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突破和进步呢?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总结示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总结时有所帮助。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过程:
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二
1.认知目标: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2.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自主合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初读时,放手让学生联系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反复诵读。教师借助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适时播放有关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片,利用壮阔优美的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辅助理解古诗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学习古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学诗的方法,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关于大海的录象、西湖风景片;学生搜集有关写水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常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共同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2.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喜欢《浪淘沙》同学,可以找到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读一读。
[古诗二首--《浪淘沙》和《初晴后雨》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三
第六单元的《古诗二首》围绕“水”的主题,选编了白居易的《浪淘沙》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对这两首古诗我们班的孩子已经非常熟悉了,大多数孩子已经能背诵了。那么,对这种孩子已经非常熟悉的古诗该如何教学呢?这个《古诗二首》与第一单元的《古诗二首》在教学的侧重点上应该有什么区别呢?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思考,我想既然孩子对诗非常熟悉,就不能再按部就班地去教了,我想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赏析上来。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齐背了一遍两首古诗,然后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全班学生每人背诵一句,接着又让几个孩子说了一下诗的大意。孩子们也基本说出来了。此时我稍作了一下点拨:“有的同学觉得说诗句的意思比较难,其实并不难。在一句诗中,比较难理解的往往是那几个字,把这几个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也就比较准确了。”于是,我重点强调了以下几个字的意思:《浪淘沙》中的“平沙、淘、遂令”;《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潋滟、空濛、西子”。这样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就比较准确了,然后我又让两名同学连贯地说了一下诗意。
没想到,本来我是让孩子们自由谈的,结果却成了男、女生之间的pk。这时一个男生实在找不出《浪淘沙》的优点了,干脆说,我喜欢《浪淘沙》,因为他写的的很简单,让我们一读就懂。我接过这个学生的话:“白居易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浅显易懂,但却并不简单,你真的读懂这首诗了吗?”
“懂了。”
“你觉得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写景呀!”
“如果仅仅是写景,这首诗也就不会成为千古名篇!大家再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他还在写什么?”
学生一下子来了劲,再次认真地读起诗来。
过了一会,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是个女生),她说:“这首诗是不是在写大自然的力量很大?”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最后一句‘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大自然的力量怎么个大法?”
“它都能让东海变成田地,就说明力量很大。”
“可是东海真的就变成田地了吗?你看到了吗?”
“没有。”
“大家看到了吗?”
“没有!”学生齐答。
“老师也没有!只是在神话中仙人麻姑说她自己三次看到了东海变成桑田。不过,虽然没有人看到东海变成桑田,但大浪日复一日的冲刷着沙滩,却让我们相信沧海变桑田是有可能的。”
“这句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常的。”这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当然,我不会相信他真的理解了,应该是看了参考书的解释。于是我反问道:“既然没有人看到沧海变成桑田,怎么能说这句话是在说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快呢?”
学生一时语塞,本来是男女生之间的pk,变成了我和学生之间的pk。他们联合起来向我开炮了:
“虽然没有人看到沧海变成桑田,但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呀!”
“虽然有可能,但也是很不容易的,应该是说明变化的慢吧!?”
“我们说的是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其他事,而不是沧海变桑田这件事了。”
“那其他的事情和沧海变桑田有什么关系啊?”
学生又哑火了。我知道不能再争论下去了,如果再争论下去就成了钻牛角尖了,该收场了。我说:“同学们,其实你们说的很对,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世间的事情变化很快,但诗人说的非常含蓄,他说,就连浩瀚的东海都有可能变成桑田,又何况其它的万事万物呢?”这时我举了我们班一个学生的例子,我说:“因为对自己的要求有些松懈,就连闫明瑞(我们班一个本身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本次期中考试却退步到了20多名)的学习都退步了,何况其它人呢!”
学生听了会心一笑。我又补充了一句,这首诗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学生哄堂大笑,且鼓起掌来。
“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作,就在于它表面看通篇都在写景,其实却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这时我又问:“现在你们觉得那首诗写得好?”大部分同学都说是《浪淘沙》了。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特别是女生,依然认为《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好。我就追问道:“谁能说说《饮湖上初晴后雨》哪一点最妙?”
“我觉得诗中的比喻句写得很好。”一个学生怯怯的说。
“哪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刚才回答的学生站起来说。
“这个比喻的确非常好,可是好在哪里呢?”
“它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诗人为什么要这么比喻呢?”
“因为西湖和西子都有一个‘西’字。”一个学生说。
“仅仅是因为这个‘西’字吗?”
“因为西施很美,西湖也很美?”另外一个学生说。
“那诗人为什么不把西湖比作一个帅哥呢?”
