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怎样使总结的内容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总结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一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宏病毒、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等。其中蠕虫病毒、木马病毒是目前网络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两种病毒。
1)蠕虫病毒蠕虫病毒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网络病毒。20xx年底互联网中大规模爆发的“扫荡波”病毒就是一种典型的蠕虫病毒,该病毒在给全球网络用户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这种病毒与普通病毒不同,它一般不需要宿主文件,而是利用系统漏洞、网页和存储介质等。二是不断直接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传播。三是传播目标不是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是互联网上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中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漏洞服务器等。由于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极快,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传遍整个互联网,给全球网络用户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除“扫荡波”病毒外,20xx年12月爆发的“求职信”蠕虫病毒,迄今已造成数百亿美元损失。20xx年12月爆发的“熊猫烧香”病毒,造成国内数百万台电脑受到感染,作者李俊成为中国首个被捕入狱的病毒作者。20xx年7月爆发的“超级工厂”病毒,造成45000个工业控制网络受到感染,并使伊朗核设施受到破坏,核发展计划被迫推迟,该病毒并称作首个应用于实战的“网络武器”。
2)木马病毒木马(trojan)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木马计”的传说。“木马”是目前网络上最为流行的病毒(感染比例接近60%)。著名的木马病毒有“冰河”、“灰鸽子”等。“灰鸽子”病毒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即控制端,用以实现控制,另一个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用以植入被种着电脑,“服务端”不会像普通病毒那样自我繁殖,也不“刻意”去感染其它文件,而是通过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木马的服务一旦启动,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可以任意浏览、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可以远程操控被种着电脑,监视对方屏幕,记录键盘输入,修改注册表,更改计算机配置等。
3)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种寄生在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若用户打开一个带毒的文档,病毒就会被激发,此后,病毒会驻留在公共模板()中,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都会“感染”上这种宏病毒,而如果其他用户打开了染毒的文档,宏病毒又会转移到他的计算机上。
4)引导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是利用系统引导区进行传播的病毒。正常情况下,系统引导指令是存放在磁盘引导区中的,而被引导型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将其自身放在引导区中,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再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此时这个带毒系统看似运转正常,实际上病毒已隐藏其中,伺机传染和发作。
5)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将自己依附在可执行的文件中(通常是。com文件或。exe文件),当宿主程序被执行时,病毒会首先被执行,党病毒完成驻留内存等操作后,再将控制权交给宿主程序,著名的cih病毒就是一种文件型病毒。
面对层出不穷的病毒,病毒防御就显得尤为重要,病毒防御通常包括: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
2.1病毒预防
病毒预防十分重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病毒有时确实“防不胜防”。以前,计算机存在的安全漏洞一般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被wlrqz发现并加以利用。但目前,恶性程序会在安全补丁与瑕疵曝光的同一日内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攻击速度逐渐加快,破坏性也越来越大。当一个安全漏洞刚刚发布时,多数用户还未打上补丁,此时病毒的传播将如入无人之境,普通用户无从预防。
2.2病毒检测
1)传统检测手段传统检测手段即特征值扫描技术,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毒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就像是针对病毒的“人肉搜索”。它通过一一对比被检程序与病毒库中的特征值,来判断该目标是否被病毒感染。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一是被动性、滞后性。很明显这种方法只能检测已知病毒,并且获取新病毒特征码需要复杂操作才能完成,特征码获取后,再发布给用户,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传播速度迅速,破坏力巨大的现代病毒来说,这种滞后有时将是致命的。而是免杀简单。wlrqz们不需要对病毒程序重新编写,只需经过修改病毒特征值,加壳等简单操作,就能够避免特征扫描的检测。
2)主动防御手段主动防御手段是在没有获得病毒样本之前检测和阻止未知病毒的运作的防毒防御方法。当前,主动防御技术主要有:虚拟机检测技术,在系统上虚拟一个操作环境,然后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运行待检软件,在病毒现出原形后将其清除;启发式检测技术,采用智能启发式算法,分析文件代码逻辑结构师傅含有病毒特征,或者通过在虚拟安全环境中执行代码,根据程序行为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沙盒检测技术,使用病毒防御程序接管与系统接口(api)相关的所有行为,使本机系统成为一个“沙盒”,让程序在“沙盒”中充分运行,当病毒真正出现后,对其进行清除,然后“沙盒”执行“回滚”机制,对病毒留下的痕迹进行彻底清除,让系统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云安全检测,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异常行为进行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等病毒的最新信息,并传送到服务器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在每个客户端都设置病毒的解决方案,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主动防御的优点:一是可以检测到未知病毒的攻击;二是具有启发式智能自学习功能;三是能够对网络病毒攻击进行实时监控和响应。主动防御也存在缺点:一是由于依靠智能算法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故容易导致误报或误杀;二是主动防御手段通常是在病毒特征显现后,确认病毒并清除,因此它对不发作的病毒不作处理。
2.3病毒清除
发现病毒后需要及时清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自动清除方式利用病毒防御软件清除病毒。常见病毒防御软件有瑞星、诺顿、360、江民等杀毒软件。有时你可能会遇到连病毒防御软件都束手无策的新病毒,这时你可以试试手工清除方式。
2)手工清除方式蠕虫病毒:你可以更新系统补丁,删除染毒文件、网页及相关注册表项。木马病毒:、文件,以及注册表中的可疑启动项,同时删除启动项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宏病毒:你可以清除染毒文件及公用模板()中的自动宏(autoopen、autoclose、autonew),并将公用模板设为只读。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可以用“干净的”引导盘引导,用备份的引导扇区(或文件)覆盖染毒的引导扇区(或文件),同时恢复被破坏的系统数据,如文件分配表(fat)等。
尽管现在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尽管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但只要我们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危害的重要性,掌握计算机病毒检测和防护方法,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安装防火墙,经常检测系统安全性,及时查杀病毒,还是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远离病毒的侵害,或者将病毒的侵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二
