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总结应该客观完整地反映所总结的内容。通过阅读总结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总结写作的风格和特点。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一
摘要:生态理论在建筑设计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生态建筑基本特征的分析与合理设计,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资源的良性循环,并且提高生态建筑的使用寿命。实践表明,在贯彻环保理念的前提下,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未来建筑的潮流,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理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绿化;环保
一、生态理论的概念和在建筑设计中的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生态与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现代居住理念正颠覆着人们的居住传统,“居家健康”跃升为城市焦点,大量的城市建筑设计都将生态与健康这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森林覆盖率”、“小区绿化率”、“水景房”、“山水房”等热点名词应运而生。从一定意义上讲,基于生态伦理的建筑设计,就像一场绿色的革命,提升了城镇化的品位。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生态建筑”的含义,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绿色生态建筑应体现出以下几条含义:(1)生态建筑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在不破坏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对建筑的位置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给予人们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2)生态建筑本身要以“居家健康”为基础,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条件,包括冬暖夏凉型的气候条件、具备自我调节功能的生物气候条件等[1],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的舒适,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在人与建筑之间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具备良好的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3)生态建筑还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底蕴,不能一味地追求先进与开放,寻找到时代性与历史性的平衡点,建筑设计理念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地的传统特色和人文环境。
二、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理论
生态理论是从环境系统理论演化而来的,基于生态理论的.建筑设计,对于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具备未受污染的水源、有一定湿度且微生物含量较为丰富的土壤、清新而干净的空气,在安全性方面,能够抵挡一般性自然灾害的侵袭,其建筑资源还可以循环使用。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与合理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并非一味地将人作为核心,而是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众所周知,生态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所以此处的以人为本,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这两者是对等的,不能只顾一方而牺牲另一方,应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建筑周围要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创造出更加优美的景色景观,此外还要注重室内环保,围绕人的身心健康这一要素,提升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尽量降低环境带来的污染,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二)对清洁能源的开发
生态建筑不仅反映出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还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注重环保”已经成为生态建筑的特色标签。生态建筑中的各种能耗应降至极低的水平,无论是水电、热能还是建筑与装潢材料等,都要得到有效的使用。多开发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在环境保护中多出一分力。节能降耗是“低碳生活”的基础,更是“注重环保”的推力,在保障人们舒适、健康生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用降低能源消耗的方式节省有限的资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
(三)对资源的循环使用
生态建筑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其建造的资源能够循环使用,该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所认可。当一所建筑被拆除时,旧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钢筋、玻璃、墙砖等,都要尽量回收利用,在确保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建筑的成本。对于一些内部结构尚未老化的旧建筑,可以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加固或改造,在满足人们新需求的同时,还能节省下一大笔建造新建筑的费用,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基于生态理论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人、建筑、自然”三大因素,利用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增强建筑物的性能,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加快建筑新技术的钻研速度,大幅度提升生态建筑的使用寿命。建筑企业要善于创新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提高生态建筑的现代化水平,对于智能型建筑技术要积极采纳和使用,通过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提升,完成自身的跨越发展,设计与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生态建筑。
(四)降低对生物圈的破坏
人文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在生态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高度重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尽量多保护和打造人文景观,确保人文历史的连续性。设计生态建筑要深入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历史,与地方风情和地域特色融合在一起。建筑并非是死的,在人文景观的陶冶下,它会变得更加的生动,更加的富有内涵,完全扎根于当地的人文环境中,表现出历史性与时代性,反映出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差异,体现出该区域的文化和传统[10]。此外,要促进自然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湿地植被,都不得任意破坏,生态建筑尽量跟自然环境相融合,争取开发更多的绿色空间,并使生态建筑保持有活力的布局,杜绝废弃物与有害气体的排放,对于跟建筑有关的废弃物及垃圾,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多种植绿树,以改善当地的气候,尽可能降低对生物圈的破坏程度。
结论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与健康的呼声也更强烈。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应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破坏环境及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加强绿化工作的开展,打造符合当地历史特色的人文景观,多开发与使用清洁能源,全力提倡节能降耗,并利用合理布局确保建筑物内部的环保,尽量使用可循环的资源,以降低建筑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未来建筑的潮流,其“绿色、环保、健康”的内涵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永昌,包行健.基于可持续理论下的山地城镇生态环境节能研究――从国外生态建筑成果看我国的生态建筑及室内空间发展[j].室内设计,2007(2):2-6+24-26.
[3]赵继龙,刘甦,郑斐.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基于新兴生态理念的发展展望[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85-388.
[4]蔺宝钢,徐娅,胡仁锋.生态脆弱区的生物气候学建筑景观设计――河西走廊古浪地区景观规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31-536.
[6]赵宏宇,高洋,王耀武.山地水敏性城市设计――基于“城市、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理论的城市设计新思维[j].规划师,2013(4):86-91.
[7]张建新,王立国.生态经济学视角下建筑工程可持续建设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2(10):5-10.
作者简介:
连鑫1991年10月24日生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二
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我们学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服务社会的目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通过这次机会培养锻炼了我们的才干;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了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社会,树立更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三
戴维森意义理论是一种思想继承性明显的语义论,已之所以被誉为“当代语义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思想实验”,在哲学界、逻辑学界、语言学界引起强烈反响,除了其本身所特有的创新性外,与其主要思想导源是分不开的。探讨戴维森意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导源,有助于我们弄清这一创新性理论的来龙去脉,从而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该理论的深刻思想和重要影响。这一工作往往被我国学界所忽视,这势必导致对戴维森意义理论的理解的简单化和片面化。本文试图立足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思想内容及脉络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将戴维森意义理论的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一、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论—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基本立足点
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基本立足点来自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论,即陈述一个语句的真值条件便能给出该语句意义的说明的观点。戴维森的意义理论基于真值条件分析意义的方案所细致加以阐发的正是弗雷格的这个基本看法。
弗雷格出于探讨数学的逻辑基础的需要,提出了关于语句的真值条件语义论。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和指称的思想及其贯彻的语义组合性原则。
弗雷格关于思想(语句的意义)和真值(语句的指称)的论述是围绕陈述句展开的。他认为,陈述句包含一个思想,思想就是陈述句的意义。他说:“我称思想为某种考虑真的东西。”语句的意义即思想与语句的真值有关,是借助语句及其真值来说明思想的。那么,什么是语句的真值呢?弗雷格认为,“我把一个语句的真值理解为语句是真的或语句是假的情况。再没有其他真值。”也就是说,语句的真值是语句的真或语句的假。这样,弗雷格就明确区分了语句的意义和指称。他举例说,“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与“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这两个语句都为真,即它们的指称相同,但它们表达的思想不同,对于一个不知道晨星就是暮星的人来说,可能会认为其中一个语句是真的而另一个语句是假的。
弗雷格认为,一个语句的意义就是它具有它确实具有的真值而必须满足的条件,即真值条件。他说:一个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和涵义是由这个作为语句的名称据以真的那些条件所确定的,这一名称的涵义——思想——就是这些条件被付诸实现的思想。心这里,他显然提出了这一思想:陈述句的意义——思想——陈述句的真值条件,从而为戴维森采用外延性意义理论研究思路提供了理论准备。
