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0:40:05
热门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范文(16篇)
时间:2023-10-30 10:40:05     小编:文轩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好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我想我们需要学会写出有价值的总结。下文将展示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一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分享了关于项目管理的论文给大家业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案合适,管理落实到位,对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极为有利,甚至对降低施工的成本以及加快施工进度是有利的。当前,在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极为关注之时,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也使得越来越多人关注起来,开始认真仔细的研究,着手于现状问题的研究,对于当前建筑工程市场,研究如何强化与规范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理念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当今处于一种粗放化管理的水平,和精细的管理模式只间有很大差异。建筑施工领域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存在,由于人员素质综合水平都不相同,很难与现实的施工状况相适应,特别是针对项目的变更管理以及项目的监理之类的方面都有一定问题存在。

1.1建筑工程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为了能跟上建筑施工项目的发展速度,保证施工的品质以及安全,国家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规定,先后有很多法规出台,然而现实的执行过程中,建筑施工领域总是急于求成,较多的管理机制没有完善,基本没有什么约束性,项目管理的效率非常低下,特别针对项目变更方面的管理机制出现更为严重的缺失,一些建筑部门压根就没有建立,一些建筑部门建立之后也基本无效,针对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别的变更没有做到周全的考虑等等。

1.2施工团队管理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建筑施工领域人员较为复杂,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之类的高级工作人员下以及农民工之类的普通劳动人员都有,所以施工团队管理的模式以及措施对于建筑施工领域就显得极为关键,而实际对其执行的过程中,施工一方为了赶超施工的进度以及得到最大化的利益等,常常疏忽了对于施工团队的有效管理,没有健全管理机制,或者有的制度不认真执行,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

1.3没有完善施工的管理

施工管理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的环节之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施工管理的效率来决定的。施工管理会对建筑工程的品质以及施工职员的财产生命安全有直接的影响。所提到的人员问题具体是指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职工没有好的综合素质,不具备很高的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不能严格依据施工标准规范还有设计标准开展施工工作,极少数状况下还会有为了使得项目的造价降低又或是节约施工的时间来随意篡改施工图纸的举动,这属于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2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意义

项目管理的目标是高效率地完成建筑工程任务,项目管理遵循项目发展的规律,采用经理责任制的方式,对项目所牵涉到的工作进行科学化高效率的管理。要对项目进行有计划的规划,从开始到整个项目完成阶段,以期达到理想化效果,同时也必须要兼顾项目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优化项目的内外在结构,合理的分配资源材料,努力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理念的强化与规范

对于上面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依靠管理实践明确以下几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3.1健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制

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国家必须先健全相应的法规以及法律。只能依靠这样才可以确保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完全依据国家的相应法律办理。才能真正的去约束制约人们的行为准则。再者是要与建筑工程的实际特征结合来制定有效科学的管理体制,必须采用领先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概念来开展专业化管理工作,要使现今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具备技术性以及专业性。项目管理范围比较广,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来说,必须要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还需要进行内部外部的沟通与管理。制动的制定与实施必须要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符合,具有科学性以及操作性。各个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在项目管理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各个部门展开工作,处理好项目中的人员关系。在建筑工程施工整个过程当中都讲都要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可以在入职前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保证工程质量。

3.2按时对施工职员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所有岗位在上岗之前都必须有技能培训工作,针对建筑施工领域而言,岗前的职员技能培训工作尤其重要,因建筑施工的过程主要是由人来主导决定的,图纸设计都属于没有生命的,若想要把设计变为现实建筑,人对其的作用就极为关键,若是人不能够将设计图纸的意图理解透彻,有很大可能建设的项目就会和设计间出现太大的偏差。所以,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按时对施工职工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针对施工人员具体培训的内容,必须包含下面三个方面:法规法律的培训、安全性培训以及技能培训。技能方面的培训,能够是培训职员施工过程当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能够是针对的对施工过程当中技术的难点要点进行培训,怎样处理现实中的施工问题等等,详细内容能够依照现实施工的状况制定。针对管理施工人员培训的关键是培训他们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体制,也能够与现实施工特征相结合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来确保施工管理当中的合理科学,使得项目能够取得最优的效果。

3.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图纸进行施工,不能随意的改变方案,发展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处理汇报,及时更改方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对建筑施工的重要检验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筑工程领域项目施工的品质依靠施工品质过程控制,控制质量对于施工的优劣质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保证施工的质量,上级一定要高度关注,强化质量控制,健全所有管理机制以及考核体制,重点强化变更项目的管理以及隐蔽项目的查检。针对项目变更的过程,管理人员必须严谨核审变更具体内容,并对变更可行性进行评估,针对合适的申请依照程序对其签字下发,同时处理好项目造价变更,针对不合适以及与标准不符的变更申请,不可以随意进行签字。把项目变更过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在变更管理者的身上,使其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严格对其把关,履行好职责,严禁不严谨草率的签字,这样会为项目的施工造成巨大损失,也对自身以及自身事业发展极为不利。

3.4合理的对施工资源进行配置

在密集型建筑领域之中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显得极为重要,只有确保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才可以使得建筑工程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建筑施工的管理我们一定要强化对所有单位员工需求的具体统计,要科学合理的对施工过程进行评估,要严格依照施工的实际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配置。同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一定要形成有效合理的流动体制。成立合理科学的流动体制极为重要。此种体制的建立可以使施工人更为灵活高效的管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发生的多种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由流动体制的建立来决定。施工人员合理科学的流动体制的建立在项目施工人员的自身效率提升方面有极大帮助。所以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强化建筑工程的现实特征的研究,依靠持续研究使得自己专业的素质提升,然后使得施工的管理更加高效。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项目管理水平,不但可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还能使得施工项目成本降低,使施工的进度提升。作者着手于现实经验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寻处理问题的措施,希望依靠较为简略的分析,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参考。

