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中国人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怎样写一封有力的投诉信?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一
1.1、我国高校扩招,导致学生生源质量下降
目前,我国高校在不断的扩大招生比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予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带动我国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扩招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现阶段的扩招已经超过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承受能力。大部分高校在逐渐的开设体育专业课程,事实上,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体育教学所要用到的场地和设施都比较缺乏,这些不利因素就导致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人才的培养,导致了恶性循环。
1.2、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相对滞后于现实需求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仍然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也比较落后,所教学的体育项目非常少,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育的需求,教学比较封闭,不涉及其他领域,教学效果不好。一些课程的设置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脱离了社会,在竞争的时候处于被动状态,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
1.3、当今人才市场供过于求,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增大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在扩大规模,这就要求高校的发展要与人才市场的步调相一致,所以,教育部取消了师范类学生的分配制度,这就造成了学生就业压力大、形式严峻的局面,一些体育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难度,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难发展的局面。
1.4、我国高校学生的合法权利缺少有效的法律保障
国家已经颁布了一些有关体育教学的法规,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做出了全面规定,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据分析来看,这些法规都是一些基本的部门对章制度,并不是严格的法规,效力并不是很高,从实践性方面来说比较差,阻碍了其施行的效力。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迅速发展,其需要更有力的保障。但是,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法律法规缺失严重,不利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1、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体育教育领域的组成部分,更是担负着人才培养以及健康教育的使命,这是体育发展的最关键的环节,所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体育教育的质量。教师是教育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培养体育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要想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健康的发展,就要加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建设,关注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只有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注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在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要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特色性,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弹性,调整课时的比例与设计,其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健全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地方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课程设置。
2.3、拓宽高校学生的就业渠道
高校学生就业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一定的选择行业技巧,不断的超越自己,要有毅力,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实现就业的“自救”面临侵害时,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被侵犯。努力加强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教育理念,培养综合素质,注重心理健康,实现角色的转变,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4、健全相关体育法律法规,维护学生的体育权利
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是基本权利之一,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法律保护下的体育权利不仅仅能够维护高校学生的体育权利,还能够规范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所以,健全我国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法律法规,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流于形式,这样才能有助于体育教育的实施,填补我国体育教育法律的空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我们应该用于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利措施,把握发展方向,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二
摘要: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很多师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高中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高中体育课通常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时期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体育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让高中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当前高中体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体育;高中生;高效课堂;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课程。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洗礼,他们希望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学生并没有做到劳逸结合,缺乏体育锻炼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逐步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
(一)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责任心不强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造成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也是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必然无法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工作并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上只是象征性地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提升,对体育课堂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有体育天赋,体育教师也没有及时地挖掘和打造。
(二)学生参与程度偏低,对体育课不重视高中生受到父母和教师观念的约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对于体育课并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反正以后也不想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很多高中生在体育课上不能集中精力,而当体育教师给学生自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时,他们则回到教室去学习,使体育课无法有效地开展。由于高中生对于高考过于紧张,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还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完全忽视了体育课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技巧的指导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案,总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使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混混沌沌,找不到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还有的体育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与新课程改革却格格不入,不能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对高中生的体育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锻炼,造成高中生无法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和技巧,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教师霸占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打造多元化的体育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机遇。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强健体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积极创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时代意义。我在体育教学中,会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秀经验,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人新兴运动项目,教授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改变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课堂,让高中生能够乐于参与,勇于实践。
(二)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愉悦、轻松的高中体育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做到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统筹兼顾。为了鼓励高中生发挥潜力,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我对不同层次的高中生设计的锻炼内容也不同。比如对于体育尖子生,我要求他们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素养;对于体育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工作,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掌握。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选择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和评估。高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任务,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争取促进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体育动作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学习挺身式跳远动作的时候,我会在体操垫上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腹肌和背肌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得到体育教师和高中生的共同努力,让高中体育课堂真正地焕发生机和活力。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高中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为把高中生培育成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鑫.成才视野下的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4(2).
[2]佘东军.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浅议[j].江苏教育研究,2013(4)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三
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一)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老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体育课堂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空。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四
