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对特定话题或情况进行详细陈述和说明的书面材料。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清晰、准确且有说服力的报告呢?报告的体例结构、内容要点和语言风格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商业领域,这些范文都展示了报告的写作风格和标准。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一
退休18年来,“老兵”带领乡亲们已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老兵”名叫张连印,今年76岁,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他戎马一生,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却饮风咽沙、倾尽所有,身患癌症仍植树不已,在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
(小标题)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为何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植树路?”有太多的人不解。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张连印说。
2003年,山西省左云县,张连印退休后返回家乡。
出人意料,卸下钢枪的张连印竟扛起了铁锹。这位从张家场村走出的军队高级干部,退休后要回乡种树?!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反复琢磨,张连印选定了这条路。
当时,冲着他的名望,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
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乡亲,在张连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也在他13岁和16岁时相继去世。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得,小时候有时穷得连鞋子都没有。
57年前的那个早晨,张连印终生难忘——
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他的口袋……
“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快板。
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参军第二年,由于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此后,一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
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
当战士,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被评为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3年3月,张连印退休了。他认真地对老伴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张连印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村土地超过一半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绿化家乡、造福乡亲,就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战场’。”当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打响了植树事业的“第一战”。
但,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
“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老汉伤心了,但更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栽了死、死了再栽……和他一起回乡种树的妻子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
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
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松涛阵阵。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二
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是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然而张连印同志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张连印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张连印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篇1】张连印始终难以忘怀,当年乡亲们给他胸前戴上大红花、扶他上马参军时的嘱咐:到了部队要争气,听党话、好好干。40年军旅生涯,张连印清晰地认识到,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听到张连印要回乡,当地许多企业高薪聘请他,张连印都不为所动:“我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是乡亲们送我去参军,党组织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为干部,我要回家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要回来植树,身边还有不少人劝阻。老伴王秀兰滚着泪珠子对他说:“我不反对你回报乡亲们,但这么大岁数,种树身体吃不消,捐点钱,照样能成事。”
“我知道种树又苦又累,但没人吃这个苦,乡亲们的日子咋会甜?”张连印想起遍地荒滩,看着眼前的黄沙漫卷,自己不可能不管。
以前,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一直不明白,父亲回乡成为地道的农民,到底图个啥?
为此,张晓斌和爱人专门去了一趟张连印的林场,看到当年的荒山土岭、飞沙走石,如今变得遍野青翠、鸟语花香,想到父亲为种树作出的努力,眼泪直打转。
张连印在树林里给儿子张晓斌上了一课:“人这一辈子要经受的考验很多,我们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把为人民服务、为党奋斗终身的诺言践行好。”
2015年4月,张晓斌选择以自主择业的方式退出现役,打起背包回到家乡,陪父亲一起种树,每天早出晚归,白天顶着烈日风沙,运苗、栽种、浇水,晚上陪伴父母拉家常。望着满目苍翠的树林,张晓斌越来越理解父亲的选择。
劳动节这天,祖孙三代在山上整整干了一天。把最后一棵树栽下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指着远处的排排松林,张连印说:“劳动创造奇迹。”孙子兴奋地说:“爷爷,将来我也想像您一样,种很多很多树!”
