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国有企业的论文(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1:38:16
最优国有企业的论文(模板17篇)
时间:2023-10-29 11:38:16     小编:紫衣梦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我想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精力。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优秀案例,但不要照搬照抄。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一

高职院校的资金一部分用于人员、日常办公消耗支出,一部分形成资产,包括基建投资形成的教学楼、实训楼等房屋建筑物及批量购入的课桌椅、计算机等日常教学设施,还包括专项资金形成的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软件系统等高端设备和校企合作单位赞助的设备设施等,这些资产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高职院校的一系列教科研活动、日常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这些资产,只有通过对资产的有效使用和运行,才能保障学院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高职院校对资产的调配和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高职院校的资产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周期不等,这些特点给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通过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根据国家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严格配置资产,统筹安排资产,可以提高资产使用率,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损坏、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三)高职院校对资产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增值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制订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从购置、使用、保管、投资、处置等每一个环节都加以控制,可以有效防止违规采购、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等不合法、不合规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资产管理体系不完整

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随着学校对教学教研活动的不断重视,在安排资金时,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教学方面的要求,为确保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不惜成本,购入大批资产。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其在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中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存在各种不合规的现象,比如缺乏资产购置审批制度,采购随意,没有经过采购部门的审核批准,自行采购;或缺乏资产登记入库管理制度,存在购入后直接由使用部门领取,未通过资产管理部门的出入库登记手续等问题;或缺乏严格的验收管理制度,在支付全部款项前,未按规定要求对货物进行验收,事后才发现单据不全、货物短缺等现象;或缺乏资产绩效考核制度,在出现资产浪费、丢失现象时,未严格追究相应的保管及管理责任。没有制度的约束,资产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二)资产管理理念传统,造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离、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离

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实现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维护,另一方面现有的资产存量也是安排财政预算的基础。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在未充分考虑资产存量及自身发展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而加大了资产的投入规模,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或利用率不高。同时,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认为资产管理的重点仅在于保护好资产,确定资产实物的存在,避免实物的毁损或丢失。但是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资产由于过时或不符合学校的实际使用要求,一旦闲置,不仅其使用价值未得到实现,资产的自身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出现减值的现象。

(三)部分资产权属不清,无人监管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通过资源整合、相互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其他关联单位合署办公,共同使用资产,部分资产交叉使用。一旦结束合作关系,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或合作双方在资产分割上存在分歧,使资产的权利归属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使这部分资产一直未办理相应的转移手续,最终导致这些资产无人监管,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四)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全员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学校领导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员配置上未充分考虑资产管理岗位所需的专业化知识,导致出现资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只需做好资产登记、汇总工作,没有维护和管理意识。另外,高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工普遍认为资产管理责任归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无关,没有形成全员管理意识。

三、完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体系

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资产在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管理办法,做到有章要循,使每个环节都按规定的程序严格执行,加强资产采购和出入库管理,确定资产使用人和责任人,同时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内部管理体系,设置以校级领导为负责人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资产管理工作,建立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制,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二)形成现代的资产管理理念,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作为现代的高职院校,必须与时共进,开拓创新,形成新型的现停留在资产保全上。当然,在资产管理上也要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资产管理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资产的现有存量和未来需求,不仅有利于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也有利于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指导和监督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资产优化配置、共享共用

随着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资产数量渐多、品种日趋复杂,因此有必要开展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一方面从静态的财务角度出发,关注资产的数量、金额、折旧的账务信息,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资产角度出发,关注资产的使用过程和状态,做到相辅相成,相互监督。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及时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共享共用,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出现程序繁琐、审批难等现象,使资产不能及时得到调配、使用。

(四)提高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全员参与资产管理

作为高职院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以院领导为中心,以资产管理部门为核心,以其他部门为分散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另外,可通过校内积极宣传、传达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资产管理的文件,使院校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资产管理中,使资产管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当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客观评价资产管理现状,从院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资产管理问题,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自我管理和政府监督相结合,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z].2006(7).[2]张梦薇,董明明.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2).[3]熊小蕙.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创新[j].亚太教育,2016(17).[4]黄育杏.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5(26).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二

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在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许厂煤矿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希望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在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人员开展工作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在各级单位(科室)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结合许厂煤矿的实际,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供参阅。

一、目前许厂煤矿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许厂煤矿98年建矿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新建或改建了许多办公楼、宿舍楼、招待所等,购臵了大批的井上井下设备,全矿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井下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多,各级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投入了不少的人力、时间进行管理。

但必须承认,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全矿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甚至人员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管理混乱,条块分割,重购轻管、重钱轻物,固定资产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家底不清,产权不明,账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固定资产配臵不合理,利用率低;与此同时,现行会计制度和财政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财务、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等各项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远远不适应行政机关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之需。

(一)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臵,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

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在我矿的日常经费开支中,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在购臵、使用、调拨、租赁的过程中,出现了验收不及时或提前验收,剔号混乱,手续不全,交接不合规定等情况。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无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经过资产清查,我们发现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

(1)设备矿内调拨,财务台账未及时调整使用单位。有些对外调拨设备,没有经过机电科设备组办理相关手续。

(2)个别设备误入材料以及材料、配件误入设备等。

(3)个别设备已报废,未及时注明和减资。

由于以上几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现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三)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臵不够规范。

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臵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以至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却一无所知。再者有些单位闲臵、报废固定资产的处臵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臵。例如电厂选煤厂08年报废的设备,虽然09年初已向矿领导请示批准处理,但是没有及时通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以至于出现了财务部门按废料入账的情况。另外,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规定。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设备的更新换代期限短,加速了原有设备的老化和技术的陈旧与落后,客观地存在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需求与来源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若不解决,不但影响资产维修资金的来源渠道,无法满足全矿各单位设备购臵和房屋修缮的需要,而且容易淡化成本意识,弱化经济核算,影响财务管理水平。

二、完善体制建设,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十六大提出“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制度创新来破解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难题。这就要求全矿各单位必须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人管资产。

(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全矿各级单位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忽视固定资产管理,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财务统计数就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建账、核算、清查、管理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的购臵、使用、租赁、调拨、报废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及时登记、调整固定资产账;资产使用部门要定期清查,明确责任。所谓“建章立制”,就是要财务部门会同全矿各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我们并不少见,近年来每年都在做。但平心而论,每次的清产核资工作要完全做到位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很广,使用的部门分散,种类繁多,大到一幢办公楼,小到一台打印机都是我们清点的范围。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掌握全矿每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信息,掌握资产最真实的现状,以彻底摸清本单位固定资产“家底”,掌握单位固定资产占用情况、质量情况及分布情况,这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进行全面的固定资产清产核资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全矿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为科学分配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为保证全矿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纠正以往“重购轻管、只用不管”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许厂煤矿于2008年12月10日由财经部、机电科牵头负责具体落实该项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专门抽调了7名工作人员进行该项工作,历时三个多月,对全矿23个科室、12个区队共35个部门的4265台(套)固定资产设备和12种小型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清查。在清点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标记,不管资产入账与否,不管资产是集团公司统一购买还是外单位调入使用,不管其是否在用,只要资产在本部门的,见物就点,并且一一清点登记入册,建立管理卡片,喷刷管理标签,并由资产使用部门的第一责任人签字,明确其管理责任。全矿此次清查核资的重点放在核实资产数额是否与账目一致。对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扩建、无偿调入、盘盈及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账外固定资产,重新登记入账,对有账无实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对于确实已经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按程序予以核销。经过这次全面的固定资产清查,摸清了我矿的家底,为全矿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以后,各单位还要继续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工作抓紧抓好,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形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及完好程度进行核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还可以应用微机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做好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工作,是做好固定资产实际盘存数与固定资产账进行核对的重要基础。固定资产明细核算按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并结合按使用部门设臵明细账进行核算,对固定资产的合理配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金额大、类别、品种多,有些固定资产还经常变动,单一的手工记账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因此,可充分利用微机、专业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步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就是: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臵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事后监控就是各单位处臵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臵。处臵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臵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和国家对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空前重视,表明我们的国有经济工作重点已经开始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换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发展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借助这次全矿范围的资产清查工作,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杜绝国有资产的浪费、流失,实现资源的合理配臵,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三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更加激烈了,企业面对着更加复杂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作为企业中的主力军,也要不断改革与创新,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国有企业要敢于打破传统,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这其中,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是一项重点工作,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改进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效率。