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我国,随着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全面健身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更是延续了人们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而高中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高中体育教师设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可能产生怎么样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教学体系中,意义重大。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它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方向与过程,是选择与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与使用体育教学方法、采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对于学生与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强调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育的最根本出发点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因此,无论教师制定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立足于这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没有这个教学目标为支撑,其他教学目标都难以实现。而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也成了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身心与运动结合,身心健康成了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重视学生通过体能的练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但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的组织围绕在此基础上展开。特别是注重对田径这一项目的教学,发挥田径运动对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教师可以制定分期计划,不一定要对田径教学进行一次性的课程,而是把田径教学贯穿在整个高中体育教学中,有计划的分期进行授课。如在向学生讲述田径基本技术和动作规范等前提下,可以把长跑和短跑项目分开训练,在每周的体育课前都组织学进行一定量的长跑训练,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循序渐进的增强;而短跑则主要是在学生体能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爆发了的训练。通过这样有层次,有计划的分层教学,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而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训练也必须同时进行,唯此才能把握住“强调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主要的方法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好胜心理,让学生在高强度体能消耗下,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增强心理承受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梯度法,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自信,如长跑由800米到1000米,再到1500米,这样递进式的梯度教学也可以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的信心。
2.教材突出技术点,强调锻炼的实效性
人的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身体素质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的基础。离开人 的身体谈人的素质发展,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要失败的。新编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抓住 体育学科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体育技术作为锻炼身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指身体机能、形态等 身体质量)的桥梁,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体育的技术要求。教材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增强身体锻 炼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不能排斥运动技术,更不能一见到竞技技术的名词术语就认为是竞技技术。教材中出现的技术 与竞技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学习一些初步的竞技运动技术,其目的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进健 康、增强体质,而不是让每个高中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实际上也不可能都成为运动员。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编写的技术不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更好 地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
3.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主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根本目标,在组织学生进行选项学习中,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该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但是,过去在贯彻这一理念时出现了过宽理解和过窄理解两种不正常化的现象。
健康是一个超越体育内涵的宏观概念,其内涵包括一切学校教育课程和内容带来的对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和效应。过宽理解就是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任务完全理解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这是不正确的理解,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承载的责任;过窄理解就是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就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学生其他的发展任务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范围。这两种理解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都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一个使体育与健康课程难于承受其重,体育教学难于完成各项超载的任务;另一个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未能完全履行其职能,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未能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我们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时,应该充分借鉴其它省份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确理解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意义与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在充分完成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育任务的同时,努力完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锻造任务,实现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模拟训练功能。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五
1“三民”体育在高校培养留学生体育活动内容中的作用
“三民”体育即民族体育、民俗体育、民间体育。当代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文化发展也逐渐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下,世界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凸现。特别在校园中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多以西方体育活动为主体,少部分民族体育活动基本以协会形式存在,使得来华留学生不能深入的接受民族体育教育。不可否认西方体育文化正逐渐替代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地位,也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可能被不断边缘化的趋势。“留动中国”阳光文化之旅的比赛项目中,民族传统文化比赛项目则是此活动意义的重要所在。在“流动中国”的每个赛区,来自各学校的参赛选手带来了形式丰富的“三民”体育的竞演。例如,黑龙江大学的秧歌舞蹈《家在东北》展现了黑龙江赛区别具风韵的地域特色;内蒙古大学表演的《那达慕》展现了蒙古族男士会射箭、骑马、摔跤,女士能歌善舞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特色;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萨满舞》则展现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神秘色彩;延边大学朝鲜族特色的竞演项目《欢庆锣鼓》中,身着民族服装的队员向嘉宾们献上了一对小长鼓,以示为比赛加油、鼓劲之意。由此可见高校可以在留学生体育文化交流中加入“留动中国”的比赛项目,也可自行举办具有地域民族特性的体育活动。例如,东北地区的鄂温克抢枢、华北地区风筝赛、西南地区的竹竿舞等简单易行、内容新颖的“三民”体育项目。这样不仅丰富现阶段高校培养留学生体育活动形式的内容,又填补了留学生在华学习“三民”体育的空白;同时促进了“三民”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复兴的步伐。综上可见,“三民”体育已经逐步的融入到了高校留学生教学培养的课程中,它丰富了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的内容,也使留学生更加了解这历史悠远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国度,亲身体验着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三民”体育不单是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掌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促进、提高留学生参与高校体育活动的对策
2.1高校应重视在华留学生体育课程的规范化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化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的在制定教学规划时才有理可依。
(2)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培养在华留学生掌握“三民”体育知识以及新兴体育项目技能为主。可利用定向越野答题等活动形式,多途径的使留学生既锻炼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又掌握“三民”体育的文化知识。
(3)开设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及“三民”体育的实践课程,在此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以丰富“三民”体育内容的多样性为主。(4)做好体育课程监督,使留学生能够加强新兴体育项目的锻炼和掌握“三民”体育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使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
2.2提高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目前,多数高校还没有一套有效的针对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对策,留学生本身也没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仅要在课堂上、书本中学习,同时也要亲身体验它多民族的文化异样。有些体育活动是在书本中没有记载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领悟它的文化和意义。高校作为管理和引导部门首先应使在华留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加强体育健康知识及体育活动宣传,特别是一些能让在华留学生与我国高校留学生产生“共同语言”的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例如,定向越野、跑酷、轮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世界熟知的项目。留学年龄基本上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相仿,身体亦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体育课中使留学生的身体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快乐,体现出了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快乐体育。这样不仅使在华留学生可以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也可让我国高校学生通过在华留学生传播的途径了解世界各国新兴体育项目,然后再加以宣传我国的“三民”体育项目。
2.3加强留学生间的体育活动交流
各省市高校应加强留学生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定期或长期举办形式各类的比赛,以赛代学,从比赛中了解我国的.体育文化知识。“留动中国”的比赛就很好的反映出以赛代学的形式,既有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又加入具有我国特色的“三民”体育项目,使参赛队员在短时间内学习掌握新兴体育文化的要点和了解我国“三民”体育文化,从而脱颖而出一批优秀的体育文化使者,传播我国的“三民”体育文化。
2.4发展体育活动内容多元化
因高校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体育活动形式。高校应及时掌握留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特别注重发掘来自留学生本国家的特殊体育项目);了解适合该地区或者该国家在华留学生的民族体育活动;加强宣传,使我国高校学生也能参与其活动中来,加强各国各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外来体育文化的平稳发展。
3结语
“留动中国”活动涉及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文化、“三民”体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通过这场中国高校学生与来华留学生共同携手参与的阳光运动文化之旅,演绎了一场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盛会。整个活动全面展示了在华留学生的风貌和进取精神;促进了在华留学生与我国高校学生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同时也转变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培养机制的形式;加速了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以及“三民”体育在留学生之间的传播。高校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应注重留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和培养,加速我国体育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步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六
参考文献一:
[1]李锋.基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服务质量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2006
[2]顾季青,王家宏.互联・互补・互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
[3]李颖川,陈钧,黄金.关于全国体育大会的赛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4]王路遥,韩振勇,吕克琦.从“安踏模式”探讨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现状与营销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2(02)
[5]吴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建筑设计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8]陈庆伟.定位理论视域下全国体育大会定位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05)
[9]刘畅.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广告营销策略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12]孙义良.我国体育产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体育用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实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15]冬继峰.李宁品牌和安踏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及启示[j].中国商贸.2011(15)