张连印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篇2】“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
采访中,张连印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作了“一点点贡献”。但村民们都说,没有张连印,就没有这漫山遍野的绿树。
十几年来,张连印一直干在前面,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种树是个体力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耐心。张连印回乡后也一直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作息。每天早上,他5点钟从炕上爬起来,抱着树苗上山劳作。植树的时候,肚子里是凉饭,浑身上下是泥水,头上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耳朵里、鼻孔里都是沙子。
“当初听说他种树需要人手,我就来了。跟着将军植树,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初和张连印一起种树的村民田四旺,见证了张连印种树的执着与艰辛:“我们这儿,不是沙地就是石头山。其他地方种树浇1次水,我们这里得浇3次。”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片枯萎。“我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工作起来,张连印发现,改善生态环境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
于是,张连印开启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了学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方法,他先后20多次到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订阅了10多本林业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又一件事让他犯了难……
2004年冬天,正在成长的近万株树苗短短几天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齐。看着被啃食的小树苗,张连印心疼了好几天。他认识到:“不唤起大伙儿的生态保护意识,种再多树也难见效。”
张连印没有向放牧人索赔,而是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谈心:“我回来种些树就是想让生态环境变好,回报乡亲们。大家一定要帮一把,别再让牛羊破坏这些小树。”
栽下去的是树苗,长出来的是大伙儿的环保意识。自那以后,大家放牧格外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村民说:“张将军种树是为了咱们村、为了大家伙儿,我们不能再添乱!”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十几年来,他先后建起300多亩的育苗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在长城脚下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张连印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篇3】山坡上,张连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往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
华夏大地上,创造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逐渐“消失”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张连印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篇4】、牢记使命”的一个生动缩影。张连印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个56年党龄的老党员,张连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党把他培养成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退休后回到故乡,他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一干就是18年,诠释了共产党人爱党为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
张连印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军人的血性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军人的本职是履行使命、担当尽责。张连印以军人特有的勇气和毅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人生信条,始终坚守在防风治沙最前线。即便身患癌症直至癌细胞转移扩散,他依然斗志不减,手术不到一个月就重返荒山继续植树。他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军人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的拼搏底色。
张连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楷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他本可以在大城市里安享晚年,却选择在家乡改善生态环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乡亲植树造林。为了种树,他动员家人解囊拼凑启动资金,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承诺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他的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境界情怀。
学习张连印同志的先进
事迹
,广大党员要永葆赤子之心,汲取前行力量,把使命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奋楫扬帆。张连印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篇5】张连印,男,汉族,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他入伍40年,在党的培养下,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18年里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家乡生态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倾尽积蓄,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了集体。他身体力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宣讲党的光辉历史,面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教育,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
学习
,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新的奋斗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张连印事迹报告篇三
张连印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对外交流使者,他的事迹报告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报告会我深受启发,让我对外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张连印的事迹充满了敬佩和赞叹。以下是我对这次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从国家形象出发,推动交流合作
张连印在报告会中强调了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他说:“外交工作是推动国家形象建设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我深感这句话的真理。外交工作是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通过外交手段,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向他们展示我们的优秀文化,推动交流合作,增进共同发展。张连印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段:智慧与勇气,开启外交之门
