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困惑。可以通过对比、对话、设问等手法来突出感悟的主题和思考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每篇范文都是作者用心思考和总结的成果,或许其中的某篇能够触发你的共鸣,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困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感悟,相信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和思考。
有效课堂感悟篇一
“效”从何处来?
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有思维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构成有效课堂的基石,书写教学仍是相对传统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学生书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一看二想三写。通过一学年的书写教学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体会良莠不齐,在他们眼中,书写成为一种模式化的学习,模仿亦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学老师对字的分析,学字在方格中的位置,离开了老师细致的教授学生们能够自己写出来吗?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也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但是在学生那里却没有太乐观的.反应。报告中分享了澳大利亚以贸易的形式学习数学的案例,作为老师,在我看来这样的形式确实也是新颖充满吸引力的,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自发自觉地去钻研学习,达成自己的目标。这让我不禁重新审视有效的内涵,有思维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怎样设计有效的组织形式?只有激发学生内在对教学内容的渴望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才能对学生有持之有效的激励和鼓舞。
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对学生的关注是分不开的,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从而将有效大而化之,转变成课堂中的一个个小环节,可以是一个小故事的应用,可以是一段小小的视频,可以是一个小型角色扮演,久而久之,大概效果能自现了吧。
有效课堂感悟篇二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以及兴趣,所以学习的效率也不别民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根本没有从自身寻找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科,拥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语文成绩。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一、把握时机,调解课堂气氛
小学正是爱说爱闹的年纪,他们无忧无虑,敢想敢说,同时好奇心又特别的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势利导,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在语文课上,教师尽可能的运用仰扬顿挫、风趣幽默、语调多样、充满诱惑、充满悬念的语言,同时还应该配上丰富多彩的表情和手势来共同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断产生兴趣。在新教材中,学习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把教室内学习知识变成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地,让他们更加的轻松开放,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提问,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环境
问题作为思维的向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科学的课堂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教育的内容,设计科学的课堂问题为了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在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描写的事物以及交代的事件都应该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展开来的,它们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也应该做到明确提问的目的,把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一环紧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侧重。第二是课堂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往往都是隐藏在课文内容当中,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科学合理,难易结合,充分的把学生们的思想感情激发出来。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口气一定要做到热情和蔼,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第三是应该注意提问的效果,因为提问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师进行提问后不应急于做出结论,应该让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尽情发表自己的思想,然后教师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最后的正确思想认识。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带来的压力,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能够想办法让学生的情绪高昂,就着急的将知识进行教授,这样只会让学习的人产生冷漠的学习态度,从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来进行劳动,从而产生脑疲劳。”这一句讲的就是有关教育的名言,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学生一定有了学习的兴趣,即使我们不进行督促、不激励,学生仍然有很多力气进行学习,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做到亲和力、幽默风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轻松快乐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抓住关键词,体会角色情感
许多优秀的作品并不是直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书法,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字词句之间,让读者自己进行充分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其中的内涵。比如,对情感、神态、语气以及动作等的描写,就需要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不单这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故事中的人物的动作,例如大摇大摆,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最开始应该从读图开始,儿童通过图画可以对画面进行想象,然后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慢慢的进行阅读。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最开始应该是进行画面的阅读,这也表明在低年级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图片,不单单是简单的装饰,还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内容。低年级进行阅读的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读图画,想情景,然后把画面转化成文字,还需要训练学生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画,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图文转化的能力。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尽到的职责。
六、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
在农村,学校的普通话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普通话教学还是不能够完全做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首先教师应该自己做到使用普通话进行讲课,并且督促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同时还可以利用字典来帮助学生了解生字的汉族发音。
参考文献
1[]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有效课堂感悟篇三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顺利的开展起来。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播种了收获,激励我们更加奋进。现将本阶段的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重视理论学习,促进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学研究的内容决定着老师们业务水平发展的方向,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本着教师的负责任的态度,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达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效果,学习的劲儿也就更足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后盾。
二、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前提下,本学期课题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及初三毕业生的特点,认真记录和撰写第一手材料。
三、重视实践与反思。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课题研究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当科研和教学一体化运作时,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整个过程中课题研究在讨论时以不同学生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写出了案例分析和听课反思。在这一活动过程我真正地把教学、教研、科研整合在一起了,使我的教学、教研、科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真正地使课题研究活动落到了实处。
