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朗读法、赏析法
一、导入新课
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在人间苏州、杭州最美丽。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习的《钱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下面,我们就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
学习古诗,一定得多读,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请一生试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明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早春。你的依据是?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平: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平,从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从早莺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浅草: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颜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个浅字即点明早春的季节。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不高,侧面点明了游行在早春。
没马蹄:没,在这里是遮没的意思,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刚能遮住马蹄。
渐欲:渐,逐渐的意思,欲,想要,将要的意思,写出花儿将会越开越多的情景,这里也能体现早春。
(过渡)同学们找得都非常好,我们知道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首诗白居易所描绘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画面。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看到了诗人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从孤山寺的北面出发,一会儿走到了贾亭的西面,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开阔的场面,平坦的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
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用句式来描绘画面。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四、析手法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由此诗人喜欢这里,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爱/最爱)对,本诗就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我们来齐读最后一联,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作者能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这么好?我们能不能从一些写作手法来分析这首诗歌。(小组讨论,一会交流。)
1、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早春的一派生机,注重炼字,“争”、“啄”使得这一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2、运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3、景中寄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争”字寄寓着诗人对早莺的喜爱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字,赋予鸟以人的特性,写出了鸟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动静结合,诗人写了动态的早莺和新燕,写了静态的浅草和春泥,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本诗按照诗人的游览顺序完篇,从孤山寺出发,经由贾亭,最后到白沙堤,这样写使得全诗条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诗中虽没有明写色彩,却处处可让读者想见色彩。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蓝的。草:绿的。马:白的。
总结: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写得美,原来是运用了如此多的写作手法,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适当的使用一些写作手法,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五、再读感受
这首诗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有则共同探讨)那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及诗文。
2、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200—300字的短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在人间苏州、杭州最美丽。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习的《钱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下面,我们就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
学习古诗,一定得多读,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请一生试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明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早春。你的依据是?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平: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平,从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从早莺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浅草: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颜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个浅字即点明早春的季节。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不高,侧面点明了游行在早春。
没马蹄:没,在这里是遮没的意思,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刚能遮住马蹄。
渐欲:渐,逐渐的意思,欲,想要,将要的意思,写出花儿将会越开越多的情景,这里也能体现早春。
(过渡)同学们找得都非常好,我们知道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首诗白居易所描绘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画面。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看到了诗人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从孤山寺的北面出发,一会儿走到了贾亭的西面,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开阔的场面,平坦的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
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用句式来描绘画面。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四、析手法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由此诗人喜欢这里,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爱/最爱)对,本诗就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我们来齐读最后一联,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作者能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这么好?我们能不能从一些写作手法来分析这首诗歌。(小组讨论,一会交流。)
1、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早春的一派生机,注重炼字,“争”、“啄”使得这一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2、运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3、景中寄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争”字寄寓着诗人对早莺的喜爱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字,赋予鸟以人的特性,写出了鸟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动静结合,诗人写了动态的早莺和新燕,写了静态的浅草和春泥,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本诗按照诗人的游览顺序完篇,从孤山寺出发,经由贾亭,最后到白沙堤,这样写使得全诗条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诗中虽没有明写色彩,却处处可让读者想见色彩。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蓝的。草:绿的。马:白的。