同时,弗雷格对语句的真值的语义论说明为我们提出了一种语义组合性思想。在构造形式语言时,他使用函数结构来处理自然语言语句的主谓结构。在自然语言中,概念和对象分别扮演了类似于函数和自变元的角色。简单语句的基本语法形式是:专名+谓词,这种形式就是一个带有自变元常项的函数,可以用函数表达式它表示属性属于元组的情况。对于语句的语义解释是,它们有意义和指称。语句的意义是它的思想,语句的指称是它的真值。语句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因此语句的意义和指称是由主语和谓语的意义和指称确定的。主语由专名充当,谓语由概念词或谓词充当,因此,语句的意义和指称是由专名和概念词的意义和指称确定的。专名和概念词的意义就成了语句意义即思想的一部分。专名指称的对象处于谓词指称的概念之下,例如,“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其中的“是直辖市”是谓词,我们可以说,“天津这个对象处于直辖市这个概念之下”。“‘是中’是一种性质”,只不过是“处于中这个概念之下”的另一种说法。这样,弗雷格就给出了关于简单语句的语义解释。
就复合语句而言,弗雷格通过对思想的否定和思想的六种结构的分析,用自然语言刻画了语句的语义逻辑系统。他在《思想结构》中一共探讨了六种结构,这六种思想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其中第一种结构和否定在这里表现为原始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以结构i和否定可以推出其他思想结构,这样就可以把“邢和八”为初始命题联结词构造一个命题逻辑系统。
语义组合性原则即语义递归性生成原则,该原则揭示了语句生成的内在逻辑结构形式,已表明,通过特定的递归生成原则,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一种自然语言所有语句的构成形式,从而从已掌握的有限初始表达式出发理解无限多个新的表达式。因此,这一原则为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试图解释一种自然语言的使用者的任一话语的目的提供了直接的方法论指导。
戴维森认为,如果一种意义理论具有形如意谓的语句作为推断,其中可被一个语句的结构描述短语所替代,可被一个指称该语句的意义的单称词项所替代,那么,其形式表征是一个内涵表达模型,已是通过找出与语句组成部分相关的同义性概念给出整个语句的意义的。这实际上是在意义理论的范畴内讨论意义,除了明显的循环论证外,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像指称论那样对意义追问的无穷倒退的局面,显然不符合他提出的有限公理化和无循环性的要求。而采用弗雷格早就告诉我们的真值条件表征意义便能克服这些缺陷,因为“真之谓词的表征对所需要的那种〔递归性〕结构进行描述,并对自然语言的适当的语义学提供了一个清楚的、可检验的标准一种不过是为语言定义真的理论比起表面上的分析所表明的更接近于构造一种完全的意义理论。”这一断言实际上是建立在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说和语义组合性原则基础上的,表明了它是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基本立足点。
二、蒯因的彻底的翻译理论—戴维森意义理论的经验解释的理论基础
戴维森明确承认,他在语义学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的老师蒯因。他在《对真理和解释的探究》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蒯因,没有他,本书无以问世。”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其意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彻底解释理论与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有着不可否认的亲缘关系。
大家知道,蒯因在其自然化认识论理论框架内,提出了旨在为自然语言提供一部从行为到语言的整体上相容的翻译手册的“彻底的翻译”理论。它涉及一种极端的翻译情形:在一种迄今对从未接触过的语言的翻译的情形下,没有业已存在的翻译手册可供依凭,也没有现存的字典可供借助,语言学家除了自己对陌生语言的说话者的行为观察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翻译证据。蒯因设计了一个丛林语言学家翻译土著语言的情形:丛林语言学家对这种语言的翻译只能从与刺激条件直接相联系的语句即观察性场合句开始,把听到的语句和看到的言语刺激联系起来,然后通过问询方式,观察说话者的言语行为倾向,即说话者在特定的刺激条件下赞同与不赞同的行为反应,通过不断反复的刺激和观察,逐渐建立起这种语言与语言学家母语之间的语词对应关系,编纂一部翻译手册。这是一部基于刺激意义的翻译手册。
蒯因还将表达式的真假值和土著人对它们的赞同态度联结起来,从而给出真值函项的刺激意义。因为一个否定式是真的当且仅当被否定的那个表达式是假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某个土著语素翻译成“并非”,当且仅当,对于任一土著语句p,土著人赞同p之前附加那个语素而形成的表达式,当且仅当他不赞同p;同理,一个合取式是真的,当且仅当它的两个合取肢都是真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某个土著语素翻译成“并且”,当且仅当,对于任何两个土著语句p和9,土著人赞同由那个语素连结p和9而形成的表达式,当且仅当他既赞同p又赞同9;一个析取式是真的,当且仅当它的两个合取肢至少一个是真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某个土著语素翻译成“或者”,当且仅当,对于任何两个土著语句p和9,土著人赞同由那个语素连结p和9而形成的表达式,当且仅当他或者赞同p或者赞同9。如此等等。
对于非观察性的场合句和恒定句的意义则不能直接通过刺激意义加以确定。蒯因为此建议彻底的翻译者求助于分析假设。“分析假设的方法是利用动力把我们抛入土著语言的办法。它是把奇异的新枝嫁接到常见的老树上的办法。”也就是说,分析假设不是直接将翻译者与说话者当下的刺激证据相联系,而是与翻译者的概念框架相联系,这种概念框架在知识或概念的网络中最终还是要与刺激证据发生关联的,这种关联是通过它们与观察性场合句的关系实现的。
在蒯因看来,无论是刺激意义的翻译方式还是分析假设的翻译方式都与翻译者和说话者的附带信息有关。这些信息包括语言知识、信念知识等等。因此必然引发翻译不确定性的论题,即“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纂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手册,所有这些手册都与言语倾向的总体相容,但它们彼此之间却不相容。”意义和信息“不可分离地联结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这种不可分离性是蒯因称之为翻译的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意义和信息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经验证据确定意义的不充分性。蒯因认为,我们所谓的知识或信念的整体是一个沿边缘与经验紧密接触的人工织造物,如果把整个科学比作一个力场,其边界条件就是经验,那么,我们会发现,边界条件即经验对整个场是如此的不确定,以至于在根据任何单独相反的经验对哪些陈述重新评价上有很大的选择自由。谈一个个别陈述的经验内容会使人步入歧途。
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体现了蒯因的整体论知识观。确定语言意义的行为证据和相随信息的不可分离性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被翻译或解释的语言对象的言内语境因素,还要考虑包括语言使用者的情况在内的言外语境因素。蒯因的整体论不仅涉及到语言系统内各语句之间的一种整体论语义性质,而且也涉及到了语言使用者的信念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的整体论联系,以及语言系统和信念系统之间的整体性关系。正是整体论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决定了翻译工作的性质。同时,一部翻译手册的提出和完善不仅仅是联结表达式的事情,而且是预设相同信念的事情,即使在语言学家开始询问土著说话者之前也要做出这种假设。否则,一切交流和翻译活动无从谈起。这就是在蒯因、戴维森和其他人著作中所谓的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在蒯因彻底的翻译理论中得到了应用。他在谈到对土著语言中的真值函项的翻译问题时认为,我们只能假设土著语言中的真值函项和我们母语中的真值函项相同。虽然这种做法违背一种所谓的容忍明显的自我矛盾或不一致性的前逻辑思维(urologicalmentality)的学说,但我们在翻译时别无选择,否则,会使我们对土著语的翻译显得稀奇古怪而难以理解,因为任何恰当的翻译都得遵循逻辑规律。实际上,即使在对观察句的翻译情形下蒯因也预设了宽容原则:而对说话者和翻译者共处的刺激场景,土著人和我们具有整体上相同的心理态度、价值取向和感觉功能,否则,那种刺激意义的方案无法实施。同时,在分析假设时只有预设土著人和我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语言习惯和知识,我们才有可能去解析土著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结构,从而建立起一部恰当的翻译手册。
前面已经提到,戴维森试图诉诸塔尔斯基的约定模式的真理论给出一种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的形式表征,并且通过这种表征来解释和说明自然语言的意义。可是,单靠语句本身还不足以说明这种理论的解释功能。这一点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因此,如何针对自然语言中丰富的经验事实为从形式上诉诸真谓词的外延主义表征方案提供一种恰当的解释,即如何使之呈现为一种解释性真理论,必然成为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核心课题。在他看来,在一种不预设任何语义信息、概念或知识的极端情形下,立足于人类主体间的可观察行为的解释理论有望既能从整体上保持意义理论的外延特色,又能对一种自然语言的说话者的话语作出解释。这种解释背景非常类似于蒯因的翻译背景,即设想的一种完全从头开始理解一个陌生的语言团体的人类学场景。受蒯因“彻底的翻译”的思想启发,戴维森提出了著名的“彻底的解释”的理论。
不难发现,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为戴维森解释性真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戴维森彻底的解释理论就是直接在蒯因的彻底的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蒯因和戴维森虽然各自的理论目标不同,但他们最终要求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在彻底的情形下寻求一种经验证据对语言意义的支持关系。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是其自然化哲学体系的一个论据和例证,而戴维森彻底的解释理论是其意义理论的一个环节(另一个环节是约定模式的形式表征),但二者选择的起点都是相同的,即可观察行为,都是以言语交流方式为突破口寻求“语言有意义究竟是怎么回事叩这一问题的答案的。其次,在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基础上戴维森提出了解释的不确定性论题。戴维森将蒯因翻译理论的意义与伴随信息的不可分离性转变为其解释理论中的意义和信念的相互依赖性,将蒯因的认识整体论发展到语义因素和命题态度的相互依赖的思想。通过这样的转变,戴维森巧妙地将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转变成他的解释不确定性论题。第三,蒯因的整体论原则和宽容原则在戴维森解释理论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发挥而成为其基本原则。戴维森全面启用蒯因式的整体论。概括起来,除了整体论的语境意义观外,还在解释真、信念和意义三者(解释三元组)之间关系时始终贯穿整体论原则,而且还将这种原则渗透到研究形面上学的真理方法之中。宽容原则在戴维森理论中贯彻得更为全面。在他看来,蒯因的刺激意义范型难免带有私人的主观色彩,我们应该回避这种讨论方式,其结果是应当全面地运用宽容原则,因此他将其作为一个预设前提全面地运用于说明意义和信念、意义和真、真和信念的相互关系中。
由此可见,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理论在证据基础、主要内容和贯穿的基本原则方面都明显地来源于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对此,马尔帕斯客观公正地说:“蒯因的工作为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理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标志戴维森工作立足点的正是蒯因关于彻底翻译方案的观念。正是在蒯因的著作中我们才首次碰到整体论、不确定性和宽容这些在戴维森彻底解释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观念。’,对此,戴维森也坦承,他研究意义理论的不少想法本质上是蒯因的,因此读者肯定会为他们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如此深入地一致而感到震撼。虽然他们在一些细小的方面有分歧,但是对翻译的不确定性、整体论和宽容原则的基本看法无疑是一致的。
总之,戴维森意义理论旨在为一种令人满意的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提供恰当的形式表征和经验解释,呈现为一种解释性的真理论,由两付对子构成:一是意义和真结成的对子,这付对子给出了意义理论的具有递归性质的公理化形式表征;二是意义和信念结成的对子,这付对子以彻底的解释的方式从经验内容方面表达了解释三元组(意义和信念)的共生关系。前者受塔尔斯基约定真之语义学的影响,后者受蒯因“彻底的翻译”思想的启发,二者的思想立足点是弗雷格的真值条件意义论。这些哲学大师的经典思想,为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石,也正是由于戴维森善于借鉴这些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使其意义理论注定从一问世就潜在地具备非凡的理论优势和影响力。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四
一、人本教育理论的概述