有效课堂感悟篇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课件园“提供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是一片空白。著名的孙启民老师曾经在《说反思》一文中这样说道: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成功的课堂教学在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学反思?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途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从反思的时间上来说:分为教学后的即时反思和阶段反思。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当年在执教《记一辆纺车》时有这样一个导入的情景:
生:我们不喜欢(异口同声)
(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针对这一教学中出现的“语文事件”,于漪老师在教后记中进行了反思:“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会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的即时反思,在自己上完一节课后,处理一个教学情况后,随即进行一种反思,在时间上强调这种即时效应,以便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提出并修正下一步的教学主张,从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还有一种反思就是阶段性反思。
笔者经常在执教一个专题性教学后进行一种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是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事实,依据这一个阶段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提出比较合理的修改措施,从而使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近来,笔者正在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在练―改----评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化,这种模式化既有利又有弊,利表现在功利的教学下,能见到一些教学实效,而弊在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于是,在经过了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后,笔者写下了如下的教学反思:“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抒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意心智,而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恰恰异化了这种写作的真正意义,使其成为一个纯技术,纯功利的写作教学的模式,要多动脑,采取多样的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写作方面一定要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困惑等。”
从反思的内容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对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训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实际情况预估的反思,对备课的反思,对教师自身把握课堂的反思,对课堂实效的反思等等。
拿以上列举的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记一辆纺车》教学的反思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在她的教后记中也写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备课的反思,认为自己备课欠考虑,未考虑到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差异,二是对自己课堂应变情况的反思,应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因势利导,三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不但激励自己。这就是于老师自觉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反思的内容是比较灵活的,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就要想: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好听课;学生的落实情况不好,老师就要想: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落实。
从反思的态度上来说,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的行为,如今许多学校的备课本上都设有“教后记”这一内容,然而许多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教后记”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外在的形式,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酝酿,思考,琢磨的结晶,绝不能只是肤浅地笼统地随意待之,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因此只有认真,端正,执著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桑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反思是要求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变能力,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有效课堂感悟篇五
针对于有效课堂改革和发展,是一个严峻性话题,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首先,如果有效课堂不是有效,那么成绩提高不理想,事倍功半,在教学中花时费力而收获不理想,因此,有效课堂,不只是简简单单有效。我认为,有效课堂,应该要做到最大化吸引学生兴趣,那么如何做到最大化吸引学生兴趣,而能够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虽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如果从这里入手,那么我们教学工作岂不是事半功倍,因此,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分析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获得新知识是否有关联性,如果有,怎么开展这一节课,如果木有,如何引导学生新知识传授和接受,因此,有效课堂是个新颖话题也是一个严肃性话题。
比如教学高年级和低年级数学区别行就比较大,首先低年级数学容易教学但是需要老师的各方面引导,而高年级需要不仅仅是知识丰富、也需要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加强,综合素质的提现,是一个在低年级的全新体验,也是对我们人生观一种提现,因为在高年级中,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就是大人,导致做事情思维误区,从而发生不良后果。
有新课堂,如何进行最大化教学,首先老师只有充分理解课本,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化,用多媒体ppt和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表达,这样有效课堂能够有些收获。
有效课堂感悟篇六
心理活动课教学,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品这门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一开始我努力想把他上成思品课,在备课时,创设情景、课堂活动、课堂讨论、设计问题这些环节我都精心设计。欲使每一堂课都以思想品德课的模式呈现。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以及心理活动课中的不理想,使我认识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于是我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活动观念,发现心理健康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授课内容、方式、语言都与一般文化课有着一定不同。它涉及知识领域广泛。在活动中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行散神不散而实践这一教学要求就需要依托课堂讨论来完成。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讨论,另一种是全班讨论。通过讨论不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还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成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在讨论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现将课堂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情况反思如下:
各班按4——6人为一小组,但这样的分组导致有些小组参与性强,有些小组成员因比较内向或不善于言语表达又缺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织引导而参与性不高,往往围坐在一起讨论与问题无关的内容。讨论成为他们闲聊的机会。这样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面对这样情况,指定较活跃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有讲述、整理、发言视情况轮流完成。每讨论一个问题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奖励。同时,记入班级管理记录中。这样讨论时声音轻了,一些不太爱动脑筋、懒惰、内向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不在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同时提醒强调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小组成员要把自己小组的精神智慧展现给其他小组。比看谁合作最好,谁精神最可贵。当发言学生做到这一点时,应及时鼓励称为:某组精神。学生的团体意识争强了,把每个小组的特点都展现出来。
例如:《如何与老师沟通》一课时安排三次讨论“有关赞美老师的颂词”“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关心”,一些学生害于面子不发表言论,课堂死气沉沉。心直口快的学生一说讨论马上就高兴手舞足蹈唠起闲嗑了。认真学习的学生抗议了。喜欢玩的学生高兴了,教学效果不佳。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只选择一个讨论价值的问题去讨论以达到活动课目标。
