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增强我们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认知,为未来的进步提供指导。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案例,进行借鉴和学习。总结是人们对自己一生经历和成长的概括和反思,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摘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一
当你在伦敦街头看见独具中国特色的黑头发黄皮肤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久违的感动?
当你在路旁听那婉转悠扬的茉莉花时,你是否是否会想到故乡江南的吴侬软语,橹声咿呀?
汉字,应该是沉稳敦厚的土黄色,这是华夏农耕文明的色彩,更是五千年历史的重色,汉字,自诞生之时,就是在黄色的`土地上的一笔一画,方方正正,带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亲近与热爱,汉字也记载了这黄色大地上的桩桩件件。一个字,便是一幅画,有结构对称的阴阳之美,有删繁就简的朴素之美,有灵巧俊逸的飘逸之美,汉字就这样成为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他与这片土地一样,宽厚沉稳,厚重古朴。
大风泱泱,大潮傍傍。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五而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啊,且看今日华夏!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二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一曲诗歌激起了我心中的爱国心。
“嫦娥奔月”、“神七”升空、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嫦娥二号”再度飞空……科技决定了国家未来,我开始更多地关注祖国的科技动态。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祖国因科技而强大!我们要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在伦敦奥运会上,易思玲夺得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为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王明娟获得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孙洋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中国男子游泳奥运首金;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取金牌;李雪英获得伦敦奥运会举重女子58公斤级冠军。他们为祖国荣誉奉献的情怀以及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精神多么令我们钦佩!
曾经我们就在为申奥而奔忙,我们强烈的希望,可历史却给了我们太多的创伤——只一句“东亚病夫”竟让我们一次次迷惘。最近,有发生了一件继汶川大地震玉树泥石流之后又一将全国人民的心拉在一起的的事件——中国钓鱼岛事件。
这些人还以为我们的政府还像以前的清政府一样软弱无能,给钱就能占有我们的土地。可惜他们大错特错了,衰极必盛,我国政府用事实和实力破灭了他们的白日梦。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
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更多的历史重任。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属于你们,中国的前途属于你们。”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十六大以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正在向着小康迈进,一派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祖国这片脊背上。放眼望去,一幢幢新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美丽的村庄更加繁荣富强,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无比的幸福骄傲!一提到农村,对于我来说总是略带些亲切感,因为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所有童年的回忆都留在那里,我的亲人、朋友、发小都来自于那里。今天的农村在我眼里,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眼中,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感觉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农民收入不再仅仅是依靠那国家分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有了新的经济来源,搞养殖,办工厂,出去打工,数十年,农民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胜利终将属于正义的一方——共产党!的祖国!让生命的花朵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也让祖国的花朵装扮我们美丽的祖国!
我的心永远跟党走!我爱我的祖国。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三
秦晋谷,阴山下,今宵月色映流水。月色入梦,水却未眠。在黄河静静的奔流中,何人吟唱着千年一韵的出塞曲,何人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是在凭吊塞上游荡的亡灵。或是中原花发的慈母。
段段忧愁,孰不知,长安的宫殿为苦难所铸就,洛阳的城墙以血肉而砌成。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如风沙中的边塞,有多少个隘口就有多少个秋,多少块残砖就是多少次离愁。风沙起时,愁绪便起;风沙落时,愁绪却无处停息,卷起黄河也洗不净。
然而,风沙到此总要放低音调,胡马至此必定勒紧缰绳。山崖背面传来黄河的怒吼,这怒吼,陶醉了中国人,又惊醒了中国人。这里的激流永远不知疲倦——壶口掀烟雨,十里撼天地。
中国人在苦难中挣扎,伤心满怀时,正是壶口气势如洪的瀑布,把中国人从无尽的悲伤中解脱出来。目睹滚滚黄水从高崖间策马飞奔而至,夹风带雨,凌厉锐进,义无返顾。如土山飞崩,黄海倾倒,卷起水雾腾空;如万马奔腾,洪钟闷雷,崖间吞云吐雾。雾气蒸腾处,彩虹飞架其上,浩浩乎,飘飘乎,在淡黄的雾气中,似为浩荡激流请出,又似被磅礴厉声喝退,与山石间时现时隐。
站杂飞腾着水汽的岩石上,心中的愁苦忧伤为水流一扫而去。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战争与苦难始终无法阻止一个民族打开心襟,倾听豪迈的声音。
在壶口间冲刷一次,天上来的黄河水便灌醉了李白与王之涣。自此,中国人得意势必须尽欢。金樽绝不空对月。让创伤一层乘结痂,一层是一种蜕变,一层是一种挣扎。跳动的壶口一张一弛,一舒一闭,豪情便通达整个中国,于是即有了名山大川,赤子烈女的豪情万丈,热情好客的中国人从此诗意般的栖息在这个世界上。
至于民族危亡的时刻,又正是坚韧不屈的壶口,把中国人从诗意里引回到国耻家仇的悲愤中。
