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对经验和智慧的积累和沉淀。尽量避免主观评价和情绪化的语言,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总结,包括工作总结、学习总结、项目总结等,希望能帮助到您。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国际事务的关注者,我对当今的现代国际形势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
首先,当前世界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和挑战。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威胁日益严峻,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环境灾难日益严重,一系列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存在,使得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其次,当前国际形势的主导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大国主导地位正在被新兴国家所挑战和取代。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实力迅猛增长的国家,不仅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还加大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和贡献。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霸权主义倾向却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担忧和不满。这种新旧力量转换的过程,给当前的国际形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第三,当前国际形势的经济因素日益凸显。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主流,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然而,国际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频发也成为当今国际形势的一大挑战。美国贸易战政策的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都对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各国应当坚定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和多边主义,并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困境。
第四,当前国际形势的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威胁和信息战争正日益成为一种新型安全挑战。同时,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南海争端等热点问题也给全球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努力寻求域外干涉和冲突解决的有效方式。
最后,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的建设。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显得愈发重要。国际社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改革,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同时,各国之间应加强多边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现代国际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并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做出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二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三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四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
国学
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1920xx年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
合同
,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今晚党课中夏老师就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结合自身见解,私以为当前国际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乱、变、治。
首先,稳。目前整个世界基本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性的主题没有变。但现在的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但世界大战短期之内并不会爆发。其次,乱。世界形势稳中有乱,美欧经济危机还没有画上句号,美霸权主义行径与反霸权斗争的矛盾丝毫未变,天下依然不太平。再次,变。乱中有变。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受阻,尤其是当前穆斯林世界掀起新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纯洁性报名做人体炸弹的人数已排到20xx年。
另“金砖国家”群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了均衡化趋势。所谓的金砖国家,就是在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四个市场国家。南非是中国真诚的朋友。20xx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是正当其时、恰如其分。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关系。毛主席曾说过,南非是我们的好朋友,是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的,如今20xx已经到来,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而且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然,当前世界政治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再增加。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五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合同,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
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六
【要害词】教育国际化;基础教育;模式;问题与对策
一、看法及现状探讨
颁布的《国家中恒久教育革新和生长计划纲要(-20)》的第十六章中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增强国际交流与相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相助水平。”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教育国家化的重视。那何谓教育国际化呢?笔者在此并不计划为教育国家化下个界说。实际上,虽然“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高频词,但究其界说而言,鉴于社会情况,时代变迁以及探讨者立足点的差异,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界定。简朴说,笔者认为,教育国家化就是利用国际视野来掌握和生长教育。虽然,教育国家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最初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但随着经济的生长,基础教育的国家化也徐徐的引起了重视。究竟,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生长高度。为此,各地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生长缔造条件,提供资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现阶段基础教育国家化的模式
1.联合办学模式。联合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国家化的主要模式,该模式优势也是很是明显的。通过联合办学,相助双方可充实利用对方学校的有利资源,教材以及先进的治理理念,通过资源重组,以到达提高双方办学竞争力的目的.,这是对于办学双方都是学校而言。如果是企业与学校办学,那企业可为学校办学提供须要的资金援助。在我国的许多都市我们都能看到中外相助办学的乐成例子。尤其以北京居多,好比中国人民大学隶属中学与美国波利国民学校相助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实验中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都柏林高中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大学隶属中学与美国昊济思学校相助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第八十中学与英国埃克塞公学相助举办新全讯网wic项目,其他地方好比大连枫叶国际学校也是一个典型的相助办学例子。
2.教生交流或交流模式。就教师而言,偏重于交流。这种模式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的选派教师到相助学校进行访学,进修,搞相助研究,到相助学校任教一定期限等方式,一般被交流的教师在相助学校都能获得比本校相对高一些的酬劳。通过让自己的老师“走出去”,可以接触相助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要领,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完善的治理体系。从而提高相助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修养,为自身学校的生长提出较好建议,到达双赢的目的。而对于学生而言,多接纳交流学习的模式。每年,我国的相助学校间都市有一定名额供学生出国随班就读一年或半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感受差异的教育文化,从而让学生们的梦想更高远,眼界更开阔。
3.国际课程模式。鉴于作为交流生的身份出国学习的名额始终有限,另有部门学校接纳网络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接受人群的数量较大一些。海内一些中学开班了网络班,作为必修课,每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授课教师是对方学校的优秀教师。而也有些学校接纳选修模式,学生可凭据自身的喜好和需要,选修科目。相对于交流生而言,网络教育模式让学生掌握了主动权。网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该模式将会是未来国际化最有前途和潜力的模式。
其他另有国际留学模式,国际运动模式(好比冬令营,夏令营)也比力盛行。
三、问题与对策
1.“引进来”与“走出去”。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引进来”方面做得还比力好。通过引进外洋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外国的先进治理体制,我们在努力缩小着与国际领先水平学校的差距。同时,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学校引进人才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资助。但在“走出去”方面,尚且还要努力,我们海内并不是没有优秀教师,而是海内中学缺乏将教师“送出去”的意识,这是看法上要转变。我们应该给我们的优秀教师更多的时机走出国门去教授我们的先进的工具给别国。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此方面给予海内学校和教师相关津贴补助。在学生交流方面也是一个原理。
2.“质”和“量”。由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相对于高校的国家化水平而言偏低,所以在国际化历程中难免泛起许多疏漏,而且没有引起重视。基础教育需要国际化,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学必须在同一时间,统一法式,接纳统一模式进行国际化。每个学校都要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掉臂质量的引起所有外国的工具,在引进之前肯定要先对引起的工具进行一个取舍,而且引进的工具我们都要有一个理解和研究的历程,不行直接利用。总之,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历程中,我们万不行急于到达高校的那种成熟的国际化水平,这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应该考究一个“缓急”,重视“量”的国际化。
3.“本土化”与“国际化”。在基础教育国家化历程中,一定会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体。既然走的国际化的路子,一定会对自身学校的体制和结构发生一定的攻击,是凭据国际化的指令更改照旧结合自身本土特色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处置惩罚好的一个问题。一定,我们肯定不能一成稳定的凭据相助学校的路子走,必须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目标,师生特色,教育目标和宗旨进行调整。这需要在学校领导的得力领导下,全校师生协力才气到达。这是一个不停实验的,恒久的历程。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贾波,中外相助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
2、江彦桥,关于提高中外相助办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上海“跨国教育及质量保障―中澳相助办学研讨会”[c].