以后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设计一个课题,这个课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值得讨论,而且讨论目的是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
这样整堂时间宽裕教学过程清晰,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一开始,为鼓励学生要听完他们的发言,如果思路对的,我就说:“很好”“好的”回答和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我就会说:“你的想法很特别,很好”如此一来学生听得稀里糊凃心里直嘀咕到底对不对?我还总是重复学生的语言。这些话都是无意义的。对于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往深度方向思考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如此一来讨论显得单调,有时会让学生偏离活动目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比较茫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后来听了几堂示范优质课后。有了一点认识和体会。一方面,备课时,备学生这方面不充分,考虑问题的角度单一,加上教学经验不丰富,课堂上应变能力、个人素质、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我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问题设计不够生活化,上课时没有进入教师角色,教学过程生硬不灵活。之后在点拨引导时我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他们的生活状况来看待他们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反面的回答,我不自己做判断。而是请其他同学说说对这个回答的看法。这样,师生点评、生生点评使得整堂课的点评和引导变得生动起来。这个点评和引导实在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环节,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留心,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不断进步。我想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吧!
通过课堂讨论,课堂就会变得形式生动内容充实。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成功地驾驭好课堂教学这一过程。需要自己把握课堂纪律,备课充分。特别要备一些“特殊学生”。同时,选题要典型、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情趣、点评要深入,语言要恰到好处,有幽默感。这些都需要自身具备高超的调控能力。而能力的拥有无疑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索实践,才能有所进步和创新。
有效课堂感悟篇七
小班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因此,数学活动宜生活化、娱乐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所以这次的数学活动,我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起来的,对于这群幼儿来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个幼儿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本次活动我执教后,王老师提出整改,由郭伟华老师再次执教。在教案优化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前预设:寻根、把脉——遵循学科的特质。
心理学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操作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协调。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游戏正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数学经验的良好途径。”本次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学做小工人”激发幼儿情趣,在玩中逐步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同时《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本次活动就是在情境中通过包装饼干、穿链子、串糖葫芦,在这样的生活情境轻松学习数学。我认为本次数学活动还是能够遵循数学的学科特质的。
二、课后反思:微格、诊断——实施课堂的有效。
我园一直致力于研究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相关在本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方面的有效性不够,需要在后期进行调整与改进。
1、导入的有效性。
数学活动的一般模式是唤醒经验——形成新经验——运用新经验。在活动的一开始进行集体活动:复习5以内的数量,让幼儿说说1-5的数字的含义。在上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导入环节,没有激发幼儿关于数量的经验,反而是一开始就把孩子问闷了。孩子对于5以内数量的概括意义没有了解,让孩子们来说3可以表示什么,4可以表示什么,太难了。建议在活动中直接开门见山,提出要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来当老板,雇佣你们当工人,好不好?老板今天要聘用三种工人,包装饼干的工人,串手链的工人,串糖葫芦的工人。
2、情境的有效性。
活动创设的情境,“小猴开超市”,但整个后续的活动已经脱离了这个情境,缺乏情境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建议将情境直接设定为“学做小工人”,老师来当老板,孩子们来当小工人,让孩子们直接了解操作要求后尝试自主操作。
3、评价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因差异资源而精彩,在数学操作后的评价交流环节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有寻找差异资源的意识,但在差异资源的选择上,我寻找的两个样本分别是:1个错误的和1个正确的,其中1个错误的.是会数但取错数量的幼儿。其实,在取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样本:1、不清楚操作要求,随便取物的样本;2、清楚操作要求,但取物时没有数清的;3、正确的,在这样的三类样本中通过差异资源的呈现,让幼儿逐步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同时,教师的评价话语体系要能够追问出幼儿的思维轨迹,今天我在课堂中的提问是“你加工的是什么食品?是几个?”可以改成“这个工人是按要求工作的吗?他串的糖葫芦是可以用这个数字表示吗?”这样可以兼顾到下面在看这个操作的其他大部分幼儿。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要跟上,适当鼓励幼儿。(错的:产品不合格没有关系,再去试一试;正确的:你真是个聪明、能干的小工人!)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复杂综合的工作,新的教育理念也向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通过本次活动,做为青年教师的我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观念和理论水平,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理论和实践结合,设计更好的活动,适应新时期新型教师的需要。
有效课堂感悟篇八
磨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指针指在正中说明左右两边的`物体怎么样?指针偏向左边说明什么?偏向右边呢?这样的设计,我们觉得更加有效。探索环节,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程一个必有的环节,但是组织不好既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且会导致课堂无法调控。在第一次试讲中由于小组学习没有组织好,所以导致了整节课没完成教学任务。经过我们组全体成员的讨论,最后设计了“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数学式子,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可以吗?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大屏幕上的活动要求(1、先从信封里拿出式子在卡纸上摆放整齐,2、然后讨论出分类的标准,3、最后按讨论的标准分一分。)下面请同桌的两个人为一组,活动开始。”小组学习活动,很好地完成了合作探究的任务。最后的练习环节是我们组本次活动的主题,要体现练习的有效性,我选取有针对性、典型性的练习素材,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
有效的探究活动,就是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探究价值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从自己动手实践中归纳出结论。本节课重点是方程的意义,我大胆的改变了教材编排,通过学生观察天平图自己写出不同的数学式子,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1、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数学式子,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可以吗?2、刚才由于选得标准不一样所以分得结果也不一样,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等式。请同学们把不等式放进信封里,把等式进行分类?通过对式子进行一次一次的分类,层层推进从而得出方程的意义,以及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都是孩子们自己参与,亲身感受,不是硬塞给学生,而是采用逐步渗透、深化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防止了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通过合作与交流拓展思维。
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层层递进,不断提高。体现出这样几个层次:巩固练习题——判断技巧题——实际应用题——拓展提高题。通过基本巩固练习题、判断技巧题检验学生在本节课中对方程的意义,以及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的掌握情况。在基本练习第一题后我设计了一个画图题,用图形象的表示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在练习这个题时每个班都只有几个同学能完成,后来我想既然达不到有效练习的目的干脆就取消这个题目。
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出示了我的重庆之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找出方程。然后又设计了两个拓展提高练习题目,这两个题目也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优良品质。
