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学习或工作生活中的一种感悟和体验的总结,从中我们能够领悟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每到一段时间的尾声,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写下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既可以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梳理,又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总之,心得体会是一种重要的思考和成长的记录方式。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各有特色,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一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不可磨灭的伟大篇章,而于都作为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地点,承载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于都独特的长征精神,更让人们从中汲取了宝贵的心灵食粮。回顾于都长征精神,我深感敬佩和钦佩,也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启迪。以下是我对于都长征精神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于都长征精神让我深刻理解了坚定的信仰对于团队的巨大作用。在长征途中,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的群众,都信仰共产主义事业,坚定地跟随党。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使得追随者们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这种信仰,不仅是一种精神支柱,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于都的人们也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强烈渴望,他们知道只有通过长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使得他们在严酷的环境下能够坚持下来,实现了伟大的长征。
其次,于都长征精神让我明白了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在长征途中,由于各种原因,队伍经常面临着严峻的情况,但他们从未放弃,相互之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团结和互助。正是因为大家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地前进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而于都的群众更是发扬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精神,为红军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不仅凝聚了力量,更打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心。
第三,于都长征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长征途中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生死考验,甚至还有牺牲和受伤。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于都的人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坚信只要坚持就能够战胜一切。正是因为这种坚韧的品质,他们才能够坚持到胜利的彼岸,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这种坚韧的品质,也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具备的。
第四,于都长征精神激励我对于都的敬爱之情。长征途中,于都人民给予红军无私的帮助和支持,甚至到了为红军送行的地步。这种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让我十分敬佩和感动。他们不求回报,只是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热爱。正是于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红军能够在长征途中得以生存并继续前进。这种爱国情怀,对于于都和中国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最后,于都长征精神启示我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应该秉持着坚定的信仰,团结他人,锲而不舍地追求我的目标。我要学会不怕困难,不退缩,对困难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我也要学会珍惜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告诫自己始终保持感恩之心。通过长征精神的启示,我相信我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于都长征精神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激发了无数人们的斗志和勇气,更为我们开拓了自己的思想和视野。通过对于都长征精神的思考和感悟,我深切地明白了信仰、团结、坚韧和爱国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在生活中充满信心和勇气。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今天,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使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始终秉持理想信念的力量,秉持崇高精神的力量,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草根,咽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等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走上了抗日救国前线。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或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广大红军将士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用长征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经受考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共同为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要实现全国13亿人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凝聚一切正能量。大局意识,就是要看的长远,不计眼前得失,从而得到最长远,最广最多的利益。长征中,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整体。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真正做到了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
大局意识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大局意识首先反映的是政治立场,就是高度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来思考处理问题,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关注大局、理解大局、维护大局的能力。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弘扬长征精神,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万里长征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千里沼泽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
