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23:00:14
2023年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模板16篇)
时间:2023-10-28 23:00:14     小编:GZ才子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加对学习和工作的理解和把握。写心得体会时,要尽量避免主观偏执和情绪化的表达,保持客观平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一

当今社会,教育无疑是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难以绕过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教育的目的也在不断地被反思和探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反思教育的本质和方式,对我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估。然而,在今天的社会中,这种模式已经变得过时和狭隘。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育的目标,将其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转变为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的综合教育。

其次,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然而,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育的方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和环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

此外,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分数和排名为依据,对于学生的能力和优劣进行了简单粗暴的划分。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育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培养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然而,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课外环境也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育的价值观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和有创造力的公民。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教育的本质和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的目标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教育的评价方式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持续的反思和探索,才能够使教育更加科学、全面和有意义。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二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善良的猩猩——伊凡。它原来和家人生活在中非,父母被人类杀死,它和妹妹被送往城市,妹妹却不久死亡。宝宝的它住在巅峰商城,和几个朋友生活在一起,和人类和平共处,它很喜欢画画。当可爱的小象露比到来后,唤醒了伊凡对丛林的`记忆。他知道了现在生活的只是牢笼,不是家。最终他凭借着自己的绘画技巧在好朋友——人类茱莉亚的帮助下,受到大众反映,和好朋友们被送到了动物园的野外自然区,彼此都见到了同类,快乐的生活。

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迷离。看过之后,伊凡仿佛就在我们内心深处,它在国外哪里早就不重要。如果它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个实在的好朋友。他就是一个人,具有思想、情感,可以为了朋友付出一切。作者将内容写得一波三折,从种.种困难中,让我们懂得了自由来之不易,家庭才是内心的真正向往。

从伊凡为了朋友而想去“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珍惜友谊,“称职”的“朋友”。它们住在用玻璃做得“牢笼”里,要去动物园艰难无比,就倘若要登天一般遥不可及。读着读着,不禁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力量!从中,我还感受到伊凡很聪明,它靠自己的爱好画画,帮它和朋友获得了自由。它在用许多张纸拼成的大正方形上,用涂料写下了“home”并揉成一团,给人类好朋友茱莉亚看,希望她能看懂其意。茱莉亚竟真的看懂了并帮助伊凡到动物园。由此可以让我们深深感到友谊的力量不分人类或动物,它没有界限,只要心连心,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三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而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近年来,在教育的实践中,我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意义,并从中收获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首先,教育反思能够帮助学生从成绩至上的困局中解脱出来。当前社会,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家无不争分夺秒地追求名次和分数。这种竞争导向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们很容易迷失在得与失的边缘。然而,通过教育反思的机会,学生们能够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思考,我到底在追求什么?是真正的提升自己和价值观的塑造,还只是为了一时的荣耀和虚荣心的满足?通过反思,他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减轻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拥有更加健康和全面的成长。

其次,教育反思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的机会。而通过反思性的教育,学生们可以自主地去思考问题的来源、原因和解决方法,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问题的新颖解决方法,开启创新思维的大门。他们会主动思考如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再次,教育反思是一种助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通过教育反思的过程,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自我评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这种思考和评估,学生们将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自我认知的能力,进一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成长和发展。

最后,教育反思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当学生们时刻潜心思考和反思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的需求。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产生责任感,并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通过教育反思的过程,学生们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索社会问题,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总之,教育反思是一种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解决学生在成绩至上、缺乏思考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反思机会,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康成长的新一代人。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反思思维:

首先,在教学中,要把反思作为一种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在实践中发展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提供实践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机会,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逐步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学案例可以汇编成册,内容可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录像、同学或同事的反馈、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评论等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值得写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学案例。)而选择典型反思案例,必须是:一是对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二是在教学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当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漏洞”反思。“好”或“漏洞”反思性评价的意义在于有话可说,说的话对别人有启发性,有借鉴意义。

再次,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能使个体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由于自己的经验得以共享而带来的满足的情感体验。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反思过程能保持自我连续性,那么,在教学中共同确认问题,共享信息,共享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学,确定适当的行为方式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等问题,尤其重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五

