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初中语文教改论文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7:53:16
专业初中语文教改论文范文(18篇)
时间:2023-10-28 17:53:16     小编:笔砚

总结是对过去的总结和总结的总结,是一种对自己的回顾和归纳。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和观点,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一

欧洲谚语说:“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中国俗语也赞赏‘‘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确实,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介于此,初中语文知识积累如何着手呢?笔者总结自己十几年的从教实践,建议学子们循序渐进地从以下4方面入手!

一、从七年级就开始进行字词的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初中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1.每逢遇到自己陌生的字词一定要找“字典君”;2.学完一篇课文要求自己能够及时总结该篇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含义;3.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益求精。4.对于每次考试后的试卷,不管自己对错与否,都要把有关词的题目从头到尾认真再过一遍,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5.平时可以把字典当成一本有趣的小说来阅读。特别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成语词典》,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或词,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意思,而且附有举例。所谓举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浓缩的故事,深入钻研其中,学生深觉其乐融融啊!

二、七年级伊始就狠抓朗诵

喜不喜欢语文的其中之一标志就是看学生是否喜欢朗诵!如果一位学生在上课朗读的时候能够不遗余力地朗读课文或其他可读材料,并且是长期坚持,那么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无论如何都不会很差!加之,因为他的朗读到位,他的思维训练得很棒了,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语言必定简洁流畅,表达意思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这样的作文正是考场佳作的标志之一。因此读好课文,有一个优秀的朗读习惯,会在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反之,若学生不习惯朗读,没有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那么,这位学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不会太高。他在写作时候,就会言语乏味,表达踉踉跄跄,乃至词不达意。远离行云流水的表述,当然也就无法赢取中考阅卷老师的欢心。

三、读书笔记需常年持续

读书笔记有许多种类,不强求学生每样都记;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目的择其一而进行,按需选用。

1.摘录式笔记。内容可以是摘录优美词语、成语,精彩纷呈的句子、段落,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以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于写作。此种可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

2.提纲式笔记。通过编写书籍或文章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内容,以记住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目的。此种同样建议留存于专门的笔记本。

3.仿写式笔记。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目的是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更上一层楼。

4.评论式笔记。可分为书目、主要内容、评论意见等等类别,针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诗、词、字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几何。此类随笔于相应读物中较好。

5.存疑式笔记。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备用于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这类多用于课本或参考书中。

6.心得式笔记。目的是为了记下阅读者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名),书中哪些内容令阅读者收益最甚、触动最深,并联系实际写出阅读者自己的感受,即是随感!此类多为高年级学子常用。

四、分册分阶段背诵一一优秀古诗词名篇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大腕苏东坡一向推崇多读好书。通看漫长历史长河,古人多有口若悬河之辩才,博古通今的智士,更无论诸多文质彬彬的学士,都是气质高华,阳春白雪,他们的光华气质从内而来!学子们通过背诵习得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在。背诵是一个人口才、智慧、气质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

五、初三备战写作一各种文体的训练后择中考题型积累

现在中考有一个明显的写作要求就是有一大一小文体!所以针对中考,我们同样要进行作文知识方面的储备和积累。可以这样认为,谁忽视作文,谁就会在中考语文考场上遭遇滑铁卢。

大纲提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所以进入初三之际,笔者就建议学子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作文中精选出几篇得分较高的,以此判定自己写何种文体的文章最为拿手,何种文体文章最能取得高分。结合语文老师所提当年中考作文的趋向是什么,把平常写的、看到的收集汇总,不定时拿出来浏览识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中考作文题型的针对性训练,达到写作时无须多虑,能够一挥而就。

总而言之,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但是笔者着重提醒学子们注意: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我们无论是记古诗词还是精彩词语、段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二

自主性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也许在教育理念先进的地区,已不是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践也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教学法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可在我们老少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凤凰县千工坪乡里,可谓是一种新出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基础差,对于这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领会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很有必要就这种方法的引鉴、利用,做出自己的理解。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知识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体会,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将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逐渐领悟到自主性阅读的真正内涵所在。使这种语文自主性阅读之法成为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金钥匙。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只有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引进各种时尚的元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阅读文章的好习惯。因此,学生自主性阅读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语文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让课堂上学生自主与创新的精神得到张扬,层出不穷的新的授课方式,使语文阅读课重新出应有的生机。

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正在尝试着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自读文本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代替过去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读文本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这里所讲的语文自主阅读方法的精髓精髓在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文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文本,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本,在新的语文阅读方法面前,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因教材而施教呢?为了一改过去“老师讲读,学生记录”典型的填鸭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教师讲读文本为主”教学模式改为“引导学生自读文本为主”教学模式,具体做法:首先,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现行的语文版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这些经典著作中很多地方(立意、构思、语言、创作手法)都值得我们琢磨和借鉴的地方。就此,我会从一些极其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然后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再试着去分析课文,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哪怕是一些幼稚的看法甚至是错误的主张,也不要打击他们,只是在表扬的同时要正确引导他们如何走向真理的殿堂。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学生心中的那一盏知识的长明灯。这样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用心去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和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

其次,自主阅读教学重在对比,找出各知识点的异同。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我就会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进行比较,相互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掌握知识。学生要想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就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材料收集,如:同一作者的文章、同一内容的文章、同一时代的文章、同一风格的文章,让学生收集到得内容进行比较,从中得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这种对比阅读形式的渗透,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将会由课堂被动的阅读逐步发展成为课外主动的阅读。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自主性阅读过程是学生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自主性阅读文本。适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若是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的思想与文本所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真实地记录下来。学生激情高涨自主阅读课外文本才是我们语文课所要达到的教学预期目标。

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课堂,人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的语文课堂质量才会快速提高,时常困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瓶颈问题(即学生不喜欢的课外书籍)也会得到从根本上解决,从而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我们的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以后,在语文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朗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性阅读课文的学习,教师后指导学法的教学,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学生通过的品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特的学习文本感受。

语文难教,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阅读更难教,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充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语文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我们的自主性阅读教学就一定会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开花结果,开创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苗族地区大语文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创造性教育纵》林崇德教授