当日本人扣关而入,枪弹炮弹和着北国的大雪一齐纷飞。中国人再也没有长城的保护了。黄河也冻成了块,整个北国江山随即陷入沉寂。然而天神般的力量自秦谷北来,寂静壶口开始有流水渗漏,接着似涌泉。数日之后,水流冲破壶口,撕开一块冰面,掀翻一块岩石,撞击在崖壁上,浪滚涡翻,泡抹簇拥,壶口激流,奋勇向前。千里黄河,有幸从此开始解冻。
壶口破冰的轰响惊醒了光未然,冼星海。唱彻南北的大合唱犹如花丛中的大炮,激励着诗意豪情中虚度的中国人奋勇向前。哪怕肚子里只有草根树皮,哪怕身间只有单衣草履,四万万中国人以壶口破冰之势爱烈火中冒着炮火前进,心中滚腾着壶口瀑布,不累于俗物,高蹈于上苍。
中国人不只是在苦难中抚摩伤痛,更勇于在豪情中享受生活;不只是在碌碌中虚度人生,更善于在奋进中创造未来。
正如壶口飞奔的洪流。我们自强不息,卷起水雾凌厉锐进,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上,而且自由地往来于天地之间。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四
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梦想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
记得当年的华安县,那是五年前吧,华安只是一个不怎样的小镇,教育都很落后,我当初的小学——下坂中心小学,是一个全校只有200人出头的一个怎么了,外地来的也一样是好样的,虽然那是我还小,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努力着,从二年级到四年级,由于不这么出色,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爱。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突然找到我,说一个重要的节日要到了,学校要庆祝,还差一个男主持人,并且班级里也需要报一个节目,问我想不想参加,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我可以借此机会让同学们可以认识一个全新的我,在这次,我表现得十分出色,我的相声也让大家深深记住了我。果然,这次之后我的名声大震,很多人都认识我了,从这之后,学校只要有大型的文艺演出一定会想到我。
现在要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以后的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有句话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为了我们的梦,去努力学习吧。
因为,在我的梦后面,还隐藏着一个中国梦,让中国腾飞的梦!物质日渐富足,国力持续提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走完,“我的梦?中国梦”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自由与开放,也闪烁出精神需求的光芒。
中国梦,是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实现,我们身上肩负着中国梦,腾飞梦。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梦,终究是梦,要想让梦实现,并不是说实现就实现的,
是要付出行动的,现在要做的,那就是努力读书,得到好的教育,为祖国献力,当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努力充实自己。当别人用得着你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不放手。我的梦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中国梦,是需要全体人努力的。
中国梦本该如此,成,有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超然脱俗。
莫言,80年代30几岁就已志得意满,他的作品《红高粱》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无数奖项。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飘飘然,相反他以更大的耐心去挖掘身边的人物,去记录身边的故事。一年年的积累,他完成了《檀香刑》、《蛙》等十多部长篇小说,并在一举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以后,他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现在中国要实现辉煌梦,我认为首先要进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后中国梦就进了一步。唐太宗贞观年间,封建统治比较稳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融洽,社会升平。究其原因,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而且,太宗举贤不避仇,以诚信待下,信赏必罚,调动臣下的积极性,政治生活相当正常。他还以变重为轻、务行宽简的精神立法,选择执法官吏,尽量避免枉滥;国君率先遵守法制,执法不避亲贵。这一点是很值得国家借鉴的,现在的官,不贪的没有几个了,所以,中国要发展,首先要整治这些贪官污吏。
此外,他重视地方政治,抑制旧士族的势力,慎择刺史,吏治比较清明。曾依照大臣意见释放宫女,纵放鹰犬,提倡节俭,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发展生产,以缓和阶级矛盾。国家呢,应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多听取一些百姓们的意见。不要整天只想着怎么赚钱了。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五
学习,成就梦想;拼搏,成就梦想;实干,成就梦想。――题记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是中国的黑暗时期,但是今天的中国却是繁荣的大国。这不是奇迹,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的学习、拼搏、实干所造就出来的。富国强国是我们的梦想,是可以改变中国的梦想。
学习
学习才能有所成就、有所创造。像鲁迅嚼辣椒驱寒、王亚南苦读成才、苏东坡、郭沫若、华罗庚鲁迅就是用他的笔做枪把一个将要“灭亡”的民族拉了回来。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拼搏
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有一种拼搏的精神都会迎刃而解。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6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还有海伦・凯勒,她是美国盲聋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盯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当然还有中国的邓亚萍: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著名的女子选手之一,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唯一蝉联两届奥运会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职业生涯共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博爱情怀。”这是邓亚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的话。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怀,使她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如果中国多一点像邓亚萍一样的中国人,那么中国就会向前迈一大步。