一、绩效管理的引入

1.什么是绩效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如评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绩效管理一种很实用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诞生于是上世纪的70年代,随着对这个理论不断研究,不断完善,在上世纪90年代,绩效管理的理论变得很完善了,可以在企业管理中加以应用。绩效管理有着其本身的特点,它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方法,代表着一种管理思想。绩效管理立足于企业的管理,针对企业管理中的人员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是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和高效运作。

在绩效管理内容上,包括了企业在运转中的多个方面,为的是改善企业管理的效果,绩效管理融入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类考评体系,是一套激励措施,可以用来衡量员工的工作业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担负着企业的正常功能,是一类组织机构,在企业管理中起着纽带作用,具有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同时具有组织功能。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中联系着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复杂和多样,不同于企业中的其它工作,如果发生问题,企业的各个部门将会无法有效联系,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对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可以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效果,提升这类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这类人改进工作方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因此,对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实施绩效管理是必须的,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制度。

二、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模式

如今,我国很多的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需要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中,在不断地完善。但是,还有许多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没有高度重视,一些企业还在延用原有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效果差。另一类企业是建立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是照搬国外的管理方式,没有与国有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因此,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缺乏绩效管理的认识

由于很多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没有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进行建立,盲目引入国外企业管理制度,由于水土不服,造成了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产生了脱节现象。绩效管理制度流于形势,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主要表现为:

绩效管理制度太过于片面,没有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

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还有许多的国有企业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层的事,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没有很好的结合,没有考虑到企业行政管理的特殊性。

认识上,对绩效的管理执行还是停留在人力资源一个部门,没有与其它部门一起协作完成。

2.绩效管理的内容可操作性差

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所以绩效管理制度要与企业的现状,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目标紧密相连,与企业保持相一致。这样绩效管理制度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很好的结合,导致绩效管理制度在执行起来可操作性差。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弹性大,业绩成果不易被突出,很难进行量化比较。而且由于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涉及到的事务多,工作范围大,如文秘、行政事务、人力资源等多类公共性的事务管理。此外,需要完成的临时事务性工作也比较多,具体的工作效果很难进行量化的`评价。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突发性的工作,由于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工作中变化多,行政管理人员和其它部门的管理人员无法进行定量的比较,况且事务上的杂事在总工作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影响着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评。

3.绩效管理制度执行难

有许多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制度没有进行充分认识,执行效果差。许多国有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只把绩效制度作为员工发放奖金的依据,而对于其它方面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绩效管理的范围很大,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此外还要包括绩效的反馈与绩效的改进等多个方面。在部分国有企业中,由于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在认识上还存在盲区,绩效沟通效果差,没有绩效反馈机制,造成了绩效管理在企业中执行效果不理想。

三、改善国有企业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措施

1.要科学认识绩效管理的作用

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要对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工作,国有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绩效管理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国有企业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绩效管理工作不能落后。在具体的执行上,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与人员的综合管理相结合,依据现代的企业管理运行方式,提高管理效果,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标准的提高。

2.完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

要将薪酬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企业可以建立年金制度,将企业一年来的赢利情况与员工的薪酬分配结合,将企业运营效果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员工主动提升工作标准的积极性。如果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激励制度下,能够提升工作标准,将会导致企业效益的增加。

3.绩效管理的建立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企业在绩效管理的推行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发展方式,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进行良好的结合。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播,用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

4.绩效管理要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

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层要重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情况和心理方面的需求,管理方式要贴近人心。作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他们需要有个人发展的空间,需要有业务上的成就感,他们也有培训的要求,也需要自己的工作业绩被企业认可。企业要关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在制度的建立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5.对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要切合實际

国有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在执行中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强调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力求企业的高效运转。

企业的绩效管理建立的基础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不能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仅归为人力资源一个部门去实施。

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要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根据岗位间的差异,管理岗位的特殊性,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绩效管理制度,让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6.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许多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行政人员的管理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对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还没有掌握。因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方式的落后会导致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后,国有企业要认识到,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层级员工的培训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的内容要围绕着绩效管理与人员的具体工作。

四、总结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效果。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还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前,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病,造成了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效果还有差距。针对这一现状,在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中,要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发挥绩效管理的推动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四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法并不完善,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导致国有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存在很多漏洞。因此,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

1.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甚至不按照规定行事,在处理资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的转让时,不按规定向相关的部门申报,从而导致一些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确,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管理者利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

2.重预算申报,轻日常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多数管理者重视预算申报,却忽视了最本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国有”的特质,因此,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维护都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都可以做好申报工作,及时申请预算,但是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却并不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这自然引发了国有资产处理中的很多问题。

3.内部资产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资产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资产的配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资产处理的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资产的配置方面,一些管理者常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对资产进行分配,导致很多资产不能物尽其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因此资产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很多资产常常还未经过专业机构的价值评估就被低价处置,资产产权的转让也常常不按照正规程序,没有正规的审批文件。这些不规范的内部资产管理行为会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所属于国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产的管理控制权难以明确到具体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对资产的管理意见不统一,导致国有资产不能被很好的利用,甚至回报低于投入;二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资产闲置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将一些还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却申报资金购买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满足自身的私利,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的所属权归国家所有,政府和企业只有配置的权力,不可任意处置。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成立监察部门,对资产购买、使用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时抽查。比如,可以规定每个部门每月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以便监督人员将登记表与实物进行核实,从而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的转让、报废工作,避免了资产的过度流失。国有企业在购置所需资产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参考企业的资金现状,再做出决策。资金的申请要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流程,并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2.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国家财政资金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也是重要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预算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申请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需要申报的预算数额,确定没有虚假的申报信息之后再对预算进行批准工作。二是企业要主动将预算工作渗入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当中,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准确的申报预算数额。三是发挥预算工作的具体作用,使其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率,避免决策失误。

3.加强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要从基础出发,从细节入手。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目标,从而在市场经济中抓住发展机遇,降低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该主动改变上级约束下级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根据需求更为自由地相互交流、沟通,以更方便合理的利用各种国有资产。同时,政府部门要主动推进股权多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从而使得国有资产进一步资本化,这有利于整个经济市场的长期发展。

4.明确产权关系,妥善处理权责利关系

明确产权关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产权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企业应当将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某几个员工,以增强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从而促使其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分红甚至职位升迁挂钩,做到有奖有罚,一旦出现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就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恶意低价转让国有资产的现象了。

5.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资产,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个国有企业的资产数量由于转让或者报废发生变动时,管理者可以及时将其变动的数量和处理的方式输入计算机,更高一层的领导者就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了解到资产的处理状况,监督人员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流程也不够规范,这造成了部分资产的流失。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从基本工作出发明确产权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无形资产管理思路构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

[2]姜文锋.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1)

[3]蒋晓红.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管理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5(09)

[4]朱英梅.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j].财经界,2015(09)

[5]廖红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规范治理———“2014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2)

[6]张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进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5(06)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五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并从管理体制、管理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希望能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优化路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法并不完善,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导致国有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存在很多漏洞。因此,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

1.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甚至不按照规定行事,在处理资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的转让时,不按规定向相关的部门申报,从而导致一些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确,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管理者利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

2.重预算申报,轻日常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多数管理者重视预算申报,却忽视了最本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国有”的特质,因此,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维护都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都可以做好申报工作,及时申请预算,但是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却并不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这自然引发了国有资产处理中的很多问题。

3.内部资产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资产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资产的配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资产处理的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资产的配置方面,一些管理者常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对资产进行分配,导致很多资产不能物尽其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因此资产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很多资产常常还未经过专业机构的价值评估就被低价处置,资产产权的转让也常常不按照正规程序,没有正规的审批文件。这些不规范的内部资产管理行为会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所属于国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产的管理控制权难以明确到具体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对资产的管理意见不统一,导致国有资产不能被很好的利用,甚至回报低于投入;二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资产闲置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将一些还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却申报资金购买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满足自身的私利,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的所属权归国家所有,政府和企业只有配置的权力,不可任意处置。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成立监察部门,对资产购买、使用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时抽查。比如,可以规定每个部门每月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以便监督人员将登记表与实物进行核实,从而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的转让、报废工作,避免了资产的过度流失。国有企业在购置所需资产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参考企业的资金现状,再做出决策。资金的申请要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流程,并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2.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国家财政资金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也是重要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预算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申请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需要申报的预算数额,确定没有虚假的申报信息之后再对预算进行批准工作。二是企业要主动将预算工作渗入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当中,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准确的申报预算数额。三是发挥预算工作的具体作用,使其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率,避免决策失误。