这次磨课过程,是我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通过磨课,我们知道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方向;通过磨课,我们创造了最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磨课,我们创新了教学理念;通过磨课,让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有效课堂感悟篇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考虑的王国。“英国教育家爱德华o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赞可夫说:”教会同学考虑,这对同学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给同学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同学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沿着额头,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是符号中的什么号?“同学立刻回答:”问号。“”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身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干,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发明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教同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启于思,思启于?quot;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发明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干引起思维,才干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同学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同学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同学发生问题始,以发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故,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问题意识培养提出的原因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同学,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论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呆板,主要靠同学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有着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究其原因可从教师和同学两方面透视。过去,教师教育观念陈腐,对”问题“的研究角度出现了偏差。从”精讲“的角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掰开、揉碎、深挖细掘,讲深讲透,同学不用考虑就能明白,实际上降低了同学思维的层次和价值,从而养成一种惰性:同学不愿意去考虑,也考虑不出什么quot;精问”这经典术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研究的“问题”大多是教师的问题,而很少从同学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身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使课堂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同学有问题而不敢问,不能问。在保守的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送上,教学中的训练停留于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同学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上课也怕同学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害怕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堂无关。正因为:多年的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仍没摆?quot;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式的传送知识和同学为主体的答问式的接受知识的基本套路,使同学被动学习的状况突出,表示在上课走神,质疑困难,理解能力差,考虑方式不正确。教学方式的不灵活,禁锢了同学的考虑,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同学背上繁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同学失去了自主考虑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教学效果也不好。从同学方面来看,学习的价值取向进入了误区。学习是为获取功名谋得职业,还是为空虚和发展自我?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中,由于“学而优则仕”的用人选择制度使得同学疯狂的追求考试成果。这种追求使同学对知识的尊重蜕变为对教材和教师权威的崇敬。因而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不敢有不同见解和怀疑。这种接受式学习使同学变成了课堂的奴隶,思维逐步变得僵化,缺乏自主思维的习惯和独立人格,以致丧失了自我。由此可见,保守的教育可以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身的意思去教同学,凡是同学的才干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同学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同学苦恼多了。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同学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同学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同学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同学考虑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培养同学会提问是教育更新的关键,是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必需。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
摘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课堂有效教学与反思:
(一)、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课堂教学有效反思
(三)、反思与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科学、审慎地反思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理念,并以一种传承、扬弃的理性态度对待它们,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如何认识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当今的课堂教学缺少什么
1、牵引多,引导少,教学中缺少智慧的生成。
2、关注目标多,设计过程少,缺乏系统的反思。
3、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4、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1、泰勒: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2、布卢姆: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而不是去表述教学的理想、愿望。
3、马杰:必须包括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
--关于教学活动的组织
1、活动形式应多而不乱,要有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作为支撑。
2、活动设计应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3、活动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教学管理者的关注
1、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是教师是否在每个环节都充分关注了学生?
2、教师的主体性是否彰显?
3、课堂中是否有师生智慧的生成?
(四)、如何打造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策划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既可揭示新知,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新的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益。
2、问“听懂了吗”还是问“还有问题吗”?在课堂上,教师常问的一句话是:“听懂了吗?”与“还有问题吗?”,这两种问法究竟哪一种更好?体现出东西方文化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如果提不出问题,还谈什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怎么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呢?又如何生成有效课堂呢?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二、课堂教学有效反思
(一)、教学实践活动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进行反思,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主要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不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二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
1、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是否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反思,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地组织教学。因为从课前反思中可以估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方面是否容易。然后根据学情预设出有活力的教学环节,既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又调动学生上课的极积性,提高参与面。