实干
空说无凭,只有实干才是道理。中国有许许多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在戈壁滩上顽强、倔强的马兰花――林俊德就是这样的人,他尽管在生死边缘,但他仍在工作。他一不怕死,二不怕累,怕的就是没时间。他抓紧时间工作,置生命而不顾,四次病恶化,他依旧坚定信念邓稼先同志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xx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还有罗阳的所作所为与他所受的良好教育是密不可分,与他32年前的中学时代的勤学习苦锻炼是密不可分的,罗阳曾说过他刚上中学那会儿:“特别爱看打仗的电影,什么飞机呀大炮呀的战争场面,电影里总是出现敌机轰炸我们的场面,却没有我们的飞机出现,很憋气。后来问了大人才知道我们还不能制造飞机,当时我就下决心我要学会制造飞机,打那以后学习也有劲、打球也有劲,干啥都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后来又考取了航空学院真就与飞机结了缘哈哈...”。人活着就要有理想就要活出个样来,中学时代是树立远大理想憧憬未来的时代,要做一个能为国家的发展强大、使我们的国民从此扬眉吐气做出更多更大贡献的`人,罗阳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向罗阳学习,学习他为国家着想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忘我的学习和工作精神,将来就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些人的事迹让我们痛苦的,也是让我们快乐的。他们用生命诠释着中国人民的信念和中国人民的倔强,对于这一切的的期望,都来源于我们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梦想。
我的梦
我的梦就是当一名合格的国家bb调查员,本着“为国调查、为民服务”为宗旨,把握形势任务,借党的十八大“中国梦”的东风奋力推进二次创业继续坚持强化实干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讲实话、干实事,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调查业务知识,深入基层第一线客观反应民生民意。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调查对象服务。中国梦!就是现在,用我的力量,用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力量用坚强、勇敢、创新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用学习、用实干、用拼搏、用坚定不变的信念来完成我们的中国梦,让中国大进一步,成为真正的强国!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六
结,所谓一环扣一环,打作一团。代表着紧密连接,团结友爱,中国的特别的一个吉祥物就是“中国结”。
在原始时就有打结记事的说法,到现在变为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物,它的出现代表着喜庆,蕴藏着秘密,一个关于中国的秘密,每每看见这样小小的挂饰总会想到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拆开结,里面包含了中国许许多多的历史。当中的文化全部参杂在了这结当中,列如烽火戏诸侯、火烧赤壁等等著名的历史事件,都一一的被穿插在其中。它代表着国人的回忆,历史的重现,让人们至今仍记忆犹存。而现今会打结的人越来越少,许许多多精美的结都是由机器制造出来的,冰冷的机器打出来的无一不是没有人情味的疙瘩,外表看似喜庆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人情味在之间萦绕。
“结”字拆开来就是“纟”和“吉”,那绞丝旁就犹如一根火色的细绳绑在“吉”上组成了“结”,它象征着吉祥呗缠绕在其中、紧紧套住,不让吉祥从身边跑掉,给人一种打开有惊喜的的感觉,这是一种友好的象征。现在看见许多外国友人他们身上的挂饰都带有中国结,连女的背包上面都是带有平安结的挂链。他们无不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中国风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引来无数的人想去发现它、挖掘它,就像一层面纱覆在一位妙龄少女的脸上,你总会忍不住去探寻她美丽的容颜。许许多多的人与其说他们不懂中国文化不如说他们不理解中国文化,打成结的线就像传输带一样,它连接着你的心,为你传送着中国的文化,让你仅仅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饰品来了解中国文化及其背后的寓意。
中国的历史发展,坎坷、曲折不已。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屈辱史。先是通商战争,再是八国联侵华,从《马关条约》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件,这些事件就如一根又一根的线,它们打成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堪回首的结,悲伤的气息穿插在其中,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消散,它们锁着你的心,让你不停的回味着历史的痛苦,虽然这些屈辱的结让人愤慨,但是也让人们能深刻记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高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根纤纤细绳它们在中国这土地上纠缠、盘旋,结成了一个只属于我们的中国结。
心有千千结,里面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含义让人猜测不已,只有打开那个结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平安结,它代表着平安吉祥,每一个结都有不同的寓意。中国结复杂多变,想要知道它的结法,首先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手工制品,它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结,中国结,把幸福、吉祥缠绕其中,结的缠绕,一圈又一圈的绕住了中国的文化,缠上了中国的历史,让我们知道简简单单的结,背后的故事是如此的让人着迷。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七
本文将中国it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2年至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至为第二阶段;19至为第三阶段;20之后为第四阶段,中国it无梦论文。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