党员干部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天的艰苦奋斗,我们明天的更加富裕,需要今天的艰苦奋斗。因此,发扬红军长征胜利的法宝——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大步走向富裕的时候,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不但不能丢,还应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之成为自觉。党员干部有了艰苦奋斗这个本,有了这个基本政治素质,就会有进取之气,在思想上、感情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为民谋利;在作风上,虚心倾听百姓意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力戒奢惰,克服享乐主义和娇奢之气。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党群关系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根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时期,党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长征途中,在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战略目标的转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长征之路,红军所经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创造了优秀的工作业绩,形成了基本和谐的党群关系。但是,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庆祝建党101周年之际,曾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流失状况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密切联系群众满意度最低,仅为35.6%,党群关系不容乐观。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党最终就会丧失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克服官本位思想,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秉承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作风上深入、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依靠,与群众同甘共苦,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切实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只有理解长征精神,才能理解我党由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新的长征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三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段历史的传奇。于都长征路线,是长征中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路线。这段历史见证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也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的历程。作为一名普通人,通过了解于都长征的历史和文化、体验于都这片红色土地的风土人情,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革命精神,慨叹着红军艰难卓绝的血泪历程,倍感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
第二段: 见证于都历史文化
于都是红军长征中途的一个重要驻脚点,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在于都县城,有着众多红色历史文化遗迹,如金源广场被誉为“红军长征打靠天下第一仗的金源大捷的胜利广场”,其中建有毛泽东题词的金源纪念塔,寓意其为红军在于都的胜利向世人宣告了解放即将到来的消息。此外,在于都县内依然留存着红军当年住宿的洪英房、南庄房、大桥房等许多古建筑,深深铭刻着红军壮志凌云的豪情与气概。
第三段:追寻于都长征之路
漫步于于都县城,重温着红军长征的历史,触摸着红军当年留下的奋斗足迹,仿佛心灵也在悄悄激荡着革命烈火。体验于都长征纪念馆,更是一次结合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感受。长征纪念馆不仅收藏着红军长征期间留下的珍贵文物和照片,更有红军长征机关文化景点,展现着红军在宛转的山路上沿途开展的革命文化、民间文化,包括了长征歌、永不消逝的红光、军歌嘹亮等文化遗产,真实地再现了长征的革命历史场景,让我深入感受到长征的精神气魄。
第四段:感受于都长征红色文化
于都长征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于于都人民的思想影响和灵魂洗礼。于都县内的红军文化街区,作为红色文化景点,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如红军绘画广场、红军文化广场、红军建筑群、红军足迹等场所,让我体验了红军时代的起伏沉浮、结下的深厚感情,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滋润、沉淀,愈加坚定了信仰。
第五段:反思与展望
于都长征之旅,让我感受到了革命的气息,也让我对新时代的使命有了更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在这个新时代中,我们要去传承、发扬和弘扬于都的红色文化、理念和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更要以红军长征为鉴,在奋斗中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与伟业,为我们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总之,于都长征之旅,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而且从红色文化层面,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长征精神在历史进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质意义。它切实地启示我们,现在要时刻保持爱国主义的热忱,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不断向着美好的梦想迈进。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四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在他们进行这种丑恶行经的同时,我们更要勇敢面对。以极大的信心和毅力来面对挑战。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显示中国的世界地位,让世界人看看中国的强大,不让外敌有机可乘。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于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五
于都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这一历史事件激发了一代人的斗志和奋进精神。长征让人们认识到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我有幸亲身参与于都长征纪念活动,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力量。在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团结协作的力量、不畏艰难的勇气以及自我奋斗的努力。以下是我对这些主题的一些个人感悟和体会。
首先,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深远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越的历史探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强大。尤其是在于都长征这一段艰苦跋涉的旅途中,中国共产党顶住了各种艰难险阻,将党的红军连续引向胜利。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就能够突破重重困难,站立于胜利之巅。
其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征途中,红军没有放弃他们的信念和追求,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其矢志奋斗。这正是长征精神所要教诲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前进的方向,是战胜困难的动力。我深刻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内心坚定,困难也不足为惧,甚至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催化剂。
再次,团结协作是长征精神中的核心要素。长征途中,红军内部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力。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令人感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团结的集体,能够凝聚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就像长征过程中的红军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迎来胜利。
此外,长征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勇气印象。在于都长征中,红军队伍敢于面对艰险和逆境,从容不慌地应对各种挑战。不论是极端的天气还是险峻的地形,他们都不畏艰难,坚韧不拔。这种勇气鼓舞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自己理想的勇气。
最后,长征精神也教会了我自我奋斗的重要性。长征过程中,红军敢于面对险恶和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向前。这一点深深地感动了我。无论多么困难,也不能放弃,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以不懈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取得真正的成功。
总结起来,于都长征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困难的历史篇章,但也是一个展现出伟大力量和勇气的历史事件。长征精神在我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让我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坚持信念、团结合作、勇于面对、不懈努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于都长征是历史的瑰宝,长征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六