总结: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写得美,原来是运用了如此多的写作手法,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适当的使用一些写作手法,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五、再读感受
这首诗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有则共同探讨)那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及诗文。
2、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200—300字的短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诗篇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赏”。
2、《钱塘湖春行》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文化宝藏。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古诗文鉴赏永远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同学对古诗文的学习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文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鉴赏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
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1.教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预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训练与练习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归纳策略、探究策略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一、未雨绸缪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所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对话导入
学生:读过,《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
设计意图: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迅速跟随老师进入状态。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与该诗创作背景(幻灯片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诗歌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诵读的兴趣。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师:同学们,现在请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春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刘丽同学主持展示活动。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1. 课堂理念: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古诗?如何让学生为之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达到最佳的求知状态?我想: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在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孩子阅读古诗的方法从而精心设计课堂。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2. 课堂思路:针对以上思考,我想具体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a 放声朗读,培养语感,感受诗歌音韵美和形式美。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就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这是一种熏陶更是一种积累,读的多了,我们在文学、语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古汉语能力等等方面都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所以,多读而且是放声朗读是孩子们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 倾听配乐诗歌朗诵,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意境美。“诗”,“诗歌”最初就是和乐而歌、和乐而作的。因此诗歌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倾听配乐诗歌朗诵,再次感受并加深对古诗音韵美、节奏美的欣赏。古诗语言凝练生动、言简意丰,其遣词造句更是高度精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诗歌文字的精妙;同时更要做到“披文入境”,通过有声的文字迅速把孩子们带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直观的配乐诗朗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感受并体验着诗人的情感变化。
c 改诗成文,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诗歌语言美和情感美。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比较阅读能力。在孩子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把自己想到的画面用文字来表现。改写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孩子们可以对照诗歌把自己听到的诸多意象及其特点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对于《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尤为有效。孩子们可以抓住“寺、亭、水、波、云、莺、燕、树、泥、花、草、湖、马蹄、游人、杨树、沙堤”及其特点来描写。面对这样美妙的画面,诗人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天的“爱”还会有人不理解吗?在此基础上领会诗意,理清思路和顺序,再背诵全诗就轻松自如了。
还有,在学习《钱塘湖春行》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因此,可以把两者对比,感受古诗与现代散文的区别,体会诗歌语言的简练。或者尝试拿自己的文和大家之作比一比,感受阅读积累带来的快乐。教师可以适时肯定孩子们改写是成功的,并鼓励孩子们写作好文章就是从这样的改写,仿写,积累开始的。
1. 教授目标:
a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b、 品味、赏读诗歌形象的语言并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习目标:
a、 熟读成诵。
b、 从感受诗歌画面入手,进行诗歌赏析。
3.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味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4. 教学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
5. 课前准备:学生不做课前准备。
6. 教学方法:点拨法、自主学习阅读背诵法。
教师导入:今天有这样一位名人做客我们的语文课堂,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幻灯片逐条显示:国籍:中国;民族:汉;职业: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山西太原;要成就: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倡导新乐府运动。代表作:《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别名:诗魔、香山居士、白乐天。
1. 熟读成诵;2. 抒写诗歌中描绘的春景图;3. 赏读诗歌。
幻灯片 朗读提示: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1. 自行放声朗读,圈出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莺 燕 啄 没 蹄 阴 堤
2. 齐读。(检测字音和节奏)
3. 听配乐朗读录音,做好字音、节奏笔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押韵,韵脚:低 泥 蹄 堤
4. 想象诗歌中的西湖美景,请学生代表模仿录音朗读。
幻灯片 朗读提示:读懂内容,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5. 闭上眼睛,再次听读录音,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 把你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 参照诗歌,补充自己的文章。
3. 比较自己的文章和诗歌,说说谁的词语运用更准确?谁的画面更丰富?更美?
a. 顺序:点面结合:孤山——孤山寺——贾亭——西湖湖面——莺歌燕舞(环境—景);湖东花草——白沙堤 (景—环境)。
b. 意境:景物特点鲜明,用词准确,突出早春特点;水面:初平 云脚:低;莺歌燕舞:“早莺”和“新燕”是“几处”和“谁家”。
c. 画面:色彩纷呈,动静结合,修;想象各种事物的貌状:“绿杨”,“水面”,“树”,“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比较古诗《钱塘湖春行》和现代散文《春》,说说两者的共同处和诗歌的特点。
共同处:
a.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 ,即景寓情;
b. 情感一致:热爱大自然。
c、诗歌特点: 语言凝练,形象生动,意境优美,音韵和谐。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全诗借“行”字贯穿全诗,我们亦能通过诗歌凝练平实的语言,看到了诗人描绘的一幅生机盎然的钱塘湖早春景致。面对此景,诗人“最爱”还不足。
诗歌的美就在其语言音韵美、形式结构美、画面意境美、诗人情感美。
试着欣赏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70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