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06:43:09
2023年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大全(20篇)
时间:2023-10-28 06:43:09     小编:文轩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掌握知识。教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了清晰的教学目标、详细的教学步骤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这些教案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一

(一)教材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课共欣赏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第一首选自二十六课,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学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重点欣赏第一首。这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嬉戏的优美形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与演唱,加深对同一主题却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乐曲的理解。

2、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天鹅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三首“天鹅”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继承并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的情绪和意境。在优美的旋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四)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天鹅》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1、以声像呈示作为辅助,采用启发诱导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以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

2、激励创新教学方法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乐曲——‘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部分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舞蹈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本堂课的亮点。

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一)直观教育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作铺垫,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的尝试。

(二)在动中学,乐中学,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的画一幅《天鹅》画,能舞的跳一段《天鹅》舞,能写的写一首《天鹅》颂,并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前首先展示课件封面,播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具有高雅气质并写有《天鹅》标题的页面

2、简单介绍乐曲《天鹅》。展示写有乐曲简单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熟悉乐曲

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并演唱,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1、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动画视频。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

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三)情感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2、通过课件的展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

1、掌握《梅花三弄》的寓意、意境及结构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2、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

2、古筝;

3、教学音响cd;

4、书籍资料。

中国民族乐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导入

vcd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现场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民族乐器的发展及分类

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发现击掌、跺脚、运用劳动中的生产工具可以敲打节奏,发出声音,于是人们便用自制的乐器表达他们的思想与情绪,这便是最初的民族器乐。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不同的时代各种材料制作的乐器也先后产生了。到今天,我国所记载的乐器就有一千多种,真可算是“吹、拉、弹、打”样样具备。

向学生展示收集到各种民族乐器;

重点介绍古筝的构造及发展史

请学生在课前查找到的民族乐器的知识与全班同学分享

分别到讲台上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分辨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

通过教师讲解民族乐器的发展和分类了解中华民族乐器,再通过直观感受、听辩来感受和了解民族器乐的风格。

欣赏《梅花三弄》

1.简介乐曲

2.活动与探究:

3、分析乐曲

播放《梅花三弄》的flash动画

分析乐曲时教师试奏

学生分成三大组讨论

请学生演奏泛音

通过flash动画效果,学生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演奏,学生直观感受乐曲,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演奏泛音,感受古筝的音乐及古筝演奏手法

创作与活动

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梅花坚忍不拔的品质

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画画、写作、唱歌等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音乐的表现力。

小结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师生交流感受

教案说明:

一、教学内容设计说明

《中华民族乐器》是湖南省《艺术欣赏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通过了解多种民族乐器、欣赏民族器乐曲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兴趣和关注。通过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欢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二、教学策略

“在动中学,乐中学”

教师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视频,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在创作与活动中,安排了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一系列对梅花的歌颂,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梅花的品质,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而且升华了乐曲的意义。

“以情感为主线”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较好的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基本是音乐欣赏课,因此,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状态比较消极。在欣赏古筝曲《梅花三弄》中,教师通过示奏,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古筝的泛音,并到讲台上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以活动促求知”

中学教师是以基础教育为目标,要求学生向广博与精深方向努力,却永远满足不了学生中多种多样的要求。在本课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从网上查找民族乐器知识,到课堂上同学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信息,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学习的实践能力,另外,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了“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这样不仅能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重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多媒体、钢琴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

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

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四

课时:一课时

主讲: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问题:

(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三)《mongdong》欣赏

1、录音机播放乐曲abc三段初步感受问题:(1)你能听出哪些声音(乐器、人声)

(2)该曲与前两首电影音乐的区别:(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

(3)该曲给你的.感受

2、投影仪显示:该曲相关知识介绍

(1)该曲作者瞿小松及创作风格,代表作

(2)该曲创作背景,音乐素材来源

(3)混合室内乐及其特点

3、结合以上知识欣赏乐曲d-g段

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作业:观看电视vcd《大宅门》欣赏其中的片头音乐及片中主题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风格特点,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这些好不好,为什么。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五

1、通俗音乐(ppular 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摇滚乐)”(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通俗音乐体现了通俗音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

欣赏《童年回忆》与《思念》,并请同学们在欣赏后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通俗音乐是现在流传范围最广,最易于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通俗音乐的层次有高有低,请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欣赏其中的精品。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六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

(2)、学唱民歌《城墙上跑马》

(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

(4)、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

能力目标: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情绪变化及作品分析。

四、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五、教具准备:vcd、电脑、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

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好听!