3.加强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要从基础出发,从细节入手。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目标,从而在市场经济中抓住发展机遇,降低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该主动改变上级约束下级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根据需求更为自由地相互交流、沟通,以更方便合理的利用各种国有资产。同时,政府部门要主动推进股权多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从而使得国有资产进一步资本化,这有利于整个经济市场的长期发展。

4.明确产权关系,妥善处理权责利关系

明确产权关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产权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企业应当将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某几个员工,以增强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从而促使其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分红甚至职位升迁挂钩,做到有奖有罚,一旦出现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就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恶意低价转让国有资产的现象了。

5.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资产,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个国有企业的资产数量由于转让或者报废发生变动时,管理者可以及时将其变动的数量和处理的方式输入计算机,更高一层的领导者就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了解到资产的处理状况,监督人员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流程也不够规范,这造成了部分资产的流失。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从基本工作出发明确产权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无形资产管理思路构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

[2]姜文锋.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1)

[3]蒋晓红.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管理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5(09)

[4]朱英梅.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j].财经界,2015(09)

[5]廖红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规范治理———“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2)

[6]张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进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5(06)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六

1导言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自然资源承压能力面临挑战。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资源利用率不高是一大因素。主要原因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基于产权视角下提出深化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举措,借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权责不清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其任何个人、组织都没有权利随意处置自然资源。只有国家权力机构能够作为这些自然资源的最高、最终代表。但是,我国的资源型国有资产分散在各级部门、政府中,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行业包括了水利、煤炭、金属、石油、国土、农业、海洋、旅游、环保、规划等,这些行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又隶属地方政府管理,由地方政府和当地的资源型国有企业进行独立决策。这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多头管理,进而出现了权责不清、利益互抢、责任互推的情况。

2.2资产流失严重

以煤矿行业为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煤矿资源采掘投入高、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不高。多年来,煤矿企业的回采率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是“半采半扔”。大型国有企业的回采率在40%左右,小企业连15%都不到,远远低于60%的国际平均回采率。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国有企业仅仅是矿产资源的采掘损失高达1.55万亿元。

2.3综合利用率不高

短期行为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另一弊端。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为例,总体综合利用率偏低,粉煤灰利用率47.7%,煤矿石为35%。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短视行为很突出。很多国有企业拥有短期的使用权,所以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只进行开采投入、不进行污染治理、提升矿产利用率,进而造成了矿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2.4使用价格偏离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资源无法完全资产化,也是限制国有企业资源的勘探、开采、使用与保护的因素,这样很容易忽视资源资产化后以资本的视角进行管理和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很多资源型资产在定价过程中只考虑到了矿产的开采、使用、运营、维护的成本,忽视资源的未来收益。容易造成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将产品进行销售过程中,偏离考虑市场因素,过低的资源价格投入容易造成产品的浪费。

3原因分析

3.1产权主体的缺位和越位

主体缺位就是该管不管;主体越位就是不该管要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界定模糊,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权责利界定不清。法律上规定了全民所有,但是实际执行中,主要通过地方部门的行政手段进行。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难以一致。加上分类管理过程中,多个部门管理资源产权,造成了相互争抢,影响正常管理。

3.2委托代理风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只要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就容易发生道德风险,造成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资源型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公众与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部门、地方部门与开发企业三层关系。其中,公众和国家利益一致,不存在风险。中央和地方往往因为利益不一致,地方偏重提升政绩,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寻租。地方部门和开发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可能企业不具有合理开采能力。多层次的代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

3.3对被管理人的激励约束不足

被管理人包括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激励、约束不足,失去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规定,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期限为不超过50年,企业为了获取自然资源许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足够经济利益,最快的办法就是尽量开采。如果采用一些环保的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往往会造成时间的拖延、财政上的压力。国家又没有对环保创新技术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得企业创新力量不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3.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仅仅征收资源开采税、资源补偿费,仅仅面对土地资源、矿藏资源进行征收。多数国有企业依然是依靠行政方式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生态成本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源整体价格中。

4基于产权视角下的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4.1明晰产权,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权威的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改变当前分头管理的弊端,可以通过国资委牵头组织,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政府形成制衡,约束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随意批准的行为。另外,产权明晰有助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有效保护国家所有权的收益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促进自然资源行业的良性发展。

4.2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当前我国国有资源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细分,统一采用一个产权制度。对于矿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枯竭的资源,要采用国家所有,强化开采许可的认证程序科学性,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对于草原、森林、动植物等生物可再生资源,可以推行产权多元化,打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体系,通过市场手段抑制乱砍滥采,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土地等非生物可再生资源,个人与组织可以通过交一定租金的形式获取资源使用的权利,要健全法律制度,适当条件下延长资源使用期限,促进使用权所有人的权益保护和长期行为。

4.3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

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防范关键问题在于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代理人、委托人行为的激励和约束,要协调两者利益,实现正激励、负激励两种手段。正激励是以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标准,借此衡量与确定代理人的奖励水平。对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的管理人员还可以以职位升迁的方式作为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可以采取表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的措施。负激励是通过制度克服代理人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包括行政处罚、法律处罚、退出处罚等手段。负激励的关键在于制定公平、透明的运作机制,防范为主、惩戒为辅,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为目标。

4.4建立科学定价体系

应当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形成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生态和谐为目标、市场机制为效率的资源定价体系。让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反映在供求关系、市场价格上,实现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秀芝.基于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5(9).[2]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3]王金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看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途径[j].世界经济,2000(2):68-72.[4]汤吉军,年海石.沉淀成本、资源型国企垄断与改革新思路[j].江汉论坛,2014(6):5-10.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七

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改革开放进一步拓宽加深,人们的个性化、自主化特征日趋明显,思想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给国有企业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国有企业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继续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将会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1国有企业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国有企业是个经济组织,企业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企业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

生产经营工作是每个国有企业的头等大事和主要任务,也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既需要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裕的原辅材料等物质条件,更需要企业干部职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观念认识。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经验、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工作的有效程度。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调整企业职工的心理状态,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生产主动性,使得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引导广大职工明白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实现集体和国家利益,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高职工对工作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保证。

1.2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要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具有实效,就必须使企业内部沟通顺畅,职工认可企业经营理念。只有企业内部认识一致、目标一致,企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职工才会更加积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将职工的需求、建议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使管理层能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基层职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企业目标、决策和管理实施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及时地向职工做好宣传,把企业制定的目标要求和战略意图传递给全体职工,使得职工能了解企业的远景目标与自身发展的关系,这样就能实现职工与企业协调发展。

2当前国企后勤工作中的问题

国企后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不少员工认为只要做好各项岗位的本职工作,加强经济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就足够了,这种思想导致了后勤工作脱离企业之外,变得空洞而无意义。新时期,我国国企的后勤工作者除了上述的错误思想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后勤工作不被重视,认为是后勤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在人员配备上多是安置性的,不利于工作开展。其实后勤工作涉及到物业管理、水电电梯管理与维修,涉及企业房产土地管理,要熟知有关政策;要做好计生管理与服务,要做好食堂和招待所,医院的管理;等等。关系到每一个在职和离退休、以及职工家属的切身利益,需要德才兼备之人,来用心服务和管理,才能让大家满意2.2后勤部门党群干部配备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重要,但后勤工作同样重要。试想,如果企业后方不稳定,后勤工作做不好,大家对后勤生活不满意,势必影响一线职工的工作,牵扯一线工作人员的精力,也就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后勤工作做得好,一线工作人员安心工作,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3忽视离退休党员这一庞大的党员队伍的管理、学习、教育,也忽视了离退休党员的余热。

2.4国企都有自己的老旧小区,物业费免交,各项公共设施维修一概由企业买单;加上老国企离退休职工和内退职工人数多,一贯形成的各项福利待遇不能停止。以上因素造成企业负担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应该将国企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为国企减轻负担。

3提升国企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措施

3.1加强企业后勤工作的重视度

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后勤工作,有较高的重视度,才可以保障后勤工作、企业发展有效的进行,所以加强企业对后勤工作的重视度,改善企业后勤工作现状,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在企业发展中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系统,保证企业可以稳定的发展,将后勤工作中的相关理念,落实在实际的后勤工作中。企业要将后勤工的服务对象明确,将后勤管理中的相关理念,落实在后勤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保证后勤工作、企业的发展可以顺利的进行,只有提高对后勤工作的重视度,才可以保证后勤工作的有效运行。

3.2提升企业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后勤工作中,后勤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内容,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要充分的掌握企业的后勤管理,将国家倡导的精神、观念落实到企业的后勤工作中。为了保障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后勤工作队伍的建设,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后勤工作中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3进行后勤工作的创新