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反思则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教师和学生能够审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反思的价值和必要性。本文将从我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师发展四个方面来论述我对教育反思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我更好地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通过观察和反思,我发现有些学生更适应视觉教学法,而有些学生则更适应听觉教学法。因此,我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图表、示范、讲解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反思教学方法,我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其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也需要教师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例如,在我进行语文课教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阅读理解问题理解能力较差。我经过反思后,采取了配合个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进行特殊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个别辅导,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验证了反思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作用。

此外,反思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反思,我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我曾遇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理解错误,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我经过反思后,意识到这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其他学生不同,需要进行个别辅导。于是,我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与他个人兴趣相关的课堂活动,并引导他通过实践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反思和调整,这位学生不仅在学习上精进了许多,而且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经历也使我明白,反思教育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教育反思还有助于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在我所在学校,教师们积极参加教育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并开展教学反思,以便更好地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反思和探索,教师们不仅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反思教育不仅可以改善个人教学水平,还能够为整个教育系统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教育反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反思,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并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提升。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保持反思教育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六

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由于本课是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课,所以安排的第一课时内容较少,学习目标为: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教学环节主要为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检测,巩固生字。

延续上学期的教研和模式研讨内容,本节课模式运用的重点依然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此环节中提出要求:1.小组合作读准字音、字词,把句子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虽然课堂上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效果并未达到最佳,一是由于开学初,学生还未能较好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二是上学期虽然也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并未领悟到它的真正意义,三是作为老师,讲得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自主探究,这些原因都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同学不能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在他人回答问题时,不注意倾听,思想不集中,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有待加强培养和提高。

在初读探讨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后,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通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这个问题来解决,但时间未把控好,有些赶。

在最后的自测环节,让学生写了几个生字,并同桌互批,找出错别字的时候,我应该由学生自主去纠错,去识记,而不是直接将错误告诉他们。

总体来说,这节课不够成功,很大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没有与同组其他老师认真交流备课,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吸取开学第一节课的教训,吃透教材,钻研教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积极同其他老师交流,做好集体备课;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展示与回报环节的锻炼,期望能真正达到模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七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独一无二的伊凡》,深受感触,便提笔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书中主要讲了伊凡本来生长在热带雨林,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后来因为人类的迫害,使它失去了父母和妹妹,那时伊凡还小,甚至都不知道悲痛。长大过程中被带到人类居住地“巅峰商城”被人类关押在笼子二十七年,给人类当杂耍,有时候学习高难度动作做不到位,还会被人类鞭子抽打。

至始至终不知道自己出生于哪里,随着小象“露比”的到来,使他知道了自己本来是生活在自由的天堂热带雨林的。但很多市民对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表示出很大的愤懑,最后,伊凡等许多动物们被解救到亚特兰大,去过本来无忧无虑的家园生活了。

读了这本书,我便知道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物杀害者”。我们家蚂蚁成群,自然是因为我嘴馋,家中甜食多,我走到哪里,他们便跟到哪里,骚扰我写作业,所以我就只能将它们捏死,我残忍的手法一点也不比伊凡的“东家”弱。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八

有学会反思,才能成为有能耐的教师;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走向成熟。该书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各个实用的角度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多启发,书中关于各种教育细节的描写、问题解决的阐述、个案的叙述,都给我们提供了开放式的探讨机会,书中的各个章节和案例都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实际出发来思考教师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切身处地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思量,在教师职业的道路上扮演引路人。

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但反思却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反思可以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收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经常思考类似:“我的教学有效吗?”“我是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益的”、“我怎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让教学永远处于不断改进的动态变化之中,处于一种合理科学的理智状态之中,处于一种低耗高效的有效教学之中。

我想: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日记的素材。通过积累事实,我们会从具体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在担任了几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后,我发现信息技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九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反思思维:

首先,在教学中,要把反思作为一种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在实践中发展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提供实践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机会,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逐步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学案例可以汇编成册,内容可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录像、同学或同事的反馈、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评论等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值得写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学案例。)而选择典型反思案例,必须是:一是对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二是在教学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当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漏洞”反思。“好”或“漏洞”反思性评价的意义在于有话可说,说的话对别人有启发性,有借鉴意义。

再次,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能使个体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由于自己的经验得以共享而带来的满足的情感体验。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反思过程能保持自我连续性,那么,在教学中共同确认问题,共享信息,共享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学,确定适当的行为方式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等问题,尤其重要。