参考文献

[3]林圣桦.简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若干问题与控制方法[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2(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二

会展理论与实务是会展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会展行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系统地学习到了会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案例学习了会展实务的具体操作和技巧。本文将以五段式文章的形式,分享我在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我对会展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会展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和产品的宣传推广,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会展行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观众和商家,形成庞大的人气和经济活力。在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时,会展组织者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以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营销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些对于我未来从事会展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会展行业的专业经验和实践技巧对于成功举办一场会展活动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会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案例学习了会展实务的操作和技巧。例如,通过分析国际会展案例,我们了解到在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时,需要考虑场地选择、展位设计、布展布置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合作,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实践案例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会展行业的内幕和操作流程,为我未来从事会展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第三,在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会展策划和市场推广。会展策划是会展活动成功举办的关键。通过学习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我了解到在策划一个会展活动时需要考虑目标群体、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和竞争分析,以确定活动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在课堂上,我们还学习了会展市场推广的技巧和方法,如媒体合作、社交媒体营销、网络推广等。这些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让我对会展策划和市场推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未来从事会展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四,在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会展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会展行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趋势和挑战。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当前会展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压力大、安全风险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会展行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组织与合作,做好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了解这些挑战和趋势,对我未来从事会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让我对会展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最后,在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会展行业中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通过学习,我不仅对会展行业的整体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对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进行了深入挖掘。我认识到自己对会展策划和市场推广具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潜力,因此将来我希望从事会展策划或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寻求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会展理论与实务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会展行业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到了会展策划和市场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同时,通过学习会展实务操作和实践案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会展行业的内幕和操作流程。这些都为我未来从事会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我进行了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的选择。通过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我对会展行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并且愿意为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三

摘要:秘书理论与实务是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项目组在分析目前本科专业该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学改革;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设计

自1980年复旦大学上海分院(即后来的上海大学文学院)设置秘书专业以来,[1]我国秘书学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方面,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项目组所在学校是一所理工院校,具有20多年的秘书专科办学经验,现在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程,本项目组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架构与深层次研究,力图实现本科专业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新突破。

一、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体系中秘书学理论深度不足,研究较弱现在通用的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材主要是为高职高专教育服务的,理论知识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大多以介绍秘书的含义、秘书工作的内容性点、秘书学的性质与内容为主,理论深度还有待开发。有关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也以工作技能性研究为主,理论探讨较少。如秘书学的学科归属、性质特点与学科体系等方面在学界内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秘书学到底是归属于语言文学的分支学科还是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也一直是秘书学研究者讨论的热点问题。5月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类中增设了秘书学本科专业,明确了秘书学的学科归属问题。20我国将招收第一批秘书学本科专业学生。相信随着本科专业的设置,有关秘书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将会有较大的突破。

2.课程建设与研究多从职业教育角度展开,重在秘书实务的研究目前我国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主要在专科阶段开设,相关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也主要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本项目组了解了本课程的精品课建设情况和教学研究情况,发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已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成了学校的精品课程,其中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将其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也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教学研究文章和著作。但经过认真学习和分析研究,本项目组发现这些建设与研究主要为职业教育服务的,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课程内容设计与整合、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有机配合与紧密衔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划和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项目组在我院秘书专业专科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力图打造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1.理顺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有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秘书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档案管理学、办公自动化等。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遵循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课堂教学共64学时,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秘书写作3门课程是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先修课程,档案管理学是其后续课程。

在理顺其与其他相关课程关系的基础上,整合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解决了其与相关课程中重复内容的归属问题,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秘书学理论学习和秘书办事、办会技能训练,将秘书工作中的办文和办公自动化内容整合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将秘书工作中的文书拟写和运行部分整合到秘书写作课程中,文书立卷与归档部分整合到档案管理学课程中,将秘书工作中办公自动化部分整合到办公自动化课程中。

2.优化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1)增强秘书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针对专科阶段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理论教学深度不够的现状,在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时重视了秘书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64学时中有8章48学时为课堂纯理论教学。分别为绪论(8学时)、秘书工作发展历史(4学时)、秘书的含义及分类(4学时)、秘书工作内容及职能(8学时)、秘书的能力与素质(6学时)、秘书沟通与协调工作(10学时)、秘书调研与信息工作(8学时)。将秘书的修养与悟性、人际关系等内容合并到秘书沟通与协调工作中。

(2)削减了课堂教学中秘书实务的相关内容.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秘书实务的集中实践内容,所以课程内容设计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部分的内容与课时都进行了大量的削减,只设置2章14学时,包括秘书事务处理与会务组织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对日常事务工作和会务工作进行概述性的知识学习,同时组织值班、时间管理等简单的课堂分散小实训,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秘书办事和办会工作的基础知识,熟悉情景体验式实训教学。将接待工作、商务旅行、常见商务活动、常见会议的'策划与组织等综合性实训项目都调整到集中实践课程的学习中。

(3)课堂教学增加了集中实践任务设计环节.秘书理论与实务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践课程的有机配合与紧密衔接问题是课程内容课程教材建设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在课堂教学最后增加1章2学时的集中实践任务设计环节,对集中实践中事务处理能力、会务组织能力训练任务进行大体安排和介绍,进而解决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践课程的衔接问题。