3.3.1社会事业统筹管理内容。(1)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内退人员管理;(2)集团公司所属小区物业管理,包括小区环卫、内保、物业维修、水电管理;小区居委职能管理,包括计生、户籍、综合治理、留守处管理等;(3)集团公司本部社会事务和后勤事务管理工作。

3.3.2社会事业统筹管理办法。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社管中心统一管理子公司社会事业管理分支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资产运作、加强管理,增收节支,逐年减负。各成员企业按月汇缴“社会责任金”,由集团公司财务统一收缴,社管中心根据费用类别按原渠道支付,该款项作为各单位预支盈利计入年度考核。

4结论

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中的保障,包含的内容很多,在企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充分的发挥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需要将企业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状改善,将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解决,才可以保障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充分的发挥其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八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等方面:1.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实践中,国有企业资产的种类比较多,既有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也有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无形资产,不同类型的资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管理要求,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建立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管理模式。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目前,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主要载体的管理模式,导致国有企业资产信息的高度碎片化、离散化甚至是信息缺失,特别是在资产信息变动的情况下,关于资产的情况难以及时服务于决策的需求。3.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创新,特别是天津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为国有企业创新危险性资产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现实需求,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实现资产的定位、移位的实时动态化管理。

二、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框架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基础。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对基于b/s的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以下需求分析:1.系统需要对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权限,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系统管理员也可以修改其余用户的密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进行多窗口操作。2.系统需要能对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管理。资产的基本信息包括资产的类型(如属于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资产的原始获得价值、资产的权属变动情况、资产的使用周期和资产剩余使用期限等信息予以记录。3.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首先,应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有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区分为土地、设备等类型有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细分为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类别。4.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系统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能够对资产的增加,包括资产数量的增加、资产价值的增加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对资产数量的减少、资产价值的减少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最后,资产的动态管理还需要能够对资产产权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5.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查询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资产进行查询,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资产的获得年限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资产价值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并可以进行联合索引。6.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系统能够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一方面,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关于资产情况的可视化界面;另一方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查询到的资产情况生成相关报表。7.用户需要同时看多个表,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需要能够对多窗口进行操作。8.系统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要求有一个较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要求具有便捷性和良好的人机交互性。9.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好的可扩展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的功能。

三、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架构技术框架

三层架构是指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表现层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时的所见所得,表现层最重要的要求在于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界面友好性;业务逻辑层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则直接操作数据库,主要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询等。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的用户权限管理、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资产动态管理以及资产查询和报表管理等需求,为了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和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开发采用三层架构技术,按照层次来搭建系统开发框架,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使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减少各层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降低系统耦合度,减少因需求调整而导致的修改,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四、对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扩展的思考

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1.资产监控机制。传统的具有危险品特征的资产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或者条形码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危险品,完全由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危险品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所能管理的危险品库规模也很小。为了解决具有危险品特征资产的管理问题,基于b/s模式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嵌入射频识别技术模块,设计基于rfid的危险品处理智能管理模块。它对危险资产到货检验、入库、出库、移库移位、危险品库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危险资产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采用rfid技术后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1)节省人工采集数据成本;(2)自动化的危险品库管理作业,提高工作效率;(3)减少管理成本和人为差错;(4)更精确的危险品库存盘点;(5)增加管理人员的安全性;(6)使整个系统的管理现代化。2.移动管理机制。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用户的高速增长,移动办公成为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也成为工作的新常态,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app程序几乎能够实现传统固定终端能够实现的全部功能,并极大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匹配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3.决策支持机制。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资产管理能够储存关于资产管理的诸多数据,以数据为分析基础,综合运用聚类、机器学习、分类、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方法,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则,能够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形成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有价值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够为资产进一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模块,从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智能性。

五、结语

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国有资产覆盖面较低、国有资产缺乏动态管理、危险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在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三层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后续研究过程中,关于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的功能实现是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云庆辉,李向东,罗宝兰,段晔.基于b/s架构的器材设备科管理信息系统探析之二:固定资产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5,(2):141-143.[2]鲁力群,赵静,毕立祥.基于b/s模式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45-48.[3]许宏,刘艳,赵文东.基于b/s模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0,(12):107-109.[4]覃事刚,刘建勋,王俊丰.基于web服务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hiip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2):192-194.[5]何琪.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41-42.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九

网络监控系统模块可以分为多个分项,如用户登录、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网络连接监控、网络流量监控、危险数据报警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不同模块功能不同,相互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例如系统登录模块,操作人员将用户名、编号、密码等信息输入到登录界面,然后通过与数据库内信息对比一致,允许进入系统,相反会显示信息错误,拒绝进入系统[2]。网络流量监控模块,即主要对网络流入流出数据进行监控,包括流入流出数据总量、速度、最高速度、平均流速等。

2.2输入输出设计

2.2.1输入设计

要保证系统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简单性、最小量、早检验、少转换”原则,对统计报表与数据库内容选择相同设计形式。通过delphi中数据存取组件建立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保证用户在任何输入界面输入数据均可以对应数据内字段,满足信息输入需求。

2.2.2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用户需求,遵循易操作原则,提高交互界面的友好性。系统信息录入、数据检索以及统计分析通过交互界面完成,利用delphi专门设计统计分表报表进行打印[3]。其中,对于打印硬件的设计,应能够直接通过各类型显示终端、多媒体设备完成显示输出,以及能够利用各类型打印机完成文件的打印输出。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目的是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存储,分为规范化设计、数据、实体、关系的完整性设计、建立数据库实体与对象以及数据库设计文档等。java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为一种数据访问机制,可以提供统一接口来访问各类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应用程序来实现与数据库的稳定连接。本文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六个数据表,一部分为本地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本机详细表与网络连接表。另一部分为远程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网络连接表、单位表以及用户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

一、正确理解内涵,做大做强企业

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现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共识和行动目标,那什么是大,什么是强,要正确理解内涵,科学地做大做强。做大的内涵与内容做大要包括规模大,总量大,但前提必须以盈利能力为基础,做大不等于简单地扩大规模,增加总量,不是低水平的粗放式的增长,而是要深刻理解做大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国有企业要做大,必须高度关注,密切留意、积极跟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研究和调整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采取积极措施为下一轮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二是企业功能要扩大和完善。国有企业要从单一功能扩大到多功能,从二产扩大到三产,从生产扩展到服务,全方位地发展企业功能,应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责任,在企业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整体小康社会,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将企业经营产品种类和领域做大。

现在,一方面在传统经营领域以同类或相似产品恶性竞争;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需求还无法满足,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业,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国有企业,要积极向这些新领域发展,将企业经营产品种类和领域做大,以此做大企业。四是通过专业化经营做大。随着生产经营服务领域的拓展和市场的细分,不同企业可以在不同的领域通过差异化经营实现做大的目标。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国有企业要定位准确,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己的强项扩大生产经营服务领域,争取在这些领域里确定自己的优势地位,达到做大企业的目的。五是要靠创新方面做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可能真正做大,实现跨越式增长一定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可以在二产方面找,也可以在三产方面找。作为深圳这样的沿海地区,新兴化的大城市,毗邻港澳,三产比起二产更具优越性,因而国有企业要着重从三产方面找新的增长点,其中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是不错的选择。六是通过体制变革和整合内部资源做大。

国务院领导多次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支持与政策优势,通过资本经营、兼并、收购、重组、上市,优化资源配置,迅速壮大企业实力,以此做大企业。七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国有企业要做大,打造一流的企业集团,呆在本地是不行的,必须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开拓新兴市场,抓住一切机遇,积极谋划在外地建立生产基地和设立服务设施。做强的内涵与内容国有企业做强,就是要在质量、结构和效益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是获利能力强。国有企业只有实现利润,才能证明自身价值,才能回报股东,并为社会财富增长做出贡献。国有企业是否真正成功,不仅要看它业务量有多少,资产规模有多大,更重要的指标是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从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风险控制能力强。历史经验证明,国有企业最容易因盲目扩张导致经营风险,而经营风险又最容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因此,能称上强的国有企业必须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大和强的国有企业,它显著特点是持续经营的时间长,责任期限长,短期的业绩往往不能说明什么。国有企业要做强必须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众不同的经营特色和优势,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四是企业责任感要强。国有企业真正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加强企业责任意识,不能靠寅吃卯粮让企业轰轰烈烈一时。国有企业不仅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更要对国家、社会和职工的长远利益负责,要有办百年企业的决心,真正负起自己的责任意识。

