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是对观点和理论进行辩论和讨论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拓宽思维。总结要着重归纳和概括,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核心内容。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份完美的总结,不妨看看以下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国防概论心得篇一
2021年秋季学期,我在大学选修了一门关于国防的课程——国防概论。这门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国防的相关内容,包括军事基础知识、国家安全形势、国防建设等。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国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国防体系与军事基础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国防体系和军事基础知识。国防体系是由国家机构、军队、人民武装力量和国防科技等构成的。而军事基础知识则包括战争学、兵器学、军事地理学和军事法律学等。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平和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段:国家安全形势
在学习国家安全形势时,我了解到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西方一些国家的干预和破坏,以及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国家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还要保护人民的安全和权益。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积极推动国家安全建设,为国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四段:国防建设
在国防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做好许多工作,包括加强军队组织建设、提高军人素质、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完善国防科技体系等。在这些方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政策、资源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做出创新和提升,在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实现全民国防。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国防的相关内容,扩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将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防概论心得篇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国防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参加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生,在学习完毕《国防概论》这门课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国防工作的重要性。在国防概论学习中,我有感于以下几点。
一、国防工作的重要性
国防工作是一个国家安全建设的基石,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任务。在国防工作中,我认识到了国防政策的重要性,只有制定和执行好完善的国防政策,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在国防建设中,军队的组建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国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的安全。
二、国防知识的具体内容
在国防概论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细节和知识点,如国防政策、国家安全观、军队建设等等。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的国防政策,深入了解了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同时,在军队建设方面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有关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军事科技、装备现代化等的内容。这些都是国防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只有掌握了这些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防事业。
三、国防建设的面临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国防建设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对于我国而言,国际战略形势在变化,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军队建设方面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包括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掌握不足、人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国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四、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在国防概论学习中,老师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广大公民对国家安全的了解程度低,国家安全意识不够强烈,这就为国家安全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该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广泛宣传国家安全观,并且开展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五、积极参与国防建设
在学完《国防概论》这门课程后,我认识到每位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尽管我们不是军人,但我们可以做好紧急应变准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支持军队建设。我们也可以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时,积极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国防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国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每个公民都应该为国防建设尽一份力。我相信,在国防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就。
国防概论心得篇三
通过“导论”课程我了解了我所学习的这门学科包括电子电力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气、高电压与绝缘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研究方向、专业特色在于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同时也了解了这五个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我们能够从事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但是为了我们到时候能够更好地就业我们必须在毕业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能力;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国防概论心得篇四
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是一门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国防军事的战略意义和现代军事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和挑战,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入了解国家安全和军事事务的重要机会。
首先,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意识到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军事力量成为一个国家强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命脉,没有安全,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了解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必须保证自己的发展不受任何外部威胁。只有拥有坚不可摧的军事力量,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次,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了解到现代军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现代军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陆军、海军、空军的领域,而是涉及到信息、网络和空间这些全新的领域。例如,网络战争和太空战争的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军事战略的重大变革。这些新领域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再次,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挑战了我对于军事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需要掌握大量的军事术语和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历史案例和实际应用。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并开始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挑战增强了我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更加珍视和关注国家安全和军事事务。国家安全是每个国民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共同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将更加关注国防军事事务的发展,了解国家的安全形势,并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中去。
总之,学习中国国防军事概论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和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对于中国国防军事的战略意义和现代军事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门课程带给了我很大的挑战,但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我将能够更好地关注国家安全和军事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防概论心得篇五
;一、国防动员的科学概念
国防动员,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一)战争与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当时不仅出现了战争,而且动员作为战争的准备也随之产生。国防动员伴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1793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为抗击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而颁布的《全国总动员法令》,第一次提出了动员的概念,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防动员。现代局部战争把国防动员推上了新的高峰。
(二)国防动员的实质
国防动员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造成一种特定的社会条件,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即“平战转换”的过程。“平战转换”,既指社会管理体制由和平状态向战争状态的转换,又指改变国家全部或部分综合国力的存在状态,以适应战争或应对其他危机的需要。
1.战争力量构成的基本要素。战争力量是指用于进行和支援战争的全部能力,包括可以直接用于战争的现实力量和可能动员起来用于战争的潜在力量。
2.战争初期的主动有赖于综合国力的动员。战争初期,即从战争爆发到完成第一步战略任务的一段时间,是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转折期。战争潜力毕竟不是现实的战争力量,要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初期直接作用于战争的力量,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活动。
3.综合国力的动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强力制约作用。
(三)国防动员的实施主体
国防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一是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二是国防动员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三是国防动员必须由国家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四)国防动员的主要对象
1.人力资源。是国家总人口中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技能,可用于战时军事活动和社会生产、社会管理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的动员,主要是运用计划、征召、合同等手段。
2.物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资用于战时社会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直接作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及社会生产、生活物质资料。