《教学模式研究引》郑其恭教授

《构建主动发展教学模式初探》广州市东环中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

《阅读教学新概念初探》(刘占全)《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8期

《中学语文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著新世纪出版社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三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更是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吸收能力的高低,语文阅读贯穿着学生学习的始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能力;途径研究

阅读在初中语文中所占地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之一。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这不但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书本的知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接下来准备探讨的。

想要系统的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从语文课本开始进行改变。语文课本应该打破原有的单元模式,并且语文课本内容应该随着初一、初二、初三逐步加深。初一上册的教材应该选择过渡性教材,不能太深奥,这样会浇灭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初一下册开始逐步加深教材。除此之外,现在的语文教材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很好的进行过渡教学,上一个单元和下一个单元的连接生硬。学校应该选择不是孤立单元的教材,这样就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

老师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老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主讲为主,学生只是负责倾听和做好笔记,很多学生会认为十分枯燥,从而开始走神,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该改变此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的语文课堂来提升,也需要初中生在课外进行适当的阅读来提升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发展,初中生还可以将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初中生提高自读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但是课外书籍的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书籍都是有益的,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推荐名著,并且是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让初中生阅读不同国家的名著,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使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引发他们的阅读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生自己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是道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对于书本有着更深的体会,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初中生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进课堂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其次,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人生哲理等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桃花林有关的图片、视频等信息,体会桃花开遍山野的美丽与人心的平和,自行探索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之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情景再现,由一名学生扮演“便舍船从口入”的渔夫;其余同学扮演村民,对“渔夫”热情欢迎,让学生体会《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村民的热情与淳朴。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适当的阅读训练的。阅读训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提高阅读的速度,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因为阅读速度越快就可以节省越多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去阅读更多的书籍。但是阅读速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不能长时间的中断,如果长时间没有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那么他们的阅读速度也会渐渐恢复原样。第二点是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正意图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初中生可以通过做阅读理解的题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需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不同的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后,我们要明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学生慢慢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让阅读能力突飞猛进的,这就说明了想要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可以真正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

[1].葛冬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改革与开放,20xx,(4):50.

[2].余建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xx,(2):20.

[3].孔飞飞.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j].软件:电子版,20xx,(7):249.

[4].张彩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青少年日记:教育科学研究,20xx,(1):20.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四

语文是展示心灵的学科,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学生,开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转变观念;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要展示出学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环境,促进课堂和谐发展。同时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目的地进行个别开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交流就没有语文学科的发展;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没有平等关系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一种平等、一种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么?下面我先和同学们来讲一讲关于身边真实的故事好吗?……”教师先讲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绝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来再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教师认真倾听。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走进这一课的学习,将会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认识,懂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懂得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懂得了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幸与不幸,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学生这样的收获,都是教师为他们创建的课堂环境衍生出来的。教师课堂观念、地位的转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内心充满阳光。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正能量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出这些正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真善美不断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坚贞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等将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发现它们,感受它们,学习它们,让它们不断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让学生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例如《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的教学,很能激励学生。海伦凯勒,一个盲聋孩子,最终获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师,靠的是什么呢?我设置了若干环节让学生体验、讨论和感悟。课前,我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纸上写“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很难过”。然后,让学生捂紧耳朵“听”同学和老师讲话……学生看着黑板上重重叠叠的“字”,“听”不到同学和老师说什么的时候,他们真的感到了难过。我又顺势设置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面对自己成绩的时候,是不断地超越还是安于现状,甚至自暴自弃?”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一个健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甘于堕落?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逐渐明白了坚持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意义。教材中有着心理教育丰富的食粮,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出这些精神因素并加以拓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获得启示,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中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在这个时期面对着升学、早恋、攀比等各种情绪上的压力,心理问题是极其容易出现的。他们的倾诉对象往往不会选择家长和老师,当然有的时候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同学,而久而久之,这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便无从排解,从而形成心理诟病,且治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心灵交织的纽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会选择一些易于了解学生心理的话题让他们习作,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比如,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曾以“转折”为话题布置过一篇作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告别了童年最要好的小伙伴;告别了度过六年美好时光的校园……上初中了,意味着人生的一次转折,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却容不进我所在的班集体,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许很久也不会知道这个孩子心里想什么。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于童年的美好时光,留恋曾经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现在所在的班级。写作文的时候,他毫无顾忌地宣泄了内心的情感,把淤积心中已久的话语在文章中倾泻而出。于是我找到了他,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他走出过去,面对现在。慢慢地,他融入了这个班级中,不再产生偏激思想,和班里的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是与学生心灵进行对话的窗口,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学生的心灵,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使学生走过迷茫的青春期。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五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式手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水平

跟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相比,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这一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活动针对程度与效率水平都不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预习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预习作用。我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要求开展详细的课前预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提问时,预习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预习组。在教学总结时,我充分肯定了预习组的学习成效,以预习活动的实际成效让学生乐于接受预习活动。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在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拟定预习题纲,增加预习活动的针对性,避免了预习活动的盲目性。最后,教师要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如文言文预习中,我要求学生采取“读、想、划、做”四步预习法,读通全文,逐字逐句查阅工具书,独立思考,初步了解大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一下自学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以引导、启发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好组织、引导、启发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探究教学的成效。首先,教师应当组建好探究学习主体。学习小组是较为合适的载体,在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6—8人,人数太多难以控制秩序,人数太少又形不成探究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将班级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衡地编到各个小组,体现公平原则。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提纲。探究题纲要体现全面、引导和逐层深入原则。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探究题: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皇帝为何相信骗子有关“新装”特性的内容?皇帝、官吏为什么要违背意愿称布料美?皇帝、官吏、骗子的行为映射了什么社会现象?作者为何借小孩子之口道破真相?从童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按照提纲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一刀切”的陈旧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激发,甚至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够兼顾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其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究,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评价质效。首先,教师应当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改变知识性考核的单一模式,将语文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细化与量化,折合成具体分值,采取“书面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客观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分层次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当尊重这样的客观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尤其是要注重对班级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设计难度相对低一些的题型,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教学评价还应当体现激励性原则。在学生经过了努力,但是没有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勤奋精神予以肯定;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要加以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还应当充分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可以从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语文学习竞赛和进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强化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首先是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特点,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如文学兴趣小组、古诗词研究小组等,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其次是组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竞赛。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课文背诵竞赛、读后感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等,配合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是组织社会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参观重要场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掌握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六

