,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博贺新港区附近发展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造船、机电制造、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港口物流等 七大产业,现正在利用其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建设。

(3)铁路

全市境内铁路主要由河唇至茂名公馆(国家铁路)、三水至茂名河东(地方铁路)两条主线,以及茂石化公司厂区铁路(企业自用铁路)构成,互联成网,并入全国铁路网。全市境内运营铁路里程为123公里,由东向西横穿电白、市区、茂南和化州,设有一等区段编组站--茂名火车站,二级客货运站--茂东火车站和电白、化州等9个中间站,年通过能力达1400万吨。纵贯全市南北的洛湛铁路茂名段123公里已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将于2017年建成通车。现正抓紧推进茂湛铁路茂名段、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和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铁路支线的规划建设。不久的将来,以上铁路将在茂名交汇,连结成网,茂名将成为粤西地区铁路枢纽中心。

本次实地考察,印证、巩固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实践,初步掌握区域调查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运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认识茂名城市规划;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三

成都规划馆是一座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现代化展馆,是成都城市规划的瑰宝之一。它展现了成都市城市规划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是我国城市规划的典范之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成都规划馆,深受启发,并对成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下面我将从展馆的环境设计、展示内容、文化魅力、城市规划对社会的意义和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成都规划馆的环境设计令人印象深刻。整个馆区占地面积广阔,园林景观与建筑相互交织,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感。在馆内,可以清晰地看到成都城市规划的全景模型,展示了城市的道路、建筑和绿地等。同时,馆内的绿植和喷泉等装饰物也增添了活力和美感。整个环境设计给人一种宜居、和谐的感觉,彰显了成都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理念。

其次,成都规划馆的展示内容非常丰富多样。馆内分为多个展区,包括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设计、创新科技等板块。参观展馆,我们可以了解到成都的历史沿革,从精美的实物模型和图片上,我看到了成都这座城市经历了从古代的“蜀道难、锦绣川”到现代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同时,展馆还展示了成都每个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包括交通、建筑、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成都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第三,成都规划馆展现了成都的文化魅力。成都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规划馆的展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成都的城市形象,还可以了解成都独特的文化传承。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许多国宝级文化古迹和非遗文化都在这里保留着,例如武侯祠、宽窄巷子、锦里等等。这些文化景观和传统艺术在展览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成都这座城市。

第四,城市规划对社会的意义不可低估。成都规划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更是一个城市治理的引导者。通过展览和解说,成都规划馆向社会大众宣传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参与城市建设和规划。成都规划馆通过提供各类参观活动和教育培训,吸引公众的参与,并鼓励人们思考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方法,更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最后,我对参观成都规划馆的体验也有了深刻的感受。作为一个成都市民,我深感自豪和自豪。通过参观规划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也对成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和投资,城市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前瞻性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潜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希望能为成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参观成都规划馆的体会让我眼界大开,对成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成都会以其完善的城市规划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继续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的一面旗帜。同时,参观规划馆也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市民的责任,我会为成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四

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考察组

200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许兴丹校长、黄曼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6人前往全国外国语名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受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热情接待,肖明华校长、李俊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专题介绍,教务处主任龚智发、副主任宋建才等全程陪同,通过实地考察、对口交流、实堂听课、师生座谈、资料查阅等活动,我们对成都实外的办学体制、外部环境、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后勤保障、教育成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行体会至深、受益非浅,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有关情况和收获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基本情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为成都市48中,1993年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02年改制为国有民办的股份外语特色学校;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34号,占地近60亩。该校现有64个教学班,328位教职工,在校初高中生3000多人。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该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全国著名外语特色学校”;学校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以外语为特长,体现人文精神;以母语为基础,增强主体信心;以数学为重点,突出理科思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既具外语特长,又具理科思维的创新型、国际型的优秀中学生”;学校积极倡导“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气。