(4)强化了秘书实务的综合实践训练.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可延伸到秘书实务的综合实践训练中,共设计秘书事务处理能力、会务组织能力2周实训教学,这部分内容既是专业能力实习,也是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延续和深入。集中实践课程主要采取能力模块训练的方式,将秘书事务处理能力设计为办公室日常事务、接待事务、商务旅行事务和商务活动组织策划4个训练模块,会务组织能力设计为会议筹备、会议进行与控制、会议善后与总结和会议宣传与协调4个训练模块。实训项目丰富、实训指导规范,对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三、探索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1.根据课程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了课堂纯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集中实践课综合训练三种教学形式,如绪论、秘书工作发展史、秘书的含义及分类、秘书工作内容及职能等内容采用课堂纯理论教学的形式,秘书办事办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而办事办会综合技能则通过集中实践课综合训练的形式来实现,从而做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可以采用讲授与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秘书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可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提高授课的生动性;[2]对于秘书办事办会基本技能的教学,则采用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秘书工作流程中完成各项任务。

炼的舞台。在校内实训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组建会务公司、工作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承接庆典和会议的策划与组织,实现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由校内到校外,由模拟到实战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肖生福,杨锋.开设和推广秘书本科专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53.

[2]王彩云.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的尝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66.

[3]刘晓岚,郭子辉,杨静.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9):142.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四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韩国率先抓住国际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快速发展了本国的船舶工业,由此带动了冶金、机电、化工等数十个行业的发展,一度成为世界造船中心。现在,我国的船舶海洋工业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历史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经过十年的努力,使我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近年来,我国船舶海洋工业在产品种类、技术、质量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生产管理领域依然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物流、生产、成本核算等方面依然沿用粗放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要求,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船舶海洋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越来越强,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应付这种复杂性,船舶制造行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主要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精益生产理论和精益造船、erp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人员访谈、流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对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及erp系统方案,并提出erp系统方案的实施建议。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第二部分:相关理论综述。介绍了本文需要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等,主要包括:(1)项目管理理论。(2)精益生产理论和精益造船。介绍了精益生产理论及精益生产在造船行业的理论成果。(3)erp系统理论。第三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调研、人员访谈了解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以项目管理理论为框架,运用精益造船理论提出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的优化方案。第五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erp配套系统方案设计。以erp理论及sap系统提供的功能为基础,将优化方案落实到erp方案中。第六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及整体erp系统方案实施建议。包含实施策略、实施难点和实施步骤。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五

本课程是利用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结合会展项目的具体特点,对会展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等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流程,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策划能力、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项目现场掌控能力等),方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等)和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控制能力等)。

1.2课程地位与性质

《会展项目管理》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核心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对《会展概论》、《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等课程的综合应用,在整个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2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课程以市场化运作的校园展会活动为载体,采取项目管理方法,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策划并组织一个真实的会展项目,并以此贯通《会展策划实务》、《会展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

2.1学生主体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只负责理论指导和答疑解惑。在项目启动阶段,根据任务设置了宣传推广、招展、招商、现场管理与服务、物品准备五个小组,之后,民主选举了项目经理和五位组长,之后,每位组长招兵买马,建立了自己的队伍。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步完成了校园展会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一系列工作,真正实现了学做一体。

2.2情景真实原则

与其他课程的课内模拟实训不同,本课程的实训是在真实情景下完成的,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按计划到教室做宣传,却发现教室内学生不多或者对宣传内容不感兴趣,因为是真实的工作,他们就需要想办法应对这些意外情况,这种锻炼是课内实践不可能实现的。

2.3能力本位原则

一方面,会展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学做一体也是理想的教学模式,早在19,杜威就提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目标,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即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理论,然后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工作,遇到困难后再回头学习相关理论,寻找对策,然后付诸实践,解决问题。

2.4技能与素养并举原则

根据我们对会展公司的.调查,他们对员工的期望,除了业务操作能力外,还包括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做一体的项目分组操作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大一开设《会展实务》课程时,已经举办过一次校园展会,当时主要是训练展会操作的相关技能,本届展会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展会业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训练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展会在第十六周成功举办。

4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

4.1小组长的重要性

经同学们民主选出的小组长们各个尽职尽责,善于开拓、创新,为展会的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4.2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及系部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为展会提供了场地、水电、医疗、安保等便利,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完善的外界环境。

4.3合理安排人员的重要性

本届展会完全由同学们自主选择小组,结果因招展工作难度大、报名人数最少,影响了招展的成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任务难度系数,鼓励勇于挑战自我的同学参加招展组。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企业意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性,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视。但是,我国会计工作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的发展未能同步,显得非常混乱。对此,必须加强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研究与探索,根据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规律,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发挥理论指挥实践的作用,从而确保我国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务工作提高的相关对策,以确保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和谐发展。

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状况;分析

会计是贯穿于整个企业财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从总体看来,我国会计状况发展存在不同步、不匹配的矛盾现象,会计理论超前会计实务,从而给我国会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会计理论与实际不能最大程度融合。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矛盾现状,就必须在加强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情况下,还应深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工作,改变会计实务的发展落后于会计理论这一现象。同时,还改变浮夸与焦躁,保证会计理论的客观性,以此来构建我国科学的会计体系,促进理论与实务的同步和谐发展。