对于人本教育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和现象学,因此,对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其本质在于人本主义哲学和现象学。人本主义哲学认为,人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人可以在各种物质存在的基础上创造出意义,从而体现出个体存在的价值;现象学注重的是通过对人的知觉进行客观描述,从而将意识的本质揭示出来,现象学对个体的内在感受研究比较深入,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借助于现象学对个体内在感受的研究,来实现对个体内心世界进行研究。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求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层次的,当人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就会将需求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以此类推,直到个体的自我价值完全实现。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中对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对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认知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入分许,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以此保证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2)情感性原则,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具有需求的,这样才促使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于人的需求主要有生理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等,其中情感需求是人的一种心理高层次需求,人只有满足了情感需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学习、生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给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3)可操作性原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理论教育和教育实践的关键,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只有保证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高中地理教师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贴切学生实际,并保证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进行。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会对地理教学方向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做好教学目标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保证其科学性、规范性,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对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提倡要达到“知情统一”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锋与天气”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做出如下定位。
“锋与天气”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陈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可以简单的利用简易图,并将锋的形成、类型描述出来;
2)学生能阅读、分析天气图,能对锋面引起的天气变化进行解释;
3)学生能根据案例,将灾害性天气寒潮的形成以及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描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能在阅读、绘制锋面图的过程中,将天气变化解释出来;
2)学生能在观看南方地区雪灾视频,通过讨论分析出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生能说明天气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并且学生的减灾意识会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提出,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因此,教育应该尊重个体的真实性,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注重观察身边的生活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地理现象,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增强地理教学的生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对于地理是一门人文气息很强的学科,同时地理学科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天地日月、自然人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深入挖掘地理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总结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将其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能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视角开展教学设计,以此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五
摘要:席勒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所撰写的《审美教育书简》系统地阐释了他的美育理论。论文详细论述了席勒美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目前教育问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美学理论;教育问题;指导意义
在西方,美学理论古已有之。虽然无论是在古代、中世纪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思想家们都纷纷注意到美学的各个方面,对“美”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不过,作为专门研究“美”的一般美学成果则主要归功于18世纪。一般认为,鲍姆嘉通(1714-1762)创立了美学科学,或至少认为他发明了“美学”这一名称。总之,在整个18世纪,被正式表达为美学的审美经验受到了“科学”的研究。
“美的艺术和美的科学”问题充满了这个世纪。”18世纪美学理论的核心则聚焦于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见解。席勒通过一系列诗化的美之哲学论证,一方面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美学乌托邦,试图将理论的美学引向行动的美学,借助美育使人类在未来建立起一个自由的理性王国。“这个美学范畴体系的构想可以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完备的和最细致的,而且至今也很少见有如此完整而精细的构想。”另一方面,他使美学进入了哲学的中心范畴。塞维尔认为“:在18世纪美学理论中构成一个关键性转折点的是席勒的美学理论,而不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因为席勒的美学理论比康德的理论更多地指出了未来的道路。理查德・克罗纳(richardknoner)试图表明,席勒的美学理论影响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因为它使美学在哲学进程中成为一个中心角色。”席勒美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拟就通过详细解读席勒的《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简称《美育书简》)一书,发掘其美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探寻对我国教育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性思想。
1席勒的美育理论
《美育书简》成书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法国大革命在他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着革命引起的暴力逐渐失去控制和不断扩大,和许多德国知识精英包括歌德一样,席勒从支持转向了反对。大革命的暴力趋向使他认为当今人类处于两种状态:颓废和野蛮。处于上层的这些所谓文明阶级,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创造激情“,显出一幅懒散和性格败坏的令人作呕的景象,这些毛病出于文明本身,这就更加令人厌恨。”。而下层阶级“从长期的麻木不仁和自我欺骗中清醒过来,人的大多数都一致严正地要求恢复人不可丧失的权利。但是,他不只是要求,他还处处挺身而起,要用暴力夺取它”。尤其糟糕的是文明阶层的意志衰退,他把这些人类的堕落归咎于启蒙文化。从而他认为到通过革命是无法令伦理国家出现。因此,席勒认为人在政治上能实现自由之前,必须取得道德的自由,“要改革国家,获得政治自由,必须首先改革时代的性格,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
另外,席勒生活的年代,欧洲工业化已经形成规模,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人们成为社会这部庞大机器的'细小零件。
科技的专门化导致学术更精密的分工。现代文明把人类天性引向分裂,也不断的背离自然之道。这样的社会状况促使席勒思考人类文明如何能和谐长久的发展。席勒视美为人性的完满实现,因而将美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相贯通,使之成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的中介。
他通过《美育书简》论证人类社会只有通过美育的途径,才能从自然国家假道审美王国走向伦理国家。
给近代人造成这种创伤的正是文明本身。只要一方面由于经验扩大和思维更确定因而必须更加精确地区分各种科学,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这架钟表更为错综复杂因而必须更加严格地划分各种等级和职业,人的天性的内在联系就要被撕裂开来,一种破坏性的纷争就要分裂本来处于和谐状态的人的各种力量。这样,直觉知性和思辨知性就敌对地分布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怀着猜疑和嫉妒守护各自领域的界限。
席勒在这里指出,现代人性的分裂,感性与理性的对抗,违背了自然法则,阻碍人类文明走向更高阶段,成为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屏障。
在前十封信中席勒尖锐地批评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纯粹理性文化”,对现代人及现代文明作了激进的批判。但他的历史观并不否认现代文明的进程,认为这个阶段是一种无法逆转的、必然的文明进程,但是人的个体却为此牺牲了完整的人性和尊严,现代所缺少的正是理想化了的古希腊人所具有的整体性、和谐以及和解。
天性的完整性。从而使当前的自然王国经由审美王国达到人类理想的伦理王国,也就是自由王国。
那么如何进入这一人性完美的过程呢?席勒提出了一种将“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结合起来,使之变为“游戏冲动”的主张。当我们摆脱了任何外在与内在的压力去做一件自己高兴做的事情时,我们就获得了“游戏冲动”。这种“游戏冲动”就是美的内容。正是这种游戏冲动在物质世界与道德世界之间搭起了桥梁。
席勒之美既不是物质性的强制,也不是精神或道德的强制,不以功利为目的,弥合理性与感性间的分裂,促进两者的和谐。人没有经过审美教育,就不可能享受政治自由。在提出建立一个审美王国的同时,席勒既希望用美学改造现实,又希望保持缪斯王国的精神品质,不愿它沦落进庸俗的实用主义范畴。这种美学追求则决定了席勒的美学乌托邦。
2美学乌托邦的实现意义
席勒的美学理论被认为是西方美学最重要的基石。理查德・索默(richardsommer)从心理学观点出发,主张席勒而非康德是18世纪美学的顶峰。他的美学理论影响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席勒对审美经验的分析含有社会的、政治的和社会学的批判意义。如果没有席勒,赫伯特・马尔库塞式的空想也许是不可能的。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处处显露出席勒思想的痕迹。
尽管如此,席勒美学理论一直没有脱离“乌托邦式的美学王国”这一冠名,历代研究者始终认为他虽然尖锐批判了现实,却无力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一个万灵药方,只好借助想象力设计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梦幻乌托邦。恩格斯曾经赞扬黑格尔说“,没有一个人比他更辛辣地嘲笑了席勒所传播的那种沉湎于不能实现的理想的庸人倾向。”也有人说席勒虽然开出了治疗社会疾病的药方,但它却不能用来治病。
但是,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席勒的美育理论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席勒提倡的美育思想以培养个体人的人性完整,道德完善为目的,反对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和社会评价体系。反观我国现在的教育现状,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整体教育制度和教育氛围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当前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对个人的评价体系是唯功利性的。至于人的全面发展,道德培养,则无力,也无心论及。就像席勒所说的:倘若公共社会把职业当作衡量人的标淮;倘若他尊重甲公民是因为他的记忆力、尊重乙公民是因为他有把一切都分得象表格一样精确的知解力,尊重丙公民是因为他有机械的技能,倘若它一方面不问性格如何只要求知识,相反,另一方面又为了一种遵守秩序的精神和奉公守法的行为就原谅知性的最大黑暗。物质枷锁的束缚使人越来越胆颤心惊,因而怕失去什么的畏惧甚至窒息了要求上进的热烈冲动,逆来顺受这个准则被看作是最高的生活智慧。
针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不妨从席勒的美育理论中寻找解决的方法。席勒的美学思想始终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道德完善和自由精神。对于教育他严厉指出“培养个别的力,就必须牺牲这些力的完整性,这肯定是错误的”必须注重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因为“感受性越是得到多方面的培育。它越是灵活,给现象提供的面越多,人也就越能把握世界,越能在他自身内发展天禀;人格性越是有力和深沉,理性获得的自由越多,人也就越能理解世界,越能在他自身之外创造形式。”而要做到全面发展,就应当通过审美教育。他提出以游戏为手段,对受教育者要通过高尚精神的引导和感染来提高他们的美德和品质。“你要把任性、轻浮和粗野从他们的娱乐中排除出去,从而你也就能够不知不觉地把这一切从他们的行动中,最终从他们的意向中驱除出去了。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遇到他们,你都要以高尚的、伟大的、精神,丰富的形式把他们围住,四周用杰出事物的象征把他们包围,直到假象胜过现实,艺术胜过自然为止。”3结语席勒的哲学是爱的哲学。对他来说,宇宙是一条伟大的锁链,爱担保了生灵在伟大锁链中的关联,万事万物都被爱束缚在这条永恒的锁链上。但他的爱的哲学并不是一种幻想的彼岸,完全是经验的。
