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木兰诗教案设计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8:45:24
实用木兰诗教案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0-30 08:45:24     小编:笔砚

教案编写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教案中的评价手段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二、简介背景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第二课时

一、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

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二、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四、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五、布置作业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看了“木兰诗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木兰诗扩写第六段

2.木兰诗教案

4.木兰诗说课稿

5.初中语文优秀论文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二

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到继续分析后文。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板书:夸张)。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板书:烘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板书: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

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板书:排比铺陈亲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板书:伴惊),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板书:喜剧高潮结束)。

4.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板书: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板书:赞美谨慎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描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木兰

1.母问女答表明缘由毅然代父从军

3.夸张对偶烘托互渗长期激战凯旋

5.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谨慎机警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爹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 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从军”指的是参军。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预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互学——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有困难的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四、展示——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同桌互读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用具】:

课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预学与互学——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展示——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热爱国家尊老爱幼

古代女英雄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五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2、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

1、人物赏析,体会木兰的儿女情、英雄气。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提纲。

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3.找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3、对偶、夸张、互文、排比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五、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2、夸张的表现木兰行进迅速,军情紧迫的句子是:

3、用环境衬托木兰思乡的句子是:

4、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身跨战马,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5、通过夜景描写征战生活艰苦:

6、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持久的句子:

7、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8、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9、木兰归来后,展现家中欢乐气氛的一组排比是:

10、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木兰谨慎、机敏的句子:

六、课外作业(3分钟)

1、完成基础训练

2、背诵课文?

讨论补充

记录

讨论补充

记录

板书

设计

木兰诗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生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并说说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木兰的优秀品质。

四、学习任务: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2、学习课文三自然段,了解木兰从军时的情况。感悟木兰品质。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从木兰着女装感悟木兰品质。

五、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军是军队的意思,那么从是什么意思呢?(参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了解木兰是怎样的人,她有什么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还要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回想一下课文主要给我们写了什么时候的木兰。相机板书:准备替父从军的木兰、上战场、立战功的木兰、胜利归乡的木兰。那我们先一起进入第一关,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

自主学习:1、第一关的任务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木兰为什么从军?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多读几次。

展示交流:

1、生交流默读思考所得。

2、师在学生交流中借机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后果怎样?(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板书:爱国爱家

4、她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师扮家人,生扮木兰,反复饰演,说服。

5、指导朗读。

6、采用多种形式读,直到背诵。

任务二

任务呈现:了解上前线、立战功的木兰。

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第一幅图。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由几句话组成?每句话写了木兰的什么事?

展示交流: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找出动作的词做好标记。

2、第二句话写了木兰什么?

抓住理解“赫赫战功”,了解木兰。

3、此时的你说对木兰说写什么?

任务三

任务呈现: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他们打败了敌人。胜利归来。我们进入第三关,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自主学习

1、观察第二幅图,找哪一个是木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从中勾画出形容胜利过来后的木兰一个词语。

展示交流:

1、说说找到的是那个词。

2、抓住“脱下心爱的女装”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木兰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才脱下女装,穿上战袍的。

3、当将士们看到穿着女装的木兰时会说些什么?

小结: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我们现在检测大家达到学校目标的情况。

检测:

我会填:

1、木兰是个()的女英雄。

2、木兰告别亲人,()战袍,()骏马,()黄河,()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征战中,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七

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

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

1.教师带表情范背。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后四句写木兰已经到了能听到敌人战马嘶鸣的地方了,因此要读得刚毅,音量适当放大,以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第4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语言凝练而夸张,朗读时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赴“、“度“、“飞“要读得富有动态,语调要昂扬。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语词要相对压抑,节奏放慢,以表现木兰经历了战场艰苦环境的磨炼。读“将军百战死“语词略抑,“壮士十年归“,读时语调要扬起来,以渲染出军队胜利凯旋的气氛。

读第5段前四句要强调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段末木兰对天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荣华的品质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表现出来。

读第6段父母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女儿这一句,语气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绪,读时节奏要与老人颤颤悠悠的节奏相符。读阿姊们忙着梳妆小弟忙着杀猪宰羊两句,音调要提高些,节奏要加快,以生动表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情景。木兰“开“、“坐“、“脱“、“著“、“理“、“帖“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会有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读的时候节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顺的口吻、娇羞的语气来再现一个健康、美丽、端庄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语气读“火伴皆惊忙“之后要有一个停顿,以示伙伴们反复打量已换女妆的木兰,然后用惊异的语气读“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读。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阿姊