学生哈哈大笑,笑声中有学生说:“因为帅哥没有美女美!”
“帅哥怎么没有美女美呢?美女有美女的阴柔之美,帅哥有帅哥的阳刚之美。不能这么讲的!”我反驳道。
“大家再仔细的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面对我的进一步追问,学生默然了。
“同学们,因为女人总是爱哭,所以我们就经常说女人是什么做的?”
“水做的!”不太自信的声音。
“女人总是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把西湖比作西子,就表现了西湖的阴柔之美。再加上西子的老家诸暨与西湖同属浙江,也就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因此用西施比喻西湖是再恰当不过了。”我进一步补充道。
“还有,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喻句放到全诗中去看的话,你会发现更为绝妙之处。谁能看出来?”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赞美之情。”
“没错,但妙的不是抒情,而是抒情的方式。”
“诗人说西施不管化浓妆还是淡妆都很合适,意思也就是说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很美。”
“对了!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景,而后两句通过一个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湖与西子的美都是在其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罢,;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妆也好,,都无改其美, 而只能增添其色。这的确是诗人的一个神来之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比喻,西湖后来也常常被人称作‘西子湖’。”
接下来,我再次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那么,现在谁再来说说,你觉得两首诗哪一首更妙?”
“都妙!”
“是啊!西湖是晴也好,雨也罢,淡妆浓抹总相宜;两首诗一个寓理巧妙,一个抒情绝妙,实在难分高下!”
最后,我让学生又齐诵了一遍两首诗,在学生的诵读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四
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
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
3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
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
教学难点: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导读法3合作探究
一、课前导入:播放“北戴河风光”,介绍毛主席游此并留词经过,激发学生兴趣。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词?词牌?词题?
2、你所知道的词牌有哪些?
3、词有哪两大流派?代表人分别是?
三、鉴赏诗歌:
采用四步曲,引导学生按四个步骤鉴赏诗歌:
(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由学生交流,补充作者情况,
教师明确,并补充背景资料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二)朗读诗歌初知大意
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字词质疑:
(1)标拼音:幽燕、碣石、萧瑟
(2)释词义:
幽燕 碣石
魏武 都不见
萧瑟秋风 人间
(3)感知词的大意
(三)赏析诗句领悟意境
探究思考:
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上阕写景,望中所见,说的是空间;下阕抒怀,心中所想,咏的是时间。
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大雨”、“幽燕”、“白浪”“打渔船”。整幅画面雄浑壮阔,很有气势。
3、在写景上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明确:借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明确:学生可自由回答,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认为“落”和“滔”用得好。“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
明确: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凉风、有涛声,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古将士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中。
6、你是怎样理解“换了人间”?
明确: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一种新的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五
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3、板书课题:浪淘沙。齐读课题。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学习汇报。教师随机答疑。(板书:浪淘风簸)
(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
(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出示3、4句诗)
(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
(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男、女生读诗句。(板书:想象写实)
3、指导朗读。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黄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六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黄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师:你们知道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吗?
生:交流预习时收集的关于“凉州词”“王之涣”“边塞诗”的知识。
师补充并板书:曲调名、边塞诗
二、以读为主,探究学习
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说说怎样学习古诗?出示方法: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
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评价。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播放朗读,以作示范全班齐读。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
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你有什么感受?
4、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吗?
5、读一读: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动,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该句)师:读读这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交流:“孤”、“仞”、“一片”教师补充玉门关的资料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小结过渡: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齐读这两句。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理解较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哪些字词较难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读(教师指后两句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整体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拓展阅读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黄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两首诗中所描写的不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故事,背诵古诗,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实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习古诗
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抽学生朗读古诗,学生相互评议,读准字音。
再次的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师:首句“白浪茫茫与海连”,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浩大雄浑的意境当中: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一朵连着一朵,翻滚着澎湃着,举目望去,海的近处是天,天的近处是海,海天连成一片,令人心境开阔。仅仅七个字就刻画出如此博大壮美的画面。
生反复朗读体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平沙浩浩四无边”这句诗是说水中间的田地十分辽阔,也是看不到尽头。此句与首句呼应,令人心中更觉宽阔。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海水每天从朝霞升起至夜幕降落都不停的推涌着大地,就致使浩瀚无际的东海变成令人赞叹的桑田。
学生自由学习古诗,朗读古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以把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有关水的古诗相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浪淘沙》所表达的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诗句文字的美感,诗文的前两句意境雄浑,对仗工整,读起来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的这种写作方法。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浪淘沙
( 唐) 白居易
波涛汹涌 辽阔壮观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 学生自学古诗,边读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或者和小组同学交流,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可巡视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以及朗读情况。
2、检查自学成果。抽学生朗读古诗,生相互评议,指出读的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3、师:有哪位同学到过西湖吗?(出示西湖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美景。
4、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请入境。
5、学生有感情地练读古诗,体会古诗所描写西湖的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景致。
6、引导学生体会《浪淘沙》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所描写的景象的不同,感受语言的魅力!