二、辨证看待国有企业大和强的关系

做大与做强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对国有企业来说,只有做大,才有可能做强,做大是做强的前提。这里所讲的做强,不是一般意义的盈利或效益,而是有足够规模的盈利和效益。企业规模过小,必要的成本无法摊薄,盈利能力无法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后劲也无从谈起,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强的。打一比方说,世界上有一些国土、人口和资源方面的大国,但不都是强国,而强国必然是大国,必须有相当大的国力规模。所以做大国有企业是做强国有企业的前提和基础,做不大必然做不强,做强是做大的发展与深化,做强是做大的目的。大不等于强,做大不是自然就强。如果国有企业经营的都是高成本、低质量的业务,综合成本率始终高于100%,或者经营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这样把规模做大的同时,风险积累更大,是很可怕的。因此,做大不等于做强,而做强则必须做大。做大做强是国有企业的理想和雄心壮志。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做大做强必须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行业特点、市场状况和企业的自身能力。不讲条件的做大做强是盲目的,甚至容易掉入失败的陷井。有条件、有基础的国有企业要抓住时机尽快全面做大做强,寻求可持续发展,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三、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的途径

做大做强是国有企业的愿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就是坚决贯彻专业化经营质量和效益型发展的战略,加速战略转型,依靠创新发展来做大作强。

1.创新产品和经营方式

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做到产品和经营方式的创新,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在产品开发上下工夫,在经营方式上求变化,真正把握市场脉搏,不断推出创新型、组合型和衍生型产品以满足和引导社会需求,使企业的路越走越宽,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2.创新销售渠道

国有企业靠销售做大做强,没有销售,便没有企业,更不要说做大做强了。随着经营主体增加,市场竞争激化,对国有企业的销售能力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特点,探索高效率并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和经营风险的销售模式。在建立和维护核心直销团队同时,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加强自身销售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代理业务。通过明确行业角色定位,内外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实现销售渠道的创新。通过创新销售渠道,扩大业务量,提升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3.创新服务方式

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关键是创新服务方式,要通过优质服务来获得用户,提高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我们国有企业虽然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但是真正离用户的需求和先进企业已经达到水准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是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潜力和机会所在。国有企业要下大气力提高服务水准,通过规范服务流程,提高职工素质,讲究诚信和优质优价,改善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服务。

4.创新国有企业管理

国有企业就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变化是绝对的,创造带来生机。国有企业要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执行系统,明确岗位职责定位,使管理不断细化。管理创新包括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流程创新和管理功能创新几个方面。通过管理创新,明确岗位职责定位,层层落实责任,明确授权和汇报关系,兑现奖惩。在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应注意发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则。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更好地防范风险,提高企业品质。

5.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国有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应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胆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人才可能就在眼前。国有企业要做到尊重人、爱惜人,让职工真正感到企业在乎他们,关心他们。要加大培训力度,在提升企业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职工的自身价值。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会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的途径与方法是很多的,我上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总起来说,国有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一是要充分认识与找准自己的优势,然后确定做大做强的途径;二是找准优势、确定途径后,要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奋勇前进,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这样,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的目的就一定会达到,为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做出贡献。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一

对中小企业而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有好多自身方面的优势:机动灵活,善于应变;组织机构简单,工作效率较高;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等等。然而,中小企业的这种优势是潜在的、可能的,而其存在的劣势却是现实的、必然的。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是不是就一定缺乏竞争力呢?中小企业又如何回避自身的劣势,扬长避短,利用自身可能实现的优势呢?“兵非益多,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己。”集中——兵家战略的根本原则,正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这段出自于《孙子兵法》(行军篇)的话,意思是说:兵力不在愈多愈好,只要不盲目冒进,而能集中力量,判明敌情,团结内部,善用人才就行。“兵非益多”,反映出了《孙子兵法》的精兵主义思想。大型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较多,但也会因机构庞大发生冗员过多现象,影响了效率,而中小企业的组织如果能维持精简,人才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其效率很高,就同样具有与大型企业相竞争的基础。美国军地两栖人物科恩曾指出:“企业所处的环境如同战争一样,任何企业组织的资源,无论是盈利或非盈利组织,都是有限的。这就构成了企业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基本共同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即如何优先分配资源到决定性的机会上”。

由于资源有限性的约束,使组织不可能在任何方向,任何领域都比竞争对手强大,只有在某一、二个关键点上有所集中,才能形成与对手有显著差别的力量。正如《百战奇略》所言:“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科恩在谈到将军事上的集中原则运用到企业上时还说道:“企业的目标就是分配这些有限的资源到一个强点上,在此点企业可获得比竞争者在满足顾客需要方面的优势。”中小企业采取专业市场的.定位策略,例如只制造高质量的产品或元件,为特定顾客服务,与只着重大批量生产的大企业相比较,采取集中原则的中小企业照顾客户较佳,自然就具有较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竞争程度比较激烈,呈零和态势的市场上,依据集中原则研究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便有更重大的意义。因为,倘若企业没有竞争战略,或者有了所谓竞争战略,却不能体现集中使用有限资源的作战原则。而是分散配置其资源,那么企业就难以在决定方向、关键性领域里造成比对手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因而丧失其目标市场。

通过上述分析,企业的集中战略可以理解为:企业所采取的一种集中为一组特定的用户服务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目标就是为特定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提供最有效的和最好的服务。这样,就使企业既具有实现差异战略的优势,从而能更好地满足特殊需要,又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集中的战略原则,对于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中小企业不能集中使用自己的资源,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只应有一个经营领域,一个产品--市场,否则就会分散资源,在一个产品--市场中,也应把重要力量放在某一价位上,例如最高价位或最低价位上,避开和大企业在价格强点上的竞争。《孙子兵法》有言:“强而避之”。

在市场竞争中,同样也要避开竞争者的强点和优势。特别是当竞争者拥有规模优势或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分销渠道等方面享有独占资源,且它们是某一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因素时,都应“强而避之”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免与对手的市场决战。换句话说:当竞争对手筑起壁垒时,应懂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既便是在即定的产品--市场经营中,必要的各种竞争手段,也应只以一、二项为主,并要集中资源培植它们,使其作为区别竞争者的个性。不可面面俱到,这样做势必分散自身有限的资源,不利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由于大企业往往有若干个目标市场,形成许多产品--市场经营项目,因而在事实上,大企业在某一个具体的决定点、某一个子市场上并不大,大企业分配给每一个子市场上的资源与中小企业的全部资源相比,也就相差无几了。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小企业自身不能集中资源。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中小企业以弱胜强,依靠集中战略的成功,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高成本、低效率地运营,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问题没有解决,多层次委托代理又加大了代理成本,直接导致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难度加大,其结果必然是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激励不足、约束不力,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调动起来,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我们首先讨论了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弱化的原因,最后研究了提高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现代企业制度

一、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账报账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三化”现象频频出现,表现在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致使成本失控严重,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具体而言:

一是盈亏同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损失浪费惊人,甚至不少企业虚盈实亏。

二是成本考核、监督制度不完善。虽然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制度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已有的成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制定一些新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约束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企业目前已实行了成本管理的二级核算办法,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和考核有一定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控制成本费用的项目不全面,而且不具体,导致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往往不能落到实处,从而达不到预先所期望的成本管理目标。此外,由于企业目前没有对二级核算单位进行严格的内部利润考核,这样就使企业二级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导致会计人员核算不认真,成本反映不真实。

三是企业短期行为的泛滥,重产值而轻成本,挫伤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弱化的原因分析

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将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相对的人工成本将会降低。与此同时,设备等固定成本、技术成本以及相应的管理成本将会增加。如果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办法,必然会使成本的管理滞后。

2.不同的企业目标对企业成本管理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要想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就必须确定具有长远意义的企业战略目标。

3.管理阶层的管理意识及管理思想直接影响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人物,他们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总负责,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能够接受新的管理方法,则企业的成本管理者即使有意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也可能因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而夭折。

4.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低,也是企业成本管理弱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执行成本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成本管理训练和培训,这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

5.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或者管理体系存在但执行不力。现在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仍处于片面管理,上下不通达,信息反馈不及时,控制没有力度,因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削弱成本管理的成效。有的企业也建立健全了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但往往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没能严格执行。

三、提高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调动所有企业员工的主动性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要通过改组、改制、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取消行政级别和现有干部管理体制,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些要求迫使企业管理者从客观上和主观上为企业着想,努力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应加快公司制建设,摸索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路子,从体制上解决企业成本管理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二)积极推行比价采购,强化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1.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决策程序,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及其他金额较大的物资采购事项应当由经营班子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集体决策,有条件的实施对外招标。