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准备:显微镜、录像、图片、细菌标本、病毒示意图、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放录像(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
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幼儿制作宣传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结束: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本节课老师是想告诉幼儿如何预防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宝宝要做到哪些,列举我们生活中的事例,我们每天要保持小手清洁,饭前便后都要洗净小手,勤洗澡,同时不能留长指甲,以免弄伤人而且还有细菌呢?对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也是预防疾病的妙招。饭后漱口,不随地吐痰,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能将手放入口中等等。让孩子自在心理认识疾病是我们平时生活习惯不好到导致的。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杯子若干、筷子若干。
2、实验材料:白糖、小米、盐、沙子、红糖、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东西”导入。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一)教师示范实验
观察糖和米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老师做实验,小朋友们观察。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教师拿出一杯清水让一位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
(2)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
(3)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4)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米,让幼儿观察米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解)
(二)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出示(盐、红糖、小石子、沙子图片)这些东西会不会溶解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将小朋友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的实验材料都是不一样的。每组小朋友都有一个装有实验材料的杯子、一根筷子。等老师帮忙倒入水后,幼儿用筷子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溶解了还是没有溶解。操作时要注意小心搅拌,一只手抓住杯子,一只手进行搅拌。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2)让幼儿做小实验,观察结果如何。
(3)请做实验的幼儿说一说你水里放的是什么?溶解了没有?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在溶解的材料图片下面划对勾,没有溶解的材料图片下面划错误)
三、教师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许多东西不可以溶解,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发现。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四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光盘及软盘等存储介质实现的,随着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扩散途径较大且范围较广,现代计算机病毒破坏及攻击对象已经不再是个人主机上的文件及内存资料等,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的病毒,危害性较大。
1、1计算机病毒会影响气象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
由于气象业务网络对于信息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大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使得气象业务网络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几率,损害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操作效率。
1、2计算机病毒危害了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安全
木马病毒属于计算机病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窃取信息的病毒,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搜集主要是通过较为精确的科学仪器对气象因素等进行侦测的方式获取数据,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信息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过程中有着较多的软件操作,对于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计算机病毒侵入较为容易,影响了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变得复杂及高端起来,常规的防范方式很难应对这些多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混合体。
2、1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
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属于计算机病毒防范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漏洞,计算机病毒就是通过这些漏洞进行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属于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预防这种计算机病毒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商针对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现象及安全隐患进行定期的系统补丁程序的发布,利用这些补丁程序进行发布能有效在计算机病毒的漏洞及安全隐患传播之前进行预防,在计算机内及时将系统补丁程序进行下载后,将系统的漏洞堵住,能有效阻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2加强气象业务网络计算机运行的保障措施
整个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依靠着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而维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过程中保障其网络的安全运行最为重要。因此,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体系,加强相关研究人员、资金及相关技术的投入力度,完善气象业务网络,将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安全防范能力提至最高,为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引进先进的人才,完善较为先进的运行体系及管理体系,保障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还应制定明确的制度及规范用于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减少网络安全犯罪行为,加大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惩罚力度,将这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网络诈骗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2、3加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力度
在整个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中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属于重点内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构建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体系,整体提高气象业务网络安全的保护程度及力度。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针对对气象业务网络直接接触的信息平台如软件及区域网等进行实施的监控,在源头上提高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安全程度,完善木马病毒专用防火墙,通过专业人员构建及完善相关的气象业务网络新型防火墙,提高木马病毒的防范安全性。还可以采用在服务器、客户机及网关等节点实施严格的防范的方式防止计算机病毒出现渗透现象,在网关处开始实施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有效将计算机病毒防止在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门外。