1.会计实务混乱现象

我国《会计法》对关注可预见的会计法规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行业制度问题、地位及作用的评估,从而造成法律法规与准则、制度上的脱节。此外,新会计制度规定在遵守一致性原则下对会计事项处理可以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一种,例如,提取折旧方法有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投资收益、成本计算机坏账处理等也有多种方案备选,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影响了企业当期损益,同时对于备选方案的限制条件不严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很可能成为大多数企业调整利润的“合法”手段,从而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2.会计实务落后于会计理论

我国会计理论虽然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过多的理论研究并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学者没有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缺乏对未来会计实务工作的前瞻性,与未来会计实务活动不相符,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会计活动所能达到的层次,所研究出的理论忽略了客观性,不切实际。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从目前看来,我国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对于中级和高级以上的会计人才十分紧缺,低层次的会计人员较多,据统计,我国国有单位会计人员约700万人,大专以上学习仅占20%,而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少之又少,仅占9%,专业技能较低也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各企业要重视财务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对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再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对实际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1.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统一

会计理论是为会计实务所服务的,因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确保会计理论可以继续对会计实务做指导,就必须加强对矛盾观点进行证实,加强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在实践中根据不同观点的论述找真理,得到准确理论。同时,会计理论研究应该根据我国事情不断发展,不应包容错误理论,及时去伪存真,让理论存于实践,实践中体现理论,从而确保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会计工作的监督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克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各企业必须开展会计人员管理问题研究,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符合实际操作的理论知识的吸收,特别是要加强对今年会计制度新知识、新内容的培训。此外,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相关会计财务软件,强化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与职业道德观念,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

3.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

有效会计理论不能仅仅纸上谈兵,必须更好的服务会计实务,将会计理论具体化,落实并运用到会计实务活动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会计实务提供指导依据,避免理论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通过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可以判断理论研究是否正确,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去伪存真,并结合会计实务的具体情况,认真总结,不断研究,从而保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可执行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发展轨迹,构建完整的中国特色会计信息系统。

综合上述,针对我国会计理论法制薄弱与会计实务混乱的局面,我国学者刮起了一股理论研究的旋风,希望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对此,必须根据我国国情,结合会计实务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与研究,分析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加强会计监督,从而构建科学完整的会计体系。

[1]陈杰,罗勇.建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2]张淑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评述及在我国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6(05).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七

由于老总的太太临时出国,这些天老总每天下班后要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这天,外地来了一个大客户,老总与客户谈到快六点都没有谈完;谈完后还得宴请对方,这时老总似乎完全把去幼儿园接女儿的事给全忘了。面对这种情况,于雪应该如何处理?现在于雪有这么几种选择:

a、装作不知道有这件事。

b、老总请自己帮忙就去接。

c、提醒老总该去接女儿了。

d、如果老总让自己去接就推辞,说自己晚上要去上课。

e、提醒老总,说自己可以代替他去接。

二、问题

对于于雪以上几种选择,你认为哪种选择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并对其他几种选择进行评析。

三、分析

本题的最佳选择是e。

选a是不合适的,因上司是忙于工作忘记了去接自己的女儿,所以,作为辅佐上司工作的助手,秘书明明知道上司忘了接女儿的事,却装作不知道是不对的。

选c也不太合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仅仅提醒是不够的,上司现在不太可能抽出时间去接女儿,除非他不怕影响工作。

选d更不合适。尽管到了下班时间,但作为秘书的工作还没有终止;帮上司去接女儿看上去是帮老总做私事,但实际上是在为上司的工作分忧,所以秘书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推辞。

选e之所以比较合适,不仅表明了秘书积极主动的精神,而且提出了帮上司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上司同意自己帮他去女儿,那自己就去;如果上司另有考虑或安排,那也提醒了上司,上司也会感谢你这种热心。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八

经济在进一步的发展,会计行业作为提供经济信息的有效平台,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我国现阶段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针对会计理论的研究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会计实务发展的现有水平,并且在进行法律制度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使得会计实务的监管不到位。会计的发展对于企业财务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会计理论是目前研究会计实务的基础,会计实务是对于会计职能实践工作的有效反应。本文就两者进行了探讨。

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务状况;研究策略

当前财务部门在企业系统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开始逐渐提高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即使目前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实务工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就目前会计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的会计状况存在着理论研究过于超前,与会计实务的发展不相符合的状况,使得会计实务相对较为混乱。从一定的角度来说,从事于会计实务的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总结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积极研究会计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及前景,推动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行业的完善发展。

(一)会计实务的发展跟不上会计理论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会计从业工作人员都希望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够帮助会计指导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开始加入到会计理论的研讨当中,促使会计理论的研究迅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数的会计理论研究仍然不能够适应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会计行业的专业学者并没有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使其理论的确立缺少一定的依据以及对于会计实务工作前景的考虑,与会计实务活动的发展不相符合,会计理论发展进度超过了会计活动能够实现的进度,使得研究的理论逐渐忽略了客观事实,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除此之外,我国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着重于对于当下热点问题的研究,不重视对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操作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监督工作等相对较为基本问题的研究,进而使得会计理论的发展远远超过会计实务。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管理较为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逐渐将西方经济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逐渐引入到我国的会计应用中,即使会计理论的研究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及发展,但是有关于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仍然与国际会计的发展稍逊一筹,并且出现了我国会计实务的工作程序较为混乱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的工作受到《会计法》的有效保护,并且直接经过《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有效的执行,即使在会计的发展基础上能够将各个层次进行统一,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我国的《会计法》对于会计法规的管理仍然缺少一定的保证,特别是严重缺少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行业制度、会计行业地位、会计行业做的综合性评估,进而使得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制度的发展严重脱节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介于我国各个企业类型较为繁多,规模的大小不一致,使其在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中常常会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状况出现,一旦企业遇到相对较为特殊的情况,没有按照可靠的依据进行执行,就会对于会计实务的处理上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缺少一定的准确性。新会计制度的推行要确保在共同的管理原则下对于会计实务的处理可以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佳方案进行,例如会计实务提取折旧的处理方法有:平局年限法、工作量法等;成本计算机坏账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多的备选方案,针对不同的会计政策的选用能够对企业的当期损益造成直接性的影响,由于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备选方案规定不明确,在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为一些较大型的企业调整利润提供了有效的“合法方案”,进而明显性违背了一致性的原则。