[16]王瀛.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与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0(22)
[17]易爱娣,曾路.定位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27)
[18]潘四凤.后危机时代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浙江体育科学.2010(04)
参考文献二:
[1]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价值追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2]宋中发.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之分析[j].中国市场.2011(31)
[3]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刘键.吉林省高校篮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2
[7]刘海东.焦作市城市篮球文化开展现状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8]孙泊,赵波,索红杰,陈玉忠.上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特征和培养途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9]廖年忠,谭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04(02)
[10]倪欣.对南京市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11]向家俊.中西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2(02)
[12]马凯.山东省淄博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现状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14]-5nba报道的现状及特点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16]杨继林.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17]孟玉红.阅读经典作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18]魏红艳,张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成因及改进措施[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3)
[19]王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08(04)
1.2016最新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2.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4.摄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5.社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6.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7.广告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七
摘要: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很多师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高中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高中体育课通常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时期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体育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让高中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当前高中体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体育;高中生;高效课堂;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课程。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洗礼,他们希望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学生并没有做到劳逸结合,缺乏体育锻炼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逐步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
(一)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责任心不强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造成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也是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必然无法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工作并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上只是象征性地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提升,对体育课堂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有体育天赋,体育教师也没有及时地挖掘和打造。
(二)学生参与程度偏低,对体育课不重视高中生受到父母和教师观念的约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对于体育课并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反正以后也不想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很多高中生在体育课上不能集中精力,而当体育教师给学生自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时,他们则回到教室去学习,使体育课无法有效地开展。由于高中生对于高考过于紧张,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还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完全忽视了体育课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技巧的指导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案,总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使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混混沌沌,找不到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还有的体育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与新课程改革却格格不入,不能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对高中生的体育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锻炼,造成高中生无法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和技巧,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教师霸占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打造多元化的体育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机遇。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强健体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积极创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时代意义。我在体育教学中,会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秀经验,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人新兴运动项目,教授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改变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课堂,让高中生能够乐于参与,勇于实践。
(二)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愉悦、轻松的高中体育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做到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统筹兼顾。为了鼓励高中生发挥潜力,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我对不同层次的高中生设计的锻炼内容也不同。比如对于体育尖子生,我要求他们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素养;对于体育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工作,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掌握。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选择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和评估。高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任务,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争取促进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体育动作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学习挺身式跳远动作的时候,我会在体操垫上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腹肌和背肌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得到体育教师和高中生的共同努力,让高中体育课堂真正地焕发生机和活力。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高中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为把高中生培育成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鑫.成才视野下的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
[2]佘东军.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浅议[j].江苏教育研究,(4)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八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文化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短跑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再如,长跑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接力跑”、“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九
[1]郑杭生,杨敏:《中国社会转型与社区制度创新:实践结构论及其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史柏年.《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4]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刘翠霄.《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熊斌,董志强.《残疾人力资源开发一般分析以及基于重庆的实证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7]康少邦、张宁.《城市社会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8]徐永祥.《社区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杨敏.《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郑成功.《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
学号:***
所在院系:**
学院专业:
班级社会:
体育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论文题目:高唐县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研究现状: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但是乒乓球运动普及的并不是很好。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但是在一些地方其发展还不是很好。这些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乒乓球运动参与者少、乒乓球器材短缺、乒乓球运动不规范、在其运动上显现出很多的弱点及错误。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社区型体育健身应成为我国体育运动的主体,体育健身中乒乓球运动有时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运动项目。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花钱买健康”理念的建立,高唐县的乒乓球运动也在迅速发展。
研究意义:
虽然国内外基于乒乓球运动展开了多层次性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学者或是站在全国的角度,或是重点考察大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很少关注小城市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做深入的了解,既可以为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又可以丰富我国乒乓球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梳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明鉴后继研究的方向,对高唐县乒乓球运动参加居民的年龄、性别、动机、运动场所、消费及运动损伤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以后的数理统计和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研究步骤:
预期结果:
1、参加乒乓球运动的群众基础良好2、参加乒乓球运动居民的性别比例不均衡、年龄层次差异大3、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居民动机不同4、比较较大城市的发展,()高唐县乒乓球运动还有较大发展空间5、居民对乒乓球运动的看法不同。
论文主要内容(提纲):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唐县乒乓球运动普及程度
3.2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居民的特征分析
3.3居民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3.4居民对乒乓球运动的看法
3.5与济南、青岛较大城市的比较
4.结论与建议
进度安排:
1、20**年11下旬至12月收集文献资料,完成选题开题报告。
2、20**年1月查阅文献资料,整理问卷。
3、20**年2月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并做整理。
4、20**年3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完成初稿。
5、20**年4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完成终稿。
6、20**年5月初准备答辩
参考资料:
[1]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34
[3]于军。山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0~102.