2.建立及时反映市场价格的信息网络,通过实行比质比价采购,加强对物资采购价格的财务监督,企业的主要物资采购应当经价格监督部门事先进行价格审核,物资采购部门应当在价格监督部门审定的价格内进行采购。

3.加强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监督,防止不合格产品入库。

4.将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入购销比价管理中,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实施细则,对于采购价格低于有关部门审定的最高控制价的,按节约额的一定比例提奖,对于高价采购或私自收受回扣、损公肥私的,要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原始记录是企业最初记载各项业务实际情况的书面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明确经济责任的依据。它是编制成本计划、制定各项定额的依据,也是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原始记录必须做到全面、准确、及时,经常积累资料,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原始凭证要求符合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开展班组织经济核算,简便易行,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

(四)以技术进步为先导,寻求降低成本新的突破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技术进步在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加强对产品成本结构分析,通过科技进步,找寻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措施。比如:现有产品生产原材料、零部件是否可通过科技进步降低消耗,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是否有更优的替代品,能否对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挖潜改造和技术革新,促进老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产品盈利能力。

2.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现有重点产品进行工艺改进和革新,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3.在生产工艺方面,首先应该强化对现行工艺执行的检查和考核,保证现行工艺作业指导书的正确贯彻执行,尤其要控制好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工序,使工艺路线唯一化;其次结合新产品的研制和定型,以产品实物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研究和编制产品生产的新工艺。

4.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成本管理中实施管理信息化,实现对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依靠网络技术的支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通过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接轨,降低产品交易成本。

(五)继续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探讨,明确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

应从三个方面去突显:

(1)加大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讨,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要经常举办管理培训班,并吸收先进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

(2)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对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在不对劳动成果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也应防止出现一味追求降低成本而不顾产品质量的现象,“以质量求信誉,以效益求生存”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3)成本管理应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加强成本管理。

(六)扩充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应由传统的只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拓宽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开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顾客服务等环节,在每一环节都存在成本管理问题。国有企业要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从研究开发到顾客服务,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设计并运行更为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从成本管理内容的重点来看,要强调成本管理是对价值链的管理而不是对产品的管理。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能够满足人们针对每一项价值活动来实施成本管理和控制,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由产品转为价值链,有助于成本管理者更好地分析资源消耗的合理性,寻找出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途径,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服务。此外,运用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展开价值链分析,这对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和解决目前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自身技术、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动力机制;同时将战略成本管理与战术成本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找到并采用适合自身实际的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法,以提升国有企业的成本竞争力。

参考文献:

[2]宋文彪.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转变[j].经济问题,,(2).

[4]王文.中外企业成本管理比较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6,(1).

[5]柴东亮.浅议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j].会计之友,,(11).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三

一、引言

绩效考核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的一种管理行为。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需求,同时维系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行为,包括绩效考核,必须以科学,规范和有序的方式运转。在当前国企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绩效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此相伴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大多数国企经营者对绩效考核普遍存在困惑,包括绩效考核目标的设置,过程操作及结果应用等。因此,进一步增进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整体了解,客观分析并总结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企业,尤其是国企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举。有鉴于此,对绩效考核在国企中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国企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给出了对策和改进办法。

二、绩效考核在国企中实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绩效考核的观念开始在国企中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偏差

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而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对考核目的的定位过于狭窄。例如,一些公司的考核目的主要是为了年底分奖金。

2、绩效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中的一个重要且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许多公司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系列因素。能够从这样两方面去考核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如何利学地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许多企业则考虑得很不周到。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它可评价的指标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国外有的管理学家将这部分绩效指标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并不是以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通常被称为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指标形成了套体系,同时也可以操作化地评价。一些公司的绩效指标,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过于单一化,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而不是行为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如果是行为性的描述,则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标准,不仅模糊性人而且执行偏差也人。结果,评先进变成评“人缘”,选拔干部变成搞平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并且,综合标准有千篇一律的倾向——不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初、中级员工,往往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没有顾及人才有能级差异的客观现实。

3、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尽合理

考核的周期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多数企业是一年进行一次考核。这与考核的目的有关系。如果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奖金,那么自然就会使得考核的周期与奖金分配的周期保持致。事实上,从所考核的绩效指标来看,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一般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例如一个月。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科产出有较清楚的记录和印象,如果都等到年底再进行考核,恐怕就只能凭借主观的感觉了;另一方面,对工作的产出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积攒到年底来处理。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例如半年或一年,因为这些关于人的表现的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不过,在平时应进行此简中的行为记录作为考核时的依据。

4、考核过程的不合理

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尽管各层领导由于所看的角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但是,官大说了算,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这样,一方面,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坏。此外,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结果,实际上是把员工对考评结果可能存在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现实中员工对企业领导人的不满人多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必然反映到考评系统中。比较典型的,诸如求同心理、官本位、人情、关系网等。求同心理反映到考评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拉不开差距;官本位反映到考评中,多表现为强调政治素养而且长官意识十分严重;人情和关系网反映到考评中,则是关系好或是网中人,考评结果就较好,反之则较差。

5、绩效考核与其相关的其他工作环节衔接不好

原有的人事考评主观色彩极浓,缺乏可以随时公开的客观资料,或者由于主管不愿与员工面对面地检讨,往往是将考评表格填完之后,就直接送到人事部门归档。这样,员工不知道自己业绩的好坏,不仅成为滋生“干多干少一个样”思想的温床,也无从改进绩效。从而,绩效考评也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激励和改进作用。要想做好绩效考核,还必须做好考核期开始1时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确认工科和考核期结束1时的结果反馈工作。这样做的前提是基于将绩效考核放在绩效管理的体系中考虑,孤立地看待考核,因此就没有能够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

三、提高绩效考核在国企中成效的对策

要想提高绩效考核在国企中的成效,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

一从考核者角度进行的分析

1、采取多种办法,保证考核者的相对独立性

要是考核者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要保证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或被考核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杜绝出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的情况。2要防止晕轮效应,在评定时,评定者每次只就一个评价维度对所有的被评价者进行评定,然后再进行第一评价维度的评定。3控制或消除评定中的宽松和严厉倾向,可以控制评定结果的分布状况,比如要求有一定比例的“优秀”,一定比例的“不合格”,这样迫使评定者评定标准较一致;也可以降低评定量表本身的含糊性,尽量遵循客观事实的评定标准,使评定遵循特定的明确要求。4减少评定中的趋中倾向,要让评定者认识到区分被评价者和评定结果的重要性。必要的时候,组织也可以明确要求评定者尽量减少选择中间等级的次数。5摆脱对比效应,采用诸如关键事件法之类的技术,全面考察被评价者在较长时期内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业绩。

2、考核者要准确定位并适时转换角色

绩效考核千头万绪,人力资源部的重要使命就是用来理清绩效的.程序和调理。人力资源部在绩效考核中主要应是允当组织协调者的角色,比如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设计、绩效考核基本原则的确立、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估等,而不需具体承担所有的工作。在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在考核的重要环节上与各部门进行沟通。部门采用什么样的考核形式、什么岗位考核什么指标、谁来考核、考核的时间是多长、考核结果如何反馈等,人力资源部要与部门负责人进行认真讨论,弄清思路,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后,人力资源部就可以放手让部门“自制”来实施考核方案。

虽然这种沟通是很浪费时间的,但这种工作是人力资源部应当做的,而且也是值得做的。因为,充分的交流沟通,使人力资源部进一步了解各部门业务,发现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为考核的具体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并大大减少了突发问题,使考核真正收到效果,也为下一年的考核打下基础。所以,人力资源部在绩效考核管理中要做大事(协调发动各部门),放小事(放手具体事务),抓两头(考核体系、原则及考核结果的兑现)。

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考核中不仅要给自己准确定位,而且要扮演多重角色。首先是组织者。绩效考核管理要有有效的组织保障,人力资源部的任务是联合各个积能部门,对整个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和组织,包括各部门及人力资源部等在绩效管理推进中的角色与积责。组织制定绩效考核计划.对绩效管理考核内容、原则、目标向员工进行宣传等。其次是高层顾问和参谋。人力资源部门要充当高层领导的参谋顾问,提供有意义的、有说服力的信息,使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及实施计划得到领导的认同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与支持。再次是教练。人力资源部要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各团队、部门的业务情况,对他们的绩效考核工作提出积极的建议,进行及时的指导。最后是客服及分析人员。考核结果出来后,人力资源部要对其进行评估,并关注员工的投诉,兑现奖惩计划,做好后续工作。(论文http://)