在报告会中,张连印讲述了他在外交工作中的重要经历。他告诉我们,外交工作需要智慧和勇气。他在面对国际局势复杂、国家利益矛盾的情况下,用智慧和勇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密切合作,推动了许多国际项目的合作,让国家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通过听他的报告,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外交使者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外交工作的决心。
第三段: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与理解
在报告会中,张连印还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说:“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增进友谊,促进国际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尊重。”这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和价值观念,增进其他国家人民对我们的了解与尊重,从而促进国际合作与友好关系。我被这种人文交流的力量所打动,深刻认识到了文化交流对于外交工作的重要性。
第四段:弘扬民族精神,奋进不止
在报告会中,张连印还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追求。他说:“作为一个外交官,我们不仅要代表国家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更要代表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我被他对于民族精神的崇高追求所深深感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更应该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和灵感,在外交工作中传承与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奋发向前,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第五段:感悟与展望,加强外交工作的学习与实践
通过这次报告会,我不仅对张连印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外交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我认识到,外交工作是一项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伟大事业,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深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有朝一日成为像张连印这样的优秀外交使者,为国家争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这次报告会让我对外交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张连印的事迹与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我将以张连印为榜样,积极学习外交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人员,为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四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后回到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义务植树,种下了205万株树木,让家乡万亩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被乡亲们称为“绿化将军”。
点击观看视频
带着感恩,退休将军回归故乡
,儿时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张连印光荣退休。带着对乡亲们的感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带着老伴回到故土,回报家乡。
我在思考我还能干什么事,我们县是国家京津风沙源的重点治理区域之一,我们从小就受风沙之苦,我历历在目。我想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回报生我养我的这块黄土地,回到家乡栽树仍然和当兵拿起钢枪一样,是在尽一个党员、一个战士的责任和义务。
面对不解和质疑,将军立下“军令状”
将军回乡种树,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十里八村,乡亲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更多的是难以置信。
一开始我还真不理解他,按说退休干部,多数人是享清闲享清福的,谁受这老罪,但他却下决心买苗栽树。
面对不解和质疑,张连印立下了“军令状”,也给村民们送来了“定心丸”。
张连印和乡村签订了一个协议,他说:“我回家是义务植树,我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我给栽树,我给管理,我出工,我浇水,但是国家退耕还林的补助,一分不少给农民。所以张连印就签订了一个30年的合同,30年以后就无偿捐给集体。慢慢地,人们看到补助就是发给农民了,也就理解了。
向万亩荒山发起冲锋
有令必行,在这个“植树造林”的新战场,张连印再次拿出了“看我的,跟我上”的军人作风,他先是拿出30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通电、修渠、整地、育苗。而后又从儿女那里筹措资金,为大规模种植做准备。
当时树苗的价格特别高,我大妹妹拿自己一套房子做的抵押,贷款20万给他;小妹妹把公婆给的两万元彩礼钱,还有三万块钱的转业费,一块儿拿出来给了他;我和我爱人,当时把自己的十万块钱都给他拿了出来,总觉得他愿意干这点儿事儿那就支持他。
资金解决了,张连印又在荒山上盖了房,安了家,和村民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向万亩荒山发起冲锋。
张连印说:“一棵树就是一个防风固沙的兵,千万颗树苗就是一个绿色的屏障,所以我将和这些小树苗一样,要站好岗、放好哨。我虽然人退休了,党员这个名称没有退休。回到家乡,我仍然要尽一个党员的责任,老兵永远心向党。”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五
“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间,就在这片脚下的土地,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创业初期,张连印拿出了全部30万元积蓄,大女儿张晓梅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张晓斌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张晓花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垫入。后来张连印又两次向银行贷款。
然而,村子里张连印自家的老屋,却坍塌得不像样子。
本族的老人劝他:连印啊,你就不想想自家?你家的老屋还是花些钱翻盖一下吧。
张连印却说:“我还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绿化荒山上吧!”
生态改善后,乡亲们感念张连印的事迹,自发筹钱建了一座凉亭,想取名叫“将军台”,却被张连印制止,后来立起来的是“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
,儿子张晓斌离开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回村跟着父亲种树。
有人不解:“难道您就没想过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儿子在部队获得更好的发展吗?”
张连印回答:“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家风,就是我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晓斌和乡亲待在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好。”
他和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说农家话,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请他出面主持。在他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不用打。
村民们都说他,“从来不摆谱,看不出是个将军。”
而妻子王秀兰最明白他,“如果乡亲们觉得他和他们一样,他就高兴。”
在张连印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一些点滴小事——
“拿完药,在医院门口点了一碗面,自己来了个光盘行动!”
