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微课研究心得体会(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7:52:14
精选微课研究心得体会(汇总14篇)
时间:2023-10-30 07:52:14     小编:梦幻泡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怎样写出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或许需要关注细节和深入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现如今,微课已成为学习的一种新模式。为深入了解微课的应用和局限,我参与了微课研究,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微课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

微课是由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知名教育机构在线推出的一种短小精悍的在线教育学习资料。课程通常只有2到5分钟,大大减少了学习时间的负担。微课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工作需求和学习进度进行选择,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由度和效率。

二、微课是一种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不同于传统的电视直播或录播课程,微课更加注重互动交流、灵活多样化的体验。微课的制作和播放过程都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反馈进行随时调整。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解决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微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必每次都面对一节长达1个小时的大课,而是可以分别学习每个知识点,分散时间、循序渐进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精华的知识点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课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工作

对于微课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发现微课的优点与缺点,进而对教育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了解微课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好的微课应用规划和课程设置,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微课的使用调查,发掘出更多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五、微课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微课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阶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说,微课往往注重内容的生动呈现,但对于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思考并不充分。此外,微课的制作与推送也需要投入费用和资源。但总的来说,微课的优点远大于缺点,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遇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微课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尽管微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这并不应该阻碍我们继续探索和创新。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课所带来的改变和创新还将带动教育行业和社会全面发展。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二

微课题研究是一种小而切实的研究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也是培养科研能力和方法的一种有效途径。近期,我参与了一次微课题研究,虽然项目规模不大,但从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和体会,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二段:选择课题

首先,微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课题研究基于实践需求,所以在选择课题时要明确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在我的研究中,我选择了“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这个主题。我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误区或者冷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研究方法

其次,在微课题研究中,合适的研究方法能够保证研究的实证性和可靠性。在我的研究中,我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问卷主要用来收集量化数据,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态度和偏好,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深度访谈则着重于了解学生和家长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操作和反馈。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有效收集了研究所需的数据,体现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段:结果分析

然后,祥谈了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也就是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解释。这是微课题研究的核心,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我的研究中,结果分析是我最花费精力和时间的部分,因为数据的分析需要结合文献综述、统计学方法和逻辑思维,其中需要我们拥有很高的技能与能力。当然,进行结果分析时需要注意在清晰地表示出数据分析过程与结论的同时,也要注重阐述所揭示数据信息的内涵,体现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五段:总结

最后,微课题研究让我对科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从选择课题到确定研究方法、收集数据,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和撰写论文,既是考验我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过程。此次研究中我也发现,要想取得有意义的成果,满足实践需求,需要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因此,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和推广微课题研究,探索出更好的科研方法,进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三

不知不觉中离我们悄然远去,而我进行的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也已开展一年有余。现对这近一年的研究工作作一个回顾与总结,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发现自己的失误与不足,以便对今后的教学研究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一、端正思想,勇于尝试,不断进取。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我们学校尚属首次。因此在任务下达之初,大家都有一种畏难情绪。但我转念一想,这就和我们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样,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但摸着石头也完全有可能过河。就算只能取得点滴研究成果,其实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收获与提高。端正了思想,则充满了信心。所以我勇于申报了一个自己觉得既和实际教学联系紧密,同时又能对自己有所促进,又有一定研究实用价值的课题—指导学生怎样做好高中生物课笔记的研究。

当课题取得立项以后,我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导,集中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勤奋认真、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去开展研究活动,以期取得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成果与进步。但当自己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却又惊喜地发现: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循序渐进。

在二零xx年第一学期初,课题申报立项以后,我首先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了解,了解他们原先在生物这门课程中做笔记时的感受和困惑,听取他们关于生物课堂笔记的交流和建议,形成了问题分析材料。

对我校学生生物课程笔记的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我在开学初期,经过认真地考虑和准备,拿出了自己对本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为研究工作的具体开展指明了方向。

进入研究工作的实施阶段后,我紧紧围绕生物笔记“记什么?怎么记?怎么用?”开展研究,积极开动脑筋,采用多种形式新颖的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记笔记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在不断的练习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记笔记的能力,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也为我的研究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我能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总结文章。

进入研究工作的总结阶段后,我结合自己摸索的一些方法,指导教学。在课堂中调整教学,更加注重板书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做好笔记的设计,引导学生做好笔记的规范,指导学生做好笔记的补充,检验自己所总结的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经过不断实践和论证,收集整理了学生生物课优秀笔记,装订成册,作为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最后,我撰写了课题的相关研究论文和总结体会,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