三、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到将it产品关税降为零,并取消非技术壁垒,取消出口补贴,大幅度开放服务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三年内贸易权审批权成为许可制。wto再次增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wto之后,中国it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跨国公司将会像1990年之后一样,再次给民族计算机产业以重压,民族计算机产业从1996年到2001年5年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业已结束,之后,将进入重新盘整、爬坡的新阶段。这是一个需要艰苦努力咬牙挺住的新阶段,首先要克服像前几年那样100%成长的梦想,经济学论文《中国it无梦论文》。
两通两海
1982年底,中科院计算所负责机房建设的工程师王洪德“负气出走”创办京海。1983年,完成400万产值,60万利润;1984年,完成2700万产值,400万利润。1984年实现400万利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其业务也很简单,就是承接计算机机房建设。
1983年5月4日,中科院物理所“管档案”的陈庆振感觉“科技成果仅存在档案里太可惜”就创办了科海,专做科技成果转化。当年实现利润4.8万。“科技成果转化”听起来容易,讲起来让人兴奋,做起来太难。为了发展,科海开始“倒”计算机,也很快因为“倒卖批文”被批。当时,民营企业拿不到从国外进口计算机的批文,国营企业有进口批文,但要它也没用,科海就去国营企业买批文,倒计算机,这样做利润最高,处在“中关村食物链”的高端。中关村的企业从来都不怕被批,在被检查之中,科海于1987年营业额突破一亿元。
1984年5月,中科院计算中心技术人员万润南发起创办四通。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1986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1988年达到10亿元,1990年13亿元。四通起初和科海达成协议,不销售pc,主要销售为微机配套的打印机,后来,2401打字机成为四通的主导性产品,四通打。。。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八
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其实不然。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题画竹石》)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天井,给了郑板桥这位画家多少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
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
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人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人镜中”(王维诗句)。“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诗句)。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九
对于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而言,如果仅仅只是实现建设单位所要求的绿化面积等设计指标,显然是非常肤浅的,这也绝不可能是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
而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要按照建设用地的性质和工程的功能需求,将其园林设计当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套具有典型的园林设计艺术性,同时又兼顾科学合理的功用性的园林设计图纸。
换句话说,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存需要的基本要求,更要满足其对精神世界的高品位追求。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主要从方法、意义等方面,对园林设计中功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实现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二、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首先,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而园林设计的形式则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园林设计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
因此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设计的使用功能为目的。
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
同样在设计中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十
摘要: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园林建筑与植物一起配置时,搭配得当,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
关键词:景观;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环境协调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十一
我们说起祖国,多少人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祖国承载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梦想,他是伟大的。祖国托起了我们,祖国见证了一代一代人的成败兴衰,他就像一个父亲在背后默默注视,指引我们,而且一直站在我们背后。
长江黄河奔涌着,翻起的浪花热情亲吻着这土地。这是中华的脉搏,搏动一次次王朝兴衰,鼓出一场场全新的革命。从尧舜禹时期开始,炎黄的种子就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根发芽。黄色的皮肤,黄色的土地,黄色的人种和孕育这群人的国家。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血雨腥风,开创了我们曾经那大统一的梦想,促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三国魏晋,诸侯争霸,演绎了一个个传奇故事。南北朝并立,在混乱中文化交融。隋唐五代,我们更是走到了顶峰,甚至当时无人不知大唐的存在。宋元明清,皇权膨胀逐渐衰败,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变法。
从商汤灭夏到指鹿为马到草船借箭再至百日维新,祖国有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屈原,李白,苏轼这样的伟大文豪,李广,岳飞,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朱德,毛泽东的伟大而又光荣的事迹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一段段佳话。祖国人才辈出,纵观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君王和独裁者膨胀的野心和腐烂的长生不老都美梦,而是范仲淹,周敦颐这样身处乱世却仍然忧国忧民的品质。这是祖国给予我们的教训和启迪。祖国带来了文化自信,中国人要以中国人为豪,更要以中国为豪!
