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2:25:04
优质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大全(14篇)
时间:2023-10-28 02:25:04     小编:紫薇儿

写心得体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经验和体会,以便于读者理解和借鉴。利用图表和数据等方式,更形象地展示总结的重要信息。在这里,小编为你们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

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开学初我们按教研组成立八大备课组,并确定了每个教研组负责人,集体备课的时间,即每四下午学生放学后的40分钟。地点为二楼的隔板教室。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以及主题得以保障。同时,为保证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确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对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时间、备课质量、材料准备情况,以及其他教师的发言情况、发言次数,集体备课教案的课堂反馈等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要求。记录人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详实,书写工整,活动期间不做与研讨无关的事情。另外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全员参加(不能参加者事先向学校请假)。这些准备工作的开展为后期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定课题,课题的选定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学年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本学期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根据平时的教研组活动检查结果,梳理出本学科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一个备课主题(见上表)。主备课人首先要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且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并且提前分发给本组成员,便于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以文字形式形成教案初稿,并准备好说课稿,个个有发言稿。为说课作好充分准备。

二、集体探讨,各抒己见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主备课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其次,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最后,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例如英语组这次活动过程中就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进行细致的探讨。从导入新课部分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最终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辩论赛”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分析与研究。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三、集思广益,修正个案

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大家对每个环节设计的方案达成共识选择最佳的一个,然后整合对公案加以修改,形成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教案——第一次“通案”。例如夏亮亮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备课组成员的共同指点,提高了认识和理论水平,对自己原来常规教学模式,即侧重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轻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

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严密组织实施并通过研讨初步确定教学模式: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三点拨引导,数学建模;四应用新知,异步训练;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对每一环节都做了精细的要求,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一个更加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案。

四、教后反思,不断改进

课堂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学习中,让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因此通过反思,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因此反思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主备人形成第一次“通案”后。在学科备课组内开展公开教学活动,全组教师参加听课,检验教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评议反馈。然后进行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最终形成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案例”。

我校各位教师虽然都身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很大,但都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大家都获益非浅,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思想认识: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 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我校年轻教师较多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素质教育的今天,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正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应用。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的去思考。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二

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专门收藏和展示闽台文化的博物馆。初次参观时,我被博物馆的精美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从外观上看,博物馆建筑的设计融合了闽台两地的传统建筑元素,展现了两地文化交融的特色。

第二段:展馆内容介绍和参观体会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馆,以不同的方式展现闽台文化的方方面面。我首先参观了《闽台历史展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全面了解了闽台两地在历史上的交流和合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闽台文化遗产展馆》,这里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木雕、瓷器、字画等,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闽台两地在艺术领域的卓越贡献。

参观过程中,我还参加了博物馆举办的一场闽台文化讲座。专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闽台两地的历史文化,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

第三段:感受到的闽台文化魅力

参观博物馆让我深深感受到闽台文化的独特魅力。闽台文化注重家庭和睦、友谊亲情,强调传统道德观念的尊重和传承。这一点在博物馆中的展览内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让我深感闽台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在博物馆中我还了解到,福建与台湾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闽台两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也是为什么闽台缘博物馆的创办如此重要。博物馆通过展览和讲座等活动,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有助于加深了解闽台两地的共同文化根源。

第四段:对博物馆的建设及展览的展望

参观博物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平台。我希望闽台缘博物馆能够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同时,希望在展览内容中能够更加注重闽台两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示和推广两地的独特文化魅力。

第五段: 总结博物馆参观心得

通过参观闽台缘博物馆,我不仅了解了闽台两地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了闽台文化的独特魅力。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我相信,在闽台缘博物馆的努力下,闽台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会更加深入,两地人民能够更加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同时,我也期待未来博物馆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展览和教育功能,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和教育机会。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三

我校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下面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校团委向全校广大团员青年发出了《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班团支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各班情况,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2.集体组织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节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知识讲座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小组对向塘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义务帮助那的农民务农,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文艺联谊。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织联系的与湘潭各高校的联谊活动,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5.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6.环境保护。由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者在湘潭友谊广场打扫街道卫生及新湖校区的学生组织在一大桥周围打扫卫生都获得了广大湘潭市民对我院及我院学生的好评。

7.专业对口实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8篇《参加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总结闽台缘博物馆的心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四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早就久闻闽台缘博物馆,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站在广场上,远远可望到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闽台缘博物馆。我细细揣摩着个题名:“闽”福建,“台”台湾。 “缘”也指我们福建与台湾的情谊。好“闽台缘”啊!

