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石灰吟课堂小结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7:50:03
实用石灰吟课堂小结范文(21篇)
时间:2023-10-29 17:50:03     小编:QJ墨客

写作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逻辑性。不要过多引用他人观点和言论,要注重表达个人的思考和观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的写作。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一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新颖, 利用动画导课自然,生动,快速有效,形象直观。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的表演调动了课堂气氛,课堂结构严谨,有层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学习新课,真正做到了情景教学。通过学生表演,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3、课堂训练有系统,重点突出,落实到位,课堂容量大.

4、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分组和分层教学做的不错.

7、教师口语优美流畅;板书有条理,有特色;将所学结合实际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由学生通过听来规范口语发音;小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8、教师语言有力,学生的课堂参与率高,能及时,注重知识的补充。

12、教师自身素质较高,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有序.

1、课件设计制作不够实用. 课件的字体太小,不够美观。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

2、课堂容量不够大.内容较少,学生练习强度应再加大一点。

3、建议学生参与面再大一点,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鼓励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提问范围再广一点,用的激情来调动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4、教师缺乏激情。教师语言重复, 课堂用语不够简练. 在课堂上要多使用英语,加强课堂用语训练。多以师生互动来演示句型。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语言 ,在给学生指令时语言应再简洁一些,明确一些。

5、课堂上激烈的竞争让优秀学生大出风头。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多鼓励后进学生参与课堂,并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应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加强。教师的要求应该是高标准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8、未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反馈校正不够及时。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二

第5、6周除去十一长假实际上课7天,本次值周巡查课堂共68节次,总体情况较好,所有老师能遵守课堂常规,不坐教,不迟到早退,不在上课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学认真,班班通得到了运用。教师工作情绪饱满,学生学习状态良好,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1、语数学科教师在推进“五步三查”课堂模式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地尝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自学、群学、展示、交流环节落到了实处。

2、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何枝枝老师把学生作业、试卷上做错的题目用手机拍照,利用班班通展示、讲解,有针对性,形象直观。

3、班班通利用率较高的老师有:何枝枝、陈倩倩、刘琼、冯志柏、杨永红等。

2、部分教师运用班班通的`能力还不强,用得也很少,要加强学习,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三

为全面更好地开展我园的省级课题《幼儿园游戏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有效深化课题研究工作,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结合我园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在第七周我园的课堂评优课如期展开,共评出2篇优秀公开课。此次评比活动,发现我们教师开课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老师的闪光之处,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开课中的亮点:

1.赵洁、张玉霞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环节设计合理,目标达成度高。她们在教学活动中能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可见在此次评比中她们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其他老师有的活动也不错,但还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从本次开课可以看出:大家基本上已经能够理解“整合”的含义。老师们能紧紧围绕我园的省级课题进行,设计了较有价值的渗透式数学案例,提高了各年龄段幼儿的数学兴趣及操作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我园教师对于游戏与课程整合这一领域的理解。

2.大部分老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参与课堂教学。

3.在活动中,大多数老师都能不同程度地引导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得较好,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做到了师幼互动,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设置的内容多,教学活动的重、难点不够突出。

2.有的幼儿内向、不肯发言,教师应怎样引导他们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呢?教师的提问能否吸引孩子?让他们乐意发言,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要努力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和力,使幼儿能在公开课时,做到大方、自然、更加活跃而又能体现班级常规。(有些幼儿一兴奋就忽略了常规,出现插嘴、忙东西、讲话,思维不集中)

4、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很好,但在教学中缺乏激情,过于平淡,教师语言不严谨、不流畅、承上启下的语言运用不好,过快或过慢,导致这节课失败。

5、还有的老师在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新颖,创新意识不够。既然是公开课,就不能等同与于平时的课,就要下功夫,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这次活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更加明确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四

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教风及学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校值周领导每日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堂巡查。现将本学期第八周的巡查情况小结如下:

1教师没有迟到空堂、打手机、坐教的情况出现,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上课正点到达,很多老师能做到提前候课。师生互动较好,学习主动。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老师是李光忠老师。

2学生上课纪律总体很好,基本上没有大声喧哗,秩序混乱的情况。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听讲较认真。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五年级的学生。

1老师授课行为很规范,不接打手机。时刻课堂为重,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发现老师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对待调皮学生,老师能耐心教导,细心引导。

2师生的互动较好,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在课堂上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李泽玉等老师。

1中个别教师的普通话有待加强,发音不够标准。

2.部分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待提高,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加强教师普通话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2.有针对性的加强组织教学,需要提高的老师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提高。学校进行传帮带的工作,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教学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指导,帮助新教师提高。同时学校也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督工作。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五

渔坪小学地处渔峡口集镇,是一所全县规模最小的中心小学,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长期以来,渔坪小学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而音乐课作为学校美育的主阵地,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音乐课的教学上也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小学的音乐课就是唱歌或律动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的没有收获,老师教得很苦很累。过去渔坪小学在器乐课教学上是有一定的基础的,1997年我在渔坪小学工作时学校就组织了竖笛队,主要是各班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后来因为调到中学,这一兴趣活动停止。20xx年,我回到了渔坪小学,我又拿起心爱的竖笛,加入到全县器乐教学这个实验课题中来。

在上竖笛课之初,学生不会吹,觉得学起来很难,有放弃情绪。我在上课时就请吹得好的同学来表演,平时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一曲《龙的传人》征服了不少听众,文静秀气的小蔓吹了一首《希望》让其它女同学羡慕不已。虽然是几首简单的曲子,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欲望。以致于上课时,其它同学经常会要求让他们来示范。“竖笛小师傅”的头衔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以点带面,树立典型的方法让实验班的学生对学好竖笛这个小乐器有了信心和动力。