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征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里程碑。其中,于都是长征的重要一站,是1928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长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无私奉献、坚定意志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首先,长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无私奉献的伟大。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指战员,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舍弃了亲人、家园,背井离乡,踏上了艰苦卓绝的征途。他们不顾生死,不计身家,无私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富强的中国。这种精神让我深刻地明白,只有无私地为集体利益而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其次,长征教会了我坚定的意志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红军指战员的意志。曾经一度,敌人四面楚歌,弹尽粮绝,但他们仍然没有丧失信心和勇气,坚持到底。这种顽强的意志力让他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生活和学习中,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想起长征中红军战士们时刻坚持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自己,而不是退缩。
再次,长征告诉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长征是一次团结合作的伟大事业,只有共产党和红军的团结和合作,才能战胜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长征中,红军保持着严密的组织纪律,共同进退,真心互助,这是他们能够战胜艰难困苦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长征中的团结合作,中国革命才能走向胜利。这种精神告诉我,在集体合作中,每个个体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收获更大的成功。
最后,长征给了我信仰。长征是一次信仰的征程,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下去,是因为他们相信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种坚定的信仰,给了他们不灭的希望和力量。在生活中,人们也需要信仰,它是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精神支柱。长征让我明白,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在困境中找到真正的出路。
总之,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征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无私奉献、坚定意志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伟大精神,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会牢记并传承长征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七
当我们踏上于都这片热土,眼前便展开了大大小小的长征纪念景点。历史上,于都是共产党长征胜利的起点之一,这条长征路上,红军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崇高、伟大和深远,收获了丰富的心得体会。
1.长征路的坎坷和艰难
长征路上,红军穿越山川河流,压倒一切困难。他们不断开疆拓土,敢闯敢拼,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的枪口。我们沿途参观了龙源口革命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朱德故居、刘少奇纪念馆等景点,亲身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成果。
2.长征路的英雄与精神
红军的士兵们抱定坚定的信念,顶着腥风血雨上了战场,他们对中国革命的信念和信仰毫不妥协,始终坚持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初心。我们参观了朱毛岭战斗遗址、张家湾战斗遗址、闽西革命根据地等景点,了解到长征路上的英雄们是多么坚定而无畏的信仰。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无愧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学习的精神榜样。
3.长征路的人民与振奋
长征路上,红军与人民相依相伴,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红军在途中宣传共产主义理念和长征路重要意义,得到了大众的拥护与支持,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我们参观了于都长征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等景点,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群众的凝聚力和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没有人民就没有党,没有人民就没有胜利。
4.长征路的曲折与探索
长征是一条充满探险精神的路途,红军在行进中探索出了一条民族解放的道路,也遭遇到一系列曲折的历史事件。我们参观了于都北戴河会议纪念馆、黄洋界纪念馆等景点,了解到了若干曲折历史事件。长征路上的曲折与探索是我们革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提醒我们,我们党始终需要保持革命先锋队的探索精神与勇气。
5.长征路的坚守与建设
红军的长征路虽然充满了困难和艰辛,但他们在延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积极展开工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成功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烈士陵园等景点,了解到了长征路结束后的艰难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建设不仅需要远视的战略眼光,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付出、牺牲、贡献,让我们每位中国人都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在于都这片红色之地,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了长征路的坎坷和艰难,也涤荡了长征路的英雄与精神;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长征路的探索和反思,也更加坚定了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我们不仅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精神,更需要传承这种精神,把我们的革命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八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了更好地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我特地前往了长征第一渡进行了参观,近距离了解了长征的历史,深深地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下面就是我从参观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一、展览的内容丰富多样
长征第一渡是红军在长征中经过的地方,也是红军长征的起点。我参观的展览详细地介绍了长征第一渡的历史渊源、红军的毅力与智慧、革命英雄的无私奉献等内容。在展览中,我得以看到真正的文物展品,感受到了长征时期的艰苦生活与无畏精神。尤其是那些旧时黑白照片里的红军士兵,他们的无畏,坚定的理想信仰,让我感受到了红军的精神。
二、长征精神的意义
红军对于中国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的长征是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关键性事件之一。而长征精神就是红军长征中坚韧不拔、甘于奉献、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精神。长征第一渡的展览中,我能感受到这种精神所带来的鼓舞与力量。在现今社会,很多人面对的困难可能没有那么艰难,但是我们也可以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三、红军征程的厚重历史
长征历经的艰辛让我十分感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现代史的一场伟大风云。展览中介绍了红军的长征历程,长征的历史意义也是深刻而重大的。从这个展览中,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火热,感受到了长征中跌宕起伏的历史。历史是红军征程的一部分,而忘记历史总是导致错误的一个关键点,因此我们应该温故知新,去重申并维护革命的历史。
四、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
从长征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仅关乎历史,更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着紧密关系。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像红军般坚持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也需要通过革命的历史经验去促进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不懈,如果不尝试,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五、贴近亲近革命先烈