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因此可以说,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而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性教学中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十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枫林镇中心小学杜伊凡

本节课是一篇阅读课文,略读课文要上得“简略”,但不能浮光掠影,要有取有舍。略读课文教学的三大任务是:把握大意,交流感受,重点赏读。所以,我设计了五大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共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走近人物;设身处地,升华情感;拓展阅读,获得启发。总得来说,我认为有两个亮点:

一是加强了朗读训练。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印象深的地方,深入思考,重点阅读,充分交流,积极参与文本内涵的再创造,使得语言更丰厚,形象更逼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能力,又能使学生汲取文中精华。为此,我除了安排自由读,指名读外,对“瑞恩和父母一起来到安格鲁”这一片段,采取了师生对读的形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字背后的意蕴,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二是加强了说话训练。教学中,我发现班内好多学生发言,语句不连贯,表达不清晰,有的甚至不会说。所以,这节课我安排了多次说的训练,比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上提供的'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使他们懂得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用抓关键词的方法。

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虽然加强了朗读训练,但读书缺少具体的要求,层次的变化。二是因为课文较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处理各个环节略显仓促。如果能在课堂上仅仅抓住学生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地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思想认识也会得到升华。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十一

自从20xx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广东、山东等省份开展以来,近几年逐渐在全国普通高中展开。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是如何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教学目标,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很多生物教师还是措手不及,如何去“教”、怎样“教好”呈现出的问题不少。因为教材理念和教材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还是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付新课程,致使新课程在实际操作方面走了样。这些做法是受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支配,最终认为新课程改革还不如不改。教师的这种习惯性思维往往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的头脑中,正是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

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个人化教学理论称之为教师的“内隐理论”。即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它类似某种教育理论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范,但却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学。内隐理论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论的启示,而更多是源于教师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的自我解释,只是教师个体的某种行动理论、生活理论或实践理论,内隐理论是粗糙的、零碎的、不确定的,它常使教学呈现不稳定性的冲动。

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使其通过不断反思、调整、提高,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目标,还需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用不同的词汇去表述、理解和诠释与教学有关的反思的含义,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内容的指向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思维活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更广泛的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意义上的思考(即批判水平的反思)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还有的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协作活动,是由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在一起,针对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教学亮点、独特的方法和暴露出的不合理的设计等共同进行回顾,通过分析、研究、探讨,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体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具体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课程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要完成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的突破,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开展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有助于社会各界形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共识,反思型教师能够学会批判性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借助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满足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通过探讨教师反思的本质、过程、方法,分析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行为,有助于教师认清并克服反思行为的障碍,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无论是从初衷还是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的积极自我审视行为,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专业化成长。这正是的现实价值所在。

2.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开展有助于教师教育的发展,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教学生学会反思,以达到不仅培养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也达到教会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的目的。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当然,教师自身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两者是统一的。不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教师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利于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开展有助于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可以丰富我国的教学理论,为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的教师教育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作为有益的补充。

反思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前,即反思集中于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计划、组织、安排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和喜欢程度的思考上;反思还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中,即反思集中于实施教学过程,对意想不到的问题做出思考、判断,及时调整教学;反思也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后,即反思集中于对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思考。反思活动的产生同样应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于生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鉴于对平时积累教学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出高中生物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1.课前的前瞻性反思

课前的反思包括对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的反思。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其中具体包括:(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它特有的能力培养体系和思维方式,这决定了反思内容带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2.课中的监控性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失、成败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可以反思教学定位、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得与失、成与败的原因、反思教学智慧。因此,一个成功的生物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成熟的过程。

3.课后的批判性反思

课后的批判性反思要注重与课中反思相结合,它是通过教学后记的方式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所进行的反思。要正确看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即便是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避免失误的再次发生。比如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繁简合理性、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设计可操作性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对自己的教学的成功之处进行反思,把其作为教学经验加以吸收,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其实很多课堂上的得意之作,都是在课堂上偶现的灵感、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所以教师在课后应及时追思回忆并记载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本文的研究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目的是通过整理本人教学实践中对生物教学反思真实的操作过程,理清自己关于生物的思路,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更合理的提供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为其他教师进行生物提供可供借鉴的地方,迅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以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熊川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

[2]卢真金.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xx(02)