成都实外师资队伍力量雄厚,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几年来,引进和吸收了8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仅数学一科就有3名省级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前来担任普通教师,现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40多人,省市优秀教师14人。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支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全面实行全员分级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起奖惩激励机制。在用人机制上,明确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三个层面的考核:第一量标,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书育人的服务者,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拥护,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不好撤换下来;第二量标,由教研组进行随堂听课,检查教学常规,从业务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第三量标,用学生毕业的综合成绩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业绩。学校还十分注重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观,发展自身素质,严谨教风,力争实现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教师队伍,实验外国语学校才年年捷报频传,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日报》2003年5月19日还以“新机制铸就优秀教师队伍”为题全面报道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华西都市报》2003年7月2日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年三个省‘状元’”为题报道了学校连续取得高考优异成绩的“秘密”。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高考始终保持100%的本科上线率,90%以上的重点率,六年内四届高考文科“状元”(1999年的余静阑以649分,2000年刘洋洋以635分、2003年刘梦羽以659分、2004年江伟丽分别取得四川省文科第一名)。初中中考也连年名列成都市前茅。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构建“三主体三层次”教科研体系,即全体教师教改实验层面的实践操作、教研组教改专题研究层面的问题解决操作、教科研中心科研骨干的指导管理和课题总结操作,实现了三主体多向互动,三层次协调共进的良性运作,促进教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其国家级课题《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办学特色研究》即将结题,成果之一—初高中《实验英语辅助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出版,深受欢迎;其省级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致力于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日本宫崎产业经营大学、德国兰德胡尔曼中学、美国艾克塞西亚学校等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并定期派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互访。

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外国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认为:建设和培植优质的外国语学校是提高市民素质、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因此,他们从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国语学校,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如出台《外国语学校引进优秀教师的意见》、《民办学校教师管理规定》等,鼓励外国语学校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将民办学校确定为事业单位,让民办学校的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

(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外国语学校特殊的待遇

由于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与普通中学存在差异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招生、考试、业务管理上给予特殊的待遇,以确保外国语学校的生源素质,促进外国语学校健康发展,成都市教育局采取了以下做法:

1、允许外国语学校单独组织考试、提前招生,选拔适合学习外语的学生。在初中招生时,准许外国语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试和语言学习模拟测试,比其它学校提前招生;在中考时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2、实行保送制度,允许本校优秀学生直升高中。为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连续、系统的培养,使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得以持续巩固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学生,直接进入高中部学习。

3、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与国外大学、中学建立姐妹学校,组织师生进行交流互访。

(三)董事会确保校长能够充分的行使职权,真正落实校长的办学思想

1、在选拔优秀校长、达成学校发展规划后,充分信任校长,赋予校长自主管理权,让校长自主组阁、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实施品牌建设策略,董事会对校长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2、实行弹性经费承包管理制度。董事会以某一学的经费支出为基础,核算生均费用、师均工资,然后按(新学年学生数*生均经费+教职工数*师均工资)*年递增百分比的公式预算经费包干额,由校长包干使用,学校按月开支计划向董事会申拔经费,董事会每年对学校的支付进行一次结算和审计。

(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开放创新的办学模式、实施发展潜能的教育策略

1、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2、突出外语特色,增开外语早晚课,加强学生外语实践锻炼;进行教材改革,使用多种教材,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小班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际语言训练。

3、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运用学校的品牌、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优厚的待遇引进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短、平、快”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外语学科教师着重吸收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进行校本培养,使之成为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能示范的适应外国语学校需要的外语教师。

三、促进外国语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出台相应的规章,确定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让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打破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壁垒,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公、民办学校平等竞争格局。

2、市教育局要充分考虑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确立将泉州外国语中学办成全省乃至全国名校的策略,在招生、招师、业务指导和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a、允许我校单独组织测试、面向全市提前招收适合外语学习的小学毕业生。

b、中考时对外国语学校实行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根据志愿,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c、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本校高中部学习。

3、董事会和学校要修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创新办学和发展机制,改革工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扩张校园规模,实行全员寄宿制管理,全面实施外语小班化教学。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五

