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应该提供充足的事实和数据支持,以增加其信服力。想要写一篇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如果你正在编写一份报告,这些范文可以帮助你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舞蹈开题报告篇一
就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来讲,依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舞蹈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对舞蹈课程的学习掌握其相关技能,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对舞蹈教学进行改革,对舞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使舞蹈教学趋于完善,其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和暴露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国内部门高职院校受限于自身的办学经费、硬件设施以及师资的薄弱,因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难以确保预先设置好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真正地达成。同时,受前述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任课教师无法获得来自学校的资源支持时,其所能做的便仅仅是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单一保证,而罔顾人才培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此外,部分国内高职院校仅仅将舞蹈类课程设置在选修课之内,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加以选择,如此一来,使得作为选修课的舞蹈课程无形中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教学质量也就无从保证。还有就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的科学设置方面亦存在问题,此种问题多表现为:这些院校在舞蹈课程的开设时,过于注重和凸显专业主干课,而未对其它交叉性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诸如舞蹈心理学课程等,由此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专业舞蹈教育过于偏狭,不利于学生成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舞蹈人才。
(二)理论知识学习同专业技能训练未能实现科学的对接
从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其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舞蹈应用人才,即,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演出经验、舞蹈表演技能以及舞蹈编排能力。有鉴于此,高职舞蹈专业必须注重对学生展开系统的舞蹈专业技能实训,以此达成现代舞蹈人才培养目标。然而从国内高职舞蹈专业的生源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此前于中专、艺校就读,还有部分学生自普通高中升学而来。但无论学生此前就读于何种类型的学校,其共性特点表现为文化知识较为欠缺。如若高职院校未能实现对理论知识学习同专业技能训练的科学对接,则必然使升入高职的学生此前存在的理论知识不足的缺点被进一步放大,这样也将导致学生因理论知识素养的不足,影响到其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
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是能够激起学生极大学习兴趣的关键。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训练方法单一,而且专业性较强,可能会导致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高职院校应当鼓励舞蹈专业教师进行大胆地教学方式创新,以此为培养现代舞蹈人才奠定基础,具体可以从下述方面着手实施教学改革:
(一)注重对舞蹈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以往高职院校多习惯于对舞蹈专业课程加以细致地学科划分,这样做的不利之处在于:易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舞蹈教育过程中出现偏科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舞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时,应当注重对内容相似或接近的课程类目加以整合,从而达到课程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以此帮助学生通过此种课程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舞蹈艺术类的课程应以此门课程为主,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舞蹈艺术类必修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同时也为选学其它门类的舞蹈扩大了空间。还有就是,高职院校在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落实好艺术素质教育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专业舞蹈主干课程之外,开设交叉性课程,如舞蹈心理学等课程,从而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
(二)强化舞蹈实践教学环节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因此,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应当强化舞蹈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获得将所学到的舞蹈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契机。如:专业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所习得的知识进行舞蹈动作的自由编创,对传统舞蹈表演剧目加以改编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能够夯实所学,并且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清醒地认识,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有意识地补足和提升。
(三)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舞蹈专业教师要善于总结既往教学的得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如舞蹈专业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组织课上教学,为学生提供观摩舞蹈名家表演的契机,使学生在观摩地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吸收、揣摩和借鉴舞蹈表演名家的动作与经验,进而能够为己所用。舞蹈专业授课教师还可以制作结合某一舞蹈动作,制作微课教学资源,供学生下载观看使用。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习动作的兴趣会更高。另外,由于舞蹈教学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因此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多元化,避免重复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对舞蹈训练产生倦怠感。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舞蹈训练方法,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舞蹈进行训练,增加舞蹈训练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对舞蹈的长期学习中,保持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之中。
以上,我们从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入手,对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思路展开了研究。新时期,高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林林总总,面临的机遇也比较多,为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分析问题,创新思路,改革教学体制,激发学生兴趣,努力教好学生,以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气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成长,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以适应社会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还需要舞蹈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周黎。激励性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1)。
[2]佘符甜甜。浅析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j]。科技展望,20xx(07)。
[3]刘佳。从“课堂”到“舞台”“表演式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xx(z1)。
[4]董艺林。大学舞蹈教学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j]。音乐时空,20xx(23)。
舞蹈开题报告篇二
所谓职业认同,就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对于一个职业的认同,好比信仰。正确而坚定的信仰不仅是你走下去的动力,也是你不断提升的助推剂。因此,我们需要职业认同感,在工作中获取更多的力量,信心和快乐。 学前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伴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长足发展而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并表现出理性化倾向,反思型、研究型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成为时代的呼唤。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恶性流动等问题却给学前教育的进展带来了困难,这也进一步使以培养幼儿师资为主的职业教育面临空前的挑战,,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已有研究证明,幼儿教师属于职业怠倦的高危人群。因此,了解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仅对于教师本身对于幼教事业也很重要。