2、备课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应反思:备课的目标是否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是否注重教师教学行为有益于学生的发展。采取丰富多样备课形式,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新路。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计划回答问题时,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后进行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课后反思可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这类型的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这堂课学生有收获吗?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达到课标的?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重视课后的总结、反思,哪怕是一个浅显的问题,也应该认真推敲;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能给出几种解法的层面上,而应该从规律上、本质上去找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方案还能优化吗?细节代表着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反思与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定位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力求“新”、“实”、“精”、“活”。
新:教学理念新,教学设计新,教法学法新;
实: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平实,教学目标当堂落实;
精:自学问题制定精,教学内容组织精,学生活动安排精,教师指导少而精;
活:学生的情绪状态、思维状态被激活,反馈评价方式活,预设生成调控活。
(二)、反思备课各环节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弄清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其次、发挥备课组的功能,积极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讨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准确、明了、精炼,把要教学的内容中存在的疑惑,尽量在集体讨论中得到解决。用最少的问题覆盖最多的知识,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对自己所备的课进行反思改写,直到真正满意为止。
(三)、反思课堂结构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取舍或颠倒前后顺序,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进行合理地调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训练,要尽量避免集中练习,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进行,讲练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反思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1、旧知的复习要做到精练和实用。旧知复习是根据知识的本身的特点、教师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而定,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复习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扫清障碍,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新知的引入要体现自发和自然。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直到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4、新知的巩固要注重及时高效。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的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内容的设计要紧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并做到触类旁通、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
5、在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牢固确立课改新理念,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教学宗旨,不断改进备课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探索学法指导和教学方法的新途径,才能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五)、反思课堂教学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1、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目的要明确。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促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活动内容要恰当。课堂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真正反映学科特点,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相联系;课堂活动品质要高。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活动离不开高水平的思维参与。课堂活动设计要以提升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为宗旨,围绕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认知能力方面来展开。
2、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启发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进行质疑、探究和创新。要把案例学习反思,困惑问题反思与教学反思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在教学反思中学会反省,学会发现。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要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学到新知识,学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总而言之,不论哪一节课的教学,教者都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处理得较好,哪些地方需进一步改进,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案后,还应反思对课堂教学改进的理论依据,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是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通过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不断提高的,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反思能促使教学高效进行,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有所偏失
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阻碍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如一些教师无视学生的理论需求,在教学中,通常对讲课主题“信手拈来”,想到什么讲什么,完全脱离政治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吊起学生的好奇心,但致使在政治理论方面的教学缺位。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政治理论掌握不充分,给学生复习功课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当下的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仍以教师“板书+讲述+练习”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虽然具备一定的传统教学优势,却无法打造高效政治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进行教学,同样,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需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记录并记忆相关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未能有效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而且事倍功半,不利于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打造高效初中、政治课堂策略
针对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并以此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构建有效性课堂的基础,也是前提。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一旦培养起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科的学习中,进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高效学习。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转化为更加有趣的知识,从而构建充满趣味的有效性政治课堂。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声音、视频、动画等特点,创设政治情境,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体验,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之中。
(二)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政治学科,参与教学课堂。然而,在目前的政治课堂上,教师片面注重“教师的讲授”,整节课从头到尾几乎都是教师主导、学生倾听,没有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索与讨论的空间。这种缺乏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教学,对政治知识的传输及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从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度、广度及思维发展程度入手,积极发动他们有效参与课堂,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质量。