摘要:

新课改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培养及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实践。为此,在分析情感教育内涵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起到帮助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内涵对策。

1、内涵。

人是情感动物,人的行为总是和情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关注人的情感,也有人理解为“人性化”或者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也是我国社会在积极倡导和应用的理念之一。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坚持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学生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知识及技能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方面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强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及规律和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保持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语文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学科,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而且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养成良好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实现传统的五讲四美也有着重要的推动该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在教材中,情感因素既存在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对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教师在情感方面的素质和魅力等多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情感反应等。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情感色彩,但是有些内容仅仅进行口头的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及技术,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词句等。同时,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进行口头讲解,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即使理解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体再现故事的真实场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人物对话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在加上视频可以点出所蕴含的寓意,那么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甚至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角色中,增加实际体验,加深对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及写作目的。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及升华,比起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的很明显的,有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情感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重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景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及文字的功能给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情感的领悟、体验,通过引导及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具体做法中,首先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点,通过优美的朗读,一起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感、语调,将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平移给学生,使其体会、领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产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及参与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也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所蕴含的不同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课文,学习过程中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精神,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不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要拓展到实际的生活中。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要实现语文情感能力的积累,在学好课堂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校进行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利用课外多种资源,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真实的锻炼及体验,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实效性,在增加学生情感教育机会及素材基础上,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实和贴切,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

4、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情感教育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将真情实感投入和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切实的学习及体验,为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及准备,也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教材、欣赏教材,更加积极的应用教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文教材的学习,学会欣赏、应用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要实行的重要目标及任务。教师要在新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学生情感培养的方法及手段,提高语文情感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兰.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丝路,20xx,(11).

[2]刘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法运用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xx,(12).

[3]王春琴.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j].课外语文,20xx,(20).

[4]吴剑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散文百家,20xx,(07).

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细心制定一目了然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指出明确的......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七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摘要:情感教育是在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是以清晰明确的情感目标为导向的。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任务。新课程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就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落实的具体体现。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窃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必须要以情感教育目标为重要载体。唯有以情感教育目标为载体,才能在紧紧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全体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情感教育。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立足教材内容,锁定情感目标

制定清晰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够方向明确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才能够顺其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细心制定一目了然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指出明确的方向。《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藤野先生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鲜明的人物特征。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制定了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即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格,以及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教师立足教材内容,牢牢地锁定了情感教育目标,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情感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就会顺其自然地达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升。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以知识习得规律为基础的.,是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的。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情感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遵循知识习得规律,潜心设计一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铺就道路。仍然以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为例,围绕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深刻体会了作者对藤野先生那种浓浓的师爱。又如在课堂升华环节,笔者让学生结合本课内容触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围绕情感目标,潜心设计了课堂教学活动,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依托教学活动,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之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情感共鸣的产生离不开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些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入情入境,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并借此产生情感共鸣。有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依托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延伸道路。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时候,笔者不仅让学生依托教学活动清晰地梳理出了刻画母亲性格特征的几件事情,还让学生依托这些教学活动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之情。与此同时,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也依托这些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油然而生。

教师依托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情感共鸣,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透彻地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细心制定清晰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指明方向;教师要在不偏不倚地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精心设计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情感目标的顺利实施搭建平台;教师要在坚定不移地依托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情真意切地产生情感共鸣,为情感目标的顺利实施延伸道路。总而言之,教师要本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以课堂情感教育目标为载体,富有成效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尽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八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学困生的群体,学困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学习阻碍和困难,严重影响到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到该群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充分掌握了解到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改善教学措施,促进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本文将进一步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与转化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农村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提高班级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过于将教学重心放置于优秀学生上,而忽视了语文学困生的发展进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选择到大城市务工,而农民工子女只能留守家乡选择继续教育,他们在日常学习受到的关心和帮助较少,缺乏一定的学习监督和引导,导致他们语文学习水平难以提升。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外界诱惑因素过多,初中生正是出于叛逆阶段,喜欢追求个性化,从而导致过早的接触社会生活,染上各种恶性,从根本上排斥厌倦学习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心理,从而也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了部门学困生[1]。

2、学校环境与教师专业水平因素

由于农村学校建设发展资金有限,难以组织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偏低。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农村校园学习环境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农村学校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常见的校园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管理,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农村学校领导过于看重升学率,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学生考试成绩分数作为学生唯一评判标准,从而导致成绩差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农村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偏低,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只会一味向学生灌输各种语文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促成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产生。

3、农村语文课程因素

农村学校在语文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较为落后,学生常常会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语文,学习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深入文章内涵,掌握好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比起小学语文,设置课程太紧,内容量急剧增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速度,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内容未能关注到学生是否理解透彻,学生复习思考时间不充足,致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导致语文学习水平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信心大大减低,促使他们发展为贫困生[2]。

1、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积极做好转化准备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实践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帮助他们有效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要拉近与学困生之间距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多与他们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了解到学困生的学习优势和闪关点,依此在课堂上予以表扬和鼓励。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随笔训练时,发现某个学困生书写有力端正,要当着全体学生进行表扬,让大家像他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该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欲望;当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时,有的学困生想法独特,提出了自身与众不同的意见,让人嗤之以鼻,教师要给予其鼓励,激励他积极发言,不要惧怕失败。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中,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和帮助,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落实语文基础

对于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语文字音教学上,一些学生难以分辨各种声调、不了解汉字拼写规则,这时候教师就要在课文讲解后,对学困生布置注音和生字抄写作业,强化其该方面的训练,促使学困生弱项变成强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对于缺乏朗读兴趣、朗读水平偏低的学生,教师要让优秀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调动学习气氛,带动学困生尝试大声朗读[3]。例如,教师在讲解到《最后一次演讲》文章时,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去演讲“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这段话,然后教师激励学困生尝试朗读,去切身体验文章作者的那种大无畏精神,促使学困生在朗读中培养学习情趣。