拓展学习,开发资源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学习了那些描写水的诗句?
通过其他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背诵更多的诗词,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文化,促进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我们领略了西湖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景致。同学们表现得很棒,用自己的方法读懂了古诗。
作业
背诵古诗。
积累其他的和水有关的诗句,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西湖:宁静素雅 美轮美奂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八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时,我先让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描绘黄河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读与思,讨论与交流,从中感受到黄河的雄奇、浩瀚、动荡、伟大,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积累。通过自由背诵,小组赛背,齐背等形式,对古诗进行背诵积累。
学完这首古诗,我还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描写黄河的诗歌,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九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读理解、鉴赏词的能力。
2.能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欣赏评价词的能力。 。
3.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标 知 识 目 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 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 诵读本诗,体味词人悲凉的家国兴亡感。背诵全词。
素质(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
2. 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品味诗歌的内蕴
2. 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诵法——品鉴联想法——陶冶法——探究法
能力训练任务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2.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3.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 概括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诗歌选》
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探微》
二、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导入
第二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2、请阅读【题解】
3、补充介绍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宋朝的铁骑终踏破了他的美梦。归为臣虏,朝夕以泪洗面。曾经俊雅飘逸,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进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时光。从一代帝王沦为臣虏。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 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即《相见欢》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尤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炼,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从的帝王到阶下囚,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 那首《虞美人》(之二)是后主被宋太祖毒害的导火线。宋太祖为了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疑心他暗中图谋报复,准备异动。已经存心要杀他了,到了这年的七月七正是后主的生日,开了一个纪念会,大作其乐,声震云霄。太宗觉得他太放肆了,立刻令楚王元佐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还说:“李词虽写得好,只能算个翰林学士,哪能当一国之主?他若能以写词的功夫治理国家怎会成为我的俘虏啊!”
4、《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创作背景。
《浪淘沙》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下面我们就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第三阶段: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
2、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第四阶段:赏析 (思想内容)
此词为亡国后的伤感、沉痛之作。(表达了亡国之君难遣的悲哀和寂寞。)分上下两片。
交流、明确: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2、朗读下片,说说词人夜间的难堪表现。说说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
交流、明确: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非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暗伤亡国之意。同在月华笼罩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然在无语流淌着。
3、阅读【赏析】内容,加深理解。
4、小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首词主要写亡国之后的伤感和沉痛,层次、线索很清晰。以白天生活难堪和晚间生活难堪统括被俘后的艰难岁月和悲愁心情。
第五阶段:总结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起句辟空而来,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情。作者在词中直泻胸臆,各有侧重。有哀愁:“往事堪哀,对景难排。”有哀怨:“终日谁来;”有哀叹:“金锁沈埋,壮气蒿莱。”全词感情深沉,哀绪不断。
(2)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生动如画,形象鲜明。
(3)白描手法,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而遣词准确、洗练。
“秋风庭院藓侵阶”“秋凉天净月华开”
【景中有寄寓:“庭院藓侵阶;珠帘闲不卷”比喻生活凄凉寂寞。“天净月华开”,“玉棂瑶殿影,空照秦淮”。表示怀愁脉脉难断。
第六阶段:诵读;背诵。
第七阶段:作业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其应怎样评价?
2、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板书
浪淘沙
哀愁:对景难排——沉郁悲凉
白天
哀怨:终日谁来——荒凉冷清
夜晚 哀叹:空照秦淮
教学后记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
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凉州词》
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
孤独蜿蜒曲折
荒凉流程长
同情激奋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一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创作背景
《浪淘沙》本来是六朝民歌的`题目,到了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二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解释: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这首诗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古诗《浪淘沙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3、板书课题:浪淘沙。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学习汇报。教师随机答疑。(板书:浪淘风簸)
(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
(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出示3、4句诗)
(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
(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男、女生读诗句。(板书:想象写实)
3、指导朗读。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黄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四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庭深处,
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
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 ;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 ,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 灯 ”之上着一“ 寒 ”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 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 。至此 ,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 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
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在低垂的`帏幕下 ,玉枕上 ,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在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在,又从现在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在,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五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六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文学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十七
浪淘沙漫,即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品《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这首词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浪淘沙漫》柳永词作鉴赏
浪淘沙漫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灯”之上着一“寒”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低垂的帏幕下,玉枕上,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此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又从现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59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