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自我监督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总结要有主题和逻辑,分清主次,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方便读者理解。阅读以下总结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一
今晚党课中夏老师就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结合自身见解,私以为当前国际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乱、变、治。
首先,稳。目前整个世界基本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性的主题没有变。但现在的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但世界大战短期之内并不会爆发。其次,乱。世界形势稳中有乱,美欧经济危机还没有画上句号,美霸权主义行径与反霸权斗争的矛盾丝毫未变,天下依然不太平。再次,变。乱中有变。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受阻,尤其是当前穆斯林世界掀起新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纯洁性报名做人体炸弹的人数已排到20xx年。
另“金砖国家”群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了均衡化趋势。所谓的金砖国家,就是在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四个市场国家。南非是中国真诚的朋友。20xx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是正当其时、恰如其分。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关系。毛主席曾说过,南非是我们的好朋友,是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的,如今20xx已经到来,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而且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然,当前世界政治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再增加。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二
【要害词】教育国际化;基础教育;模式;问题与对策
一、看法及现状探讨
颁布的《国家中恒久教育革新和生长计划纲要(-20)》的第十六章中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增强国际交流与相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相助水平。”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教育国家化的重视。那何谓教育国际化呢?笔者在此并不计划为教育国家化下个界说。实际上,虽然“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高频词,但究其界说而言,鉴于社会情况,时代变迁以及探讨者立足点的差异,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界定。简朴说,笔者认为,教育国家化就是利用国际视野来掌握和生长教育。虽然,教育国家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最初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但随着经济的生长,基础教育的国家化也徐徐的引起了重视。究竟,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生长高度。为此,各地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生长缔造条件,提供资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现阶段基础教育国家化的模式
1.联合办学模式。联合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国家化的主要模式,该模式优势也是很是明显的。通过联合办学,相助双方可充实利用对方学校的有利资源,教材以及先进的治理理念,通过资源重组,以到达提高双方办学竞争力的目的.,这是对于办学双方都是学校而言。如果是企业与学校办学,那企业可为学校办学提供须要的资金援助。在我国的许多都市我们都能看到中外相助办学的乐成例子。尤其以北京居多,好比中国人民大学隶属中学与美国波利国民学校相助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实验中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都柏林高中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大学隶属中学与美国昊济思学校相助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第八十中学与英国埃克塞公学相助举办新全讯网wic项目,其他地方好比大连枫叶国际学校也是一个典型的相助办学例子。
2.教生交流或交流模式。就教师而言,偏重于交流。这种模式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的选派教师到相助学校进行访学,进修,搞相助研究,到相助学校任教一定期限等方式,一般被交流的教师在相助学校都能获得比本校相对高一些的酬劳。通过让自己的老师“走出去”,可以接触相助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要领,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完善的治理体系。从而提高相助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修养,为自身学校的生长提出较好建议,到达双赢的目的。而对于学生而言,多接纳交流学习的模式。每年,我国的相助学校间都市有一定名额供学生出国随班就读一年或半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感受差异的教育文化,从而让学生们的梦想更高远,眼界更开阔。
3.国际课程模式。鉴于作为交流生的身份出国学习的名额始终有限,另有部门学校接纳网络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接受人群的数量较大一些。海内一些中学开班了网络班,作为必修课,每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授课教师是对方学校的优秀教师。而也有些学校接纳选修模式,学生可凭据自身的喜好和需要,选修科目。相对于交流生而言,网络教育模式让学生掌握了主动权。网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该模式将会是未来国际化最有前途和潜力的模式。
其他另有国际留学模式,国际运动模式(好比冬令营,夏令营)也比力盛行。
三、问题与对策
1.“引进来”与“走出去”。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引进来”方面做得还比力好。通过引进外洋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外国的先进治理体制,我们在努力缩小着与国际领先水平学校的差距。同时,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学校引进人才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资助。但在“走出去”方面,尚且还要努力,我们海内并不是没有优秀教师,而是海内中学缺乏将教师“送出去”的意识,这是看法上要转变。我们应该给我们的优秀教师更多的时机走出国门去教授我们的先进的工具给别国。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此方面给予海内学校和教师相关津贴补助。在学生交流方面也是一个原理。
2.“质”和“量”。由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相对于高校的国家化水平而言偏低,所以在国际化历程中难免泛起许多疏漏,而且没有引起重视。基础教育需要国际化,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学必须在同一时间,统一法式,接纳统一模式进行国际化。每个学校都要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掉臂质量的引起所有外国的工具,在引进之前肯定要先对引起的工具进行一个取舍,而且引进的工具我们都要有一个理解和研究的历程,不行直接利用。总之,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历程中,我们万不行急于到达高校的那种成熟的国际化水平,这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应该考究一个“缓急”,重视“量”的国际化。
3.“本土化”与“国际化”。在基础教育国家化历程中,一定会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体。既然走的国际化的路子,一定会对自身学校的体制和结构发生一定的攻击,是凭据国际化的指令更改照旧结合自身本土特色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处置惩罚好的一个问题。一定,我们肯定不能一成稳定的凭据相助学校的路子走,必须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目标,师生特色,教育目标和宗旨进行调整。这需要在学校领导的得力领导下,全校师生协力才气到达。这是一个不停实验的,恒久的历程。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贾波,中外相助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
2、江彦桥,关于提高中外相助办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上海“跨国教育及质量保障―中澳相助办学研讨会”[c].
3、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j].上海:教育生长研究,(2)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三