学前儿童属于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特殊的关怀和教育,幼儿教育事业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发展幼教事业对儿童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而教育幼儿的直接操作者之一的学前教师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这也就对学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于以后将会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职业认同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他们对于本专业的职业认同不仅关系到各自未来的职业方向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了解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和问题并分析及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幼儿师资的培养,提高学前本科生职业认同感。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学前教育在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致力于提高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研究还很缺乏,鉴于在校生职业认同感也很重要,我们对本校学前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希望通过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形成本职业的职业认同,对于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抱着积极的肯定的认真态度努力实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贡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成人付出更多。这是当今社会每个父母必须学习的课题,而作为对幼儿直接进行教育的学前教师也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更高的要求。作为学前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中将有一部分成为未来的学前教师,而这部分未来幼教的中坚力量的职业认同感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职业定位和发展,影响着儿童的成长。
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出积极的表现。
3、鉴于学前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本专业学生对这一职业认同存在很多误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旨在了解本专业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地意见或建议更好的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三、研究内容
1、学前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现状(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意向、职业认识、职业行为)
2、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3、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初步定位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创新点:我们这次的调查研究将主要分析大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认同,尤其是男生对本 专业的认同。
难点: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职业认同感调查受环境限制。
四、研究对象
廊坊师范学院09、10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五、研究方法
问卷法
访谈法
文献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廊坊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所有在校生进行一次调查研究并以访谈为辅,并参考对课题研究有利的研究资料。了解同学们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并探讨影响的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通过对这一专业的了解程度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这次调查将重点了解学生对男生从事学前教育的观点态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怎样的职业认同、对男生从事这个职业的态度、男生自己的职业认同感现状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将得到一个初步的了解。
六、研究程序
(一)搜集材料
1、收集有关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材料
2、收集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材料
3、收集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态度及观念
(二)组织材料并制作调查问卷,针对廊坊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所有在校生进行一次问卷 调查,同时选几个同学进行交流访谈。
(三)整理材料及分析结果
(四)形成论文
七、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检查课题研究的进度
2、评估课题研究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评估研究方法的适用情况
4、收集和积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5、初步整理与总结研究成果
6、完善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八、结果分析和预想1、从思想上让本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职业认同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幼儿教师的价值,认真看待自己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而感到自豪,不要妄自菲薄,否定自己的职业地位和作用。尤其是男生不能轻视自己在幼儿园和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是学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幼苗茁壮成长的重任。首先我们应该重视自我的价值,坚定的走学前教育事业的道路,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2、客观看待社会舆论,不要让社会的偏见影响我们对本职业的认同。虽然幼儿教师存在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的现状,但是社会不可缺少我们的职业。首先我们要自我肯定,努力在其中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在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将有越来越多的了解,社会对我们的肯定也将不断提高。
3、提高职业认同感,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我们要加强自我教育,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以优秀的学前教师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使自己学有所长,增加在就业中的优势,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
4、增加自己的信心,责任心,认真对待学前教育这一职业。在这一事业中取得自己的成就。
九、参考文献
1、20xx年第19期《文教资料》
2、《学前教育概论》——蔡迎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舞蹈开题报告篇三
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史》这门课程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对提高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了解舞蹈历史文化理论;重视舞蹈历史理论课;拓宽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以及提高现阶段舞蹈基本理论历史类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完善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体系的改革和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探索舞蹈专业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考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舞蹈表演;实践;结合
现今现存在世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古代舞蹈动作都是从石壁、石刻、雕塑、画卷、古籍等中留存下来的,我国的“中国舞”包含当中的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华民族民间舞的大部分舞蹈元素、造型、动势等都是从这些古代的文物发现、挖掘、研究而继承下来的,最终成为各舞种的基本创作创新的原动力,将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与中国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华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舞蹈技巧、舞蹈编导等课程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相结合起来,一定会唤醒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自我更容易接受、理解古代舞蹈史得更加清晰、透彻,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相结合起来得教学方式是舞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舞蹈表演实践课教师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很必要和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和技巧。