(三)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需要提升

企业的有效运转以及发展与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往来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会计相关人员的工作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与会计实务的操作结果有着直接性的关联。立足于现阶段的会计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对于中级会计以及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紧缺,较为层级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多,据相关的有效性数据分析,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约七百万人以上,大专以上的学历占25%左右,会计师以上的专业资格人员相对较为稀少,仅仅占据10%,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是现阶段会计信息不都准确的根本性原因。所以,各个行业要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的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会计知识的培训课程,使得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符合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强化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一致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理论逐渐开始多样化发展,但是缺少专业性的统一管理,一些会计理论甚至自相矛盾,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严重导致会计实务的活动缺少一定的制约性。所以,想要致力于将会计理论的工作逐渐与会计实务工作相一致,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于会计实务具有一定的价值,就必须要强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存在的矛盾观点进行相应的证实。与此同时,会计理论工作的研究应该立足于我国当前的国情来进行,要摒弃错误理论研究,保存真实会计信息,杜绝虚假信息,使得其在实践中得出相应的理论,进而确保会计理论工作的研究以及会计实务的顺利进行。

(二)保证以客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要确保以客观的态度进行,以准确的准则规定会计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严禁不正确浮夸式风气。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专业人员要进一步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实践经验,严禁将焦躁的工作风气带到会计工作中,并且逐渐形成创新型的理论,因此,会计理论的研究一定要适应于目前会计实务的发展现状,杜绝凭空想象。除此之外,会计工作学者在进行会计理论的实际研究时,可以有效地借鉴之前研究出来的会计成果,逐渐创新其理论研究并加以完善。使得会计理论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强化对于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增强会计人员的素养

现阶段,一些国内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较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高,使得会计账目经常出现混乱,对于数据的计算也不够准确,手续办理相对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最后致使会计账目记载的不清楚,不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活动动态。因此,要强化对于会计工作的有效性监督,进一步解决会计信息中不准确的问题。企业内部要积极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做好培训会计在职人员的工作,不单单要确保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过硬,并且要培养会计人员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能力。

会计理论的研究一定要当前符合国情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会计理论对于我国会计实务的有效指导,强化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推动会计理论工作与会计实务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日照安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梁冠华.浅析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j].商,2015(17):141.

[2]曹妍.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6):246.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九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步骤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学习任务为汽车销售企业整车销售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同时,教学环境尽量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销售环境,保证课程开发“三个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要遵循企业汽车整车销售岗位销售流程所包含的8个环节(客户开发、展厅接待、需求分析、产品介绍、试乘试驾、报价成交、交车流程、售后跟踪)的次序,并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教师参与度由多到少进行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的设计。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上,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每次下发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有效信息、制订完成学习任务的计划,并由学习团队进行合理分工、实施学习计划,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由教学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者和组织者。最后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并引入学生评价的指标。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可使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获取汽车营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能力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根据以上的课程开发理念,该门课程的开发步骤如下:第一,确定行动领域:通过汽车销售企业调研,召开汽车销售企业营销专家工作过程分析会,进行汽车营销职业和岗位能力分析,共同确定整车销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二,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由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整车销售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对每个汽车营销学习任务的实施进行学习方法和手段的设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第四,评价体系设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设计科学、合理、开放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案。

(二)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以汽车营销能力为主线,将汽车营销所应具备的汽车营销市场分析、汽车营销活动策划、汽车整车销售、汽车电话营销、汽车网络营销能力,划分为等“汽车展厅销售”、“汽车售后服务”、“分析汽车营销市场”、“认识汽车分销渠道”、“汽车营销活动策划”、“汽车网络营销与电话营销”六个具体的项目,开发了15个学习任务,设计了31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并根据完成这6个综合项目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点,重新组织构建课程内容,将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保证了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同类型的课程相比,该课程的内容上,不仅加大了汽车整车销售的实践技能训练,还引入了汽车营销企业的标准流程,使课程内容贴近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此外,还增加当前迅速发展的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汽车营销行业用人需要。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行动领域转变为学习领域———将教学项目转化为对应的学习情境。从来自汽车销售企业与汽车营销工作过程相关的“汽车展厅销售”、“汽车售后跟踪服务”、“汽车营销活动策划”等6个典型工作项目进行分析,将行动领域转变为学习领域开发了“潜在客户开发与管理”、“展厅接待顾客”、“新车推介”、“新车交易”等15个学习任务,并设计了“开发潜在客户”、“管理潜在客户”等31个具体的学习情境。这31个学习情境由汽车营销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模仿企业汽车营销综合业务流程,引入企业汽车营销的业务标准,并尽量贴近汽车营销企业的工作环境,保证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适应性和职业性。同时根据每个项目能力培养的难度、技能形成所需时间,对每个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给出了参考的课时,如表1所示。