六集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我便认真收看。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专题片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感觉自己深受教育,感触良多。
我为中国外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与该国的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是在积贫积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建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而今,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人民“强起来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做成了很多大事,包括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中国外交地位的快速变化何其大!环顾世界,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我为中国外交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奉行中国特色外交政策,中国外交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充分展现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广交睦邻的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世纪形象。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了走向更加文明、更加繁荣,人们生活更加稳定,敢于担当大国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有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不自我膨胀,不称王称霸,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中国外交实践,也给某些西方国家舆论造势的“中国威胁论”以有力的回击。
我为中国外交的美好未来感到信心满怀。中国外交契合世界和平的主旋律,中国实行的特色外交政策,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不断的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展示谋略。为了和平,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我们充分认识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支持、响应和好评。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就,一定会越来越走向世界的中心,一定会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世界各国人们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四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五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合同,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
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六
作者:杨军,王建伟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供给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建设力量。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刻坚持忧患意识。所以,普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大学生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东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向我国发动袭击。所以,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十分必要。同时,大学生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它与全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全民支持、建设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此刻进行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正是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而开设的,能够说它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国防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潮下越发的坚挺,而民众的国防意识也不能只靠战时培养,这一切都要落实于平时。从中学时的国防教育读本到大学时的军事课,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使全民都具备必要的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素质,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防事业的后备军。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具有进取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学习的文理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囊括,而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出现了断层。殊不知,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都会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就是要明确军事国防与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将其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和逻辑的层次上更加完美。此刻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经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国防最现代的东西和当今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展现给大学生,再加上授课教师诙谐幽默的讲演,使得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饱尝了一份视听的饕餮盛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崇德尚武、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木秀于林。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刻,许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当作必修课来开设,每年入学之际对新生开展军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素质教育。这是基于国防教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长实践经验都具有进取意义所进行的探索,使得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学校之始就理解严格的考验。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此刻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此外,此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自理本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些家长强烈提议经过军训来弥补孩子体育锻炼的空白,期望以教官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孩子,提升其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政府和学校也期望经过军训来给大学新生上一堂课,告诫他们坚决摒弃懒散怠慢的坏习惯,从对国家和对自我负职责的态度出发,自觉构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团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争做“三好”“四有”青年,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构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应当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进取参与课外的军事训练。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生活,都应当进取主动地去追求,努力使自我成为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此刻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将使青年学生终身受益,使中华民族受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七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八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1920xx年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合同,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