3.财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用于战时社会活动的财政金融力量,它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物力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包括国家财政、黄金储备、社会资金和外援资金等。
二、国防动员的功能和战略意义
(一)国防动员的功能
1.“积蓄”功能。即积蓄战争潜力的作用。一是不断增强国防军事力量。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贯彻国防要求,在规划、建设与国防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或项目时赋予必要的国防功能。三是强化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战时动员能力。
2.“转化”功能。即将战争潜力转变为战争实力的作用。首先,国家资源平时的使用方向主要是经济建设,要改变资源的主要流向,必须运用国家的意志和权力,即只有通过动员,才能达到为战争服役的目的。其次,如不经过强有力的思想发动和政治教育、形势教育,国家的人力资源就很难及时调用于战争。第三,战争的骨干力量——军队,也必须通过动员才能发挥作用。
3.“连结”功能。即在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及军民融合式发展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主要表现在连结平时与战时、军队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4.威慑功能。即国防动员活动具有显示战争决心和实力的作用,通过动员活动有可能使敌方望而却步。
5.复员功能。即从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所发挥的作用。
(二)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
1.国防动员是确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
2.国防动员是国防行为的主要内容
3.国防动员是实行国家总体战的有效组织形式
4.国防动员是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目标的中枢
三、国防动员的主要类型
(一)局部动员和总动员
1.局部动员。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部分地区范围内,或部分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动员。具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首先,不仅战争爆发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转入战时轨道。可能受战火波及的毗邻地区有时也有必要转入战时体制,以保证该地区的稳定,并防备战争范围的扩大。其次,在国家的部分部门(行业)和领域实施一定程度的动员。第三,可能受战火波及的毗邻地区应做好必要的动员准备,或进行一定程度的动员;在爆发大、中规模局部战争的情况下,国家应做好转入全面动员的准备。
2.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国家发生全面战争时,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总动员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全民性的特征。
3.总动员与局部动员的关系。从二者的联系看,首先,局部动员和总动员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次,局部动员和总动员都包括了“准备——实施——复员”三个阶段,对战争潜力的积蓄、转化、利用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共同反映了国防动员的一般规律。第三,局部动员和总动员有其相似的工作程序。第四,局部动员和总动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局部动员和总动员的区别主要在于动员的规模和强度的不同。
(二)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1.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在措施上,一是隐蔽传递动员令。二是实施军事佯动。三是实施战略伪装。
2.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通常在战争即将爆发或爆发后进行。公开动员,通常是以实战为目的,但有时也可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加以运用。
3.秘密动员与公开动员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的目的、时机、方法途径等均有较大的不同。其次,任何国防动员的透明度只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从来都是秘密中有公开,公开中有秘密。第三,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之间可以根据时机和条件相互转化。
(三)初始动员和持续动员
1.初始动员。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包括:军队实行战略展开;动员机构开始展开工作;收拢人力动员对象;部分工业转为军工生产。初始动员通常是应急动员,一般包括临战动员和战争初期动员。临战动员是指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应急动员的重点是武装力量的动员。
为了增强应急动员能力,首先,在平时既要有完善的动员体制、制定周密的动员计划、强化动员机构的职能作用和加强动员法规制度建设,又要十分重视后备力量的积蓄和开发。其次,应根据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正确判断,在平时保持必要的常备兵力,适时增加军费投入,不断增强军工生产能力。第三,不断更新国防动员指挥手段。
2.持续动员。通常包括战争中期动员和后期动员两个阶段。必须在动员实施过程中把握以下问题:第一,适时调整动员部署。第二,不断开发战争潜力。第三,高度重视动员掩护,保证动员安全。
3.初始动员与持续动员的关系。初始动员是持续动员的基础。持续动员是初始动员的延伸和发展。
四、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是指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
(一)政治动员是夺取胜利的重要前提
1.统一军民一致对外的意志2.坚定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
3.争取国际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二)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
1.发布政治动员令。政治动员令是国家为了从政治上保证全面或局部转入战时状态而发布的命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内容通常包括:明确战争形势、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和暴行、提出鲜明生动的政治纲领或口号,讲清进行战争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号召人民和军队准备战争、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等。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宣传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统一人们的思想;宣传爱国主义或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激发人们为保卫国家利益而战;宣传我方必胜、敌人必败的信念,使广大军民树立必胜信心等。
3.巩固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一是调整对外政策。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外交活动。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政治动员还包括建立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以及制定优抚政策,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等。
(三)政治动员的基础
平时打牢政治动员的基础,除了着力培养武装力量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军事联系外,重点是在国民中灌输进步的政治精神。
五、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将军队及其它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现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
(一)武装力量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
1.武装力量是战争的直接承担者
2.武装力量动员是保持和增强军力的必然措施
3.武装力量动员在国防动员中占据中心环节
(二)武装力量动员的内容与措施
1.现役部队动员。首先,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双重利益出发,国家不可能在平时保持庞大的军队规模,否则就会影响经济建设和国家长远发展。只有将平时的军队规模维持在一个适度的较低水平上,并通过动员使战时的军力迅速扩充,才能使平时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并保证战时有足够的军力赢得战争。其次,由于平时和战时的状态不同,对现役部队齐装满员的要求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动员,才能最终形成应有的战斗力。
2.后备兵员动员。后备兵员动员与现役部队动员是双向同步实施的工作过程,前者为保障一方,后者为需求一方。后备兵员动员按动员的对象,可区分为预备役部队动员、非编组预备役人员动员和预编预备役人员动员。
3.民兵动员。民兵作为现实的武装力量动员则属于自身转为战时状态的过程。以民兵组织为基础组建部队,是民兵动员的又一形式。
4.非预备役人员动员。对非预备役人员的动员,通常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必要时也可以依据国家法律采取强制措施。
(三)加强武装力量动员建设
1.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一是健全、巩固组织。二是加强教育训练和管理,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的“两个能力”,打牢快速动员的基础。三是储备装备、物资。必须贯彻就地就近、保障重点和军民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动员储备的统一计划和部署下,军地双方分工协作,有计划、有步骤、按比例地做好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所需的专用和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储备工作。四是制定预备役部队动员预案,以便在战时使动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缩短动员过程。
2.加强民兵建设。以参战支前为目的的民兵动员,必须建立在平时民兵建设的良好基础之上。
3.建立健全预备役制度。实行预备役登记,其重点是预备役军官和技术兵员。
4.提高武装力量成员和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武装力量成员和武器装备,是武装力量遂行任务的基础条件。
六、经济动员
(一)经济动员是举师之基和力量之源
1.提供战争物质条件的必然措施。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经济力量又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战争离开经济力量的支撑。
2.实现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变的杠杆。平时经济和战时经济明显的差异,决定了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变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必须借助于经济动员的强制力才能得以实现。
3.稳定战时社会经济秩序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有效的经济动员,即将国家的经济部门、经济活动、经济体制向适应战时要求转变,有秩序地将经济潜力转化为满足战争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经济能力,才能调节并进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创造支持战争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经济动员的基本特征
1.国家调控的干预性。经济动员国家调控的干预性特征,是指国家依靠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甚至直接管理某些资源和经济活动。
2.资源配置的计划性。有计划按比例地实施经济动员,合理分配经济力量使用的方向,是转入战时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3.与战后发展的关联性。经济动员这种平时与战时的关联性,要求战时的经济动员尽可能地适时适度,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战后的经济发展。
(三)经济动员的内容
1.工业动员。是指国家将工业部门及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依据国家动员法令、计划,由政府组织实施。主要做法是:调整资源配置,生产要素向军工企业倾斜,军工转入战时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军工生产规模,加强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增加军品产量;调整工业布局,新建、扩建、改建和搬迁一部分工厂;实施工业转产,将一部分民用企业改为生产武器装备资的企业;挖掘生产潜力,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使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适应军工生产的需要;扩大被服、食品、医药等军需品的生产,使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重点保障战争需要;实行战时军用产品的技术标准;改革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管理,实行战时劳动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等。
2.农业动员。是国家战时为保障战争对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副业动员等。主要任务是以粮食生产和供应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生产;对农产品的流通、分配和消费实行统一管理。
3.建筑业动员。是指将专门从事建筑、安装工程部门的人力、物力、设备等,有组织、有计划地投入战争,保障战争需要的活动。