3、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j].上海:教育生长研究,(2)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七
六集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我便认真收看。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专题片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感觉自己深受教育,感触良多。
我为中国外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与该国的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是在积贫积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建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而今,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人民“强起来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做成了很多大事,包括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中国外交地位的快速变化何其大!环顾世界,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我为中国外交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奉行中国特色外交政策,中国外交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充分展现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广交睦邻的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世纪形象。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了走向更加文明、更加繁荣,人们生活更加稳定,敢于担当大国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有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不自我膨胀,不称王称霸,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中国外交实践,也给某些西方国家舆论造势的“中国威胁论”以有力的回击。
我为中国外交的美好未来感到信心满怀。中国外交契合世界和平的主旋律,中国实行的特色外交政策,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不断的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展示谋略。为了和平,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我们充分认识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支持、响应和好评。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就,一定会越来越走向世界的中心,一定会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世界各国人们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八
在当今世界的大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我思考了一下,发现几个关键点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本文将从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区域秩序、军备竞赛和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探讨当前现代国际形势的心得体会。
首先,全球经济是国际形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活动不活跃,这一系列问题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渐扩大,这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开放、包容和有序的全球经济体系是当务之急。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问题。与全球化相伴随的是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制造了贸易壁垒,这给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不仅阻碍了各国之间的互信和合作,也损害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维护开放、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系。
第三,区域秩序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重要的议题。目前,世界上存在许多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如中东地区的战争和紧张关系、南海争端等。这些地区紧张局势对全球和平和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各国应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秩序准则,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第四,军备竞赛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令人担忧的因素。一些国家在军事方面的投资持续增加,军备扩张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这种军备竞赛很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各国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避免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
最后,国际合作是解决当前国际形势问题的关键。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办法,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达成共赢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
总之,当前现代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关注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区域秩序、军备竞赛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对话和谈判,建立一个公正、开放、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我们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的目标。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九
作者:杨军,王建伟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供给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建设力量。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刻坚持忧患意识。所以,普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大学生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东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向我国发动袭击。所以,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十分必要。同时,大学生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它与全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全民支持、建设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此刻进行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正是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而开设的,能够说它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国防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潮下越发的坚挺,而民众的国防意识也不能只靠战时培养,这一切都要落实于平时。从中学时的国防教育读本到大学时的军事课,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使全民都具备必要的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素质,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防事业的后备军。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具有进取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学习的文理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囊括,而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出现了断层。殊不知,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都会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就是要明确军事国防与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将其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和逻辑的层次上更加完美。此刻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经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国防最现代的东西和当今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展现给大学生,再加上授课教师诙谐幽默的讲演,使得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饱尝了一份视听的饕餮盛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崇德尚武、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木秀于林。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刻,许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当作必修课来开设,每年入学之际对新生开展军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素质教育。这是基于国防教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长实践经验都具有进取意义所进行的探索,使得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学校之始就理解严格的考验。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此刻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此外,此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自理本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些家长强烈提议经过军训来弥补孩子体育锻炼的空白,期望以教官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孩子,提升其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政府和学校也期望经过军训来给大学新生上一堂课,告诫他们坚决摒弃懒散怠慢的坏习惯,从对国家和对自我负职责的态度出发,自觉构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团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争做“三好”“四有”青年,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构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应当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进取参与课外的军事训练。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生活,都应当进取主动地去追求,努力使自我成为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此刻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将使青年学生终身受益,使中华民族受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变化着,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当前的现代国际形势令人担忧,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探讨当前现代国际形势的特点、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得出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应努力寻求和平、稳定和发展。
首先,当前的现代国际形势表现出多极化趋势。大国崛起的力量不断增长,多国的相对平衡正在形成。这一趋势既为国际关系带来了新活力,也增加了各国之间的合作机会。同时,国际形势的多极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可能会加剧,给和平带来威胁。
其次,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形势更加紧密相连。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关系更加敏感和复杂。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经济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扩大等。各国之间如何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当前国际形势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当前国际形势中存在着一些地区冲突和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民族问题屡屡引发冲突,给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威胁。此外,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也逐渐增多,给世界各国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际合作来解决地区冲突,如何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在当前的现代国际形势中,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成为了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低碳经济发展,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最后,当前现代国际形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和平稳定是当前国际形势的关键因素,只有和平才能促进发展。其次,多边合作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最后,全球治理的建设是当前国际形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规则和标准,实现共赢发展。
总之,当前现代国际形势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我们应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应对和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我们能够共同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只有以合作取代冲突,以和平取代战争,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形势的长久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一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1920xx年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合同,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
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二
今晚党课中夏老师就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结合自身见解,私以为当前国际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乱、变、治。
首先,稳。目前整个世界基本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性的主题没有变。但现在的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但世界大战短期之内并不会爆发。其次,乱。世界形势稳中有乱,美欧经济危机还没有画上句号,美霸权主义行径与反霸权斗争的矛盾丝毫未变,天下依然不太平。再次,变。乱中有变。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受阻,尤其是当前穆斯林世界掀起新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纯洁性报名做人体炸弹的人数已排到20xx年。
另“金砖国家”群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了均衡化趋势。所谓的金砖国家,就是在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四个市场国家。南非是中国真诚的朋友。20xx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是正当其时、恰如其分。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关系。毛主席曾说过,南非是我们的好朋友,是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的,如今20xx已经到来,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而且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然,当前世界政治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再增加。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三
摘要: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各国经济发展明显失衡、贸易摩擦的案例时有发生以及金融危机的爆发,种种因素都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展开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尽管国际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但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些复杂多变。各个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和投资环境的动荡不安是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的主要特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给国际紧急局势的稳定蒙上了阴影。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必须依赖于稳定的经济形势。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同样如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经济局势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走势。因此,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明确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以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国策。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对国经济形势有准确的把握,获得国际金融、货币、各国政策等经济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认清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金融危机的爆发,任何一个国家能不能独善其身,它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随着全球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经济复苏的迹象很明显。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经济影响力较强的美国、欧洲地区和日本。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关系到的不单单是本国的稳定与繁荣,更关系到乃至全球各国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危机的后期,美国经济止住了经济下滑的趋势,经济开始有缓慢的增长。房地产的萧条状况得到扭转、国民的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种种利好的经济现象,为改善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打下了一支强心剂。与美国经济形势不同的是,欧洲的经济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欧洲各国经济状况十分严峻,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走低、欧元表现状况不佳、人民的失业率节节攀升、许多企业都申请国家的财政救济,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延缓了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日本经济也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目前日元持续贬值,但是日本政府积极地货币政策,降低了货币贬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尽管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状况悲喜交加,但是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阶段,经济形势日趋稳定。
中国的经济比较坚挺,虽然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稳步前进。国家制定了完备的经济发展战略,保就业、促内需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下运行。我国的就业率稳步提升,房价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国经济是完全健康的,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问题
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猛、cpi指数依旧保持过快的增长势头,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让政府宏观调控工作压力重重。尽管领导人审时度势,制订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经济发展的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贸易出口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的增多,这给国外的当地企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出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要国家,以各种借口给中国的企业设置了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市场盛行,我国企业和外国市场的贸易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导致许多国内的公司很难进入国外的市场,这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货币问题
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运行,我国一直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资、技术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加以全球汇率的波动使得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近些年来美元的贬值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国债损失。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闭关锁国的道路,必须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的稳步前进需要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当今的国际经济局势处于稳步复苏的阶段,这对我国来说是利好的消息。认清国际经济形势、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制定发展国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2013(01).
