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必备桥教案(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7:51:26
优质必备桥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0-30 07:51:26     小编:笔砚

教案的使用应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您解决教案编写中的困惑。

必备桥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中尾巴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2、根据问题与图片提供的线索,学习儿歌。

3、积极地与同伴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图片一副

活动过程:

1、观察第一组动物图片(鸭子、公鸡、松鼠),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你们看,谁来了?”

2、观察尾巴的特征,学习第一段儿歌。

(1)观察这三只动物尾巴的特征。老师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回答。老师指导语:“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3)完整的朗诵第一段儿歌。

3、迁移第一段经验,创编第二段儿歌。

(1)观察第二组动物图片(猴子、兔子、孔雀),了解尾巴的特点,激发幼儿创编第儿歌的兴趣。

老师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创编儿歌第二段。

(3)集体交流。

4、用多种形式完整朗诵问答式儿歌。

感受问答式儿歌的特点(问、答)老师指导语:“这首儿歌还可以怎么来读?”(分组问、答等)

5、拓展经验,激发进一步创编愿望。

老师指导语:“出了问小动物的尾巴,还可以问什么?”

附儿歌:

尾巴歌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好像一把伞。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必备桥教案篇二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刚才老师怎么说的?请小?请小朋友照着老师说也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2.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3.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4.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必备桥教案篇三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2和5倍数的特征》,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对因数和倍数并不陌生,而且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知识目标: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认识奇数、偶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谈话法,兴趣法和自学辅导法。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法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

总结

找到规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游戏导入”,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巩固提高”,第四部分“总结收获”。

必备桥教案篇四

目标:

1.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学习词:静悄悄。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学习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创编,感受仿编诗歌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理解散文诗,感受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玩“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红、黄、绿、紫、橙颜色标记每人一个。

2.布置田野、花园、雪地、树林、大海等场景。

重点:理解散文诗内容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难点:运用“××躲在××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二、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内容。

(一)欣赏散文第一段。

1.我们一起来看看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们是怎么玩的呢?(播放ppt1—4)

2.他们是怎么玩的?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感觉?请你试一试。谁知道“太阳的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时候呀?(晚上)

颜色宝宝们是怎么躲起来的?(理解词:静悄悄)

为什么要“静悄悄”地躲起来呢?

(二)欣赏散文第二段。

1.颜色宝宝们已经静悄悄地躲好了,你们知道他们都躲在哪里吗?(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讲述)

2.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猜对了吗?(播放ppt5—8)

3.颜色宝宝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学习用“××躲在××里”的句式回答)

4.为什么××颜色要躲在××里?

(三)欣赏散文第三段。

1.颜色宝宝们都藏得好好的,太阳公公会找到它们吗?(播放ppt9—10)

2.是谁把太阳的手帕解开了?太阳公公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呢?(白天)

3.师小结:晚上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到了白天什么都看见了,太阳公公一下子就把颜色宝宝们都找到了。

(四)完整欣赏散文诗。

1.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们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再来看一遍吧!

2.这是一首散文诗,叫什么名字?你觉得散文中哪个地方最有趣?

3.你们想不想也来说一遍?(幼儿跟随老师朗诵散文一遍)

4.师小结:这首散文诗真好听,把太阳和黑夜说成了两个可爱的小朋友在和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告诉了我们白天和黑夜的区别,真有趣。

三、游戏情境,尝试仿编。

(一)尝试仿编。

1.师:第二天,太阳公公又和颜色宝宝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看看这次有哪些颜色宝宝来玩呢?(紫色、橙色、绿色、红色、黄色)这些颜色宝宝会躲到哪里呢?(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用“××躲在××里”的句式说一说,老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下来。

3.我们把这么多好听的句子一起放到散文里来念念吧!(把幼儿仿编的内容放到散文中集体朗诵一遍)

(二)游戏“捉迷藏”

1.师:现在我来当太阳公公,你们做颜色宝宝,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宝宝,然后找个地方躲起来,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颜色,游戏时要躲到田野、花园、雪地、树林、大海这五个场景中,而且要静悄悄地去躲,想一想躲到哪里才不会被“太阳公公”发现。

2.开始游戏:教师蒙上眼睛说:1、2、3、4、5,幼儿躲起来,教师找,找到后问:“x颜色宝宝躲在哪里?”幼儿答:“x颜色宝宝躲在xx里!”