三、勤于耕耘,善于发现,颗粒归仓。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虽然没有取得值得炫耀的重大研究成果,但点点滴滴的收获却不断涌现。经过我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学生记生物笔记能力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而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发现,还撰写了几篇经验总结,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供同行们和其他社会人士交流斧正,以期通过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

当然,由于是本人的初次研究,课题研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研究的范围还不够全面,没有涉及到高三生物复习课的笔记方法的研究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够科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还缺乏事实的支撑,甚至还没能取得像样的研究成果……但这一切都不能让我退缩,因为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只要不断钻研,做到“教学相长”,自己的研究水平肯定会有很大提高的。

教学与科研没有止境,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我将继续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为导向,指导教学,服务教学,以期取得更大成绩。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课堂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火爆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很多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关心下,微课题研究逐渐形成。在我参与微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收获,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第一段:什么是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研究是指针对微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难点,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的过程。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来加强其教学效果。因此,微课题研究可谓重要而且必要。

第二段:微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微课题研究是一项必要的研究,因为它涉及到教育的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我们也在不断摸索中不断提高其教学效果。通过微课题研究,我们可以逐步发掘微课堂教学的潜力和优势,不断推进其教学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第三段:微课题研究的步骤

针对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我们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应先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随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开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最终总结得出结论,找到微课堂教学的瓶颈,进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段:微课堂研究的思考

在微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检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提升自我教育约束意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量体裁衣,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同时注重创新和吸收教学新颖的方法和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第五段:总结

微课堂研究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微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应该珍惜这重要的机会,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微课堂教学的持续创新和优化,打造更多更优秀的微课堂教学案例,从而肩负起教育推进的使命。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学习《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一书,我真正懂得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一个教师要作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选题必须有价值。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的明确,理论根据充实、合理。

(三)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四)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选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通过初步的简单学习,首先让我感受到了选题的重要性,也从而反思到了我以前所研究的课题,可能从一开始选题就存在问题,所以造成了结果的不乐观。对于《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我还将继续认真学习,相信学后会有丰厚的收获的。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时刻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自我的挑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六

半年的微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微课题研究教师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一段话,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有时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就恰恰少了一点“研究”和“琢磨”的过程吧!而以往的我对于课题研究也是很迷惑,听了延安市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办公室张琰主任的讲座,使我明确了进行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其次选择的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微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

也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微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书面资料,还包括实地调研,访谈等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第三、解决问题。教师先要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微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经验总结。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这曾是我最困惑的部分,而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总结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还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与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微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身为一线的教师,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些微课题的研究工作,只是我们缺少一些搜集、整理、总结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而已。

以上是我进行微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专家的思想、理念慢慢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新的提高,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实际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课题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一种反映教育改革需求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必备环节之一。参与课题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能够为教育机构和师生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课题研究让我重新审视和思考教育问题。在平日的教学和工作中,我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去深入研究和思考某个教育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而课题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而存在的。通过深入研究,我可以从整体上审视教育问题,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思考,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课题研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和材料,又要深入学习相关文献和理论知识,并对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

再次,课题研究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一项课题研究往往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在课题研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互相协作,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课题研究提升了我的自我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难,需要通过自我学习和探索来解决。通过反复阅读文献、请教专家和与团队成员交流,我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只有自己真正动手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知识。

最后,课题研究培养了我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研究报告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不断的写作和修订,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培养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这对于提高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应对各种场合的需要都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机会,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和思考教育问题,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增强团队合作和自我学习能力,并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八

课题研究是指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究、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旨在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自主选择课题、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步骤,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课题选择和规划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课题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同时也要兼顾个人的兴趣和专长。在我选择课题时,我首先考虑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领域,并结合我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和深入了解,最终选定了一个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在进行课题规划时,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并与导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确保了课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三段:调研和实践

课题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实践工作。在我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时,首先进行了文献调研,了解了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通过阅读文献,我对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随后,我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实践工作,采集了相关数据和样本,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实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我还通过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和视野,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段:问题与解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例如,数据收集的难度、实验设备和技术要求的不足、时间和资金限制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在我进行课题研究时,我发现了许多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但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和合作,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做好时间管理和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有效应对课题研究中的各项挑战。

第五段:总结和收获

通过课题研究,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所学专业的相关领域,也培养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调研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等。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此外,课题研究还使我更加认识到自我规划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在学术和个人发展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和收获。

总结:课题研究是我本科阶段最重要的学习经历之一。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科研能力,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科研的热情,不断深耕专业领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九

研究课是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课的学习,不仅能够增进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研究课的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研的魅力,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研究课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课的内容通常是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选择研究题目之前,我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不仅了解到了学科的最新进展,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我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越来越深入,对问题的解决也变得更加熟练和有效。