[2]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05).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四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全球化进程与“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等潮流同时存在,各种新老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治理需求日趋旺盛。自近代以来,主导国际格局的西方国家国际地位不断削弱,国际秩序面临重组重构,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也因此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上述两个方面给中国形成了战略压力,中国对自身道路的探索与前行方向也因此处于这些压力所共同构成的国际环境的生态之中。
经济全球化非但未能借助全球的力量克服在一国爆发的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反而将一国范畴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扩展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球价值与生产链已经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纳入其中,跨国公司的持续膨胀仍在促使该链条日益复杂化,现代交通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便利了人类在世界各地迁徙,科学技术的不断扩散和资本等的迅捷流通使得任何国家或民族都不可能脱离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孤立发展,自身也因为对全球化的参与而在塑造着全球化进程。因此,全球化是当前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的结构性弱点导致了各种不确定性和矛盾冲突的存在与爆发,从而构成了当代国际形势下中国所面临的第一重压力,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并且,这种结构性弱点随着全球治理主体的日益多元化而更加凸显并难于解决,使得全球治理变革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下,世界市场日益成为一个自主的、独立的体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增加了新的变量和新的特点,进而逐步引发全球治理的系统性、结构性转型。影响这种系统性、结构性转型的因素,包括三个层面:全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全球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全球治理的国际规则或机制面临的挑战。(1)全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除了主权国家,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各种类型和性质的非政府组织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兴主体。(2)全球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全球治理越来越深入国家内部,金融资本主导的“自由市场”被赋予高度的政治正确性,全球治理的大多数主体都在选择性无视或者掩盖当今世界最重大的矛盾——资本的无限无序扩张与劳动者的沉重被压榨。一方面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之间的张力在扩大,另一方面全球治理越来越有赖于国家之间跨越国界的协同合作,它与国家治理的协调互动和相互制约也在不断加强,给国家治理带来越来越多的外部影响。(3)全球治理规则面临挑战。世界体系正在从“中心”向“边缘”进行巨大扩张,世界经济危机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周期性危机,而是越来越有结构性危机的特点,资本“将地球变平”的努力与美国维护其居于世界体系中心地位的要求之间的张力在凸显。虽然全球治理变革处于历史转折点上,但这种转折与演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充满了博弈、较量甚至反复,因此构成了当代国际形势下中国所面临的第二重压力。
对于当代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双重压力对中国发展构成挑战,需要从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1)中国的改革发展与由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当前世界体系之下,主权国家相对越来越强大的跨国资本力量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中国一定程度上面临可能处于这一陷阱之中的风险。面对这一陷阱,我们在强调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对外开放之际,必须有底线意识和目标意识,既需要界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又需要对国家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明确底线。应当注重在开放中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应当继续坚持并且更加注重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内核和原则,进一步掌握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和主动权。(2)中国道路的核心诉求已经从“赶超”转为“明确方向”。中国在主动“参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后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突围”,而这一艰难过程是自1949年以来坚持不懈“自力更生”和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相结合的努力成果。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一主导性政治力量所具有的相对于资本权力的政治自主性,这是中国没有像其他很多亚非拉国家一样沦为西方经济依附体的最根本性原因,这也是中国经济崛起所采用的发展道路与制度方向和西方世界的预期不一致的原因所在。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道路的核心诉求不应当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赶超,而是应当从道路论出发来“明确方向”,突破将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一切标准的唯gdp论,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魏南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摘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9期)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五
纵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领域等都有新的进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但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推动并影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特点有:
(一)国际形势稳中有乱,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二)面临世纪之交,各大国都着眼于在下个世纪国际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相互关系正经历着重大调整。它们相互借重,相互制衡,既合作,又斗争,关系更加复杂。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突出,但遭到更加广泛的抵制和反对。各大国立足于维护本身的战略利益,反对美国一家垄断或主导国际事务,主张多极世界。各方都加强外交行动,寻求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平衡,对外关系进一步多元化。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三)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军事安全因素的作用较前突出。美国加强全球安全战略部署,加紧构筑适应新形势的安全体系。在欧洲强化北约作用,推动北约东扩;在亚太加强同有些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美军费开支占世界第一,仍是全球最大的军火商。日本正在凭借经济实力,不断扩充军事力量,试图加速走向政治大国。日本军费的增长率为西方国家之首。俄罗斯对自身安全更加关切,反对西方对独联体的渗透。许多国家都在调整军事战略,强调质量建军,加紧研制高科技武器。
(四)不同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的矛盾突出,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激烈。西方大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垄断传媒的优势,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思想渗透,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试图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发展中国家坚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坚持寻求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五)各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调整进程。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大国间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平衡增长势头。东亚仍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美国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夺回了领先优势,经济保持增长态势。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区域合作势头强劲。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国际投资规模和领域扩大,跨国公司作用上升。
(六)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东亚的崛起势不可挡,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局趋向稳定,国际处境有所改善,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继续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以地区为依托联合自强的趋势进一步增强。西方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努力恢复对传统地区的影响,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争夺。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极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随着西方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显露,我国在国际上将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2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
5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
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一是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构的低层次。
二是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潜在社会危机。这些危机我们不能小看,如独生子女造成的年龄结构问题,今后中国的劳动力也许会严重短缺,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我们所有的竞争力全部改写,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三是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内外统筹能力的不协调性,包括各个部门统筹能力的协调,这样的制度建设往往都滞后。
四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的脆弱性。我们要成为第二经济大国或第一经济大国,甚至我们要高质量地成为第一经济大国,资源上和生态上都不能支持。
五是我们周边地缘环境极其复杂和多变
六是中国统一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解决达赖问题、台湾问题都是长期性的问题。
七是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共同利益和战略利益冲突并存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六
中国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展望全球,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是全球局势中的光明带,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关键字】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战略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同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七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
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八
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分析可以指:金融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旧的冷战秩序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的发展和贫富差距仍在扩大,因民族、宗教等问题引起的冲突接连不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一个都还没有解决。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却出现重新抬头的危险。某些国家企图凭借自身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恣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人道主义干预”和“有限主权论”为借口,推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构成了严重挑战。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美国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美国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继续扩张,消费开支稳定增长,就业市场摆脱长期低迷的态势。在内需和出口的强劲推动下,日本经济也持续强劲复苏,企业收益提高,设备投资增加,个人消费出现回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积极因素。欧元区经济增势得以巩固,投资、生产、消费和贸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进了欧元区内经济的增长,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势。受全球总体环境改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总之,尽管目前仍存在着油价过高、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各主要经济体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但由于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持,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将保持下去,并可能成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到4.8%左右,国际贸易增幅将超过7%。