《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舞蹈古代历史理论对比舞蹈古代文物的参考,在课堂上把一个个石刻、雕塑、画卷中的舞蹈姿态和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整体的静态舞姿和动态舞姿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姿的来源,以及分析它的特点、特色和艺术风格;并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立刻体验古代舞蹈的舞姿,并在讲台上进行学习、模仿和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舞姿进行比较、摹拟,从而更直接和直观的去透视、理解古代舞蹈,以及生动的去感受、体验古代舞蹈动作和动态;同时帮助学生去理解当时舞蹈历史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因素等对古代舞蹈所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让一个个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蹈动作、姿态和技术技巧进行大量有依有据的现实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古代舞蹈动作、姿态、技术技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渊源,找到古代舞蹈的历史理论支撑点,让其加深对古代舞蹈动作内涵的理解力,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时期的舞蹈风格特点特征,使学生能更准确到位的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展现古代舞蹈动作的内涵和魅力,然后从中开发、挖掘古代舞蹈动作运动和连接的基本方式。
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进程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的过程,舞蹈动作、舞蹈技巧、道具等的运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演变和创新,这样的演变和创新最好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实践才会有真实、真切的感触感受,才会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验证,因此最好让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去感受其舞蹈基础理论《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魅力,才能达到《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在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课堂中,增加开设古代舞蹈表演实践课的教学部分,不仅要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听和学,或者只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讲台上做做不能大幅度和简单的动作和造型,而是应当把古代舞蹈史的教室搬到舞蹈练功房进行古代舞蹈史少余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现动静相结合(静—动—静—动。。。。。。)的教学模式,例如:
一、在文化课的多媒体教室上两次(四个课时)的舞蹈史理论课程后,增加开设一次(两个课时)与舞蹈练功房相结合的舞蹈史表演实践课程,把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容,搬到舞蹈练功房一次(两个课时)中实践出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二、还可以将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安排的实践作业,在第三次(两个课时)的舞蹈练功房实践课上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两次舞蹈理论课加一次舞蹈实践课的安排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重要知识点,在这样的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新颖、好奇、有趣,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的舞蹈史理论,反而使课程进度顺利,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更学得好、记得牢,课程安排自然,依此类推、周而复始、进入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并使教学成果显著。
三、在学习结束后,《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也可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试卷考核占总成绩百分之七十,实践考核部分占百分之三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非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才能把古代舞蹈史记下来,不仅未理解未消化、而且考完就忘,也不容易发生不合理、不全面的考核评价,不失去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本身价值和意义,对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今后的理论课程学习开个好头,让学生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自信与积极性,让今后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能进入良性循环。
舞蹈开题报告篇四
分析宜春学院大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也很多,很复杂。当前宜春学院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他们的家庭、社会认可度、性别性格等的差异均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从第一轮收回的调查问卷中,集中反映出xx大因素严重影响了宜春学院大学生身心健康。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宜春学院大学生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40%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倾向,这可能与现有的教育方式及其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关系,其次就是家庭因素的影响较大,由于所调研的学生是从选课学生中随机抽取的,虽不能全面反映所有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但从这一因素可以看出,宜春学院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家庭经济贫困,这可能也与学校的招生情况有一定关系,一方面由于宜春学院地处赣西地区,每年的本科招生分数线相对较低,会招收一些因家庭贫困而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学生群体,这和课题组的另一项关于在校大学生家庭因素影响学业问题的研究调查结果也将为吻合。影响宜春学院心理健康的另一些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恋情、不良的学习风气、紧张的同学关系等所占比例也较重,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恋情的理解不够全面,片面的看重彼此之间的感情,甚至有时候对另一方的行踪、生活,乃至学习都会产生不良的导向;另一方面由于宜春学院现有的学习风气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新生入校后得到师兄师姐教导的不是如何努力学习知识,而是将大学生活简单化,尤其是对于课程的到课率、考风等的检查可以彰显出来;再者就是在校大学生难以较好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往往因小事情而大动干戈,甚至仇恨越积越深,以至于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不利。除了以上因素外,影响宜春学院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还包括体质健康问题、网络游戏,以及考试和课程压力,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还存在就业压力较大等,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1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比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参与体育舞蹈修课前的学生调研时持有积极乐观心理状态的人数只占到42。9%,而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之后,有53。xx%的学生呈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虽然都存在消极态度的个别案例,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对自己积极肯定以及乐观的态度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较更显优越。由于体育舞蹈中各个舞种的舞姿要求不同,也就是要求表演者的风格多变化,在舞蹈中流畅的舞步,高雅的气质,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自信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十分积极的影响[3]。
2。2受挫恢复能力对比分析
通过对参与体育舞蹈专业学习前后学生心理受挫回复时间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受挫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的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约提高了1倍,但这一指标在参与体育舞蹈学习之前只占全体受调研学生的2xx。6%。体育舞蹈不但能让参与者人感受到浪漫的气息;还可让运动参与者随着肢体的节律性运动,体验体育舞蹈所赋予心灵上的快感。这种快感对人体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效应[5]。体育舞蹈中的集体舞蹈和队列舞蹈,是男女生合作的群体活动形式的舞蹈,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能够改变一个人孤独少言、消极离群的性情,形成团结互助、热爱集体与人为善的性格,从而心理的承受能力也会有所增加。