3、建立校园阅览室,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农村学校要有效建立起阅览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订阅和购进阅读书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与学困生接触,向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有趣科学故事等等,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任务,引导他们去阅览室查看资料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实践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困生在阅读过程将自身认为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将素材合理运用在往后写作当中去,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有效转化学困生,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关注,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九

在进行前期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地教学,我们都没有相对成熟的学习和评价体系。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在城市里逐步发展,但在农村却举步维艰。有份调查显示:农村初中老师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到35%,而学生真正参与并积极投入过活动的不到10%。在农村中学,大多数语文老师只是让学生们去学习理解和考试有关的课本知识,并没有安排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追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教师思想认识相对落后,把农村落后、缺少外界沟通和学习条件的教学环境当作借口,不积极开展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同时由于农村学校中考压力大,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学校声誉,采取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只从考试大纲的范围指导学生做题练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被应试教育所取代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系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员共同协助,积极参与,同时要有相应的考试制度来配合,不能因应试教育和考试压力而放弃。学校间可以相互交流,汲取精华,去除糟粕,逐步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在综合性评价体系建立时,不要局限于形式主义,评价的方方法要多元化,评价结果公开透明、真实科学。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有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参与进来的人员都要进行评价。评价的操作实施首先要动员全体人员,然后协商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工具,例如评价表,制作评价表一般多用表格和项目清单的形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形式开展评价工作。也可以开办公开课等形式,让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等参与进来。开展丰富的语文评价。这种多人参与的评价模式,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可,进而促进农村学生的学习进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对于全面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它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能够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成功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不会应付了事。为了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达到我们预期的良好效果,使其尽最大力量发挥应有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和发展。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

浅谈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杨蕾

罗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河南罗山464200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认识到语文教学的这一弊病,力主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而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把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率真灵动的学习激情,在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里尽情遨游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1.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的思考。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善于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提问,善于自己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经过思考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也是他们刻苦学习、自主钻研的.表现,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信号。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

3.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学论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学生可以来共同设置学习目标,互相引导、独立思考、交流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能围绕主题,独立思考,引经据典,踊跃发言。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于填鸭式教学,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是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体”,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必须使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三、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维持持久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之,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去学习,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知识的意愿。因此,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身临其境,亲自去体验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寻求答案。

四、启发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自学能力。因此,学生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思维的门扉,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至于举手可摘,又不高不可攀,从而使学生跃跃欲试,越跳越高。

总之,语文自学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必不可少。好习惯的逐渐养成,无疑会给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而且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我们应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造就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一

各位同事:

大家好!承蒙领导厚爱,又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课堂教学的感受。有句话叫受宠若惊,在激动之余我也有许多惶惑,因为我自己也是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这条路上的寻路者,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没有取得足够好的成绩,更谈不上总结经验自成一家。我曾经在我所讲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中开始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体验与感受在去年的教改交流活动中已经向大家做过汇报,所以接到这个交流任务后,我搜肠刮肚地想,我还有什么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幸好这样的思考还算是有收获的,我想起了我这几年做过的一些工作,看起来互不相关,而在思考中我突然发现了中间的联系,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线索,那就是原来我们一直在单纯从讲课者的角度,围绕课堂来说教学质量,根据大纲来衡量教学水平,此时,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让我们去听一听讲台下的声音,去猜测一下讲台下的心态和需求。所以我这一次的交流题目是--从接受者角度反思课堂教学。

先说说我这几年做的几件事吧,一个是面试辅导,我办过几次面试讲座,当过面试考官,也辅导了一些毕业生的面试技巧;一个当然是老本行课堂教学;还有一件事是参加学校的讲课大赛;今年又被学校点选为第三届教学技能奖文科组的评委。

听起来有点杂,是吧,这几件事有什么关联呢?我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面试成绩会高?让你的考官喜欢!怎么讲课在比赛中可以拿高分,也是让你的评委喜欢。引申开来,什么样的日常授课可以叫做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呢,还是让你的学生喜欢。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已经理出来了,教师这一行,课不是讲给自己,而是讲给台下的人。不是讲到自己满意,而是讲成台下的人满意。

在更多的时候,学生比评委更具有权威性,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讲课的价值最终体现,是我们的权威评审。他们可能很少有打分的机会,但是他们有走神的自由和权力。现有一句话炒得很火:“教师的课堂讲课质量决定学生手机的流量”。

我们先从面试谈起。我当面试考官的时候,感觉到许多考生不明白如何顾及考官的感受,而忙于去研究那道考题。考试前可以买许多书,看各种解题方式和得分要点。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面无表情念完最正确的那个答案,会得到什么样的面试成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女孩,十分钟的回答时间,她用了7分钟去准备和写提纲,评委都多次提醒可以作答了。最后她迅速念完她的答案,虽然有条有理,但是得分很低。面试毕竟不是笔试,不是你答得对就可以的,还要你表现出来。所以我给面试考生的一个忠告是,你不是来答题的,你是来全面表现自己的。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也是面试考核的分数。第二,面试不只是用嘴的,你带进考场的.全身器官都有用,你不注意它们,考官却在注意。

我用面试这个例子,实际要说明我们的讲课。如果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案讲稿的理论完善,资料搜集,章节划分上,可能会让你的授课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准确,但是全力以赴去研究和琢磨内容,那是写论文的状态,还不是讲课的状态。因为我们少了一个关键的研究,那就是接受者研究。

如果课程讲授内容是正确的,深刻的,体系完整的,就可以代表高质量的课堂,那么我们所有的课程中,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课程质量高了,因为那些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是我们知道,在学生口中,这些课程的口碑未必都那么好。

再打一个更俗气的比方吧,我们吃饭的目的是摄取营养,但是并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够了,要不然我们的学校食堂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年学生埋怨了。听听学生的吐槽,没有谁会说我们的饭菜没营养吧?大家说的是色、香、味、花样这些方面。吃饭不一定就是治疗饥饿的,不只是一种生理满足,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会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吃饭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那是同样重要的心理上的满足。如果让我们每天早中晚,都吃一把营养药丸,可以保证你一天的营养所需,这样的生活,我们恐怕也过不下去吧?吃饭,虽然是以摄取营养为目的,但是我们更在意通往这个目的的方式方法,更在意这个收获过程中的喜闻乐见和心甘情愿,这是另一种满足感。