“从左云去大同,坐了公交车,又一次低碳出行。”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被命名为“将军林”绿化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党和国家大大小小的提倡和要求,他悉数践行,理由只有一个,朴素而炽热:
“是党把我从一个孤苦的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将军,是乡亲们让我过上现在的日子。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党组织是我的家,家乡父老是我的母亲。”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六
秋日的午后,松涛阵阵。站在张家场村山头的小亭子里,张连印远远近近地望着,放声唱起了他最爱的歌——“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18年间,就在这片脚下的土地,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创业初期,张连印拿出了全部30万元积蓄,大女儿张晓梅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张晓斌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张晓花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垫入。后来张连印又两次向银行贷款。
然而,村子里张连印自家的老屋,却坍塌得不像样子。本族的老人劝他:连印啊,你就不想想自家?你家的老屋还是花些钱翻盖一下吧。张连印却说:“我还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绿化荒山上吧!”生态改善后,乡亲们感念张连印的事迹,自发筹钱建了一座凉亭,想取名叫“将军台”,却被张连印制止,后来立起来的是“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
2015年,儿子张晓斌离开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回村跟着父亲种树。有人不解:“难道您就没想过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儿子在部队获得更好的发展吗?”张连印回答:“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家风,就是我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晓斌和乡亲待在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好。”
他和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说农家话,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请他出面主持。在他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不用打。
“拿完药,在医院门口点了一碗面,自己来了个光盘行动!”“从左云去大同,坐了公交车,又一次低碳出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被命名为“将军林”绿化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七
他叫张连印,曾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然而,这位从军40年、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却在自己退休那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决定:带着老伴儿离开城市,掏出自己全部的积蓄,誓将老家的5000亩荒山秃岭全部都种满树!
城里回来的将军想要在几代人都种不活树的荒山上造林,亲戚和乡亲们都议论纷纷,说他是在“干傻事”,是“一时兴起,干不长”。
然而整整18年过去了,张连印从刚退休时的浑身是劲、意气风发,变成了一身泥土、黑瘦黑瘦的农村老汉,而他麾下的千军万马,已然变成脚下千亩“荒山”之上的百万棵油松、樟子松、云杉、新疆柳……一行行、一列列,笔直挺拔、整齐威武!
#1 从山村的孤儿 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2003年,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位置上退休的张连印每天待在家里,白天浑身不自在,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一天晚上,心里空落落的他翻出家里的老影集,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把他带回了家乡……
1945年,张连印出生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的一户贫农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6岁母亲改嫁,他与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张连印才得以入学读书。可短短几年后,奶奶因病去世、爷爷卧床不起,离初中毕业只差一个学期,学习成绩一直优异的张连印选择了退学回家。
当时,校长、班主任还有乡亲们都想帮助他把学上完,张连印感激地对大家说,爷爷病重,我必须回去照顾他。回村后,他伺候卧病的爷爷扛起了整个家,可是时间不长,爷爷还是撒手人寰。
只有13岁的张连印彻底成了孤儿,在巨大的苦难面前,又是乡亲们把他拉了起来。牙缝里挤出的粮食、自家舍不得吃的馍馍、沙枣都被悄悄塞进了张家的土屋。
1964年,村里又把参军名额给了他这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
每次回忆起自己当兵离乡的场景张连印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村里的男女老少给我系上大红花,把一个个还热乎的馒头、鸡蛋塞进我的口袋,像送自家孩子一样一遍一遍地嘱咐,“平安,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干,给咱张家场人争气。”
在乡亲们的锣鼓声中,19岁的张连印离开张家场村,走向了广阔的天地。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拼了命地学,一路从普通的战士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2 回归故乡!
张连印的老家山西左云县地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村里有一句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视野里罕见绿色,大风一刮,飞沙走石。
回归故乡!