[4]李友林。从体育市场探析乒乓球市场的构造[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郑淑梅。我国部分省市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宋绍兴。我国乒乓球运动理论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05
[9]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阮朝霞。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2
[13]杨江。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在社会转型期过程中管理体制与运动机制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
[15]池立新。影响乒乓球普及的三个障碍[j].乒乓世界,(10):36~37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月**日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一
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组织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一)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兼顾分层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评价要细化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老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体育课堂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空。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二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大学时期的体育,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体的巨大作用,才会努力学习体育基本知识、钻研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主动、积极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就能为将来走向生活,工作和参加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养成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在国外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生锻炼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国内也有很多学校,在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看作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体育思想,增强体质,终身受益,自我评价《大学体育论文》。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只有有了丰富体育理论知识,学生才能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调动积极性,增强锻炼的自觉性,并能运用体育知识,去欣赏体育运动,提高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第二,增强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增强自我锻炼意识,使体育锻炼与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未来理想事业连在一起,增强对体育的情感。
培养运动能力。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素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发展大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大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三
1.1选题依据
青年奥运会是一个为青年人举办的国际赛事,是一项专门为年轻人设立的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定为14—18周岁,比赛项目大部分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同,每四年一届[1]。2014年8月在我国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在16-17岁之间。考虑到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为了增加运动员参加大赛的经验,第二届青奥会每名运动员都进行预赛和决赛。田赛项目每项比赛只进行四轮次,不因为排名的动态变化而更改比赛是顺序。中国代表队参加田径比赛的队员一共9人(5男4女)参赛,获得6块金牌,1块铜牌,1人在比赛中因某些原因未能完成比赛。其中女子获得4块金牌,男子获得2块金牌一块铜牌,此类现象说明中国田径“阴盛阳衰”的现象仍然存在,女子优势项目趋势更加明显,而男子项目的依然在原地踏步[2]。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的重要项目之一,素来有着“运动之母”的美誉[3]。田径运动不仅直接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而且还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当今,各国为了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都尽力申请主办奥运会的权利。我国田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大,要想缩短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我们需要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从基础抓起,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4]。从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到出成绩需要经过9-12年的训练。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优秀运动员的梯队建设,田径运动才能加强竞争力。国家体委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就倡导“不断选拔,造就新人才”。少年训练(16~17岁)作为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后备力量不足”。提出了对21世纪全面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举办好全国运动会和国内其它赛事[5]”。《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不仅是指导我国广大青少年儿童进行系统、科学训练的保障,而且是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训练早期,全面的运动能力是是确定运动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和维持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
。.。.。.。
1.2研究背景
田径运动是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基本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的前提条件,田径运动的水平的好坏不仅表现该国田径的发展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反应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实力和国民体质健康状况[9]。“得田径者得天下”是用来形容田径在奥运会中的地位,大多数国家都把田径竞技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体育强国的标志,其表现形式就是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10]。)据统计,第14—23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金牌占各届奥运会金牌的18.60%;进入奥运会金牌前三名的国家,田径金牌约占总分的30%,进入第4—8名的国家这个比例一般为17%(第23届奥运会我国是特例,仅占4.40%)。另外,对最近五届奥运会设项的统计表明:第26届设26个大项,271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44项,占总数的16.24%;第27届设28个大项,300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46项,占总数的15.33%。第28届设28个大项,301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47项,占总数的15.61%。第29届设28个大项,302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47项,占总数的15.56%。第30届设26个大项,302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47项,占总数的15.56%。也就是说,最近这五届奥运会平均每6枚多金牌中就有1枚是田径的。这些数据说明了田径作为大项在奥运会中的重要性。
。.。.。.。.
2相关文献综述
2.1世界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田径运动发展很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优势项目是不一样的。主要以美洲,欧洲,非洲地区的国家占优势地位。大部分田径较强的国家本身就有自己特定的传统的优势项群。比如,目前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其优势项目主要是短跑、跳跃、接力跑和跨栏[17]。俄罗斯的优势项目主要是跳跃、竞走、中长跑和投掷。德国的优势项目主要是中长跑、跳跃、投掷和全能。肯尼亚的优势项目是中长跑[18]。古巴的优势项目是跳跃、投掷和接力。牙买加的优势项目是短跑和接力。捷克的优势项目是投掷、全能。波兰的优势项目是竞走、和投掷。而我国的优势项目是竞走。世界田径成绩发展的总体特点主要如下:第一,男子项目成绩的提高率高于女子。首先,这是由于男女开始参加奥运会的时间的不同,男子是“先参加,后发展”(男子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时间比较早,起点比较低,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而女子是“先发展,后进步”其次,女子项目进入奥运会时,竞技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加之女子自身机能条件不及男子,成绩提高比较困难。第二,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例如田赛项目),成绩提高率相对较大。
。.。.。
2.2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
目前,从1986年以来,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在亚洲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亚洲其他国家越来越重视田径运动,以致运动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在亚洲领先的优势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田径运动的发展与改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加力度普及田径运动,增强大家的体质;二是努力改进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三是推进田径运动的社会化进程,逐渐实现田径运动的实体化[19]。曹景伟研究发现,现在各项目成绩提高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高度完善,导致创新难度加大,要想提高成绩只能从训练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改进和完善技术细节以及研制和创新服装设备这些方面加以实现[20]。王朝军认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太短,运动员训练比赛反差较大,训练基础不稳定,技术落后是影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21]。还有学者认为,影响我国田径发展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身体素质较差;其二,技术不过关,稳定性较差,专项技术和某些技术存在缺陷;其三,心理素质较差,参加国际大赛的次数较少。针对上述情况,有些学者提出了相应对策。王秀香,铁钰在《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相群分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一文中指出,调整战略目标,使运动员经常参加大型比赛,不仅能积累经验,适应大赛环境,同时还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参与大赛的意识和应具备的素质[22]。冯树勇在《论世界田径运动形势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对策》文中认为:“关于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对策;一是应该尽快培养后备力量,在一些高水平项目中,仍由老将支撑局面,尽快培养出高水平,有潜力的年轻选手,是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二是给年轻选手更多的锻炼机会;三是辨证地看待训练和比赛;四是树立雄心壮志,参与世界竞争[23]。王朝军认为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体育信息的摄取,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还应发展符合中国人特点的项目,确立田径运动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我国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布局[24]。杨军等在《从第2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透视我国田径训练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一文认为:“田径运动管理体制改革;注重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加强传统优势项目的投入与潜在优势项目的开发;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应成为我国田径训练今后的努力方向[25]。
。.。.。.。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9
3.1研究对象。.。.。9
3.2研究方法。.。.。9
4研究结果与分析。.。.。.。11
4.1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11
4.2.中、长跑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13
4.3.竞走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15
4.4田赛跳跃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17
4、5田赛投掷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21
5结论与建议。.。.。.23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短跑、短跨类项目部分运动员比赛成绩和相关信息特征分析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代谢方式功能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在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中,它包括100m、200m、400m;跨栏跑是一项在快速跑进过程中,一次跨过一定数量和高度栏架的短距离竞赛项目,在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中包括女子100m栏、男子110栏、400m栏。由表1、表3可知,第一届青奥会田径比赛成绩与第二届青奥会田径比赛报名时个人最好成绩对比分析,短跑项目的整体成绩有所提的,但成绩提高不明显;第一届青奥会比赛成绩与第二届青奥会比赛成绩对比分析,短跑项目的整体成绩是有所下降的。产生这种现像的可能因为青奥会是一个青少年阶段的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参加第二届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在16~17岁之间,这也是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这说明青少年运动员比成年人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和赛场适应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中参加男子100m的有36人参赛,有10人在比赛中受伤。参加女子100m的有33人,5人受伤,3人因起跑犯规取消比赛资格;参加男子200m运动员有25人,2人受伤,3人因起跑犯规取消比赛资格。参加女子200m的运动员有25人,2人受伤,1人犯规;参加男子400m的运动员有24人,3人在比赛中受伤。参加女子400m的运动员有21人,2人受伤。在此次比赛中,短跑运动员在预赛中受伤,以致无法参加后续比赛,这说明可能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很多运动员以往参加的比赛基础训练的年限不够。
。.。.。.