虽然在渔坪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是通过器乐进课堂的活动,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过去的唱歌课,学生不会识谱,老师从头教到尾口干舌燥,而现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节奏型,就可以通过吹奏的方式来识谱唱谱,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竖笛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极为有利,工作总结《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

二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竖笛价廉物美,简单易学,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时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进入音乐之门。在刚把竖笛引进课堂时,很多家长都觉得这对孩子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学会一门简单的乐器,甚至有会吹笛子的家长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竖笛和横笛的区别。也有家长因为孩子吹出来的声音不成曲调对竖笛表示质疑,对这些,我都一一给家长解释,我想只有孩子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通过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时,我常采用分组训练再合作表演的形式,刚开始有的同学自顾自的吹,不管别人,结果导致小组成绩欠佳,有的同学相互埋怨指责。我及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合作精神,再美的曲子有了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就听起来刺耳,所以我们必须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才行。

在我的带动下,我校其它两位兼职音乐老师也行动起来,二年级音乐老师把竖笛引进了课堂,音乐课上笛声悠扬。而一年级则主要以自制的乐器为主,如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沙锤,还有用树叶卷出的笛哨等开展音乐教学,这些小玩意儿既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到童趣,又有了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体会到原来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通过县文联陈哈林主席和县研训中心田玉红老师的牵线搭桥,在全国音乐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组织了全国来自各地二十多名音乐教师暑假在我校免费支教,为我们学校捐赠了大量的乐器,并表示要长期关注我校器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开展无疑给我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了一支强心剂。

虽然《山区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教育价值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结题,但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通过实践也证明了器乐进课堂对学生学习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价值的东西自然要为我所用,所以我们会沿着“竖笛进课堂”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一定会让艺术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六

老师们都精心编写了导学稿,且包含“导学研练评”五个环节,设置合理,条理清楚。特别是初四语文组的导学稿,将每个环节的“导学研练评”突出放大,引起学生关注,设计新颖;数理化的导学稿更注意点击中考,关注课堂的拓展与创新,具有实用性和时效性。课堂上,老师们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给学生。语文组的作文专题课,文言文复习课;英语组的.大量巩固单词,多人登台展示;政治组的当堂整理、巩固,组内互助等模式,虽然在听课人觉得比较低年级还有不足之处,但在一直是题海战术、灌灌灌的思想左右的毕业班,老师们要有多么大的勇气?要精心筛选多少题目?要下怎样的决心告诉自己“舍得”,有“舍”才会有“得”?从整个初四“导学互助”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我校老师素质高,能力强,“课堂控”

修养、潜能是其他学校无法比你的。

试试就有方法、改改就有体会、做下去才有收获。全校上下、全体老师的积极的参与中,我们的课堂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初战告捷的课堂中,是老师们积极参与的结果,学生的思维被调到起来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了,我们的课堂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的目光,这就是我们的成功。特别是“史地生”等会考学科的体会犹深。更多的学生在小组的力量下,从开始的被动,到慢慢的参与,是一种团队的合力在引导着他们。

但谁都知道,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改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造型多么生动,构图多么完整,色彩多么丰富,线条多么流畅,功力多么深厚,却始终不会尽善尽美。有了缺憾,才有了思考;有了缺憾,才有了追求更加完美的动力。

好多老师都没有了“评”的时间,大约少5分钟,即完不成任务,其实是时间没有合理分配,课堂运行速度把握不好,所以导致在有些过程中浪费了时间,最后重要的落实工作没法进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调控好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让我们的课堂弹奏出更加和谐的音符。

爱默生说:上课决不拖堂---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拖堂要么是准备得太充分,要么是准备得不充分。即使有人同情"拖堂"老师的苦心,也不满意"拖堂"的后果。拖堂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学生感到无可奈何。老师们不要迁就自己,不要给自己找那么多拖堂的理由,哪怕你是为了学生,也不要拖堂。养成不拖堂的习惯,试试看,你的心情可能都会大好!

学生学习或讨论的时间尽量少提示。其一提示有时是一种干扰,其二学生出错是正常的,教师还应该有意设计让学生出错的环节,解决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巧妙的利用学生的错误组织教学,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带领学生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密度,关注学生的思考、参与度。此时此刻,留余留白显得更为重要。

一句话、一个题、一次回答,都应该及时给与评价。学生回答问起结束了,没有任何评价,摆摆手学生坐下了,一节课心里都在嘀咕,是否老师对我??老师适度的赞扬,中肯的正确答案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注。

我们必须带着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执着的热情,一种崇高的追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导学互助”教改模式中,文峰的今天要靠我们把握,文峰的明天要靠我们去开拓。我们坚信,爱拼才会赢,付出总有回报!

