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父与子阅读心得(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7:03:12
实用父与子阅读心得(通用18篇)
时间:2023-10-30 07:03:12     小编:琉璃

总结是一个机会,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挖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改进自己。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灵感。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一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典阅读摘录心得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二

童年读书笔记摘录+心得体会式300字左右摘录+体会!

摘抄:

外祖母没来之前,我仿佛在黑暗中昏睡.自从她在我面前出现之后,我那颗沉睡的心就被她唤醒了;她引导我看见了光明,她使我把周围的一切都联结了起来,编织成了一个色彩绚烂的大花环.没过多久,她便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为最体贴我的人.她对我非常了解,我也对她非常尊重,她对世界、对生活都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峥嵘的岁月里努力奋发,使我在艰难的日子里永远坚强.

感想:

小阿辽沙以前的生活没有趣味,外祖母简直是他生命中的一束阳光,照亮他的生活.在那个黑暗冰冷的社会中,给了阿辽沙无限的关爱与温情,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摘抄:

天朗气清,凄风和畅,难得有这么好的天气,我和外祖母在甲板上从早晨一直到傍晚.在明净的天空下,伏尔加河两岸被秋风渡上了一层金红色,看上去就像是两条美丽的绸缎.橘红色的轮船不疾不徐、懒洋洋地逆流而上.轮片有节奏地拍打着灰蓝色的河水,发出隆隆的响声.船尾有一条灰色的驳船被长长的拖索牵着,安详而悠闲,活脱脱的像一只土鳖.伏尔加河上空,太阳悠悠地不知不觉的转动着,天地山川一切万物无时无刻的不在运行中变化更改,蜿蜒的、碧绿的群山就像是大地的华美的衣裳的皱褶,极富线条美.河两岸的乡村,城市运运的耸立者.看上去好似一块块方饼干.金色的秋叶再水面上漂来荡去.

感想:

作者在描写船上所看到的情景时,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呈现出了一幅美伦美奂的画卷.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三

亲子阅读是一种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开发孩子潜力的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亲子阅读,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而家长们也可以通过阅读与孩子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开启心灵共鸣。在我们家庭中,亲子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亲眼见证了它对孩子成长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下面就是我对亲子阅读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亲子阅读能够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我发现,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比如历史、科学、文学等等。家长可以选择适龄的经典名著、科普读物和寓言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世界的大千面貌。我尤其喜欢给孩子们读一些启发性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总能从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智慧,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长的启示。

其次,亲子阅读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需要技巧的活动,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比如,我会教孩子如何扫读和略读,帮助他们快速获取信息;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阅读笔记,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我还会与孩子们进行阅读问答,让他们不断思考和总结。通过这些方式,我看到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亲子阅读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阅读是一种需要共同参与的活动,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选择书籍,一起坐下来,一起朗读。通过这种共同阅读的方式,我和孩子们之间建立了一种互信、互尊的关系。我很珍惜这些和孩子们的相处时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故事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分享对书中智慧和经验的理解。这样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双方的情感纽带,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最后,亲子阅读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阅读习惯。自主阅读是指孩子们能够主动选择并享受阅读的过程。通过亲子阅读,孩子们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主动去阅读,喜欢阅读。我经常陪伴孩子们去图书馆挑选书籍,一起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有了这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孩子们会在闲暇时间主动进行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总结起来,亲子阅读在我们家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还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阅读习惯。作为家长,我相信通过亲子阅读,孩子们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素养的人。我也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重视起来,与孩子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共同成长。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四

今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春》,感觉还不错呢!这篇文章先是写草,我认为写草写得最好的一句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写出了春的突然到来,小草在不知不觉中长了出来,说明了春来到了,到处都是,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接下来,就是开始写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段把花丛中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一句,我觉得写得最好,因为这一句话把桃、杏、梨这三种树描绘得简直跟人一样,在这一段里作者还用了不少的修辞手法。

最后就是最经典的一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一段我认为是整篇文章中写得最好的`一段,也是大家经常模仿的一段。这一段描述用的修辞方法也很多,让看的仿佛也身临其中,屋外下着蒙蒙的细雨,密密斜斜的交错着,远处的房屋上笼罩着一层薄雾,到处都是绿色。晚上,点上了灯,光芒在黑夜里变得非常的孤单,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干自己的事情。朱自清的这篇文章,仿佛把我们领进了春的世界里,仿佛把一副春景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所有让一副春日的情景在我们眼前跳动。