(三)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活动组织、巩固练习,任何一个环节的设置都需要教师精心、合理地设计与安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需以学科特点为依据,有选择性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发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有效性课堂参与度。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原理的掌握,使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二
信息时代下,职业院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就变成了职业学校重要任务。伴随着近些年问题式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使得问题式学习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更能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能帮助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遇到的问题。但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开展问题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一、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
1.1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认识不足
信息时代的发展,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能够让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升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积极性和思维判断能力。但是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培养还不够重视。
1.2教师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了解不全面
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本理解不全面。新课改体制环境下,很多院校都针对新课改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教材更新。本次教材的更新和以往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存在很大的不同,新课改后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材料主要是以信息的交流为主要目的,并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作为教学的中心,同时注重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但是想要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教师能够全面的了解信息技术课本,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2、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较弱。由于每位学生所在地、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的不同,也就是使得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还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职校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学习过程已经形成习惯的思维方式,这种传统的思维主要就是教师针对课程明确的指出具体的操作方式,这种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学生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操作能力差。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只会运用简单的文字处理、网页设计和图片美化等操作,而对于学生对于计算机中软件工具的运用了解还不够,更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问题。因此,探索新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基础至关重要。
二、问题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1教师进行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当前学生对于直观性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印象,学生能够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完成任务,而教师也能够利用这一点进行问题和情境的创设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excel统计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函数sum和countif函数使用的基础上,来动手操作其余函数max、average、min和排名次的操作,在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疑虑,让学生都认为自己操作错了。因此,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能够将学生函数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堂提问,让学生们在进行函数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函数正确操作方式。
2.2教师能够在习题教学中也进行问题创设
在信息技术的习题教学中,很多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通常采取就题论题,教师能够出示一题,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问题的解决。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能够利用原型题,先让学生们自己对于课本中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对于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然后给学生进行统一的解答,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章中,教师能够先给学生讲解一些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简单而实用程序的制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程序设计和制度的魅力,然后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先自主进行后面知识的学习,并先尝试着设计和制作程序。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程序的展示,鼓励每位学生进行自己设计程序的讲解,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能够指出学生程序设计中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理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小结: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已经变的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并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和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立体化,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三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几乎不用“×”,而是用“?”来代替。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是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具体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取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四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但对于“高效”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了提高成绩,我们加班加点辅导学生。仔细想,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课下补,剥夺了学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时间,其实收效不大。课堂低效,老师累,学生作业量大,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果能达到高效课堂,能使师生都能从低效耗时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刚开始进行教学实践时,课堂上我无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转换,尽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在课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现,自己都觉得很可笑,更别提什么高效了。想过退缩,但有点心不甘,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在一个月的不断磨合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每节课后不断的反思中,我都在问自己:我上的这一节课有效吗?应如何改进?怎样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同时我也对“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活跃的气氛,更需要的是安静的思考,需要学生心灵上的理解与感悟。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体会: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想,教学也不例外。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决定”着一节课质量的高低。课上精彩一刻钟,课下就要几天功。