老师们,课改是辛苦的,收获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让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征程中携手并肩共同前进,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祝愿我们的“导学互助”之花满园绽放!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七

教了十几年的英语,但是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不断的在学习与积累着,努力的想使自己的教学走上更完善的道路。努力的在寻找着一条比较系统的,有序的教学方法。这条教学之路能够适应学生,促使他们喜爱英语,不让一人掉队;也能够适应教师,使之踏踏实实,有条不紊的付出并有一定的收获。

在聆听他人的课堂教学与感悟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英语课堂上,非常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说。不管能力强的、中等的、弱的,只要在课堂上多说,甚至抢着说,这样的学生进步是最大的。分析一下:

1、能说证明他在听。

2、能说证明他在记

3、能说证明他听懂了

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中的言语的激励,提问的设计和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不止要让一群学生能说,应该是让全班学生都有说的欲望与机会。

我在课堂上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有时候还会对他们翘起大拇指,来一句“great”。听得学生心花怒放。他们就再也不会怕开口了。对于有些胆小的学生我会微笑着说“don't be nervous"

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提问分层次,有易有难,让强的学生更强,又顾全大局。而这样说,实在太笼统。去思考一节课在一些环节中如何将提问进行分层次才是真正思考的关键。比如:在训练听力时,我对听辩单词这样简单的题目我就叫成绩差的学生回答,而对于比较长的句子我就点中等偏上的学生重复。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学有所得,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设计对话的环节,我将最主要要学习的句型制作在课件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能力的强弱来根据句型操练对话。短的,只需操练课件中的对话;长的,可以创设一个场景,模拟操练对话。

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设计有一、两个学生操练的环节,比如:全班的talk about,学生间的dialogue,及操练句型等。因为我觉得课上学生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既可以培养他们大胆说的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一举两得。但在实施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学生喜欢跟能力强的学生操练。这样,能力弱的学生说的兴致也没了,而且更不愿说了。而把强的学生和弱的配在一起,强的又不愿意。于是,我动了好一会儿脑筋,试着让弱的学生加入,先听别人说,再试这和一方一起说。用此方法来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英语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过去的的教学生涯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怎样才能将每一节课的环节设计的更合理,更有条理一些等。当然,在下学期中,我会在实践中解决我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八

3月18日—4月3日,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我校举行了20xx学年下学期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在此,我代表教导处,向在这次比赛中辛勤工作的评委老师们、年级组长、给予各参赛教师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的广大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位参赛教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前期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各科组商议推荐,共有三十名优秀的教师分别代表各科组参加本次课堂教学比赛初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进入决赛的老师分别有:语文科组陈惠谦、陈月芬老师;数学科组严均亮、林彩凤老师;英语科组陈素冰、肖金娜老师;政史科组刘卫华老师;理化科组黄丽兴老师;生地科组谭美娟老师;体艺科组古庆良、唐诗老师。比赛历时四周,现已圆满结束。受教导处的委托,现将此次比赛情况做一个简短的小结,以期将比赛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赛前,教导处专门制定了《xx学年三角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实施方案》,并明确了比赛的指导思想:检验本期以来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向广大师生充分展现中学教师优良的教学风格,探讨和摸索适合我校中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和训练模式,建设良好的教研氛围,以此推动和提高全校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积极性和热情。每位参赛教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准备。比赛过程有序、紧凑,组织严密、规范,通过半个月来的紧张比赛,经过8位评委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评出了:

一等奖:xx

二等奖:xx

三等奖:xx

以上奖次,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过硬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教学态度、突出的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学风格。

11位进入决赛的教师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是课堂实践,我们都感觉到执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甄别,合理选择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创新为宗旨,努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结果来看,都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这样的教学思路,均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例如,陈惠谦、唐诗等老师的课,我们一致认为是好中精品。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在备课前就有了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而且是很现代,很先进的思想在做指导。

。从教案设计来看,每位参赛教师均能依据考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精心确定教学目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都注重了结合课内知识适度发散、联系生活向课外知识延伸,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好处。

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教案有陈惠谦、唐诗和黄丽兴等老师的教案,详细、实用、有拓展、符合我校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设计意图等。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教师们重视引导、创设情景,有小组合作,有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指标,教师能引导、启发学生来获取信息、来思考探究、辨析纠错,使课堂成了可说、可想、可做的学堂,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做过一些统计,有7位教师一节课提问学生超过15人次。有3位教师课堂提问近20人次。参赛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学习成果,重视对学生的适时鼓励和表扬肯定,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较为轻松地完成了课堂学习目标任务。

所有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无论是几何动画效果,还是视频影像效果,无论是把静态展示,还是动画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都恰到好处地辅助了教学,是历次比赛中出现上乘作品最多的一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卫华老师所执教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精彩视频,唐诗老师所执教的《青春舞曲》的影像资料等,都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深刻影响。

一大批青年教师具备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他们语言清晰,清亮,普通话好,更为可喜的是有的课堂语言非常精准。绝大部分教师课堂上沉着自然、运用自如,在学生中有非常强的亲和力。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九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落实新教体(20xx)2号、(20xx)5号文件、(20xx)4号明电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均衡提高,把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将我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情况做以简单小结。

我校成立了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领导组,由校长牵头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局相关文件精神,领会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精髓,为开展活动做好前期的理论指导。

组长:贾建军

副组长:董向歌

成员:唐会霞史海霞李利平郭占芳董书宏

金保柱唐保成杨守锋张根才

结合上级会议精神,我校安排了如下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培训内容,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同时进行学习反思,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认真地参加学习,书写学习笔记,认真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

1.新教体(20xx)2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教育体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新教体(20xx)5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3.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田宝宏

4.观音寺镇中心校关于开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在学习培训期间无辜不得缺席,实行会议签到制度,确保学习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全体教师在参加培训学习期间无一人次请假。

通过本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学习,为全体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道德”课堂,精心打造“一号工程”,努力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发展,让学校实现在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我校要以此次培训学习为契机,大力营造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氛围,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立项,认真实践,总结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

大王庄小学马敏敏

师:一位诗人相传有一天他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煅烧石灰的情景,他深有感触,也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师指黑板)

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

生:(齐读)于谦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了于谦的资料,那位同学来简单地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生:于谦师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军事家。

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预习的真认真!还有要说的吗?