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九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变化着,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当前的现代国际形势令人担忧,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探讨当前现代国际形势的特点、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得出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应努力寻求和平、稳定和发展。
首先,当前的现代国际形势表现出多极化趋势。大国崛起的力量不断增长,多国的相对平衡正在形成。这一趋势既为国际关系带来了新活力,也增加了各国之间的合作机会。同时,国际形势的多极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可能会加剧,给和平带来威胁。
其次,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形势更加紧密相连。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关系更加敏感和复杂。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经济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扩大等。各国之间如何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当前国际形势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当前国际形势中存在着一些地区冲突和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民族问题屡屡引发冲突,给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威胁。此外,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也逐渐增多,给世界各国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际合作来解决地区冲突,如何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在当前的现代国际形势中,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成为了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低碳经济发展,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最后,当前现代国际形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和平稳定是当前国际形势的关键因素,只有和平才能促进发展。其次,多边合作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最后,全球治理的建设是当前国际形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规则和标准,实现共赢发展。
总之,当前现代国际形势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我们应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应对和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我们能够共同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只有以合作取代冲突,以和平取代战争,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形势的长久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
在当今世界的大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我思考了一下,发现几个关键点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本文将从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区域秩序、军备竞赛和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探讨当前现代国际形势的心得体会。
首先,全球经济是国际形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活动不活跃,这一系列问题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渐扩大,这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开放、包容和有序的全球经济体系是当务之急。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问题。与全球化相伴随的是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制造了贸易壁垒,这给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不仅阻碍了各国之间的互信和合作,也损害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维护开放、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系。
第三,区域秩序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重要的议题。目前,世界上存在许多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如中东地区的战争和紧张关系、南海争端等。这些地区紧张局势对全球和平和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各国应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秩序准则,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第四,军备竞赛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令人担忧的因素。一些国家在军事方面的投资持续增加,军备扩张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这种军备竞赛很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各国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避免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
最后,国际合作是解决当前国际形势问题的关键。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办法,各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达成共赢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
总之,当前现代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关注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区域秩序、军备竞赛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对话和谈判,建立一个公正、开放、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我们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的目标。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国际事务的关注者,我对当今的现代国际形势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
首先,当前世界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和挑战。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威胁日益严峻,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环境灾难日益严重,一系列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存在,使得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其次,当前国际形势的主导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大国主导地位正在被新兴国家所挑战和取代。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实力迅猛增长的国家,不仅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还加大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和贡献。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霸权主义倾向却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担忧和不满。这种新旧力量转换的过程,给当前的国际形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第三,当前国际形势的经济因素日益凸显。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主流,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然而,国际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频发也成为当今国际形势的一大挑战。美国贸易战政策的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都对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各国应当坚定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和多边主义,并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困境。