二从考核规则角度进行的分析

1、以“怀柔”模式替代“高压”模式

管理者要认识到在员工“人文关怀”方面的投入,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企业在以下诸方面给员工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企业非常关注员工个人的积业生涯发展,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推进因素;企业在关注员工外在薪酬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其内在薪酬前者是员工获得的物质形式的薪酬,后者为员工的心理收入)。同时,管理者要为员工设计一系列的绩效考核“套餐”。例如,企业将绩效考核设计为对员工提供“自助式”帮助的一个环节: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岗位工作,更多地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更为理性地做好自我设计工作。再如,企业将绩效考核设计为对员工提供援助的一个环节: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员工更有价值的发展方向;发现员工需要提供援助的方式;发现可以为员工提供援助的切入点。

2、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流程,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和内容

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因为目标计划是全年考核的基础,目标计划必须符合5个标准,即:一要目标具体、明确;二要可衡量;三要考核方案可行;四要考核方案易于执行;五要有明确的考核时间表。要满足上述5个标准,考核部门就需要多跑、多问、多摸底、多思考,避免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比如目标计划的制定必须与企业、部门的目标一致,制定目标计划必须与员工反复沟通推敲,在执行时如发现有不妥之处,必须立即修正。对不同类型的部门分析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如对业务部门应侧重于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尽量做到量化考核;而对管理部门则要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工作信息,建立高度客观的工作标准,侧重工作效率、完成结果等方面的考核,使评价过程的关注点从员工的工作态度转移到工作业绩上,以减弱考核过程中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

3、应用360度考核反馈法确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

考评一般有直接领导、同事、下属、考核小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为全面、客观反映被考评人的综合情况,应采用360度考核反馈法,综合考虑各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使用加权业绩考核评估对各评价者的考评结果赋予不同的权数,对不同评价者的考核结果进行加权平均,以力争做到客观公正,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保证其有效执行。

三从被考核者角度进行的分析

1、做好与被考核者所属部门和分管领导的协调沟通工作

在前文已经谈到,考核者要懂得“抓大放小”,也即是说有时候只需要制定考核规则、流程和监督统筹即可,具体的操作和执行可交由部门去执行;但有时候还需要亲自执行考核方案。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需要做好与被考核者所属部门和分管领导的协调沟通工作,这样才能使考核项目在执行时事半功倍。

2、调动被考核者的积极性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考核实践来看,被考核者在考核中处于被动或弱势状态,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不乐意被考核。因此,如何调动被考核者参与的积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对于被评价者抵制考核的问题,更多的是与考核的目的有关。国企传统的考核办法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过多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有时即使许多人的绩效都不错,但由手绩效评为优秀的总是那么几个人,这样考核就难以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反而会由于评定方法的主观而引起许多人对考核产生抵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把考核的目的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更多地转向每个人的个人发展诊断。要注重每个被评价者自己与自己比,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这样对每个被评价者都有激励作用。对于国企的领导来说,有时他们之所以觉得考核没什么用处,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把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事实上,当我们把考核与人员培训、安置和晋升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考核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认真地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考核,就不会有没有用的考核方法,而只有不想利用或不会利用考核结果的人。

四、结束语

客观地分析并把握当前国企改革进程中在绩效考核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规划,是提高国企管理平台的必备条件。同时也应看到,绩效考核本身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难题之一,不存在绝对完善的考核模式,企业在考核工作中面对难题时,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谋求对问题的逐步解决。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论文。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四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如何写经济学论文。

1、有一个理念(ideas)

来几周会大减价,那么有谁在价格变高时购买从而被愚弄呢?但是这样的购买者总是存在,否则商店就永远会发现抬高价格是无利益的。有了这样的理念后,就可以来建立一个销售模型。在模型中有两种消费者:读过广告的知情者和没读过广告的不知情者。商店有销售量从而价格区分了知情者和不知情者。*但是那些具体资源可以去阅读呢?我常阅读的有newyorktime,thewallstreetjournal(华尔街杂志)和theeconomist(经济学家);这些资料可能会是个好的起点。

2、你的理念是否值得继续?

那么就假设(这也是经济学家的偏好)你已有了一个理念,你怎么知道它是一个好的念头呢?首先要做的检验就是尽量用非经济学家也能懂的语言表达出你的理念。如果做不到,那它就有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如果能做到,它仍然可能是一个的无价值的主意,但至少还有希望。在开始确定你的理念是否正确之前,你应该停下来并问问自己它是否有趣。假如它显得缺乏趣味,就没人会关心它正确与否。然后找一些人来做讨论--假如他们认为你的理念值得继续下去。如果这些主意是对的,接下来会得到什么?它是否有许多的含义或者仅仅会变成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一定要记住,对一些细节的`部分花时间是有机会成本的--你可以把时间花在别的理念上,要确认你的期望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经济理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洞察力。对自己最大的奖赏就是啊哈!这样就能解释它了!这才是你应该追求的东西--忘记那些好的但已经固化的工作,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啊哈的奇才。

3、不要太急于阅读文献

益!(虽然你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出版它。)其次,你还可以提出和文献中不同的方法。假如只盯着别人做的东西,你的思想就会因为他的观点而变得狭隘--如果你彻底的投入研究,产现原创性的可能性就会有更大,而且自己的洞察力能最大化的得到发展。第三,你的理念需要时间来孕育孵化,因此要尽可能早的开始建模工作。那以后当你读到别人怎样来处理他们自己的理念时,就会和你产生某种互动,甚至有可能产生一些有趣的新东西。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五

一、解决国有企业物业管理问题的思路

1.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物业管理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转变思想观念,要深刻的认识到服务才是物业的根本,要增强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在做好服务的过程中,增加多种经营方式来提高其经济效益,不断的实现物业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要走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2.完善用人机制,提升职工素质

要想使物业管理走向社会化,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不断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吸收和引进专业人才,不断的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制定完善的用人机制,完善奖惩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培养和挽留人才,不断的增强其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3.建立物业智能化管理

随着物业管理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以科学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实现物业管理的智能化。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能够在设备控制和收费等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能够实现物业信息的动态管理和远程控制,不断的提高运行效率。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高效、规范和有序的效果,不断提高客户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认可和理解,提高客户满意度。

4.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

我国的物业管理在法律和法规方面都不够健全,同时还缺少相应的系统性,这种情况严重的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物业法规,规范物业管理方面的行为,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市场经济竞争机制。要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的等级评定和资质审查,完善招标行为,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对物业管理方面知识的宣传,要提高业主主动参与的力度,通过广大业主的共同监督,促使物业管理依据法规、法律和规范等进行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二、结束语

总之,管理是国有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只有在市场竞争经济条件下,才能够不断的促使物业管理改变思想观念,不断的创新,推动物业的管理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物业管理企业只有不断的开拓进取、打破常规、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才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促进物业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也面对着严峻的工作、生活压力。因此,国有企业政工干部要加强工作环境研究,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加强工作机制建设,适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工作机制、工作载体、工作方法等,关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实施和最终效果。在具体工作中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工作路径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加强工作环境研究,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1.形成职工参与的环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职工思想的工作,需要创造一种职工普遍参与的氛围。通过使职工了解企业的近期和长期工作规划、企业面临的形式和职工关心的福利情况等具体内容,引导职工将自己的得失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形成上下同心协力的局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公正民主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精神,调动职工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2.形成激励上进的环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也需要行政部门的参与配合。单纯的行政命令会使职工有逆反心理,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职工会感到缺乏实际。只有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激励手段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预期目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表彰先进职工,要利用物质手段奖励责任大、贡献大的职工,弘扬企业正气,激励职工创新争优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只有相互配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

3.形成公平公正的环境

企业要谋发展、讲效益,就需要赏罚分明,形成公平公正的企业环境。这就需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通过妥善协调职工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职工与社会、职工与企业、职工与家庭、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职工的各种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保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更要监督企业管理者不侵害职工合法利益,在做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充分考虑职工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

二、加强工作机制建设,适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1.构建沟通机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做好与企业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也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因此,部门间需要联合协调,调动企业职工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政工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同职工一起工作,让双方相互了解,在工作间隙与职工促膝谈心,对于职工面对的企业改革、人员调整等涉及自身利益问题,政工干部要不厌其烦地给予耐心地解释和劝导,对生活有困难的职工,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维护职工利益。

2.构建评估机制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机制要做好以下有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企业内部政工部门自我评估。这要求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根据自身设定的工作目标,检测工作成果,并对工作计划的实施作出评估,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方法。二是企业内部党组织进行评估。这就要求企业党委、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政工作部门的工作成绩作出评定,并提出建议。三是由企业职工对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工作能力、成绩等进行评估。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获得职工的认可,只有通过职工评估才能有效、客观的确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绩。