生:于谦师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名族英雄,他写过许多的诗有《平阳道中》、《咏煤炭》等。

生:见过。

生:石灰。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师:读得非常流畅!孩子们,在读古诗的时候啊,我们一定要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老师也来读两句,同学们听一听,看像老师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些。(师范读前两句)回味一下老师读诗的感觉,同学们也来试一下,开始吧。

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试读古诗。

师:谁来试一试?

指生读

师:还真有点读古诗的味道,相信学了整首诗,你会读的更棒!谁愿意再来试试?指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非常努力的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非常好孩子!那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石灰的形成过程。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看石灰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师播放课件,石灰的形成过程)

师:孩子们听完了这段介绍,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诗中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的形成过程。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师:哪位孩子来说一说?你看很多孩子都举起了自信的小手呢!你来!

生:我画的有:千锤万击。

师:是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还有呢?

生:还有烈火焚烧,还有粉骨碎身

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孩子们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看这个锤和击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什么?生:表示撞击的次数多。

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生:我觉得非常的痛苦。

生:石灰对烈火焚烧的态度是“若等闲”。

师:若等闲,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若等闲的?

生:看做平平常的事。

师:是呀,把它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二句诗。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

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谁再来读一读?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声音较柔和)

师:孩子在有些力度会更好!

生:(较大力度读)烈火风少若等闲。

生:这是一个坚强不息的石灰。

师:是呀你体会到了坚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还体会到了石灰非常顽固。

师:顽固?老师肯定认为你再说顽强对吗?对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前两句诗。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还能读得更好,孩子。石灰石是一种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呢!再来试试。

生:(再次试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读,比他读的还好,你来?

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

生:

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师:这首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石灰的顽强?

生:我还从粉身碎骨全不怕里体会到了坚强。

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

师:再来

生:粉身碎骨。

师: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第三句,那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握紧你的拳头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你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在我们看来这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石灰却是若等闲。为的是什么呀?生: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从你的感情再来读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真好孩子,朗读中透着坚定。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就是为了——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看老师的手势再来度

生:(在教师手势引导下)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了解了石灰的形成过程,我们心中不由得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生:我对石灰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情感。

师:是呀,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生起。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想象着石灰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磨难,带着对石灰的敬佩,再来练读这首诗。这次呀,老师的阅读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开始把孩子们。

生:带要求自己进行试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整首古诗

师:多么无畏的石灰呀,谁再来试试?

生: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生:我从刚才同学读的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他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

师:非常的清廉,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与前还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人。

师;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清廉?

生:我从。。。。。。却从不给王带任何礼品

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的人。

师;清廉,那于谦和石灰又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生:清白。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读诗。

生:齐读古诗

师: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让我们不内心无限的感动化作最深情的诵读,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

生:背诵古诗。

师:读到这里孩子,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其实是在写谁?

生:我觉得他是在写他自己。

师:是呀,是于谦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呀就是古诗中的托物言志,请同学们把它写在古诗的旁边。(板书:托物言志)

师: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实际上是诗人也想像石灰那样留下什么?

生:清白。

师:于谦十二岁写下这首诗,而这首诗却成了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静静的再来读这个词。生:清白。

师:孩子们,像《石灰吟》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此外古人还擅长用松、竹托物来抒发自己高远的追求,如果去我们学过的《青松》《竹石》,(课件出示《竹石》)谁来读一读?生:读诗。

生:齐读

生:美。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那位书法家写的?

生:

师:你知道是哪位书法家写的?我看见有同学笑了,是的,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杨老师写的。只要同学们用心,你也能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老师给同学们发的练字纸上,两种格式上任选一种,来一展身手吧。

生拿练字纸练子。

师:注意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足安。由于时间关系,你的这幅作品留到课下创作好吗?创作完可以交给你的班主任老师,也可以贴在你制作的手抄报上,等让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下课!

板书:

石灰吟

明于谦

清白托物言志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一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学生说说)

5、师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二

在上竖笛课之初,学生不会吹,觉得学起来很难,有放弃情绪。我在上课时就请吹得好的同学来表演,平时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一曲《龙的传人》征服了不少听众,文静秀气的小蔓吹了一首《希望》让其它女同学羡慕不已。虽然是几首简单的曲子,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欲望。以致于上课时,其它同学经常会要求让他们来示范。“竖笛小师傅”的头衔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以点带面,树立典型的方法让实验班的学生对学好竖笛这个小乐器有了信心和动力。

虽然在渔坪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是通过“器乐进课堂”的活动,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过去的唱歌课,学生不会识谱,老师从头教到尾口干舌燥,而现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节奏型,就可以通过吹奏的方式来识谱唱谱,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竖笛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极为有利。

二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竖笛价廉物美,简单易学,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时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进入音乐之门。在刚把竖笛引进课堂时,很多家长都觉得这对孩子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学会一门简单的乐器,甚至有会吹笛子的家长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竖笛和横笛的区别。也有家长因为孩子吹出来的声音不成曲调对竖笛表示质疑,对这些,我都一一给家长解释,我想只有孩子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通过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时,我常采用分组训练再合作表演的形式,刚开始有的同学自顾自的吹,不管别人,结果导致小组成绩欠佳,有的同学相互埋怨指责。我及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合作精神,再美的曲子有了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就听起来刺耳,所以我们必须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才行。