来到二楼大厅,映入眼帘一幅火药爆绘的壁画——“巨榕”。该壁画是由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爆绘的。画高18米,宽9米。这幅画寓意深远,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

在乡土闽台专题馆,我们不仅可以听到亲切的闽台民谣,还可以看到拜年的团圆场景,闹元宵的喜庆场面,迎春的美妙画卷,……据史书记载闽南人、客家人、台湾人等本是一家亲,都中原。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五

本次培训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介绍、职业能力、教学法、行动为导向方法、课程开发等。通过十天的学习和交流,使我对这些内容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开发以及我的教学理念都有了本质的提升。

同时,德国专家uweheiber博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幽默、风趣的谈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感觉很累,可是收获也很大,我在培训心得的纸上写下了“累并快乐着”。下面我将自己在这次培训中得到的一些收获与启示表述如下:

一、收获

(一)培训形式新颖,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以前听取的报告讲理念、讲概念的东西比较多,而这次培训比较直观,德国专家系统、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细致的解答及悉心指导,使我们体验了原汁原味的德国教师的上课风格。uweheiber博士不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法的语言传授,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带领学员亲自体验,让学员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在培训的几天里,我们就是“学生”,很多课都要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大家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

(二)充分理解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真谛

这次培训,uweheiber博士的精讲,大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最大限度的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

已经不再是我们所说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而是将其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生个人将来的长远发展融合进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而想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就需要老师认真设计这样的情境,将实际化的企业的模拟或真实案例搬到课堂上,并在其中融入冲突等元素,让学生实现跨界的能力及知识的学习。我们清楚的看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突显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核心。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性和团队精神,符合“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

但是这个办法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在课前精心地设计这个学习情境,并用在情境进行的过程中,他能够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同时将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去制作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这是一个老师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才能做到的。还有在整个教学过程及情境的设计中要融入冲突等元素,不断设置障碍,让学生从而获得社会能力及个性能力。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被调动起来?需要情境的设计思路、趣味性等达到很高的标准。

(三)对于课程开发有了一个根本的全新的认识

课程开发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做好课程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课程开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将工作过程导向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做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专业主要工作岗位进行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对应。确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引入现场实际项目,由难到易、由繁到简设计教学情境。学习过程要融入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的培养。

二、启示

经过这次培训,我获得了诸多的启示,对如何组织好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与想法。

(一)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赞赏的眼神是老师调动课堂气氛的关键

极主动,心情越来越放松,因为uweheiber博士从来都是用一种赞赏的眼神,鼓励的语言来对各小组的作业进行分析点评,从来不批评。这种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带给我们很大的动力,让我们竭尽全力完成每一次任务。由此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无论学生的成果如何,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课后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面,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教师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需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四种职业能力,它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讲解、学生独立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学生作报告、学生展示工作成果、头脑风暴法、小组比赛法、外出参观、课堂作业等等。教学媒介也是,如ppt、发任务单等,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使学生在行动中训练能力。

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某一个小环节,在某一个知识点上运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方法,即使浪费些时间,可是达到的效果会很显著的。另外可以在一些适当的内容上多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参与,我想比每次都是老师告诉学生答案要来的生动多了。当然这需要老师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三)把课堂让给学生

为了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为了使自己上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上的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考核方式采用多样性考核,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改革后课堂效果有了一些改变,但总是不能杜绝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这种现象。通过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反思,认识到根源在于老师没有把课堂让给学生,教师仍然在扮演着导演加演员的角色,老师总是以讲为主,学生也主要是被动的听,缺乏任务的驱动。这次培训,通过德国专家对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的运用,使得我们对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核心的方法。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基础与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四)多让教师参加一些实质性的培训,可迅速转变和提高大部分一线教师的思想意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培训我身临其境。以前也听过参加国培的老师在学校里做报告,但是因为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学习,所以总是感觉不到实实在在的东西。通过这次的真正参与,才有切身的感受。我想如果多给老师提供机会参加这种类似的培训,即可以让老师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又能让他们转变观念,主动地去考虑如何调动课堂,如何改变课堂。如果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由被动变革变成主动改变,我们的教学改革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很大。我们应该借鉴先进的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组织,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大氛围。在此衷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想只要用心去做,必然会改变我们的课堂,改变我们的学生,进而改变我们的教育。所以,十天紧张的学习虽然累,但我却快乐着!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六

我十月十五日有幸游览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感慨万千!徘徊于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几千年来先祖先辈们创造的中华文明。

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尤其是看到一串接一串的外国人。

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把外语学好,把中国的千年文化通过我的叙述介绍给更多更多的外国人。