其次,研究课的学习培养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科研是一项需要严谨和创新的工作,而研究课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良好机会。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研究课还要求我们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锻炼了我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我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实际工作。

再次,研究课的学习给我带来了与优秀科研人员交流的机会。研究课往往会邀请一些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在与导师的交流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导师们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往往能够引领我思考和进一步改进。与此同时,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也是我成长的重要环节。在研究课程中,我有幸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同学,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和他们的讨论交流,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研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最后,研究课的学习让我明白了科研需要坚持和耐心。科研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我在研究课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地调整思路和方法,不断地试错和改进,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和耐心。

总之,通过研究课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研的魅力。研究课不仅加深了我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优秀科研人员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坚持和耐心的品质让我战胜了困难和挫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入)

研究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中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总结研究课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第二段(认识研究)

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科学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需要经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步骤,以解答或发现某个特定的问题。在研究课中,我们要从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等方面着手,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与系统性。

第三段(实施研究)

实施研究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考验耐心和毅力的阶段。研究者需要耐心地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信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在实施研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四段(取得成果)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研究课中,成果的形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科研论文、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展等。无论成果以何种方式呈现,都应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优良。此外,还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段(研究心得)

通过研究课的学习和实践,个人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首先,研究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扎实的科学素养。其次,研究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相互之间的启发和支持能够推动研究工作的进行。最后,在研究中要有创新思维和敢于冒险的勇气,只有勇于尝试和创新,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总结

总之,研究课研究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选题、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我们可以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希望通过对研究心得的总结与分享,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人才做出贡献。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十一

研究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旅程,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见解。在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研究的理解和体验,希望与大家一同探寻知识的宝藏。

首先,研究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在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研究问题的深入与广泛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会碰到一些复杂的难题,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克服困难,取得突破。在我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我坚信,没有什么是无法攻克的。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我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因此,研究需要我们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

其次,研究需要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研究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通过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我们才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在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我们才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得出新的见解和结论。

再次,研究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勇于创新。研究是一种冒险和创造的过程,只有敢于冒险和创造,我们才能够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观点和理论,并勇于推翻传统的观念和假设。只有开放的心态和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够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也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最后,研究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在研究中,很难独自一人完成所有的工作,我们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分享我们的思考和见解,可以得到他人的建议和指导,并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到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和资源,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取得成果。在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我的研究进行思考和判断,最终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总的来说,研究是一种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拓宽我们的知识和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我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并在研究中收获更多的成果和体验。研究是一场关于知识与智慧的冒险之旅,让我们一同探索知识的宝藏,共同进步!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十二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是有研究生科学研究

心得体会

,欢迎参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过半,对自己这一年半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既是对之前的总结,也是对后面三个学期的展望。 20xx年9月开始了自己的河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涯,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比较全面,既有专业课程的传授,也有政治理论课程的熏陶,还有公共英语的学习。按照专业课老师们给的书单,自己阅读了一些专科课方面的论文以及学术著作;此外,自己还阅读了几部二战时期的人物传记,比如丘吉尔、罗斯福和戴高乐等。研一下学期则进入了全面的专业课程授课阶段,四门专业课加一门公共外语,结合四门专业课的内容以及写结课论文的过程,自己阅读了约翰洛克的《政府论》、阎照祥的《英国政治制度史》、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等著作以及一些中西方民主方面的学术论文,对自己这个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知识的补充,受益颇多的一个学期。

一年的时间很快,已经来到了研究生阶段的第二个年头,研二的这个学期也是研究生阶段最后一个安排课程的学期,显得格外珍惜,自己这学期做到了全勤,好好珍惜自己二十年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当然了,这也与这个学期的2门课程的吸引力程度呈正相关,一门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一门是专业外语,都是自己本科时的老师,均是很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所以同学们的出勤率显得格外的高;而自己还有一个原因,自己的

毕业论文

方向选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以每节课都在很认真的听课,记笔记。按照老师给出的书单,正在读hr方面的著作,目前已经读过了美

国学

者罗纳德与约翰共同写就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以及即将读完的李宝元老师的《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都是很有内涵的著作,使自己对hr方面的理解更加的深入与通透,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思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以上基本就是自己这一年半研究生总共三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况的概况,知识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在课堂,生活中处处可以有收获,通过与人的交流,通过一次旅行,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而自己在学校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除了上课时与读专业著作所获得的知识以外,还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知识。