张连印心里的想法愈发坚定:“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对老家最大的回报,就是叫后人免受风沙之苦。”
没有丝毫的迟疑,张连印和妻子带着全部的30万积蓄,回到了老家。 但将军上山种树这件事还是在小小的张家场村掀起了轩然大波。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张连印给村里立下了军令状:不要林权、不要地权,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植树造林的成果无偿交还集体 。
张连印的军令状震撼到了所有人!之后,他更拿出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修路、通电、打井、修渠、整地、育苗,还没见到苗木成活,自己攒了一辈子的30万积蓄已经花光,巨大的开销让这位一辈子不低头的将军不得不开始四处求人借钱。
虽对父亲不理解,但儿子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0万元,刚结婚的女儿把新房抵押了20万替父亲还了贷款,小女儿也掏出了自己3万元的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战友们也纷纷帮忙。
2004年春天,张连印再次穿上了作训服,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抱着树苗和植树工人一起在一座座荒山秃岭上摸爬滚打,饿了就泡碗方便面,中午顾不上休息又接着干。乡亲们被张连印夫妇感动了,在家的剩余劳力都扛着铁锹跟着他们夫妇一起上山栽树。
这一年的“五一”假期,张连印的女儿张晓梅第一次回村看望父母。本想着劝劝父亲的她,一下车就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
迎面两个身着迷彩服、拎着水桶的人老远就朝她招手,走近了,她才认出来是父亲母亲。两人脸上被晒得又黑又红,身上、头发上全都是土。看着母亲嘴上起满了水泡,父亲手上一道道裂开的皴纹和指甲缝都塞满了泥土,她心疼得直掉眼泪。
走进父亲盖的几间“指挥所”,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屋子,睡像地板一样硬的床,可父亲似乎毫不在乎,而是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异常兴奋地拉着她说:晓梅,你看看这个树苗,等过几年再回来肯定就长老高了。那一刻,女儿一下子明白了,父亲,他一定会干到底!
#3 “到底是土不行,还是树不行?”
半个月之后,10000多棵树苗没吐出新芽,而是整片整片都黄了。看着漫山遍野打蔫儿的树苗张连印心如刀剜,平时很少落泪的他老泪纵横。
所有人都劝他、安慰他,咱这里的地就是种不了树,放弃吧。张连印偏是不信这个邪,乘汽车从左云县来到太原,几经辗转找到了知名治沙专家桑金海。
看到眼前背着半麻袋土壤、一脸灰头土面的老将军,桑金海被深深震撼了,当即就答应实地考察。
专家的到来让张连印抓住了机会,从选择树苗到如何栽种,从春季怎么抗病虫害到冬季如何抗寒,张连印刨根问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技术得当、把关严格,张连印种植的第二批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可还容不得他松口气,这年冬天,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树苗被羊拱得东倒西歪,啃得残缺不全。看到自己的“战士”受了伤,张连印的心一阵阵地痛。他亲自登门到牛羊倌家串门唠家常,中秋给他们送月饼,下雨了给他们送雨衣、送胶鞋……张连印细心的关怀感动了村里的牛羊倌们,之后,啃苗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片饱含着希望的土地在默默地生根发芽。张连印至今仍然记得,半年之后再一次站上山头,昔日的荒山秃岭上有了成片的绿色。“那个树长得绿油油、胖嘟嘟,成就感一下子油然而生,我特别骄傲地跟我老伴说,你看,这都是咱们栽活的树。 ”
#4 一边与癌细胞拼杀 一边与荒漠风沙战斗
画面中被人搀扶着的老人就是张连印,当时,他刚刚做完疝气手术,为了不耽误种树的黄金期,他瞒着医生偷偷赶回了林场。而更不为人所知的是,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抗癌4年的癌症患者。
2011年,66岁的张连印被查出肺癌,右部肺叶被切除后,他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化疗,呕吐、晕眩、剧痛,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每次儿女问他能不能受得住,他都坚决地说,咱们当兵的这点儿疼怕什么!
2012年初,张连印的病情逐渐好转,家里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可刚从鬼门关门口绕了一圈的他倔脾气又上来了,我必须要回去种树,我当初承诺要种5000亩地,现在还差500多亩地没种完,咱当兵的不能说话不算话!