(一)。经济形势概况
1、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工业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又上调了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
2、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明显上扬。这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胀风险。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7%,其中金属价格上涨了12%。由于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推动了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头三个月消费价格按年率计算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或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3、调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1年连续13次降息,短期利率从6.5%下降到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在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适于美国。美联储在6月30目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由1%提升到3%,美国住房贷款利率会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1、国际商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头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3.3%、38.4%和22.0%。
2、国际商品市场发展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回升和增长,价格大幅上行,给我国企业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最新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1%和19.9%。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发达国家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产品中受益,同时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对中国出口机会的增加,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去年中国进口增长34%。今年1-5中国进口增长41%,明显高于出口增长率33.4%。特别是从美欧日三大市场的进口增加明显。
口增长的80%源于中国。亚行估计,今年全世界15%的增长将来自中国。中国宣布紧缩贷款的消息后,亚洲、欧洲和拉美的股市暴跌,农矿产品价格也大幅下跌。中国经济的急剧调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雷曼预计,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其他亚洲新兴经济的gdp将下跌三个百分点。如果日本的gdo增长下跌半个百分点,足以破坏日本经济脆弱的复苏,通缩也会恶化。
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的政策调整和中国的加速崛起构成了世界格局加速调整的推动力量。在此背景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等层面上都呈现出新的内容,世界正在加速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在给中国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入分析国际形势的变动是我们准确把握未来格局走向的基本依据,对确定中国未来的政策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形势概况
1、国际政治形势变动的主要动力
国际形势的变化源于主要力量的推动和相互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的对外政策调整和中国的加速崛起无疑是2009年国际形势变动的推动性力量。这三件事情的发展动向将对未来国际格局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2、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
在上述三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上正呈现出新的内容。概而言之,由于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和新兴经济体的整体性崛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国际问题议程呈现出从传统国家间关系向国家内部调整和全球性热点上下两个层面的转移;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合作使得g20的作用提升,成为未来国际政策协调的主要机制。
3、世界加速步入后危机时代
国际政治在上述三个层面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快速步入后危机时代。权威缺失、模式困惑和全球化阶段性停滞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重要标示。国际权威的缺失使得世界治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失序。具体的表现是,其一,由于美国管理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其他大国既无能力也没有意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世界出现了一定限度的领导权真空。其结果是各种地区争端有可能重新抬头,国际热点问题进一步趋向恶化。其二,国际权力结构从单极向多极的转移使得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在利益平衡、规则主导和责任分担等问题上的矛盾大为加剧,发达国家对优势丧失的担忧和新兴大国对现状的不满将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对既有秩序的挑战。其三,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异常活跃,在特定议题和功能领域拥有着甚至超过主权国家的行动能力。但由于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张力、不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竞争,以及非国家行为体本身追求的去中心化目标,既有国际秩序的合法性遭受质疑,世界正处在一个普遍焦虑、缺乏共识的阶段。
(二)。国际格局变动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略格局的调整在给中国提供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将既有的挑战进一步放大。在机遇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大国角色,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机制的决策权有所提升,在世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相应增大;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国崛起对既有秩序的冲击,为中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全球性问题的增加凸显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化解中国与传统大国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拓展新的合作空间。相比之下,处于深刻调整中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构成的挑战更值得关注。
(一)。当今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瞬息万变,但并没有改变求和平谋发展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愈演愈烈,科技革命加速前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全球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和平方向发展。虽然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出现下滑,但是它的大国霸权主义的作风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二)。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处于结构性的改变状态。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局势正在弱化。一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发展尤其迅猛,而这些国家并不属于西方体系。它们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另外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首先,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脱离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最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自身应有的地位。其次,一些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超大区域集团为中心的格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加强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欧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更是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主流。
在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挑战方面看,首先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次,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再次,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世界近现代史看,不少贫弱的民族和落后的国家,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条件和有利因素,但重视教育,善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则是其共同特点。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经过五六十年坚韧不拨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不利,主要是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对手(实际上就是潜在敌人),把战略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集中精力对付中国的缘故。美国的这个转变必须得到充分的认识。
3、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各国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重要的和平力量。就连美国在企图遏制中国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其自身在中国的经济利益。中美撞机事件后,中美关系恶化,但在经贸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双方贸易继续往来,没有出现任何终止的迹象。最近,布什又不得不宣布延长对中国的pntr待遇。中国加入wto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国家包括欧盟的大力支持,美国不可能无限期阻挠中国加入wto,考虑到自身利益,美国将不得不把中国当作贸易伙伴。
中国的智慧就是“攻心”。当下中国外交,几乎忽略对民情和民意的考量。对那些臭名昭著的政权,没必要为其损害自己的国家形象;对一些“民选”国家,像法国、德国的领导人见不见**,日本政治人物参不参拜靖国神社,对其民意和选情稍加分析,就能得出个大致结论。同时,中国应适度开放一些国外的民意调查机构来华,许多重大问题,如西藏、新疆、台湾、南海、钓鱼岛等,恐怕调查的结果和中国政府所奉行的政策会高度一致。中国花那么大力气办奥运会、下一步花巨资打造外宣平台,也就是想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但并非是靠“大跃进”、走形式主义,是靠一点一滴的行为方式、立场和责任塑造出来的,核心就是去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心,这是基本常识。
首先是要分清敌我、远近或亲疏。中国天然朋友是欧盟,无论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互补性和文化认同性方面,没有根本冲突,且拥有长远、互惠的利益。中国核心利益也在东南亚,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和现实利益的角度上来看,都应牢牢抓住这一地区。单资源方面,这里就足能支撑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同时,这个地区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教,都深入人心、浸入血脉,当地华人更有着爱国传统,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任何一次重大关头和危机时刻,都给予中国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当年郑和下西洋没有把该地区纳入版图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以至于今天要面对南海危机。为了中国的长远利益和世界的稳定,中国应该明确声明:东南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染指和插手。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个合理扩张,主要用文化、宗教、经济的力量,用一种“和”的智慧来实现。为此,中国也要放弃对两个地区的涉足,一是非洲,非洲是法国的后花园,也就是欧盟的“地盘”;再就是中南美洲,那是美国传统势力范围,中国没必要在这些地区去扩充自己的势力,造成猜忌和不满,从而让他们联手俄罗斯、印度和日本,插手南海问题,或在与中国有重大利益相关的事件上,牵制、打压、围堵中国。