首先,便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进入研究生阶段,同学们都经历了大学时期的洗礼,变的更加成熟与理性,大家相互之间交流起来显得更加的从容与方便,本科时大家学的专业各不相同,交流之余也会了解到同学所学专业方面的的知识内容,比如同学有学习经济学的,可以通过他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当然了,大家更多的还是生活方面的交流更多,班里的同学都很好相处,课外之于,经常有集体活动,比如一起去k歌,吃饭,自助等等,聊天之余,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同学既是自己学习的对象,也是自己未来的财富。

如今的时代,网络日益发达,新闻消息的传播速度可谓惊人,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只要传到网上,立马可以让其他地方的人所了解,索马里海盗、拉登之死、卡扎菲被杀等等,让我们远在千里之外能够第一时间获得重要的国际新闻;最近出现的被定义为“道德缺失”的搀扶老人事件、小悦悦事件,让我们有时间去对自己的道德思考与对社会的反思和拷问;欧元危机对欧盟的冲击以及中国对欧盟援助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等等,无一不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除了新闻,还有国外的文化与习俗的传播,当然了,也可以说成是文化侵略与资本主义思想的输出,但是对于我们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并且已经读过大学的成年人来说,我们所吸收与关注的只是异域文化的了解与好奇心的满足。无论是好莱坞的电影还是美剧,其各方面的制作均具有较高的水平,可以满足电影爱好者的口味,而且对于我国各个层次的、各个方面的考试,多看美剧,电影,对于外语的学习更是有益无害。一年一度的美国暑期大片,是许多人所期待的;风靡一时的《friend》也是许多英语教师强力推荐给学生要学好英语口语而必须看的美剧。如今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prison break(越狱)》、《lost(迷失)》、《the vampire diarie》、《gossip girl(绯闻女孩)》、《the big bang(生活大爆炸)》,更是吸引了无数的青少年的热情,相信通过这些美剧的观看,对于我们的英语口语的学期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当然了,网络资源丰富异常,我们也要有选择性的吸收,通过网络,可以让我们更快的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的动态,学术著作与论文,对自己的的知识的积累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而我们同时要学会拒绝暴利等方面的资源。

自己从本科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网络来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新闻,资源与知识,对自己的知识的积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除了学习,上课,上网之外,自己会每天给自己安排各种运动,这也与自己爱好运动有关,自己体育兴趣十分广泛,踢足球、打篮球、打网球、跑步、打羽毛球、乒乓球等无一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自己从不为每天的运动发愁,通过每天的运动也同样能够获得知识,有些运动是团队项目,比如足球、篮球,只有通过相互配合,团队合作才能够战胜对手,而羽毛球等个人项目需要足够多的技巧与经验的积累,每一项体育运动都能够让自己有所受益;在从事每一项运动的同时,自己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在足球场,自己认识几个经常一起踢球的球友,经常相约一起踢球,一起看球,交流心得,聊自己喜欢的球队与球员。特别是自己去年去鸟巢观看了意大利超级杯的比赛,有自己喜欢的国际米兰,在鸟巢与几千名内拉祖里一起为国米助威,相互之间已无需过多的介绍,穿着同样的球衣,就是朋友,第一次见面,却是很熟悉的聊着球,在工体的训练赛、鸟巢的正赛,都认识了一些内拉朋友,相互留了联系方式,在人人加了好友,经常一起聊国米。特别是在微博上认识了许多阿根廷的朋友,天下阿迷是一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自己更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而且自己通过一个阿迷的帮助,买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20xx年韩日世界杯巴蒂的那件9号球衣,永远的纪念。

生活中随处可以学习,处处可以有收获。

整个研究生生涯还剩下一年半,没有课程安排的一年半。而主要任务是毕业论文和实习。这学期末就要把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了,从寒假开始就要进入全面的毕业论文准备与写作期,准备下学期的论文

开题报告

答辩等。自己目前也在积极的准备毕业论文的资料,看相关的专业著作与论文,争取早日给自己的论文定好方向与题目,早日进入全面写作阶段。相信接下来的一年半一定是既忙碌又充实的一年半,争取通过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使自己的hr方面的了解有一个升华。

自己计划下学期开始一边准备论文,一边开始找地方实习,毕竟已经没有课程安排了,有更多的精力去社会上获得一些经验,增加自己的工作筹码,保定或者北京,自己寒假会写一份完善的简历,参加一些招聘会,希望能够获得一次实习的机会,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当然了,实习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我相信获得的知识更更多。