朱自清的散文很不错,我还要多找一些来看看!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五

家,一个爱、温暖、避风港的象征,但在旧社会,家是一个恶魔、监狱、刽子手。

在巴金的著作《家》中彻底地反映了旧社会封建的丑恶面貌,使我不禁为他们感到遗憾。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为自我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我们不会重蹈,这是最大的幸运啊!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梅、琴、鸣凤、瑞钰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和结果。梅,因母亲的态度而与觉新擦肩而过,并早早地做了寡妇,在与觉新重逢后,又因自我的感情不能抒发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读了几年书,用心地与觉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婚姻,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忙下最终取得了胜利,真心地在一齐,过着幸福的生活;鸣凤,好一个烈女子!为了自我纯洁的感情,不惜抛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毁了自我,我真佩服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选取这种壮烈的方式反抗;瑞钰,一个善良贞静的人儿,任人摆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众人的排斥,被赶到城外的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里,而他的丈夫觉新太懦弱,导致了她在生下云儿后离开人世,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这些女性人物表现出了在封建社会里有太多的人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不敢背负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失去了所爱的梅,失去了贤惠的妻子,失去了无数个反抗的机会,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刽子手,逼二弟觉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最后帮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忙,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他带着一个单纯的信仰,不放下,向目标大步走去,要做自我的主人,不要有一丝遗憾,觉慧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最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感情,牺牲了一个原本完美的生命。高老爷的封建思想、整个社会制度、整个迷信夺取了多少人年轻的生命!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六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个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这个第十版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反对旧礼教。同时,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七

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

当我走到阅江楼的门前时,我看到阅江楼的建筑都是古老的建筑,如精美的四合院图案和中空的门窗,让我惊叹不已。这真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当我听说阅江楼曾经是叶挺的铁军驻扎的地方时,我突然对它肃然起敬。原来这里还曾是革命地。

在阅江塔的入口处,你可以看到铁制的铁军雕塑。从正门可以看到叶挺铁军的展览室。这里有革命先烈的照片和铁军进驻时创造的辉煌。

还有很多叶挺驻扎时的生活环境。这些都让我感慨万分。不禁使我佩服前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伟大的革命精神。

我觉得我看完之后获益良多。我突然受到现场的熏陶热腔里涌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参观完义挺铁军展览后,您可以到正门右侧,参观肇庆最著名的端砚展览。一进里面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端砚伫立着。端砚直径约一米。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端砚。

这艺术珍宝真令我叹为观止。还介绍了古代如何采石,如何制作精美的端砚。一进里面就感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因为这里有很多名师和不同朝代的端砚展出。我觉得端砚和我们古代的文化紧密相连。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类型的端砚。

端砚也证明了中国风潮的文化发展是不同古代文化的标志。认为端砚从唐代到现代的复杂发展过程都印证了端砚的发展过程,肇庆作为中国的砚都,端砚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看到的端砚古朴典雅,也充满了中国诗意端砚。

有些端砚上还有珍贵的砚眼。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而已,现在中意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了,当时的激动之情真是不言而喻啊。我感觉这里真是一座艺术的宝殿啊!

我们观赏完之后真是依依不舍啊。因为我们在这里玩不仅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自己,还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铁军的爱国主义和端砚的深邃。我感觉今次出游真是获益良多和意义重大啊。

可以寓娱乐于学习之中。

我们也加深了这次旅行中学生之间的感情,一起玩耍和观看。这样就把我们的距离缩小了,并可以发挥我们团结互助的精神。总之,今次出游使我获益良多和感叹万分。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八

《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个故事:一个人死后,妾改嫁了,此人阴魂不散,附体到丫鬟身上责问他的妾:我生前问你,你说你不会改嫁,现在为何负心?妾一点都不害怕,从容地说:男人还活着,就说自己以后要改嫁,世上有这样的人吗?是你的问题太蠢,却怪我不说实话。

这位先生活着的时候蠢,被人骗;经历一死,还是没能变得明白一点,又被人奚落。脑子里塞满浆糊的人,大概都是这样。

《聊斋》里有一个耿十八,病得要死了,跟他妻子说:我死后,再嫁还是守节,都由你,说说你的想法吧。妻子不语。耿非要问,说:守节固然好,再嫁也是人之常情。直说又何妨?你我就要永诀,你守,我欣慰;你嫁,我也就不操这份心了。妻子于是惨然地说:家无余粮,你活着尚且过得艰难,你死了我怎么守?耿十八听了,猛地握住妻子的胳膊,恨恨地说:熬着!说完就咽气了,手还握得死死的,两个家人费了好大劲儿才掰开。