第四,当前国际形势的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威胁和信息战争正日益成为一种新型安全挑战。同时,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南海争端等热点问题也给全球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努力寻求域外干涉和冲突解决的有效方式。
最后,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的建设。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显得愈发重要。国际社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改革,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同时,各国之间应加强多边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现代国际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并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做出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二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
国学
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1920xx年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
合同
,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今晚党课中夏老师就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结合自身见解,私以为当前国际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乱、变、治。
首先,稳。目前整个世界基本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性的主题没有变。但现在的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但世界大战短期之内并不会爆发。其次,乱。世界形势稳中有乱,美欧经济危机还没有画上句号,美霸权主义行径与反霸权斗争的矛盾丝毫未变,天下依然不太平。再次,变。乱中有变。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受阻,尤其是当前穆斯林世界掀起新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纯洁性报名做人体炸弹的人数已排到20xx年。
另“金砖国家”群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了均衡化趋势。所谓的金砖国家,就是在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四个市场国家。南非是中国真诚的朋友。20xx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是正当其时、恰如其分。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关系。毛主席曾说过,南非是我们的好朋友,是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的,如今20xx已经到来,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而且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然,当前世界政治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再增加。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三
中国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展望全球,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是全球局势中的光明带,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关键字】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战略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同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四
摘要: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各国经济发展明显失衡、贸易摩擦的案例时有发生以及金融危机的爆发,种种因素都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展开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尽管国际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但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些复杂多变。各个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和投资环境的动荡不安是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的主要特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给国际紧急局势的稳定蒙上了阴影。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必须依赖于稳定的经济形势。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同样如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经济局势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走势。因此,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明确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以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国策。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对国经济形势有准确的把握,获得国际金融、货币、各国政策等经济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认清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金融危机的爆发,任何一个国家能不能独善其身,它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随着全球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经济复苏的迹象很明显。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经济影响力较强的美国、欧洲地区和日本。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关系到的不单单是本国的稳定与繁荣,更关系到乃至全球各国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危机的后期,美国经济止住了经济下滑的趋势,经济开始有缓慢的增长。房地产的萧条状况得到扭转、国民的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种种利好的经济现象,为改善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打下了一支强心剂。与美国经济形势不同的是,欧洲的经济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欧洲各国经济状况十分严峻,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走低、欧元表现状况不佳、人民的失业率节节攀升、许多企业都申请国家的财政救济,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延缓了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日本经济也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目前日元持续贬值,但是日本政府积极地货币政策,降低了货币贬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尽管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状况悲喜交加,但是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阶段,经济形势日趋稳定。
中国的经济比较坚挺,虽然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稳步前进。国家制定了完备的经济发展战略,保就业、促内需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下运行。我国的就业率稳步提升,房价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国经济是完全健康的,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问题