摘要: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各国经济发展明显失衡、贸易摩擦的案例时有发生以及金融危机的爆发,种种因素都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展开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尽管国际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但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些复杂多变。各个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和投资环境的动荡不安是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的主要特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给国际紧急局势的稳定蒙上了阴影。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必须依赖于稳定的经济形势。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同样如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经济局势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走势。因此,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明确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以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国策。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对国经济形势有准确的把握,获得国际金融、货币、各国政策等经济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认清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金融危机的爆发,任何一个国家能不能独善其身,它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随着全球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经济复苏的迹象很明显。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经济影响力较强的美国、欧洲地区和日本。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关系到的不单单是本国的稳定与繁荣,更关系到乃至全球各国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危机的后期,美国经济止住了经济下滑的趋势,经济开始有缓慢的增长。房地产的萧条状况得到扭转、国民的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种种利好的经济现象,为改善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打下了一支强心剂。与美国经济形势不同的是,欧洲的经济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欧洲各国经济状况十分严峻,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走低、欧元表现状况不佳、人民的失业率节节攀升、许多企业都申请国家的财政救济,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延缓了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日本经济也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目前日元持续贬值,但是日本政府积极地货币政策,降低了货币贬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尽管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状况悲喜交加,但是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阶段,经济形势日趋稳定。
中国的经济比较坚挺,虽然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稳步前进。国家制定了完备的经济发展战略,保就业、促内需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下运行。我国的就业率稳步提升,房价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国经济是完全健康的,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问题
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猛、cpi指数依旧保持过快的增长势头,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让政府宏观调控工作压力重重。尽管领导人审时度势,制订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经济发展的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贸易出口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的增多,这给国外的当地企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出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要国家,以各种借口给中国的企业设置了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市场盛行,我国企业和外国市场的贸易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导致许多国内的公司很难进入国外的市场,这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货币问题
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运行,我国一直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资、技术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加以全球汇率的波动使得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近些年来美元的贬值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国债损失。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闭关锁国的道路,必须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的稳步前进需要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当今的国际经济局势处于稳步复苏的阶段,这对我国来说是利好的消息。认清国际经济形势、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制定发展国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2013(01).
[2]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05).
摘要:世界一体化是国际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但在近些年的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略显失衡,国际能源价格的多次变动,世界贸易隐患的增加以及货币变化的紧张化,都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与形势方面产生了影响,更影响了国家经济决策的制定。世界经济的变动与调整,让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在国际经济形式不尽明确的环境中,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与挑战。本文以试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为题,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现状;前景
前言:
近几年,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越来越让人摸不透。不确定与不平衡增长,就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特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美车、欧洲与新兴市场之间的竞争与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让世界经济出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2008年的一场经济危机,让更多的经济人士开始关注国际经济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在国际经济形势角度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明晰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需要先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解与分析,掌握国际信息,反思国内经济。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经济的发展形态仍然不太乐观,经济增长的速度较低。但是,与世界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相比,经济复苏状态相对稳定。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情况下,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有小幅度的提高。无论是美国的房地产还是人力资源市场,其紧张情况都得到了一定好转,这给国际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机会。然而,欧洲经济的发展情况还较为危险,低迷的经济发展速度,让欧元市场的缓和情况不佳,欧洲的失业率还在不断上升,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已经成为必然的经济发展趋势。日本的经济发展形势与国际经济发展情况很像,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日本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进入氛围状态,是因为日本在货币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这就使得日元的贬值不会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与前几年相比,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稳定,但仍然不能确定国际经济形式不会出现大的。国际经济形势显示,国际经济仍然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长率为3.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提出了0.3个百分点。这样国际经济发展现状,仍然让许多经济学人士担心。
从我国去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在国际经济变动中稳定前进。国家所实施的稳步发展经济战略,让我国的市场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有效抵制了许多城市房产价格上升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中没有问题。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经济宏观调控方面问题。宏观调控工作质量,对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的顺畅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近两年,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过高问题,且cpi的增长速度过快,这对于我国宏观调控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与出台了有效的信贷政策,从而让国民经济指数得到有效调整。但国民经济指数的下降速度过快,给企业内部运营资金产生了问题,运营资金的让企业之间进行业务相互担保,这对于经济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2.出口经济问题。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以来,进口与出口成为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来,美国、日本与欧洲等各方的出口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事件的纠纷,让中国国民抵制日货的情绪高涨,这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际市场扩展也受到限制。中国的出口受到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影响,国际需求量的减少,使得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多,我国出口经济一度出现困难,这对于我国进出额目标的实现较为不利。
3.房价问题。房价问题,是中国经济中的持续性问题。房价过高,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房价的快速得不到合理控制。特别是在最近十年,房价的快速上升让社会中房地产行业需求大大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力资源与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我国的其它行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工业、制造业以及生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力、物力与财力不足问题产生。除此之外,金融体系的发展也逐渐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危险指数。
4.企业资本问题。在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跨境企业的数量直线上升。跨境企业在中国的出现,让中国同行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上升。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海外市场的扩展战备制定方向。目前,国际经济的复苏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跨境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流向无法得到有效明确。一旦国际经济出现反复动荡,这些资金就很难收回。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给我国许多跨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挑战,也给国有资本管理工作提出了难题。
5.货币问题。针对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进行调节。对于中国来讲,货币政策的轻松化,使我国的进口经济、技术与资金的引入增多,在全球汇率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过膨胀压力。国际经济流动性增大,让中国经济出现了稳步回升的趋势,这就促使许多国际市场中的短期资本融入到我国市场内部,而这再一次提高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与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推测与分析。对于世界人民来讲,经济发展的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对于国际环境下的多个国家来讲,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掌握者很难确定。面对国际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不断密切的现状,经济学家需要对世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把握,从而让国际经济形势服务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利用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2013(01).