耿十八这个渣男,临死套话,恨恨而殁。后来却又机缘凑巧,死而复生,“由此厌薄其妻,不复共枕席。”他的`妻子实在是天真,轻信所谓的“人之常情”,却忘了自己身处怎样的境地,背负着怎样的伦理枷锁。多少人标榜的崇高,全靠虚伪在支撑。前边说的那个妾就聪明多了,她懂得避重就轻,虚与委蛇,以虚假回应龌龊。遵守小规则,才能冲破大规则。

这样的事情多了,耿十八之流似乎也看破了,认定夫妻之间没有情分可言,不宜执着。白居易诗云: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笑林广记》里有个笑话:夫死,妻以扇扇尸。邻人问曰:天寒何必如此?妇拭泪答曰:拙夫临终吩咐,你若要嫁人,须待我肉冷。《警世通言》里也有“寡妇扇坟”的故事,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你死我必埋,我死你必嫁”,劝人们“从第一着迷处”,把这夫妻之情淡下来。《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看起来都是劝男人要看淡,其实都是恨女人转投他人怀抱,不肯从一而终;恨自己入土之后,鞭长莫及。民国初年,妇女的地位稍有提高,西安就有一支民谣说:中华民国没皇上,婆娘女子胡球逛。也是鞭长莫及催生的愤恨。

《阅微草堂笔记》里还有一个故事:李鹭汀善占卜。一日有客登门,听见他的妾边哭边絮叨:跟我说这样的话,你是在逗我,还是在试探我?而鹭汀极力辩解:这是真话,不是逗你。客人问怎么回事,鹭汀说:今天卜卦,发现有两个男人来找我。一个是她前世的丈夫,今生还有一夕缘分;另一个会在半年内和她结合。我把这事儿告诉她,她就哭闹。天数不可改变,我不哭她哭,我不在意她在意,这不是痴女子吗?半年后鹭汀果然死了,妾被卖到一位翰林家,大老婆不能容,过了一夜就被赶出家门;又卖到一位中书舍人家,这才相安了。

李鹭汀是真看得淡,因为他知道天数。洞悉天数的人,自然跟那些要“存天理灭人欲”的人不一样。面对这么开通豁达的男人,他的小妾仍不失警惕,一句“你是在逗我,还是在试探我?”以守为攻,滴水不漏。李鹭汀没这些心计,还说她是“痴女子”。大智慧被小聪明一比,倒更像是傻。

这几个故事里,看不到正常的夫妻观,更没有爱情可言。费孝通说:中国的家庭是一个事业组织,事业的需要排斥普通的感情。让我说,这样的家庭当组织看都是不健康的,因为它的成员是不平等的,夫妻不是合伙人,而是主与奴(妾的地位更不用说了)。究其病根,当然是古老中国那些混账的伦理道德了。

庆幸的是,社会在进步,道德家们终于失掉了他们的好时代,一个个都恨恨而死了。剩下的几个,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终究也只能恨恨而死。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九

纪昀不愧为一代才子,他的草堂笔记,以简洁的叙述,浅近的语言,记录了博杂的故事,而又进行了透辟的说理。选取的`四篇隽永的文字,值得我们品味,思考。

刘羽冲为人迂腐,偏爱古书,爱讲古制,达到了盲目愚蠢固执的地步。他盲从古兵书,又对自己有着盲目的自信,却在遇上土寇时导致了自练的乡兵全队溃覆的后果,几乎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之后他的依古水利书治水的行为又给州民造成了灾难。最可悲的是,他死后的鬼魂还独步于月夜松柏之下,执迷不悟。我们在怜悯他时,可曾反思自己是否也是死读书?同时纪昀也指出,书本都是与人有利的,只是怎样运用需要我们不拘泥,并且靠自己的才智去领悟。

医者坚守封建礼教规范,却致使母子二人命丧黄泉。某讲学者表面上道貌岸然,以正人君子自诩,在现实里却与偶遇的美女相燕昵。纪昀对于他们是尖锐的批评,毫不留情的揭露讽刺,表现了他对道学家的迂腐,虚伪,伪言卑行的厌恶,也表现了他的豁达和思想的进步。

而死而复生的故事中,乡人们对于门人的家人的态度随着门人的官位,贫富,生死而变化,尽显了世态炎凉。

读《阅微草堂笔记》,让我们能学到学习方法,处世态度,看到世情,受益无穷。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好的,写得很有诗意,写法也很新颖,今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春》,感觉还不错呢!