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猛、cpi指数依旧保持过快的增长势头,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让政府宏观调控工作压力重重。尽管领导人审时度势,制订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经济发展的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贸易出口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的增多,这给国外的当地企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出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要国家,以各种借口给中国的企业设置了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市场盛行,我国企业和外国市场的贸易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导致许多国内的公司很难进入国外的市场,这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货币问题
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运行,我国一直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资、技术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加以全球汇率的波动使得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近些年来美元的贬值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国债损失。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闭关锁国的道路,必须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的稳步前进需要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当今的国际经济局势处于稳步复苏的阶段,这对我国来说是利好的消息。认清国际经济形势、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制定发展国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2013(01).
[2]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05).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五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当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总体来看,国际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都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提高加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与中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国与国之间既存在摩擦、更存在依靠。美国、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就排在前列。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党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发展变化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
1.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第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际上对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多的议论,而我们始终强调中国的定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
第四,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没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这在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饺子”等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六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从公布的这些数据来看,尽管不及市场预期,但是有一些亮点,特别是全球主要国家经济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公布的数据更是显得鹤立鸡群。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第三季gdp按年增长4.9%,略低市场预期的5.2%,但比第二季的3.2%升幅已明显加快。累计前三个季度,中国gdp终于恢复到正增长,录得0.7%的按年升幅。而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贸易、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消费零售额、国内投资等都由负转为正增长。所以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报告也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幅有望达1.9%;2021年中国经济增幅有望达8.2%,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ifm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布之后,国内舆论一片看好,认为中国经济有韧性,能够应对来自各方的巨大风险。不过,当前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逐渐走出今年全球新冠病毒疫情阴影的冲击与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后,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疫情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得到控制,这是整个国家经济能够逐渐的复工复产、从疫情危机中走出的前提。中国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上控制比其他经济体要好,所以,中国经济能够最早从疫情的经济危机中走出。
二是利益于进出口贸易增长并远好于预期。本来,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各国的许多商业活动突然停止,需求萎缩、供给中断,全球之间的贸易立即停止。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垂直式下降,但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职能并没有由此减弱。反之,中国出口从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出现了正增长。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前三个季度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海外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急增,当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的出口增长36.5%至1.04万亿元;二是同样是由于疫情爆发,导致“宅经济”的出现,其商品推动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这个时期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家电等相关商品出口达8808亿元,上升17.8%;第三是中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令出口订单增加。可以说,就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估计疫情在短期内难完全得到控制,全球各国在这些方面对中国商品需求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中国出口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这对短期内中国出口仍然是有利因素。
三是在政府托市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复苏。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商品房销售额115647亿元,增长3.7%,上半年为下降5.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由于从2016年以来中国的住房销售每年都在历史记录,住房销售规模越来越大。而中国的住房交易是采取预售制,即先收款后交货。所以,只要疫情得到控制及复工复产,住房开发投资增长是必然(即收款后要建造好房子交货)。还有,尽管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一直在强调“三稳”(即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但无论是信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还是地方政府各种托市刺激,从而使得疫情后各地的房地产投机炒作还是盛行。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住房的销售面积是在下降,而住房销售金额则在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还在上涨;意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性质并没有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而改变,反之这个市场同样是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只要房价在上涨,投机炒作者就会利用银行优惠的金融杠杆涌入这个市场。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拉动各地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