结果分析体育舞蹈作为人体动作的艺术进入教学,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6]。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融体育与艺术、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专家们认为,在高校体育课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主动性,而且体育舞蹈对学生体质、心理素质的提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7]。从统计表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自信心等内心状态,包括人际交往能力都明显高于参与之前。体育舞蹈课是在校大学生的选修课程,专业大学生的专修课程,一周只有一至两次课,相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较少,练习时间也相对较短,所以对体育舞蹈专业所带来的表现力理解的还不够充分。然而从统计表中仍然可以看出,对于调查的选修课程的学生,有xx2。9%的人表示练习体育舞蹈能够另心情感觉舒畅。体育舞蹈内容丰富,动作多样,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舞种、风格、音乐和节奏。体育舞蹈对意志的锻炼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xx]。意志即确定目的并选择手段克服困难,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自觉性和自制性比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并具有掌握、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他们的戒躁,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使他们得到巨大的收获[9]。从调研结果也可以显示出体育舞蹈在使心情变得舒畅的同时,对于人际关系的融洽也有着显着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舞蹈的华丽典雅,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等特点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舞蹈的练习能够使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更好的与人沟通。
4.1结论
通过对宜春学院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学习与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显示体育舞蹈对练习者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影响是积极健康的,有53。xx%的体育舞蹈参与者认为体育舞蹈能够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体育舞蹈还能使参与者心情舒畅,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表现力,此外,还能让练习者的性格更加开朗,更好的融洽人际关系。
4.2建议
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视体育舞蹈对心理的干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体育舞蹈项目的健心特点加强心理教育,采用渐进式教学方法,从易到难,以打消大学生学习时容易出现的畏难情绪。
舞蹈开题报告篇五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舞蹈教学法是舞蹈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指导性明确的课程。在高校舞蹈专业开设舞蹈教学法课程能极大地提高舞蹈专业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高校舞蹈专业开设舞蹈教学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教学法对舞蹈专业课的具体启示,并提出了提高舞蹈教学法效果的策略。
舞蹈专业;舞蹈教学法;课程
高校舞蹈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舞蹈教师、舞蹈演员等艺术人才的重任。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教学法带来的启示,如古典舞教学法、芭蕾教学法、民间舞教材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努力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从而全面促进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舞蹈专业的教学,应该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舞蹈教学法是一套比较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舞蹈专业整体性实践经验的总结,贯穿于舞蹈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大多数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所有的训练、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实施都围绕着教学任务展开,这就造成了教学法的单一性,学生不能从整体上了解完整的教学方法,教师也不知道在改变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浅到深、从简到繁、由慢到快地推进课堂教学内容,更不知道怎样编排训练组合和变化组合。舞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在相应的原则和方法下进行的,尤其是在编排训练组合中,要做到节奏快慢有序、动作张弛有度、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娴熟。在完整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但是没有办法面面俱到地将一个训练动作的演进变化、节奏变化以及动作间的搭配衔接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没有办法一次性地接受过于复杂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校舞蹈专业单独开设舞蹈教学法课程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教学法课程下指导的科学训练,才能全面提高专业舞者的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1、古典舞教学法对古典舞课程学的启示古典舞教学法是我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这里的古典舞包括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身韵训练。在古典舞课程教学中,应用古典舞教学法能让学生明白跳、转、翻、控制的规格和要求,动作衔接的“气口”、呼吸、眼神等具体做法,使学生懂得古典舞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高度和技巧,还有规范、规格。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不管是把上还是把下,利用古典舞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古典舞课程教学中,通过古典舞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认识,使学生能科学地训练、控制自己的肢体,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和表演水平。此外,古典舞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如何科学地应用,还能全面培养学生从把上到把下的辨别及创编能力,为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古典舞及技术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2、芭蕾教学法对芭蕾基训课的启示对于芭蕾基训课而言,芭蕾舞教学法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如果教师没有掌握芭蕾教学法,就无法做好芭蕾基训课的教学工作。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芭蕾教学法的理论,才能更好地在实践教学中指出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芭蕾基训课上,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芭蕾教学法对芭蕾基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解说了芭蕾基训课每一个动作的做法、难点、要点、节奏、动作组合的教学及训练的意义和目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需要合理地应用芭蕾教学法,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芭蕾动作和技巧。
3。民间舞教材教法对民间舞的运用启示民间舞蹈教材教法是在舞蹈教学法内容的基础上,展现出自身的特殊性,符合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内容的规律和教学要求。民间舞作为高校舞蹈专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种类、多专业的状态。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民族舞蹈人才,在高校民间舞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培养学生舞蹈素养的同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在民间舞教学中,通过民间舞教材教法能全面增强教学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这对保存原有的民族文化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特别注重民间舞教材教法对民间舞的影响。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法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没有接受过这门课的学习,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而使自身的知识储备更加完善,才能教授给学生新的方法和内容,使之与社会更好地接轨。2。上课时教师应该神采奕奕、满怀信心,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产生信任,教师通过规范的示范、严谨的方法、清晰的讲解,言简意赅地让学生清楚动作的要点,促使舞蹈课堂顺利进行。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好舞蹈的重要因素,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良好体现。因此,学生要在课堂上有效地控制注意力,进而保障学习效果;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适当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3、解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外部因素心理学中的资源分配理论认为:一个学生所具备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在课堂中若有过多的其他因素带来干扰,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继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该现象,教师在给学生上舞蹈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而言,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学生课堂站位、教学环境、教师着装,尤其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语调以及师生关系等。上述的任何外部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排除影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舞蹈专业通过开设舞蹈教学法课程,能让整个舞蹈教学环节更加规范、科学,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因此,在实践中应该合理地开设舞蹈教学法课程,并将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法应用于舞蹈教学实际,从而全面促进舞蹈专业的发展。