4.交通运输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交通运输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交通运输力量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动员。其主要内容是:加强交通运输动员基础建设,包括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做好基础设施防护准备,重点是做好对交通枢纽、重要桥梁、港口、码头、机场和重要路段的防护准备,如增修防护设施,修筑必要的支线、复线和迂回线路,对关键性工程要预设计、预施工,以及疏散、隐蔽、伪装准备等。
5.信息产业动员。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型产业,以信息经济为主导型经济,以信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资源,构成了信息社会的社会形态,伴之诞生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数字化战场,形成了信息战争形态。进行信息产业动员,为战争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是夺取现代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6.贸易动员。是指国家为满足战争要求在商品流通领域所采取的措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改组流通体制,实行战时贸易政策等手段,达到控制商品流通,满足战争和人民生活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主要内容和措施通常为:扩大国家直接计划管理贸易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建立适合战时特点的贸易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管制与搞活流通相结合的贸易方针,拓宽战时贸易的渠道;控制非必需品的进口,外贸进出口商品完全取决于战争需要;出卖海外资产、运用外汇储备购买军需和民用产品、开辟海外补给线,等等。
7.财政金融动员。是指国家为保障战争需要而采取的筹集和分配资金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维持战时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筹集必要的战时经费。另外,通过财政金融动员保持相对稳定的金融秩序,对一个国家的战时经济运行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和措施有:一是实行战时预算,增加国防开支,保障战争的资金需要,促使社会经济向适应战争需要的方向转化。二是实行战时税制,加强税收管理。三是政府控制信贷和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确保战时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相对稳定。四是适当增加举借债务。五是调节货币流通。六是鼓励民间损献和寻求国外资金。
8.物资动员。是统筹运用国家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给养、医疗、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军队扩编和作战物资需要的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征,战时动员的通常做法主要是在组织紧急增产,扩大物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行物资统制。
七、科学技术动员
科学技术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科学技术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科技管理体制的平战转换,按战争要求调整配置科技力量资源。
(一)科技动员是国防动员的制高点
1.科技动员是夺取战场优势的主要途径
2.科技动员是保障战时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前提条件
3.科技动员是其他动员的“支撑点”
(二)科技动员的特点
1.军事需求的多样性2.动员对象的高价值
3.动员内容的渗透性4.潜力保护的艰巨性
(三)科技动员的对象及措施
1.科研机构动员。是指动员和组织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科技设备和科技资料等为战争服务的活动。通常以平时的科技管理体制为基础,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和政策,战时在动员部门的统一筹划下,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采取任务委托、签订协议等合适的方式实施。
2.科技人员动员。是为了战时保障军队、军工生产、科研等方面对科技人员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开展科技人员的调查和统计,掌握科技人员的数量、类别、地区分布等情况;二是按计划和军队需求动员科技人员服现役补充重要技术岗位,以及随队进行技术保障;三是组织相应的科技人员开展对战争或军队作战行动有重大作用的技术项目攻关;四是加强战时对科技人员的保护,防止敌方对科技人员的伤害和科技人员的流失。
3.科技设备、物资动员。一般要求是:进行必要的科技设备、科技物资,特别是关键性的设备与战略物资的储备;注重科技设备的改进、发明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战时对科技设备与物资的计划、管理和调配,保障使用重点。
4.科技成果动员。是指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等。战时科技成果动员有赖于平时做好国防科技成果及可用于军事目的的民用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统计、归档工作,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并制定科技成果动员的相关政策。战时科技成果动员的基本方式是技术转让或包含在委托军品生产之中。
5.科技信息动员。是指动员科研中形成的具有可传递性的信息,它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本措施是:平时结合科技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建立军事科技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在科技动员中迅速发挥作用;及时搜集、整理战时科技信息,并进行战时科技信息分析,包括敌方使用的新式武器装备及我方科技需求等方面,为科技动员提供需求依据,使战时科技信息服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健全科技信息动员体系,赋予国家科技信息管理机构相应的科技信息动员职能;广泛拓展搜集科技信息的渠道,提高科技信息的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严格控制科技信息资源,特别是军事科技信息资源。
八、医疗卫生动员
医疗卫生动员,是指战时国家统一管理、调度、使用卫生人力、卫生器材设备和药品、设备和设施,对军民进行医疗卫生保障所采取的措施。
(一)医疗卫生动员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卫生力量动员已成为现代条件下保持和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由于远程打击兵器的广泛运用,前方、后方的界线已不像以往战争那样明显,后方战略目标易遭袭击,大量平民的伤亡不可避免。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战争条件下,情况将更为严重。因此,组织有效的医疗卫生动员,及时救治遭受伤害的人民群众,也是保护国家人力资源,维护战时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医疗卫生人力动员
医疗卫生人力,在医疗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战时医疗卫生保障的基本力量。医疗卫生人力动员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将军队和社会上的各种卫生人员组织起来,满足战争对医疗卫生保障的需要,确保以参战为主的人员身体健康和伤病员的救治。主要包括现役卫勤保障人力的动员、预备役卫勤人员动员、社会其他医务人员动员和群众性的卫生防疫,其基本任务是补充军队的医务技术岗位、组建卫勤支援分队,充实地方医疗机构和医疗科研单位力量,以及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疫运动等。
现役卫勤保障人力动员属于军队动员的范畴,即军队将自身的卫勤保障人力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其主要措施是:保持和提高部队卫勤保障人员的在位率,调整充实卫勤保障力量,补充卫勤保障用品和器材,拟制卫勤保障方案,以及调整卫勤保障部署等。
预备役卫勤人力动员,主要是为了补充军队医务技术岗位和组织卫勤支援分队。
社会其他医务人员动员,是指预备役卫勤人员之外的社会其他医务人员的动员。其使用方向,以用于充实和加强地方医疗机构的力量为主,以补充军队医务技术岗位和参加地方卫勤支援分队为辅。
提高群众的防疫能力和互救自救水平,是医疗卫生人力动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减轻敌方武器对人民群众的伤害,也可大大缓解战时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
医疗卫生人力动员平时准备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潜力调查切实掌握各类医务技术人员的现状及可能的发展,为拟制医疗动员计划和战时实施可靠的动员提供依据。二是重点加强民兵医务技术专业队伍的建设。三是实行医疗卫生预备役制度。四是不断提高社会群防群救能力。
(三)医疗卫生物资动员
医疗卫生物资主要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两部分。战时医疗卫生物资动员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动用医疗卫生物资储备,紧急满足计划内医疗需求和临时新增加的医疗需求,主要采取合理分配和紧急调拨的办法。第二,根据战争的需要,紧急扩大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其措施是医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计划及时转入战时生产。第三,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重点满足军队卫勤保障的需求。第四,签订战时供应合同,以稳定战时对医疗卫生物资的保障。第五,开辟海外补给线,动用外汇储备金从友好国家购买紧缺的医疗卫生物资。
医疗卫生物资动员的平时准备,主要包括:有计划地兴建生产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工厂,以便为战时扩大生产和转产打好基础;调整医药工业结构和布局,突出重点项目;努力做好医药器材的科研工作,逐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做好必要的卫生药品、设备和器材的储备;了解掌握民用医药器材潜力,为战时调集使用做好准备。其中,平时有计划地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疗卫生物资,是实现战时医疗卫生快速动员,尤其是保障战争初期对医疗卫生物资应急需要的重要手段。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可分为国家储备、地方储备和军队储备三大系统。
(四)医疗卫生机构动员
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医院、医学药学科研单位、卫生防疫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人员集中、专业较多、组织严密,手术室、隔离室、病房、血浆库、医疗床位、高压舱、移动医疗平台等设施齐全的特点,是战时动员的重点对象。
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动员的内容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各级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根据国家的动员令迅速完善战时医疗卫生领导管理体制,转入服务战争的轨道。二是根据计划或采取临时的指令或任务委托等方式,赋予各级医疗机构收治军队伤病员或紧急医疗科研的任务。三是实行机动医疗模块动员。
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动员能力,在平时应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医院、医学药学科研单位、卫生防疫机构,尤其是重点加强主要战略方向、战略要点、大中城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建立布局合理、技术设备先进、机动与定点相结合的军民结合的医疗救护网络系统;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设施动员法规,制定医疗机构与设施动员计划和实施方案,强化由平时体制向战时体制快速转换的机制,一旦战时需要,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为战时医治伤病员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环境和场所。
九、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发动和组织人民所采取的措施。人民防空动员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员行为。
(一)人民防空动员与战争
1.人民防空动员是保护战争潜力的有力举措。战争潜力中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潜力是战争赖以进行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采取必要的人民防空措施,为取得战争胜利保存雄厚的战争潜力已成为现代条件下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
2.人民防空动员是战时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人民防空动员不仅可以把民众组织起来进行防空斗争,而且在稳定民心士气方面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达到凝聚人心、维持秩序、鼓舞士气的一种重要措施。
(二)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及措施
1.人民防空机构平战转换。人民防空机构平战转换,是根据国家国防动员令或上级指令,为了适应战时组织指挥人民防空的需要而先期采取的一系列动员措施。主要工作是:进入等级战备,建立战备值班;调整充实人员,建立战时工作制度;组织通信、运输等动员保障分队就位;建立动员指挥通信,检测、调试和完善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机关展开动员工作,包括下达预先号令,修订完善人民防空动员实施方案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抢修的动员方案等。
2.实行战时人民防空管制。战时人民防空管制,是由人民防空部门行使国家政权机关职能,对城市、工业区、重要目标防护区,以及其他公众聚居地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特殊措施。通常采取如下措施:根据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等人民防空行动和稳定社会秩序等需要,颁布一些特殊的命令、规定、制度,强制公民承担一些特殊的义务;实行戒严,调整工作时间,控制流动人口和大规模集会;实行灯火管制、交通管制和通信管制;建立危急时期的食品、燃料、用水等管理、筹集和分配体系,确保战时基本生活品的供应。