四是同全球各国一样,数字经济同样成了应付疫情保证经济基本运行的重要方式。比如,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增长15.9%。“宅经济”同样成了国内经济增长发展最快部门。而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大众化远超过其他国家主体经济,它在疫情爆发后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再加上中国号称为“世界工厂”,具有完整现代制造业体系,这些因素都成了能够保证中国走出疫情困境的动力。
但是,中国这种经济格局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吗?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隐患又在哪里?可以说,尽管中国的新冠病毒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经济与消费也在全面恢复,但进入秋冬季节后,中国疫情的防控同样面临着再起风险,加上全球疫情居高不下,还在扩散蔓延,这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也可能冲击中国外部需求,拖累未来中国出口。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居民消费仍然是十分疲弱的。比如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增长3.3%,仍处于低水平恢复,而且首三季仍按年下降7.2%。还有,从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尽管这个数据同比名义增长了3.9%,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但其水平之低难以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每月36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每月1360)。这样的一种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加拿大相比,实在是低得可怜。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加拿大的失业人口每个星期可领取政府补助500加元(每月2000加元以上,以现在汇率计算相当人民币1万元以上),一直可维持到2021年3月底。就目前的物价来说,以折合人民币计算,加拿大的猪肉、牛肉、粮食、品牌衣物等价格都比中国的价格低。加拿大居民这种一般性消费根本不是问题。加拿大是这样,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但中国居民如此低的可支配收入,其消费力从何而来?所以,最近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起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此之低,其消费力增强成为最大障碍。再加上中国城市的年青人受住房、教育、医疗等因素的挤压,更是让其消费力降低。可以说,这既是确定国内内需为导的内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
所以,中国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内循环经济,并非仅让经济循环流畅,更重要的在于提高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特别是农民居民的消费力。就目前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言,他们的收入水平远无法启动消费为主导的内循环。中国只有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增加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国民的消费力水平,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七
当前,我区总的治安形势平稳,没有出现影响大的突出治安问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大环境影响,全区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随着全运会的临近,安保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任务更加繁重艰巨。
一、当前形势分析
(一)群体性事件依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今年1-6月份,全区共发生群体性上访等事件15起,与去年持平。但是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企业破产改制问题,占30%,当前破产企业职工因安臵、待遇等引发的上访问题时有发生,很多问题是遗留问题、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一些职工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断上访,连续上访。
二是征地拆迁、土地纠纷问题,占20%,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项目尤其是新城开发,因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引发的纠纷增多,今年我局参与了5起强制拆迁保卫任务。再就是因土地纠纷潜在的隐患很大,因这类问题往往带有历史性,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很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或“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例如堡集镇石碾底村与双庙村有争议的地,两村曾因此地的归属权问题多次上访,今年5月31日,石碾底村部分村民种植的棉花被人为毁坏,村民表示问题查不清就上访,土地纠纷问题就很容易成为事件导火索。
三是干群矛盾问题,占17%,由于现在个别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导致群众对不满意、加之法律观念淡薄,往往是通过一些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今年全区“两会”期间,尚集村村民就到代表委员驻地、大会会场上访,5月8日省巡视组到我区视察,彭李办事处张课村的二十余名村民聚集到省巡视组驻地,反映村书记贪污、要求村务、政务公开等等。
四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今年以来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跳爬吊塔、上访事件有5起,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既是一个弱势群体,也是一个很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人群,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就铤而走险。
五是医患纠纷。呈现上升趋势,今年以来,我区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医患纠纷3起。很多人有一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不管是什么原因,先闹,在公共场所摆花圈、扰乱办公秩序,制造影响,施加压力。今年2月份,在滨医附院发生一起医患纠纷,死者家属封堵出口,打横幅、并手持菜刀威胁大夫护士,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对他们的不法行为,我门进行了严厉打击,对4名扰乱公共秩序的人员依法刑事拘留。
六是涉军上访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粮食、供销系统,涉军人数达20—30人,在每年的“两会”、国庆等敏感期,这部分人员就组织到北京等地上访,控制难度比较大。
再就是维权和行业垄断引发的群体性问题也在增多,例如3月21日上午9时许,有近300余名出租车司机突然聚集到市府上访,要求停止审批200辆出租车上市。
(二)隐蔽战线的斗争更加复杂。“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仍然频繁。目前我区登记在册法轮功人员625名,重点不放心人员168人,潜在和现实危害仍然很大。奥运之后,网上非法活动突出,境外“法轮功”网站“明慧网”相继推出滨州版的期刊4个,我市第一次出现综合类“法轮功”宣传刊物。今年又是取缔打击“法轮功”组织10年,一些骨干分子很可能借机制造事端。另外,“全能神”等邪教组织发展迅速。目前我区已发展有 12个教会,500余名成员,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潜在危险。尤其是新疆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社会矛盾尖锐,治安形势复杂,维稳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和压力。
(三)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
2009年1-6月份,我区刑事发案呈现总量稳中有降,恶性程度不减,社会治安大局整体平稳的态势。全区共立查各类刑事案件1482起,同比(1668起)下降11.15 %;破获各类刑事犯罪827起,其中,现案308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48名,刑拘246人,逮捕188人,移送审查起诉366人,打掉各类犯罪团伙43个,抓获团伙成员191人,追回各类逃犯110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但是尽管通过大抓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我区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目前刑事发案仍在高位徘徊,尤其是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部分经营困难的企业减员、放假、轮休,大量失业人员流入社会,工作无着落,生活无保障,很容易滋生犯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有的无心务农或无田可种,少数人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中专生就业难问题也很突出。种种因素可能导致今年刑事发案呈现上升势头,“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有可能出现大的反弹。同时由于经济增速放慢,企业经营困难,暴力讨债、绑架、哄抢等“民转刑”案件可能更加突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可能会加速暴露。在个别区域、行业强买强卖、强装强卸、阻碍进出、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扰乱社会秩序,以及各类“市霸”、“路霸”、“村霸”、“行霸”、“工程霸”等流氓霸痞恶势力活动非常猖獗,影响非常恶劣。