在我的带动下,我校其它两位兼职音乐老师也行动起来,二年级音乐老师把竖笛引进了课堂,音乐课上笛声悠扬。而一年级则主要以自制的乐器为主,如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沙锤,还有用树叶卷出的笛哨等开展音乐教学,这些小玩意儿既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到童趣,又有了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体会到原来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通过县文联陈哈林主席和县研训中心田玉红老师的牵线搭桥,在全国音乐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组织了全国来自各地二十多名音乐教师暑假在我校免费支教,为我们学校捐赠了大量的乐器,并表示要长期关注我校器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开展无疑给我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了一支强心剂。

虽然《山区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教育价值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结题,但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通过实践也证明了器乐进课堂对学生学习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价值的东西自然要为我所用,所以我们会沿着“竖笛进课堂”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一定会让艺术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三

我们语文组教师有通过观察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愿望,都有强烈责任感,加之学校教学处、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我们在4月13是组织进行了一次以课堂观察诊断为主题的主题教研活动。九年级备课组四位教师开设了四堂复习教学研讨课。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过程回顾:

活动前的准备:设计(选择)观察记录的工具。我们准备了“教师的移动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四份观察工具。对参与观察的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和简单的培训。确定两位教师划“教师的移动位置”图;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没有再作具体分工。

进入课堂进行观察:依照事先选定的记录方式,我们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观察并及时作了记录。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特定的观察任务,所以所有老师观察活动都十分认真、专注。

观察后的汇报:在观察后的第二天,我们对观察的记录作了汇报,交流了进行课堂观察的感受。因为是观察汇报,所以我们较多的对课堂场景进行描述,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图表进行呈现,没有过多的发表观察者对这堂课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交流的内容中我感受到老师们大多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同时又觉得还有很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

二、对课堂观察开展点滴的思考。

由于对课堂观察研究还处在尝试阶段,在交流时老师们就觉得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我对我们开展的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反思,现将点滴反思汇报如下:

观察的焦点不够集中,结果是观察有效性不够高。

我们在观察前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教师的移动位置”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参与度及成效”观察、“各种提问行为”观察,但在实践过程发现,一次课堂观察根本观察不了那么多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次观察活动中穷尽课堂现象的`方方面面,只有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的中心,根据观察中心收集观察资料,记录并统计有关数据,这样的观察才更为有效。因此,今后再进行课堂观察一定要确定一个焦点,而且最好有被观察者提出。比如:如果我对我课堂表扬的技能不够自信,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以对“课堂表扬技能(有效性)”为观察焦点的课堂观察,达到提高表扬技能,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观察前培训仓促,观察工具选择欠佳,影响了观察信度和效度。

在确定观察的中心和观察的工具之后,我们虽然也依照记录方式的要求及准则对观察老师进行了最简单的培训,但由于仅仅是利用课间的十分钟时间,加之对观察工具的不够熟悉,因此最后发现观察误差比较大。(有的观察者对观察工具使用不够熟悉,观察在上课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的是两位观察者观察相同的对象,但记录的内容差别较大。)其实,如果需要多个观察者进行观察,就需要较细致培训,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如果所选择的是定量的观察表,那么就需要对观察者进行(操作观察表所要求的)具体规则和技巧的培训,以提高观察的信度。

课堂观察可以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参与课堂观察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提高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满足感。教师会养成合作意识,教师间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会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具有实效的教研氛围,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四

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 生:(齐读)于谦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 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 生: 

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

生:粉身碎骨。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五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崔峦老师作为评委在听课)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最佳

教学设计

奖颁奖)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生读。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一等奖颁奖现场)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下课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留?流

石灰吟墨梅

托物言志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六

采:您后来为什么改演武戏了呢?都和哪些老师学过?

王:我一开始学的都是文生戏,练功只是踢腿、扎势子这些,不练打把子。56年的时候,有一次在宝鸡演出,正唱着呢,嗓子突然有了问题,到57年因为倒仓彻底没声了。社里排武戏《水淹泗州》时,给我安排了个哪吒,当时一起参演这部剧的薛庆华、王侃中、辛恒民、张宁中、任慧中等都是从49年就开始练武戏的,一下子要跟他们在一起演武戏,相比之下我的武戏功底差得太远太远,还不是差一点点,所以思想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因为倒仓没声了,文戏唱不了,没办法,必须抓紧时间学武戏。老师教是一方面,主要还是靠自己练。当时练功场上人不断,大家都形成习惯——自觉地去练功。现在的剧团,功场上就没人,不练功成了常态,跟过去相比差别太大了。

57年到58年中间,李万春先生率团来西安五四剧院演戏,当时社里正在排《九江口》,因为李先生剧团有这个戏,就让他们的人给我们教,谁演什么角色就教什么角色。我看李小春也来了,知道他曾以《哪吒闹海》一剧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得过金奖,就萌生了请他给我指点的想法。社里的王秉中老师和李万春先生关系很好,像兄弟一样,我就给王老师说,看能不能请李小春给我教一下。王老师答应了,带我去见李万春先生,李万春先生把王秉中叫王哥呢,见了以后非常热情,王秉中老师就说我有个学生学哪吒呢,想请小春再给教一教,李万春先生说没问题,就让他一起跟班的去把李小春叫过来。把情况一说,李小春就把我叫去给我教,先说了几个枪花、走边等,后面又去了几次,基本就教完了。58年《水淹泗州》正式上演,60年参加陕西省青年会演,我得了表演优秀奖。王绍猷先生在《八十年来秦中驰名之男女演员》一文中称赞我为“舞台飞人,豪放不羁”。

(王根才饰哪吒)

采:当时您的武戏主要是谁教的?