结论
5.1.1第二届青奥会短跑、短跨项目的整体水平与第一届青奥会前八名运动员的决赛成绩相比较有所下降,但成绩下降不明显。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赛场适应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第二届青奥会中,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受伤人数较多,以致无法参加后续比赛,这说明可能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很多运动员以往参加的比赛基础训练的年限不够;其二,参加第二届青奥会比赛的运动员年龄大约在16-17岁之间,他们的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还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占优势,对突然参加大赛的兴奋是无法控制的。
5.1.2第二届青奥会中长跑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报名时最好成绩相比较有所提高,大部分运动员超常发挥,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竞技状态和最佳竞技表现能力。第二届青奥会中长跑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73.4cm,平均体重为60.5kg,克托莱指数平均值为348.40。女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61.4cm,平均体重为48.58kg,克托莱指数平均值为300.39。
5.1.3第二届青奥会竞走项目的整体水平与第一届青奥会相比较成绩有所下降,其中女子运动员的稳定性要好于男子。竞走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在5000m竞走中以22:22.08s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还超过报名时个人最好成绩,这说明我国女子竞走项目后备力量有较高的竞技水平。
5.1.4第二届青奥会田赛跳跃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报名时个人最好成绩相比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竞技水平在比赛中无法顺利表现。因此,教练员可以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以及提高运动员对大赛的适应能力。
。.。.。.。.。.。.
参考文献(略)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四
跨栏跑运动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从x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分析我国男子体操实力
假动作在羽毛球运动中的运用与分析
第16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分析
浅析篮球比赛中教练员情绪变化对比赛的影响
广饶县第一中学男篮运动员弹跳力训练实验研究
现代110米栏的技术特点
竞技武术和nba篮球的对比研究
对不同蹲踞式起跑姿势起跑后前两步的运动学研究
浅析羽毛球运动员的疲劳消除与营养补充
因子分析法对第16届女子篮球世锦赛各球队技术指标的分析
从第16届世锦赛看中国男篮的进步与差距
我国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差异及对策
浅析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
法网夺冠后李娜竞技状态下滑的多重原因分析
贵州省高校篮球队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游泳比赛综述
x年越南羽毛球集训队运动员身体机能调查
湖南省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研究
气排球与室内排球裁判执法的区别
全运会若干现象分析与发展构想
我国现阶段男子田径优势项目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第24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韩国队决赛的技术分析
模拟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观察与分析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本质及意识特征研究
从历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成绩探讨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对散手比赛攻防意识的解读
通过第七届亚冬会成绩分析中国冰雪运动的现状
20_年卡塔尔公开赛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徐昕技战术分析
跆拳道高级品势与武术竞赛徒手套路的对比研究
河南省重点女子气步枪运动员立射动作技术分析
劳义与博尔特百米技术时空特征分析
乔科维奇和纳达尔的正手技术研究分析
cuba和“大超联赛”合并的可行性分析
高原运动员在次高原比赛期间静息心率及体重变化状况的分析
全息思维在短跑训练中的运用
肢残与健全男子游泳运动员相同成绩百分比强度下心率的差异探讨
中韩羽毛球男双技术比较研究
跳类技术动作的探讨及研究
我国三大球现状之思考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专项力量训练方案设计探析
武术散打比赛中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篮球急停跳投的运动力学特征研究
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攻防能力的综合分析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
对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与分析
从我国历届世锦赛获奖(牌)数看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快速发展
第26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
对女子篮球运动“男子化”发展特点的研究
摩登舞重心移动技术探讨
秩和比法对20x-20x赛季cba季后赛各球队防守能力的应用研究
中国女排直通伦敦奥运的原因与启示
《孙子兵法》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运用
第19届世界杯日本、韩国、西班牙队员跑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透析全运会看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水平的总体发展
现代短跑运动技术原理
我国篮球文化研究综述
健美操入奥不融性和可融性因素分析
新奥运周期世界女子体操的竞争格局及我国女子体操的实力分析
现代男篮优秀小前锋技战术特征发展趋势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短跑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岳阳市中学生竞技武术套路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国乒乓球运动对世界乒乓球发展的影响探究
漳州高校篮球裁判判罚准确值的影响因素探讨
试论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与提升策略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困境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五
[1]郑杭生,杨敏:《中国社会转型与社区制度创新:实践结构论及其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史柏年.《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4]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刘翠霄.《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熊斌,董志强.《残疾人力资源开发一般分析以及基于重庆的实证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7]康少邦、张宁.《城市社会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8]徐永祥.《社区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杨敏.《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郑成功.《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
1.最新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
3.工程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4.室内设计参考文献有哪些
5.招投标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6.中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8.参考文献格式
9.日语参考文献
10.参考文献的写法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六
摘要:
新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评价分析摘要:当前,新课改明确指出要积极促进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激发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课教师应该做到对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评价;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师要秉承引导和鼓励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通过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的去进行体育训练,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即时评价,鼓励学生增强自信
即时评价是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改善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1.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但不要总是用同样的评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及时、准确的,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跑步成绩比较优秀,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不骄不馁。而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耐心的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及时在别的地方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帮他们增强自信。2.努力调节课堂氛围通常来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增强学生们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运用幽默、鼓励性的评语,能够让学生们轻松、愉快的进行体育学习,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改善师生关系,进而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对体育训练的欲望。若是教师的评语很生硬,表情严肃,学生们就会感到气氛压抑,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这种压抑的氛围使得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也就降低了对体育训练的热情,甚至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甚至整个教学效果。比如在平时考试多的时候,很多同学总是拿着别的科目的复习资料去上体育课,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进行,这时若是老师直接命令学生们不准复习别的科目,就会使得课堂学习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更影响了学生们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及时用愉快的语气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如果可以认真的把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老师就同意你们复习别的科目哦。”这样就使得学生们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3.有区别的进行评价一个体育教师可能需要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给予有区别的评价。对于那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充分顾及到他们的年龄小,身体素质较弱,对一些体育知识的理解能力较低,灵活度也不如高年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即时评价的时候,要把评价的标准设的低一些,这样就有利于提升低年级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低年级的学生要好些,反应能力以及灵活度也较强,对他们进行即时评价时,就要把评价标准设置的略高一些。