为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在发展餐饮服务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把我县餐饮业做大做强,为建设高原湖泊生态县、现代宜居高原湖泊生态城和国际高原湖泊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作出积极贡献。经领导同意,2017年3月26日至31日,由县工商联、县餐饮商会部分成员单位组成的考察团一行20余人,赴成都、重庆两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

餐饮业是三产业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器,同时,餐饮还是旅游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餐饮业的支撑。当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高端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工作重点。对此,我县餐饮业如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挖掘潜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如何发挥优势,强化管理,打造精品,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带着这些问题,考察团一行踏上了此次成都、重庆之行。

店”等以及“周君记”、“全聚德”、“知青火锅”、“ 沙嗲王”等重庆著名餐饮企业。考察中还积极与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通过实地看、听介绍,认真了解和学习当地发展餐饮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实地考察,考察团成员看到了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深切感受到了当地创新突破的思维、开放进取的精神以及在餐饮业发展上的大手笔、大气魄、大作为。当地餐饮企业独具匠心的经营理念、规范细致的管理模式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映像,达到了学习经验,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更新观念,促进工作的考察目的。

二、成都、重庆餐饮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成都、重庆是我国西部发达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两地餐饮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总体规模日益扩大,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品牌餐饮企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和龙头地位已初步形成。2017年,成都餐饮业全年零售额达362亿元,占四川省餐饮业零售总额近三分之一,在中国饭店协会排出的中国餐饮十大影响力城市中位居第六;重庆餐饮业全年零售额达447亿元,预计到2012年将实现5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75万人。总结成都、重庆两地餐饮业发展经验和做法,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

担,成都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意见,共制定了支持餐饮业发展的16条政策,对餐饮企业发展进行贴息或补贴,鼓励餐饮企业做大做强。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经过10年的精心打造,把重庆基本建成全国乃至世界极具魅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中国美食之都”,使餐饮业继续成为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重庆市已确定150家餐饮企业和10条美食街作为全市重点扶持单位,以此帮助企业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提升重庆餐饮业的品牌效应。为扶持餐饮企业发展,重庆市还在税收、用地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如对餐饮企业建立原辅料生产、加工基地和推行连锁经营的企业,三年内免征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给予财政发展资金的支持;凡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餐饮企业,在三年内给予定额免税;对餐饮企业水、电、气用价上给予降价优惠,实行餐饮业与工业企业的水、电、气同价等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当地餐饮业快速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成都餐饮空间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六

为借鉴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探索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途径,按市委通知要求,20**年5 月16日-20日,由黄庆辉区长带队,我区组织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负责人赴成都xx区“三圣花乡”考察学习。在xx市xx区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打造了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其发展模式被收入中央党校教材,列为“城乡一体化”的成功样板,是全国两个城乡统筹试验区之一,这对我区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五朵金花”位于xx市xx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原为三圣乡),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公认的“农家乐发源地”。主要包括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这五个村。 2003年,xx区面对三圣乡“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农村状况,因地制宜,围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以提升农业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创造性地打造了“五朵金花”。经过5年的努力,这里变为一座充满田园风光的开放式公园,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为一体,呈现出一派“产业兴、经济旺、环境美、农民富”的特有魅力,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不征用、不拆迁,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权,农民变市民、农村变新貌的发展道路。

——区位优。“五朵金花”位于成都东南市郊,是城市的通风口、规划上的城市绿地,距市区仅7公里,快速通道车程仅需10分钟左右。xx市总人口1003万,其中市区人口310万,每天流动人口近150万,其居民历来就有休闲生活习惯,对回归田园的雅趣生活方式始终热情高涨,这让三圣乡拥有了发展观光农业的庞大旅游客源市场。

——规模大。“五朵金花”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花乡农居面积3532亩,幸福梅林面积2155亩,花香农居面积5000余亩,东篱菊园面积3000余亩,荷塘月色面积1074亩。2008年,三圣乡从事多种开发经营的农民达3000多户,总计1.15万人,农家乐经营户达32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122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达3亿元;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和1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3家,花卉销售收入达5.6亿元。