王:王元喜老师教的。王先生是易俗社正式延请的武戏教练,古典戏恢复以后,他先给我们排了武戏《无底洞》。王老师给别人教戏光说路子就行,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武戏的基本技巧,唯有我是半路由文戏转的武戏,功底较弱。我当时思想压力也大,除了演戏就是练功,于是下了一番苦功,最后演出来效果还可以,并不很差。

采:李阔泉老师是怎么给你们教戏的?

王:李阔泉老师是尚友社请的一个武戏教练,他给尚友社教了以后,易俗社请他抽空过来给我们教,主要给我们练功,在一起时间很长。

我当学生时看了很多武戏,像《塔子沟》、《铁公鸡》等,用的都是京剧的铁把子、京剧的锣鼓,道白也念京白。易俗社1912年成立,1915年就请了唐虎臣等八位京剧教练,给我们的老师们教戏。唐虎臣1951年不在的时候,鉴于他对秦腔武戏做出的突出贡献,时任西安市副市长的张锋伯都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采:王老师向李益中、张新华、王集志先生都学过哪些戏?

王:跟李益中老师学《拷寇》,学了半截,他就支援大西北到西藏去了,这个戏后来也没演过;跟张新华老师学了《抱妆盒》、《打柴劝弟》、《黄鹤楼》、《杀狗》;跟王集志老师学了《闯新府》。

(王根才演出剧照)

采:您哥哥比您大几岁?他学的什么行当?你俩一起演过戏没有?

王:他大我两岁,先学的是花脸,像《白水滩》的青面虎,我听说他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这个戏演出来了,效果还很好,他耍棒子、翻什么的都很好。我没看过他演戏,也没在一起演过戏。

采:他是什么时候去的商洛?后来怎么样?

王:55年支援大西北,到商县、华县、华阴、延安、米脂、清涧、玉门、西藏的都有,易俗社49级被分走的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我哥当时被分到了商县,去了以后很少回西安,一年也就回来那么一两次,平时和家里联系的主要方式是写信。他后来在商县成的家,我嫂子也是剧团的,演小生,叫王玉琴。我哥后来改行了,去了电影院工作。70年前后我嫂子发生医疗事故,人不在了。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当时大的6岁,小的才2岁,我哥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我就过去把两个孩子都带回了西安,帮他们把孩子带着。再过了一两年,我哥就调回来了,到了陕西省电影公司。说起来也非常可怜,我哥回来几年后,在80年前后发生了车祸,人也不在了。从70年我嫂子去世后,两个孩子就一直由我们抚养,我哥回来以后继续由我们管。我们自己还有两个孩子,把这四个孩子都拉扯大,说起来也相当不容易。

采:您文革时有没有受到冲击?在现代戏里面您都演过哪些角色?

王:基本没有受到冲击。有几个折子现代戏是我主演的,样板戏也演过,基本上都是些配角。

采:恢复传统戏后,您演得戏多不?

王:我这人有个原则——在业务上不争不抢。尽量回避,省得人家说我在业务上有权给自己弄。有一次在蓝田演戏,晚场演出《火焰驹》,扮演李彦荣的演员没来,就让我演了,演出后反响还不错,社里就有人提议这个角色让我俩轮换着演,我说我不演,我就是救场,不是为了和别人争角子。所以就演了那一场,之后再没演过这个戏。

采:87年去上海学导演是什么情况?

王:当时是文化局指派去的,主要是理论学习,由李紫贵、余秋雨等人讲课,我们做做笔记,最后再分析一下剧本。培训了3个月,回来以后主要担任导演工作,戏就演得比较少了。

采:您做导演工作有什么体会?

王:秦腔过去是没有导演的,都是老师带学生,主要靠口传心授,也没有剧本,唱做表演、舞台调度都是由老师说,到解放以后才有了导演。

戏曲导演和别的戏剧导演不一样,别的导演就光给演员讲讲人物,讲讲情绪,启发演员,然后让演员自己表演,看演员哪个地方不对给说一说。但是戏曲导演不一样,要求导演既要吃透剧本、吃透主题思想,还要把握角色的表演以及总体调度等,要把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动作都示范出来,让演员清楚哪里没演好,该如何演。

采:您是什么时候退休的?

王:我2004年退休的。本来2000年要退,社里新来了张萍等21个娃,让我对他们进行封闭式管理,后来易俗社给文化厅写了

报告

,让暂缓我的退休时间,所以直到2004年才退休。

采:王老师当时是怎么带张萍这帮学生的?

王:非典的时候放假了,都不准上班。韩磊、张萍让我给他们排戏,后来我看娃们都很认真,他们不怕非典我也就不怕非典。当时连收发室的人都不上班,排练场每天就我们三个在那排练。早上、中午都得练,有时候晚上也练。从2000年开始就给他们教,到2002年比赛,都拿了奖。把韩磊、张萍都抓出来了,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王根才给学生排戏场景)

采:给他们排《水淹泗州》时,您有没有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王:《水淹泗州》这个戏,我跟李箴民合作的时间很长,有基本的印象,排的时候就一边回忆一边摸索。我过去演的岳云舞锤,路数一样,我把那个规律掌握以后运用到了舞锏上,套路上再做了些变化,给张萍教出来效果还不错。

采:您认为自己的代表剧目是什么?