3.构建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和管理层要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必要的支持,组建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并直属企业党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对政工干部的工作自主权和机构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增强政工部门的权威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从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上得到有力保障,在选聘政工干部时要坚持选拔清正廉洁、联系职工、民主作风强、有实际工作经验、思想观念新的管理者。物质保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主要有学习费用、宣传费用、调研费用、奖励费用等等,还要涉及提高政工干部的工资待遇等等。企业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投入作为一项经常性开支,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1.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作用

企业政工干部应该利用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规章,明确行为规范,对职工进行理想、道德、技能、纪律的教育,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赖,通过职工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参与的方式吸引职工、感染职工。从企业特点出发,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理论教育,引导职工将企业发展与个人需要紧密结合;引导职工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职工用平和的心态与人交往;引导职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还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精神,增强职工之间的凝聚力,使职工在处理问题的方式选择上多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从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增强企业向心力。

2.发挥企业文化导向作用

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企业文化熏陶下,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科学把握生产经营中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企业发展中积报、健康的一面,鼓舞职工奋发向上;应该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引导职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鼓舞和激励全体职工斗志,将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上来。

3.发挥企业文化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对强化职工工作动机,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通常规定了职工必须遵循的行为方式、程序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规则等,以提高职工集体意识为主旨,以培养新的价值观为核心,以抓好生产经营工作和提高职工素质为目标,对职工起到约束作用,便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便于职工间交流和沟通,便于提高职工的民主参与度,使职工在无形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激励。

四、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1.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树立职工第一的观点,要多为职工着想,多办些使职工受益的事。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切实起到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还要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政工干部要深入到职工中去,把握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讲求工作的方法、质量和效果,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正确意愿,解决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围绕企业经营中需要面对的任务,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动员企业方方面面的力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拓展工作内容,构建与生产经营相配合的运作机制;要建立经济型运行模式,将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并围绕这个标准来规划、研究、落实和检验。

3.坚持疏导结合的工作方法

疏就是疏通,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导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对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加以肯定和支持。在企业中要发扬民主,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的规划管理,为企业献计献策,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灌输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也要诚恳地指出职工思想上认识到的错误和偏差,激发职工自信心,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职工思想的提升。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也面对着严峻的工作、生活压力。因此,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只有深入职工中,倾听职工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与职工开展广泛的互动沟通,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引导职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相吻合,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国有企业的论文篇十七

国企的人事管理对于企业的成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解决国企人事管理方面存有的不足,已变成国企变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国企唯有全面的认知到人事管理的必要性,深化对人事管理的认知,才可以让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关键优势,稳定前进。

一、当前国内国企人事管理的现实状况

国内各个大规模的国企、国有控股单位和央企或者地方直属国企,把控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构成内容,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许多的国企在前进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了人事管理的必要性,可是在较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机制束缚下的人事管理已经无法顺应国企的现代化发展,尤其是政府已决定全面推行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下,国企的人事管理方式向现代化国企的人事资源管理形式改变的冲突分外显著,在此种状况下,一些国企已实施了变革,且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依旧未曾实现预计目标,当前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仍然是在旧经济机制下的管理形式,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仍然是薪金配给管理和员工岗位调换。目前的新经济机制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必定是不科学的,运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一方面缺乏有关的激励举措来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另外也缺少健全的培训机制,如此便大幅减弱了国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二、国企人事管理的必要性剖析

(一)有助于建设国企人才团队在中国全面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的全新阶段,人才愈来愈变成国企的关键资源,当代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增强国企人事管理工作,可以让人才招聘、培养、运用、激励体系更为健全,从而让国企成为人才聚集地,调动国企各方面人才的能力,让国企享有无数的人才资源,打造人才团队构建的良性循环格局。让想做出成绩的、能做出成绩的有平台,取得成绩的有相应回报,从本质上构建卓越人才全面发挥潜能的运行体系。

(二)有助于增快国企科学发展进程在中国全面实施市场变革的大背景下,国企变革除了深入健全产权机制之外,更应增强人才建设,让所有权和运营权分离,全面发挥运营者的职能。在此种状况下,一定要增强国企人才尤其是部门主管人才的建设,而增强国企人事管理可以为国企运营者发挥自身职能奠定制度基础,让其更有效的发挥自我能力,促进国企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合理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国企改革创新新一轮国企变革,从本质层面而言是利益的重新配给,所以全会牵涉国企各方的利益,假如处置不妥当,较易引发冲突。要想更有效的促进国企新一轮变革,就一定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准确处置好国企利益和员工利益、员工间利益的关联,构成更为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全面调动国企所有员工支持国企变革、保护国企利益、推动国企成长的要素。立足于此角度而言,增强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国企变革。

(四)全面优化职工绩效考核体系职工的绩效考评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的设立应该遵照平等、公正的准则,结合职工在企业的各方面的表现确定考评标准,而且把此标准视为衡量同岗位人员绩效的指标。当然,绩效标准的设立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应当依据企业中职工的目标达成状况进行改变。在对职工绩效的个人考评中,还应该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评定体系,探究出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运用正负强化的激励方法把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全面激发出来,进而着实实现工作质效的提高。

三、国企人事管理中存有的不足

(一)管理理念淡薄许多的国企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缺少应有的关注,尽管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可是并未科学全面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在领导者的思想中,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就是计算薪资、员工岗位调配,未曾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唯有具备高素养的裁人才可以提升国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对于人才团队的培育仅停止在形式方面,未曾构成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

(二)体制不完善很多国企均存有这方面的不足,缺少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另外还存在“关系户”的现象,导致此种问题产生的要素众多,以致在国企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职工考评等工作中存在不平等的状况。另外,国企中过于注重职工的文化水平和出身,而很多职位的工作内容无需较高的文化水平亦或出身名牌大学,过分强调文化水平必定会导致人力资源方面的无谓浪费。许多的国企的培训机制还没有构建亦或待于健全,当前伴随社会人文素质的持续提升,国有企业职工的自我提高理念也在逐步加强,因此构建与健全培新机制变得特别关键。可是,当前而言,即使有一些国企意识到了这个内容,组织培训,也仅停留在表层,还没有从根本上立足于企业成长与人才储备的角度构建多层次、复合性的动态培训机制。

四、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措施

(一)深化国企领导者的人事管理理念当代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具有了高素养的人才团队,才可以形成企业本身的关键竞争优势,才可以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国企的领导应当全面且准确的意识到人事管理的必要性,深化对人事管理的认知,在企业中全面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站在整体的层面看待问题,用全面的、科学的眼光对待企业员工的管理问题,而且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变化的思想看待问题,经过企业领导班子的指引,在企业构建文化过程中,提升企业经营成绩,实施企业的发展计划。

(二)构建且完善科学的人才竞争体系国企对外招录均编制人才聘用规划,另外实施制定严格的准入要求,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才的招录。采用竞争上岗的招录方法,选择出与企业成长需求相一致的人才,如此不仅能够全面发挥人才的潜能,另外还能够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国企编制人才竞争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明晰岗位责任、工作内容,且结合岗位状况编制相应的奖惩机制,力争科学调配人才。另外,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调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深化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竞争理念,推动企业成长。

(三)健全奖励体系和薪金机制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本身的现实状况,构建高效地绩效考评和薪金机制,唯有构建健全的绩效薪金机制才可以对职工发挥良性作用,让职工更高效的开展工作,把自我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融合起来,另外在职工的晋升加以考评时,也应注重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整体素养,防止产生不平等的选拔现象。另外,在构建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时,从职工的工作状态、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3个方面加以整体衡量,尽量科学、全面的进行考评工作。唯有整体考虑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才可以更高效的推动企业成长。

(四)人员潜能的发掘和培养国企在提高人力资源竞争实力的过程中,最高效同时最简便的方法便是对职工进行综合性培训,包含任职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在职工任职以前用实施全面的认知前培训,确保职工以最佳状态走上工作岗位,另外在职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还应组织一些技能性培训,此外还应重视给职工组织一些长期类的培训,重点是提升职工的总体素养。在组织职工培训过程中,把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融合,保证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持续的健全自身知识架构与提高技术能力,协助职工成长。唯有采用科学的人员潜能发掘方法,才可以确保有效的提升职工工作业绩和整体素养,最后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目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国企的逐渐成长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变革有密切关系,唯有在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转变陈旧的管理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构建且健全管理体系,全面利用人事管理的作用,全面激发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性,才可以更有效的推动企业的成长,让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7688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