我们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在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必要补充,治疗他们知识的饥饿感。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提供知识营养时的方式,是喂营养药丸,还是精美菜系。我始终坚信,没有那个学生来到课堂上,内心里就不想学任何知识,就像没有谁会拒绝吃饭一样。在座的诸位都有过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没有食欲的经历吧?小时候我一不爱吃饭,我妈就教育我,等你饿的时候,看你吃不吃。要真是饿急了,什么饭菜也都吃了,这叫饥不择食。问题是,我们平时不那么饿,我们的学生也缺少知识匮乏的饥饿感,所以他们很挑食。

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认真学。就好像有的家长感叹,孩子怎么了,这么有营养的食物却不吃。前几天我的小儿子感冒,口腔溃疡了,因为疼,什么都不肯吃。医生说要补维生素,除了吃药片,我们还可以食补。给他买来橙子,维生素很丰富的,掰成瓣,说什么都不吃。撕成小碎片,不用嚼,还不吃。用勺子捣成泥,还不吃。最后我们把橙子压成汁,拌上蜂蜜水,他一喝就一大碗。我当时的心理就是,这东西对你好,你一定要吃下去。大不了我换法子,就不信逗不开你的小嘴。

我相信这个道理可以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没那么伟大,可以真正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儿子,怎么哄都要让他听下去。我们的对象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研究把握,是众口难调。但是至少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改变,来尝试,这个改变可能就消除更多人的逆反心理,把更多人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

我们一直致力的教学改革,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让学生得到知识层面的生理满足感同时,还要加入更多的心理满足感来配合。

前面说了这么多,还都是感性的,是自己的生活比喻,下面我们回归理性,从学理上来看接受者角度的课堂评价。

这次有幸担任教学技能奖的评委,我是去学习的,偷师的。我在看别的评委怎么判断,在听他们怎么分析怎么交流。在我当技能奖选手的时候,站在台上,我也分析过评委的心态,但那其实只是我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还是努力在做让自己满意,而不了解别人怎么才能满意。我专门搜集了本次教学技能奖中各评委的逐项打分情况,尤其是某一位选手为什么被减分,为什么有加分,下面我结合本次评选的评分细则向大家逐条汇报一下,希望对大家未来参赛拿奖有所帮助。

第一项:教态自然,衣着整洁,举止得体,8分。这一项是多数选手都被减分的一项。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要给人家减分呢?我举例子来说。一个选手手拿胸麦紧凑在嘴边,一个选手拉黑板很用力,咣当一下子,一个选手不停掰粉笔,一个选手不停甩头,一个选手站不稳总晃,一个选手讲着讲着就走下讲台,再倒退上去,一个选手讲课时手插兜,还有手撑着黑板,挠头。至少有5名选手写错字而且马上用手擦,一个选手一边讲课一边调手表。这些都是不得体的,还有至少4名选手被减分,是因为面无表情,这种平淡也是不自然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不这样。下场后我偷摸看了那几个小姑娘,又吐舌头又说笑的,表情很丰富的嘛。

第二项: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流畅,语速适中,富有感染力。10分。这一项,也是多数选手被减分的。有口头语,是不是啊,我们知道等等。这还好改一些,难就难在感染力这个话题上,你讲得没有节奏,没有起伏,很平淡,就要被扣分,评委觉得你讲得自己就不高兴。而且赛后评委组讨论,许多专家建议学校下次比赛要加大这一条的减分力度。在本院几次期中期末听课过程中,我感觉这一条是许多老师可以注意并且改变的地方。前一条说的是不要脸上无表情,这一条是要大家不要“嘴里没有表情”。抑扬顿挫,轻重舒缓都是结合着来的。

第三项:板书美观工整,布局合理,内容精炼恰当,无错别字。10分。又是一个丢分大项。许多教师板书基本功不足,我们学院一直举办教师板书大赛,很有意义。这一项还有一些考核细则,包括布局是否合理,不要20分钟还擦黑板重写,也不要不经设计随便写,内容还要精炼一些,写关键词句,太多太少都不好。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一个减2分的。

第四项:讲授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系统性强,讲授准确无误。10分。这一项基本减分的不多,讲课的至少在本课程还是有研究的,不是明显错误估计评委也不能轻易下判断。减分多数也就是系统性和信息量这两方面。

第五项: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12分。这部分减分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上,如果你平均用力的讲授,就容易被减分。当然如果你讲课很随意,想到什么就突然说什么,联系和逻辑上也会被减分。

第六项:备课充分,脱稿讲授,内容娴熟,思路清晰。12分。比赛中考核标准主要看你是否脱稿,我个人觉得可以看教案,但是不能总看,不能给台下的人一种你不熟悉的感觉就可以。当然比赛有比赛的要求,另当别论,日常讲课不一定这么严格。

第七项是教学方法,12分,第八项是讲授内容扩展,8分。这两部分我的想法很多,先放一下,把后几条说完。

第九项是各环节实践分配合理,不能超时。主要减分在一头一尾,开头的课程导入不能太长,我记得我参赛那年青龙老师就提醒我这一点,再次致谢。尤其是不能超时,铃声一响,即使你马上说下课,评委也听得出你这个话题是否说完,一超时就要减2-3分的。

第十项叫总体教学效果,12分,实际就是一个主观分了,在前面细则加减分的基础上,评委可以再次减分,这就又说到了接受者感觉这个话题。即使老师都讲对了,也不一定都是高分。

前面八项,大家注意到了吗?都是减分项。大多数评委在打分时候,都是减分原则的,也就是开始你带着100分进来,有一点错误或者让人不满意的,就要减分,好像一个沙漏,一直到你下讲台,还剩下多少就是多少了。我前面说过,学生是另一种权威评审,虽然他不知道上面这些细则,但是如果他感觉到某种不适应,也会凭感觉在心里对教师做出减分。所以这些比赛要求,我觉得也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我当过选手,也一直在课堂讲课,这些经历给了我自己一个小小的提醒和忠告,我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在平时讲课,把学生当成评委。在比赛的时候,把评委当成学生。前者让你更认真,后者让你更自如。