四、结束。

其实大自然里还有很多漂亮的颜色呢,他们会躲到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教学

反思:《捉迷藏》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宝宝来躲的捉迷藏的全过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不发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入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很适合中班孩子欣赏、学习。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散文诗的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了散文诗优美的意境。并采用游戏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其发散性思维。

本次活动我主要安排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我以谈话的形式,通过提问直接唤醒孩子的游戏经验。再引出太阳和颜色宝宝也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直接导入。第二环节:欣赏散文诗,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分四步进行。先分段欣赏,再整体欣赏。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仿编。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使幼儿真正明白了词语的含义,同时为后面开展游戏,静悄悄地去躲打好伏笔。在提问:“为什么绿色要躲在草丛里?”这一问题时,幼儿的回答是“绿色和草丛的颜色一样,他们是好朋友,所以绿色要躲在草丛里。”孩子的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但显然孩子还没有理解散文的含义,于是我立即跟进提问:“为什么绿色要躲在草丛里?而不躲在菊花里?绿色和菊花也是好朋友呀。”于是幼儿立即思考。终于有幼儿举起了小手:“绿色躲在草丛里不容易被发现,如果躲在黄色的菊花里就很容易被发现。”我立即肯定了孩子的回答。其他孩子也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颜色宝宝要躲在和自己颜色一样的物品里。以上两点是我在这节课中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这节课的环节设计比较清晰,设计的提问给幼儿许多想象的空间,准备工作做得也比较充分,教学的重点突出,教学目标也完成得较好,幼儿能积极参与,学习兴趣较浓。但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幼儿很兴奋,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就急着去躲,于是,就出现了红色躲在雪地里的情况。此时,老师还应强调游戏的规则。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必备桥教案篇五

――每队游戏时需要一个孩子发指令,一个孩子寻宝;发指令的孩子先抽任务卡,不能告诉同伴,说出来犯规,取消一次寻宝的机会。寻宝的孩子听清楚指令,这次可以走2格也可以走1格。

――白队从白格出发只能走白格,红队从咖啡格出发只能走咖啡的格子;

――两队轮流进行,碰到椅子要绕道走,不能从椅子上走。

――哪队得到的礼物多,哪队就获胜。

必备桥教案篇六

游戏规则:

(1)每个鞭炮里面也藏着一个算式题,要是谁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能放的很响,而且还能得个小红花,同样,要是没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放不响。

(2)每次请每队选一个小朋友参加进行比赛,看看到最后那队得到的小红花最多,那么就能得到金牌。

必备桥教案篇七

知道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事项。

遵守乘车的基本规则。

经验准备:有乘坐过校车等交通工具的经历。

课件准备:“这样坐车对不对”插图。

谈话激趣,引导幼儿回忆乘坐校车时自己在车上做过的事。

——你们平时是怎样来幼儿园的?

——你们在校车上都喜欢做些什么事?

——校车上能不能做这些事呢?

小结:乘坐校车这类型公共交通工具时有些事能做,有些事可能会造成危险,就不能做。

出示图片“这样坐车对不对”,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

1、出示图片1。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中这些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

——他们是怎样上校车的?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出示图片2。

——上车找到座位后要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3、出示图片3。

——校车开动了,小朋友拿着尖尖的玩具在玩,这样对吗?为什么?

——能在车上吃东西吗?为什么?

——头和手能伸出窗户外面吗?为什么?

4、出示图片4。

——校车到站要下车了,应该怎样下车呢?

小结:乘坐校车时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也能保护他人的安全。

师幼一同玩乘校车游戏,巩固幼儿关于乘车的基本规则与注意事项。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老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乘客上车之前要说“暗号”,“暗号”就是幼儿说一条自己知道的乘车规则或注意事项,说不出的幼儿可重复前面幼儿说的内容。游戏过程中若有幼儿违反规则:不说“暗号”上车或者上车之后不遵守乘车规则,则该幼儿就不能继续游戏。

2、师幼一起游戏,巩固幼儿的相关经验。

必备桥教案篇八

(一)编数学故事,激发兴趣。

首先故事导入,引入了“小猫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后,用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的图,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小花猫接下来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已见,发挥想象,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有效地引领学生在看图说算式的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获得了“激趣”(情感层面)和“感知”(认知层面)的双赢。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评、他评、师生互评。

(二)自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过渡语,引入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其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并用白纸记录下来。最后展示成果。通过开展个人说加减法算式、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加减法算式、评价等数学活动,“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受的数学知识,而是自身体验的数学成果。当学生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得到组内同学的认同、全班学生的肯定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得到了的激发和巩固。