[3]高凌飚、李娘辉.生物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xx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十二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其中有两篇记:一是《桃花源记》,一是《核舟记》。

《桃花源记》“记”的是桃花源实地实景,描写了桃花源的环境、场景、人物等,属于游记类的记叙文;《核舟记》“记”的是“核舟”,一件工艺品,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此两篇放在同一单元,自然形成比较。

因此,我预设教学环节之一:在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比较《核舟记》与《桃花源记》在文体上的差异,明确“记”这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

而《核舟记》属于“记”中的少数,虽是略读课文,却存在精读的价值。

作为文言文,《核舟记》中有值得积累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还有一些文言通假现象。

疏通文意是分析文章结构、写作特色的前提,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把握重点字词的理解则尤为必要。

本文所有生词皆有注释,不必单列“解词”一项。

在学习前,我首先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通读文章三遍,摘抄文中生字词;结合工具书解释文中你认为重要的或难懂的文言词的意思(标注在课本上);归纳全文的通假字等。

为确保预习实效,我在课堂上是通过检查预习作业开始新课教学的。

在检查中,我发现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只要花一定工夫就能做好。学生归纳的生难字注音有“罔、贻、糁,髯、褶、篆”等;通假字有“有、衡、甫、诎、简”等。

这一举措既落实了字词教学,也为通读全文、疏通文意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预习作业设计并落实的成功之处。

在文言文教学中,设计预习作业对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初中生可以适当推广。

课堂疏通文意环节,我没有按部就班地逐句进行。而是围绕标题“核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从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之后,我采用“取头取尾”的阅读方法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提取出来,让学生去发现这两部分的联系。

学生在多遍朗读和比较讨论后,汇总了如下发现:开头是总说,结尾是总结;结尾“技亦灵怪矣哉”与开头有“奇巧”相照应;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等。

此话题交流和“取头取尾”阅读方法的采用使学生简捷明快地感知了文章整体内容和把握住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作为说明文,《核舟记》结构严谨、精巧,语言准确、精练、生动,采用了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摹状貌等,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

那么,如何与现代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相得益彰,突出八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于是,我预设教学环节之二: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了解主要的说明方法,把握说明的顺序。

在通读全文、话题交流及“取头取尾”式分析之后,学生能很快明确:

《核舟记》以简练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核舟的内外结构、人物、文字、图章等,条理清楚,层次井然。

文章以核舟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对核舟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述和说明。

只是对核舟的正面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有学生提出质疑:

课文为什么不按从头到尾的说明顺序?为什么要先写中间的船舱?

虽然这个问题的`探讨花了很长时间并导致教学无法按计划在两课时内完成,但在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质疑、解疑的能力上却具有发展空间。

最终,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先写船舱的好处:船舱是背景部分,直接联系上文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窗上刻字选的是《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的诗句,则暗示活动的背景。

这十六字的雕刻足见雕刻家的结构艺术,文字打破时空,成功展示小舟外的艺术空间,冲破了数百年的时限。

在此背景下,神情各异却志趣相投的人物出场就顺理成章了。

《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此“记”独特,则教学变之。其实,反思的过程也是在探索。

只是,我认为探索的过程不一定要发现“新大陆”,但一定要培养“新视角”。

(注:本文已发表于《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案》第11期。插图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

吴旺青,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中学,市学科中心组成员,曾在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担任过市级课题研究负责人。

教育信念:崇尚教学应着眼于个体生命的全面成长,具有促进人心灵成长的价值。

长按二维码,订阅此公众号。

id:xuyundmx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教授《核舟记》一文时,就采用了自读、朗读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表演能使文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文本内容。因为,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他们会为了演好角色,而主动钻研文本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字词,如果他们不理解,他们一定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或者观看别人的表演,一定会大大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如:“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如果用讲授的方法,基础差的学生未必能理解,但让学生表演,效果则大不同了,一看便明白。在表演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学习,便于理解,学习后也不易忘记。

在表演时,台下的学生齐读,台上的学生根据读的句子表演,每当表演到会意处,不用老师提示,学生会非常主动地参与进来。比如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苏黄共阅一手卷。”一段时,需要一些道具。学生会心领神会地拿出准备好的东西,有的把用报纸作成的“帽子”、“手卷”和“髯”等,递给表演的同学。参与度较高,效果比较理想。