所以在比赛中和日常上课时,关键还是在表现。刚才我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对于课程本身内容的分值不是特别多的,只有第4项的10分。其他的都是表现分。还有一点很关键,我总结成无功既是过。就算你这些毛病都没犯,但是没有亮点,还是得不到高分。

什么是亮点呢?这是加分项,就是我刚才没有具体说的第七八项。现在具体说一说。

第七项:教学方法得当,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互动性强,具有一定示范性,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选择恰当,制作精美。12分。

第八项:理论联系实际,能对讲授内容相关知识做一定的扩展,深度和广度恰到好处,善于归纳总结学科知识,引导促进学生思维。8分。

什么叫方法不当呢?不好说。但是我们很容易把握的是这几个词,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引导性。一些老师认为互动就是带学生去,搞搞问答,其实不然。那些安排好的托儿,说的比老师都准确明白,还讲什么呢?怎么看出启发了呢?这一部分许多参赛老师都莫名其妙被减了分,你可能没错什么,但是你也没做对什么,那么评委就可以认为你启发互动不够或者趣味性引导性不强。

由于几次比赛的经验,我对这部分关注度多了一些,在课堂上做的实践教学其实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开展的。本学期我三门课程,都在做一些靠近这些原则的尝试,《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搞新闻播报,现场模拟,比如记者的调度能力,课堂点人练习;课堂评稿会,拿出几张近期报纸,让学生运用课堂的价值评判方法来打分;包括新闻的概念,列举出中外十余种代表性定义,逐个分析优缺点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定义,并且写在黑板上互相评。后面进入采写部分的练习会更多的。还有《广播电视学》,讲到电视采访写作实务这部分,除了练笔之外,我还会找机会用一些电视片来强化学生记忆,看片子他们就兴奋多了,然后给他问题,发言讨论或者当堂提交作业,来保证他思考的认真程度。13新闻的《基础写作》,我让学生写作文,然后相互点评,加上我的点评后,再发回去,大家继续相互看,每个人的作文本后面都和论坛似得,跟帖回帖,自己再总结。然后第二篇交上来,还可以对照第一篇继续交流感受。我感觉效果也不错,大家不但写作更认真了,交流也多了,发言也不怯场了,因为我提问发言时候太多,谁都知道跑不掉,就习惯了。还有一门选修课,叫《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是研究新闻作品的,但是也可以搞变化。比如学习《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先给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然后让他们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延安人,怎么庆祝,写出一黑板的庆祝方式,然后再对照文章来看,记者如何捕捉有价值的庆祝画面,课上也发言挺积极的。

在我这学期的教学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在加入实践、练习、提问、交流、互动等环节,我自己觉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大家溜号不容易了,下课还有人继续交流,找我交流,兴趣似乎也提高了。还有一点,教师上课灵活了,也不那么累的,让学生发言自己能歇歇嘴,当然这时候要更累脑子,对学生的发言要随时引导,总结和点评,否则他们的兴趣也会下降的,他们既然表达了自己的参与,就希望得到关注或者认同。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可能一开始有的同学不喜欢,但是参与其中的人会感觉到参与的乐趣。这正是出于对接受者的尊重和承认而采取的教学手段,你一直在听课,是听别人讲,你参与进来,是你和老师一起在交流研究,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学质量年和教育质量年强调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该在课堂上给他们这个主人翁的参与感觉和机会。

我这个人,在理论研究上一向不够深入,所说的这些都是自己摸索的感受,也没有去教育理论中找理论支撑,有点底气不足。所以对的错的都有可能,也就是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而已。最后,我想用一首很著名的小诗《断章》来做一个总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改几个字,也许就适合我们教师的职业了,你站在台上讲知识,学知识的人在台下看你。我们装饰了自己的课程,可能无形中让这些知识深入学生的心,装饰了他们的梦。在此祝愿我们所有同行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大步前行,让我们的课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幕幕不同的风景。

.4.23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二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更是艺术之中的“艺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审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写好作文意义重大。题意理解的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扣题’。只有将题意揣摩清楚了,才能紧扣作文题,写出好的作文来。在启发学生审题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题目所规定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

面对一个作文题,要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字眼,明确作文题限定的范围和在哪些方面取材。要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拆开、分析以及和学生共同探讨题目要求和选材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写什么。

2.让学生挖掘出作文题目的内在意蕴

有些作文题目很容易让学生只看到表面肤浅的含义,而往往忽视题目隐含的深刻意蕴,因此,要求学生审题时,不能只在文字表面做工作,而要通过理解和联想,深入揭示题目隐含的意蕴。如作文题《爸爸的胡子》,有的学生只写到爸爸的胡子怎么浓黑、怎么杂乱,或是日益渐长,或是几天前还是刚出土的嫩草,眨眼间便成了原始森林等等。有些语句虽然很优美,但结果都只是针对胡子而言,而没有注意到胡子背后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同学却选择了这样三个材料:

(3)星期天爸爸双休,我又给爸爸拿来剃刀和镜子。好说歹说,爸爸总算对着镜子刮起来,可派出所突然打电话来,说某某地方发生了抢劫案,要爸爸去处理。结果爸爸二话没说,夺门而去。此时,我才发现爸爸的胡子只刮了一半,简直像个“丑八怪”。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精心选材,集中表现了爸爸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结果,我将这篇作文在班上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重新审题,重写一次,于是便出现了许多韵味无穷的佳作。

3.审题时要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线索

如作文题《螺丝钉赞》,应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主要线索是“螺丝钉”,文章应紧紧围绕它组织材料,布局谋篇。在出示此作文题后,我进行了点拨:“螺丝钉看似平凡,不值一提,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它?”许多学生沉思片刻后积极发言:“螺丝钉看似普通微小,其实极不平凡,没有它,火车不能运行,轮船不能启航,飞机无法上天,一切机器将不再运转”;“它虽然没有漂亮的外形,引人注目的身躯,但它有坚定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当我们看到小小的螺丝钉时,就会想到它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想到无数雷锋式的英雄”;“它象征着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坚定、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我进一步引导:将来,我们也要做革命的螺丝钉,为建设祖国献策献力。结果,学生都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再稍加联想,便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只有经过认真审题,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才会水到渠成。