王:就是哪吒。嗓子倒仓后就专攻武戏,《乾元山》、《哪吒闹海》、《无底洞》、《水淹泗州》这四个戏里面的哪吒我都演了。哪吒要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像《乾元山》,哪吒那时年龄还小,虽然是抱打不平,但还要有点娃娃气;到《水淹泗州》时已经成神了,就要夸张一点,从性格上要比《乾元山》更强硬一些。

采:您对秦腔艺术还怀有什么愿望?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七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而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应注重提问的艺术。

1.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彰往而知来”。若只是简单化、形式化的课堂提问,则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历史教学的功能,诸如思想道德教育,借鉴启发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等,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2.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要成为现代化人才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其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维教学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智能。而精心设计提问艺术,正是多维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富于想象,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并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不断点拨、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授课中,不时出现的能够发人深思的问号,能够打开扇扇闭锁着的心扉,使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这正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最佳心理基础。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简单谈谈。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但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教师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这时趁势对其引导,就能使他们排除疑点,深化知识。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作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经过几步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5.迂回设问,退中求进。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通过设问,经学生归纳、分析、综合,其思维顺利地越过障碍,掌握了历史问题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6.创设矛盾,激起波澜。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若能在提问中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积极讨论,让他们在争论中形成统一,在矛盾中获得真理――地理环境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一定要紧紧把握提问这把“金钥匙”,使学生逐渐把学习历史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八

师:一位诗人相传有一天他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煅烧石灰的情景,他深有感触,也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师指黑板)

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

生:(齐读)于谦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了于谦的资料,那位同学来简单地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生:于谦师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军事家。

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预习的真认真!还有要说的吗?

生:于谦师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名族英雄,他写过许多的诗有《平阳道中》、《咏煤炭》等。

生:见过。

生:石灰。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师:读得非常流畅!孩子们,在读古诗的时候啊,我们一定要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老师也来读两句,同学们听一听,看像老师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些。(师范读前两句)回味一下老师读诗的感觉,同学们也来试一下,开始吧。

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试读古诗。

师:谁来试一试?

指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在非常努力的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非常好孩子!那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石灰的形成过程。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看石灰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师播放课件,石灰的形成过程)

师:孩子们听完了这段介绍,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诗中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的形成过程。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师:哪位孩子来说一说?你看很多孩子都举起了自信的小手呢!你来!

生:我画的有:千锤万击。

师:是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还有呢?

生:还有烈火焚烧,还有粉骨碎身

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孩子们呀,要变成石灰首先要经过千锤万击,看这个锤和击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什么?生:表示撞击的次数多。

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生:我觉得非常的痛苦。

生:石灰对烈火焚烧的态度是“若等闲”。

师:若等闲,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若等闲的?

生:看做平平常的事。

师:是呀,把它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二句诗。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

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谁再来读一读?

生:烈火焚烧若等闲,(声音较柔和)

师:孩子在有些力度会更好!

生:(较大力度读)烈火风少若等闲。

生:这是一个坚强不息的石灰。

师:是呀你体会到了坚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还体会到了石灰非常顽固。

师:顽固?老师肯定认为你再说顽强对吗?对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前两句诗。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还能读得更好,孩子。石灰石是一种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呢!再来试试。

生:(再次试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读,比他读的还好,你来?

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

生:

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师:这首诗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石灰的顽强?

生:我还从粉身碎骨全不怕里体会到了坚强。

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

师:再来

生:粉身碎骨。

师: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第三句,那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握紧你的拳头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你再来读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在我们看来这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石灰却是若等闲。为的是什么呀?生: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从你的感情再来读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真好孩子,朗读中透着坚定。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怕,就是为了——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看老师的手势再来度

生:(在教师手势引导下)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了解了石灰的形成过程,我们心中不由得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生:我对石灰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情感。

师:是呀,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生起。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想象着石灰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磨难,带着对石灰的敬佩,再来练读这首诗。这次呀,老师的阅读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开始把孩子们。

生:带要求自己进行试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整首古诗

师:多么无畏的石灰呀,谁再来试试?

生: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生:我从刚才同学读的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他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

师:非常的清廉,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与前还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人。

师;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清廉?

生:我从。。。。。。却从不给王带任何礼品

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办事铁面无私,清廉爱民的人。

师;清廉,那于谦和石灰又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生:清白。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读诗。

生:齐读古诗

师: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让我们不内心无限的感动化作最深情的诵读,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

生:背诵古诗。

师:读到这里孩子,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其实是在写谁?

生:我觉得他是在写他自己。

师:是呀,是于谦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呀就是古诗中的托物言志,请同学们把它写在古诗的旁边。(板书:托物言志)

师: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实际上是诗人也想像石灰那样留下什么?

生:清白。

师:于谦十二岁写下这首诗,而这首诗却成了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静静的再来读这个词。生:清白。

师:孩子们,像《石灰吟》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此外古人还擅长用松、竹托物来抒发自己高远的追求,如果去我们学过的《青松》《竹石》,(课件出示《竹石》)谁来读一读?生:读诗。

生:齐读

生:美。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那位书法家写的?

生:

师:你知道是哪位书法家写的?我看见有同学笑了,是的,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杨老师写的。只要同学们用心,你也能成为一名小小的书法家。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老师给同学们发的练字纸上,两种格式上任选一种,来一展身手吧。

生拿练字纸练子。

师:注意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足安。由于时间关系,你的这幅作品留到课下创作好吗?创作完可以交给你的班主任老师,也可以贴在你制作的手抄报上,等让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下课!