当然,这一堂课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自译是否需要教师订正,表演完成之后是否需要让学生再翻译一遍等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尝试。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十四

通过四周八课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对科学学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观察事物的方法步骤,对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的东西也能够掌握,学生通过对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习性,结构等的分析,对学好科学有了兴趣和信心。

一、紧紧抓住观察物体———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这个科学学习的过程。

二、认识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学生的`实验,切实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的实验活动。

三、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到传授知识于快乐的操作中。

四、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兴趣作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打下基础。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十五

由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所著的《反思性教学》是一本指引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书,是一本关心教育事业、关爱教师发展的书,是一本与广大教师一同探讨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历程的书。熊川武教授说:“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教师,要走向成熟,就应学会反思。只有学会反思,才能成为有能耐的教师;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走向成熟。该书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各个实用的角度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多启发,书中关于各种教育细节的描写、问题解决的阐述、个案的叙述,都给我们提供了开放式的探讨机会,书中的各个章节和案例都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实际出发来思考教师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切身处地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思量,在教师职业的道路上扮演引路人。

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但反思却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反思可以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收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经常思考类似:“我的教学有效吗?”“我是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益的”、“我怎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让教学永远处于不断改进的动态变化之中,处于一种合理科学的理智状态之中,处于一种低耗高效的有效教学之中。

我想: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日记的素材。通过积累事实,我们会从具体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在担任了几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后,我发现信息技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反思性教学及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篇十六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反思性教学”是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笔者通过对“反思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一、反思主题的确定

笔者认为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可从“教什么?怎么教?学会没有?”三个方面去考虑。

1、教什么?

音乐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从《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去探寻。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标准》来反思每一节课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到位,每一节课是否贯彻了《标准》的精神。但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当前许多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其一,教学内容安排过多,造成“面面俱到”而无法落实的被动局面;其二,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概括说就是“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科学制定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必须注意大目标与小目标相结合。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大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整体教学的原则。制定小目标必须注意,小目标要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梯,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定目标要贯穿一单元、一学期乃至小学阶段的教材中,以《标准》为纲,通过纵横比较,研究个性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从而使目标的确定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好目标,为优化教学创造性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并使之得到真正落实。

2、怎么教?

怎么教?考虑的应是“如何将目标有序、分层进行落实”的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通过反馈着重对教学的大、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随时反思,不随机应变,课前计划就有可能与实际教学脱节,找不到结合点。因此,教师不能迷恋教学计划,应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对目标的现实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如:我在《甜甜蜜蜜的歌》的`歌谱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分组唱,个别唱,竟然反馈上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节奏不稳定;有的对跨度较大的音程唱不准等等,我把这些典型问题归纳起来,有的放矢进行了辅导。由此可见,教师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后,一定要注意检查,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这样既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能力,又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学会没有?

对“学会没有”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实效性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因为,不少老师只考虑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如何收集反馈信息,没有体现出“双边”活动意识,致使相关目标不能落实。又有许多教师总以为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实际效果与他们想象的却有一段距离。因为他们往往凭自己主观的臆断,而忽视了对教学中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便于反思“学会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中加强教学反馈。反馈只有在制定目标时预先考虑安排好,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在教学中,可采用“学会的同学站起来表演——合作学习——组长检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反馈。通过面向全体的检查,使教师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思,就可采取相应的对策。反思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反馈,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才能实现对教学的控制。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调整教学计划合理与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评价目标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径,也是优化目标,调节后续教学的有效手段。

二、及时处理反思结果,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对反思结果若能及时处理,对教学效益的提高将十分有益。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及时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教学效果肯定会得到提高。教师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反思,发现自己语言组织水平差或音乐素质差,若能自主训练,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笔者在不实施“反思性教学”前总以为每节课的效果都很好,而实施了“反思性教学”后,才发现教学中漏洞百出。“反思性教学”改变了我原来的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进行教学的弊端,它使我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通过反馈,不断反思自身的缺点,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实施中,我深刻体会到“反思性教学”最大的好处是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和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它呈现了一个“实施——反思——指导”的过程,它所发挥的效果是螺旋式上升的。相反,对于一个从不反思的学生和教师来说,他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

“反思性教学”是有实施、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则值得大力推广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5095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