这篇文章先是写草,我认为写草写得最好的一句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写出了春的突然到来,小草在不知不觉中长了出来,说明了春来到了,到处都是,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接下来,就是开始写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段把花丛中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一句,我觉得写得最好,因为这一句话把桃。杏。梨这三种树描绘得简直跟人一样,在这一段里作者还用了不少的修辞手法。

朱自清的散文很不错,我还要多找一些来看看!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阅读·阅美》的书,这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只读了前面的几篇,我已经非常感动了。

第一篇文章是《温度》,作者是黄兴蓉,四川人,在她去云南探亲的时候,路过川滇边界,碰到一个衣衫褴褛,背着背篓拼命挤火车的人。当作者看到小女孩可怜,给她让了一点位置的时候,小女孩非常感动。把背篓里的核桃主动拿出来给作者。后来在交谈中发现小女孩卖核桃是给家里的母亲看病,车上的人纷纷伸出了援手,买了小女孩的核桃。还有一位农民工将身上的50块钱也给了小女孩,小女孩很激动,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小女孩脸憋的通红。

后来作者把给女儿买的衣服也给了小姑娘。读完这些我感动了,我仿佛想起在童年时期的老家,那时候的人们朴实善良,总是帮助我和我家里。出来社会以后,遇到过许多不怀好意的让你,也被骗了一些钱财,我有时候对社会充满了怨恨。现在想想真的是没有必要。

第二个故事是湖北作家李修文的《长安陌上无穷树》,故事讲的是一个从江西过来打工的医院里的清洁工,他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平常喜欢帮助人。因为被欺负想要报仇。然而这个时候有一位老人劝他不要冲动,这位老人不是他的亲人。在老人的劝说下他回到了医院。说起这个故事,作者也非常感动,在城市里打拼的人都不容易。为了有好一点的生活他们相互取暖,相互关心。在这里我想起了周华健的一句歌词:“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是啊,平凡的人给我感动。他们心地善良,有了他们世界才会更加温暖。

第三个故事是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在快乐无忧地生活26年以后,患上了罕见的病症,20xx年她接受了一个放牛娃的捐赠,因为遵循“双盲原则”,他不知道对方是谁,终于手术成功了。她因此生命得到了延续,并且在每年8月31号写一封信。在信中她感谢了放牛娃的救命之恩,感谢他的父母。放牛娃牺牲自己的生命救了一个从未见面的人这一点也让我非常感动。她有过去拜访放牛娃的父母想法,但是因为身体状况和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所以没有去。

再后来她不小心感染了,这时她非常自责,尽管已经她非常虚弱。也许他们灵魂已经见过免了,她说:“做任何事情,一开始都会遭受非议,伴随着旁人的担忧,但只要你坚持,就会有收获,就会看到意义”。

读完三个故事我的心里有无限感慨,生命其实是一场旅行,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社会过于浮躁,我见过许多人为了追求而选择不择手段。我自己有好多次差点受到影响,还有我没有走偏。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人生,我相信,绝不是仅仅为了金钱。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二

故事很多,都不长,个人认为比《聊斋志异》好看多了,纪大才子都以转闻和亲历的笔调,记录了一个曾经光怪陆离的世界。

作为一个非无神论者,我不断地想,怎么几百年前的世道,复杂得有如此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又简单得可以自然按照阴阳轮道运作,真是奇妙啊。

对于这本书,我最不喜欢地解释就是说,纪大才子假借鬼怪狐妖的事迹,揭露或讽刺了什么封建社会的什么什么,这样一说,一切都太牵强无趣了。

纵览全书,不妨认为是作者无聊之时,对所闻所见的记录,并附上自己的观点罢了。如今读来,我觉得趣味横生。

中有一则说,有一位官夫人,特爱吃猫肉,抓来的猫就放入一个大缸里,加入石灰,倒入沸水,然后猫咪就在里面乱跳挣扎,由于石灰腐蚀的缘故,等猫死了的时候,已经是猫毛尽脱,听闻还肉味鲜美。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闻这种少有的残忍方式,在五六年前,就听说我们村里的一个妇人也是如此杀猫的,只是省去的石灰环节而已。