有句台词说,不管发生什么,祖国永远站在我们背后。
中国人移居海外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一开始国力尚弱,没有办法给予足够保护,甚至明清年间连皇帝都对华侨的死不闻不问。后来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面对中国华侨被迫害,我们只能做接待工作。
然而”改革开放前曾经有三次大规模撤侨,分别是1959年印尼撤侨、1962年印度撤侨和1978年越南撤侨。当时的国际情况比刚刚建国时要好,中国与对方建立了外交关系,能够为保护和组织侨民撤离进行各种外交努力,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两次致函当时的印尼外长,建议迅速达成遣送华侨的协议,最终公开宣布从印尼接侨60万人。”这是史实,却把冷冰冰的事件写成了打动每个中国人的心的肺腑之言。
如今正如影片《红海行动》讲述的那样,不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在默默守护。也许他经历过很多挫折,也许他曾经被歧视,但他现在强大起来了,他叫做中国。从来我们中国人是尤其恋家的。落叶归根,无疑是每个中国人最殷切的希望。这是中国人对家的思念,也是我们对祖国的依托。而中国,永远承载着我们,中国的强大,更是中国人的强大。
祖国是我们最眷恋的土地。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受祖国的每一寸皮肤,每一口呼吸。我们热爱祖国。每个人都有权利高呼:
祖国,我爱你!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十二
一、中华饮食文化与翻译
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通。对于翻译,传统观念认为,就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忽视了翻译的文化问题。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而恰恰是文化。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产物,是跨文化传通。20世纪下半叶,翻译的研究出现文化转向,目前,在翻译研究界,人们把对翻译的意义和作用推向了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文化交流与传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翻译承载的使命,把翻译置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因此,饮食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应置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大背景下进行。
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与自豪。目前,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而专门讨论文化某一领域翻译比较少。据悉,北京为了迎接2008奥运,针对菜单翻译问题,向社会各界征集对《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意见,,收录了2700多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另外,还专门组织了专家研究讨论有关菜名的翻译,旨在让国外旅客更方便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菜名实际上是一国文化的体现,老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很大一部份就是从中国菜中体现出来的,如果外国人能明白我们的一些菜名的寓意,或是把这些菜名弄明白,实在是在学习一门艺术,他们定会因此而更了解和喜欢中国。
二、饮食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基于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来探讨华夏饮食文化的翻译,就不能不涉及到其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身份通常被看作是某一特定文化的特有,同时也是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蒋红红,2007)。无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还是某一特殊领域里的文化,在翻译中识别文化身份可以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文化个性或民族特性,构成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中华饮食文化形成其固有的文化身份,是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有效传播的部分。
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文化饮食翻译中,要求译者必须对中西文化都有充分把握,用西方人最喜欢的方式去翻译中国的文化内容。笔者认为,汉英翻译的目的之一在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华走向世界。但不断交流与融合的世界文化使人类共性的认识逐渐扩大,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各民族间的差异不断在缩少,而中华自身的文化身份却变得模糊。正如a.l克鲁伯所说“每一种文化都会接纳新的东西,不论是外来的,还是产自本土的,都要依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将这些新的东西加以重新塑造。”当我们自豪地看到伟大的中华文化被广泛传到世界各地时,我们要注意中国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出和影响。笔者认为,在世界全球化和文化的趋同过程中保持中华饮食文化固有的个性和特征,保证中华饮食文化身份的.清晰度,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要保持中华文化身份,使之有效地得以传播,首要的是保护文化的核心价值不受到损坏(李庆本,2004)。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互为尊重,互为补充,以达到人类心灵的沟通,应该是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理想追求。美国著名汉学家约翰.j.迪尼教授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那么,翻译作为跨文化传通,如何才能发挥其本质价值,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中华饮食文化,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中华饮食文化翻译中的“痛处”――可译性与不译性