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永恒的主题。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

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

4、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

1)、第一部分三段音乐的欣赏。

b、学生答:感觉三段音乐都会有相似的音,象都有个共同的根基。音乐有思念故乡的忧伤情感在里面。

c、老师总结: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同骨干音有1、2、3、5、6,第一段与第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定的再现功能。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思念故乡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师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主题。

(2)、第二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绪在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b、学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是喜悦的,好象是游子回家了。

老师总结: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感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中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3)第三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又表现了什么情感?

b、学生答:再现民歌的音乐主题,音域提高了八度,再次感受到游子绵绵不断的忧伤的思乡之情。

c、老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乐旋律,并移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4)、复听全曲。

教师总结:同学们,《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带着浓浓的思乡愁情,把远离故乡的游子那种要回故乡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曲作者马思聪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七、课堂拓展延伸。

欣赏有关思乡的优秀歌曲:《念故乡》、《我的肯塔基故乡》、《故乡的亲人》

八、师生同唱《思乡曲》主题音乐。

九、课后小结: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才不会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七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精品的审美,评价能力。

2.通过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对比欣赏,研究诗乐《春江花月夜》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之处。

3.通过《春江花月夜》诗乐欣赏,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重点难点 诗乐《春江花月夜》艺术性比较

1、教师:

* 初步欣赏《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相关音响作品(全曲欣赏、片断欣赏),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十个片断。

* 《春江花月夜》唐诗参考资料预读,解决生字难字。

* 《春江花月夜》乐谱对照音乐初步欣赏。

* 中国民族音乐“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含义?

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建议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艺术实践,也可另定艺术形式。上课时由课代表主持,进行15分钟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组表演时可合在一起)。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诗朗诵或吟唱(3分钟以内)。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歌词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钟以内)。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阳箫鼓》书画作品3副(上课时带来)以上,上课时请一位同学即时书写“春江花月夜”五个大字(3分钟以内)。

完成创编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钟以内)。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静态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组造型,可用道具(3分钟以内)。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创意(3分钟以内)。

教师:(音乐起)同学们,对于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比较到此暂告一段落,从大家展开的热烈探讨中,可见同学们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赏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品创意、艺术实践交流板块,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欢迎**同学上台主持。

* 各组同学交流《春江花月夜》相关艺术实践、创作交流。

* 老师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乐图画与同学交流。

* 最后师生全体在《春江花月夜》音乐声中齐声朗诵唐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齐唱主旋律。

学习小结:课堂师生学习小结,课余音乐学习安排。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同学们艺术实践表演的成功。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在积极主动、互相协作、实践创新、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大家从两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诗含乐韵,乐融诗情的音乐文化特点。也更加认识到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律美,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老师今天也受益菲浅。对于《春江花月夜》,对于中国音乐,值得欣赏学习研究的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余的音乐学习总结能够更加成功。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八

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九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和歌唱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1、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2、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注意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1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在快乐的学习中期待下一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演奏南音小乐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并喜欢聆听和观看、学习戏曲音乐,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闽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乐器演奏《直入花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戏曲艺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略)

南音是我比较擅长熟悉的戏曲剧种,我曾开过市级南音公开课,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戏曲本来是比较难上的一个课题,我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唱南音,并通过快乐、趣味学唱南音反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的最后会让学生舍不得离开教室,他们还会想要学习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让学生不但喜欢音乐鉴赏课,还喜欢戏曲艺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快乐自主的学习,热爱民族音乐。

本课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我突破常规教学,选用了教材之外的内容,把身边的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鉴赏课与演唱演奏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产生学习了解戏曲的欲望,改变了原本较为枯燥的单一鉴赏课。让学生有了继续聆听和关注戏曲音乐的愿望。结合课外预习使本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回归主题。

不足之处的设计主要是在时间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学习是难点,时间不好控制,可多设计一课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南音。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下节课能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那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课了。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重点】

反复听赏音乐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认识了解聂耳及其音乐创作。

【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多媒体、钢琴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

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

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si)结顶”。)

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

(三)拓展延伸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点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东南亚---印尼和南亚——印度的风格特点。

分四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手划出划旋律线,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一、导入

大家来看这幅地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洲呢?(亚洲)我国和邻国所构成的亚洲就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亚洲音乐神秘的面纱!

二、教授新课

(一)亚洲传统音乐整体概知

(提问)亚洲可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影响各区音乐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

(回答)完成图表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东亚(中国)、

南亚(孟加拉、印度)、

东南亚(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

中亚和西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兰(古阿拉伯音乐))。

(二)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带着问题听音乐)

1、在东亚有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有谁听说过吗?