在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出现计算机病毒将会给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及困难,在实际的网络运行过程中要想加强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措施,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及运行进行保障就应加大气象业务网络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有效地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扩散及时消灭或扼杀,保证气象业务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及发展。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五
本文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系统的概括,对新病毒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计算机病毒的重要作用,并对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具体探究,旨在为我国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提供理论帮助。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作用;探究
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对计算机的程序造成破坏的编码。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更新,攻击速度变快,传播途径更加广泛,破坏力更大。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特点
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增多,传播速度较快,能够主动传播。此外,新病毒的“蠕虫特征”使得病毒能够在自身不断复制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传播到其他程序上。
1.2新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以qq、邮件、网页等途径进行传播,计算机病毒还能够利用软件的漏洞来传播和攻击。此外,计算机病毒能够同时利用多个软件的漏洞进行攻击,且攻击力度增大,导致计算机安全系统遭到破坏。
1.3新功能
除了自动复制的功能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远程控制的功能。当病毒成功入侵计算机后,通过病毒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这种病毒与入侵者非常相似,能够盗取计算机内的信息或者导致计算机的系统崩溃。常见的病毒为qq木马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等,这些病毒造成的危害非常大[1]。
(1)切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检测技术在发现病毒时会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向计算机使用者发出提醒,阻止计算机使用者打开带有病毒的邮件和消息,保护计算机程序和相关资料的安全。
(2)打击病毒制造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制造计算计病毒攻击他人的计算机,若造成计算机使用者的人身财产损失,计算机病毒制造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损失。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能够在病毒产生侵害之前对其进行制止,有效打击制造病毒的违法行为。
3.1特征代码扫描法
(1)以代码的长度为根据选择代码串。病毒代码在不同环境下的长度会发生变化,短代码只有100字节,而长代码的长度将近10k字节,只选取病毒代码的一小段作为病毒代码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检测病毒时不能只选用其中一段病毒代码串。
(2)以病毒代码的唯一性为根据选择代码串。若病毒的代码每增加一字节,要检测20xx种病毒,那么增加的空间就为20xx字节,因此,在保证特征代码的唯一性的基础上,减少时间和空间的开销,尽量使特征代码的长度维持在最小值。
(3)以病毒代码的代表性为根据选择代码串。选择的代码串具有代表性才能够将此病毒与其他病毒区分,因此,要全面分析程序,保证代码串的代表性。
(4)以病毒代码所处数据区为依据。病毒所处的数据区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代码串不能处于不断变化的数据区内。
3.2特征字扫描法
通过升级特征串扫描,加快扫描速度,提高扫描的准确性。特征字库的特征字数量较少,只需截取少量的病毒关键特征字就可进行工作,字节长度较短,并且不用进行串匹配,处理字节的时间被大大缩短,进而提高了对病毒的扫描速度。此外,生物活性实验与此方法有着相似之处,对病毒的扫描比较准确,报错率较低。经过长期的发展,智能引擎技术对特征字扫描法进行的完善,能够准确识别病毒的变种,并且速度也得到相应提升。
3.3启发式代码扫描方法
此方法主要依赖杀毒软件来进行检测,杀毒软件对于病毒的种类进行记忆备份,当入侵的病毒种类与记忆的病毒种类相似时,杀毒软件进行及时处理,向计算机使用者发出提醒。由于杀毒软件要对计算机的所有程序进行扫描,识别程序的代码,因此,此方法的应用前提是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到目前为止,该检测方法经常出现误报病毒的情况,检测结论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无法对模糊的病毒程序进行有效识别。
3.4完整性检测技术
该检测技术的检测对象是计算机中的所有文件,首先要对计算机的引导扇区和文件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之后查找被更改的文件,并将预先记忆的原始文件覆盖在已被更改的文件上,修复文件内容[2]。此外,除了对已知病毒的检测,该技术还能够检测计算机的未知病毒,并将检测出来的病毒进行自动清除,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病毒检测。此方法的检测范围较全面,检测结果较准确,被广泛应用。
3.5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
病毒的更新使得病毒变种越来越多,攻击强度变大,攻击途径变多,病毒检测工作受到阻碍,根本原因为病毒缺少特征码,完整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专家研发了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该技术在病毒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快速检测出结构复杂和程序庞大的病毒,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变种病毒和未知病毒进行快速处理,对时间和空间资源都进行了合理利用,降低了检测成本,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计算机使用者要对计算机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随时关注计算机的异常现象,及时利用病毒检测技术和杀毒软件对计算机信息进行保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侵害,保护自身的财产和隐私安全此外,病毒检测技术的研发者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完善,为预防新型病毒的入侵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异,新病毒对计算机程序和文件造成的损害更大,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保护计算机不受病毒侵害。目前的大部分检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还需要被不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种的病毒,减少对计算机使用者的财产和隐私侵害。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六
1、喜欢探索和动手操作。
2、在游戏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色幕布、提线木偶、灯、音乐课件。
2、小玩具、手电筒若干个。
3、和幼儿一起做定位测量记录(量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在早、中、傍晚的长短和方向)。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大家一起来跳舞。
1、引起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教师操纵提线木偶在有灯光的白色幕布后面表演,幼儿观看木偶的影子跳舞。
2、幼儿分批尝试,观察自己和小朋友的影子,体验有影子的乐趣。
二、观察活动:为什么有影子?