(2)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开发组从汽车营销岗位能力出发,以企业汽车营销涵盖的汽车销售实务、汽车营销市场分析、营销活动分析、汽车网络营销及电话营销等实际工作业务,为学习情境设计的主线,共设计了31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内容上尽量模仿汽车营销工作实际,在学习环境上尽可能贴近汽车营销实际工作环境,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学生参与度由少到多,教师参与度由多到少。此外,还根据完成学习情境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对每个学习情境设计了后续拓展能力教学内容。

(3)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行动引领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教学环节,完成来自汽车营销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解决汽车营销实际工作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资助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职业能力和后续拓展能力。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实践性强、业务流程标准和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行动引领式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来获取汽车营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思考。4.考核评价体系。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不仅可使教师掌握教学的效果,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的方法,同时对学生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为了使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加合理、科学,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实训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专兼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更加注重实训的过程性考核,这与高职教育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的原则是相一致的。

二、课程的特色

(一)能力为本,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以“以汽车营销能力”为主线,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所开发的6个学习项目、15个学习任务均来自汽车营销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通过营造学习环境贴近汽车营销真实工作环境,并引入企业汽车销售的标准业务流程,保证所学即为企业所用,体现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同时,强化实训环节,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汽车营销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汽车营销能力。

(二)吸收前沿营销理论和营销方法,紧跟汽车营销行业发展

该课程吸收了目前发展迅速的汽车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同时吸纳了企业常用的潜在顾客判别与评估的相关理论,以及4r和4c等营销理论,使得课程内容能够紧跟汽车营销行业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

(三)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加合理、科学

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实训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专兼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加大过程性评价—课内实训考核分值在总评成绩的比例,同时引入兼职教师—企业营销专家的评价和学生自评与互评,体现了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开放性,同时符合“注重实践技能”的高职教育特色,使效果评价更科学、合理。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的开发,“学中做、做中学”贯穿整个学习任务完成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获取汽车营销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后续拓展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汽车营销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十

会展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活动形式,既有理论基础,又需要实践经验的支撑。在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不少收获,深刻体会到了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会展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合作的工具,更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以下是我对会展理论与实务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深入学习了会展理论,我认识到了会展的多功能性。会展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可以推动文化交流和人际互动。会展可以使参展企业展示自身产品和技术,增加品牌知名度和提高企业形象。此外,会展还可以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加深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学习会展理论,我了解到会展在引进外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了会展的策划与组织的重要性。会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划与组织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到一个完整的会展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如主题确定、展品选择、展台布置、活动策划等等。这些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意思维。通过实践,我了解到会展的策划与组织需要从顾客需求出发,注重细节,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体会到了会展承办方的责任和重要性。作为会展的承办方,要承担起向参展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在实践中,我意识到承办方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和方案策划工作,确保会展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承办方需要在活动当天提供良好的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证展商和观众的满意度。在我所参与的一次展览中,承办方在服务方面做得很好,得到了参展者的称赞。这次实践体验让我深刻理解到承办方的作用和责任。

第四,在实践中我意识到了会展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展市场,提高效益。在市场营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更方便地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实践中,我通过参与一个线上展览会,体会到了电子商务对会展的促进作用。这次经历让我深思电子商务与会展的结合是未来会展发展的大势所趋。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会展理论与实务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会展学涉及到市场营销、商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同时,实践中还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仅增加了我对会展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会展理论与实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会展理论和实践经验,我认识到了会展的多功能性和重要性,体会到了策划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会展承办方的责任和重要作用,认识到了会展与电子商务结合的优势,并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为会展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十一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两个理论问题

1、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

资产是会计的重要要素之一,几乎所有的会计要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其相关。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真正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忽略了作为企业资产的最基本性质,即资产应当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直接的后果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不能再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因其符合资产定义而仍然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造成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也失去了真实性。前几年出现的中农信、广国投、海发行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的概念,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按照资产的这一不可或缺的特征,不具备可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作为资产继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既然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资产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经济利益时,会计记录和反映这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合理和恰当的,这就是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

2.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与会计观的关系

世界范围内存在两种主流会计观: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德日等国基本持会计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认为,管理当局是委托人授权控制其部分财务资源的受托人,管理当局不但负有诚实地管理好委托人资金的责任,而且负有为委托人的利益全力以赴开展经营活动的责任,这些责任就被称为受托责任。受托责任观是事后概念,在订立或执行契约时一般利用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历史信息)而不是其预测价值,侧重现实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协调,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调最后利润数据的确定。在受托责任观下,它要求资产计量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客观、可靠,因而资产计量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会计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主要为市场投资者服务,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利用财务报告数据,通过各种评估模型来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评估投资的风险程度,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决策有用观是事前概念,即会计信息需要披露前瞻性数据,强调相关性。

就相关性而言,历史成本的相关性最低,这就对会计学提出了一种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引入其他计量属性?其他计量属性的引入,产生了如何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的问题。所以说,会计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理论起点。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定义上,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这表明了我国主流会计观有采用会计决策有用观的趋势。

二、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标准

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主要有三种:

(3)经济性标准(economiccriterion),要求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任何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广泛采用这一标准。《企业会计制度》未明确规定应用的标准,但从相关条文中可以看出,三种确认标准兼有,只是不同种类的资产确认标准有所侧重而已。

资产减值计量标准中,“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最理想化的计量标准,但其计算相当困难,或者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需要可操作的其他计量属性。上述现行市价、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均属于“贴现值”的范畴。现行市价反映了市场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期。可变现净值指现行市价扣除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对于可收回金额,不同的国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美国认为就是指公允价值;英国把它定义为可变现净值与在用价值孰高;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将它解释为销售净价与在用价值孰高;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可收回金额的实际含义为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关于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众说纷纭,每一标准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也都有缺陷,如何切合我国实际进行取舍及做进一步的研究,这是摆在会计理论界前的一道课题。