(四)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隐患不容忽视
今年5月份我省庆云县和沂水县连续发生2起烟花爆竹爆炸事故,进一步暴露出我们在烟花爆竹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盲点和漏洞,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目前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问题来看,出现了从季节性向非季节性转变、从重点区域向大范围转变的特点,增加了我们管理、打击的难度,从目前我区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非法生产隐患,一些集贸市场非法销售烟花爆竹问题也大量存在,加强烟花爆竹管理,严厉打击烟花爆竹违法犯罪活动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工作。
(五)娱乐服务场所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场所特业数量猛增, 到目前我区场所数量达1000余家,由于取消了对场所和部分特业的审批,管理工作相对减弱,很多场所存在治安问题。一是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象酒吧等小规模的娱乐场所数量多且集中,象菜刘就有酒吧80余家,很多是无证经营、有些旅馆不按要求登记、还有的场所安全设施不到位,经营管理不规范,对行政部门的检查管理工作不配合等;二是隐匿其中的黑恶霸痞和“黄赌毒”活动突出。一些场所勾结黑恶霸痞分子充当保护伞,收留不法人员,雇佣黑保安,有的甚至参与组织涉黑涉恶、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三是治安问题突出。从发案件情况来看,发生在娱乐场所内的案件、纠纷比较突出,而且很的案件属于恶性案件,涉及人员多,社会影响大。再就是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数量猛增,在对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底数不清、漏管失控制的问题。
(六)全运会安保工作形势紧迫
全国十一运将于今年10月11日举行,其中武术和柔道两项赛事在我区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馆举行,从6月29日开始已经举行了武术锦标赛测试,7月22日、7月25日将举行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安保工作仍处于磨合阶段,安保方案、警力安排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还要举行火炬接力活动,安全任务非常艰巨。
二、近期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围绕确保十一运安全顺利举办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把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可能引发非正常上访、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特别是各种可能影响全运会安全顺利进行的矛盾隐患,及时做好化解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加强实战应急演练,做好处臵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开展重点人员摸排管控,按照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的要求,全面摸排可能危害社会稳定的重点人员,密切掌握动向,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尤其是对上访滋事特别是非正常到省进京上访的重点人员,要逐人见面、逐人谈话,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逐一落实管控措施,坚决不能发生上访丢丑滋事事件。
二是进一步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创造良好的治安秩序。进一步加大严打整治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命案必破”不动摇,严厉打击杀人、放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深入推进“打霸治痞”专项行动,对市霸、村霸、工程霸等黑恶势力坚持露头就打,主动出击,决不使其形成气候。以打击盗窃电动车犯罪为重点,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切实做好追逃工作,组织开展追逃攻坚,确保及时缉捕各类逃犯,消除社会隐患。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治安整治,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强化社会面巡逻防范,开展娱乐场所、治爆缉枪、混乱区域、打孔盗油、打击“黄赌毒”、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等系列专项整治,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三是全力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全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三股势力”、“藏独”分子社会基础排查专项行动,彻底摸清底数,加强控制,使恐怖分子在我区无处藏身。同时,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不断深化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防止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要进一步加强党政首脑机关、赛事场馆驻地、重要民生目标等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安保措施,增强守护力量,提高防范恐怖袭击和破坏活动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反恐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制定完善反恐预案,加强反恐处突力量建设,搞好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反恐处突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反应,妥当处臵。
四是深入开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专项行动。各有关部门要本着“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屋、屋不漏人”的原则,全面彻底地搞好排查。除对原有烟花爆竹传统生产村庄及其周边区域加大排查力度外,对非传统生产村庄及偏僻区域和部位也要落实严格的排查措施,确定重点村、重点户、重点人,全面摸清底数,逐一登记建档,逐一落实包靠同志和管控措施。对重点人员,要摸清其主要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现从事职业等情况,防止因管控不到位而发生私自制贩烟花爆竹问题。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特别是有现实危害性的,一律依法刑事拘留或行政拘留,并依法严格处理,经济处罚要从重就高。工作中,公安、安监、工商、质监、供销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信息互通、联系协调和工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坚决防止事故隐患。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设立举报电话,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线索,打一场人民战争。
五是严格细致地做好驻地、场馆安保工作。针对签约宾馆存在的消防设施、应急措施、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问题,要进一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每个宾馆都要制定突发事件处臵预案,完善警卫管理档案,制定周密细致的安保方案、保证参会和来宾人员的绝对安全。加快赛事场馆建设工作进度,确保安检门、排爆设备等安检设施及时到位,做好测试赛的安保工作,把测试赛安保作为正式比赛安保来对待,进一步检验方案,磨合队伍,为正式比赛安保奠定基础。
六是加强舆论引导,维护自身形象。一是做好自身工作,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给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口实。二是做好敏感事件、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公开事实真相,抢占舆论制高点,努力形成有力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对全运会期间记者特别是外国记者采访活动的服务、管理和引导。既要提供优质服务,又要依法管理,绝不能因为我们处理不当,引发舆论炒作。四是加强互联网管理。严密控制网上动态,果断处臵事端苗头,及时封堵删除恶意炒作、串联、煽动的失实报道和非法活动,消除负面影响。
滨城公安分局 二00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篇十八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
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96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