板书:

石灰吟

明于谦

清白托物言志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九

须知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包含的知识点极为繁多,包括公式、法则和性质等,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记忆和灵活性地应用,便需要配合相对简洁性地语言将这部分内容予以总结与概括,这便是所谓的课堂小结。至于其在现代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且实效性较高的方法,则具体如后续一一呈现。

一、系统性地梳理归纳

这类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谓是经常出现的,一旦说某类课题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便需要将具体的解题方法等细节加以梳理总结,而其间可以沿用的手法众多,包括图表记录等形式,主要目的便在于进行重点和难点标记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不同章节核心内容的印象,最终衍生出完善化的知识体系。经过实际考察发现,这类方式存在一类显著性的优势,就是可以确保课堂小结的完整和系统性结果,并且还可以使得课程的中心内容得到简洁和明确地表达。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这类课题讲解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预先将全等的条件一一陈列出来,保证学生完全明确这类要求之后,令他们结合实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选取,为日后深度明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奠定基础。长此以往,初中生便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升单位班级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合理性地拓宽延展

拓宽延展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工序流程,毕竟单纯掌握课本中提到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唯独进行教学内容适当程度地丰富,才可以顺利发散个体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极为关键的要素便是问题,所以,教师务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协调性地引导,保证彼此倾力合作,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解决一类难题。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这类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包括本堂课之中大家掌握了哪些内容等,基于此,学生便会依次阐述“三角形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线段首次连接产生的图形”、“三角形包含三条边,以及三个内角”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保证结合学生个体的知识掌握状况,进行更为深层次的问题设计,令学生在独立思索、小组探究过程中激发出愈加强烈的学习欲望,进一步调动课堂和谐愉悦的氛围。

三、实时性组织实践活动

透过客观角度观察,初中生群体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特别是在较强的发散性作用下,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堂小结过程中预留部分时间,鼓励学生结合相关课题和实际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同类型知识点的理解并从中收获满足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类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性地给予学生个体鼓励,毕竟如此,才能确保他们掌握原有知识的同时,全方位地锻炼自身的思维创造实力。

四、清晰性地对比异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异同对比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引导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认证新传授知识和已学内容,在保证清晰化辨别不同概念之间差异性的前提下,锁定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彼此的独特性,为日后初中生对比分析实力提升,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在该类指导方式作用下,初中生便可以持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并且提升各自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技能。如在进行菱形的性质以及判定这类课题内容讲解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经常混淆菱形与矩形的概念,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小结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考虑将这两类图形的判定条件加以同步梳理和对比认证。表现为:“菱形即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每条对角线各自平分一组对角的同时,两条对角线还相互垂直;矩形,则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同时其内角各为九十度。”在该类指导方式影响下,初中生便会深度明确各类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五、积极性地鼓励质疑

在正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期间,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现象,为避免他们学习自主性遭受打击,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思索并且快速发现相关问题。特别是在一堂课接近尾声阶段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腾出一些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讨,保证个体提出疑问之后可以独立进行解答,之后教师总结他们讨论后获得的结果,保证针对性地化解学生内心的疑问之余,提升该类群体的智力水平。如在鼓励学生进行一类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类问题,即怎样利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制作一类无盖长方体,并且保证其一定大小的容积。之后鼓励学生进行集体探究和独立思索,确保在合理依据辅助作用下强化他们的创造能力,为他们日后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完善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等目标贯彻,做足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指导环节,所以,作为一类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务必要实时性设计和灵活性沿用各类创新性的设计方式。长此以往,令初中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独立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二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2、理解“清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强调“吟”的写法)

2、你知道什么是石灰吗?

3、理解“吟”。(“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子吟》。

4、请同学们把诗句读一读吧!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

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1、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2、指名回答。

四、感知石灰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

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

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

(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击:撞击。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

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

(2)理解“若等闲”。(结合长征中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

(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

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

(5)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坚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

4、配乐读全诗。

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

1、投影“只留清白在人间”。

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3、生汇报。(生谈哪一句就带着理解读哪一句)

五、入境诵读

“粉骨碎身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听到于谦的吟诵,全城的老百姓也大声吟诵着——(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走了,全城的老百姓铿锵有力地吟诵着为他送行——(齐读)

六、巩固拓展。

1、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2、出示《竹石》、《青松》,利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厚厚的白雪压在青松之上,青松非但不折腰还直直地挺立在那儿。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吗?那就要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了。

七、小结。

1、教师小结:就让我们以另外一首诗结束我们的课堂。

2、出示古诗。(《白杨吟》教师创作,千辛万苦立荒原,狂风暴雨若等闲。飞沙走石全不怕,要留正直在人间。)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二十一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一】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

师: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指向黑板) 生:(齐读)于谦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石灰吟 

师:哪位孩子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生读古诗 

师:老师可没看见你举手啊,你答得非常好呢,请坐。非常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师:嗯,撞击的次数非常多,你要补充孩子 生:我还认为表示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师: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采石灰的困难。 

师:那是根本不在乎啊孩子,再试试。 生:(加强语气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朗读中透着顽强。还有吗?我比他读的还好呢,你来。 生: 

师:我们一起来到这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古诗。 

师:瞧,他回答问题多么完整,把它弄碎成三个字呢? 生:全不怕。

生:粉身碎骨。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 

师:多么无畏得石灰呀!一起来读。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生:生再次齐读古诗。 

师:石灰经历了如此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在人间留下什么? 生:清白 

生:我认为于谦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

师:他提到了刚正不阿,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意见吗?你来说。 

师:是呀,身居要职却那么的清廉。还有吗?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 

【篇二】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篇三】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篇四】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89433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