它涉及一种我们都能在内心体验到的爱。所以,他的美学理论也是从爱的激情出发,以对自然人性的尊重为目标,希望通过审美教育能使人类文明与宇宙和谐共生,使爱永存于天地之间。
席勒之爱的哲学如能应用于我们的教育之中,我们的社会之中,那么我们必会迈步于通向席勒所梦想的伦理王国的大道之上。
参考文献:
[1]蒋孔阳著.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1.
[2](美)l.p.维塞尔著,毛萍,熊志翔译.活的形象美学:席勒美学与近代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3](德)弗里德里希・席勒著,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2.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9.
[5]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v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9.
[6]高建平.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性批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35(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德)吕德格尔・萨弗兰斯基著,卫茂平译.席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六
摘要:英美文学的学习在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中的学习,是一项经常被忽视的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英美文学学习与英语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旨在说明英美文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升,以及创新、思辨能力的拓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习;人文素养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通行全球,可以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乃至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者、商人,乃至处于整个社会人群所认同。
著名教授胡文仲先生也指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发扬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可见,英语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
那么,对于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就不需要进行英美文化的学习呢?其实并非如此,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英语教学来说,英语课程不仅是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也应该成为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
因此英美文化在非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和辅助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英美文学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1.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语言,作为随着人类文化程度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出现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它就是对文化最重要的体现。
我们所学习的发音,词汇,甚至还有语法这类基础知识,不得不说是由一种民族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所决定的。
语言的存在很好的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是人类得以实现其价值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表现形式。
只有通过语言的交流,才得以让人类的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无限的发扬和传承下去。
那么作为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这门语言的同时,也就顺其自然的接受了它所承载的文化精髓,无形当中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时,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这种技能,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大大刺激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动机。
拥有一定的英美文学相关知识背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背景,正确的判断适用场合和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一点的指导意义。
所以,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作为语言的学习者,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了解文化背后的底蕴,也只有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文化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因此,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提高和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对于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程实施的标准和要求里就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以便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得以进行必要有效地交际。
因此,对于大学英语课本的选材,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是以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来进行学习的,题材较为广泛,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延伸。
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为教师提供大量丰富的教学素材之外,也能更好的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让他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籍。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译,这五种最基本的语言应用技能外,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对于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标准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技能训练可以达到的。
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大量的输入后再输出的一个循环过程,文字的多样性和精致与否,涉及到很多书面语和口头语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可效仿的模版。
通过这些词汇和语句的大量积累,不仅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使学生接触到了处于真实语境中的语言本身,在增强了语感的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英美文化知识的本身就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了可参考的素材,也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锻炼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力
文学的存在形式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方式来实现的。
来自于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经过文学作家和巨匠们的文字凝练,无疑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空间。
这些富有生活特征的文字十分的通俗易懂,也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障碍。
那些丰富的故事情节、典故、甚至人生的哲理,在他们的笔下,通过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很好的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反之,如果我们的英语学习,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而忽视对英美文学这个文化宝库的学习的话,英语说得再流利,也谈不上真正了解和掌握了这门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双方都不可能离开和超越对方而独立存在。
通过感知这些西方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评判视角,才能很好的对他国的文化进行理解、包容、尊重、甚至学习和效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4.满足对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创新、思辨能力方面的培养
人文素养,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等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世界观。
它是个人的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所以一个人文素养好的人必须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人文素养也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对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文字记录着人类的历史、社会生活中的智慧和人类的文明成果,阅读这样的文字是能够起到陶冶人的情操,引发人类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升华人格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所有的文学作品时,会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崭新的自己未知的世界,实际上文学也是学生透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
所以,通过这样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品味不同作家的文体和写作风格,从表层的语言学习逐渐深入到深层的文化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文学阅读作为一种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认真的感受,独立的思考。
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辨、创新过程,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品中的真、善、美,将德育融入到了文学作品赏析的同时,无形当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也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结语
目前,随着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素养的逐渐提高,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鉴于文化素养在大学生个人素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确应该充分的认识和发挥文学对于语言学习的能动性作用。
撇开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词义、句义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更多的去理解和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内在意义。
将这种开放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既能使学生很好的扩大获取知识的来源,将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很好的作为教科书的有益补充,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习文化和语言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能很好的将从作品中学来的语言能力应变为日常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i[j].外语研究,2002(1).