(了解呼麦唱法,书71)

2、聆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

乐曲开始,马头琴奏出徐缓悠扬的前奏。

第一部分,响起呼麦的声音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节拍自由,节奏徐缓、宽松,乐曲非常辽阔、奔放、抒情、恬静。

第二部分具有短调特点,节奏密集,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刻画了生气勃勃的红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发而出,表现出草原上欢快的情景。

3、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

书71

(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问题导入:(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三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一)学生服装走秀导入。三组学生分别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装并做些典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1、介绍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

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

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

1、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2、教师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见课件完成选择题

(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

do明快re缓慢mi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

do悠长高亢re婉转抒情mi生动活泼

(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fa)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四

(一)教材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课共欣赏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第一首选自二十六课,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学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重点欣赏第一首。这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嬉戏的优美形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与演唱,加深对同一主题却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乐曲的理解。

2、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天鹅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三首“天鹅”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继承并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的情绪和意境。在优美的旋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四)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天鹅》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1、以声像呈示作为辅助,采用启发诱导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以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

2、激励创新教学方法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乐曲——‘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部分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舞蹈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本堂课的亮点。

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一)直观教育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作铺垫,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的尝试。

(二)在动中学,乐中学,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的画一幅《天鹅》画,能舞的跳一段《天鹅》舞,能写的写一首《天鹅》颂,并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前首先展示课件封面,播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具有高雅气质并写有《天鹅》标题的页面

2、简单介绍乐曲《天鹅》。展示写有乐曲简单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熟悉乐曲

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并演唱,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1、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动画视频。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师生共同得出乐曲特点,教师介绍乐曲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大提琴的音色和它在管弦乐队中的作用,并出示大提琴试奏。让学生现场感受大提琴音色的魅力。

(三)画面联想

欣赏乐曲,展示丰富的天鹅图片的多媒体页面,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进行讲解。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图景和旋律中。之后检测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能情绪、意境、节奏、速度、力度五方面来突破这个重点。

放课件观赏诗歌音乐《天鹅》,欣赏完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

(四)合作演绎

鼓励学生自我听赏音乐《四小天鹅舞曲》进一步感受“天鹅”的音乐美,要求学生听赏完后将乐曲的性格、天鹅的形象、乐曲的意境与前一首《天鹅》对比,用最简洁、用最恰当的词语概括它们的典型特点,然后再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舞曲》,并请同学上台模仿或自编动作随音乐表演《四小天鹅舞曲》,教师点评。

欣赏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放课件观赏芭蕾舞剧中的剧情。由学生概括这首乐曲的性格、形象和意境,之后师生视唱乐曲,并用电子琴和其它乐器尝试演奏。

(五)创作升华

1、大提琴独奏的《天鹅》乐曲做背景。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达到的情景和神韵,并据音乐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展示有大提琴独奏《天鹅》背景音乐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请同学们试试看!”),之后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2、放课件,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意境画天鹅,颂天鹅。

在此过程中,我将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的音乐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本堂课的亮点。

课堂小结:如诗如画的45分钟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三首描绘“天鹅”的乐曲 ,展示课件(板书),有高雅动人的天鹅、有欢快活泼的天鹅、还有优雅哀伤的天鹅,它使我们领略了音乐的神韵和魅力,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随后,学生在激昂的场景音乐声中随音乐出教室。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我将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今天的说课便是一种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行的指导、帮助。谢谢!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感,增强对自己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提升音乐的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大附点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钢琴、课件、多媒体

师生问好。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望乡》部分

学生:歌曲啊传达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评价学生并引出课题、板书

环节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学生:深情、思恋的情绪,对大海的和故乡的怀念的情感。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简单介绍歌曲。

2.复听歌曲

教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大家思考一下,歌曲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二段

教师,并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段感情的特点。

学生:第一段,朴实、优美、回忆在海边经历。第二段音区提高充满激情,表达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真挚的情感。

教师评价并引出发声练习

3.发声练习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声需要注意的地方,评价学生的发声练习。

4.模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在大海边,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学生:海浪声、海鸥的叫声、轮船的汽笛声。