3.扩充、集结人民防空专业力量。人民防空专业力量是战时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以及迅速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抢险抢修、抢救抢运、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维护社会治安等。战时根据需要和统一计划,在人民防空动员机构的指导下,由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组建和扩充人民防空专业力量。
4.启用人民防空设施、设备。人民防空设施、设备,是国家防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掩蔽、通信、警报、指挥等方面的工程设施和设备。
5.组织、分配社会人民防空资源。社会人民防空资源一般包括运输、通信、工程、物资、经费、卫勤、气象、技术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分配社会人民防空资源的基本依据是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等人民防空行动的需求。通常应贯彻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留有机动的原则,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动态控制,把预先计划与随机保障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要组织好人民防空资源的交接、储存、管理、供应和运输。人民防空动员中组织社会人民防空资源,量大、面广、工作复杂,必须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并搞好与各有关动员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6.开展人民防空临战教育训练。人民防空临战教育训练,是在平时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基础上的一种普遍性的应急教育训练活动,目的在于强化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人民防空动员准备的基本措施
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主要是指掩蔽工程、指挥工程和警报工程和通信工程建设。
2.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是根据防空袭斗争的需要,按专业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专业队伍专业技术性强,组建各种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时应尽量与平时的专业对口,形成上下呼应、条块结合、专群结合的组建模式。
3.人民防空动员潜力普查。平时要做好人民防空工程、物资、技术资源的普查登记,重点做好运输工具、工程机械、修理设备、消防器材、医疗设备器材的登记统计,以及对人民防空设备器材的生产和科研能力的调查工作。
4.人民防空教育训练。是指为提高人民防空意识和能力而实施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全民的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对于保存战争潜力,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十、支援前线动员
支援前线,简称支前,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军队作战的活动。主要包括:为军队筹集和提供生活物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运送武器装备和物资;后送和救治伤病员;提供工程、交通、通信、信息保障支援,以及在后方参加为前线服务的其他各种勤务等。支前动员,是国家为了支援军队作战,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所采取的措施。支前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内容,是民力动员的基本形态。支前动员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员行为。
(一)支前动员与军队作战
在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战争勤务空前繁重。这些繁重的战争勤务,仅靠军队自身的保障是困难的,动员民间力量支前就成为军队勤务保障的有效补充。另外,通过支前动员,后方的民众可以向前方军队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勤务保障,必将给前方将士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虽然战争样式和进行战争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仍没有改变,支前活动在战争中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支前动员的内容与措施
1.建立支前动员机构。通常是政府动员机构“平战转换”的内容之一。
2.组织支前队伍。通常由民兵、预备役人员、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民工组成。组织支前队伍,一般根据战时支前任务的需要,按照专群结合、专业对口、便于组织指挥、便于遂行任务等原则进行编组。支前队伍动员,应坚持依法组织、就地就近动员、定期轮换的原则。
3.筹集支前物资。支前物资既包括保障军队的物资,也包括支前力量自身保障的物资。主要有:车辆、维修、工程设备器材等作战物资;住房、食品、衣被等生活给养物资;石材、木材、水泥等工程物资以及各种医药卫生物资等。支前物资的筹集包括政府筹措和民间捐献两种基本方式,以政府筹措为主,民间捐献为辅。
4.配置支前资源。包括对支前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调用,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已经动员起来的资源,实现支前效益的最大化。战时配置支前动员资源,包括计划分配和随机调整。从总体上看,一个动员区对支前力量资源的配置,必须优先保障紧急需要和重点作战部队的需要,依支前部署分配和调用。
5.加强支前队伍的自身防卫。支前队伍作为后方支援的重要力量,其自身防卫十分重要。
(三)打牢支前动员基础
1.支前人力动员准备。除了强化广大民众的政治精神和国防意识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支前人力资源的调查统计工作。二是根据战时可能担负的支前任务,建立多专业的支前民兵组织。三是制定战时支前人力动员计划,并将主要任务落实到有关单位和负责人。
2.支前物资动员储备。除了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外,主要是建立与战时需要相适应的各级政府的本级储备。支前物资储备应本着战时不易筹措的物资多储,易于筹措的物资不储或少储;消耗大的物资多储,消耗小的物资少储;抢运、抢救、抢修的技术器材重点储,其他非常用物资器材有选择地储的原则进行。
3.科技支前动员准备。平时科技支前准备的内容包括:掌握辖区科技实力和发展潜力,注重从军事角度研究新技术的军事功能,引导军民通用技术的开发;完善科技人才的预备役登记制度,注重掌握役龄外的科技人才,视情况采取服军官预备役、签订战时服务协议等办法储备起来;注重在技术行业和部门建立支前民兵组织,改善民兵组织的技术构成,减少普通民兵专业分队,加大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比重,实现动员与储备的有机衔接;制定科技支前动员计划,等等。
十一、国防动员体制
国防动员体制,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它是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有计划地开发、积蓄动员潜力、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战时顺利将动员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重要保证,对国家的安危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国防动员体制的作用
1.开发和积蓄国防动员潜力的组织保证
2.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桥梁
3.国防动员体制是增强战略威慑的重要条件
(二)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
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是国防动员体制的主体,起着发起、控制和管理动员活动的作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动员领导决策体系。国家的动员领导、决策,通常由最高国防领导实现。国防动员最高领导、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预测与判断战略环境,适时作出国防动员准备的决策;制定、颁布动员法律;发布动员令和复员令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
2.动员协调体系。由不同层次的协调机构组成。国防动员协调机构,是在各级政府中负责动员的计划、综合平衡等方面工作的职能机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最高协调机构。二是部际协调机构。三是民间协调机构。协调机构主要是运用政府所赋予的权力及计划、政策、教育、裁决和法律等手段,对各类资源的使用进行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其工作方式包括先期协调和跟踪协调。
3.动员执行体系。是具体组织实施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通常包括主管机构、分管机构和基层机构三部分组成。
(三)国防动员体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1.集中统一2.责权并重3.机制完善4.精干效能5.上下贯通6.平战结合
十二、国防动员法规
国防动员法规,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国防动员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主要包括用以规范动员活动的法律、法令、条令、条例、规定、规则、章程等。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实施动员的法律依据。1793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国民公会为反击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入侵而颁布了《全国总动员法令》,从而产生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动员法规。
(一)国防动员法规的意义
1.体现国家意志。一是赋予国家各级动员权力机关有关动员的权力和职责,使之既能以高度的权威对动员实行领导和指挥,又能按照权限各司其职,形成顺畅的工作关系;二是督促和检查国家职能机关行使动员职能的法律保证;三是对国家职能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违反动员规定进行惩处的法律依据。
2.显示卫国决心。国防动员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向国际社会显示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决心,是构成威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以法律的形式表明国家承认战争的危险。其次,对外显示保卫国家安全的决心。第三,表明国家有打赢卫国战争的能力。
3.规范动员行为。第一,保障国家机关行使国防动员职能。第二,调整国防动员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第三,实现动员工作条理化和制度化。
(二)国防动员法规的分类
1.按国防动员的地位分类。可分为上位法、专门法和相关法。
2.按国防动员的作用分类。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按使用范围分类。可分为国家层面制定的法规和地方层面制定的法规。
(三)国防动员法规的施行
1.加强国防动员法规的宣传教育。在教育的对象上,应着重抓好领导干部、企业法人、预备役人员和学生的国防动员法规教育。国防动员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全民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普及与提高必须与全民的法制教育同步。
2.贯彻“赏罚分明”的原则。实施惩处和奖励,尤其是实施惩处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合理性原则。三是程序性原则。
3.加强国防动员执法的法律监督。通常包括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其中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执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
十三、国防动员准备
国防动员准备,是和平时期以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为目的而有计划地对国防动员构成要素进行配置和改造的过程。国防动员准备是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防动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并以战时国防动员的实施为其目的和归宿。
(一)国防动员准备的内容
1.国防人力准备。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和战时支前保障力量的建设。武装力量建设是国防人力准备的重点,主要包括保持必要的现役部队规模、组建预备役部队、组织群众武装、落实后备兵员制度等,其准备以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为目的。其中现役部队建设又是武装力量建设的重点。支前保障力量建设是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补充。支前保障力量,是战时担负各种支前勤务人员的统称。
2.国防物资准备。是指为保障国防需要而对国家重要的物质资料进行筹集、储备和分配等一系列活动,是国防动员准备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物资储备、军队物资储备和紧急动员物资储备三种。
3.国防精神准备。指国家在和平时期,根据未来战争的要求,为创造战时有利的政治、精神条件,提高政治动员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指国家通过政府、军队和群众团体,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和多种渠道,在平时注意对全国军民进行深入持久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实施政治、精神贯注,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构筑应对未来战争的精神防线。同时,在发展民政、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中,根据战时政治动员的需要,尽可能地把战时政治基础寓于和平时期的社会发展之中。
4.制定动员计划。是国家及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各级政府和军队组织,为了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对本级动员的动员的规模、任务、方式、程序、措施等预先作出的部署与安排。主要由综合动员计划、专项动员计划、具体动员方案等组成。内容一般包括:动员潜力和条件、动员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动员任务及区分,完成动员任务的时间和程序、动员准备的重点、动员的基本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及动员的保障措施。国防动员计划通常是在平时制定的,一般由上而下、分层次进行。