在翻译研究中出现了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提出了“文化意味”不可译这一问题,是指文化中的意义,即这种文化意义对本文化群体而言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来说,则是陌生的。我们知道,由于世界各国人民所生长环境的地理、气候及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相互而言有许多新鲜事物。如中国有许多像“狗不理”“麻花”“糯米鸡”“双皮奶”等这些有名的民间食品,要把它们翻译出来介绍给外国朋友认识确实不容易。因为这些传统的食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不能从英语语言的文化中找到相应的词来表示,而且它们当中还隐含了不少历史典故,并非能用三言两语道清楚。
关于如何更好地解决饮食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问题,金惠康教授认为,对于这种存在的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从翻译技巧的角度看,译者若紧扣原语的含义,不死抠字眼,至少能对作者的意思进行诠译或引申,这样可实现和提高跨文化的可译性”。笔者认为,根据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这种对等是没有绝对的对等,在文化翻译这方面尤为明显。因此,翻译时只能通过寻找相通点而不是相同点,使原语者和目的语者能达到一个共识,这是从实践中已经证明可行的,因为文化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作为译者就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要做到“求同存异”。在翻译研究中,有学者也提到,翻译是个求同存异的行为过程。由于文化翻译具有跨文化性,翻译必须做到尊重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努力使译文保持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达到宣传和发扬原文化的目的。
四、存在问题
,北京市旅游局从北京各大涉外饭店搜集了3大箱菜谱,共30000多个菜名的翻译。有关翻译小组人员研究后,发现其英语翻译五花八门,有的让外国客人不知所云。笔者认为,以上所举虽是小事,造成的却是国家间的误解。可见,翻译的跨文化性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从网络以及相关一些书籍上收集了几百个中餐菜名的英文翻译,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着三大翻译上的问题:
1.翻译得不知所云
“水煮鳝片”翻译成‘thewaterboilstheshanslice’,如此按字面来翻译成的英文实在令人啼笑皆非。还有把“麻婆豆腐”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四喜丸子”翻译成“四个高兴的肉团”,看了会叫人跑掉。因此,对于菜名的翻译,译者切忌没理解清楚其真正的含义而直接用字对字的方法来译。这些翻译或是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或是严重歪曲原名的意思,使外国人读后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不能达到通过翻译进行交流的目的。
2.表达不一,让人糊涂
在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往往会看到一些用词不一致的现象。由于不同的英语单词,它所指代的事物,表达的意思都是有所差别的。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对点心类的翻译上。如:
把“馒头”译成:steamedbread;steamedbun
把“汤圆”译成:pudding,dumpling,ball
把“粥”译成:gruel,softrice,porridge
一个食品竟然派生出好几样不同的东西来,确实让人费解。因此,翻译此类食品时,译者一定要理解清楚各种食品的性质特点,找准相关的词来翻译,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顺手牵羊,东拉西扯一个词来凑合,此做法是对文化极大的不尊重。对此,尽管译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因为翻译方法是灵活的,但应尽可能地保持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如“宫保鸡丁”这道菜有常见的3种译法:
gongbaochicken;
sauteedchickencubewithpeanuts;
3.不够准确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饮食翻译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中国特有的东西是不能在英语字典里找到相关的词来表示的。另外,有些食品,我们可以用英语表达出其基本意思――一个笼统的意思,而不能道出其细节。如:中国菜当中,有很多是以“肉丸”为主材料而做成的。可是一个“丸”字,都用‘meatball’来译的话,笔者认为十分不准确。难道外国人天生来就会知道中国制作‘meatball’里头究竟是猪肉,牛肉,鸡肉还是鱼肉?在此,译者要注意一点,某些教徒是不能吃某类肉的,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因此,笔者认为翻译的准确性不仅是翻译的一个行为标准,也是一个道德标准,是尊重各国人民文化的表现。而且,这种笼统的翻译,往往会失掉地方饮食文化的特殊性――文化身份。
再如,中国人除了三餐主食之外,还喜欢吃糕点,糕的品种可谓不胜其数。广东人喜欢吃的早点有“萝卜糕”和“芋头糕”,有人翻译成:‘friedwhiteradishpatty’和‘tarocake’。笔者查阅了《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两大权威词典,比较了patty,cake,pudding,pastry,dumpling,和bun的词意,认为在翻译两种食品时,根据它们的选料(萝卜,芋头,粘米粉,水),做法(蒸),及特点(软块状),最佳的选词是‘pudding’。