[2]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05).
[3]余斌.中国经济前景与2013年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13(01).
[4]章玉贵.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j].国土资源导刊,2013(03).
[5]郭大川.国际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业,2012(21).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正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而学习形势与政策就成为了非常实用和有必要的科目。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新兴大国作用进一步加强,多极化世界格局取得重要进展。伴随中国的崛起,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政治、经济活力的拓展,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和事关国家整体利益的冲突,尤其表现在中国与世界大国和周边邻国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
我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领国最多的国家,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为复杂。我国处在分裂势力活动日益频繁,周边国家和地区战火内乱不断的时期。首先是东北亚出现的复杂局面,朝鲜半岛核危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东亚地区另一个复杂局势是中日“东海之争”,日方无理扣押中方渔船和船长,并声称要按日本国内法来处理此事,引起中国民众极大愤怒。“台独”势力不减,“藏独”、“疆独”势力愈发嚣张,并与国外反华势力勾结,严重危害国家安全。2012年5月26日奥地利总理会见**,疆独头领热比娅表示希望日本买下新疆又引起一阵波澜。稳定地区形势,成为中国外交处理的又一个课题。
放眼世界,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确立了“新战略概念”,扩大了“安全威胁”的范畴。同时中美关系矛盾增多,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影响。从美在**和售台武器问题上触犯中国底线,到加大在南海诸岛等问题上的介入力度,利用一切机会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导致南海问题高烧不退。那么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前的中美关系。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重返亚太”。如今,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同美国相比,在经济和军事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中国经济总量赶上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千方百计想抑制中国的发展。二售台武器问题,美国不断台湾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三是美国历届总统都要在白宫会见**喇嘛。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已经三次会见**喇嘛,引起中美之间的不愉快。四是美国同中国周边国家搞军事同盟,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东盟国家形成一个反华的包围圈。五是美国插手南海,没有美国,南海问题不会像现在这样复杂。南海问题这么复杂,现在形势这么紧张,到底怎么解决呢?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陆上和海上主权的争议,解决的办法多种多样。有人提出武力解决,但是现在的形势和1974年的情况不一样了,跟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都不允许我们以暴力方式解决,对于中国而言,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需要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现在只能努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协商。
今天的社会是处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处于靠实力角逐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无一不是以其国家实力为前提。今天盛行的仍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可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只在世界推行和平和仁爱,结果可想而知,不过是为世人笑尔。当今世界,有的国家实行侵略扩张,比如美国的霸权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这无疑给世界的和平带来威胁,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能够对当今的国防事务有所了解。了解国家安全状况,不仅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对各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于对于自身的意义也很重要,当掌握了世界的发展局势和国家的实时态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则对个人的定位亦会更准确,个人的道路亦会明朗宽阔。
造成被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反对分裂和外来干预,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一致。可见学习好形势与政策对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全都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从公布的这些数据来看,尽管不及市场预期,但是有一些亮点,特别是全球主要国家经济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公布的数据更是显得鹤立鸡群。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第三季gdp按年增长4.9%,略低市场预期的5.2%,但比第二季的3.2%升幅已明显加快。累计前三个季度,中国gdp终于恢复到正增长,录得0.7%的按年升幅。而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贸易、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消费零售额、国内投资等都由负转为正增长。所以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报告也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幅有望达1.9%;2021年中国经济增幅有望达8.2%,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ifm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布之后,国内舆论一片看好,认为中国经济有韧性,能够应对来自各方的巨大风险。不过,当前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逐渐走出今年全球新冠病毒疫情阴影的冲击与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后,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疫情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得到控制,这是整个国家经济能够逐渐的复工复产、从疫情危机中走出的前提。中国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上控制比其他经济体要好,所以,中国经济能够最早从疫情的经济危机中走出。
二是利益于进出口贸易增长并远好于预期。本来,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各国的许多商业活动突然停止,需求萎缩、供给中断,全球之间的贸易立即停止。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垂直式下降,但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职能并没有由此减弱。反之,中国出口从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出现了正增长。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前三个季度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海外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急增,当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的出口增长36.5%至1.04万亿元;二是同样是由于疫情爆发,导致“宅经济”的出现,其商品推动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这个时期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家电等相关商品出口达8808亿元,上升17.8%;第三是中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令出口订单增加。可以说,就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估计疫情在短期内难完全得到控制,全球各国在这些方面对中国商品需求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中国出口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这对短期内中国出口仍然是有利因素。
三是在政府托市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复苏。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商品房销售额115647亿元,增长3.7%,上半年为下降5.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由于从2016年以来中国的住房销售每年都在历史记录,住房销售规模越来越大。而中国的住房交易是采取预售制,即先收款后交货。所以,只要疫情得到控制及复工复产,住房开发投资增长是必然(即收款后要建造好房子交货)。还有,尽管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一直在强调“三稳”(即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但无论是信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还是地方政府各种托市刺激,从而使得疫情后各地的房地产投机炒作还是盛行。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住房的销售面积是在下降,而住房销售金额则在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还在上涨;意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性质并没有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而改变,反之这个市场同样是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只要房价在上涨,投机炒作者就会利用银行优惠的金融杠杆涌入这个市场。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拉动各地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