去长征第一渡参观,近距离了解长征的历史,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与精神。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伟大的历史学问,深刻而真实的切身体验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好的了解,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铿锵有力,也感受到了先烈们的无畏勇气所深深打动。
总的来说,长征第一渡展览让我对革命历史和伟大的红军长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次参观,不仅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而且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时今日的和平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九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将于 9月1日晚8点播出大型公益节目《
开学第一课
》,看完后改节目后,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下面小编分享3篇关于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北上,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了战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带三尺长,草地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是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在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哪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去追寻火红的太阳!
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从毛主席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一些伤病员,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中我感到自己很惭愧。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围着我转。我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一看到别人拿我的东西,我就会大叫,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
大家好,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非常荣幸能够参观长征第一渡的旧址。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到了长征历史的背景和意义,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参观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长征历史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国民党追击而进行的一次艰苦的战略转移。长征历时两年,经历了无数次惊险的危机,到达终点时,只剩下不到万分之一的人员。其艰苦程度不亚于摆脱四百年艰苦历程的奋斗历程。
第三段:领略长征第一渡的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大、最难的一次战役就是渡过金沙江,一旦成功,便能够达到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保证继续战斗。红军历经三次尝试,于1935年9月29日晚上9时发起第四次进攻,终于攻占了宣威渡口,打通了红军北上的道路。长征第一渡的胜利,为之后若干次战斗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也标志着长征成功的开始。经历了波折的红军,终于在金沙江畔启程,向着翻越“雪山草地、草地沼泽、草地沙漠”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的终点——延安。
第四段:感悟长征精神
在长征第一渡的旧址上,我深刻感悟到了中华民族的长征精神。这份精神包括无畏的斗志、为民族复兴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顽强不屈、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这些精神把中华民族逼到了绝路的边缘,但它确确实实肉身而行,孜孜以求,最终通向了光明之路。
第五段: 总结
长征第一渡旧址是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史、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领会到革命先辈在长征历程中的艰辛与牺牲,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巨大牺牲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它让我们记住历史,感悟民族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9月1日晚8点播出大型公益节目20xx《
开学第一课
》 。今年的主题是 “先辈的旗帜”,将围绕“长征精神”,为同学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下面小编整理的20xx开学第一课传递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欢迎借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其中有一段红军战士们过雪山的故事使我犹为感动,也令我领悟到了学习上也必须具备这种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作风。
红军战士们一路杀敌,夺取泸定桥之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夹金山。在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忽而下雪,忽而下冰雹,忽而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克服了衣服破的,草鞋烂的,没有棉衣、棉鞋,更没有绒帽、手套等困难,手拉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向巍峨的大雪山进军。由于雪下的很大,积雪也很深,不少红军战士们都陷在了雪堆里,难以逃脱。此时,就有许多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把他们扶起,处处体现了长征路上战友们之间浓厚的兄弟般情义!翻越雪山固然艰辛,但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在经过了20xx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建立了人我们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所以,我们应学习他们的舍己为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长征是什么在我这个年龄已经是很模糊的事情了,只是听家里的爷爷经常说起,慢慢我长大了对待长征这段历史越来越感到神秘了,终于今天我决定好好去感受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尽管,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我们要把长征的精神当作学习的动力,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
毛泽东曾说过:“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当我们成功时,不要自认为自己了不起,我们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虚心的学习科学知识。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因取得一点成功,而忘了自我。每时每刻都按一颗真诚的心去学习每一学科知识,对自己的知识永远都不要满足,要不断的努力奋进。这样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对长征的理解你们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可以和我分享呢!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想那七十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到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
长征精神的启示: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第二,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第三,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聚集在鲜艳的国旗下缅怀革命先烈,站在这里,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一幅幅英雄烈士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从到;从到……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我们知道在通往开国大典的坎坷道路上,他们是一块块坚实的石头,让革命的车轮轰隆碾过;我们看到在轰轰烈烈的红土地上,他们用高大的身躯,挡住了罪恶的子弹,他们用浩烈正气和崇高理想,为我们描绘了光彩夺目的壮丽画卷,他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他们视死如归,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解放,他们把旧世界埋葬!