[2]刘富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三维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
[3]文秋芳.文化之旅―――英国(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徐浩.英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七
民族音乐具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珍贵的财富。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遭受打击,年青一代的学生,很少人主动关注民族音乐。本人认为,中小学是发展与传承民族音乐的一个方向,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寻找尽可能多的群众。
一、中小学传播与传承民族音乐的可行性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生存环境和传播的人,中小学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要环节。苏教版中小学教材有众多民歌歌曲,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校职能部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民族音乐传承离不开青少年一代,其传承的主力军更是他们。中小学学生源源不断,为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受众。
二、民族音乐在中小学发展与与传承中实施措施
(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中小学喜欢欣赏现代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中去慢慢引导。例如,他们喜欢听流行歌曲,老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引起他们的兴趣,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有很多流行音乐也是基于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逐步培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及学习民族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的方法
1.民歌的学习
民歌一般是口头传唱,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歌曲。在学唱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将音乐、画面、歌声融为一体,例如,学习《茉莉花》这首曲目时,我们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图片,讲解不同地方的生活环境习惯,造就了不一样的的性格。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学生学习到河北《茉莉花》的刚直、爽朗;江苏《茉莉花》的委婉、抒情。
2.民族乐器欣赏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最经典器乐作品,还详细地把每个乐器组中的重要乐器都作了图文介绍、音色听辨,还有作品的结构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详细地、直观地去了解器乐及器乐作品。如器乐合奏《喜洋洋》有几个段落组成,必须分段欣赏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了他们综合理论知识。在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体现了该乐曲学习的`音乐价值和艺术内涵,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
3.流行歌曲带动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们可以巧妙地把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民族音乐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他们喜欢听《江南style》,喜欢跳骑马舞,从蒙古族的骑马的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声乐作品,中小学生都很喜欢,大部分作品带有是流行元素和民族元素相结合,大家很容易去接受,也很容易去传唱。
4.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
学校应该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等社团。中小学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民乐合奏作品,如新疆民歌有许多适合中小学生演奏的作品,音乐老师可以去精心挑选来在学校课堂民乐团使用。学校安排定期去排练,在排练中通过讲解曲子的结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喜欢这首乐曲并且愿意去学习和演奏。
5.加强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课不是单一的课程,音乐教师要有驾驭中华民族音乐教材的能力,提升民族音乐文化底蕴。中小学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的成败与教师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作为发展与传承的主力,不是被动者。因此,作为知识传播者应尽可能地提高在民族音乐的综合素养,健全民族音乐的知识结构,以自身行动去带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看法和认识,让学生能继承发扬民族音乐,从内心深处去感受民族文化。
6.加强对其他民族音乐的了解
中国深厚的多民族文化与音乐的多元性,民族音乐显现出与西方民族音乐的不同,这些不同为民族音乐在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艺术也存在着普遍的共性,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应该局限在地本国音乐的学习上。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习也应该涉及对其他民族音乐的研究,这是对本民族音乐发展的一种推动。只有深刻的了解世界音乐,才能意识到本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使国内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加全面。
三、中小学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及传承的作用
第一,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对音乐的观念有所改变,意识到本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价值是独特的。第二,将民族音乐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使我国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可以增加我们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得到增强。
四、结语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在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及学习,将民族音乐当作一种音乐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和讲解,才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从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音乐工作者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将中国的音乐推向世界,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2]张媛.浅议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4,(10):8+20.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八
音乐总是能够打动人心,表达、抒发人类的感情,其中,笛子艺术属于民族音乐中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音色较为明亮圆润,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笛子在民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民族音乐发展中一定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发展与传承下去。掌握笛子的基本属性与演奏技巧,对笛子艺术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与认知。在众多的民族乐器发展中,笛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脚步基本是一致的,并且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娱乐、艺术精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演奏乐器,更多的是中华民族音乐学科内涵的展现。
一、笛子的发展史与表现形式
(一)笛子的发展史
笛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是其具体的起源时间无法确认,当前,国内外对于笛子的起源时间有不一样的研究结论。笛子属于河姆渡出土中的文物,其中有一种笛子类型被称之为骨笛,骨笛与现今的六孔笛有很大的相似度,河姆渡出土中的笛子文物距现在已经有了八千多年了,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笛子。其次,在罗泊湾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支有7个暗孔、用2节竹削制成的笛子。随后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笛子,这都能够证明我国笛子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文物学者通过查阅早些年的文献发现,在皇帝时期就存在竹笛子,到了宋朝的时候人们用笛子表现出高低调子,广泛流传于人们的娱乐生活中。当笛子成为地方戏曲伴奏中的关键乐器之后,促进了笛子更好的发展,被运用于各种民族音乐中。
(二)笛子的表现形式
笛子属于汉族最为古老的乐器,也是最具有特色与民族气息的,是民族音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笛子的传播形式历年来都是心口相传的。笛子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乐器,但是相应的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新颖的乐器,因为笛子是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拥有了一定的历史沉淀和厚度,但是笛子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当前很多流行乐曲中融入了笛子艺术。笛子最初是借助于曲艺与戏曲伴奏登上舞台的,充分展示了笛子的美好之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笛子分为“南派”与“北派”两种形式,主要是受到当地生活环境与地域民族的影响,具备有自身较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常不会在意音乐的音域,而是更多的看音乐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好的音乐能够触碰人的情感,比如《我和你》这首奥运主题曲,仅仅用到了12356这几个音,但成为了永远印在人们心中的歌曲,从这可以看出六孔笛子比其他乐器的音域少,但是表达的音乐情感比较丰富。在演奏笛子中,有用到半音,比如《流浪者之歌》就可以用笛子来演奏,但是《流浪者之歌》用小提琴来演奏存在很大的难度;其次,还有《无穷动》这首曲子,其中运用了较多的半音与循环双吐演奏,很多音乐大师无法充分掌握这种演奏方法。从以上几点可以表明,中国笛子中的演奏技巧是如此高超,很多人利用长笛演奏的时候基本的循环换气都做不到。对于笛子的音域问题,很少人知道存在八孔与十孔笛子,八孔与十孔笛子能够拓展半音的音域与演奏,这就是笛子在发展中的创新,这证明了我国的笛子艺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变化着。
二、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和传承方法
(一)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
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有更好的发展,永久地传承下去,首先要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因为我国现在提倡继承传统优良文化,而民族风属于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在笛子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仅仅追求创新,而是要适当地保留笛子中原有的民族风特色,这样才能够促进笛子艺术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在笛子发展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出民族文化气息,展现出我国的独特文化,这样才能够在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生存下去,做到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多新型的行为、思想、事物等,对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始终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元素、特质的优良素材保留下来,去除一些被社会淘汰的腐朽技艺。因为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不同,从而人们对于笛子艺术的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淮河与秦岭属于分界自然环境的标志,同时也是分别经济和社会的标志,从而展现出了南方和北方人之间的.文化、性格差异性,俗话说“南柔北刚”,同样在笛子艺术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南方人的生活通常是依山傍水,所以艺术风格较为清亮、委婉、柔和与清脆相互呼应,让人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北方人的生活往往是居住在高原山地或者平原中,使得人们的性格朴实、爽朗,从而笛子艺术也比较高亢低回。我们要保留这些民族艺术特色,这也是分辨中国56个民族的重要途径,是永远不会被遗弃的。
(二)把笛子艺术载入到图书馆中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笛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六十多年,并且在这六十多年间笛子艺术发展较为迅速,仅仅依靠心口相传就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展现出了笛子的艺术魅力,是非常值得永久发展与传承下去的,所以要把笛子艺术传入图书馆中,让更多的人去认识笛子,感受笛子的艺术形式以及发展历史,激发人们对祖国优良艺术的自豪之情。比如,对曲笛、梆笛、定调笛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些都可以载入图书馆中,这些笛子也反映出我国在历史发展中人们的审美水平在逐渐上升。曲笛产于苏州一带,它虽然很小巧,但是音色较为细腻,通常展现的是c调与d调,适合演奏细腻悠扬的曲子,和江南美景很搭;梆笛属于音色激越高昂的笛子类型,多用于北方地区的独奏与伴奏中,如梆子戏、二人台、吹歌等;定调笛适合于乐队演奏,通过调节音孔与吹孔的距离改变音准,非常适合于民间演奏。以上都是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具体运用,值得让更多的人去发掘、了解。
(三)把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
中国的笛子艺术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想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流传下去,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保留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对笛子艺术进行创新,让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更好发展,走向国际化发展路线,不仅仅让国人在民族音乐中继承、弘扬笛子艺术,还要让更多的外国人对笛子艺术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笛子演奏者要勇于尝试不同风格的笛子艺术形式,把各种风格融合在一起,比如,将笛子艺术运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在民俗音乐笛子曲目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让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在一起,让笛子艺术在民族音乐中得到更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总之,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继续发展与继承下去,需要保留笛子艺术中的优良元素,并且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传统笛子艺术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创新,让更多的人更为深刻地了解笛子。