四是同全球各国一样,数字经济同样成了应付疫情保证经济基本运行的重要方式。比如,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增长15.9%。“宅经济”同样成了国内经济增长发展最快部门。而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大众化远超过其他国家主体经济,它在疫情爆发后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再加上中国号称为“世界工厂”,具有完整现代制造业体系,这些因素都成了能够保证中国走出疫情困境的动力。
但是,中国这种经济格局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吗?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隐患又在哪里?可以说,尽管中国的新冠病毒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经济与消费也在全面恢复,但进入秋冬季节后,中国疫情的防控同样面临着再起风险,加上全球疫情居高不下,还在扩散蔓延,这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也可能冲击中国外部需求,拖累未来中国出口。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居民消费仍然是十分疲弱的。比如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增长3.3%,仍处于低水平恢复,而且首三季仍按年下降7.2%。还有,从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尽管这个数据同比名义增长了3.9%,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但其水平之低难以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每月36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每月1360)。这样的一种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加拿大相比,实在是低得可怜。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加拿大的失业人口每个星期可领取政府补助500加元(每月2000加元以上,以现在汇率计算相当人民币1万元以上),一直可维持到2021年3月底。就目前的物价来说,以折合人民币计算,加拿大的猪肉、牛肉、粮食、品牌衣物等价格都比中国的价格低。加拿大居民这种一般性消费根本不是问题。加拿大是这样,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但中国居民如此低的可支配收入,其消费力从何而来?所以,最近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起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此之低,其消费力增强成为最大障碍。再加上中国城市的年青人受住房、教育、医疗等因素的挤压,更是让其消费力降低。可以说,这既是确定国内内需为导的内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
所以,中国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内循环经济,并非仅让经济循环流畅,更重要的在于提高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特别是农民居民的消费力。就目前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言,他们的收入水平远无法启动消费为主导的内循环。中国只有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增加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国民的消费力水平,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九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年以及过去的2011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1已经走过大半,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1、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 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 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2、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许多不确定风险
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但震后重建可能会给日本带来一丝转机。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不乐观。
imf《全球金融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仍在复苏,但全球金融体系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逐渐改善,但要取得更大进展则需化解主要银行系统的遗留问题。然而,巨大的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挑战。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对金融危机冲击有更强的抵抗力,但其金融体系依然脆弱,并面临着遭受巨额资本流入冲击的风险。
3、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美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朝鲜与韩国依然对“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闹得不可开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第二,中东地区的情况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由于巴基斯坦坚决拒绝美军跨过巴阿边界围剿藏匿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组织,而美国扶植的卡尔扎伊政府又十分脆弱,所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规模也迟迟难以决定。伊朗核危机在经过一系列外交折中之后仍然处于僵持阶段。
第三,2011年非洲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苏丹于2011年1月8日就南部苏丹是否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投,南北双方尊重公投结果,和平分手,结果还不错,没有带来大规模冲突。再看利比亚,卡扎菲与反对派双方你争我夺,北约组织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施行空袭,对人民在成了巨大伤害,不断有人员伤亡。
第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但恐怖主义泛滥依然像乌云一样给世界压力,《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
最后,中国周边很不安定:首先表现在与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因南海争端分歧扩大,越南菲律宾不断扩充军备,进而耀武扬威,但最近似乎有缓和之势;其次,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一度紧张,但因为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此事似乎暂时搁置;最后是中印间领土争端,印度通过进口先进装备不断提升其军事力量,与中国形成对抗。而我国一直本着和平对话解决问题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交涉,争取不直接与其产生军事冲突,一方面大力提升我国军事防御能力,东风21-d、歼-20、航母等先进军事武器不断亮相,以震慑其他国家。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二十
中国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展望全球,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是全球局势中的光明带,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进入新世纪,当今国际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某些规律性的特点及趋势开始进一步显现。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特别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
【关键字】 国际形势 世界经济 国际安全 中国外交 战略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同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 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 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二十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那就是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谓大变局,简单的来说就是世界“力量中心”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换;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能力式微;中国定位的变化,中国成为大变局中世界各国无法忽略的存在,中国进入崛起之新时代,国际大变局对中美关系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美国对华政策从2017年特朗普上台前开始逐步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就是在奥巴马在任期间,中美关系就开始发生变化。
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来看我们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的定义都是彼此认可的存在,从1997年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到2011年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确立,到现在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所谓新型大国关系是指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前大家潜意识一种挑战性的概念。以前的中国“韬光养晦,绝不出头”绝不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这使得中美的关系波折却也能合作向前,而随着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一带一路”等中国政策的提出,中国开始引起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注意。中国在坚持走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又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机遇,科技兴国,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让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美国也开始反击中国。
美国进行全面反击,在贸易摩擦、香港、台湾、南海、人权,知识产权等问题上摩擦不断。