以上,就是自己对三年研究生生涯的总结与展望,既有课上的学习,也有课外的学习,希望自己通过学习的过程,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党的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正如所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作为一名在校生,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对历年党的重要会议都投入了巨大的关注与热情。随着年岁的增长与社会见闻的丰富,众多的党政会议对我来说慢慢的从抽象的感性认识扩充到了深刻的理性认识层面。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完整关注的全国代表大会,让我领略到我党在领导国家前进上所展示的远见卓识!听完这场报告,我总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自信”。这自信不仅仅是来自于平稳的语速,铿锵有力的声音。更来自于这场报告里所包含的内容。近2个小时的报告,旗帜鲜明、振奋人心、方向明朗。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问题娓娓道来,既没有对成就沾沾自喜,也没有对问题遮遮掩掩,显示了一个成熟政党的无比自信。

道路自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道路自觉,不是主观臆断,更非自我陶醉,而是源自实践。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在探索中国道路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直到开拓出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理论自信。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回答实践和时代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理论自觉铸就理论自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现成制度可供参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我们党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进,以制度自觉铸就制度自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的,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我们研究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研究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我们的职业定位就是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职业责任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可以说,能否保持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业,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当代研究生党员应当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无法预知的暗礁险滩,它需要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率先过礁越险,铺路搭桥;当代研究党员更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它需要走在时代前列的共产党员能够用坚强的意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要更加自觉地实践新时期的党员标准,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加强党性磨砺和修养,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起我们学生党员的先进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求实创新、奋发成才的模范。

作为研究生,我们须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研究生党员,怎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除了思想表现好不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学习成绩突不突出。研究生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研究生生涯过得碌碌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研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两年后有所得,有所长。作为我个人而言,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努力提高先进性。具体说来就是搞好自己专业学习,争取在未来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提升。

总之,上国会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平台,但也更强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我们只有对自己高定位,高要求,专中且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并在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鱼跃而出,独树一格。

我校《研究生手册》总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总则;二招生、入学与就业;三学籍、管理与奖励;四培养工作;五学位授予。

总则介绍了相关行政法规,也是我校制度相关规定的依据,因为下级法规不能与上级法律法规有相抵触的地方,否则视为无效。所以,在学校等事业单位,也要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都要有所了解。

之后的二到四章,就讲了我们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所有工作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详细给出了如何注册、申请奖励、休学、复学、就业等的方式、方法。同时,也给出了对某些不正当行为,如考试作弊等的相关惩罚手段。正所谓,有惩有罚,赏罚分明。后两章的培养工作和学位授予规定让我们对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所要做的事情都有了明确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鲜明的途径,更让我们对两年半的学习有了清楚的认识和规划。

通过认真研读手册内容,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由被动变主动。这点主要是针对相关学生工作来说的。在手册中有注册工作,硕博连读选拔,就业工作,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答辩等工作的实施开展流程及所需要的材料的说明和规定。这些都需要我们届时准备好相关材料向辅导员或相关部门主动提出申请,而不是要辅导员等去主动提醒。也就是我们要从被动变为主动,为即将到来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二,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学风建设、学术行为、考场行为等,手册也都做了明确的规范。这些规则和规定告诉我们,作为研究生,我们更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学术方面,严禁学术造假、抄袭等,否则我们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三,注重自我培养,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多创新。手册中的培养工作和学位授予两章让我了解到两年半的时光将会如此短暂,我们必须尽早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以塑造自己的学术成就和成果。第一年多读书、多思考,第二年就要开始大论文的准备工作和写作,后半年有答辩和实习。整个研究生学习时间是如此迅速短暂,我们必须珍惜这段时光,将自己培养成有知识、有学术素养的知识分子,并在这段时间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自信、精锐、博学的自我,完成另一种不一样的蜕变。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上理的这两年半,我将珍惜这无限珍贵的青春学习时光,让自己得到思想上的再次升华,同时也让母校在不久的将来为我而骄傲!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十三

3)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法国

4)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歌德

5)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中国)

7)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俄国)

8)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美国)

11)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美国)

12)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梅契尼科夫

16)没有艰苦劳动,就没有科学创造。——(南斯拉夫)谚语

17)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18)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米丘林

19)人类所抱有的疑念,就是科学的萌芽。——爱默生

20)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微课研究心得体会篇十四

《古典文学知识》编辑部来函让我介绍治学经验,根据我的具体情况,我想就古代文学的综合研究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读者朋友交流。

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表论文,1987年出版第一部专著《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最近的一部专著《现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20世纪诗经研究史》(学苑出版社出版),二三十年来,综合研究一直贯穿着我的全部研究历程。