舞蹈开题报告篇六
舞蹈服饰作为一种舞美艺术,应存在于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形态、思想内涵、行为规范的制约和支配之中,舞蹈服饰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必须符合人物的具体形象要求。余艳通过对民族舞蹈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形式和重大作用;杨敏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和服饰的研究分析,论述少数民族的舞蹈节奏和形式与服饰的相互关系;张姝萍通过对民族服饰和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方面的研究论述,得出我国民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多种方案,为我国民族舞蹈服饰设计增添新的元素;崔岩在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性的研究中,详细准确的描述了我国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研究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较多,民族舞蹈种类丰富,民族舞蹈服饰需求的不断增加,现阶段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研究仍然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发展迅速的民族舞蹈创新步伐。所以本文就结合自身强有力的专业背景,对我国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特别是蒙古族做进一步研究。
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社科文献,阅读大量有关资料,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由此进行论文的研究工作。
本文分别从舞蹈服饰与中国蒙古族舞蹈相融的历时性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话语的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隐匿的信息;民族舞蹈韵律与舞蹈服饰的相融:民族舞蹈的节奏性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的律动特征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肢体语言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整体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与舞蹈服饰材质的相融:民族舞蹈造型与舞蹈服饰的材质,民族舞蹈动作与舞蹈服饰的材质等三部分部分进行了研究。
舞蹈开题报告篇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教学方法。民间舞教学法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门课,对民间舞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的学习,为他们在今后民间舞教学中逐步走向科学化、体系化、理论化的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间舞的爱好者提供一门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这个事开题报告。
如今,我们的民间舞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纯粹地把流传在民间的自然形态民间舞搬进教学,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找出其规律特点,不断进行提炼、加工、升华、规范而形成系统的教材,并以此作为训练学生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性、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其舞蹈的形式、风格、动态有其共性,也有个性,而民间舞蹈内在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例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稳重浪”,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以动作和急出慢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音乐曲调以唢呐和小钹器乐吹奏出迷人的节奏变化,把舞蹈烘托得更动人,为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声色。从动感和风格上,艺术地概括出东有教无类”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解决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是“民主”、“兼容”、“并收”的教学思想的渗透。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今传承,如此历代沿袭流传至的舞蹈形式。
2、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特点,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
3、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目的,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
舞蹈开题报告篇八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舞蹈艺术虽然不同于其他产业领域,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和完善,但其表现形式等方面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着改变,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元素被应用到舞蹈编排中,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舞蹈领域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期能够为我国舞蹈编排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前言:舞蹈艺术在我国已存在千年,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舞蹈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类型划分也越来越明显,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古时候还是当今社会,舞蹈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并且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则是发展过程中不断渗透着不同的元素,从而使舞蹈编排过程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无论从何种方向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不仅促进了舞蹈艺术的整体发展,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相符。
1.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任何行业的发展除了保持自身基础外,还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舞蹈编排也是同样,如果只是一味的保持现有的形式,则只能做到持续而做不到发展,因此在舞蹈编排过程中不停添加不同的元素,可以使舞蹈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形式。其实对于舞蹈来说其应该是没有固定形式、不分国籍的艺术,因此将任何有意义的元素引入到任何舞蹈中,都能够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这对于舞蹈传承和发展方面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1]。
2.促进舞蹈文化的交流
舞蹈艺术并不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其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并且每个国家的舞蹈形式、舞蹈编排、舞蹈效果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如今的形势下,不仅要把我国各个行业与国际接轨,也应将文化、艺术等领域与国际接轨,毕竟无论如何我国舞蹈形式或舞蹈元素都是相对固定的,而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舞蹈编排交流,则不仅可以使我国舞蹈编排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好的元素,也可以将我国舞蹈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如此一来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
3.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如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基本的文化修养也是当代综合性人才所必需的,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甚至高中、初中校园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晚会,而歌曲、舞蹈和小品也都是校园晚会中频繁出现的节目。如此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也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现自己才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学生因此爱上某种艺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尤其对于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当今生活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通过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引入新元素也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的[2]。
1.舞蹈形式趋于多元化