1.要树立学生“小作家”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意识

每次作文练习不能让学生当做任务来写,而要采取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我比较注意认真引导学生树立“小作家’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给身边人看的,只有好的东西才具有欣赏性。另外,我平时注意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多积累知识,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会文思泉涌,有感而发。

2.提醒学生作文后要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2)、反复读,注意文句是否连贯、通顺;

(3)、标点符号是否恰当;

(4)、修辞方式是否贴切;

(5)、有无重复啰嗦、词语搭配不当、词序不对、句子成分残缺等类型的病句出现;

(6)、注意修改错别字。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多改出佳品,华章苦中来”。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领悟修改的妙处,懂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学生的自改意识。

3.批改作文要轻批评、重激励

学生正处于学的阶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错误,而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作文批改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要求自己:1、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如“这个词语用得巧妙”,“这段文字很富有想象力”等诸如此类的评语;2、指出缺点时言词不能过于尖锐,要以建议的口吻。写评语时不要总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看得懂吗?”“文不对题,简直牛头不对马嘴”等等,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学生的写作激情。因此,指出缺点时,要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如“这个词语不太贴切,能否换一个”“假如你把妈妈洗衣服的动作写具体些会更好”等等。这样学生看了心里会很舒服,也乐于接受,同时也知道老师在维护他(她)的自尊心,于是会更加认真去写。

总之,“教无定法”,每位教师自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想,我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取得教学的成功。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三

新课改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培养及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实践。为此,在分析情感教育内涵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起到帮助和参考作用。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内涵对策。

1、内涵。

人是情感动物,人的行为总是和情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关注人的情感,也有人理解为“人性化”或者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也是我国社会在积极倡导和应用的理念之一。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坚持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学生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知识及技能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方面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强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及规律和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保持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语文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学科,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而且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养成良好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实现传统的五讲四美也有着重要的推动该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在教材中,情感因素既存在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对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教师在情感方面的素质和魅力等多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情感反应等。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情感色彩,但是有些内容仅仅进行口头的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及技术,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词句等。同时,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进行口头讲解,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即使理解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体再现故事的真实场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人物对话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在加上视频可以点出所蕴含的寓意,那么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甚至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角色中,增加实际体验,加深对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及写作目的。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及升华,比起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的很明显的,有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情感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重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景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及文字的功能给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情感的领悟、体验,通过引导及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具体做法中,首先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点,通过优美的朗读,一起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感、语调,将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平移给学生,使其体会、领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产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及参与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也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所蕴含的不同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课文,学习过程中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精神,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不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要拓展到实际的生活中。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要实现语文情感能力的积累,在学好课堂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校进行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利用课外多种资源,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真实的锻炼及体验,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实效性,在增加学生情感教育机会及素材基础上,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实和贴切,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

4、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情感教育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将真情实感投入和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切实的学习及体验,为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及准备,也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教材、欣赏教材,更加积极的应用教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文教材的学习,学会欣赏、应用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要实行的重要目标及任务。教师要在新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学生情感培养的方法及手段,提高语文情感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李玉兰.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丝路,2016,(11).

[2]刘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法运用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3]王春琴.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j].课外语文,2016,(20).

[4]吴剑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散文百家,2016,(07).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四

摘要: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否能够顺利被执行是至关重要的。教材选文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选文工作更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把这部分作为重点分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选文;研究

“文言”是与“白话”相对应的,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种书面语形式。从先秦到清末沿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开始替代文言文作为新的书面表达形式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文言文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那么现行教材为什么还要把文言文编进去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经过激烈地讨论后,中学语文界得出一致结论:文言文有必要学。但是,学习什么样的文言文?如何能使学生更清楚、更快速地掌握文言文?这是中学语文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现状

在古代,文言文的用处非常广泛。人们主要用它记载历史,各地区风土人情,个人的思想活动或情感抒发等,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方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派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企业家们如何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化险为夷,不断创新,在儒家思想中也都能找到答案。由此可见,文言文对提高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存在很多问题。

(一)篇数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共有七个版本。分别是语文版、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及鄂教版。经笔者调查,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各不相同:沪教版66篇;鄂教版36篇;粤教版17篇。然而,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不能少于56篇。这样看来,只有沪教版符合标准,其他版本的数量相差较多。

(二)时代

纵观这七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年代方面,主要有: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但是,不同版本选择的文言文时期却各有不同。有的选用明清时期的较少,有的选用唐宋时期的较多。并且都是将秦汉文章排在最前面。根据这种状况,学者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部分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朝代的顺序编排,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还有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难易程度来排序,这样学生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学起来才轻松。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文学性及思想性兼得

选择编进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选文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是否紧凑,条理是否清晰、明确。文章表现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都必须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例如《劝学》这篇文章,节选自《荀子》的首篇。文章围绕着“学不可以己”的中心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三方面分步进行阐述。条理清晰、层次感强,大量运用比喻手法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他认为,客观世界不会按人的思想意志而改变,但人类能够感知、适应、利用自然趋吉避凶。这一思想正是我国早期唯物主义观点的核心代表。学生学习了这类作者和他们的文章,一定能够得到正面的引导,继而再运用这样的思想学习其他知识,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突出写作技巧

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目的包括提高书面语表达的能力。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大部分都没有运用到现代文的写作当中。因此,要多选些写作技巧突出的文章编进高中语文课本中。例如像《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不耻下问》等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直接引用这样的佳句,或者模仿文中的语言改造佳句。比如,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改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这样的改编可以极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文中语言创造佳句。例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便是学生在多篇文言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整合而来的。这种创造使文章熠熠生辉。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选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语文课本整体的质量水平,影响着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保证了文言文选文的质量,学生才能从中学到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推动祖国繁荣富强。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五