二、发展性评价,扩大学生的进步空间
除了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之外,对学生开展发展性评价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体育课堂上,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因此想要非常正确的评价学生的训练状况,还是要经过多次的观察才能下结论。所以,在评价学生们的体育学习状况时,要运用动态化的评价模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训练状况和身体素质,致力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来观察、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以及思维状况,真正做到正确、科学的评价学生。因为只有在一定的时期内观察学生,才可以真正掌握一个学生的自身状况,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培养,把学生往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引导,进而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体育学习档案,对学生每次的学习效果、课堂表现以及进步和退步状况等进行记录,按照实际状况可以把评价等级分为a、b、c等级,每学期根据实际记录状况对学生进行评优,并对所有学生在这一学期的表现状况进行评价,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要继续保持。对于c等级的学生进行耐心谈话,分析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并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争取下学期获得较大的进步。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正确评价一个学生,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单凭一次的课堂学习或许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要用动态的评价模式去评价学生自身各方面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互评,增强对自身认识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评价也是体育课堂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帮助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一般都有喜欢模仿的天性,也总是喜欢模仿老师夸奖或是批评学生,因此这种天性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往往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互相评论是很容易让人记忆深刻的。学生彼此间开展评价时,一方面,互评双方能够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可以从对方的口中得知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增强自信心,也可以得知自己在体育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获得较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学生进行互相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评价别人某个体育项目做得不好的时候,同样也会思考自己在这方面的状况,在分析别人的优点与不足时,就会更容易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对学生本人进行自我反省以及更为全面的认识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小学体育课中学习踢毽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动组队去练习,在其中一个学生进行踢毽子的时候,队友们可以指出他的不规范动作,使得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努力练习更加标准的动作,这样使得学生们在彼此互相评价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了体育训练,也同时使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四、结语
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小学体育教师要把不同形式的课堂评价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对他们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不断的给予学生鼓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成长,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激发他们开展体育训练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满怀自信,更加轻松、愉快的进行体育学习。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七
1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
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教学,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在反思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探究。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具备反思能力,不断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领会,并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育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才能有效地贯彻新程的理念,并最终形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2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教学
2.1体育课堂需要和谐的教学氛围
(1)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生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队形队列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一味的学习技术会让学生觉得枯燥,适当的穿插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愉悦身心,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
(2)体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教师要进行准确的示范和讲解,连贯技术动作,适当让学生观看一些大型赛事,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运动技术动作,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继而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3)注重情感投入。现在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如果不注重情感投入,学生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关注学生情感,投入感情,接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爱,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教学内容和场地设施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还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做准备。新课程标准肯定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于此同事,对技能教学给出了一个更重要、更完善、更合理的定位,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技能教学,更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有整点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因此,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学号教学内容是重点。例如排球运动:首先,学生对排球运动感兴趣,通过基础技术学习后可以进行比赛,而后在比赛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其次,排球各项基础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场地和器材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的不断完善进步,我们的体育课堂学习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了,学生对场地、器材有了兴趣,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在原有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和学习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效果,天然资源包括学校校园的自然资源及附近公园,如,斜坡、楼梯等,通过这些利用改变了传统体育课一定在操场上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练习变得放松,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2.3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教学进度
当我们在进行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时,教师布置练习后应该察看每一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来回巡视指导,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完成情况差的学生克服困难,让所有的学生感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某些启示,体会到了关键的动作要求,并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这时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的程序而中断练习,变换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即使完成了教案所设计的程序,也并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满足学生合理的练习要求,使之主动学习,渴望学习乃至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4正确运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取向的体现,它对课程发展有指导性作用,每一个学习者通过教学评价,都能够有意识的自我反省,寻找自身的不足,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评价,能够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运用学习评价体系: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并明确体育课程评价理念,努力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和进取作用。每节课进行适当的学习评价,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本次学习得到某些进步和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2)强化学习过程评价,用终结性评价指出学生应努力的方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是学生年龄、心理活动和认知水平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也有较大差别,要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评价学生,表扬较为优秀的学生,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及时进行鼓励,避免出现学生因为自卑而产生抵制情绪,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取得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体育老师还应该多思考、相互探讨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多做贡献。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八
参考文献一:
[1]李锋.基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服务质量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
[2]顾季青,王家宏.互联・互补・互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
[3]李颖川,陈钧,黄金.关于全国体育大会的赛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02)
[4]王路遥,韩振勇,吕克琦.从“安踏模式”探讨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现状与营销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02)
[5]吴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建筑设计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8]陈庆伟.定位理论视域下全国体育大会定位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05)
[9]刘畅.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广告营销策略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12]孙义良.我国体育产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体育用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实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3)
[15]冬继峰.李宁品牌和安踏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及启示[j].中国商贸.2011(15)
[16]王瀛.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与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0(22)
[17]易爱娣,曾路.定位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27)
[18]潘四凤.后危机时代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浙江体育科学.2010(04)
参考文献二:
[1]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价值追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2]宋中发.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之分析[j].中国市场.2011(31)
[3]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刘键.吉林省高校篮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郭鸿斌.我国新时期竞技篮球与大众篮球的协调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7]刘海东.焦作市城市篮球文化开展现状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8]孙泊,赵波,索红杰,陈玉忠.上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特征和培养途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
[9]廖年忠,谭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04(02)
[10]倪欣.对南京市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
[11]向家俊.中西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j].体育文化导刊.(02)
[12]马凯.山东省淄博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现状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14]-5nba报道的现状及特点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16]杨继林.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2)
[17]孟玉红.阅读经典作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18]魏红艳,张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成因及改进措施[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3)
[19]王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04)
1.最新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2.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4.摄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5.社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6.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7.广告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十九
【摘要】体育课堂的灵魂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运动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兴趣、养成习惯、形成意识、锻炼质量、陶冶情操。因此,如何运用音乐作为体育教学媒介,为优化课堂创设提供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体育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是现代体育课堂学科整合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优化体育课堂音乐
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学手段。利用音乐来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我国古代文献的《乐记》中就有记载:乐者,心之动也。其意思是音乐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是音乐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通过人的声音或乐器发出的节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响人的听觉,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那么,如何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在此,本人仅就体育教学与背景音乐,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和粗浅看法,以求同行共同探讨。
1体育和音乐的整合优点
体育与音乐虽属两种不同的艺术,但对人体之生理、心理作用确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理论依据:体育运动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不胜枚举,而使其产生疲劳,这是不可否认的,心理学家分析:人体在音乐伴奏下运动时,大脑左半球得到积极性休息,改善大脑的供氧能力,提高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延缓生理、心理疲劳的过早到来。音乐以其特有的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主体的联想,激发感情。在体育与音乐之间进行学科交叉渗透,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自觉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快乐的体育中强身健体。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宗旨“健康第一”,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1调动学生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上增加了音乐旋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重复单一的技能动作练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是没有将学生内在的激情调动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刺激学生的听觉,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练习,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情绪高涨。
1.2发展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协调学生的身心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与节奏的千变万化分不开的。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种奇特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动作,技能,感受了节奏,感受了动作。而且,音乐又给了他们充分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使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积极的、活泼的、自由的想象,并力图在姿态、形体、气质等方面充分表现了个人的潜能,使身心得到了协调的发展。并且音乐可以使学生精神愉悦,消除疲劳,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1.3促进学生能量的释放,提高生理技能,推迟疲劳的出现
活动欲望。从生理角度来讲,在剧烈运动时,心脏跳动很快,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紧张,肌肉的紧张度也很高,呼吸系统在尽最大能力工作。如果突然停止运动,由于肌肉失去运动中收缩与放松的工作过程,突然造成被动的紧张,特别是对下肢静脉血的挤压作用停止,大量静脉血集中停留在下肢肌肉中,造成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一时间出现脑部贫血和严重缺氧,血压下降,呼吸短促,造成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甚至是晕倒等症状。如不及时调整,人的生理机能就会处于劣性循环状态,影响工作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增强。在做放松运动时感受到音乐时,大脑的活动性就会得到改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减弱,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缓解,使机体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并得到提高。从学生自己的感受来看,就是精神尤其轻松,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无紧张和不舒服感,而且动作技能掌握的既快又好。
2课堂合理利用音乐
2.1课前:
课前几分钟虽不属于课的结构部分,但实验证明通过优美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鼓舞学生热情投入,具有良好效果。尤其是在夏季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常常没有午休好,精神不集中,这时可用打击乐曲,将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于该音乐的关注。
2.2准备活动:
准备部分的基本任务在于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振奋精神。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和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音乐能起到收心热身愉悦身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运动氛围。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队列、队形、徒手操、活动性游戏等。在这些活动中,配以具有优美旋律,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能渲染赛场风云意境,又能激发学生争强好胜心。通过观察和测试发现:学生的步伐矫健、心律加快、呼吸加深、节拍准确,可极大地提高动作质量和练习效果。
2.3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讲、学生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大脑皮层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人体机能保持较高水平,在此情况下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在这环节能妙用音乐,调节气氛,起到对强心健体、增智促技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优化过程。如果练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和厌倦,觉得枯燥无味。配上音乐,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运用圆舞曲嘭、嚓、嚓的节奏就可以让学生较容易掌握跑步的节奏以及呼吸的节奏;武术练习时配上《中国功夫》或《男儿当自强》等旋律雄浑的乐曲,学生就会越练越起劲。在体操、球类等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中,配以优雅的乐曲,如葫芦丝或古筝伴奏的等等,不仅能烘托练习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产生自由心理,使精力更加集中,练习充满信心。