2014年5月,张连印种树5000亩的目标成功完成,可他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被诊断为肺癌骨转移。想到自己承诺的三十年归还林权地权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这位倔强的老将军不顾自己已是癌症晚期,一边与癌细胞拼杀,一边与荒漠风沙战斗,每月都要往返500公里外的石家庄取药。
提起自己的老父亲,女儿张晓梅说,有一次,我们知道他要回来取药,想着吃一顿团圆饭,可左等右等也等不到人,后来一打电话才知道,为了赶时间他取了药就回去了,坐了一晚上的硬卧。
从保卫祖国的将军,到保护环境的卫士。40年戎马生涯,张连印把根扎在祖国的万里疆土,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18年植树造林,他又把汗水洒在家乡的黄沙泥土,把全部心血浇灌给1.8万亩林田、205万株树木。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张连印收获了两大荣誉和一份甜蜜在心头的幸福。“七一”前,他收到了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刚刚,他又被中宣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称号。而那份甜蜜是属于他和妻子的,今年的8月16日,是他们结婚50周年的纪念日,金婚这一天,张连印送给了妻子一份独有的浪漫——一起种下了500棵沙地柏。
现如今,抗癌10年的张连印奇迹般地保持着不输当年的活力,扭秧歌、办展厅、作报告,走路比年轻人还快,精气神比年轻人还好。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八
张连印始终难以忘怀,当年乡亲们给他胸前戴上大红花、扶他上马参军时的嘱咐:到了部队要争气,听党话、好好干。40年军旅生涯,张连印清晰地认识到,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听到张连印要回乡,当地许多企业高薪聘请他,张连印都不为所动:“我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是乡亲们送我去参军,党组织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为干部,我要回家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要回来植树,身边还有不少人劝阻。老伴王秀兰滚着泪珠子对他说:“我不反对你回报乡亲们,但这么大岁数,种树身体吃不消,捐点钱,照样能成事。”
“我知道种树又苦又累,但没人吃这个苦,乡亲们的日子咋会甜?”张连印想起遍地荒滩,看着眼前的黄沙漫卷,自己不可能不管。
以前,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一直不明白,父亲回乡成为地道的农民,到底图个啥?
为此,张晓斌和爱人专门去了一趟张连印的林场,看到当年的荒山土岭、飞沙走石,如今变得遍野青翠、鸟语花香,想到父亲为种树作出的努力,眼泪直打转。
张连印在树林里给儿子张晓斌上了一课:“人这一辈子要经受的考验很多,我们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把为人民服务、为党奋斗终身的诺言践行好。”
2015年4月,张晓斌选择以自主择业的方式退出现役,打起背包回到家乡,陪父亲一起种树,每天早出晚归,白天顶着烈日风沙,运苗、栽种、浇水,晚上陪伴父母拉家常。望着满目苍翠的树林,张晓斌越来越理解父亲的选择。
劳动节这天,祖孙三代在山上整整干了一天。把最后一棵树栽下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指着远处的排排松林,张连印说:“劳动创造奇迹。”孙子兴奋地说:“爷爷,将来我也想像您一样,种很多很多树!”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九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十
张连印同志是我们学校的一名优秀教师,他以他先进的事迹为我们树立起了榜样,教育了我们要对工作充满热情,不断追求进步。通过深入了解、学习和思考,我对他的先进事迹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从而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我深刻意识到张连印同志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刻苦耐劳。从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教学中总是坚持不懈、全力以赴,甚至牺牲了很多个人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他经常深夜备课到两三点钟,为了学生的教育,可以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他的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在不断努力中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我深刻感受到张连印同志对学生的爱心。在他的事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学生衣衫褴褛,就主动为学生买了新的衣物。这使我深受触动。正是他那份无私的爱心,使他成为了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通过他的事迹,我认识到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成长。
再者,我从张连印同志的事迹中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他时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为他们的成绩和前途担忧。他坚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他总是积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学习态度。他的事迹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将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道路。
最后,我在张连印同志的事迹中看到了他的进取精神。事实上,他在教学中总是不断追求进步,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他总是不满足于自身的成绩,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他成为业内的佼佼者,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了我很深刻的启示,让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他的刻苦、爱心、责任和进取精神,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品质。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出色的成绩,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十一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位普通农民工张连印的感人事迹。这个故事震撼了我,使我深感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不足,也激励着我要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奋斗。通过观看这个纪录片,我深受启发,体验到了张连印带给我的思考和触动。
第一,谦逊的品质。张连印是个乡村农民出身,他没有丰富的学识,也没有高深的技术,但他拥有无尽的谦逊与踏实。在纪录片中,他和同事们一起担任修建高楼的建筑工,他们每天从清晨到夜晚辛勤工作,但从未对自己的身份抱怨。张连印总是笑着说:“看到高楼一天天长高,我感到很欣慰。”这种谦逊的心态深深地感动着我,也让我明白,不管自己是从事怎样的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好,积极进取,就一定会取得成就。