1、小朋友站在幕布后,把灯关掉,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为什么影子不见了?
2、把灯打开,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3、小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老师刚才就是利用影子表演了木偶跳舞。
三、实验活动:影子会变吗?
幼儿操作实验:每个幼儿拿一把手电筒和一个小玩具,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位置不同时,影子有没有变化,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讨论活动:有趣的影子。
1、讲一讲:刚才发现了什么?
3、观看课件,小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4、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影子?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到室外玩踩影子和藏影子(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影子藏起来)的游戏。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七
如今,信息互联网的软硬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而日益泛滥的计算机病毒问题已成为全球信息安全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同时因为加密和变形病毒等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使得过去传统的特征扫描法等反毒方式不再有效,研究新的反病毒方法已刻不容缓。广大的网络安全专家和计算机用户对新型计算机病毒十分担忧,目前计算机反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中,却未能改变反病毒技术落后和被动的局面。我们从互联网上的几款新型计算机病毒采用的技术和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得出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传播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比如可以隐蔽附在邮件传播、文件传播、图片传播或视频传播等中,并随时可能造成各种危害。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病毒又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传播方式和功能也呈现多样化,危害性更严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许多病毒已经不再只利用一个漏洞来传播病毒,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漏洞和应用软件漏洞综合利用来实现传播;部分病毒的功能有类似于骇客程序,当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后能够控制并窃取其中的计算机信息,甚至进行远程操控;有些病毒除了有传播速度快和变种多的特点,还发展到能主动利用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以上新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和许多的新特征,可以了解到网络和计算机安全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笔者运用统计学习理论,对新计算机病毒的自动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下面来简单介绍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2.1利用集成神经网络作为模式识别器的病毒静态检测方法
根据bagging算法得出ig-bagging集成方法。ig-bagging方法利用信息增益的特征选择技术引入到集成神经网络中,并通过扰动训练数据及输入属性,放大个体网络的差异度。实验结果表明,ig-bagging方法的泛化能力比bagging方法更强,与attributebagging方法差不多,而效率大大优于attributebagging方法。
2.2利用模糊识别技术的病毒动态检测方法
该检测系统利用符合某些特征域上的模糊集来区别是正常程序,还是病毒程序,一般使用“择近原则”来进行特征分类。通过利用这种新型模糊智能学习技术,该系统检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3利用api函数调用短序为特征空间的自动检测方法
受到正常程序的api调用序列有局部连续性的启发,可以利用api函数调用短序为特征空间研究病毒自动检测方法。在模拟检测试验中,这种应用可以在检测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这在病毒库中缺少大量样本特征的情况下仍然可行。测验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病毒动态检测模可能有效地识别正常和病毒程序,只需少量的病毒样本数据做训练,就能得到较高的检测精准确率。因为检测过程中提取的是程序的行为信息,所以能有效地检测到采用了加密、迷惑化和动态库加载技术等新型计算机病毒。
2.4利用d-s证据理论的病毒动态与静态相融合的新检测方法
向量机作为成员分类器时,该检测系统研究支持病毒的动态行为,再把概率神经网络作为成员分类器,此时为病毒的静态行为建模,再利用d-s证据理论将各成员分类器的检测结果融合。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信息融合的关键就是证据信度值的确定。在对实际问题建模中,类之间的距离越大,可分性越强,分类效果越好,因此得出了利用类间距离测度的证据信度分配新病毒检测方法。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对未知和变形病毒的检测都很有效,且性能优于常用的商用反病毒工具软件。
2.5多重朴素贝叶斯算法的病毒动态的检测系统
该检测系统在测试中先对目标程序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然后获得目标程序在与操作系统信息交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api函数相关信息的特征并输入检测器,最后检测器对样本集进行识别后就能对该可疑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和杀毒,该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当前越来越流行的变形病毒。3结语新型未知计算机病毒发展和变种速度惊人,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检测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出现一些新型的计算机病毒能够突破计算机防御系统而感染系统的现象不可避免,故反计算机病毒工作始终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新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来应对。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八
活动目标:
1.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细观察,积极动手探索,学习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3.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白砂糖、糖块、透明玻璃杯、搅拌棒、冷热水、小锤子、点心盘等
2.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认识砂糖。
师:(出示砂糖)孩子们,认识这个是什么吗?(砂糖)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细细的、小小的……)
2.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现象。
师:这些砂糖要和我们来捉迷藏,请你们帮砂糖找个地方藏藏好,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砂糖,瞧这里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时候把糖要倒出来。记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
3.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藏糖。
师: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轻轻地去藏吧,看谁藏的我找不到。(幼儿藏糖)
4.带领幼儿一起找糖。
师:小朋友好了吗,把盖子放到旁边的空篓子上,我们一起来找着吧。
还有谁的糖我没有找到呢?(藏到了水里)(带领幼儿一起回座位坐下)师:哪里有啊,我怎么看不见呢?(原来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5.示范操作。
师:你们藏得真好,我也想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
二、实验观察,了解不同的物质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测砂糖与块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样的。