我们没有忘记过去。笑看今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一代代红领巾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争做新时期的好少年。
先烈们倒下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随时做好冲锋的准备。英雄给予我们希望!同学们,我们必须从小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做英雄的好后代,做家乡人民的好后代,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全面准备,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要有爱的能力,能力来自今天的自觉规范、修养,来自刻苦努力的学习。有的同学不能好好地吃饭,挑食现象严重,这样就不能长成强壮的身体;有的同学今天不爱学习,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当我们长大以后,就是有爱父母、爱国家的心情,还有没有爱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规范自己的行为,刻苦地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孝敬父母、报孝祖国。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
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
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二
于都长征是红军长征中的一站,也是长征路上最艰苦的一段。1934年11月7日,红军开始了历经风霜的长征,经过千辛万苦,他们于1935年1月12日到达了于都。在这个小县城中,红军休整了十余天,严峻的环境和久经征战的红军让人们认识到了红军的顽强和崇高的斗志,我也从中体会到了长征中的乐观和坚韧。
第二段:艰难的旅程
长征中的于都是红军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在这个小县城中,红军经历了极端困难的情况,包括严寒、饥饿和疾病的折磨。然而,红军没有放弃,他们忍受着冻疮和饥饿,在艰苦的困境中坚持着。每一个红军战士都表现出了坚韧和无畏的品质,在这段旅程中,他们互相激励和帮助,共同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时刻。
第三段:红军的斗志和乐观
在于都的十余天里,红军展现出了他们崇高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尽管环境恶劣,红军士兵们依然能够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他们互相鼓励和支持,帮助彼此克服困难。红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这种乐观精神对于长征中的士兵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让他们保持了前进的动力。
第四段: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伟大行动,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为实现革命目标所付出的牺牲精神。红军在长征中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从未放弃,一步步走向了革命的胜利。长征给了红军士兵们一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使他们更加坚强和勇敢。同时,长征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共产党的坚定领导,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第五段:对于个人的体验与反思
作为长征中的见证者之一,我深刻体会到了长征对于个人的影响。在红军士兵们的坚韧精神和乐观心态的感染下,我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乐观和坚韧。长征让我明白,只要心中有信念和目标,不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勇往直前。长征还教会了我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尤其是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红军士兵们在长征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让我明白了家人和友情的珍贵,并懂得感恩和珍惜。
总结:
于都长征是红军长征中一个艰苦而重要的一站。在那里,红军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也是红军士兵们顽强斗志和崇高品质的体现。作为长征的见证者之一,我从中获得了乐观和坚韧的品质,也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三
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从长征中我看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的精神,看到信念的伟大指引力,看到共产主义理想的五彩光芒,觉得作为发展对象抑或预备党员的我们应该时刻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做的足够好吗?我们是否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敢于牺牲自己的勇敢?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抱有理想和信念。
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并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四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北上,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了战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带三尺长,草地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是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在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哪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去追寻火红的太阳!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五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开学第一课
有不同的学习主题——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其中有一段红军战士们过雪山的故事使我犹为感动,也令我领悟到了学习上也必须具备这种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作风。
红军战士们一路杀敌,夺取泸定桥之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夹金山。在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忽而下雪,忽而下冰雹,忽而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克服了衣服破的,草鞋烂的,没有棉衣、棉鞋,更没有绒帽、手套等困难,手拉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向巍峨的大雪山进军。由于雪下的很大,积雪也很深,不少红军战士们都陷在了雪堆里,难以逃脱。此时,就有许多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把他们扶起,处处体现了长征路上战友们之间浓厚的兄弟般情义!翻越雪山固然艰辛,但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建立了人我们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所以,我们应学习他们的舍己为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六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直耸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对面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而守城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看,这么危险的环境,红军到底能否战胜呢?真为他们捏了把汗。
战斗开始了。红军发起了总攻。号手们吹起了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一霎时,山谷传来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喊杀声。二连担任突击队,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身后的是第三连,他们还每人带着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看样子,红军胜券在握!