可见,作恶的'人心从古至今都是相差无几的,手段只是随着工具的变化略有所不同罢了。

见古观今,物质文明确实是飞跃了,而人的内心依旧而已。

纪大才子,世人皆知他字晓岚,书中多次提及他哥哥字晴湖。

古人的名与字,取得真的是好!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三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春田狐的故事阅读有感阅读,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加拿大的欧·汤·西顿是一个杰出的动物学家,又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父。他写的动物小说经过一百年时间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世界动物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他笔下的动物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奋斗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它们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着爱情、亲情、友情。打开他的书,能看到人类的身影;阅读他的书,会被生命的爱感动。

西顿的《春田狐》是一篇描写爱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暑假,“我”回到了春田老家,叔叔对“我”说一只叫刀疤脸的雄狐狸把家里的鸡一只只都偷吃掉了。于是叔叔他们设法捕捉这只雄狐狸,可是好几次都被聪明的刀疤脸给耍了。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在叔叔等人的围剿下,刀疤脸为了不暴露狐狸窝,保护母狐狸维克森和它的五只小狐狸宝宝,在引开围剿的人时被乱枪射死了。

刀疤脸死后,叔叔他们还是捣毁了它和母狐狸维克森的窝,用铁锨打死了四只小狐狸,俘虏了一只小狐狸,用铁链把它拴在院子里,借此来诱捕母狐狸来维克森。夜里,维克森带着鲜美的鸡肉来救它的孩子了,这只小狐狸已经是它唯一的希望了。它一次次地叼起小狐狸往回拖,但是,当铁链拉直时,小狐狸就会被扯痛。于是,维克森便用坚硬而锋利的'牙齿去啃咬铁链,第一天咬不断,第二天再咬,就这样不停地咬,牙齿咬痛了,身体也疲惫了,但铁链却纹丝不动。它发现无济于事后又挖坑,把铁链收到坑里埋上(它以为这样铁链就不存在了),可是结果小狐狸还是被铁链扯住了。连续三个晚上,维克森都冒着被叔叔他们的子弹打中,以及被猎狗追咬的危险送来食物并努力想救走它唯一的孩子。可是三天过去了,狐狸妈妈维克森终于知道了无论它怎样努力都无法救出它心爱的小狐狸,于是到了第四天夜里——维克森像个黑影儿似的跑来,待了一会儿,又无声无息地走掉了。小狐狸呢,一口咬住了妈妈扔过来的一样东西,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起来。可是,就在它吞咽的时候,一股刀扎似的剧痛刺透了它的全身,痛得它禁不住失声大叫起来。接着,小家伙又挣扎了一阵子,就躺在地上永远不动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刀疤脸狐狸爸爸深深感动,它是个伟大的爸爸,它冒着危险去给小狐狸偷鸡吃,让孩子们吃饱。在危机时刻它毫不犹豫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妻子,给孩子留一线生的希望。刀疤脸狐狸爸爸用行动让我感受到:父爱是无私的!

我沉思了很久,真弄不明白,于是我又拿起书重读一遍。当我再次读到结尾,再次看到这段话:“母狐狸为了把它的孩子救出来,使用了所有的办法,即使自己有可能会被捉住弄死。可是等它终于明白了‘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时,为了能让它的孩子获得自由,母狐狸不得不使用了最后的办法,那就是给小狐狸吃有毒的食物,把它从这个世界上长期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我终于明白了,谁说这不是母爱!这是一种最深沉的母爱。表面上看狐狸妈妈给小狐狸扔去毒饵是在害自己的孩子,亲手结束了孩子的生命,但是,如果不这样的话,这只小狐狸会永远没有自由,会在铁链禁锢中被活活地折磨死,那种被折磨的日子是漫长的,是度日如年的,会是很痛苦,很痛苦的。聪明的狐狸妈妈知道自己深爱的孩子永远不可能逃出来了,它为了让孩子“从这个世界上长期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只能让孩子吃毒饵获得永远的“自由”,到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因为它爱小狐狸,所以迫不得已做出了这个痛苦的选择。

当我读到书本最后的话:“自那以后,母狐狸维克森也再没到叔叔家的院子里来过……在森林里,四处都没有再发现它的脚印。没有人知道维克森究竟到哪儿去了。在艾伦达尔大森林里,维克森被夺去了丈夫,孩子也被弄死了。这悲伤的记忆,大概会让维克森远远离开,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了吧。遥远的地方……那并不是指这个现实的世界,或许有很多野生动物为了离开这个悲伤的世界,而去了另一个无法再返回的世界。也许,维克森在毒死了小狐狸以后,也用同样的办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吧!”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忍不住用手轻轻抹去流下来的泪水。真的吗?这是真的吗?狐狸妈妈在亲手毒死自己最后一个孩子之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追随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到一个自由而快乐遥远的地方去了。