那该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

为什么这些古迹古器能够招致如此这么多的人来欣赏观看?答案,我认为,是这些东西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底蕴,而这些东西和现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完全不同。

试想一下:现在哪儿哪儿的一座高楼大厦在几千后会被当成今天的古城墙一样被当成文物保护起来吗,不会,说不定每几年就拆了盖新的了。

它没有内涵,历史的内涵。

再说说我们耳边还经常出现的一些人名:孔子。

李白。

鲁迅。

林语堂。

这些人是名人。

他们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们就同那些历史古迹一样,自身包含了非常之多的精神:孔子的”儒”,李白的”诗”,鲁迅的”愤”,林语堂的”语”,当然他们的一切都和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中国联系在一起,并且他们的思想仍然为我们后人所瞻仰,思索。

我希望做这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几千年后仍然回有人记着有这么样的一个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七

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展示福建和台湾文化历史的特色博物馆。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并且从中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体会。通过参观这座博物馆,我深刻认识到了福建和台湾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遗产。本文将从整体概况、文化传承、历史背景、展馆特色以及个人收获五个方面来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闽台缘博物馆是一个庞大而精美的建筑群。整个博物馆分为多个展馆,涵盖了福建和台湾的各个方面。我首先参观了闽台交流展馆,展览主要介绍了福建和台湾的地理位置、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历史渊源。随后我进入了文化传承展馆,展览向游客们展示了福建和台湾的传统文化,如闽南文化、台湾庙宇文化和客家文化等等。这些展馆的设计布局和陈列方式都非常符合各自的特点,并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闽台缘博物馆着重弘扬闽南文化和台湾庙宇文化的传承。在文化传承展馆中,我被闽南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所吸引。展品中的土楼、丝绸、木雕等等都是福建传统工艺的代表。而台湾庙宇文化展馆则展示了台湾的庙宇建筑和装饰,让人深入了解了台湾民间宗教和信仰的多样性。这些文化传承的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珍惜和了解自己的文化。

然后,闽台缘博物馆通过展品和文物的呈现,向游客们讲述了福建和台湾的历史背景。参观历史背景展馆,我详细了解了两地的历史发展和关系变迁。我了解到福建和台湾通过海峡丰富多样的交流,不仅在经济贸易方面有着深厚联系,同时也在文化艺术、学术教育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这种历史联系和文化融合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此外,闽台缘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展馆特色而备受游客青睐。比如,在交流展馆中设置了一个模拟海峡两岸交流的场景,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两地的交流互动。在文化传承展馆中,有许多互动性的展览,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和品尝当地美食等等,让游客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这些独特的设计让整个参观过程丰富有趣,使游客们更加享受参观的乐趣。

最后,闽台缘博物馆参观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福建和台湾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身份。我还感受到了两地在历史交流和文化融合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个人的国民素质提升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参观博物馆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加了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总而言之,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值得一游的特色博物馆。通过参观这座博物馆,我不仅对福建和台湾的文化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两地的交流合作和文化传承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参观这座博物馆,感受闽台两地的精彩和魅力。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八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情同手足。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我们一家子就来到了象征闽台亲缘关系的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坐落于中国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这里可真是一个两岸文化交流和对台湾宣传的重要窗口啊!

一到广场上,一对高约20米的“九龙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对“九龙柱”还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景象,这是以“九龙吐珠”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永远都不会分开!衬托这雄伟景色的还有那48根“七彩灯柱”,这些灯柱可都是用我们泉州德化的特产——陶瓷,一小块一小块拼凑而成的。夜晚,这些灯柱还会发出明媚的光呢!

走进大厅,最值得一看的当然要数那著名设计师蔡国强先生创作的火药爆绘壁画。这幅画是用火药在日本特制的高知麻纸上进行爆破,炙烧成一棵大榕树,并以现代化灯光和电脑技术控制,将海西两岸常用的百家姓显现在这幅画上,几秒钟变换一种不同的姓氏图腾。这幅壁画寓意是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生。这幅画的制作方法堪称一绝,不愧是这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时间可过的真快,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主展馆。这里的主展馆可是都是围绕“五缘”来展览的哦!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缘——“地缘”部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十万年前宝岛台湾的模样,那是,正是冰河时期,台湾海峡的海平面急剧下降。终于,台湾和大陆相连了,古动物和古人类不断迁入岛内。冰期结束,全球气候逐渐回暖,海平面缓缓上升,重新形成了台湾海峡,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密切关系,共同开辟了远古家园。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血缘”部份。据说,闽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自古以来,闽越族人长时间从福建移居到台湾,并激励子孙勿忘故土。