2.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11.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六、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作业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二、简介背景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第二课时

一、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

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二、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四、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五、布置作业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看了“木兰诗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木兰诗扩写第六段

2.木兰诗教案

4.木兰诗说课稿

5.初中语文优秀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十

下面是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一篇乐府诗,这也是初中学习的第一篇乐府诗。文章写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果敢智慧的巾帼英雄形象。全诗风格明朗、质朴生动,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技能的基础篇章。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古文只有一个学期,初步学会了识读,对于通过阅读来理解

诗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木兰形象有一定认知,听过花木兰的故事,对学习本课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古文句子含义,学会翻译古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诗中精彩语句的学习,体会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的风格,能够辨别和理解“互文”修辞。

情感与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古文的修辞手,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掌握古文修辞手法,句子含义。体会古文的美感。

五、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采用讲授、启发、欣赏为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让同学们默读全诗,遇到不懂词语可借助词典,尝试翻译古文。在默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每一段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故事是如何展开的。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讨论各段故事情节,每组选一位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全班得出本文的故事线索。

3、抓住重点、释疑解难

带领学生学习古文,逐段进行研读,课文中的重难点句子、词语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结合学生之前对古文词语、句子的尝试翻译,掌握古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学生结合注释、老师的讲解,对段落进行现代文翻译。

4、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学生复述《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翻译本课所学的互文句。

5、布置作业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尤其是其中的精华篇章。本文质朴生动、朗朗上口,而且在整个初中的古文中地位重要,安排本课的作业:请同学们背诵前4段。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十一

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3.品读课文,赏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4.认识民歌语言特色,能辨析修辞手法。

1.品读课文,赏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2.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她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她那飒爽英姿、万丈豪情丰富了人类历史,给我们的世界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巾帼英雄花木兰,一起学习《木兰诗》。

1.有关《木兰诗》的基本知识

《木兰诗》选自_______朝_______编的_______。是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叙事诗,这诗和_______合称为“乐府双璧”。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军帖可汗鞍鞯辔头燕山戎机朔气金柝

红妆著帖花黄傍勋赐姊鬓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情节概述在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

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亲人()

选自己喜欢段落读一读。

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一首诗歌要读出韵味来,要注意什么?

本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请大家找出韵律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读诗注意什么?。

1.语句停顿适当。

2.语速疾缓适中。

3.语调高低讲究。

【策略】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五、赏一赏。品读《木兰诗》的语言美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7)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互文、顶针、对偶、夸张

假如你是木兰的伙伴:木兰啊,你……

假如你是木兰的父母:木兰啊,你……

假如你是当朝的天子:木兰啊,你……

假如你是《木兰诗》的读者:木兰啊,你……

请你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对木兰说的话。

你柔弱的身躯

却负起了剑戟刀枪

为了一个决定

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

为了一个信念

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

你驰骋疆场,披一身寒霜

绝不是为了赢得赞赏

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

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

默默不张扬

隐忍而坚强

你爱武妆,更爱红妆

你是一个传奇

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让我们再一次以饱含深情的语气朗诵这首诗。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十二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1.查字典,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2.熟读课文。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六、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作业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 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十三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1.教读课

2.一课时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上面的解释显然跟原作意旨不符。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是相互渗透,互相说明的,其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诗人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这是古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称为“互文”,也叫“互文见义”。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我们解释这类诗句时,不能偏执一端,互相割裂;应该将它们合起来,整理成一个句子。《木兰诗》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意就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有时,由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木兰诗》中还有一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按字面解释,会使人产生疑惑: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其实,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

《木兰诗》中还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诗句,“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合起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木兰诗》中还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诗句,“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子无二,又在“关山度若飞”的征旅之中,就更不易被认出是女性了。并非是说“扑朔者为雄,迷离者为雌”,如那样,“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将无法解释了。

“互文”在一些诗词文章中是会经常出现的。如唐王昌龄《出塞》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诗中“秦”与“汉”是互补见义,即“月”是“秦时”与“汉时”明月,“关”也是“秦时”与“汉时”的边关。诗歌是以此来映衬出历史在变换,征战则从未断的感叹;而并非明月是秦时的,边关则是汉时的。