——特色多。xx区从2003年初开始,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观光休闲产业,变单一的鲜花生产为吸引市民赏花休闲的旅游活动,创造性地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招牌,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四季休闲旅游景观。

——统筹好。该区成立了11家公司化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各村土地权属和流转经营的主体,由其负责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和土地流转经营的收益。此外,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各出资10万元注册成立农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土地整理开发的实施主体,统一负责辖区内的土地整理、流转经营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民每年享有“四金”,主要包括土地承包权流转每年1800元以上的租金,农民住房每年3-10万元的租金;到龙头企业务工月600以上的薪金;引导农户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乡村酒店、农家乐,以“保底+分红”的模式分享的股金;达到社会保障条件后,每月364元的养老金和报销住院费保障金。几年来,xx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在实现城乡统筹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政策活。在耕地征用和流转方面。对征地农转非的群众安置按“人头”一次性补偿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1.8-2万元;对企业搬迁涉及的搬迁损失、搬迁运费及水、电设施迁改费用等,按该企业建筑物补偿总额的10-15%给予补偿。该区对大部分的耕地、山林地以长期租赁的形式进行流转,大部分租期为20年,在租赁的当年一次性付给青苗补偿费每亩8000元,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付给租金每亩1800元,租金每五年递增10%。在拆迁安置方面。该区按“人头”进行安置,农户按每人35平方米的标准以宅基地房屋置换新型社区住房,房前屋后的附着物按3万元/人均的标准进行补偿,住房面积少于人均安置面积的无需补差价,住房面积多于人均安置面积的,按300元/平方米给予补偿。其安置住房超出人均35平方米的部分,按商品房价购买;以继承、增予方式(家庭成员死亡、户主不在)取得房屋产权的,实行终结安置,按600元/平方米予以一次性补偿;搬迁安置过渡费支付两年,第一年400元/人月,第二年600元/人月;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搬迁的给予每户搬迁费1000元,并予以奖励2000—3000元。同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还为每个村民配套建设了10.5平方米的商业用房,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出租,收益按股分配。在景区旧房改造方面。该区按照景区的统一规划布局进行集中改造,政府对房屋改建和室内室外的改造、装修,以每平方米200元的基数予以相应的补助,第一期由政府补助80%,第二期出60%,第三期出 20%,至群众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政府便退出了对旧房改造的补助。此外,该区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所购置的桌椅、床铺、遮阳伞等经营用具实行50%直补,同时政府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见效快。5年来,“三圣花乡”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0.6%,下降为 2008年的0.16%,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8年,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08元,是2003年的2.3倍,全乡地价由每亩50万元升到220多万元,景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近1000万元。仅5年的时间,“五朵金花”的成功运作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减少了对城市扩张的压力,消除了新的“城中村”形成,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有效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五朵金花”是xx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晶,通过以旅游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经营保障农民,以市场托举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汗水,浇灌出了“五朵金花”,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总结归纳“五朵金花”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出市场导向,发挥优势。根据xx市居住注重休闲的生活习惯和旺盛的休闲消费需求,“五朵金花”紧扣市场,推动城市文明与农村文化相互渗透、融合,提升休闲层次,将成都“休闲”文化发挥至极致,打造出国内外富有盛名的“农字号”休闲娱乐品牌。因此,按照市场导向,细分市场,发挥区位优势,确定城乡结合的发展方向,进而策划项目,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突出高起点规划,强力推进。在规划“五朵金花”建设规模时,xx市和xx区政府在广泛深入论证,确定高起点、细致的规划方案后,坚持抓规划蓝图不动摇、抓国家级名牌的标准不降低,从规划编制、建设方案确定和实施,始终体现了政府的强势推动。该区原有的6个行政村合并为5个景区,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业”特色产业,加强村庄改造,进一步突出了巴蜀文化民居风格,形成了如今5a级风景区风貌的“五朵金花”,建成了郊区这一道靓丽风景线。