又如让学生看淘气吹泡泡图(课件出示),小组内交流观看结果的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学生有目的的交流再结合书中的“试一试”的练习,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又如,破密码(课件出示)是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三)进行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由于书上套圈游戏在室内较难组织,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换成夹玻璃球游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必备桥教案篇九

1、感受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有些物品是仿生发明的。

2、训练观察力,找出相应物品并连线。

3、大胆想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件、课本、彩笔

开始部分:组织幼儿集中注意力。

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喜欢吗?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谜底(飞机)。

像鸟不是鸟,身上没长毛。

肚里能装人,飞得比鸟高。

2、出示课件,观看飞机。问幼儿:你在哪里见过飞机?你见过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说说飞机像什么?想一想飞机是模仿什么制造的?通过提问和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们知道有许多的物品是仿生发明而成的。

3、教师出示鸟的课件,让幼儿观看比较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教师指导幼儿说出鸟飞行时的翅膀和机翼一样等。

5、让幼儿在活动室里自由模仿做飞机和小鸟的动作,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6、分组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早已准备好的区角活动中自由选择材料来制作飞机模型,并让幼儿将相应的物品找出来拼凑。

7、展示幼儿的作品,让所以的孩子欣赏评比。

结束部分:老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总结。

让幼儿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仿生发明的。

必备桥教案篇十

接下来游戏更有趣喽,这里有许多装有礼物的的盒子,每个礼物盒上都有数字,等会我们就来玩一个“跳格子寻宝”的比赛。

游戏玩法:小朋友分成两队玩游戏。两队轮流玩,玩这个游戏的时候需要一个发指令的人也需要一个寻宝的人。发指令的孩子要告诉同伴怎么走可以找到礼物,指路前先抽一张任务卡,(任务卡上会告诉你,你们队要到达哪里找的是几号礼物盒,但是不能告诉你的同伴哦),另一个孩子听指令去寻宝。

必备桥教案篇十一

爸爸妈妈开车带小明和小叶出去旅游。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分析信息的含义,找出图中的一个新单位千米

叶镇21千米就是指离叶镇还有21千米,灵山23千米指离灵山还有23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3、小结:千米(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单位。

4、你们以前在生活中看到过千米(或公里)吗?与大家说一说。

比如出租车打表、车站的里程表等

必备桥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措施:

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

生:电池

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一件“废品”。

板书:废品

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师:再看老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也是“废品”。

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师:很好。(再板书“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两步解答的,就放到问题银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

生:先摆小林的2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6个,就再摆6个,结果小红就是23加上6个共29个,算式是23+6=29(个)。

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

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因为23-4是退位减法,学生能用小棒摆出结果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练一练”的第1题。

出示两个盒子。(里面已经放好了花生米。每个盒子里各有一张纸条)。找两个学生到盒子前。

分别读出两个盒子里的信息。

生听、用心记下纸条上给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里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里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第二个盒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

引导解答。

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练习“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一只好看的“千纸鹤”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千纸鹤

小黑板出示问题:淘气折了37只千纸鹤。笑笑再折12只就与淘气折的一样多。

笑笑折了多少只?

学生理解题,讨论,说一说怎样解答。

然后写下来,并解答出来。

3、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必备桥教案篇十三

通过调查、了解,收集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学习对信息的归纳、统计、整理方法;

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探索,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了解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人们破坏环境对自身造成的伤害事实基础上,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探讨环保的问题,并统计好数据,运用美术特有的形象表达出来,已警示那些不环保的人,并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用艺术的形象化的图表设计,创造出表达准确,形象或新颖别致、或幽默、或醒目的设计,激发人们对自然及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方法探讨法等

欣赏图片,提出环保问题:水、电、空气、森林、垃圾、噪音等问题供学生思考。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从世界角度谈环保的相关知识。

从中国角度谈环保的相关知识。

从自身谈环保的相关知识。

掌握形象图表设计的相关知识:

具象要素(图形或符号)以再现事物特征为目的,为图表提供丰富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图解功能。可采用电脑制作、剪贴、手绘等方法。