又如南北朝郦道元的《三峡》有“林寒涧肃”一语,“寒”和“肃”是共同用来说明“林”和“涧”的。翻译出来就是“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简短一语,描绘出秋季的三峡树林和山涧之间的清冷、肃穆,既没有江水翻腾,也不见树木争荣,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景象。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十四

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

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到继续分析后文。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板书:夸张)。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板书:烘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板书: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

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板书:排比铺陈亲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板书:伴惊),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板书:喜剧高潮结束)。

4.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板书: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板书:赞美谨慎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描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木兰

1.母问女答表明缘由毅然代父从军

3.夸张对偶烘托互渗长期激战凯旋

5.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谨慎机警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十五

1、掌握词语读音。

2、诵读课文,抓住故事情节,品味富有情味的诗歌语言,体会木兰形象及其意义。

3、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品读过程中,通过再创造来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4、体会木兰形象的特点,更加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继承中华民族无私质朴、英勇无畏的传统。

1、把握情节,品读木兰形象的魅力。

2、多方面理解民歌语言特点。

木兰形象的把握。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预习内容,关于作品出处、北朝民歌知识、《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等。

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一般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北魏统治期间(386~557)。当时北魏曾与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交战地点。

3、北魏是鲜卑族人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经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4、北魏末期时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品,因此诗中有“东市买骏马”等。

二、诵读课文

采取散读、指名分节读等方式,进行字词正音、语句质疑等。

三、概括情节

这是一首极富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请你围绕故事,说说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节,并加以精练地概括。

(第1~3自然段)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4自然段)十年征战

(第5、6自然段)凯旋而归

(第7自然段)附文赞颂

四、朗读、品味语言的情味

1、朗读第一部分。

(1)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抓住“叹息”“无所思”“无所忆”体会木兰的神情、心理的变化,与家人关切的神态动作,展示她与亲人的密切关系。

(2)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一节,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体会木兰的形象特点。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个诗句,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木兰毅然服从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熟悉的声音与黄河水声、胡骑鸣叫声的陌生、凄厉、可怕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

2、朗读第二部分。

体会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通过两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木兰的英雄形象就变得更加鲜明了。

3、朗读第三部分。

(1)面对“可汗”之问,木兰答语朴实无华、自然平易,再现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为国效力,毫不居功自傲。

(2)家人亲切欢迎,木兰恢复女儿妆。要设想出家人迎接的具体图景:理红妆、杀猪宰羊,当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岂止爷娘?姊、弟、乡邻必当一同前往。还要设想木兰家中居室的分布状况。

(3)木兰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儿情态,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女儿妆的喜爱。

4、朗读第四部分。

表达出歌者对木兰的崇敬感情。

五、分析木兰形象

1、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

(1)参军前的木兰: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织布以外,也练习骑马射箭,“褰裳逐马如卷蓬”;她关心国家大事,体恤父母的艰难;她代父从军,是经过反复深思的。

(2)参军后的木兰:木兰穿上戎装,横刀跃马,英姿飒爽,与男儿无异。在行军途中,她走马如飞,夜晚宿营,她既思亲又渴望参加战斗,心潮澎湃如黄河流水。在战场上,她左右驰突,剑动而敌奔。在朝廷的庆功会上,她颜色平易,毫无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爱,她只向天子陈述自己唯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边。

(3)到家以后的木兰:她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她换上了女儿装,依旧是父母膝下活泼可爱的女儿。

2、说说诗歌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结合思考与讨论一)历来对这个人物有不同评论,有人认为木兰代表了一种精神力量,她的行动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旧观念;也有人认为木兰是一位抗御外侮的女英雄;还有人认为木兰是一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忠孝两全的女子。

六、体会民歌语言的特点

说说本诗与以前读过的文人诗歌相比,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讨论明确。

语言上体现了民歌朴素无华、节奏鲜明、句式自由、手法多样等特点。

全诗用口语写成,生活气息极浓,如“唧唧”“溅溅”“啾啾”“霍霍”这些拟声词的运用;“十二”“百千”这些夸张的数字;“阿爷”“阿姊”“可汗”这些新词,都是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刻而自然流畅。开头四句自问自答的诗句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为了渲染欢快热闹的气氛,运用了铺叙、排比、对偶、反复等手法详写场面,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强感染力。

七、写作练习

将木兰回家部分改写成记叙文,采用电影语言形式,尽量展现情景。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十六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三、共同、研习课文

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布置作业 ]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1978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