第二,坚守的勇气。纪录片中,张连印个子不高,但他的胆识与勇气却深深打动了我。曾经有一次,因为工地上发生事故,张连印伤到了自己的手臂,但他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工作,一直到完成任务,才去医院治疗。他说:“只有不放弃,不屈服,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才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三,乐观的心态。尽管工作辛苦,生活艰苦,但张连印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说:“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逐。”即使面对困境,他也从不消极,不抱怨自己的命运。他用努力和坚持来证明,只要心怀梦想和乐观的心态,就能在生活中创造奇迹。这让我深深思考,要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要坚信自己,勇敢地寻求改变和突破。
第四,善良的品格。张连印不仅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对待生活充满希望,更注重帮助他人。在纪录片中,当有人受伤或遇到困难时,张连印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说:“帮助别人,就是给自己加分。”这个简单而深刻的观点令我受益匪浅。社会需要更多的善良之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良和友善的品质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幸福。
第五,奉献的精神。张连印是个普通的农民工,平凡而又出众。他的生活虽然艰难,但他依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去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他说:“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我深深感动,也激励了我要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张连印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触动。谦逊、坚守、乐观、善良和奉献,这些品质在张连印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他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不轻言放弃,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十二
第一段:引入张连印事迹,介绍相关背景(约200字)
张连印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受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的熏陶。然而,他并没有被环境所束缚,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成为了众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第二段:介绍张连印的事迹(约300字)
张连印在家乡经营一家小农场,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积极参与当地社区事务,并在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组织了志愿者团队,帮助农民进行科学耕作和土地保护,并倡导生态农业的理念。他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各种援助。此外,张连印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他经常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疾儿童,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三段:个人心得体会之一(约300字)
张连印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他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在今天这个物质社会,很多人都追求金钱和权力,而张连印却用自己的爱心和无私奉献改变着身边的世界。他教会我们,一个人并不需要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势,只要你心中有一个善良的灵魂,你就能够成为他人生活中的阳光和希望。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个人心得体会之二(约300字)
张连印的事迹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并不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能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他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援助残疾儿童、探望孤寡老人,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际上是在改变着他人的命运。通过张连印的事迹,我明白了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善周围人的生活,为社会带来希望。
第五段:总结及个人观点(约200字)
张连印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管是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每个人都有机会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改变周围的环境。人们常说,善良的力量会在世界上扩散开,而且并不需要很大的努力就能改变世界。因此,我希望以张连印为榜样,发扬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我做起,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传递爱与希望。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十三
张连印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模范人物。他是中国火车皇帝刘少奇所说的“运用得法、管理得当、工作踏实、忘我劳动、与人和谐、尊重法纪、胸怀全局、爱护环境”的榜样。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启迪了许多人的心灵,还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与体会。
第二段:事迹介绍
张连印是位普通的火车保洁员,他殷勤无私的服务精神和诚实守信的态度感召了很多人。他在工作中始终站在旅客的角度思考,为旅客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地震发生时帮助学生保持镇静,铁路崩塌头破血流却仍坚守本职工作,卓越的服务态度和悉心的工作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和感动。
第三段:精神启示
张连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刻领悟的。他所展现出的忘我服务,让我们想到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他们为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不求回报,默默奉献。他的诚实守信,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真诚和信任。他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强调了服务是为了别人而存在,这一点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他顽强的拼搏精神,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有恒心,并在年复一年的坚持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段:体会与思考