从法缘到商缘,又从商缘到文缘,都令我难于忘怀,通过这次参观,我进一步了解了闽台同文、同种、同根的关系。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九

每次到闽台缘博物馆,我都会怀着兴奋的心情。因为它展现出祖国大陆与宝岛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关系。

这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再次来到闽台缘博物馆。这次参观,使我受益匪浅。站在广场上,放眼望去,两根直入云霄的石柱映入眼帘。听了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这两根柱子叫“九龙柱”。我有点不相信,便走到“九龙柱”旁数了数。果真有九条龙,这九条龙雕刻得栩栩如生。

广场的正中央有一个浅浅的池塘,池水清澈见底。老师说这是个“倒影池”,能把整个博物的主体建筑倒映在水里。我有一点半信半疑,便低头一看,没有啊?原来,要从远处看才看得见,于是,我退后几步,啊!只见博物馆的实体和倒影连在一起就像一个红色的橄榄球。整个广场的布置体现了“海峡两岸一家亲”这一主题,设计它的人可真是别有用心啊!

进入大厅里,大厅十分宽敞,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榕树。我还以为是用墨水画的。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这是一幅火药爆绘壁画,是用180个姓氏组成的图腾。

进入展厅,里面十分暗,好像有幽灵出没。里面陈列着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文物。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三个蜡像,只见一个日本人在写字,另外两个中国人在督促他。这是1945年10月25日日本签署投降协议书的场面。

啊!这次参观博物馆,我收获了很多知识。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十

今天,我和父亲去河南博物馆参观和玩耍。他们非常高兴,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在售票处买票,检票后进入博物馆。

走进大厅,我一眼就看到大厅中央站在我面前的嫦娥一号模型。中间是红色的',两边是白色的,宽约3米。总的来说,它非常壮观。评论员解释得很仔细。我听得很仔细,学到了一些天文学知识。我又来到了展示实验结果的地方。真有趣!最有趣的是地震。

8人站在上面,服务员按下按钮,踏板振动,从1级开始,然后水平越来越高,直到9级停止地震演习,我头晕,感觉很有趣,学习地震知识:只要人们破坏地球,就很容易引起地震。

我又玩了一架战斗机。我坐在战斗机上,盯着电视屏幕,认真地操纵战斗机,左右,非常有趣。今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玩得很开心。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八月十四日,注定是个特别的日子。

犹如老家办喜事选的黄道吉日一般早已定下行程。记忆中不知多少次带着可爱的孩子们出行了,以前是带着孩子们春游、秋游或者参加比赛什么的。唯独今天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地他乡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的心情。紧张?忐忑?高兴?或许都有吧!

四十分钟的车程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声中很快就结束了。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说不尽的欢快,而我,早已被这三伏天的高温烤得汗流浃背。看着不知疲倦的孩子们,我的那份焦灼感减轻了不少。

来参观的老师加上孩子有五十多人,我负责的参观小组有九个孩子,好在他们年纪不大,还算比较听话,这让我放心了不少。就这样,我们五十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博物馆。

博物馆分成了几个展馆,有宁波历史馆、陶艺馆,蕾丝馆,濒危动物展馆和古文化馆。不用说,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濒危动物展馆了。其他几个展馆,这些孩子都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了一遍就出来了,唯独在濒危动物展馆逗留的时间最长。

一进展馆,两边墙上便有投影播放,画面内容是自然风光,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恨不得马上去了解这些岌岌可危的动物们。

展馆里的所有动物都是制作成标本展示出来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看到。每一种动物都有一个标牌,上面有详细介绍,而且还配备了一些动物的叫声,让人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们在参观的途中还拿出小本子记录,趴在地上或者靠在墙上记。看着这些用心的孩子们,我欣慰地笑了,相信如此用功的孩子们,他们的未来肯定灿烂无比。

其实最让我震撼的是展馆最后的那面墙,墙上挂满了近三百年来已经灭绝的动物。看到那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根据介绍说,这其中很多动物的灭绝都是人类滥捕滥杀造成的,我的心在滴血。是啊,时代飞速发展到今天,这过程中又给那些可爱的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让人痛心。不过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人们已经在保护这些动物了,而且很多国家已经有关于保护自然的法律法规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相信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是还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都能永远的繁衍下去。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动物,就让它们留在记忆深处吧!