所谓综合研究是指以大文化为背景,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以揭示其演变规律、总体特征、内在精神、感情心理乃至艺术审美及其与各种意识形态的复杂联系,力求在与文化的统一中对作品做多层面的较深解读。显然,综合研究不但超越了传统的字句解读和五十年代以后的历史社会学分析,而且通过揭示作品“生态环境”的文化还原,把作品真正地归还给了它的时代。这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方法的适应力和穿透力,为深化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保证。

例如,“兴”的研究是“诗经学”乃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古今论著不可胜数,但从来没有人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兴”的起源。事实上,这是一个存在很多疑问且具有广阔开发前途的重要论题。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既是咏其“所咏之词”,为什么不去直咏,偏要绕弯子来先言“他物”?有人从审美或实用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都不符合实际,因为在“兴”起源的原始时代,先民根本就不具备那样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事实上,原始先民以“他物”起兴既不是出于审美动机,也不是出于实用动机,而是出于一种深刻的宗教原因。不同的原始兴象具有不同的宗教根源,80年代初期发表的《鸟类兴象的起源与鸟图腾崇拜》、《鱼类兴象的起源与生殖崇拜》、《树木兴象的起源与社树崇拜》和《虚拟动物兴象的起源与祥瑞观念》等论文(这些论文都是《兴的源起》的组成部分),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可以看出,研究“兴”的起源实际就是研究那具有审美特征的“他物”的前身的历史性质,这不但有助于认识“兴”起源的本质、早期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且促进了文学的文化研究的发展。

又如,战争诗本应描写双方战斗的场面,但《诗经》中的战争诗却一无例外地只写兵强马壮、仪仗威严以及对于文德教化的宣扬,而从不直接描写厮杀格斗的场面,这只要与希腊史诗《伊利亚特》的战斗场面描写做一对比,就会看得十分清楚。局限于文学自身是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必须从周代的政治、军事思想中寻找答案。我在《诗经研究反思》一书和有关论文中指出我国古代理想的政治是崇德尚义,垂裳而治,理想的战争则是“胜残去杀”,战胜于庙堂。这一思想在《尚书》、《周易》和《论语》以及两汉典籍中多有反映。《诗经》战争诗正是以这一思想为灵魂。这样从大文化的背景下去审视《诗经》战争诗,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如《诗经》中的宴饮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论著多以其反映统治阶级的腐化享乐生活、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和价值而加以彻底的否定,显然这是一种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批评方法。如果从综合研究的角度深入到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将宴饮诗与周代礼乐文化联系起来,就会看到其巨大的文化价值。我在《诗经研究反思》和有关论文中指出,宴饮诗通过表现宾主从容守礼的道德风范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突出反映了礼乐文化的道德实质,而且活生生地展现了礼乐文化的外在风貌和内在之美,以及古代东方人际关系特有的“人情味”。宴饮诗这方面的价值是其他任何诗歌都不能代替的。

综合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提出和解决一些重要的难题,深化和拓展古代文学研究,与它的独特的优长有直接关系。大体说来,综合研究的优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充分注意文学作品与其文化环境的统一,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文学与其产生的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其历史背景的关系问题,表面看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不然,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环境、背景的理解,质言之,也就是究竟是环境、背景中的什么因素在制约和影响着文学的性质和特征。

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文学产生的环境、背景的认识很狭隘,认为就是围绕作者的小天地,即作者的生活范围,如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等。这种观点把文学产生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偶然的个人的因素,而彻底否定了文学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五十年代以后,庸俗社会学盛行,认为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政治、经济又被简单地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两种观点表面看来恰好相反,实际却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根本忽略和否定文化对于文学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事实上,真正对文学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是文化,特别是文化通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因为恰恰是文化及其传统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如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生活理想、伦理道德、审美趣味以及有关的制度、风尚、习俗等等。所谓社会环境和背景对于文学的制约和影响,实际上正是这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文学与其文化环境的统一去把握作品的。例如《诗经》中的祭祀诗一般认为共有17首,通观这17首诗歌会发现两个有趣的问题:一是这17首诗歌以祭祀祖先的为最多,共13首,约占76%;二是在祭祀祖先的13首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和武王的为最多,共有9首,约占69%。如何理解这两个问题?我在《关于〈诗经〉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两个问题》一文中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从文学与文化的统一中寻找原因:原来在周人的各种宗教信仰,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中,以祖先崇拜最为发达和盛行,《诗经》祭祀诗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正是高度强化的祖先崇拜的反映。关于第二个问题,即在祭祀祖先的祭祀诗中为什么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最多,则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集中了更多的观念内容和价值。原来,文王、武王是周代新的天命观念(相对于殷商时代的天命观念而言)的最早的实践者和体现者,祭祀他们固然是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通过祭祀他们来肯定和强化天命观念,而肯定和强化天命观念也就是肯定周人代商的现实,强化新王朝的统治。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以及个人家庭、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但它们都是通过文化的中介在起作用,文学作品的内容绝不是它们在作品中的直接投影。