五、饮食文化翻译的方法
为了能更好地翻译出中式菜名,笔者认为,了解中国菜名的命名方式尤为重要。根据王秉钦教授在《文化翻译学》一书中所提,可归纳出六种方式:以写实物法命名,以写意手法命名,以人物、地名、数字以及颜色命名。从这些命名方式中可以看出,除了以写意手法命名的一些菜名之外,大部分的菜名都显示出菜肴的主材料,作料,烹调方法,口感,口味等信息,有些就以菜肴的发源地和发明者来命名,也有些菜名本身是个历史典故。有了这些信息,译者就可根据菜肴的特点来确定翻译的方法。
另外,从翻译的内容和本质来看,笔者认为与文艺性的翻译相比,饮食文化的翻译更多的属于科学翻译,因为它是以传达实用信息为主的翻译活动,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2004)。而且,饮食文化翻译有很明显的“准确性,有效性,程式化”(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2004)等科学翻译的特征。至于怎样译,就“要由译者面对文本,综合各种因素做出最后决定”,是“讨价还价”的结果。(贺微,2006)基于此特征与目的,笔者对饮食文化翻译的方法归纳如下:
1.直译法
对于中外两国都有的食物或食品,就用现有相应的词或表达来翻译。如各种蔬菜、水果、肉类等名称可从字典中找到相应的词来翻译。如果是一些外国有而本国没有的食物,我们也可以找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来翻译。可是对于一些本国有而外国没有的食物,如果外国人有现成的说法,翻译时就可直接采用,如广东有一种瓜,当地人称作“丝瓜”,外国朋友称为‘chinesecucumber’;如果没有相应的词来翻译的话,就得改用别的方法,避免前面所述的那些不该发生的笑话。
2.音译法――创中国特色
音译法可以用来翻译一些本国或本地特有的食品。事实上,国内许多食品的名称如“香槟”(champagen)“芝士”(cheese)“吐司”(toast)“汉堡包”(hamburger)等都是从地道的英语所翻译过来的,久而久之中国人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那么,我们也可以直接用我们的读音来翻译本国特有的食品,让外国人都熟悉中国的说法及认识它们,据了解,在美国和欧洲的中餐馆中,中文菜单翻译英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音译”,这种方法简洁而直接也很有特色,如豆腐,更多的用‘tofu’来翻译,美国人点菜时已经会正解地说“tofu”,还知道它是有益健康的。这才真正做到了传播本国饮食文化精髓的目的。诸如此类的,又如“驴打滚”(ludagur),“狗不理”(goubuli,后来据此读音定为:gobelive);再如“馒头”,“饺子”,“汤圆”不如直接音译为:mantou,jiaozi,tangyuan,这样一来,外国朋友也就知道这是地道的中国风味小吃了。
3.混合法
虽然音译法直接而且很能体现中国的特色,但是,对于一些初次接触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朋友来说,确实有点为难了他们。为了更好地解决跨文化理解上的问题,译者还最好在音译之后稍加注解或补充说明。如,对“狗不理”可加注‘steamedmeatbun’的解释;在翻译“河粉”时,可加注‘cantonesestyle’使之更准确。
另外,对于一些以人名,地名等来命名的菜名,翻译时可采用音译与直译混合的方法来处理。如“宫保鸡丁”可翻译为:‘gongbaodicedchicken’(笔者译),“麻婆豆腐”译为mapobeancurd或mapotofu(注beancurd)(笔者译),“东坡肉”译为‘dongpostewedpork’。
4.意译法
slicedchickenwithseasonalvegetables时菜鸡片
tenderstweedfish水煮嫩鱼
slicedfishwithtomatosauce茄汁鱼片
satuteedslicemuttonwithscallion葱爆羊肉片
roastedlambleg烤羊腿
friedeggswithham火腿煎蛋
5.图文声并用
用意译法来翻译菜名,使翻译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强的有效性,但有时候会显得过长,不简洁。为此,笔者认为可以用简洁的翻译加附上相应的图片,这样的效果会更佳。而对于一些含有历史典故的菜名,更好的是通过服务人员现场解说,或者让外国朋友翻译出有关背景资料供阅读。
六、结论
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文化也不断全球化。事实上,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对外的交流。如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等,这些跨文化交流,使中国有机会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把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发扬并传播到世界各地。那么,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各国人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途径,才得以如愿有效地相互交流呢?本文就是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探索文化翻译的另一新意义――文化的传播。为此笔者想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探讨目前中国饮食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归纳出一些相应的翻译策略用以处理翻译中的问题,使翻译真正实现交流,传承,沟通,创造与发展的本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秉钦.文化翻译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4]许钧.尊重、交流与沟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龚光明.翻译思维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6]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7]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8]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9]贺微.译学研究的视角与选择[j].中国外语,2006,(5).
[10]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外语教学与究,2002.