2.幼儿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
师:究竟会是谁溶解得快呢,就来比一比吧,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数123同时放入杯中,仔细观察糖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瞧我这里还有一张记录表,(拿出记录表)知道这是代表什么吗?哪个先溶解就在哪个下面打钩。准备好了吗?123放!(幼儿操作,仔细观察并记录)
3.小结。
(1)请小朋友说说观察到的现象:你看到糖在水里有了什么变化?再拿出记录表说说谁溶得快(砂糖)
(2)小结:砂糖的颗粒小,溶解的快,方糖颗粒大,溶解的慢。
三、动手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1.发挥想象并回答可以怎样加快溶解的速度师:瞧!砂糖早就溶解完了,方糖还有呢,可是方糖想玩这个捉迷藏的游戏就必须让自己溶解的快一些,怎样就能让块糖溶得快点了呢?谁愿意来帮它想想。(幼儿回答)(搅拌、捣碎、加热)
2.尝试操作并记录
(1)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管不管用呢,我们把方糖放到水里用你们想到的方法来试一试,和我的方糖糖比一比是不是的确比我的快,准备好后我说“123开始”一起放。
(2)幼儿选择方法并做准备师:工具都拿好了吗?123开始!
(3)和老师同时把糖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结果。
(4)师:你们的方法真好,真的比我的快。
3.了解加热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细观察两个杯子中的变化。
(3)师:为什么同样的方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不一样呢,你们知道有什么秘密吗?我们摸一摸这两个杯子。
(4)小结:原来水的温度高了,溶解的速度也会变快呢。
四、小结,品尝糖水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让溶解的速度变快的呢!
是的,我们用了搅拌、捣碎、加热三种方法使溶解的速度变快了,糖溶到了水里,水会变成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2.师:除了今天这三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呢,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试一试。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九
(1)病毒存在媒介。
病毒媒介的不同可做不同的划分: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入侵系统引导扇区及系统启动扇区的病毒为引导型。感染计算机中已经存在的文件的病毒是文件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通过网络感染相同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的病毒为网络病毒。
(2)算法设计。
设计算法的不同病毒分为:伴随型病毒,即通过产生了一中不同扩展名但文件名相同的文件,使得系统误加载;蠕虫型病毒,即只占用系统内存,并且通过网络映射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寄生型病毒,即存在于引导文件中,传播途径是系统功能,又分为练习型病毒、变形病毒和诡秘型病毒。
(3)传染方式。
根据传染方式不同将病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即虽然病毒被激活,但病毒基本不存在与内存,也不会感染内存;驻留型病毒,即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仍旧存在于内存,并驻留其内,此过程还通过拼接系统而实现拼接到操作系统中,整个运行过程处于激活的状态。
(4)病毒的破坏程度。
根据病毒的破坏过程将病毒分为:无危型病毒,即病毒激活不会减少磁盘空间;微危型病毒,即激活会减少内存;危险型病毒,即激活会严重到影响操作系统;高危型病毒,即激活后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最少的减少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干扰,使得人们更加安全有效的工作和学习。在之前对于计算机进行了相关分析之后,我们需要着手探讨下防控计算机病毒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我们需要认识的一点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预防,计算机是不可能完全免遭病毒攻击的。既然如此,计算机病毒出现后,我们只能被动采取方法来控制,期待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计算机被病毒如前,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重要数据的转移和重要文件的备份。然后使用正版软件对系统杀毒,目的是隔离文件及病毒清除,甚至是删除。我们需要清楚地一点是,互联网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为杀毒提供了途径,互联网可以即时收集处理病毒信息,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既可以快速更新病毒库,也可以升级杀毒软件,进而实现更好地效果。事实上,现在大多数杀毒软件的云安全概念就是基于这一点。但是即时多次杀毒,我们仍旧发现病毒残存在计算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备份的引导盘杀毒。如果仍旧无法解决,则需要检查系统启动项、注册表、系统配置等文件的异常。最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重做系统以达到系统干净。
越来越多的病毒种类催生了越来越先进的杀毒软件,即使这样,病毒的更新速度仍然不可小觑。目前针对计算机病毒,如果还没有出现新的防病毒技术,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主要还是采取防御为主,要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为了使病毒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我们应当正确并及时的防控计算机病毒。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十
对计算机安全问题以及计算机病毒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范计算机病毒、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互联网
在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威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诞生到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旦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漏洞,造成了算机病毒的入侵,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防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1.1计算机安全
所谓的计算机安全包含这4个层面:计算机运行的安全、计算机数据资料的安全、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要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就需要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管理措施来管理和保护计算机的相关数据,避免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资料、电脑硬件、电脑软件受到篡改、损坏、存储和调取。有很多因素都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影响,主要的原因包括计算机病毒威胁、技术操作、机身原因和自然原因,对计算机网络的危害最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当计算机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时,不仅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会受到直接的影响,甚至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