最后一个孩子死了,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也结束自己的生命了。谁说狐狸妈妈的这种爱不是一种母爱!狐狸妈妈用生命告诉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这是一种是令人深思的母爱,是一种最最伟大的母爱!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四

念完朱自清的短文《春》,望着窗前艳阳高照,我心也跟随明亮起来,按耐不住还要读一读春季。

清风吹皱一池春水,叫天子云端亮开过又尖又细又快的喉咙,伶伶俐俐,叽叽唧唧,春雨洒一片烟,滴一方房檐叮叮咚咚,唰唰唰唰,春天的脚步长袖上衣一舞,雨霁云散,蔓草沁出油新绿。垂柳起先浅黄,进而变为翠绿色,再就摆动起来,在水中点出涓涓仄仄的漪涟。

冬天熟睡的一切都伸直了懒腰,打着了呵欠——柳的懒腰风的呵欠;挣开了双眼刚开始演唱——小草的双眼小鸟黄雀的演唱;跳起来了民族舞蹈,那当然是一剪灰衣的小燕子的民族舞蹈了。

新翻的土壤和新施的农家肥混和着传出了温和的清香。清爽一如上千年之前的那一片。这些滑溜的青苔和葳蕤的苍蒲啊,是不是纪录着世间的变化呢?那静如处子的春水啊,是不是洗澡过洛神的羽衣呢?他们一直踩着时节的节奏,按期对外开放,不容易迟疑也不会犹豫。谦逊默然地接纳是多少代农夫或作家质朴或忧愁的吟诵。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五

第一次看《阅微草堂笔记》,只是草草略过,把它作为小说故事书看待,虽知道它的题材以因果报应为主,却也没有多大感触。这次重看,因为看得比较仔细,慢慢咀嚼,竟然让我尝到了个中滋味,才知因缘果报的道理之细微和复杂。从《阅微草堂笔记》中,明白了几个道理:首先,因缘果报极是细微,小到一饮一啄,一针一线,上公车能坐到哪一个位子,去超级市场能买到便宜的东西,考试拿到几分,这些结果的呈现,隐隐中,都有其前因而决定。因缘果报与六道轮回,就像连锁反应一样,只要第一个单位起了作用,其他的关联是自然而然跟着起反应。

如果能以原子、电子的现象看三世,那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大的连锁反应圈。只要是一粒原子、电子动了,其他的必然相继起反应。无数的原子、电子起了反应,再引发无数的连锁反应,用我们的空间时间的'观念去解释,便是十方三世的形成、存在,改变和消灭。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怒哀乐,就是这种现象,我们肉一体的成长和外在环境的变迁,也都是这种极细微极细微的连续现象。打个比方:养在鱼缸里的鱼,可能只为了生存的问题而烦恼,但是做为人类的我们,却会为它们只有窄小的生活空间和失去自主能力而感到叹惜。

再者,使我感受深刻的是行善作恶的准则。真正了解到因缘果报道理的人,他的心必然是一个恶念都不起的。我们一般都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但坏念头却不能止住,那是对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没有完全明白和体会所致,相信的程度未达一百分之一百的原故。另一个令我动容的地方是对孝道的肯定与提倡。那种无我和至诚,决非笔墨所能形容!那种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就是专注与至善发挥到了极处的表现。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体会到心忏和行动配合的重要。心忏不难明白,但不容易做到,因为要以知错做为大前题。能知错又需智慧与勇气,用智慧去判断,勇气去承担。一般人根据经典的指引,应该是可以判断日常事理的对错,却没有勇气去承担,不是因为面子问题,就是不愿去面对;或是斗争坚固,不愿服输。这是普遍的情况,批评别人时都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其执着的地方。面对自己的时候,却是诸般道理。所以,心忏是既容易又艰难的。然而,道理是明白了,但明白和深信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入。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六

亲子阅读不断给女儿带来了很多的享受,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和收获,给我了一次与女儿共同成长的机会:

亲子阅读丰富了我的生活,和谐了我们的亲子关系:在没有女儿之前,每天晚上下班后我都无所事事,看看电视,打打电脑打发时间,自从与女儿开始了亲子阅读,我的生活每天忙碌而充实,与女儿一样期待每天睡前的亲子阅读,让女儿依偎在我的怀里,我们手捧着散发着浓浓属相的绘本,一起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我很满足现在的这种享受,希望能够长久的享受下去。

亲子阅读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提供了最简单的育儿良方: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因为有了这些优美的故事,给孩子讲叙了一个个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有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孩子,把孩子的`很多坏习惯都扼杀在摇篮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育儿方法。当我同女儿商量到超市只能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女儿高兴的告诉我:“好的,妈妈,我知道不能见啥要啥,那样不是好孩子。”当我告诉女儿既然选择了跳舞就要坚持下来的时候,女儿告诉我:“妈妈,我知道,学习任何的技能都要付出努力。”亲子阅读让女儿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省去了我说教的烦恼,给我提供了育儿的良方。

弥补了70后童年的遗憾,给我了第二次成长的机会:70后的我们童年是快乐的,但是缺少了这么多丰富的色彩,我很庆幸,女儿的童年是快乐和丰富的,因为有这么多优秀童书的陪伴,同时我也很庆幸,能够与女儿一起享受这美好的亲子阅读,让我有了第二次的成长机会。

亲子阅读带给孩子和父母的收获是无穷的,亲子阅读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储备,亲子阅读一定会让爱书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七

说实话,我读《阅微草堂笔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猎奇,因为早就听说它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本人虽小女子一个,胆子不大,但特爱看怪异恐怖荒诞之类的书,既心惊肉跳又满足享受。疫情肆虐,不能乱跑,假期无聊,于是终于静下心来读读书了。

虽年龄渐长,但脾气急燥的毛病未消,长篇大论,宏篇巨著看了多日还不知故事走向,主人公命运结局如何,啰里啰嗦,往往读不下去,心情烦躁,哪里还谈得上享受?于是就想到了《阅微草堂笔记》。它虽是厚厚的一部书,块头也不小,但是由一个一个的篇幅都不长的故事组成,短小精悍,不需正儿八经地坐在哪里用功,饭前饭后,甚至蹲厕所的时候都可以读完一篇故事,很是轻松随意;虽是文言写成,但基本上都能读懂意思,实在不懂的结合前后语句,也能猜个大概,所以不过于劳心费神,读起来愉悦惬意。虽是志怪小说,比不上经史子集、正史巨著,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读来津津有味,也感触颇多,收获小少。

虽说文章基本上能看懂,但纪昀毕竟是生活在清代的人,距今已二百多年了,他所写的文章有好多字现在很少用、不常见,所以很多字都不认识,或原来查过字典,但由于不常用所以再次出现依然想不起来读音和意思,平常读书时怕麻烦,碰到个别这样的字有时连猜带蒙,有时读偏旁,读白字,也闹过不少笑话和尴尬。于是假期没有工作要赶着做,所以在读书时碰到不会的字就在手机上查一查读音和含义,还别说通过读书,还真正认识了不少的字,纠正了不少的错误读音,知道了很多字的真正含义,这也是不小的收获吧。

《阅微草堂笔记》是随笔杂记形式的文章,写作方式灵活,文字简洁质朴;内容丰富庞杂,记载了大量乡里乡亲、贩夫走卒、士子文人、基层官场、边疆民族的故事,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情、风俗;有狐鬼神怪故事,又有亲朋好友和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等等,通过读此书,它让我对当时社会状况、生产生活、风俗文化等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

《阅微草堂笔记》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狐,有常狐道狐、有正狐邪狐、有男狐女狐,狐也有智愚高下之分,有的狐特别有智慧,有的乐善行施,知恩图报,具有奉献精神。作者通过写各种各样的狐言狐行,折射当时的社会现象,褒张或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出作者自己的处世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有趣的是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有关狐修道的正邪两种方式:一是远离人间花花世界、不问俗事,一心研修法术,炼化丹药,积极求善得道,这是所谓的正道;二是通过媚惑人类,吸取人的精气,采补修炼,这是邪道。这就好比我们人类自身的修为,走正道、坚持真理,自觉抵制外界诱惑,是很难很累的,甚至还可能牺牲生命。但道阻且长的不断求索,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心性,一旦修炼成功人生则走向更高的一个层次。第二种修炼是一条速成捷径,也是一种歪门邪道,自己不用苦修苦练,不用付出,只要损人利已则成,但由于行为不当,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罪孽深重,老天爷也会惩罚的,最终难以成仙的。作者以这两种修炼方式所形成的结果来直接警醒世人,只有走正道才会有美好未来,才能有幸福的人生。当然不可否认,它里面还有不少宣扬封建迷信,维护封建秩序等腐朽思想,但里面还有很多文章或劝人向善,追求美德,或针砭时弊,警醒世人,今天读起来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父与子阅读心得篇十八