[1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究,1997.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引导和疏散人流的城市交通道路的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和绿化状况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和指标。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和绿化能很好的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园林景观路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角色,其规划设计更是受到社会的重视。
1.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
1.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的
主要功能是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种植隔离带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1.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应注重生态景观的体现。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1.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良好感觉。
1.4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水文以及栽植地的小气候等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城市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等。由这些道貌岸然路的植物配置,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景观游憩型道路绿化带等。
2.1车行道分隔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批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两条分隔绿化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两块路面者一条分隔绿化带球撞人,绿化带的宽度者仅1m,宽可达10m。在分隔带的植物配置上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级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分枝点较高的乔木。早春开花中探春、连翘,嫩绿的草坪上,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化带上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最简单的.规则式配置为等距离的一层乔木。也可在乔木下配置耐用消费品荫的灌木及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置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生长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置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树丛、树冠饱满或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各种植物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水平。无论何种植物配置形式,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如在道路尽头或人行横道,车辆拐弯处不宜配置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2.2人行道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人行道绿化带即步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花带,包括行道树绿化带、步行道绿化带及建筑基础绿化带。此绿化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由于绿化带宽度不同,植物配置各异。绿肥带较宽时,则以绿肥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置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剪型绿篱做分隔。
2.3行道树绿化带
行道树绿化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坊景。常用植物有落叶松、油松、云杉及宿根花卉等。行道树绿化带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由于某种原因土地面积受限制,故绿化带宽度往往很窄,常在1~1.5m。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热力管道,真可谓天罗地网。更由于某种原因土著居民质差,人流践踏频繁,故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种植时,在行道树周常设置树池,以便养护管理及少被践踏,树种选择应选耐修剪、耐瘠薄、根系较浅的行道树种。
2.4景观游憩型道路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时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常常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如国槐、银杏等,在林下配置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在绿地内设置小憩步道,点缀各种雕塑和景观建筑小品,使其充分发挥观赏和休闲功能。
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化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
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植物结构,对原植物进行景观改造,保留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本土植物物种,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尤为重要;在选用植物时,尽量多地考虑乡土植物,充分展示地域风貌,具体如下:
通过景观小品形式来表现气候,观赏植物色彩绚丽,多选用色彩淡雅之景观小品;城市道路绿地大部分相对窄小,其对风土人情的表达多依托硬质景观要素予以呈现,特别是景观小品,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往往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雕塑。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反映城市风土人情最直观、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具象的人物雕塑、抽象的诗题画作,多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具玩味和欣赏性,直接作用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
景亭、花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景亭和花架的样式日渐趋于同质化:一样的式样,相同的设置,毫无差异,似乎无亭无架不成景。亭架可以丰富滨水绿地景观,但稍微用心处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地域景观特色。
3.2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风情
在园林植物应用上,更多地考虑本地乡土植物,对湖南而言,本土树种可以说遍布于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的每个角落。如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槭、无患子、栾树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杨梅、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花木、果木则在园林中起着点缀色彩、招蜂引蝶的作用,也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气。这些乡土树种有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卫茅、桃、杏、柿树、石榴、杨梅、李、垂丝海棠等等。
总结
总之,城市道路绿化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以科学的方法来配置道路绿化,在城市建设中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保及生态意义,加大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来改善道路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朱媛.城市道路绿化及其生态意义[j].科技信息,
[2]李宗萍.中小城市道路绿化浅析[j].云南林业,
[3]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中国园林建筑论文篇十四
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尤其在建筑的设计上,格扇设计,门窗设计,台阶设计,以及吉庆图案的.选用。如龙纹凤藻、回文水纹等,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可以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加以应用。
其中,坡屋顶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个元素,在现代建筑中仍可以应用坡屋顶元素来增加建筑的古朴感和韵味感,要想弄清坡屋顶的计算方法,就必须明确坡度系数这一概念。
坡度系数指的是坡面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与它垂直方向投影长度的比值,根据其与坡度互为倒数的特点,具体的计算方法可推导如下:
坡度系数用k表示,则k=ba,再将坡度系数化为倒数即可得到坡度值。
5.2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元素中旳图案、色彩等因素都要进行一定旳借鉴,但在借鉴旳基础上也要有一定旳创新,即对各种元素和造型旳提炼和重组,使其融入现代审美,最终符合现代建筑设计美学旳要求。还要依据现代旳艺术手法,进行一定旳抽象与拼接,以及一定程度旳重构。这样,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新型完美旳融合,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旳传统元素,在设计里体现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旳性格。
以香山饭店为例,从外形上,醒目旳白墙,深色旳压檐都带来视觉上极大旳冲击,尤其是墙面旳青砖线脚分割墙面旳手法,其做法是中国传统旳“磨砖对缝”工艺,而纹样则按照扬州纪念堂旳墙体划分进行模仿。重复旳菱形窗是高度抽象旳结果,这来自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旳叠瓦。其空间序列酷友一定旳连贯性,适于营造庭院深深旳美学表现。此外,流华池中心以小桥连接平台,与苏州博物馆旳庭院设计异曲同工,也十分符合“流觞曲水”旳意蕴。其借景入室旳手法,对方和圆等中国元素旳大量使用,使得这座现代化建筑具有明显旳中国特色。这种造型简单利落,协调统一,分布合理,将现代艺术旳简洁明快与古典艺术旳沉郁悠长完美旳结合在了一起。
6结束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房屋设计不是对原来的传统艺术进行照搬照抄,而是有针对性的将传统艺术的精华和当今的艺术特色的结合,使之融合的恰到好处,对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方法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又传承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髓,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殊的地域文化,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体现历史文化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史亚丽,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葛颂,浅谈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8)
[3].白然,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生活,2006.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38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