二、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由于多学科的交叉容易形成广阔的学术视野,因而便于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学术视野是否广阔不只是知识含量多少的问题,也不只是论题大小的问题,在本质上是长期学术积累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和学术空间的纵深感,有了这种纵深感才可能有学术的深度和广度。从宏观上深刻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近三四年来,我在做20世纪《诗经》学术史研究。在正式动笔之前,曾反复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学术史为什么会发展,也就是学术史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二是20世纪《诗经》学术史的根本特征是什么,也就是20世纪《诗经》学术史与古代《诗经》学术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有没有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上述课题能否较好地完成。

作为对于学术研究反思和的学术史,不是学术研究实例的总合,也不是学者及其论著的简单排列,而是梳理和总结学术发展演化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学术史的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即带有某种综合性,文学研究史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解决文学研究史的问题必然要涉及其他诸多学科,局限于某一学科自身的狭隘范围,是不可能真正解决该学科研究史的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只有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才有可能完成学术史的研究任务。

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在考察不同历史阶段的一些学科的学术史之后,认识到任何时代、任何学科的学术史之所以不断发展,都是该学科的学术传统与时代学术文化思潮“对话”的结果,也就是说,时代学术文化思潮才是学术史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是它通过学术传统推动着学术史的发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术史都是如此,只不过由于古代社会发展缓慢,学术文化思潮的变化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剧烈和迅速,而不太引人注目罢了。

处于社会历史和学术文化思潮激变背景下的20世纪《诗经》学术史,不同于古代学术史的根本特点,恰恰在于它与时代学术文化思潮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受到的影响和制约更加明显和深刻——我国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文化思潮总是很快就被“诗经学”吸纳,并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反映出来,《诗经》研究也因而成为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中最为开放和活跃的学科之一。

“五四”时期,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是从疑古辨伪开始走上《诗经》研究道路的,他们的《诗经》研究不但是疑古辨伪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它的延伸和深化,而疑古辨伪正是提倡科学和独立思考的“五四”精神的体现。

二三十年代唯物史观被引入《诗经》研究领域,使《诗经》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诗经学”的重点和强项在于考据和训诂,而唯物史观引入《诗经》研究领域,则致力于作品的解读和阐释,这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研究的弱项,提高了《诗经》研究的深刻性和科学性。

50年代末到70年代,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诗经》“研究”完全丧失了学术独立性,而听凭政治的需要,胡乱杜撰,把荒谬、愚昧、落后的东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80年代以后,以对传统文化反思为先导的“文化热”,不但从整体上推动了文化研究的发展,而且为《诗经》研究提供了观念和方法论的支持。由于文化意识的普遍建立,学者们开始注意从文化的心理的层面(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民族性格等)和有关的观念、制度、风俗、习尚与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诗经》,形成了《诗经》的文化批评模式。新的批评模式促进了对《诗经》的新一轮阐释——《诗经》的文化阐释。

开放意识促进了80年代以后《诗经》研究的海内外学术交流,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地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极大地促进了“诗经学”的发展。

可以看出,随着20世纪新的学术文化思潮的不断涌现,《诗经》研究也“与时俱进”,异彩纷呈,这一切都是“诗经学”传统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对话”的结果,就像历史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一样。

从以上所说的根本特点出发,在《现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二十世纪诗经研究史》一书中,我没有采用那种学者生平简介加论著分析评论的“列传式”的学术史建构模式,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学术史建构模式,即从《诗经》研究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内在联系的视角切入,具体考察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如何影响和决定《诗经》研究的方向、重点和方法,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特征、成绩和不足,简言之,也就是在时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大视野与“诗经学”自身传统结合的框架内,把握传统“诗经学”在现代条件下的嬗变过程。

这本书的大胆尝试,不但比较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诗经》学术发展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给各个时期的学者及其著作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定位,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了多年来“列传式”学术史建构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以后,学术史研究有了两种不同的建构模式可供选择,这当然有助于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这一点不只是对《诗经》研究史,而且对全部古典文学研究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述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的两大优长的结合,形成了它的第三个优长,即增加了对于考察对象的审视视角和研究的切入点,因而有助于形成更多的论题。这无论是对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还是加强研究的深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多有这样的体验:有时,面对研究对象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找不到合适的视角和切入点。寻找和确定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内部,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研究者应当主动去发现,这就要求他必须有一双“先见”的眼睛。而给人以这种“先见之明”的恰恰正是他的学识和知识积累。综合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多,知识范围广,因而找到的视角和切入点也就相对较多。