中国从与特朗普执政期间的摩擦贸易开始,美国展开了贸易战。中美双方在贸易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以及后来施加关税的举措,使得两国国内都被经济低迷的阴霾所笼罩,美国大幅度提高关税,对中国出口影响极大,造成了不畏损失,但中国也通过打击和消灭美国进口,战略性的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对美国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形成了一个对等打击。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在国内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自然希望能够和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合作来提升国内的经济发展质量,中国更希望在一个包容开放的国际环境中,进行贸易往来当前所面临的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国想要尽力避免,而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的大豆出口严重依赖于中国市场,而中国又采取了增加关税的措施,对美国国内的农业及制造业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终通过协定中美双方达成阶段性的成果。在第1阶段经贸谈判后,中美贸易争端暂时熄火,但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美国并没有取消第1阶段协议签订的对中国增加的关税。但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贸易争端也就此告一段落。虽然这些贸易对我们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也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在战略方面,美国由前期的接触战略到现在的围堵战略。美国在各方面尽力的压制中国,但其围堵战略也有虚弱的一面,美国无论是从军事上,贸易上,科技上,它都只能限制和压制中国,但不能完全打垮中国。中国却反其道行之,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不仅要留着美国在华企业,还吸引更多的美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进一步加剧美国的产业空心化。而且美国有个极大的特点,美国是资本家的国家,而不是政客的国家,中国可以绕开美国政府,直接与美国各州和企业打交道。
今年1月份新冠肺炎爆发,在疫情最初爆发的时候,我国就在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这场疫情,并在疫情爆发不到一个月内,就下令武汉封城,下令全国开始交通管制,全国的机场也开始严格防控。即便出台了如此严格的措施,但疫情还是传播到了我国各地,对此国家下令全民居家隔离防控疫情,在短短两周之内,我国就实现了全民戴口罩,居家不出门。中国战胜疫情能够成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党生于内外忧患,长于挫折磨难,成长于攻坚克难,敢于冲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关键时刻全民一心,排山倒海,气势磅礴,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举国体制,5天之内建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体现了中国速度。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中国人,团结一心,不怕牺牲 敢于奉献,技术发达,以人为本。
在此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世界其他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帮助。中国抗议也体现了大国担当疾病没有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全球疫情防控,中国丝毫没有犹豫地肩负起大国担当,共享信息,推广成功,医治经验,提供先进技术支持,与世界各国携手筑起一道防御堤坝,为其他国家提供基础物资等。
在抗击新冠肺炎来,中国本来希望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更加友好,但美国却变本加厉的发表反华言行,极力甩锅给中国,造谣抹黑中国,并称此次病毒为“中国病毒”,只能说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甩锅中国也治不了美国的病。而且在疫情期间对中国态度多变,前后不一,与美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爆发而得到好转反而更坏。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前段时间中国因为疫情控制得当,工厂迅速复工复产,口罩,医疗物资大批量产生,而就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的时间,国外疫情迅速扩散,其他国家纷纷到中国来购买物资,而就美国而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疫情期间开始对中国进口的口罩,医用手套等几十种医疗产品免除关税,这对中国是一件好事。对中国人来说,看了也是大快人心。
但在此期间美国也注意到,在各种药材医疗设备的进口上还是依赖中国,所以中美不可能完全上实现脱钩。
尽管如此,中美的关系依然是矛盾与合作共存。
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台湾问题,一些学者和相关政治家提出“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美关系问题”,可见美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国动作不断,美国在外交上支持台湾扩展国际生存空间,军事上扩大对台军售,经济上加强双方经济贸易,进一步加强台湾问题的嫌疑。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遏制中国崛起,在appec会议上,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制定了多种经济贸易往来的协议,这样对发展中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制定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在发展了中国经济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中欧铁路的互通,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而中国就南海问题,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中是一个敏感点,我就借此对中国进行干预,并且鼓动越南菲律宾等跟中国有南海争端的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
在文化交流方面,如今的亚洲人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早已从唐人街,洗衣店,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转变为成功,甚至引领潮流的代名词。这些后面亚洲学生仍然处和亚裔美籍学生,仍然存在一个尴尬的处境,就是入学标准高,录取难度大。但是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若真正的靠实力,不看种族来录取学生,亚裔学生在美国排名靠前的学生占比不低。
技术竞争方面,全面制裁华为,计划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虽然华为有自己的芯片,但芯片生产制造环节无法在台机电下单,则中国无法实现量产和应用,美国也抓住了这一点。并从国家安全方面股东鼓动其他西方盟国在5级网络建设中不使用华为设备。
总之中国与美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国际多变的情势下,矛盾不知道会不会越演越烈,还是会朝着更友好的方向发展。无论哪一种中国都要做好自己,做好新技术的研发,从制度科技上获得优势,发展经济。
从最近非常受人瞩目的美国暴乱来讲,从5月26开始,由于黑人弗洛伊德致死,引起了黑人的抗议和骚乱,美国的暴力事件表面上看是由于种族矛盾引起的,但背后往往还掺杂着其他方面的因素,如贫富对立,理念冲突,政治角力等,而这一次在理念和政治层面似乎更加明显,尽管我们不太喜欢老美,但是我们也不能轻视老美,盛名之下,无需是美国的经济实力,还是真的像这种骚乱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对美国军队来说分分钟就可以搞定,所以被平息肯定是肯定的,但可能因此美国的印象在年轻一代人的潜意识中会有所下降。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处事风格不一样,以前美国曾评论香港问题是个亮丽的风景线,现在轮到自己国家,不知道他们感受如何。而我们中国自己就要做好自己弘扬中国的文化,传播中国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提升以中国方案引领世界潮流的自信成为正能量和主旋律。
如果中美矛盾一直下去只可能两败俱伤,在经济技术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双方都在减少对对方的依赖,中国在美国贸易投资,金融技术等领域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我们不希望出现中美脱钩现象,但也正在为此做思想和物质的双重准备,我需要美国先进的技术,美国也需要中国进口大量的用品,最好的就是合作共赢,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只要中美双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遵循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妥善处理分析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中美的关系不可能会突然翻车,从第一阶段经贸系一定暂时缓和了经贸冲突外,两国的国民也努力避免双边关系严重化。美国对中国抱有期望,希望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中国也有大量留学生访问学者去美国,双方有大量的技术交流,经贸合作,在政治上也提出努力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意味着中国对中美关系也抱有期待。但就美国最近的行为,对中国人内心来说是一种伤害。中国人虽然在此次疫情中表现良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复工复产,提上日程,但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差距,不宜与美国断交或产生一些恶性冲突。
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逐渐也反映出一些国际的态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持续升高是事实,但仍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能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政策帮扶了许多国家,收获了许多友谊,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交了许多知心朋友,像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就存在着最真诚最纯粹的友谊关系,就连日本也声称,为什么他们国家没有巴基斯坦这样的朋友,巴基斯坦在我国疫情期间轻举国之力为我们捐献物资,真的很让人感动。在这本就已经多元化的世界格局里,又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各个地方都开始出现问题,面对中美关系,很多国家都不愿意掺和其中,中美关系现在属于一种两极格局。且由于前段时间特朗普甩过中国现在中国民间与美国民间,人民相互的反感,情绪非常大。而且此次疫情对中美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中美官方关系也几乎处于冻结状态,战略互信缺失日益严重。若在此时段要实行中美建交,无疑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总之中美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中美的利益关系10分复杂,共同利益互补,利益冲突性利益和对抗性利益,这4种利益同时存在,而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4个领域都同时存在着矛盾,但所以眼前我们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两国的矛盾点上,应当更多精力用于发展那些基于利益矛盾上的合作,当中美两国双边合作的预期与合作领域的具体利益的特性相一致时,我们能出现合作共赢,两国关系有望出现稳定发展的局面。(大狮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79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