2、资产减值会计实务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mpairmentofassets)》,该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重大意义。该准则的发布有两个背景:

(1)许多准则涉及到资产减值问题,如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建造合同等,就资产减值制定统一的准则,有助于保持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比如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之一的可收回金额,各国既不要求企业一定要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也不反对折现。但折现与不折现在计量结果上将产生重大差异,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有关资产减值的各国现行规定不够具体,不能保证各企业采用同一方法进行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源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这就是为什么会计坚持资产减值会计而反对资产增值会计。但是,在非专业人士眼里,稳健主义就是“任意低估”的代名词;在专业人士看来,从稳健性角度来考虑资产减值,也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在第五节《资产减值》中做出了统一的规范,实现了从按稳健主义进行计价的历史观点向按未来经济利益进行计价的转变。从我国会计人员操作实务水平及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出发,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专门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3.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现状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滞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会计理论界对可靠性与相关性争论不休,会计从业人员思想认识不一,企业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犹豫不决。从传统上看,我国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资产减值会计提高了相关性,相对而言降低了可靠性。因此,会计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我们认为,减值会计不一定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其让虚假资产充斥报表,搞泡沫繁荣,不如剔除水分来得可靠、真实,这也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基本原则。从此角度讲,资产减值会计也是一种提高信息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2)在受托责任观下,国有企业谈“减”色变。国务院、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及许多地方都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强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领导责任。因此许多国有企业认为,资产减值就意味国有资产流失,就意味着不能完成受托责任,就意味着领导要承担失职责任。但资产减值是否就真正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问题。

(3)关系到“切肤之痛”,“三资”企业对资产减值会计“心有余悸”。就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而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意味着资产“缩水”,而资产“缩水”就表示在合营(合作)期满时外方可以回收的资产也相应“缩水”了。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对资产减值会计有着“天然敏感”。但想得更远一点,外商投资企业在歇业年度启动的是清算会计程序,若此时资产大量“缩水”,则外方投资者就无力回天了。

(4)在诚信危机的当今,许多企业不关心资产的真实价值,他们抵制、害怕减值会计。企业热衷于资产评估,热衷于关联方的资产置换,利润上去了,财政税收上去了,股市也“牛气冲天“,各方也都兴高采烈,但他们却没有看到在“繁荣”背后隐藏着的危机。泡沫终究要灰飞烟没,带给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却是无尽的痛,所以我们呼唤诚信会计,力举减值会计。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先是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四项准备的试点,后又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所有企业(除金融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出了全面计提减值准备的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目前企业要求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即存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委托借款减值准备、坏账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提防一些企业利用秘密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十二

国家教委出台《新课程标准》,之后《新课标》在全国各地逐步扩大影响,它给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有力的挑战。身为教师的我,学习、感受了新课标,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几年前的一些尝试教学与其中的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觉得只要多留心,到处都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作为普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1、利用好教学内容本身

1)课本中选用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记住通过课文给孩子们传达文中渗透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同样在接受思想的熏陶。

2)根据课文内容,给孩子们介绍或推荐类似的文章、书籍,让他们有更广的涉猎。

3)根据课文的作者,给孩子们推荐此作者的更多的作品。

4)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给孩子们进行表演的机会。

2、注意教材的延伸

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而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而这些延伸其实是很好的教材资源的开发,它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记得在教《乌鸦喝水》,我问学生: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会用什么方法喝水呢?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十分捣蛋的孩子插嘴说:如果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放石子进去也喝不到水呀,因为水在石头缝缝里呢。这孩子答非所问,加上我当时也未认真思考,只是敷衍一句“是吗”便没再理会他了。两年后,有次我在洗鱼池,将鱼池的水吸到差不多见底时发现,鱼池虽有水,可都在石头缝里!我猛然想起,那小男孩是对的!若当时让孩子们回家试一试,孩子们收获会更多。

3、课本插图的利用

中、低年级的课本,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本,有大量的生动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与课本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教师亦可以利用插图进行拓展。如我在教丁氏教材第一册时,就利用其中的插图编儿歌教给学生:

木字旁,爱树木,

松树、杨树来聚会,

伸展绿叶空气新。

我们要爱护树木,

绿色世界笑盈盈。

心字底,要用心。

思想好,立大志。

老师教导不忘记。

在读儿歌中,学生认识了生字,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思想上也有所收益。

在高年级,教师则可以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观察、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如讲《捞铁牛》一课时,我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讲述捞铁牛的过程,并利用此图让学生展开想象,当时岸上一定有很多的观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朗读、看图复述,心中一定有不少感受,于是进行想象,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感受,从而体会那个和尚的高明。

再者,可以给孩子们机会自己给课文画插图,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

4、利用预习课文开拓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十三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该门课程本身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是参照和借鉴现行的国际贸易惯例、通则、条约以及有关的国际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涉外性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理论和良好的商务习惯,并主要借助英语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外贸活动。因此,在该门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相分离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兼备外语能力的外贸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目标定位于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外贸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商务应用能力。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相结合的运用能力,可以解决外贸和商务操作的实际问题,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

我们通过引进国外最新的该门课程原版教材,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课程体系、内容结构等,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的内容以及体系进行重新的整合。此外,开展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为了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常会更加积极地编写和制作有特色的教学课件、教辅材料等,进而推动该门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改革和创新。