老师在课前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一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进行什么样的情感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选用哪些好的训练题目,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下有效地学习,用多长时间解决各个教学环节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流程细节的精彩设计,都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与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我们的教案备得有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们一直在备怎样讲,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在40分钟完成。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久而久之,举手的永远是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非常被动。我们总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生不会学习。我想,这与老师的教案有关。我们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课前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效预设”、“有效准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预设问题准备练习要有差异。老师事先把备课组集体研讨完成的导读单发到学生手中,做到课堂前置,作业前移,回收批阅,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形式多样地展示学习成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个人的精心教研和备课,再加上集体备课的智慧,课堂才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看学生收获了多少。这样教师就要敢于少讲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尽量把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要必要、恰当、有效
多媒体手段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 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另外教师还必须熟悉其特性,熟练掌握,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五、注重课堂效果
数学本身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利,教学方法不得当,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高效课堂的“先学”,要求学生一定得先看书自学。我对此有点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如果知识较简单,如五年级的《粉刷墙壁》《百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查找有关的信息。在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能产生了一些疑问时,让学生自行看书,然后小组讨论;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除法》等则一般先激发兴趣,再引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时学生往往不需要拿书。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上组内通过先合作讨论的方法,达成统一的意见,然后再安排各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参与评定、打分。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有的意见统一,有的则有争议,有争议的内容则由教者稍加点拨,课堂上师生、组内、组外生生沟通和合作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在有效进行教学后,更多地把关注留给了课堂上的学习小组,留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地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现学习过程的机会。无论课前还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原则上,怎么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课堂,更主动的学习知识,便采用哪种方式。我们离高效可能还较远,但至少应该做到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等待到期待。从等待听老师讲,趋向于期待讲给老师听。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从接受老师的知识到自觉获取知识,合作解决问题。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课后反思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的反思是否真实有效,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课后,应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优良品格。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有感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夯实自己的平时课堂,利用每一次平时课的机会磨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数学气质的老师,从而让自己今后的数学课堂更加吸引我的学生们,使师生共同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教学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师。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五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有效课堂的实施与策略》,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提高课堂教学言语艺术的策略。
言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架起师生知识和感情交流的双向桥梁。教师言语科学规范,思路清晰,恰当准确,感情丰富,生动形象,可以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就能唤醒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言语基本功十分重要。基本功扎实了,语言表达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实质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在爱学、乐学的氛围中主动的获取更多的知识。
1、 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言语体现出的艺术性是教师日积月累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精华和结晶。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有计划、有意识的积累、背诵一些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典故、故事,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名言或是从群众口语,只要是有益或有哲理性的词汇或言语,教师都可以多听、多读、多看、多写、多记,通过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教学中一旦可用,便可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灵活取出,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的为我所用。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外在知识的学习吸收,更应注重内在修养的自我提升;要广泛涉猎,做博览群书的“杂家”,做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幽默风趣地表现出智慧和才华,才能在教学领域里利用教学言语自由地发挥。
2、 教师要不断磨砺思想,训练思维。
思维与言语密切相关,言语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和表达方式,是思想的直接显示,思维的方式决定了言语表达的顺序和逻辑,言语反映思维的内容和发展的动态,思维的发展制约着言语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言语表达水平,进行思维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教师要进行思维广度的训练。思维广度是指思维的发散程度,是指思考者看问题,想事情时能够围绕一个观点或中心,并将思维视角分散开来,全面与细节,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思维兼顾的程度。教师思维具有广度,知识表达既全面周到,又无懈可击,才能使学生在自己教学言语的引导下展开广泛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思维广度训练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进行言语教学时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左右逢源的物质基础。第二,进行思维广度训练,如充分联想等。其次,教师还要进行思维深度训练。思维深度指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独到程度和深刻程度。思维深度要求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问题提出独到透彻,入木三分的见解。思维深度训练需要教师调动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易于深度思考的问题,不停留于问题表面的肤浅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更深层次去探究事物或问题的本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有效课堂感悟篇十六
作为一线教师,新课程改革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聚焦课堂,立足课堂,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有效课堂.有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往往没有或者是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我认为教师要想使课堂有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有效课堂.
作者:赵景艳作者单位:临沂实验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20xx“”(7)分类号:g42关键词:【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9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