凡读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宋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少有人记得还有明人宋濂写的《阅江楼记》。这也难怪,因为岳阳楼确有其楼,历史名楼,《岳阳楼记》是古文名篇,而《阅江楼记》则是有“记”无楼。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南京狮子山顶建楼阁,并钦赐名为“阅江楼”,同时命翰林院学士承旨宋濂作文记之。文章写好了呈给皇上,朱元璋又下诏不建此楼了。所以南京狮子山上从来没有过阅江楼(公元20xx年以后为了招徕旅客建造的阅江楼碑,并没有填补600多年此地无楼的历史空白),而《古文观止》中却保留了《阅江楼记》。

读《岳阳楼记》,人们会有畅快淋漓、提高思想境界的感觉;读《阅江楼记》则不然,只会觉得肉麻和憋屈。为什么?因为《岳阳楼记》是散文,《阅江楼记》是宫廷台阁体(简称宫阁体)文章。二者文体不同,结构语言各异,读者的感觉当然就不一样了。这正是我标题为“别样滋味”的原因。为广大读者阅读方便,我把《阅江楼记》摘要译成白话,然后再和读者诸君一起品味它。

金陵是帝王之州,从六朝到南唐都在这里建都。可是他们都是偏安一方的小国,和这里的山川王气不相匹配。只有我皇洪武定都于此,方才名副其实,当之无愧。我皇下诏在狮子山建楼,登楼远眺,但见万种景象,森然排列,真是天设地造的雄伟之地,就等着统一中国的我皇洪武来这里开创千万世之伟业呢。

风和日丽,皇上登临此楼,必然产生许多遐想。看到滚滚长江东流入海,四方官员来朝述职,城池高深,关隘巩固,皇上必然会说:“这都是朕顶风冒雨战斗胜利才得到的呀。”于是想着华夏这么大,需要设法保卫。看到江中帆船上下往来,番邦来朝,南蛮进贡,皇上必然会说:“这都是朕武力所及和仁德安抚的结果啊。”于是想着四方这么远,需要考虑怀柔方略了。看到四郊田野里的农夫农妇在烈日烤晒下辛勤劳动,脚都裂开了,皇上必然会说:“这都是朕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使他们能睡在茵席之上啊。”于是想着怎样让他们过上更加安宁的日子。

我皇建此楼阁,是为了利用此地山川的雄伟,兴起感想,发扬精神,谋求天下大治的方略,哪里是为了观景娱乐呢。过去这里也曾有华丽高大的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等楼阁,都是为了声色淫乐。一转脚的功夫,这些景象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惋惜和感叹。臣不知道怎样解释这样的事。

我皇洪武,圣德如天,和大禹治水的功德一样,皇恩浩荡,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臣不是个聪明人,奉旨写记,只想把皇上日夜为民操劳,治理天下的功德写下来,刻在石碑上,永世流芳。至于流连光景就不写了,我怕亵渎皇上的圣明。

从字面上看,该文满纸都是歌功颂德,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对皇帝的'建议和警示。在中国20xx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不乏有知有识、爱国爱民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手中无权,他们治国安民的意见要通过皇帝采纳才能实现。而皇帝考虑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权,这是最重要的,其他事都必须服从于巩固皇权。于是文人学士的良知良能与皇权碰撞,结果就产生出一种文体——宫廷台阁体。写这种文章,必须歌颂皇帝的英明伟大,为皇帝歌功颂德是宫阁文章的要素,不可或缺。歌颂之后,再敛声下气,微言建议。即使这样,也还战战兢兢,唯恐一不小心获罪于皇上,惹来杀身之祸。就说宋濂吧,他是朱元璋没当皇帝时的经师,后为朝廷近臣,奉旨写《阅江楼记》,告老还乡之后,也没有逃脱被流放的厄运。可见,在封建社会里,有良知良能的知识分子,做人作官都很难啊。

600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早已“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当家做主了,但是在部分官员和知识分子中,宫廷台阁体文风犹存,讲话作文,空话、官话、套话连篇累牍,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应列为改革的对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1613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