3、突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在“五朵金花”建设前期,政府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xx市各级政府先后投入1.8亿元用于修建道路、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和补助农户改造房屋。仅xx区政府和下属街道办就先后投资9745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降低了企业和农户后期经营成本,创造了农村休闲娱乐产业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在市场基本培育成熟、企业主动进入后,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投资溢价退出,既让出了市场空间,又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突出农民主体,促进和谐。按照藏富于民的思路,政府把农民摆在创业和受益的主体位置,从规划设计、建设发展到经营管理等重要环节,各级政府都坚持让农民受益,尊重农民意愿,利用农民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农民产业规模,在发展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农民认可和支持。“五朵金花”的打造涉及3000多户,1万多农民,在5年的建设发展中,没有因拆迁、占地等问题出现一例农民“告状”、“上访”,非法修建、违法经营等现象。

5、突出人文特色,汇集人气。在“五朵金花”的打造和提升中,xx区始终坚持文化先行,注入文化因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用独有的川西文化特色,提升“五朵金花”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该区通过文化塑造产业,汇聚人气,使旅游成为文化创建载体,初现创意村、画家村、雕塑村、摄影村、民俗村雏形,实现了人气旺,旅游热、产业兴,给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休闲观光新景致。

“五朵金花”模式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出了城郊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我区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吸收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乘势而上,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加快推进海西东肖生态园建设,努力打造在海西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休闲观光生态园。

1、政府主导,政策先行。海西东肖生态园运作前期,在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综合管理、整体形象宣传推介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当前,要充分发展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加大力度投入,尽快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绿化建设等。要进一步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在旅游用地、用电、用水、税收、服务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在项目启动阶段给予一定的补助,税收减免等政策,推动项目顺利推进。同时,要力争将海西东肖生态园列入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努力争取相关先行先试政策,为生态园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2、创新理念,规划先行。“五朵金花”发展理念的最根本核心就是创新务实。当前,要在思路理念、规划布局、多元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开拓创新,探索出台新的思路和举措,着力挖掘提升水平和档次。借鉴其“景观打造生态化、配套设施现代化、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土地经营规模化”的经验,认真做好海西东肖生态园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和配套的专项规划。要引进专业公司对景区内的景点布局建设、农房改造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品位的休闲农家乐景区。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色,把休闲、观光农业与城市游览观光景点、与名人名居名艺名产民俗文化相结合,巧妙设计,注重特色,注重品位,实现永续发展。东肖镇有名山奇迈山脉,山峦起伏,植被保护完好,又有东肖水库,有龙岩旧八景之一“奇迈岚光”一说,要做足做活东肖“山”与“水”的文章,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山的优势与水的优势,打造海西一流的休闲生态农家乐。

3、瞄准市场,定位先行。xx区东圣人打造 “五朵金花”,关键在于瞄准和追踪市场需求,突出成都人好休闲这一特色,走出了一条既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路子。我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前,要进一步丰富游、购、娱、吃、住、行等功能,着力将海西东肖生态园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农业、体验农事、乡村生态旅游、商务会议、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产品促销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胜地。在打造海西东肖生态园试点的同时,不仅要瞄准市区内现有的人口资源和消费能力,更要将生态园作为承接“厦漳泉”和闽粤赣周边城市的休闲度假中心以及我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来谋划运作,着力打造在海西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

4、强化支撑,项目先行。在全国上下加大旅游产业投入的大环境下,我们应从单纯靠政府的单一投资规模向多元化格局转变,积极推行“政府引导协调、专家指导管理、市场运作资本、企业开发经营、农家入股参股、旅游部门监督”的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模式,持续开展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活动,把生态园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个大项目进行推介,着力引进有一家或多家实力的旅游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集约运作。

5、打造品牌,文化先行。借鉴“五朵金花”的成功经验,我们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向“高端、多元”发展,既是都市的,又是田园的,既是生态的,又具有现代气息。当前,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业”特色开发的要求,在保持原生态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将单一的生态观光农业、农家乐游改造提升为乡村生态旅游,把原本相对独立的景点,整合提升为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各个景点不重复、不雷同,有变化,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要树立大文化理念,把东肖休闲文化定位为闽西文化,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河洛文化,把辖区内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溶合起来,并充分展示,使区域特色与景区打造有机结合,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休闲旅游在整体上的和谐统一。要通过申报国家级生态旅游景区和宣传推介活动,将文化和景观特色全面推广,着力打造形成以海西东肖生态园主体、以乡村生态旅游景点为依托、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创出我区乡村生态旅游和闽台合作品牌。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七