参考文献
[1]刘飞.笛乐演奏家简广易、俞逊发、李大同舞台表演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贾黎明.秦地笛子代表人物及其演奏作品音乐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王彦.对大g调低音笛的演奏特点探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九
陶行知教育理论是将生活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相互影响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更好的生活。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教育的载体,离开生活的教育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
陶行知眼中生活是教育的全部来源,也是教育最终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教育的内容需要与生活内容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教学问题,同时将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课堂教学当中。
陶行知认为社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封闭的教室对教学的束缚与限制。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置身在生活环境之中快乐地进行学习。
陶行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其教育论当中教学做合一占据着“核心”地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游戏化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即教育,需要借助生活这一途径才能够传递教育的真正精髓,而生活也是教育作重要的资源库,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但现阶段在幼儿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完全秉承着“教材至上”的理论,以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幼儿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因此造成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践生活相脱节,导致幼儿无法燃起对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幼儿教学游戏化需要教师将幼儿的实际生活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并且一并编排成游戏,使得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学习。比如说在大班的识字组词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找小伙伴玩的过程融入其中,编排成“找朋友”的游戏,即教师将写有太、阳、天、空、土、地等单字的字卡任意分发给幼儿,之后组织幼儿一人拿一张单字卡,在“找朋友”的背影音乐之下与另外一位小朋友手中的单字卡组成一个新的词组,假如音乐停止幼儿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并顺利组成新词组,就需要接受“惩罚”,如用手中的单字卡自行组成一个新词组并造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在全班面前比表演一个小节目等等。在识字游戏当中,教师将幼儿生活中找朋友的玩的内容与识字组词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通过该游戏学会认字组词,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幼儿通过游戏学会与他人相处,在游戏当中学会交朋友,进而培养幼儿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健康良好的心态,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教学环境生活化
由上文可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当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概念,也就是说在陶行知的眼中,生活教育需要报社会看做是学校,教师除了在现有的教室当中开展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当中,鼓励幼儿能够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使之能够通过积累和调动生活经验更好的完成学习。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其极强的实践性也可以让每一位幼儿参与到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创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比如说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春姑娘”的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区内的或是周围的公园当中玩“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花草树木等在春天中的具体形态、颜色等切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对春天的认知与喜爱之情。将教学课堂放置在自然环境当中,不仅符合幼儿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性,同时也能够利用其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并且也能够使得幼儿在短时间内可以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学会联系生活实践,依靠自己同真实世界的联系与接触真正感知教学内容、感知生活。在该游戏当中,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全面透彻的“接触”和感知春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真实美丽的自然环境,告知幼儿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幼儿能够在“做中学”,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与体验,并形成深刻记忆,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生活当中。特别是幼儿由于受到自身年龄限制,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不自觉使用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性格特点,通过加强游戏的实践性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获取真知。比如说在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幼儿发放若干由拼插玩具如积木等等组合而成的图形,之后要求幼儿此时只能通过眼睛对玩具进行观察,尝试说出由玩具拼插而成的图形特点,如一共有六个面,表面光滑平整等等;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将玩具进行拆分,此时教师需要将图形的名称、特征等知识传授给幼儿,并要求幼儿将拆分后的玩具自主进行拼装,将其还原变为原有图形形状。但在此过程当中考虑到部分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时教师还需要充分鼓励幼儿发挥其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重新拼插组合玩具时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将其拼装成一个全新的图形。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玩具游戏,使得幼儿能够通过自行拼插组合玩具认识图形,甚至创造出全新的图形,不仅真正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完成知识的获取与深刻认识、记忆,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游戏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能够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生活化改造,使得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相互结合,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当中通过做游戏的实践方式完成学习。最终幼儿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
1.1电子传感器的表现特征。
电子传感器主要是通过电子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测的装置,将电子传感器安装到电气系统中,能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的监管,并将监测信息通过电子信号的方式进行传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1电子传感器的数字性信号传播特点。
电子传感器的应用主要是以电子科技与网络技术为主导的,因此,数字性是传感器的主要使用特征。近几年,电气系统设备不断进行更新换代,使得技术部门对监测技术的要求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电力单位通过引进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进一步提升了电子传感器的实际使用价值。具体来讲,新型电子传感器通过对电气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记录,对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监控,然后将观测数据转化为电子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发送端口,进行信号传输,实现自动检测、全方位控制的管理目的。
1.1.2电子传感器信号传播的安全性。
由于电子传感器具有以电子信号传递为主的信息输送特点,因此,保证信息接收、发送的安全性,是监测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电力管理系统通常没有专门的监控调度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设施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安全防护保障,使得故障问题频发。在此基础上,配置电子传感器不仅可以通过在线监测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保证调度系统的稳定运行。
1.2在电气系统运行中配置电子传感器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应在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转的基础上,提升整体供电质量。然而,传统的电气设备管理监控模式,由于信息传递速率较慢、对系统的监控不全面等问题,使得安全防御工作缺乏实效性,短路、线路损毁、设备老旧、漏电等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如火灾、爆炸等安全问题,还为设备的健康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配置电子传感器,不仅可以提升在线监测的时效性与全面性,还能有效排除设备的安全隐患,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监控力度。
2电子传感器的应用功能。
电力运行的整体系统,由多种设备、机械构成,常见的'设备包括发电机、断路器以及接地网等,这些机械设备被统称为电气设备,为供电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硬件条件。当前阶段,电力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电网铺设工程项目逐年增加,基础电气网络的不断建设、完善,使得人们对电气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2.1电子传感器的技术原理。
电子传感器的监测功能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支持得以实现的,通过电子技术建立控制管理系统,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监测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信息资源库(内容包括数据、文字、图像、影音等)。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站的授权,以用户的身份登录,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查询、管理,传感网络对查询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显示出来,进一步对监管控制系统提供支持。
2.2传输功能。
基于电子传感器的电气设备监控的传输系统,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便于向系统进行图像、声音等信号的传输,在电子传感器的加入下传输部分能够准确将数据信息传送至指定位置。此外,设计者还将相关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与处理技术应用在传输部分,并做好传感器内控装置的调度,进而建立了自校准、自诊断、自决策、自组织等智能传感技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信号传递的效率。
3结语。
在电力运行程序中安装电子传感器,不仅能够提升技术小组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力度、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提升系统的防护水平,还能从根本上对设备运行环节的风险进行管控,确保系统的运行效率。新型的电子传感设器以电子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为指导,通过电子信号传输数据,在提升监测工作实效性的同时,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夏浩,阮嘉烽,张晨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系统[j].科学与信息化,2016(33).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一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二、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二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逐年重视。无论是在教材的更新与教育模式的改革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国家引导的基础上。对教材与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须遵循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一定的艺术性才能够保证新的教材与新的教育模式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引导同学获取有用和必须的知识的同时降低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将学习培养成为一种基本能力。但是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发现。由于缺少必要的评估指标和专业的审核机构而导致了教学的科学书与艺术性很难得到保证和实现。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来初步解决这个问题,并对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对教学科学性的评价指标。并且从不同指标的角度来探讨教学的科学性的保证与教学艺术性的表达。从而希望能够形成一套能够在现实中得以实践与应用的模式。
研究意义则分为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在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方面具体表现为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对自身实际工作的总结从理论的层面上分析教学科学性与教学艺术性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将其进行分类,为今后讨论其特性和探讨应用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的研究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均有一定的涉及。在科学性研究方面主要以教材的科学性、教学配套体系的科学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为切入点。