参观完博物馆,我和孩子们一样,收获良多,谨写下几句作为留念!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十二

以前,我和爸爸妈妈来闽台缘博物馆,总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今天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收获了许多知识。

站在广场上,放眼望去,广场上那两根高耸入云的石柱尤其显目,上面盘绕着九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格外壮观。我才知道这石柱叫作“九龙柱”,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呢!柱子上的龙和下面的卧牌相组合,象征着海峡两岸的人们都是龙的`传人,关系坚如磐石。广场正中央的倒影池,非常浅但波光粼粼,水从里往外流,源源不断。我站在远处往池里望,瞧!倒影和实体连在一块真像个中国结,成了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不禁感叹设计这个博物馆的人是多么别有用心啊!

走进大厅,一眼就看见中亭悬挂着的那幅巨大的画,画的是一棵参天古榕。我总以为它是一幅水墨画,对它并不感兴趣。可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它是用火药爆破而成,是镇馆之宝,还是世界最大的火药爆绘壁画呢!多么了不起啊!

走进展厅,灯光顿时暗了下来,感觉走进了文化长廊里。展厅里展示着各种物品,有化石、陶罐、农具,民俗场景……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古代战斗用的武器。那盾牌是用青藤编织而成的,好似一顶斗笠;那大炮威风凛凛,是用青铜做成的;那土长枪、短枪,也很有意思……看到它们,我仿佛看见了祖国人们抵御外国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情景。那三尊身穿军服的蜡像,形象逼真,每次看到他们,我都吓了一跳。据老师介绍那是1945年10月25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的场景。看着这三尊蜡像,再看看墙上贴着的图片,我似乎听到了全国人们胜利的欢呼声。

游览完博物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闽台缘”三个字的含义,更深入地明白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十三

今天,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对闽台缘博物馆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来到广场,放眼望去,广场上的建筑十分有特色,甚是壮观。那高耸入云的石柱尤其显眼。听老师说上面雕刻着九条龙,称为“九龙柱”。我走近仔细地数了数,果真有九条龙,这些龙盘绕着石柱,雕刻得栩栩如生。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呢!象征着海峡两岸的人们都是龙的传人,关系坚如磐石。

广场正中央有一面巨大的水池,水很浅但很清,如明镜。池水由里往外源源不断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两岸人民渊远不断的情感。它将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倒映在水中,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瞧,那红砖白石的馆顶与倒映连在一起,像个灯笼,又像个中国结。

进入大厅,一眼就看见了闽台缘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火药爆绘壁画。旁边的电视机上播放着壁画爆破的场景,真是壮观,令人震惊。电视机旁的展柜里还陈列着制作这幅壁画的工具,在这,我发现了一张百家姓,原来这幅壁画隐含着180个常用姓氏。我万分震惊,站在画前仔细地端详起来,却没有找到一个姓氏。可我发现画上有一行字:同文同种同根生。这应该代表海峡两岸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关系吧!

随后,我们走进了展厅。这儿光线暗淡了下来,充满了神秘感,走在里面,仿佛步入历史文化的殿堂。我“贪婪”地吸取着知识。展厅里除了文物,还有音频。当我们站在一级台阶上时,惊喜地发现自己出现在前方的屏幕里,画面里还有花灯、古代人呢!我们仿佛瞬间穿越了。我们对着那群“古代人”招了招手,有的同学还调皮地对他们揪了揪他的辫子,可那些“古代人”却若无其事地从我们身边走开了。在屏幕里,我感兴趣地摸了摸“花灯”,感受着节日的喜庆,仿佛又回到了元宵节那一天。

参观完了博物馆,我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次游览,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闽台缘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闽台缘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十四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西湖之畔、清源山下。它的前身是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建于198x年5月,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指示精神,迁建了这座新馆。

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以体现了闽台文化与地域特色。

景观广场由馆名卧碑、倒影池、音乐喷泉、九龙柱、图腾灯柱等组成,以红色为基调,配合天然晋江白石板材,红白相间分隔出醒目的图案,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主体建筑的大厅火药爆绘壁画,高18米,宽9米,是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作品。他以中国人的'古代发明――纸和火药为材料,运用现代行为艺术表现两岸人民深刻认同的主题:同文、同种、同根生。

博物馆二楼为该馆基本陈列《闽台缘》的展厅,展示面积3466平方米,展线长达1000米。陈列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按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来设计,通过“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工”、“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七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八十七个组合,以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科学、真实、直观、生动地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人民开拓建设共同家园的历史事实。

博物馆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展的展厅,面积为2889平方米。该展览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的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

博物馆设国际报告厅,可容纳350人举行学术交流会议。族谱中心收藏众多闽台谱牒资料。博物馆有3个临时展厅,常年举办各种以涉台主题为主的临时展览。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自5月开馆以来,已接待海内外观众640多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约50余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书法家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创作培训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09503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