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主体各异的学生在统一的教学起点下收获不一。在进行古代散文的赏析教学时,常常发现,有些同学不能领会文章的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磕磕绊绊。在课后询问这些学生时发现,他们对文章的翻译还没有彻底掌握。在进行翻译教学的过程中,认为该篇课文在意思表达方面比较清晰,只对重点字词进行了教学分析,让学生课后疏通文脉。实际上,文言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自主进行全文翻译时遇到了不少困难,自然跟不上后续的教学任务。这一教学案例足以证明学情分析对教学的重大影响。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性都不一样,统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不仅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空间的提升;更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案针对当前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要求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之前,必须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准以及学习状态等各方面的具体学情;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确定教学的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活动知识与素质的拓展。强调让教学去适应学生,以灵活的个体化的教学特色去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以学定教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工作以及预习反馈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去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之前,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预习课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花了几分钟时间了解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不少学生对字词或者课文的意思并没有什么太大疑问,对文章的结构顺序也很清楚,反而是个人的疑问都很多,例如“法语真的有这么大的语言魅力吗?”“为什么最后一课引起了那么多人的重视,而平时大家都不甚关心?”看着学生踊跃的举手提问,干脆临时转变了教学的切入点,删去了关于文章结构顺序的教学,直接从语言的魅力入手,来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对于人潜移默化地滋养,以及人们埋藏心底的对于文化的珍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地把握,甚至也有人把这种情感延伸到中国文化之中,惭愧自己平时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分析学生对课文掌握了多少,学习能力到了什么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在如上教学案例中,学生已经通过预习掌握了字词、结构等基本知识,而对文章的价值传达有疑惑,那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以情感的熏陶深化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情怀的熏陶。此外,每个学生的观点不同,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够获得学习能力的增强,拓展自我语文综合素质。例如:学习鲁迅的课文《社戏》时,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题目是‘社戏’,实际上文章都在写其他的事情,描写社戏的内容只占了少部分,这算不算偏题呢?”当即觉得学生的问题很有价值,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讨论:幼年的“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社戏,如果不是,其实我喜欢的是什么?文章里哪些事情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学生通过一次次讨论交流,最终把社戏定义为一个线索,而真正让作者回忆和眷恋的是淳朴的乡村、无邪的童年和自由的气息。在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之中,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也是以学定教的体现,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让学生调动思维和能力去探索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难免会遇到认知水平和经验限制,教师的引导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在不破坏学生主导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学习帮助。

“以学定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中仍旧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估,以学生的反馈去评估以学定教的效果高低。然而,不同于传统教学以成绩反馈的方式,“以学定教”的评估除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察,更加看重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影响。在实施“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更加突出,集中在学生关心的问题上,学习的疑惑往往能够得到解决,进一步鼓励了自己的求知欲。例如,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完笛福的《荒岛余生》之后,对此类冒险类小说非常感兴趣,自己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听说之后,组织了一次读书交流会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和阅读感受,还尝试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阅读分析。这种触类旁通的学习行为让切实感受到了以学定教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它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给予了教师灵活的教学节奏和充裕的教学空间,然而支撑这种教学自由的最根本原则还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裕的学习条件。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六

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展,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情,对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提问设计进行分析,对语文教学提问方法进行创新,希望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创新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进展。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还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实现教学目标。从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状况来看,教师提问的具体问题还存在一定缺陷,给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解决。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以课程进展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必须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出系统性问题,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随便提问,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在问题回答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人琴俱亡》一文时,教师必须明白本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兄弟情怀。在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为什么子敬死亡时,子猷没有痛苦?为什么子猷弹琴的时候,琴不协调了?利用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兄弟间的情谊。采取系统性问题提问,不仅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语境中,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性原则

初中语文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只有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宜太简单,答案也不能固守成规,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学习《往事依依》一文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于漪老师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游戏等网络化设备技术的应用比我们学习的书有趣多了,你们认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还有必要读书吗?学生会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辩论赛,最后对学生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利用一系列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3、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可以反映问题提问的准确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问题提问中,将问题难度合理划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因素。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红色文化论文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提出此问题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将问题划分为:教师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当时写作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桃花源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课本知识。设计问题的时候,问题难度应该呈现梯度分布,给全部学生提供发挥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提问方式。

1、创新提问角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的中心和写作技巧来提问。在这种提问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就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提问角度,利用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中出现了“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此处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2、创新提问内容

为什么提出了四处?利用具有深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创新提问方式

问题的创新还体现在提问方式上,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深入浅出原则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陋室为什么不铭?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由于很多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缺乏对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完课程内容之后,也不能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掌握。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在小问题的层层递进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可以将问题划分为:陋室的含义?“不铭体现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布指导,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知识。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提问内容较浅、较细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有效的设置问题,再加上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利用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王祚扣.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

[2]董秀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2012,(11).

[3]郭清平.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0,(3).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七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可创新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兴趣,加强交往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课堂创新;学习兴趣;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学生发展特点,齐并进,共发展,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的姿态获取知识,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习的动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看、去问、去学、去观察、去猜想、去反思,教师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学生稍加点拨一下。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讨论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把文章演绎出来,或者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把情境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也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很无聊枯燥,没什么好学的,找不到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低下,一直没有什么进步,失去学习的欲望。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语文没有兴趣又怎么会有动力去努力学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作家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作家,尊重那些为文学发展而努力的人,激励他们去喜欢、去热爱、去用心学好这门课程,让语文的魅力绽放在学生的心里。在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但是语文教材并没有那么直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在教学中可结合文章内容对作者的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把握和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者分组合作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热情地学习,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自我控制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组织和计划上,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有效的课堂导入。比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入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发散自身的思维,去发掘这篇文章的情感和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肯定比较浓,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想着去学习,使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在这样一种课堂结构布局中,教学内容完善,繁而不乱,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加入课堂学习中来,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掌握知识的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挫败感。总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学得到,感受得到,用得到,喜欢学,愿意学,然后向着更高层迈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各种活动,提出不同的学习期望则体现了时代要求,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并运用到生活中来。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八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推进,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然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课改创新教育理论作指导,缺乏成功的课改教育经验作借鉴,缺乏必要的教学反思做后盾,为课改而课改,结果步入了课改创新的误区。

关键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4042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