主要的观点有
(一)教材的科学性
(二)教学配套体系的科学性
(三)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四)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五)教材内容本身
(六)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七)引入
(八)课堂设计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三
本研究为抑制性进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素材,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组织内的员工往往对周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是团队内的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虽然私底下他们总是对这种种的问题议论纷纷,但是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领导者面前,我们都鲜少看到员工进谏的身影(millikenetal.,20xx)。员工内心的想法为什么不能驱动他们形成进谏的意愿和行为?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计划行为理论(ajzen,1991)自从提出以来,对于个体“计利”行为发生的机理表现出了强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作为一个理性人,个体是否会做出某种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的态度,同时,个体感知到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也会同时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和最终行为表现。具体到抑制性进谏行为本身,虽然员工清楚的知道进谏是一种对于组织可能有利的积极行为,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担忧和顾虑很可能帮助组织改正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产出;但是抑制性进谏是否能够最终发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还取决于员工感知到的主观规范(动机线索)是否要求他们做出这样的行为,同时他们是否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进谏结果和进谏对自己的影响(风险线索)。因此,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本研究认为员工的团队认同,作为一种内在的动机线索,将和lmx,作为风险线索的表征,一道影响员工的抑制性进谏意愿和进谏行为。研究结论验证了整合“动机线索”和“风险线索”之后研究模型的解释力,同时也为计划行为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打下了氣好的基础。将计划行为理论引入到对于抑制性进谏前因机制的探索中,可以帮助研究者打破以往仅从“风险”(或仅从“动机”)角度关注的局限性,通过整合考虑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中所提到的三方面因素(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到的行为控制)来系统挖掘能够促使员工进谏的前因变量和促进因素。
其次,本研究也为曰后对其它“亲社会”的员工角色外行为的探索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框架。抑制性进谏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员工角色外行为(vandyneetal.,1995),具有“亲社会”(即对组织有利)而“不亲自我”(即对员工个人的积极效用并不明显)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员工的“亲社会动机”在驱动这些行为的过程中变得至关重要。正如前文所述,员工的亲社会动机能够改变员工在投入这些行为之前的利益关注点,改变他们以往的更为关注个人利益而并不关注团队利益的格局;也只有当他们真正将组织的目标或者追求放在心上,组织才能期冀他们会做出更多的对组织有利、但是组织却很难给出相应回报的角色外行为(ellemersetal.,20xx)。本研究验证了员工的亲社会动机(团队认同)对于抑制性进谏行为的影响;虽然研究结论并没有验证团队认同对进谏行为的直接影响,但是仍然支持了团队认同在lmx和抑制性进谏行为中所扮演的调节作用。团队认同水平的高低,改变了员工对于抑制性进谏的义务感:当员工认为自己对进谏行为付有越多的责任,他们越有可能因为风险水平的降低而进谏;如果员工从根本上就认为进谏是和自己无关、对自己没有帮助的行为,那么即使他们和领导者的关系再好,这种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也很难对他们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产生预测力。这种结果表明了团队认同这种动机因素对于抑制性进谏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示曰后研究,在对员工亲社会的角色外行为进行关注时,需要对员工是否具有亲社会的工作动机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再次,更加具有生态效度的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对抑制性进谏的共同作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研究中局限于风险线索的分析框架。过往进谏研究,较多的从风险线索出发,分析直接上级对于降低个体感知到的社会风险,并且发现其对进谏行为产生的促进作用(例如detert&burris,20xx;liuetal.,20xx)。然而,考虑到抑制性进谏的结果不确定性,单单从风险线索出发,研究的解释力不、够充分,对抑制性进谏来说尤为如此。这是因为抑制性进谏对个体的结果难以事先判断和具备高度的不确定性。只有当个体的.内在动机认为有实现团队目标的责任时,个体感知到的低水平风险才能显著的促进进谏行为;但是当个体的动机不足时,他不会花费时间投入到对自己毫无好处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上。所以,本研究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这两个并行通道,分析两者对抑制性进谏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说明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对于抑制性进谏发生机制超越风险线索的解释力,更说明了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讨论的合理性。
最后,在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的基础上,引入了自我审査作为进谏与否的决策过程解释机制。本研究整合风险线索和动机线索的两个并行通道,探索lmx和团队认同两种因素对抑制性进谏作用的心理过程机制。由于与抑制性进谏相伴产生的是巨大的社会风险,同时进谏之后的收益结果难以预知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提出“自我保护”导向的自我审查可能会是解释员工为什么不敢进谏的内在心理机制。我们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设想,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抑制性进谏行为难以发生的过程机理。自我审查作为更为近端的影响抑制性进谏行为的心理因素,将其纳入到抑制性进谏研究中是非常必要的,未来研究中应该更多的开展相关探讨。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四
梦想和愿望是引领前进的旗帜,是凝聚力量的保障,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每个团队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我们地税部门来说,就应当立足本职,认真履行好“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职责,以建设勇于担当、服务大局的服务型地税为目标,以建设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型地税为灵魂,以建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型地税为动力,以建设风清气正、廉洁从税的廉洁型地税为保障,努力把地税部门建设成有梦想、有奋斗、有担当、有成就的坚强集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凝聚力量筑牢梦想根基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南昌市地税局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奋勇拼搏,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助力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按照省地税局“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的工作要求,在认真调研、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六个一”的工作理念;明确了加速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信息平台一体化、纳税服务品牌化、管理创新成果化、队伍建设体系化,将南昌地税建设成为地税形象“示范区”、改革创新 “领先区”、干部培养“集结区”的奋斗目标;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南昌地税精神;确立了“全省第一、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共同愿景;作出了完成“六大任务”、构建“八大体系”、“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战略决策;细化了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地税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五举并重”队伍建设新途径的工作思路。这些发展思路和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成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强化征管、优化服务。通过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征管创新实现了新突破,纳税服务构筑了新格局。在征管创新方面,初步建成南昌市税收信息共享平台,存量房评税系统平稳上线运行,成功试点税收电子地图系统,信息管税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健全行业税收及单项税种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税源分类管理取得了重大突破;提请南昌市政府研究通过20多项税源监控事项,综合治税取得重大突破。在纳税服务方面,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建成并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设立“税收教育基地”,成立纳税人学校,服务平台全面拓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免填单服务、纳税人维权、审批事项前移试点,服务手段持续创新。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方面打下的扎实基础成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的双核。
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前进。
全力以赴服务发展大局。地税部门是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应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科学的税收观,坚持服务大局促发展,着力建设服务型地税。要认真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南昌市委、市政府“双轮驱动、二三并举”、“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集”的战略决策深入调研,针对如何培植地方税源、加强专业市场税收管理、策应“营改增”等内容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法组织地税收入,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工作宗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狠抓收入质量评价,强化税收分析预测,严格收入计划考核,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大财力保障;全面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省地税局支持打造核心增长极60条、南昌市地税局服务打造核心增长极50条等优惠政策措施,全力为南昌市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提供服务;全面落实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大服务”格局,完善纳税服务平台,强化服务需求管理,加强行风效能建设,从维权、减负、提效入手,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税政务环境。
矢志不渝坚持依法行政。应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把法治要求融入各项税收工作中,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建设法治型地税。要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认真执行税收实体性和程序性法律法规,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辩权和监督权,坚决落实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执行标准,减少执法随意性;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加强税收法制教育,引导地税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出台前的论证和实施后的评估改进机制,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和个案批复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执法风险;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大力推行阳光征收、网络评廉等有效手段,加强监督制约,通过“倒逼机制”促进地税干部阳光执法,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积极探索执法责任制电子化考核,利用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执法督察。
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创新。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是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为此,应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着力建设创新型地税。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坚持改革理念,树立创新思维,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营造求实改革、科学创新的浓厚氛围;把握改革创新重点,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税制改革措施,做好“营改增”准备和实施工作,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积极探索税收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重点税源管理的有效模式,大力推行内部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地税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地税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地税工作的新方法,理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注重工作的连续性,保持既定的合理规划、决策部署和制度办法稳步实施,又增强进取意识,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改革创新、稳步前进的良好局面。