舞蹈艺术自古以来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极具欣赏性,可以活跃气氛为他人带来快乐,是很多重要场合中出现频率最大的节目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各个领域也渐渐与经济挂钩,舞蹈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让舞蹈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在舞蹈编排环节则会投入更多精力,将更多受现代人们喜欢的元素添加到舞蹈编排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到受众的注意力,并且其表现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使其更加时尚化、多元化。
2.舞蹈类别发展趋于多元化
自古以来,我国舞蹈的形式就多种多样,渐渐衍生出不同的类别,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每经历过一个时期都会有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元素融入进入,使得舞蹈编排过程也多了很多不同的元素,并经过不断的融合、碰撞,使舞蹈类别更加趋于多元化。如当今社会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民族舞、芭蕾、街舞等,而每种舞蹈不同的类别背后也有不同的用途,目前人们为了锻炼身体而广泛流行的乡间舞、广场舞,创造商业价值的舞台舞蹈,或是便于文化交流、良性竞争的舞蹈等,另外,多种类型的舞蹈也渐渐融合到一处,使得舞蹈类别的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3]。
3.舞蹈文化趋于多元化
舞蹈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文中提到过舞蹈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用途,只要细加琢磨则会发现每种形式的舞蹈均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均能够充分代表当时时代的精神。而舞蹈编排过程是舞蹈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舞蹈编排过程中不断添加的新元素使得舞蹈编排过程充分具有多元化发展的特性,舞蹈编排过程的变化使得舞蹈文化也随之产生变化,因此舞蹈文化也在不断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4]。
综上所述,舞蹈编排过程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舞蹈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而将舞蹈编排过程中的不同元素融会贯通,对促进舞蹈艺术整体发展来说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无论是观看舞台舞蹈或是自行学习舞蹈文化,都已经广受人民群众欢迎,而通过人们不同的舞蹈风格也可以大致看出舞者的性格、所要表达的情感等,这都是舞蹈艺术独有的魅力。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舞蹈开题报告篇九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 “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 “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4、收集网络视频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按阶段性计划,汇总资料,整理实施过程资料。
5、撰写阶段性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20xx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中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出音乐课堂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1、专业支持:研究者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十多年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与本校及所在县区同专业的同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邀请了前辈进行专业指导。
2、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搜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3、保障条件:研究者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所在学校予以大力支持。
舞蹈开题报告篇十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研究步骤、方法:
(1)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研究工作进度
(1)20xx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20xx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20xx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20xx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20xx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20xx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20xx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黄永军,凌红月《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杨萍,王美《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北京体育大学.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
舞蹈开题报告篇十一
最初选择“舞蹈教育”作为研究方向,是基于对本专业的兴趣,而最后对“生态式舞蹈教育培养”的选题确定,却是受到滕守尧先生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影响。“生态”一词是目前世界上的热门话题,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生态保护,二是文化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警钟一次次敲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再不保护我们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最终它们将离我们远去直至消失。根据滕守尧先生的论述,生态式艺术教育一改各种知识之间失衡的状态,将各门艺术看做为一个整体,即“艺术”。在这个整体之中,每一种知识元素通过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进行碰撞、融合,产生出新的知识结构作用于人类,使人得到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说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整体性、开放性的实施型教育理念。生态式舞蹈教育是目前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因此“生态式舞蹈教育”就应是在舞蹈技术学习基础上,囊括各门艺术文化及知识的认识,和对艺术作品评价能力的一种教学。它打破了舞蹈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高耸的围墙,使舞蹈与他们相互产生碰撞,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教学生态系统,它包括师生、内容、方法,以及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氛围。生态式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舞蹈艺术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兼备综合艺术能力的普及型舞蹈教师,或舞蹈传授者。笔者认为生态式艺术教育那种试图从“生态式综合”来揭示艺术教育,与造就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艺术人才独特视角,能够使普及型舞蹈教育与现今社会就业需求更加有效接轨。此外,还期盼通过对生态式舞蹈教育的研究,并将其与当前普及型舞蹈人才教育模式合理地综合,能够弥补西南地区普及型舞蹈教育中的不足,甚至有可能产生一些创新和突破。近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
20xx年1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xx〕1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中小学,及高校艺术课程课时总量,将艺术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遗憾的是,艺术教育多被人看做美术和音乐教育,而有着显著教化功能的舞蹈常常被人忽视。正是这一事实,使得舞蹈教育依然是学校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舞蹈课程开课率不足、舞蹈活动参与面小、舞蹈教育得不到充分认识、师资培养及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舞蹈教育,舞蹈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等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制约了舞蹈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我们知道,舞蹈是最古老的教育方式之一,无数例子证明舞蹈的教育功能比之其他艺术而言更为显著,它更容易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时代随之而来,国家教育对艺术教育的普及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已经不再能满足教育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为更好的推进舞蹈艺术,众多院校已然做出改革。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该校把握艺术教育规律,坚持服务于西南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事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从以往传统的专业型培养模式转变为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发现,培养具备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与技能和一定艺术基础知识,以舞蹈教育为主,舞蹈编创为辅,集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基础能力的“一专多能”综合型舞蹈应用人才,是符合艺术教育现状要求,也是当今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的重点。