形象图表设计——图表设计的类型

数学家笛卡尔创造了坐标体系。用横轴(红线)和纵轴(绿线)来表示变化过程中的量变状态。

利用电脑设计,涂色均匀,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具有印刷效果。

利用一切可以粘贴的东西制成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感较强。

折纸图表的造型简洁、立体。利用地图做底,折飞机代表飞机的客流量,即巧妙,又形象。

利用名画中的贝壳作为图表,画面优美,数字与造型完美结合。

利用实物制作图表,可观性较强,有触摸感。使人记忆犹新。

小组讨论、分析。

各组确立主题,展开讨论。

每组确定探讨的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欣赏一些图表设计,总结设计形象图表设计的关键所在

总结知识点,掌握形象图表设计的相关知识:

设计、绘制形象图表

指导学生设计完成图表设计。

1、设计探讨的主题。

2、探讨寻找答案的途径。

3、收集、计算数据。

4、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设计形象图表。

图表的主题突出,形象新颖独特,具有实际意义,能引起人的思考。

展示优秀作品,听取意见、建议总结,提出问题。

和学生探讨造成的原因,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小结,答疑。整理知识。

必备桥教案篇十四

1、小明和小叶来到了叶镇。在体育场,看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出示p7例3主题图2)

2、你们知道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1千米(公里)=1000米

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与米的关系。

4、活动找千米

(2)4人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组长向全班汇报交流。

老师对学生找出的千米给出评价,从合理性方面考虑。

必备桥教案篇十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必备桥教案篇十六

“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小猫的一天:从吃早餐到去看好朋友小鸡,再到公园游玩,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必备桥教案篇十七

小组合作测出100米的长度,并在50米处做上一个记号。

2、走一走100米和50米。

a、睁开眼睛看,走一走

b、在头脑里记下100米的长度,闭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时候会走到100米

3、估一估

a、闭上眼睛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b、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开始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c、对结果进行测评

必备桥教案篇十八

1、出示礼物,交待课题,引起兴趣。

师:(出示礼品盒),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就藏在这中间的一个盒子里。请你们来找一找,礼物藏在哪个盒子里,找到了,礼物就会送给你们!

2、观察礼品盒,引导幼儿比较、分析礼品盒的不同特征。

1)重点引导幼儿从大小、形状、颜色、花纹、装饰的不同上进行比较。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标记

3、游戏:找礼物。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多个特征逐一进行肯定与否定分类。

1)交待游戏要求。

师:这么多的礼品盒,礼物到底藏在哪个盒子里呢?为了帮助你们找到礼物,你们可以根据这些盒子的不同特征向刘老师提问,不过,一次只能问一个特征,而且我只会用“是”和“不是”来回答你们!

2)引导幼儿用“礼物是不是放在xx盒子里”的句式进行提问。

3)教师用肯定与否定的语言回答后,请幼儿把不符合条件的礼品盒拿掉。

4)找到礼物后,集体检验标记与礼品盒是否符合条件。

4、幼儿操作练习

1)出示礼品券,讨论如何用去掉的方法找到礼物。

2)检验幼儿作业,分享礼物,自然结束。

必备桥教案篇十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及认知规律利用废旧物品,科学性的制作了趣味性与知识性皆强的自制玩具“彩球升空”。使幼儿在体验中不断探索总结,同时发展幼儿手眼肢体的协调和手臂的力量、手腕的灵活与控制力。冉冉升起的彩色气球给幼儿美好视觉感受的同时,使幼儿产生一种要攻克难关并不懈努力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此项活动还可以延伸到自然界中去观察风的大小会带来的影响,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索与发现。

锻炼幼儿臂力与手及腕部的控制与灵活性,同时引发幼儿思考、探索自然界中存在科学性的事物。

废旧硬纸箱(大小各一个)、废纱网(一个)、废旧泡末块、塑料膜、色卡纸、胶、彩色气球、扇子。

(1)先将塑料膜卷成筒状,固定。

(2)小纸箱量距,挖洞,将纱网覆盖洞口,固定;裁片与小纸箱同宽的硬纸卡,一面接于小纸箱开口处,一面接于洞下底部。

(3)将卷筒口与纸箱洞口对接,固定。将风筒与风道置于大纸箱内,四壁用泡末块固定牢固。

(4)装饰玩具的外观。

取扇子对准进风口处煽风,控制好气流的连续与煽风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时间内,将气球由桶内煽出,落地为准。比较煽出气球的数目,数多为胜!

备注:1、按幼儿年龄大小计时间的长短。2、操作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取气球。

适用年龄和地点:4岁以上均可;室内外皆可进行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1784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