教师引导学生用轮船汽笛的“呜呜”声,随教师钢琴模唱旋律。

5.视唱歌谱

教师带领视唱歌谱,并解决附点十六分节奏难点。

6.朗读歌词

教师提示学生按照歌曲的每乐段的情感特征,有感情层次的朗读歌词,并评价。

7.演唱歌曲

教师:接下来,大家跟随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大家的歌声真是太深情优美了,这么优美深情的声音,如果加上其他表演形式的配合,就更好了。

环节三、拓展提高

教师: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给歌曲进行自选形式的表现歌曲,我们看看哪一小组最棒。

教师巡视并指导

环节四、小结

教师:大家今天的收获真多呀,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是我们一生都不能忘却的地方,人啊就像风筝,故乡就像线,心念故乡,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走多远,都记着自己的故乡,记着自己的根在哪里。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六

1、通过聆听、分析歌曲,感受其辽阔的曲调,人物真挚的情感,领略音乐与戏剧结合的艺术魅力,进而喜欢中国的歌剧艺术。

2、通过分段聆听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之美,掌握合作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重点:

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难点:

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歌剧艺术?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剧作品。

学生自由进行介绍。

教师总结:16世纪初,在意大利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并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优秀的歌剧作品。在20世纪初,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自己的民族歌剧,《江姐》就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作品。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体,并提出问题:歌曲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2、再请同学们进行分享查阅关于歌剧《江姐》与歌曲《红梅赞》的一些相关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重要的任务,奔赴川北,途中闻听丈夫被害的消息,忍着悲痛,拖入战斗,期间备叛徒陷害入狱,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这首歌在全剧中多次出现,为江姐的音乐基调做了全面的概括,是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江姐的唱腔大都由此发展而来。

3、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与学生共同欣赏。

(三)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请学生看着歌词,进行小声跟唱。

学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二段曲体,a、b两段的结构相同,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前三个乐句都是两小节,两个乐段的最后一句都扩充为三小节。a段主要是对红梅性格的具体描绘,b段是对红梅品格的赞美。

2、教师播放a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在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说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拖腔手法、装饰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细腻朴实,深情而又乐观,韵味十足。更能体现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与坚韧品质。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曲中的拖腔与装饰音。

3、教师播放b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提问学生:b段的曲调与第一段有什么异同?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缓中升调,第二段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情感也随着曲调上扬而得到升华,不仅赞颂了梅花的品格,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坚忍不拔的品质。

4、完整的聆听歌曲,品味歌词。

(1)完整的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四川民歌的基础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结合,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更显歌曲的磅礴的气势。

(2)品味《红梅赞》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老师进行讲解,以红梅来象征我们的同志。红梅的生长环境十分凶险,用它来象征着我们革命的艰难与不易。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就设在重庆,也就是在敌人的心脏。红梅生长在最险恶的地方,这就寓意着我们的同志像红梅一样也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与敌人展开斗争工作的。红梅开在最危险的地方,但同时也象征着是凝聚了党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为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使红梅具有了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傲雪凌霜的品质。

5、再次完整的聆听歌曲,能够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红梅赞》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四次,分别通过视频观看欣赏这四次出现的情景,简单的谈谈歌曲出现的场景,感受这一经典佳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分析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曲调的辽阔清新、明朗刚健,通过歌词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绪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这一经典之作。同时也要感受歌剧艺术之美,进而喜欢我国的歌剧艺术。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七

1、通过聆听、分析歌曲,感受其辽阔的曲调,人物真挚的'情感,领略音乐与戏剧结合的艺术魅力,进而喜欢中国的歌剧艺术。

2、通过分段聆听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之美,掌握合作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重点:

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难点:

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歌剧艺术?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剧作品。

学生自由进行介绍。

教师总结:16世纪初,在意大利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并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优秀的歌剧作品。在20世纪初,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自己的民族歌剧,《江姐》就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作品。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体,并提出问题:歌曲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2、再请同学们进行分享查阅关于歌剧《江姐》与歌曲《红梅赞》的一些相关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重要的任务,奔赴川北,途中闻听丈夫被害的消息,忍着悲痛,拖入战斗,期间备叛徒陷害入狱,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这首歌在全剧中多次出现,为江姐的音乐基调做了全面的概括,是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江姐的唱腔大都由此发展而来。

3、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与学生共同欣赏。

(三)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请学生看着歌词,进行小声跟唱。

学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二段曲体,a、b两段的结构相同,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前三个乐句都是两小节,两个乐段的最后一句都扩充为三小节。a段主要是对红梅性格的具体描绘,b段是对红梅品格的赞美。

2、教师播放a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在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说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拖腔手法、装饰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细腻朴实,深情而又乐观,韵味十足。更能体现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与坚韧品质。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曲中的拖腔与装饰音。