那么,目前西南地区舞蹈院校的培养方式,是否能使我们未来的舞蹈毕业生成为“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型舞蹈应用人才?换言之,我们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出拥有综合艺术基础知识、扎实舞蹈功底和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担负起当前艺术教育重担的普及型舞蹈人才,是本论文研究生态式舞蹈教育培养方式的初衷。在本论文研究中,笔者尝试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关注西南地区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中所感受到的一切,在笔者的意识中,总希望自己对实践的兴趣和理论的学习,能够致力于探寻,并尝试解决西南地区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所以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西南地区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与发展上。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舞蹈艺术教育已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因此笔者认为,在遵循舞蹈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上,有必要借鉴生态式艺术教育,来探索舞蹈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着力加强舞蹈基础教育者的培养,为国家实施美育,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新时期的普及型舞蹈人才教育,不能像过往的舞蹈教育那样仅仅是舞蹈技能的学习。虽然学科化自有其优势,但过于或单一强调学科化,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缺乏有机联系,不能融汇贯通和迁移,带来的另一个后果便是“封闭型人才”的养成。本文以生态式舞蹈教育研究为主,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舞蹈教育、舞蹈培养模式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生态式舞蹈教育这一概念的研究分析,揭示生态式舞蹈教育与多种艺术文化联系贯通,密切相连的培养优势,找出实施生态式舞蹈教育的可行性,并将其合理的与当前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从而探寻能够培养既有舞蹈能力,又有艺术素养,具有创造性意识,和全方位艺术知识的开放型舞蹈人才的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对生态式舞蹈教育的研究,将会对西南地区普及型舞蹈人才或艺术教育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提供有力的调查分析,促进西南地区高等艺术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高等院校舞蹈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意义建设构想,促进人才合理化知识体系。本论文的研究既是对西南地区高等艺术院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的一种探讨,同时也是对其它艺术专业的艺术课程、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合理化建议。
“生态”一词是21世纪的热门词,全世界几乎同时举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旗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一路,科学一直承担着引路者的角色,就好似盲人摸象,一点一点尝试性地由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正是科学的试验和真理的获取,使得人类得以进步、生产力得以发展、国家得以强大。但是,仅仅依靠科学并不能获得全部的智慧,例如艺术带给人们的真与善、美与丑、幸福与苦难等。任何时候,艺术不仅反映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而且极为深刻的影响着社会观念形态,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艺术也为人类带来了道德、修养、观念,艺术是人类精神内核的外在形式,是人类灵魂修为的建筑师。第三次科技革命打开了综合艺术教育思潮的大门,综合性艺术教育成为以美国为首,包括欧洲在内的主要艺术教育思想。近年来,我国对艺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上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术等的综合艺术课程的加入,改变了原本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与音乐课独占的局面。这一改革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相对部分落后的地区及中小学实施起来却具有困难。这种困难多数来源于艺术种类多样,艺术师资缺乏且过于单一化等原因。据调查,大部分中小学同时开设了美术和音乐课,而一些仅保留一门课程,无法开设其他艺术课程,更别谈开设综合艺术课程。此外,笔者还了解到,部分校方由于受到资金、教师及岗位编制等问题的限制,被迫将原有的艺术课时间改为文化课。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形象开始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充斥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在社会各行业需求中,越来越将艺术形象的认识、理解和创造能力,看作职员综合性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全球出现了“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普遍共识[1]。由于艺术教育长期以高精尖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致使普及型人才缺乏。在社会就业情况日益严峻的环境下,众多中小学用人单位开始要求艺术教师具备综合的艺术能力,能够同时教授多门艺术课程,这使得单一的专业人才走到中小学等基础教学机构时,显得力不从心。社会的发展给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今的艺术教育不仅仅再是以高精尖的专业单一型人才为终极培养目标,而是以培养掌握多种艺术知识及相应的艺术技能,具备人文道德素养、创新意识及艺术鉴赏力、批评能力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为同级目标。社会对艺术能力的渴求,点燃了艺术教育自身由单一专业型,向综合普及型人才培养转变的火焰,生态式艺术教育正是这把火焰的燃料。生态式艺术教育突破了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形成各科艺术门类相互交叉、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艺术人才培养及艺术基础教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式艺术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态观意义,它将不同的艺术种类相互链接并综合,强调一种多视角、多方位的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整体创造思维的开发。按照滕守尧先生在《文化与创生》一书中所阐述,所谓生态式艺术教育就是:将舞蹈、音乐、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按照生态的关系融为一个整体,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补充和支持;是一种为改变各种知识之间生态失衡状态,形成知识生态关系的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觉、人文素养和思维创造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的全面的智慧人。生态式艺术教育这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通过各门艺术的摄入,形成一个融合全,在这个多样性的融合圈里,迸发出新的知识与创造思维,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智慧。艺术创造离不开欣赏和批评,即使最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者,如果不伴随对艺术作品的观察、欣赏和反思,所创造的作品也会失去生命,成为躯壳。任何艺术都需要通过欣赏来达到教化心灵、感悟生命,生态式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同时,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有效的打通人对艺术产生的各种感觉,即“通感”力,这是一种能够通过一个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感受到的不同艺术特征的思维能力。比如在邓肯的现代舞中感受到雕塑的造型和音乐节奏;在莫扎特的音乐中聆听到戏剧的冲突及人物的对白;在拉斐尔的绘画中看到舞蹈的线条及音乐的旋律。
本论文以舞蹈为主体,阐述当前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发展情况,通过舞蹈学、教育学、艺术生态学等,研究生态式舞蹈教育在西南地区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方法。论文从普及型舞蹈人才的舞蹈教育研究出发,结合教育学研究方法,以舞蹈教育现象、舞蹈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舞蹈教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普及型舞蹈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探寻生态式舞蹈教育在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论文将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指导下,以我国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目标为参考对象,对生态式舞蹈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合理的科学研究与分析。根据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演绎法来获得论文所需的资料。通过对教育学、生态式艺术教育、生态艺术观,及舞蹈学相关文献的研究,力求了解舞蹈本身及舞蹈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结合现实情况,帮助确定当前新时期,生态式舞蹈教育在高校普及型舞蹈培养的应用和设置。同时,拟定在西南地区选择几所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舞蹈本科院校,对其普及型人才(或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此外,也将针对论文需求,拟定重庆市6-8所中小学进行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在社会群体、学生群体、用人单位群体了解到舞蹈教学,及对舞蹈艺术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通过上述两种研究方法,以生态艺术观、生态艺术教育理论认识为依据,结合我国高校舞蹈培养现状、我国普及型舞蹈人才现状,从一般现象到个别认识,从而推知生态式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际应用价值。