1.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事实上就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往往是经过专门编制的,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不仅会对计算机的系统安全造成威胁,还会使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当计算机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时,计算机病毒就会干扰和阻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由于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中的病毒一样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因此将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1]。人为操作是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根源。以常见的蠕虫病毒worm为例,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系统漏洞和网络进行传播。一旦计算机感染蠕虫病毒,就会自动地发送带毒邮件,对网络的正常运转造成阻碍。计算机中毒之后会产生冲击波,并发送小邮差等带毒邮件,对病毒进行扩散。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方面而言,蠕虫病毒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危害。如果计算机遭受了较大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其内部文件资料就会出现丢失和损坏,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崩溃,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和稳定地运行。如果受到攻击的计算机是银行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其内部的保密资料就会外泄或者丢失,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计算机的病毒程序往往是隐藏在一些软件之中,不法分子引诱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对这些程序进行刺激,使其开始运转,从而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威胁。在互联网用户之间也会互相传播带病毒的程序或者软件,使带毒程序和软件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扩散。这也说明了计算机内部信息和计算机系统不够坚强。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着力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内部信息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并使用技术措施来降低计算机软件受到病毒的影响程度,保障计算机的运行安全。
计算机病毒与医学病毒一样,都具有很大的传染性。但是计算机病毒又与医学病毒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计算机代码,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传播。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点。
2.1传播媒介
作为一种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和互联网进行传播。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计算机病毒中大部分是主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例如troj_mtx.a、w97m_melissa、pe_cih等,特别是troj_mtx.a、w97m_melissa为宏病毒,能够对编辑的文档进行感染,从而通过邮件的方式来传播病毒。pe_cih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网络下载和邮件传播两种[2]。
2.2传播速度快
计算机病毒能够在互联网上迅速地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本质是程序代码,当一台计算机上感染了计算机病毒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将计算机病毒传至各地。以网络病毒“爱虫”为例,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各国的互联网都陷入瘫痪。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能够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进行传播,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因此计算机病毒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用户的电脑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之后,内部文件和数据会遭到破坏,造成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的危害将不可设想。
2.3控制难度大、种类多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要对其进行控制具有很大的难度。由于计算机病毒是程序代码,可以使用计算器语言对其进行修改和读取,从而使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多样化。仍然以“爱虫”病毒为例,经过计算机语言其程序代码进行编程之后,一个计算机病毒就可以演变成为数十种不同的计算机病毒,其仍然会按照相同的途径进行传播。尽管这些演变出来的计算机病毒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代码不同,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病毒的控制难度。当前的技术水平往往是在计算机遭受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只有关闭网络服务,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3]。
2.4发展迅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相关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计算机病毒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拷贝自身再对别的软件程序进行感染已经不再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蠕虫成为了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的新特征。也就是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通过下载带病毒的网页文件和传播带病毒的电子邮件等等。还有一些计算机病毒具有更强的病毒性,甚至带有骇客程序功能,通过向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这种病毒,骇客和不法分子就可以随意进入用户的电脑系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窃取,甚至远程控制该计算机。
3.1自然因素
对计算机网络而言,必须有稳定的自然环境才能使其能够正常运转。如果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就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会受到振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机房中设置防电子泄漏、防震、防火的设施。这样一来,既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能够尽量避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3.2软件漏洞
一些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本身就存在一些高危的严重漏洞,给了病毒和骇客可乘之机,使骇客和病毒能够侵入计算机的系统。出现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原因有很多,编程者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为疏忽,甚至一些编程者监守自盗,故意为不法分子留出了后门。软件漏洞给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留下了方便之门,而且这种入侵往往难以预防。
3.3骇客威胁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会受到骇客入侵的威胁,正是由于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存在,给了骇客入侵的机会。信息网络中的不完善和缺陷会加大骇客入侵的风险。
4.1防火墙技术
作为一种对外保护技术,防火墙技术能够对内网资源的安全进行保障。其主要任务在于阻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网,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在工作时防火墙能够有效的检测数据包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目标端口、源端口、目标地址、源地址等等,并进行相应的算法匹配。如果数据包不能符合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将数据包丢弃,避免软件程序受到非法入侵。状态检测防火墙是当前用的最广泛的防火墙技术,然而防火墙技术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能对内[4]。