3、教师播放b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提问学生:b段的曲调与第一段有什么异同?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缓中升调,第二段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情感也随着曲调上扬而得到升华,不仅赞颂了梅花的品格,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坚忍不拔的品质。

4、完整的聆听歌曲,品味歌词。

(1)完整的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四川民歌的基础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结合,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更显歌曲的磅礴的气势。

(2)品味《红梅赞》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老师进行讲解,以红梅来象征我们的同志。红梅的生长环境十分凶险,用它来象征着我们革命的艰难与不易。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就设在重庆,也就是在敌人的心脏。红梅生长在最险恶的地方,这就寓意着我们的同志像红梅一样也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与敌人展开斗争工作的。红梅开在最危险的地方,但同时也象征着是凝聚了党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为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使红梅具有了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傲雪凌霜的品质。

5、再次完整的聆听歌曲,能够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红梅赞》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四次,分别通过视频观看欣赏这四次出现的情景,简单的谈谈歌曲出现的场景,感受这一经典佳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分析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曲调的辽阔清新、明朗刚健,通过歌词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绪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这一经典之作。同时也要感受歌剧艺术之美,进而喜欢我国的歌剧艺术。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八

一、前置补偿:

1、复习歌曲《游击军》

2、做休止符节奏练习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新授教学:

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活动)

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五、巩固训练

2、给学生做合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六、音乐知识

1、二段体a+b例:《游击军》

2、三段体a+b+a或a+b+c例:《歌唱祖国》a+b+a

七、布置练习作业,总结下课!

(学生讨论歌曲,并分析其情绪并结合到歌曲当中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学习音乐知识总结)(学生活动)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十九

根据学校的组织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教育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教育工作任务。

1、学生正处于创团,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潜意识的能力。

3、学员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1、高五级学沿海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高二级学沿海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1、高一、二级音乐教材教学内容,每周一节。

2、现代舞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性,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培植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操守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主义优秀的介绍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国外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1、高一、二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学员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工具书中各部分内容,彻底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教学研究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周次高一级高二级

1《岭南春早》《编钟》

2广东音乐古琴

3广东山歌印安人的音乐

4《故乡的亲人》欧、非黑、非裔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5《噢!苏珊娜》北美洲的音乐

6亚洲的一曲中国民歌的题材

7圆舞曲中国民歌形式的分类

8小步舞曲民管乐简介

9玛祖卡、波兰舞曲古曲欣赏

10中考中考

11进行曲简介国族调式

12《军队进行曲》《在太行山上》

13《送别》《黄河大合唱》

14《问》抗战时期的音乐

15《快乐的铁匠》贝多芬简介

16至17终考终考

这就是本学期我要教授的副校长课程了。音乐并不是一门很重要的培训课程,所以每个班级三节一个多星期也就只有一节音乐课,所以我带了整个年级的学生音乐学习。在我渐次的教学中,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年后最渴望自己做到了。音乐教学并不艰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气息,这才是我最偏爱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注意这一点的!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篇二十

(一)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二)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一、导入:听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完成学生手中的第一张表格。

(设计意图:1、考考学生平时对音乐的积累。2、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有初步的感受。)

二、新课学习。通过学生新课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对新课的学习设计为四个板块:

(一)音乐旅行第一站: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

1、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呼麦,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

2、欣赏呼麦作品《四岁的红鬃马》。

23、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讨论。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旅行第一站结束。

(二)音乐旅行第二站: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

1、请学生指出印尼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师对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简单的介绍。

2、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学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在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基础上教师演唱主旋律,和学生合作。

4、在歌声中结束音乐旅行的第二站。

(三)音乐旅行第三站: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度)

1、欣赏一段有关“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让同学们猜猜旅行第三站是哪里?请学生说说对印度和印度音乐的印象。

2、教师介绍印度音乐。

3、介绍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听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边听边思考印度音乐的特点。

4、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音乐旅行第三站结束。

(四)音乐旅行第四站:中亚音乐文化区(阿塞拜疆)

1、听《巴雅提木卡姆》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2、教师介绍“木卡姆”。

3、比较欣赏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与新疆卡姆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人类古代四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在这里,并且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对这一篇章的学习尤其重要。在介绍每个地区音乐之前,以当地的风景(或代表性建筑)图片和民族风情音乐一同引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亚洲国家的音乐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观感受、欣赏、听辨来感受和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风格,总结出它们的音乐特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1807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