突击队终于冲到了对岸,敌人见势不妙就放起火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都奋不顾身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跟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2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走了。啊,红军战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正因为红军战士有着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才会解放,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通过观看“长征”,知道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战胜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要珍惜今天,为了美好的明天,在新时期、新的长征中,我要努力学习,听党的话不断进步!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七
开学第一课
,一般在每年的九月一日,新学年开始之际播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先辈的旗帜”,向同学们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那么,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下面小编分享3篇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长征,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红军们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目的地。总共长达二万五千里。
这是多么艰苦啊!平日,我们一点路都不愿意走,吃不了苦,可红军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炊事员郭大叔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牢牢地抓着锅沿儿;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一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读了长征,我们要从生活做起,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能吃苦,不怕累,做一个坚强的人。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在他们进行这种丑恶行经的同时,我们更要勇敢面对。以极大的信心和毅力来面对挑战。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显示中国的世界地位,让世界人看看中国的强大,不让外敌有机可乘。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于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八
80年前的前辈们,的确吃了很大的苦。从1934年10月10日长征开始,到1936年10月22日长征结束,各路红军在长征中的总行程达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就历时368天。漫长历程中,等待红军将士的不仅是深山大川、雪山草地,不仅是草根果腹、皮带充饥,更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错误路线的误导和分裂主义的困扰。从瑞金出发到陕北平均每行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死亡,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走到了陕北。
“吃苦是没有用的,如果是在不对的地方。”“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80年前的那群革命者,他们如果改旗易帜、背向革命而去,富贵荣华也是唾手可得;选择革命,却意味着“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意味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甚至命在旦夕。但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锐不可当,让革命之火燎原。心中的理想就是对的方向,为理想奋斗乃至献身就是对的事。这是长征带来的一层启示。
老人们常说,吃苦是修身,吃苦是吃补。鼓励吃苦,是为了锻造藐视苦难、战胜苦难的乐观态度。当年红四团在天降大雨、顾不上吃饭的情况下,创造了一昼夜山路行军120公里的纪录,一举夺下泸定桥。后来1949年,盘踞四川的国民党中将宋希濂,竟想用共产党的办法,爬雪山、过草地、建立根据地。当他的部队乘着100余辆汽车向西昌转移,二野的一个团以55公里的急行军,追上并俘虏了国民党军1200余人,创造了两条腿撵上汽车的神迹。为什么汽车轮子上的国民党军队会败给“两条腿”的共产党军队?那时的红军将士,以理想信念为舟,以血肉之躯为桨,护佑革命航船躲过一个个急流险礁,向着胜利不断进军。这种以苦为乐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信念,是第二层启示。
据统计,长征中先后牺牲营以上干部432人,牺牲的共产党员不计其数。无论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多是由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血洒遵义城,红25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在四坡村,红34师师长陈树湘伤重被俘,于是掏腹断肠,以身殉节。聂荣臻晚年回忆:红军打仗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少数”的实干引领作用,依然是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法宝。此为第三层启示。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乘着汽车重走长征路,深情感慨:“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长征结束80年了,但新的长征还在路上。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走好人生出彩的个人长征,都需要从长征中汲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给养,激发砥砺前行、赓续奋斗的现实力量。正像一句网络名言说的,“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无论前路是否平坦,无论条件是否优越,那份不畏苦、敢吃苦的情怀,我们必须坚持。