5.完善动员政策。通常应包括:均衡负担政策、军事采购政策、征用军民通用装备物资政策、资源优先保障政策、被征召人员优待政策及优惠、补偿政策。
6.落实动员制度。根据动员法律的基本原则,对动员准备经常性实践工作所进行的规范,既包括法律层面上的动员制度,也包括工作或执行层面上的动员制度。
7.规范动员程序。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动员的内容和先后次序。通常应包括“征召”程序、“征用”程序、“采购”程序、“租赁”程序,以及下达命令的程序、动员计划程序。动员程序由法律规范,不得随意更改。
(二)国防动员准备的分类
1.和平时期准备与临战准备2.自主型准备与依赖型准备
3.增殖型准备与消耗型准备
(三)国防动员准备的原则
服从大局、协调发展,打牢基础、突出重点,注重质量、提高效益,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十四、国防动员实施
国防动员实施,是运用国家的权力将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行动,是整个国防动员活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阶段,与动员准备和复员构成国防动员的完整过程,是衡量和检验动员准备成效的标准。国防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动员实施则是动员准备的目的和归宿。
(一)国防动员实施的性质
1.是国家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紧急措施
2.是国家迅速重建战争能力的一种策划
3.是实现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过程
(二)国防动员实施的时机及特点
1.国防动员实施的时机。主要依据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依据敌国战争准备情况;依据本国的动员能力。
2.国防动员实施的特点。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计划性、强制性和紧迫性等特点。
(三)国防动员实施的基本程序
国防动员的实施程序,是动员组织者按照各项动员活动的承继关系和时间顺序,对动员工作做出的安排,它反映了国防动员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律。国家组织国防动员的基本程序是: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动员机构转入战时状态、修订动员计划、组织调动国防资源、检查与评估。
(四)国防动员实施的基本要求
国防动员实施是将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决定性步骤或阶段,直接关系到国家战争能力的形成。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提高动员实施的质量,必须遵循集中统一、快速高效、灵活应变、安全可靠等基本原则。
十五、国防动员的复员
国防动员的复员,是指在战争结束或即将结束时,运用国家权力有组织地将各动员领域恢复到战前状态的活动。
(一)国防动员复员的意义
1.是战后不可逾越的阶段2.是保持战后国家政治稳定的需要
3.是战后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经济的需要
4.是国家战后重建动员基础的良好契机
(二)国防动员复员的内容
1.武装力量复员。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战时编制体制转为平时编制体制。包括将武装力量缩减至和平时期的编制员额,并将精简下来的人员退出现役参加经济建设,对于符合预备役条件的人员转服预备役,处理武器装备和其他战争物资等。
2.经济复员。是指国民经济从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恢复国家因战争而中断的正常经济秩序,是复员的中心任务,也是整个复员过程中最复杂的活动。经济复员主要包括转换经济体制;改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恢复经济基础设施。
3.政治复员。是指国家为了实现战争向和平转变而展开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主要包括:解除战争状态,停止执行战时法规;;调整国家机构职能;调整宣传教育方针;调整外交政策。
4.其它领域复员。国防动员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国防动员逆向过程的复员,也必然会涉及相应的领域。
(三)国防动员复员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定复员的时机。通常可分为战时复员和战后复员两种。复员的时机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本国完全取得战略主动权,战争胜利已经指日可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复员,使国家随着战争的结束能很快地进入全面复员阶段。二是作战双方势均力敌,但继续作战都有很大困难,双方都准备谋求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停战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可以小规模地、在个别方面进行复员。三是战争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着手复员工作。
2.集中领导,统一组织。首先,复员同样是国家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实施复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复员的决定,并由国家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其次,战后特别是大规模战争结束后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心不稳,物资奇缺,通货膨胀,黑市猖獗等。国家在这种混乱情况下,为了整顿政治、经济秩序,必须实施强有力的集中领导,统一组织。第三,复员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各领域的复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任何部门或单位都无法单独实施领导和组织工作。
3.与国家安全和发展目标相一致。复员的基本着眼点既要满足眼前的国家安全需要,与当前的战争局势相适应,又要争取尽快恢复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4.周密计划,积极稳妥。通常情况下,复员计划应分级拟制,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和军队组织都应制定相应的复员计划,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严密的复员计划体系。
十六、新军事变革与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在新军事变革中嬗变
1.信息化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联盟动员”成为战争力量形成的重要途径。
2.信息化战争进程快、消耗高,“精确化”成为衡量动员效能的首要指标。“精确动员”的实质是减少动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地把动员潜力转化成战争实力,主要表现在国家进行渐进反应动员和“集约型”动员两个方面。
3.信息化战争是对人的智力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利用,“智能化”成为动员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智能化”动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知识化人力资源的动员;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动员;信息化动员手段的运用。
4.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和手段,动员的领域不断拓展。向信息技术资源领域拓展;向新闻媒体领域拓展;向心理领域拓展。
(二)国防动员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
1.动员是体系作战的重要组成。整体协调一致地行动是体系作战的最大特点。这种整体协调性不仅体现在战时各军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还表现在战时前后方之间的协调一致行动,且后者的协同直接影响前者的协调一致。
2.动员是构成作战体系物质基础的战略支点。首先,动员是生成和提高信息基础支撑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动员是诸作战要素能力得以生成和提高的重要保障。再次,动员是保障作战体系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3.动员为联合作战行动提供即时补充和保障。一是为联合作战行动提供损(消)耗性补充。二是为联合作战提供增殖性保障。三是为联合作战提供应急性保障。
4.动员为提高和保障体系作战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建立信息化的国防动员基础
1.建立信息化的国防动员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
2.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科学筹划。
3.加强动员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
4.完善动员资源的军事物流配送机制
5.实行国民经济信息工程的军事化改造。
6.建立供需无缝对接的动员机制。
(四)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
1.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军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现实需要。
国防概论心得篇六
国防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我在学习国防概论这门课程的时候,深深地认识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我个人在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国防概念及其重要性
国防是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挫败和抵制敌对势力的军事威胁,确保整个国家的和平稳定。国家安全与国防息息相关,是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现代社会,国家间的竞争和利益冲突越来越复杂和敏感,国防日趋重要。国防能力强不仅可以保卫国家安全,也能维护国际大局的和平稳定。
第三段: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国防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国防的概念和重要性,同时也学习了各种军事理论和知识。例如,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作战基本规律和战争常识等等。这些知识虽然看起来学术性强,但他们是解决其中各种问题的基础。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到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能看清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使命。
第四段:思考战争平时化和国防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呈现出全新的形态,战争平时化渐渐成为了趋势。国家和军队需要预防“和平漂移”和“和平陋习”,把战争平时化与日常教育相融合,让传统的国防教育进入大众生活,这样才能建立起全民国防观念。因此,我们应该推广国防教育,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让每个人都知晓自身在国防中扮演的角色,并为维护国家稳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建议
国家和人民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有清晰的目标,并且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建设和富强的能力。学习国防概论是提升自身能力和提高国家安全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国防概论,并配合实践来加深对国家安全、国防的理解和认识。最终,改善中国军队的军事素质,扩大军事能力是中国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防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中国更加强大!
国防概论心得篇七
国防,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为了有效管理国防工作,在国防建设中,法律的作用不可或缺。国防法概论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防法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的法律体系,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国防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国防法的制定和运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安全面临多元威胁和挑战的背景下,国防法的制定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国防法概论,我了解到国防法旨在规范和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确保国家体制的稳定。与此同时,国防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国家利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安全和国家防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国防法的实施对提升国家安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国防法是国家防务能力建设的基石之一,它不仅对军事方面的国家安全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还涵盖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经济、科技、法律、社会等多个领域。在实施国防法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会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政策,以提高国家安全水平。这既有针对建设国家军事力量的具体安排,也有依法管理国土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通过国防法的实施,国家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不确定和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再次,国防法的普及对全社会的安全观念提升至关重要。国防法作为国家安全制度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为军队和国家维护安全提供法律保障,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安全保卫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国防法的普及教育,能够提升全社会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和关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观念和法治观念。国安意识的普及和提升,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强化了国家安全体系的整体效能。