4.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算法,其能够加密数据,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劫持,保障数据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从而使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更加安全。当前使用的加密算法主要有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两种。对称加密算法也就是使用相同的加密和解密钥匙。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往往应用于重要文件的传输。
4.3物理隔离网闸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可以使用物理隔离网闸。物理隔离网闸主要是对固态开关进行控制,从而读写分析相对独立的主机系统,避免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防治骇客的入侵。
4.4防范计算机病毒
当前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计算机病毒,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防范计算机病毒。
4.4.1管理技术和反病毒技术
除了要对windowsnt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进行保护之外,还要将服务器设置为ntfs分区格式,对dos系统的缺陷进行弥补,避免系统受到病毒感染而无法运行。要对外来光盘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控制文件和用户权限的读写属性。用户要使用合适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要安装服务器杀毒软件,能够进行实时杀毒和检查。尽量不要在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以免误删重要文件。要保障服务器的物理安全,避免在dos下的ntfs分区被直接读写[5]。
4.4.2使用还原卡技术
还原卡作为一种硬件,能够对已经受到病毒感染而被更改的系统进行还原,从而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修复,使之能够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当前已经出现了智能保护型还原卡,并向网络型发展。通过网络卡和保护卡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但是还原卡也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硬盘的读写速度。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更是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使用各种防范手段,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1]张玉扣。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xx,(31).
[2]彭沙沙,张红梅,卞东亮。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xx,(04).
[3]李传金。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其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6).
[4]夏静。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xx,(07).
[5]秦鹏,李红。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性态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十一
由于气象业务网络对于信息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大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使得气象业务网络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几率,损害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操作效率。
1.2计算机病毒危害了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安全
木马病毒属于计算机病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窃取信息的病毒,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搜集主要是通过较为精确的科学仪器对气象因素等进行侦测的方式获取数据,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信息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过程中有着较多的软件操作,对于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计算机病毒侵入较为容易,影响了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安全。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十二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专门用来破坏或者攻击计算机软件系统,并复制本身传染其他应用程序的代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计算机病毒能够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在程序正常运行的时候,能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具有繁殖性,再有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者是产生变种,那么它的传播速度是很难预防的,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基本的特征。此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潜伏性,这跟定时炸弹是差不多的,在之前设计好病毒爆发的时间,给人以措手不及,还具有隐蔽性、破坏性等特性。计算机病毒大致上被分为宏病毒、木马病毒、hacker工具、脚本病毒等种类,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病毒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一,宏病毒,这是脚本病毒中的一种,但是由于其特性故将其分为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excel等,较为著名的宏病毒有著名的美丽莎。第二,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共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的,借助网页进行传播的病毒。第三,木马病毒和hacker病毒,木马病毒的前缀trojan,木马病毒是通过网络或者是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的,并向外界泄露用户信息的病毒,它和hacker病毒,前缀hack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木马病毒负责入侵电脑,而hacker病毒通过木马病毒进行控制,共同散播用户的信息。计算机病毒除了上述的几种还有较多的种类,而随着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入侵,加大对计算机病毒检测就成为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有效措施。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种类比较多,比如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虚拟机技术、特征码过滤技术以及启发扫描技术,其中特征码过滤技术在近些年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过程中经常使用,并且这一技术也是目前的主流病毒检测技术,我们将对这些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探究,全面提高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第一,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这一技术是为了躲避杀毒软件的查杀,通过对非连续性和转变性较大的病毒的所有字节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整合的一种高变种的病毒,被称为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这一技术是按照目前病毒的类型和形式的千变万化的情况研发而出的。由于传统的病毒在目前一些杀毒软件中都有一定的资料,检测技术也就相对比较简单,那么为了使用杀毒软件找出病毒,必须要对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改革,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能够对病毒的每一个字节进行分析,在发现程序代码中的字节出现相同或者是相近的两个病毒编码就可以确定其为病毒。这一技术的优点有准确性高,查找病毒速度快等优点,但是需要收集较多的信息,针对于新的病毒并没有杀毒功能,主要是针对已经存在的病毒进行杀毒。