于都长征第一渡心得体会篇十九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
开学第一课
》的主题是 “先辈的旗帜”,将围绕“长征精神”,为同学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其中有一段红军战士们过雪山的故事使我犹为感动,也令我领悟到了学习上也必须具备这种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作风。
红军战士们一路杀敌,夺取泸定桥之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夹金山。在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忽而下雪,忽而下冰雹,忽而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克服了衣服破的,草鞋烂的,没有棉衣、棉鞋,更没有绒帽、手套等困难,手拉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向巍峨的大雪山进军。由于雪下的很大,积雪也很深,不少红军战士们都陷在了雪堆里,难以逃脱。此时,就有许多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把他们扶起,处处体现了长征路上战友们之间浓厚的兄弟般情义!翻越雪山固然艰辛,但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在经过了20xx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建立了人我们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所以,我们应学习他们的舍己为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长征是什么在我这个年龄已经是很模糊的事情了,只是听家里的爷爷经常说起,慢慢我长大了对待长征这段历史越来越感到神秘了,终于今天我决定好好去感受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尽管,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我们要把长征的精神当作学习的动力,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
毛泽东曾说过:“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当我们成功时,不要自认为自己了不起,我们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虚心的学习科学知识。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因取得一点成功,而忘了自我。每时每刻都按一颗真诚的心去学习每一学科知识,对自己的知识永远都不要满足,要不断的努力奋进。这样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对长征的理解你们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可以和我分享呢!
我是九零后,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现代高科技成长起来的,是经济大潮流中的"新兴人类",关心的是股票,看中的是宝马车,追逐的是享受。心中的偶像是韩剧,口中的词汇是"i lov you"."长征"这个词汇仿若隔世,犹如"盘古"一样遥远。然而"二万五千里长征",才仅仅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颂。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长征途,说不完的曲折困苦,道不尽的艰难险阻。可长征人,却用自己的两条腿,长驱涉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泪的洗礼。
而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来不及长征的故事。翻开中国共产党漳浦县革命史烈士芳名录,那一页肃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余仁君,他就是我奶奶的叔叔,我的叔公祖。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当天毛泽东同志在漳州芝山红楼接见闽南党组织负责人王海萍、邓子恢、王占春等同志,在听取了关于闽南漳浦石榴小山城一带革命斗争汇报后,他十分关注漳浦革命斗争状况,针对闽南实际,以其深邃洞察力,敏锐的分析判断,对以后的斗争方向做出重大决策。他强调指出,此次红军打下漳州,并不是要长期占领城市,当前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要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第三天,红三军进驻漳浦,红七师驻扎在我的家乡石榴镇,当天家乡石榴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志青年争先参军入伍。那一年,我的叔公祖余仁君刚满十八岁,他瞒着家人偷偷报名入伍,当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五月中旬,叔公祖余仁君被分配到刚刚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简称"红三团",开往县城集中训练。5月28日大部队回师中央苏区,红三团留在当地搞游击战争,叔公祖服从党组织的安排,虽然心里羡慕和他一起入伍的伙伴余水池,能跟大部队一起走,但他觉得靖、和、浦苏区更需要他。
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一条心,以其坚韧不拔的斗志,不仅保存根据地,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5年春,中国共产党闽粤边特委得知中央红军长征的消息,制定出牵制敌人兵力支援红军长征的决策。为此,"红三团"于2月9日在得知驻石榴象牙庄的国民党八十师已调防,余下的保安团还在忙于过春节之际,立即组织30多名精干武装分队,从龙岭出发向象牙庄驻敌发动袭击,这次战斗中叔公祖冲在最前锋不幸中弹牺牲。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开了心爱的战友,离开亲人的期盼,离开石榴那片红土地。
是啊,没有长征精神哪有今天的宝马奔驰?没有长征精神哪有今天的安定团结?没有长征精神哪有今天的中国梦?我要让长征精神代代传,长征的基因永不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15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