最后,国防法的法制建设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学习国防法概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国防法体系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国防法在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可能存在法律条文不够及时、科学、完备的问题。因此,国防法制建设仍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形势下,国防法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提高。同时,还应加强国防法的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国防法的了解和遵守。
综上所述,通过国防法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对国防法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高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认知。国防法的制定和运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防法的实施能够提升国家安全水平,国防法的普及能够提升全社会的安全观念。然而,国防法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威胁和挑战。我相信,未来的国防法将会与国家安全形势相适应,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国家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国防概论心得篇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国防法概论是一门研究国防法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学习国防法的基本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国家安全事务,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国防意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感悟和体会,认识到国防法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课程内容和个人观点,探讨国防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国防法的宣传和教育。
第二段:国防法的重要意义(200字)
国防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体系。它不仅规范军队的组织、行动和武器装备,还涉及国家安全、军事纪律、边境防卫、军事侦查等方面。国防法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和国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同时,国防法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法律保证,使国家在应对外来威胁时能够有力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因此,学习和宣传国防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段:国防法的宣传与教育(300字)
加强国防法的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全社会法治素质和国防意识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国防法的法律宣传,通过制定宣传政策、举办法治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国防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其次,学校应将国防法纳入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让法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同时,举办国防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法律素养。此外,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义务普法活动,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国防意识。
第四段:个人体会与建议(300字)
在学习国防法概论的过程中,我深感国防法的重要性和时代的特殊性。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国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参与和推动国防法的研究和完善,为国家提供法律支持和法治建设。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向更多的人普及和推广国防法知识,提高国民的法律意识和国防意识。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国防教育,提高自己的国防意识,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200字)
国防法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法学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国防法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国防法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不能仅依靠政府和军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角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国防意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希望国防法概论的学习能够成为我们在法学专业学习阶段的基石,也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国防概论心得篇九
国防法作为我国国家安全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意义。近期在学习国防法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国防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以下是我对国防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防法对保护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基石。国防法作为法律的一部分,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可以明确国家安全的定义和目标,规范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国防法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法通过规定国家安全的范围和领域,明确了国家对于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要求。同时,国防法还为国家提供了法律手段,使国家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战和危机。
第三,国防法对于建设国家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国家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利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和资源。国防法为建设国家安全体系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指导。通过国防法,可以建立健全国家安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国家安全责任的划分和职能的分工,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协调性和效率性。
第四,国防法对于加强军事力量和装备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国防法通过明确国家军事力量的任务、力量规模和装备建设要求,推动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国防法还为军队的组织、训练、指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军队的忠诚于党和国家,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国防法概论所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并不仅仅是军事安全问题,还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和资源加以维护和保障。学习国防法概论,深入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国防法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法律课程,通过学习,我对国家安全和国防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国防法对于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设国家安全体系以及加强军事力量和装备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法学生,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国防法,为我国的国家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防概论心得篇十
通过本学期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了解到土木工程专业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当今世界,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雄伟的建筑已成为各国经济腾飞的象征,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需要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宽敞的生活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每一个优秀的作品种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虎门大桥,广州塔,东方明珠电视台,埃菲尔铁塔,迪拜塔等等。这些著名的建筑物都给以我们深深的震撼。然而时代叫我们不能止步,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已经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从质量上也提车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环境的美观,有一定的舒适度。这就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装修。如果说建筑主体工程构成了建筑的'骨架,那么装饰后的建筑则成了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最终以丰富的,完善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最佳的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各种装饰材料的有关特性,结合现有的施工技术,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构思所要表达的效果。建筑装修要考虑建筑空间的使用要求,保护主体机构免受损害,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装饰材料和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等。
同时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重大项目将会陆续兴建,插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跨大洋的桥梁,更加方便的交通将不是梦想。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必将促使土木工程向太空和海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将得到改观,一些全新的更加适合建筑的材料将问世,尤其是化学合成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的精确化,设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和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一句话,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土木工程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的职业,它建设了整个文明的物质基础。土木工程的根本工作目的是不断的提高生活的质量。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也是社会的建设者,积极的投身社会建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国防概论心得篇十一
管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并且永远年轻的跨学科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你知道管理学概论心得是怎样的吗?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管理学概论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现在感受深刻的是觉得tcl的培训做的很好,也很自豪参加了精鹰工程的培训,且能幸运的能继续参加。
对学习《管理学概论》的收获主要有4点:
1. 管理的渊源和不同角度的定义的启发。