2.4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是整节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它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内容的性质,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使学生的生理、心理从兴奋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这部分,音乐能使学生较快的稳定情绪恢复身心。在课中,一曲徐缓、舒畅的轻音乐让学生联想到蓝天、白云、绿草、溪流,柔化成一缕轻烟,淡淡清香弥散于音乐之中配以轻松自如的舞蹈、游戏将使你的课收缩有力,达到受益匪浅,余兴常在的效果。
3课余训练辅导使用音乐
体育的各项运动训练对学生来说培养其在疲劳状态下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巧用音乐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有着显著的成效。如在耐力跑训练的过程中,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选用节奏明快,催人振奋,鼓舞斗志的迪曲,学生跟节拍跑,要求学生跑动轻快协调、步幅均匀,仔细聆听音乐节拍,富有节奏地呼吸,合理控制跑速。例如在篮球练习运球时也可以采用有一定节奏感的乐曲,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枯燥单一的运球训练,肯定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训练中。
4实施结果分析:
背景音乐是根据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内容、任务,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选用不同的乐曲,配以教学中的“音乐程序导控”。多次实验表明,音乐的选用、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音乐应是“纯粹的”,不带歌词的优雅乐曲;“以心听音”,音量适宜,有主有次,有张有弛。其次,课前和准备部分可选择:抒怀、委婉、生动活泼具有诗一般意境的舒缓乐曲。总之,体育教学与背景音乐的有机结合,对加快人体植物神经机能惰性的克服,消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创造优美的学习和育人环境等具有显著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达到入趣、入境、入情、入理,有满足感、欢快感,对下次课的期待感,因而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艺术是无处不在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如何使音乐、体育和美育相辅相成,使学生的情感接受艺术和体育的熏陶,精神境界趋于高尚,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有用人才的教育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来自:博文学习网:小学体育论文),关键系于教师。我们对配乐体育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总结出一套良好的配乐体育教学体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丰富体育教学艺术,力求使本身单调的教材内容含有新意,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积极性。运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达到兴奋高潮的同时学会运动技术技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让体育更快地实现素质教育所规定的任务。
5对配乐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体育教学中的项目繁多,技术复杂,因此,在利用音乐的功能来辅助教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5.1音乐应该选择纯粹伴奏的,不要带歌词的优雅音乐,不能用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整体教学。
5.2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用于配乐教学,有些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性,如果硬要配上音乐,有可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背景音乐的设计,要做到选曲恰当,音量适宜,使体育课既生动活泼,又有主有次、有张有弛。
去其特有的效果。
5.4背景音乐的选择不能草率从事,应做到“以心听音”,知其内涵和意义,所选音乐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但是不可播放那些格调低下,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
主要参考资料
[1]吴世常、陈伟著《新编美学辞典》
[2]戴里克·柯克著《音乐语言》
[3]张耀翔著《感觉心理学》
[4]音乐对人的身心有何益处大众健康网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委会《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理论》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篇二十
发挥资源优势创建阳光体育和谐校园高润艳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向阳小学
为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在创建现代化学校的目标引领下,不断摸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新方式和新内容,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为学生搭建提高运动技能的平台,将大课间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各类群体活动的开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奠定基础。
我校自以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体育课程及各项活动的整体优化和“体育、艺术2+1”的有机整合,构建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大课间和各项群体活动,探索让学生逐步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种艺术才能的2+1项目的活动方式。
1精心打造体育课堂,发展学生体育技能
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形成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获得体育技能、养成积极的体育活动习惯。“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的开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参与体育活动的技能,提高艺术修养,为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有力保障。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和艺术修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更有效的开展课堂专项教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两项运动技能即跳绳、篮球的授课比例,保证每周一课时的专项教学。同时创编了多种跳绳、篮球的游戏活动,作为辅助教材穿插于各项主教材的学习之中,加大练习力度,为活动开展提供时间保证。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从专项准备活动、专项训练到专项放松,教师层层指导,步步纠正,使每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得到专业、系统的指导和训练,保证了“2+1项目”实施的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技能基础,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比赛,为学生搭建特长展示的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
2创建学校特色课程,搭设特长发展平台
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形成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获得体育技能、养成积极的体育活动习惯。“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的开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参与体育活动的技能,提高艺术修养,为学生一生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提供素质保障。
“体育、艺术2+1项目”开设的项目非常广泛,供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大,这就要求学校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创建“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特色,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我们秉承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为核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为学生提供体育、艺术项目的多种特色课程并由学生自主选择。将跳绳、篮球、剪纸这些项目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课程,同时形成了由健美操、排球、田径、乒乓球等组成的兴趣小组活动课,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修养的同时为学生特长发展搭建平台,使学生的选项更加明确、清晰。()在开设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每周活动时学生都兴致盎然,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依据学校确定的课程发展特色,选择自身感兴趣或有特长的项目进行学习,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全方位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提升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3开发课间活动内容,拓展技能发展空间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从主体教育的视角去研究体育教学和受教育者自身的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体育要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展示学生的风采,从而达到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2+1项目”活动的开展,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特别是获得班级、校级的荣誉,增强学生的个人、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中,3―5年级的活动内容充分将篮球、健美操、跳短绳、跳长绳、排球等项目进行游戏化编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基础、认知能力,按水平、分年级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同一水平阶段各年级之间单双周进行活动内容的调换,既充实了大课间活动内容又使学生“2+1项目”的选项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没开展“2+1项目”活动的一、二年级进行活动兴趣的培养,采取渗透的方法以趣味练习的形式,增强学生对“2+1项目”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2+1项目”的开展做好铺垫。
在现代化学校发展建设中该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是我们一线教师要长期探索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自己,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摸索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93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