第二,虚拟机技术。虚拟机技术也就是用软件先虚拟一套运行环境,让病毒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以此来分析病毒的执行行为,并且由于加密的病毒在执行的时候需要解密,那么就可以在解密之后通过特征码来查杀病毒,在虚拟的环境中病毒的运行情况都被监控,那么在实际的环境中就可以有效的检测出计算机病毒。虚拟机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新生代的木马、蠕虫病毒等,这一技术具有提前预知性,识别速度较快等优点。
第三,特征码过滤技术。在病毒样本中选择特征码,特征码在一般情况下选得较长,甚至可以达到数十字节,通过特征码对各个文件进行扫描,在发现这一特征码的时候就说明该文件感染了病毒。一般在选择特征码的时候可以根据病毒程序的长度将文件分成几份,这能够有效的避免采用单一特征码误报病毒现象的。发生,此外在选择特征码的时候要避免选出的信息是通用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特征,还要避免选取出来的信息都是零字节的,最后需要将选取出来的几段特征码,以及特征码的偏移量存入病毒库,再表示出病毒的名称也就可以。特征码过滤技术具有检测准确快速,误报警率低,可识别病毒名称等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速度慢,不能够对付隐蔽性的病毒等,主要是针对已知病毒进行分析和记忆贮存。第四,启发扫描技术。
由于新的病毒的不断出现,传统的特征码查杀病毒很难查出新的病毒,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检测病毒的相关代码,研发了启发式扫描技术,启发扫描技术不能够对一些模棱两可的病毒进行准确的分析,容易出现误报,但是这一技术能够在发现病毒的时候及时的提示用户停止运行程序。这一技术是通过分析指令出现的顺序,或者是特定的组合情况等一些常见的病毒来判断文件是否感染了病毒。由于病毒需要对程序进行感染破坏,那么在进行病毒感染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特征,可以通过扫描特定的行为或者是多种行为的组合来判断程序是否是病毒,我们可以根据病毒与其他程序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这一技术主要是针对熊猫烧香病毒等。此外还有主动防御技术,虽然这一技术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技术,但是它同样能够对抗病毒的威胁,在目前依靠特征码技术已经很难适应反病毒的需求,而主动防御技术就是全程监视病毒的行为,一旦发现出现异常情况,就通知用户或者是直接将程序的进行结束。利用这些计算机反病毒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给用户一个较好的使用环境。这一技术会主动出现造成误差,并且难以检测出行为正常技术较高的病毒,它能够在病毒出现后及时的提醒用户,病毒等。
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较多,有木马病毒、hacker病毒、宏病毒等,这些病毒的出现直接危害了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并且暴露了用户的相关信息,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比如现行的虚拟机技术、智能广谱扫描技术以及特征码过滤技术等,合理的利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计算机受到病毒的危害,全面保证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安全。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十三
第一段: 病毒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挑战(200字)
病毒科学是一门关乎人类健康与生存的重要学科,研究病毒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并对抗各类病毒感染。病毒的特殊性质使得研究和理解病毒行为及感染机制充满了挑战。正是因为其神秘性和复杂性,病毒科学领域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懈探索和深入研究。
第二段:病毒科学带来的重要发现和突破(300字)
过去的几十年间,病毒科学的研究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病毒如何侵害寄主细胞,并成功地找到了一些治疗感染的方法。例如,乙肝病毒的疫苗开发让许多人免受乙肝的威胁。另外,疾病如禽流感、SARS和新冠病毒的研究也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病毒通过跨界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危险。这些重要的突破为我们提供了与病毒搏斗的新思路,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手段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段:病毒科学的挑战与不足(300字)
尽管在病毒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不足。首先,病毒学研究的难度依然很大,因为病毒复制机制的复杂性和进化速度的快。其次,病毒变异使得疫苗研发更加困难,传统的疫苗需要不断改良才能应对新出现的病毒变种。另外,在全球范围内,病毒流行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对科学家研究造成的压力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这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加强病毒科学的研究,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第四段:病毒科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200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毒科学领域也在迅速发展。新兴技术如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和高通量测序等,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来研究和应对病毒。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投入病毒领域,推动了病毒科学的持续发展。未来,病毒科学可以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更敏感的病毒检测技术。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也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传染病的爆发。
第五段:个人对病毒科学的认识和展望(200字)
作为一个非科学家,对病毒科学的了解只是皮毛。然而,通过对病毒科学的了解和研究,我认识到病毒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我希望尽力向公众普及病毒的知识,提高公众意识和科学素养,以更好地应对病毒的流行和感染。我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病毒科学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病毒科学领域的重要性与挑战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与发现,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不足。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对病毒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有望应对病毒感染的威胁,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希望。作为公众,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对病毒科学的了解和认知,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病毒的科学论文篇十四
在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出现计算机病毒将会给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及困难,在实际的网络运行过程中要想加强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措施,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及运行进行保障就应加大气象业务网络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有效地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扩散及时消灭或扼杀,保证气象业务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及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55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