2.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行为科学管理的理解。
3.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的理解
4. 发挥个体的优势,才能和谐高效的让组织达到目标
首先,课程资料非常详实和系统,把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来介绍它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管理不同的定义已让我思路大开了:管理是设定目标和满足需求,是一种活动,决策,也是过程。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管理不同发展阶段都有里程碑式的人物对管理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主要有:
2。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管理: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
以上2个古典管理理论对管理的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从不同角度来解析
当时代更进一步: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学派指出了人人性的复杂:管理就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为中心,激励员工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
在不同角度的管理学定义中,我觉得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我最认同的一种解释是:通过优化组织内的资源配置,使其效率最高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含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等。因为中层很少涉及决策方面的管理,也很少关系工厂工人日常管理,我们承担着如何高效的执行和实现高层管理者既定的目标,合理分解目标,按效率最高的方式分配任务给不同的小团队,并能跟踪进展直到目标实现。基于这样的想法,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对于我们实际工作很有价值,比如x,y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管理实践,霍桑实验的“非正式团体”自我保护行为而导致组织效率的降低,这个和chris argyris《克服组织防卫》一书结合起来对打破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隔阂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只有这样的组织才会做到无边界:纵向,横向,内外,地理均不会成为效率的障碍。
王康平老师也着重讲了自我管理,我也非常认同管理者先要从自我管理做起,当管理好自身后,才能以身作则的带领团队,管理自己也和管理组织一样的定义:管理自身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衡量就是成长或成就。在我初期管理团队的时候,简单的认为我(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职责就是管好别人,帮助团队解决问题;现在才慢慢的意识到管理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实现目标,管理好别人前先要管理好自己,自身的效率往往就决定了团队的效率,而且效率的高低都会被整个团队成比例的放大。在职能部门业务沟通中,自己处理跨部门间的管理方式也会会引导团队处理跨部门间的方式,作为一个部门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在如何形成真正的无边界组织前,管理者自身必须先做到具有无边界的管理风格,回到自己动手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中去,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说到发挥个体的优势,先觉条件是一定要识别出个体的优势,并在任务安排上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提高团队的效率。团队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在营造共同文化的同时,又需要甄别个体的优势,调整任务分配来达到高效的管理和执行,所以我会非常敬佩一些能带好队伍的领导者,他们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要有远见,还需要在领导和管理团队方面有思路。这个话题结合fredmund malik《如何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一书,比较好的阐述了发挥优势,我摘选一些原文的段落:
1. 人们必须发展现有的优点,包括那些已经得到承认的优点和那些已经显露征兆和迹象的优点。发展必须以发扬优点为出发点。。。。。。
2. 一个缺乏球感的人,人们不仅不能劝他继续选择球类运动,而且要积极的劝他放弃,应该引导他选择另一个不需要球感的运动项目。
3. 一个人绝对不会再他又弱点的领域取得成功,一般情况下,在他排除了弱点的领域也不可能--无论是什么意义的成功,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在这些领域达到一般水平,一个人只能在他擅长的领域,在他有优势的领域,才会获得成功,在这些领域,成功要来的快的多,容易的多而且明显的多-- 这就是效率。
4. 从何得知一个人的优点呢?要做出可靠的判断就是当前的任务,已经取得的效率和成果。只需要观察一个人完成3-5个任务,就可以对他做出评价,一定要是创造性的任务非模仿性的任务。
王老师课堂上丰富的心理,性格,风格测试题目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识别团队成员优势或性格取向,齐全的团队角色才能组成一个互补高效的团队,组织将变的和谐和高效。
结论: 从实践的感受到理论的提升是一件非常愉快事情。从反思中提升自我,再重新到工作中去实践,去实现组织的高效。
进入大学后,自己真正开始涉足的第一门学科应该就是管理学吧,以前一直没有过对这门学科的了解,经过半年的学习下来,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么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对这么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并且有兴趣和想法在将来继续在这门学科上学习下去。
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历史不算悠久,并且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如同很多其他的社会人文科学学科一样,中国人在管理学这门学科里的研究和发现相对于西方来说是少之又少。当西方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们逐渐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此时的中国却因封闭错过了生产力飞跃的机会,当然也不会有管理学的发展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终于将对管理的传统感性认识,上升为了理性认识,有了科学理性的管理理论。这些对于日益陷入深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是无法吸收和利用的。因此,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是非常不完全的,即使是到了21世纪。当代中国企业家对管理学越来越重视,并且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企业管理之中,但毕竟这些才刚刚起步,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非常之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更深刻地学习和实践研究这门学科。
初入管理学,我便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之广泛。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的,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现的办法,都不是容易达到的事情。于是,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对于企业管理,那就是使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投入包含很多方面,金钱、时间、人力、物力、资源、土地等等,一切的客观消耗和产生的主观影响都应该计算在内。对于回报,主要便是企业的利润,当然也有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名望等无形资产以及社会价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比经济利润更为重要,或者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明确了这个中心目标,我把自己所学到的管理学概论中原理理论大概分了两类,来概括成企业管理中要做到的两方面,我认为这两方面是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人们需要想尽办法来完成的管理难题。
第一部分是对于工作。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需要在企业运作前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这无疑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要使安排的结果趋向与最合理,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抛开其他因素不论,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工作方式,同时实际情况也是变化万千,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在这方面,20世纪初出现的科学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的成就。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些理论本身对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工作的科学设计和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从科学管理思想中收获更本质的内容,那便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泰勒在这一方面只是为人们开了个头,后来的管理者需要发挥创造力,面对各种情况,科学理性地设计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从而使效率达到最大。这便是对于工作的一部分,当然不只是科学管理思想对其有积极作用,但最终目标还是通过调整工作,来使效率达到最大。
第一部分无疑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如果没有第二部分的话,第一部分无疑会大打折扣。这第二部分是对于人。如果说对于工作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工具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第一方面内容会使其效果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人文气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社会人的假设、士气的概念、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这一方面显然不同与工作方面,充满着很大的弹性和变化,也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或许会营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才能把对人的工作做好,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总的来说,对于人这一方面,虽然不及对于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产生的效果可能更显著,同时也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带来的内容。
我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大致可分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工作和对于人。而管理所包括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这两方面的具体任务之中。对于管理学,这些是我目前有的一些宏观认识,而要论到细处,现在自己知道的还非常之少。管理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其具体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学习管理学,我想不光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也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同时我也发现,如果要学好管理学,还需要学习很多其他学科,才能在管理学上有更好更深的认识。比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我想都是会对管理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的。管理学也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学科,并且所有的知识都必须要经得住真正实践的考验。而对于在大学阶段很难经历管理实践的我来说,广泛的涉猎管理学以及与管理有关方面重要书籍,无疑是学习的最佳办法。
最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庆海先生所著《管理学概论》一书。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21世纪管理学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总之,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覆盖面宽,实践性强。掩卷思考,颇觉欣慰:对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大学非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管理工作者,有了一本适合自己阅读、随时使用的管理学书籍。
国防概论心得篇十二
一份药学概论心得:
这次药学概论的学习,使我对药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药学知识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同样重要。
首先,我对药学的定义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药学是研究药物设计、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学科。它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药事管理等多个方面,是医药产业的核心领域。