张连印事迹的感人点和精神启示都值得我们深度思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一份工作并不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是要以提供服务为核心,以用户为念。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张连印的忘我精神显得十分难能可贵。他的行为反映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成为现代社会服务行业的核心,因此我们应该秉承这一理念去尽可能为人民司法服务。另外,在永不言败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追求之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不足之处,唯有奋发向上、心怀感恩,才能够站在这个时代的前列。
第五段:结语
张连印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用普通的职业精辟的展示了我们所需要的底线精神和服务理念。他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相信即使是一份普通职业中,我们依然能为人民作出贡献,能在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超越自我,在工作中做优秀的自己并创造属于我们的佳绩。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十四
画面中被人搀扶着的老人就是张连印,当时,他刚刚做完疝气手术,为了不耽误种树的黄金期,他瞒着医生偷偷赶回了林场。而更不为人所知的是,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抗癌4年的癌症患者。
2011年,66岁的张连印被查出肺癌,右部肺叶被切除后,他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化疗,呕吐、晕眩、剧痛,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每次儿女问他能不能受得住,他都坚决地说,咱们当兵的这点儿疼怕什么!
2012年初,张连印的病情逐渐好转,家里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可刚从鬼门关门口绕了一圈的他倔脾气又上来了,我必须要回去种树,我当初承诺要种5000亩地,现在还差500多亩地没种完,咱当兵的不能说话不算话!
2014年5月,张连印种树5000亩的目标成功完成,可他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被诊断为肺癌骨转移。想到自己承诺的三十年归还林权地权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这位倔强的老将军不顾自己已是癌症晚期,一边与癌细胞拼杀,一边与荒漠风沙战斗,每月都要往返500公里外的石家庄取药。
从保卫祖国的将军,到保护环境的卫士。40年戎马生涯,张连印把根扎在祖国的万里疆土,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18年植树造林,他又把汗水洒在家乡的黄沙泥土,把全部心血浇灌给1.8万亩林田、205万株树木。
今年是党的100周岁,张连印收获了两大荣誉和一份甜蜜在心头的幸福。“七一”前,他收到了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刚刚,他又被中宣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称号。而那份甜蜜是属于他和妻子的,今年的8月16日,是他们结婚50周年的纪念日,金婚这一天,张连印送给了妻子一份独有的浪漫——一起种下了500棵沙地柏。
现如今,抗癌10年的张连印奇迹般地保持着不输当年的活力,扭秧歌、办展厅、作报告,走路比年轻人还快,精气神比年轻人还好。
学习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3
张连印事迹报告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张连印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事迹展现出了他爱党爱国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质。在我读到他的事迹时,深深地被他坚持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他的事迹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在我个人生活和工作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段:忠诚担当(200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连印时刻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无论是在平凡的岗位工作,还是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他都能够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清醒与坚定。他永远把为党分忧、为国家民族分忧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这种忠诚与担当精神令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有一颗对党忠诚的心,更要积极地为党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顽强拼搏(200字)
在生活和工作中,张连印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心态。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他都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力求做到最好。他的坚持和努力使我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的事迹鼓舞着我,让我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第四段:奉献精神(200字)
张连印的事迹中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奉献精神。他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将个人的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无论是在他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还是在他担任领导职务时为人民解忧,他都以一颗赤子之心去奉献自己的一切。他的奉献精神让我明白,只有为集体、为人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段:对个人的影响(200字)
张连印的事迹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反思。他的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和奉献精神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应该坚守初心,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要做到顽强拼搏,付出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我会将张连印的事迹和精神作为一个榜样,时刻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张连印的事迹是我学习和学习的榜样。他的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和奉献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奋斗。我相信通过学习他的事迹,我将能够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0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