踏石留印强化廉洁治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和地税工作业绩成正比,廉政建设是地税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坚持惩防并举、廉洁治税,着力建设廉洁型地税。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税收执法风险和预防职务犯罪等警示教育活动,发挥廉政文化的渗透作用,筑牢地税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大力推进制度完善和创新,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围绕税收“征、管、查、减、免、罚”等重点环节强化巡视检查和执法督察;严厉查处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五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的开发和管理已受到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除去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作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外,对已上市产品品牌的成功建立和维护,也日益成为制药企业占领市场、保持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方面。成功的品牌管理已成为企业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策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
制药行业药品品牌品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需求量最大的消费品之一,药品的销售较少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蒸蒸日上。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国政府都对药品生产、销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医药知识,制药企业在向消费者介绍和宣传他们的产品及特性方面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消费者用药选择主要根据处方医生的建议。而购买药品的费用主要依靠政府和保险公司来支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使新上市的产品在其专利期内享有垄断地位。近年来,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和兴趣不断增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非处方药市场迅速扩大,失去专利保护的药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新药的开发费用又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制药企业需要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巩固市场份额。药品品牌的建立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
制药行业的新药开发费用巨大,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概率并没有提高,因此充分利用上市新药获取高额回报是制药公司十分迫切的愿望,而品牌管理是提高成功的有效方法,当一个品牌的价值被开发的时候,就可为卫生管理人员、处方医生和病人创造利益,而这一利益反过来也将加强药品买方和卖方的联系。
(一)强势品牌能直接与顾客建立稳定的关系平台
一个药品品牌在卫生管理部门、处方医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时,在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也具有其优势地位,成为经销商必然销售的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和互联网都有助于品牌拥有者和消费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旦这种关系得以确立,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将变得很小。
(二)强势品牌能够提高具有显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强有力的品牌管理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药品专利保护过期以后,成功的品牌管理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药品的认知,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品牌药品和仿制药品,并形成了品牌药品性能更优的信念,愿意为自己接受的品牌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竞争优势,使制药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三)强势品牌能够跨越国家和市场疆域的限制
在制药行业中,随着非处方药市场的拓展,将一个处方药品牌的价值延伸到非处方药市场已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品牌管理能使该品牌在转换后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影响他们在品种繁多的非处方药市场的购买决定。同样,在药品营销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强势品牌所形成的声誉也保证药品更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同。
(四)强势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愿意更多的了解有关疾病和药品的知识,直接面对消费者营销的品牌建设过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五)强势品牌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品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品牌代表着产品的特点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在处方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心目中形成了这一品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信念,能持续支持其购买决定,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药品品牌策略实施的对策
制药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消费品行业,其药品品牌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从确立品牌策略到品牌管理的实施,都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药品的特性和竞争市场等方面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将品牌策略整合到产品开发的各阶段,明确品牌承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一)建立品牌管理组织
创建隶属于公司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是必然趋势。如品牌管理委员会、品牌领导团队、全球性品牌经理等。这些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负责人均位居公司高级执行层,资历较高,经验丰富,富有战略头脑,能应付更复杂的状况,竭尽全力推动品牌发展。品牌管理组织要负责品牌管理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控制,令企业全部活动都围绕品牌展开。并且品牌管理组织还要负责寻找专业的品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更加精细、专业地进行品牌管理工作。
(二)选择时机启动品牌策略
药品品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对一个刚上市的处方药而言,一旦这一新产品的疗效得到确认,其可能的市场定位已经粗略地确定时,品牌策略就应该开始实施。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开始于二期临床阶段。这样能使产品在进入三期临床时,医学界、科学界就已经开始讨论各自的看法和需求了;对于一个准备开始大规模销售或准备作为非处方药销售的产品,只要这样的转换已经进入考虑阶段,也应该开始实施品牌策略;随着消费者对了解疾病和健康知识兴趣的增加,制药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的扩大品牌在商业上的吸引力,而且要保证潜在消费者接受到能决定选择的产品信息是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因此,决定产品定位和沟通的品牌发展战略应该越早越好。
(三)确定战略目标及品牌承诺
设计品牌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品牌的长盛不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名和品牌价值必须附加承诺-品牌承诺。对于药品而言,品牌承诺应该能够提高处方医生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任,是值得患者期待的、可以测量的结果,是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以及方便性等方面卓越性能的表述。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忠诚度、减少沟通障碍,从而实现长期利润。品牌承诺的有效传达可以有3个标准进行衡量:更高的初次使用率、更低的转换脱离治疗率、更高的转换加入治疗率。
(四)做好客户研究——分析、定位
第一,分析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位置和消费者认知的价值。这样的分析过程明确了消费者的心目中每个产品品牌所占据的特定或独一无二的位置。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产品在营销和科学上的准确评价,就可以形成关于这个新产品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信息和描述语言。
第二,细分市场。对药品的两大客户——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更仔细深入的分析,对他们的动机、感受的强度、失望和被满足的需求都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细分市场的界限和需求的范围,揭示未被目前已有药品所占据的未满足需求的市场空白。客户研究可以探索品牌形象、首要描述语和描述语调等语言和形象的表现。一个由病人需求推动的产品和一个纯粹由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品牌设计和执行、临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途径都不同。营销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在以病人需求推动的和以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各个治疗领域的市场是不同的,其创新能力、市场复杂性和目前临床需求也是不同的。
(五)积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医药行业品牌形象设计主要包括品牌词汇和产品促销材料。将一个产品的科学基础和市场理解转变为适合的品牌语汇需要丰富的医学经验。为了在医学和医药管理界达到最广泛的认同,品牌语汇表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不同的要求时,保持品牌核心信息的连续性。最有效的品牌语汇是能推动客户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的语汇,是能包涵疗效、安全性和品牌价值的语汇。品牌语汇包括:产品承诺和信息、商标、品牌标志与形象。
产品促销材料的视觉形象,从展会展台、病人教育资料、到销售的详细辅助材料和品牌广告,都应该以同一品牌语汇进行宣传,并揭示品牌核心价值观。如果品牌的视觉学习能得到市场研究和于二期临床开始的以品牌为核心的策略支持,那么在品牌上市前和上市时的努力就能为各级顾客所接受,包括最终消费者和影响病人选择的人士。这也是成功上市新产品的.标准。另外有效的公司内部沟通、培训和控制过程要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持,品牌首先必须在整个组织内部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奕,朱昌蕙,魏端.试论非处方药的品牌定位、管理与传播[j].西部药学,,(4).
[2]刘莉,杨晓斐.佛慈药业品牌策略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农业,,(11).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六
1)人的一生要过得有意义,不能碌碌无为。
2)《雷锋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3)这次大会对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6)买椟还珠包含有深刻的广告意义。
7)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
8)要理解一句话的意义,首先必须弄懂每个词语的意义。
9)我们到这大千世界一遭,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
10)她的不幸在某种意义上颇有些自作自受的意味。
11)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12)在人们看来,那个赌徒的死轻于鸿毛,没有丝毫意义和价值。
13)自从他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后,便鼎铛有耳地学起来。
14)这次战役的胜利极有意义,值得大书特书。
15)这场电影教育意义深刻,看了让人回味无穷。
16)这本书非常有教育意义,读起来耐人寻味。
17)其实,他俩的考试成绩相去无几,排个名次意义不大。
18)刹那间每件事情都有意义了。
19)在某种意义上,我在两种认同感之间感到左右为难。
20)如此自相矛盾的四句话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七
1.谓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晋葛洪《神仙传·蓟子训》:“性好清澹,常閒居读《易》,小小作文,皆有意义。”唐韩愈《答侯继书》:“僕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然其所志,惟在其意义所归。”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李长吉‘石破天惊逗秋雨’,虽险而无意义,祇觉无理取闹。”鲁迅《花边文学·“此生或彼生”》:“文言比起白话来,有时的确字数少,然而那意义也比较的含胡。”
2.内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
3.美名,声誉。《晋书·缪播传》:“播才思清辩,有意义。”唐元稹《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元君﹞读书为文,举进士,每岁抵刺史以上,求与计去,且取衣食之资以供养,意义渐闻於朋友间。”
4.作用,价值。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去年仰荷圣明,特勅吏部慎选提学官,有不称者,令其奏请改黜,其所以敦崇教化,加意人才,意义甚盛。”刘大白《旧梦》诗之三四:“有意义的死,是长养自由的肥料。”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场战争,对于东方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意义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呵!”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八
明确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论文里的理论意义篇十九
生命就像一个短暂而又长的一次路程,所以朋友们我们的生命无论短还是长我们一定要珍爱它,爱护它。珍惜你的年轻,你的青春。珍惜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
青春是最炽热的太阳,青春时最灿烂的花朵,青春是最美的年华青春是青年人最风华正茂,充满活力的时刻。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时期。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所以我们要珍青春去旅行。
世界是一本书,你是一个作家你是一个书写人生的一个作家。人生是一个没有准备的游戏。所以朋友们珍惜你的生命,写好你生命中的每一笔,也许你是一个演员可是你自己都不知不觉得演出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也许你是一个作家清清楚楚处写出你生命中的每件事,也许你是一个歌手唱出你你生命中最美的时光,唱出你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刻,也许你天生就是一个主持,主持你生命中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刻。
珍爱生命,生命就像短暂而又长的一次旅行,珍爱人生做对你有意义的事情多陪伴父母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折磨不要放弃生命想想你的`父母。如果你放弃生命你不仅仅毁了你自己又毁了你的父母家人。
你的生命就在你自己的手里。所以珍爱短暂而又长的一次旅行。不要重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人的生命会出现最美时刻也会出现最难忘的事情。忘掉你生命中最难忘的事。唱出你生命中最辉煌,最快乐的歌曲。
珍惜人生做你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65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