其次,通过学习药物发现与设计、化学治疗、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物分析、药物代谢、生物药剂学、生物药物、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我对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课程涵盖了从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药品注册、生产到上市后监测的整个过程,使我对药物研发的艰辛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我也了解到药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药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自信。药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这次学习使我对药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自信。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更好地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防概论心得篇十三
毛概是中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在学习毛概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我个人的影响。下面是我对毛概的学习和理解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毛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思想强调革命的阶级斗争和群众路线,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使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奋发图强,取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成功。
其次,毛泽东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在学习毛概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毛泽东思想虽然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思想被一些人滥用,导致了社会动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停滞。这一时期的混乱和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使我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三,毛概的学习使我更加意识到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毛泽东思想强调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通过学习毛概,我不仅理论上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在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了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我明白自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份子,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要追求社会公平、追求人民的幸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毛概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毛概作为一门理论课程,要求我们去研究历史、思考问题、分析数据。通过学习毛概,我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这些能力和素养不仅在毛概课上发挥了作用,也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毛概所培养的理论素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毛概还启示我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毛概,我明白了实践对理论的必要性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完善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要始终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毛概的学习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但也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肩负起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同时,我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不断实践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些都是我在学习毛概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体会,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防概论心得篇十四
概论课程在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专业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扎实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概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加强了对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理解,据此我想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对这门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 从总体上了解专业知识
《概论》作为一门介绍一门学科或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在概括专业知识这一方面“不求甚解”,但却可以在对整个学科的范围、分支及发展历程进行总体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了解、理解及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概论》还有助于初次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帮助他们了解、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为日后深入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2. 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概论》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掌握基础知识的途径。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专业知识的结构与体系,更加深入了解并掌握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体系,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
3. 知识的解读和整合
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专业术语、理论和概念,但如果这些知识只是孤零零地存在,缺乏系统的整合和解读的话,那么我们并不能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在《概论》课程中,老师会对各种概念和理论详细解读和讲解,通过整合知识,使零散的知识点更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
4. 提高学习方法
《概论》的学习过程虽然是概括和浅显的,但也需要有条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自己的学习,我觉得要想学好《概论》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注重条理性和系统性,先学习概念后到理论,然后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或趋势,这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并掌握知识,以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
5. 学习激发智力与思维能力
《概论》虽然只是一门介绍性的课程,但也经常需要我们对讲解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这种思考能够激发我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专业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中汲取营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背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概论》课程虽然是一种介绍性质的课程,但是对我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深入学习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习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帮助我们提高个人能力和智力素质,还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为职场奠定基础。
国防概论心得篇十五
引言:
药学是一门涵盖了广泛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药物,包括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药物等。药学涉及的学科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等,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内容:
在学习药学概论课程中,我主要学习了药物的作用与用途、药物的剂型与制备、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质量保证与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我还学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药物监测和药物政策的制定等内容。
学习心得:
在学习药学概论课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药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我了解到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在学习中,我不仅获得了药学的基础知识,还了解到了药物研究的进展和药物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我对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热爱这一专业。
个人收获:
通过学习药学概论课程,我不仅掌握了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药物研发和生产,如何进行药物监测和药物政策的制定,以及如何应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问题。此外,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文献查阅和论文写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药学概论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药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也让我掌握了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防概论心得篇十六
学习“概论”的一门课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门课程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如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在学习和探究这些领域的知识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篇文章将分享我在学习“概论”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广度与深度的平衡
在“概论”这门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总体概貌,同时也需要探究其中更深层的原理和细节。这一点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学习其他课程或者进行其他的学术研究时,广度和深度的平衡是必要的。
第三段:跨学科的思维
学习“概论”不仅需要广度,而且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我们需要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这种能力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非常重要,例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公等等。正因如此,我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
第四段:批判性思维与价值观
批判性思维也是学习“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各种观点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反思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和信念。学会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未来展望
学习“概论”对我个人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和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并且运用这些能力去贡献于社会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
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各种启示。我发现在学术研究中,广度和深度的平衡、跨学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这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93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