中文摘要3-5
abstract5-6
绪论9-12
一、选题缘起9-10
二、发现法(或生成法)37
二、高品位的艺术人格55
四、广博的文化底蕴56
1、学术著作60
[1]资华筠王宁.舞蹈生态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版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版
[4]吕艺生.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版
[5]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xx年版
[7]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8]王福阳.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9]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xx年版
[10]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1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舞蹈开题报告篇十二
音乐系
音乐学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1研究步骤、方法:
(1)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研究工作进度
(1)2xx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2xx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2xx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2xx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2xx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2xx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2xx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1.黄永军,凌红月《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杨萍,王美《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北京体育大学.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
签名: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舞蹈开题报告篇十三
体育舞蹈是二十世纪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集中各方面交谊舞专家对当时的交谊舞进行科学整理、加工、美化而成的一种集体育、音乐、舞蹈和服饰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体育舞蹈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体育舞蹈的美育价值在于人们在领略体育舞蹈之美或进行体育舞蹈运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体育和美育,它们均属于社会现象的一种。体育和美育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美育,不仅因为体育舞蹈中包含着大量的美育因素,而且也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体育舞蹈的美育是基于竞技美与竞技审美,通过参加与观赏体育舞蹈所进行的审美教育。开展体育舞蹈美育活动,强化体育舞蹈者和观众的竞技审美意识是保证体育舞蹈沿着健康的轨道继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体育舞蹈的表现美
育舞蹈能最大限度地以身体动作表现出美的形象,使之意形相融,激发内心的情感,显露出深邃的意境,靠的是音乐的烘托,使观赏者情不自禁地欲合拍共舞。积极参与该活动者有益于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改善,使神经系统得以放松,对健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好处,更为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彼此之间能互相交流沟通情感,解除烦恼,增进友谊,净化心灵,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体育舞蹈的形体美
形体美是体育舞蹈美的基础,通过体育舞蹈可以欣赏舞者身体之美。身体是体育舞蹈的重要载体,舞者的手、臂、肩、胸、颈、腿、足、臀的形状、线条、比例以及头发、皮肤的颜色、光泽、质感等每一部位的形态及其变化都是构成美的元素,都在体现着体育舞蹈的美。同时通过体育舞蹈锻炼还可以增加舞者胸背部肌肉的体积,消除腰腹间沉积的多余脂肪,使女性胸、臀部丰满而富于曲线美。健壮的身体形态、健全的内脏机能与健美的运动机能达到运动者身体结构的健康满足状态,可使人意识到人体的自然美,发现蕴藏于这项运动中丰富动人的形体之美。
秦晓松(20xx年)在《体育舞蹈美的欣赏与创造》中提出:体育舞蹈的人体美即:男子健壮有力、修长稳健女子匀称有致曲线美;体育舞蹈展现的人体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以体传情,形神兼备。在体育舞蹈运动过程中,由于舞者需将丰富的情感融于形体动作之中,所以它亦具备形神兼备的艺术美感。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女选手的轻盈曼妙与男选手的稳健挺拔构成鲜明的映衬之美,男女舞者心灵上的互通,赋予形体动作细腻的情感,构成了以体传情的艺术美感。
(二)体育舞蹈的服饰美
衣饰是体育舞蹈的显著特点。体育舞蹈中的服饰美体现在现代舞比赛中,男士惯用礼服,以显示优美的身体线条和庄重的气质风度,女生的夜礼服式露背大裙,则给人以华贵、娴静高雅之感。拉丁舞选手中男士着紧身衣裤,上衣多为宽松式长袖衫,女士则穿露背露腿的草裙式短裙,又展现出生动活泼、自由奔放的拉美情调与生活气息。同时体育舞者服装的设计、颜色与舞种协调的美既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民族文化风貌,又会让舞者变得更有自信,更会给观众带来无限的甜美遐想,让观众和舞者徜徉在童话般美妙的意境中,美不胜收。
(三)体育舞蹈的动作造型美
造型美主要是指体育舞蹈运动中身体展现各种形态姿势所表现出来的美,造型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风格各异,动作夸张。体育舞蹈的每个动作是由无数个艺术化的肢体动作组合而成,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非周期性。组合不同动作肢体动作来全面展示各舞种的艺术风格是体育舞蹈的主要审美特征。造型美还通过运用身体展现各种形态姿势所表现出来的美。在体育舞蹈中,造型美分为静态、动态以及动静结合三种。其中静态的造型美犹如我国京剧中的人物亮相,仿若一尊美的雕塑,光彩照人。就体育舞蹈本身而言,其又属于一种动态艺术,它要求每一个舞姿造型都应在变动的过程中尽显美感。根据体育舞蹈形体运动中动与静的规律,造型属于相对静止的范畴,动则属于一种艺术渲染。体育舞蹈中的动作造型的“动”“静”交相辉映赋予了体育舞蹈丰富的表现手段。
(四)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它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精彩的舞姿配合优美的音乐旋律那可是美中之美。比如《睡美人》、《天鹅湖》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优美旋律、艺术魅力经百年而不衰。音乐为舞者提供了节奏的基础,亦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善于深入理解音乐的舞者永远有取之不尽的灵感诞生,他能让音乐的形象和舞蹈的灵动融为一体,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
(五)体育舞蹈的礼仪美
体育舞蹈为了让观众愉悦的欣赏其所要表达的意境,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礼仪修养。体育舞蹈没有一般社会场合跳舞的那种随意性,抬手举足都体现着舞者的修养与气质。如进场时,男士引导女士做急旋转动作向在场的观众示意,然后女士再以古典的屈膝礼向观众致敬。当舞蹈结束以后,男女舞者都要向观众致谢,男士还要面带微笑地向女士表示赞许,这些都需要舞者具有十分深厚的内在修养。
体育舞蹈之美学教育价值探究
二、体育舞蹈的内蕴美
“表现美”是一种游惑不定的表象,“内蕴美”是外在美的根基。有根基的表象,才有相对稳定的美感。相对于“表现美”来说,“内蕴美”是一个新的境界。它体现给观众的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体验。具体来说,观众通过舞蹈欣赏过程中给予的一系列外在物化的.刺激,经过思维处理,使外在的刺激升华为精神或心理层面的感受。对于体育舞蹈而言,“内蕴美”主要体现在舞者特有的神韵、气质等带给观众无已言传的享受。
(一)体育舞蹈的神韵美
神韵指神情和风韵,是舞蹈的灵魂,需要丰富和细腻的感情抒发。舞蹈的神韵就是要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神韵是心的体验,是灵的表露,决不是靠模仿可以得到的。_招_式地进行模仿,肯定是矫揉造作,毫不生动。把握舞蹈的神韵,一般有两条线索可循:一条是以音乐旋律为主线安排故事情节,还有一条是整套动作中先安排好一个故事,然后再选择适合的音乐。在舞蹈中表现出高贵、典雅、勇敢、坚毅的神韵。动作准确是基本要求,技术动作需要有协调感,控制力,对地板的反抗力。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有激情和热情。
(二)体育舞蹈的气质美
气质是指舞者的个性特点,外部特征,内在隐含。气质来源于丰富的阅历,长年的实践,也来源于实力的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气质好坏的印象会在舞蹈中占很大比重。气质美男性要有阳刚之气,女性要有柔美感。良好的心态,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体魄有助于培养提高你的风度和气质。
体育舞蹈所展现的美很大程度在于舞者的神韵和气质。舞者首先要理解音乐的情绪,追求舞蹈形象与声韵形象的完美结合,只有在音乐中为其注入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示舞蹈的风格和意境,才能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表演时要柔和自然与音乐融合一体。当自身功底增加时可以适当加大动作幅度。在保持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动作幅度越大,舞蹈越潇洒。那些真正成功者更注重隐秘于动作中的那种微妙的,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的东西,其实这才是体育舞蹈的最高技巧。
三、结语
体育口舞口蹈其直观的、艺术的、美的形象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能使大众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具有极高的美育价值。因此,加强体育舞蹈美学教育不仅要对体育舞蹈的美的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培养人们欣赏体育舞蹈美的能力,达到享受美的目的还要通过美学教育,使观众提高审美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31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