为学习借鉴加拿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先进经验,4月10日至30日,以××市人民政府刘希平为团长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培训团",成员除来自××市以外,还有台州、绍兴、嘉兴、金华、衢州、×××的政府分管领导、建设(规划)局长,在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二十一天的考察培训活动。此次学习培训活动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省人事厅的高度重视,×××外国专家局和国家外专局驻加拿大代表处负责组织实施。

流。 培训团还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大学、麦吉尔大学、女王大学、bc大学等著名学府,聆听知名教授和专家的讲座。传承英、法文化和体现北美区域特点的加拿大,在规划理念的人本性、程序的民主性、实施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等方面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培训、考察,培训团成员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一、重视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

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和平鸽、小松鼠追逐游嬉,融为一体,好一幅人、自然、动物和谐共存的画卷。

营造环境可改善生存条件,提升土地价值,集聚人气,发展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女王大学规划建筑学院院长、国务院特聘外籍专家梁鹤年教授说得好,如果没有纽约中央公园,就不会有曼哈顿周边高楼的价值连城,甚至不会有纽约在世界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地位。冷静分析,放眼国际国内特别是×××的区域背景,××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市是中国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第一市,×××是中国环境质量第一县。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资本。我们一定要更加清醒,更加执着,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改造好大自然赋予××的这片大好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仅要认真保护好自然环境、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更重要的是按照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好城市,近期要建设好江滨公园,改造好城市内公园--万象山公园,有计划改造好街头绿地、小区绿地,营造优美的城市小环境,把××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理念

《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成都规划馆考察报告篇十八

关于“成都规划心得体会”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誉为“西部门户、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西部交通枢纽城市”,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成都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充满兴趣的学生,我曾在多次调研中深入了解了成都的城市规划,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一、 成都的城市规划注重以人为本

成都市的城市规划以人为本,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规划中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有着严格的要求。2017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绿道”概念,即建设一条环形绿道,围绕城市中心区,贯穿全市。之后,成都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生态保护的力度,大力推进绿道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态休闲场所。其次,成都市规划充分考虑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规划中规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退休用房建设等,这些带给市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贴心的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二、 成都的城市规划注重创新思维

成都市的城市规划除了注重以人为本,也注重科技创新的运用。目前,成都市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智慧城市模式——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是成都市智慧城市的核心,通过数据分析,让城市治理更加精准,让人民生活更加智慧,这也是成都市规划带给我们的惊喜。此外,成都市规划中也推出了多个设施,例如公共自行车系统、共享汽车等,这些都是成都规划的创新亮点。

三、 成都城市规划注重创新性的文化建设

成都市是一个闻名全国的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城市规划中,成都市注重发扬文化特色、加强文化建设。2017年,成都市制定了首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是成都市在文化产业上迎来的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也是成都规划的逐渐成熟和完善的标志。同时,成都市规划中为重要部位进行了文化景观建设,例如,建筑物上的川绣徽样、龙抬头、蜀锦吊灯等,令城市文化魅力更加吸引人。这是成都规划中崭新的亮点,让城市具有更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 成都的城市规划注重不断完善

成都的城市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完善的。2017年,成都市总体规划正式出台的同时,以成都天府新区为核心的两大片区域也公布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包括新机场、川南城市群等,拉出了成都未来发展新线路。2018年,成都市政府又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城市发展投入,这都为未来成都市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五、成都的城市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突显,成都市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成都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成都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严格的碳排放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管理等措施。

结语

成都市的城市规划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为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此外,成都市规划注重保护生态,加强文化建设,这也让成都市在全国的城市中独树一帜。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我相信在朝着城市规划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都这个城市将会更加美好、智慧和生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0812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