例如,上世纪50—70年代运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屈原,一般都局限于文学研究的范围(今天看来,那时对于文学的理解也不全面),很难再有其他的发现。而运用大文化背景下的综合研究方法,则有很多的视角和切入点可以选择,我在80年代进行屈原研究的时候,除了从文学的角度写了《屈原在诗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之外,还分别从美学、思想史和神话学的角度发表了《屈原的美学思想和创作主张》、《屈原思想与中国思想史上的“儒法合流”》以及《屈原在神话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等论文,这些论文后来都成为《屈赋研究论衡》一书中的重要章节。

又如,文学史在讲神话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它与哲学的关系,讲寓言的时候又往往会涉及它与神话的关系。如果没有必要的学识和知识储备给你“先见”的眼睛,这个问题往往会一带而过,不可能引起特别的注意。其实,这里就隐藏着很好的切入点。我在《庄子哲学观念的神话根源》一文中从神话与哲学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庄子哲学的性质和特征,指出庄子的一些哲学观念,如时间观念、生死观念和主客观关系的观念,都直接继承了原始神话,与原始神话所体现的原始哲学观念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和某些一致性。庄子从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需要出发,把蕴涵于神话故事中的原始哲学观念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升华和哲学化,成为自己哲学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寓言与神话的关系,一般文学史和有关论著中都认为寓言起源于对于神话的继承,这个观点很片面、笼统,是错误的。我在《试论中国寓言的起源》一文中通过对于“画蛇添足”、“鲁侯养鸟”和“叶公好龙”等寓言的分析,指出这些寓言都是把往昔的那些以传统的宗教观念为基础的行为和心理,如为蛇添足使其成龙、祭祀图腾神灵和刻画图腾形象等等,放在春秋时代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用实践理性的观点予以否定和批判,使宗教的荒谬和传统的乖违充分暴露在人们面前,从而彻底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世界观。所以,寓言的起源在本质上正是先秦时代理性精神对于神话、巫术所体现的宗教观念批判的结果。以上两篇论文后来也都收入《先秦神话思想史论》一书中。

总而言之,是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使我摆脱了学术研究中的局促、狭隘的局面,凭借着更多的视角和切入点,开拓出较为广阔的阐释空间。

最后,再说一说我在具体论证过程中,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宏观考察和微观剖析的结合。

有些问题,例如“兴”的规范化形式的形成、神话的历史化、神话向物占和寓言的转化等问题,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甚至是跨时代的产物。要考察这类问题,必须放眼宏观,把握整体,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关现象贯通起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特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把具体问题放到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局部透视,如对于某些原始兴象、寓言以及庄子哲学中的“无待”的分析,都是如此。又如,对于20世纪《诗经》学术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并注意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历史(学术史)实际的统一,力争做到既有宏观的视野和理论概括,又有典型例证的微观证明。

二、注意历史发展的动态考察。

对于研究对象,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之中,“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考察,努力避免孤立静止和简单化的方法。同样一个问题,从动、静两种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结论。例如屈原在《天问》中大胆怀疑和抨击神话的荒诞和乖谬,对神话作了彻底的否定。如果孤立地就此一点来看,对神话的发展似乎是不利的。但如果把它放到人类认识神话的整体进程中,就会看到这种怀疑和否定是人类认识神话本质的必经历史阶段(世界各民族在认识神话的历史过程中都经历过对于神话的否定的历史阶段),是人们后来肯定神话价值的前提,因此,屈原对于神话的怀疑和否定,是对人类认识神话的重大贡献,在神话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意从时代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出发,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问题,必须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具体的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研究。例如,对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先秦神话思想史论》一书没有采用通行的西方神话学理论的分类原则,而是根据中华民族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国神话的特殊性进行分类。西方神话学理论的以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成长历程为根据的神话分类原则,适用于在自然崇拜基础上产生且有主神和内在统一的普遍神系的希腊神话,而不适用于主要是在祖先崇拜基础上产生且缺乏主神和内在统一的普遍神系的中国神话。所以此书从中国神话的特点出发,按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对中国神话进行了分类。又如,寓言的起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途径,中国古代寓言的起源不同于古希腊和古代印度寓言的起源,不能照搬它们的理论。本书认为,从春秋时代理性精神对于传统宗教、巫术观念的批判和否定中,催生了神话向寓言的转化,这是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实际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1786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