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择的困难

目前,市面上真正具有学科特色且适用于的《国际贸易实务》授课的双语教材不多,而且数量有限的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正宗的外语,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其针对性不强,价格偏高而且难度过大,教材内容也不完全适应我国国情,这样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吃力,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更多是将之前的中文版简单的翻译成英文而已,在语言的使用上并不地道,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此外,仅有教材而缺乏其他的参考书籍,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

2、教学方式欠佳

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不足以及受传统外语授课方式的制约,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译代讲”,更多是将精力投放在对原版教材的字、句翻译和讲解上,从而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讲解,使得双语教学变成英语翻译课程。此外,在双语教学中盲目加大英文授课比例,使得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授课内容,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受到重大影响。

3、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比较低,尽管已经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但是听力水平、理解能力、词汇量等还是非常的欠缺,而且课程中出现的专业词汇更是他们难以理解的,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目前的教学状况是,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能很好的将英语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学习;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在短期内无法快速的提高英语水平,因此难以与课程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将会受到挫伤。笔者对所处高职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0%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示赞同;而超过60%的学生表示难以接受。显然,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4、师资力量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授课的顺利开展,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或英语能力都不能胜任双语教学。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多数讲授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尽管他们的专业水平高、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但英语的运用能力相对欠缺,难以用英语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他们的外语水平距离双语教学还有一段差距;而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具有很强的外语授课能力,但他们不懂得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要求。所以师资问题是阻碍双语教学开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障碍。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建议

1、大力培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强弱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培养和加强双语教学师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走出去”,即选派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通过国内培训或国外进修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双语授课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二是“请进来”,即积极引进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或在外贸领域专业人士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利用他们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水准,通过辐射和带动,帮助双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重视学生英语程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为了让双语教学可以顺利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极其必要和关键的。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加大基础英语、公共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函电等公共及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双语授课的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破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在学生的管理上,应通过早、晚自习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口语、听力;此外,学校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如举办英语角、英文歌曲大赛、英文演讲比赛、英语文化周、增加外籍教师的授课数量等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整合教材资源

由于国外原版教材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市面上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版教材主要适合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现状,要想真正解决教材问题,高职院校应鼓励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结合自身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或者组织具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课程专家组按照“理论够用、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高职才培养理念,对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现有的英文教材进行的整合,编制出符合高职院校适用的`双语教材。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获得外语教学资源的办法,如专业书籍、外贸网站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开展双语学习的自学活动,进而巩固双语教学的效果。

4、采用循序渐进式双语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双语授课的接受程度,在不同阶段调整中英文使用的比例,由简变繁、由少到多的开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中文为主,少量英语为辅。通常的做法是用英文讲解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用中文讲解的重点难点,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5%—10%。这不仅是让学生在视听上对双语教学的适应,也是避免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第二阶段:慢慢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通常的做法是用英文讲解多数的授课内容,用中文讲解难点内容,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这是由于经过了前一阶段的磨合,师生已经熟悉双语教学的模式,学生在专业术语的英文词汇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外语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在这一阶段应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例。第三阶段:英语教学为主。此时学生已经对专业词汇、专业知识、课程的整体框架较为充足的了解,对教师英语口语讲授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能够敏感捕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自由地分配中英文的比例,逐渐过渡到纯英语教学模式。

5、建立完善双语教学制度体系

首先,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应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教师只有通过一定的测试和评价才有资格进行授课;其次,为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学校应从政策、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提高双语授课课时的薪酬补贴;在教研课题立项、教学成果评审上给予政策的倾斜等等。再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对授课老师的评价,为了避免只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单一评价,我们可以通过督导组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或教师自评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考核,我们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商务英语口语成绩+专业知识笔试成绩=总评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如上所述,虽然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这种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真正的外贸复合型人才。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资源优势出发,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双语教学,并为双语教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十四

摘要:改革开发之后,乡镇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并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伟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是,乡镇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并没有随着该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发展。其人力资源开发上还存在不足,人员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此,对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直给予大力的支持,随着乡镇企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也加入到当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正因为乡镇企业所需要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在人力资源方面就更加需要进行开发和管理,获取具有先进技术的人才,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当前乡镇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并没有给予重视,很多企业在人力开发和管理上都存在问题和缺陷,人力资源理论研究在很多乡镇企业甚至是连听说都不曾听说的课题。因此,加大对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乡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大部分乡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所建立的管理理念还很落后,甚至很多乡镇企业并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的意识。加上当前形势的瞬息万变,企业很难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意识的跟进,墨守先辈的遗训和世代相传的习惯,对新知识、新事物难以接受。甚至很多乡镇企业因为是农民建立,还存在着封建迷信思想,对于人员管理还处于蒙昧状态。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当前阶段乡镇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人数较少,人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较低。尤其很多乡镇企业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匀,这就使得乡镇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方面出现了人才吸纳的不均衡,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来说,人才较为丰富,在发展中自然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但就整体来说,乡镇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合理,人才获得成长的速度较慢,其受教育的程度也较低,企业领导的素质也不高。

3.管理体制落后,用人机制僵化

由专家学者经过调查发现,乡镇企业在用人方面所实行的管理体制落后,在用人机制设置方面不够灵活。其整体的管理还处于计划经济或者家族经济的管理模式中,对于权、责、利的划分还不够明晰,对于责任的落实方面还没有明确。乡镇企业大多注重经营的成果,忽视企业的管理,重视经验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很多企业都是人治管理模式,与当前企业新式的管理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乡镇企业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的策略

1.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意识

乡镇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引起高度重视,这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在思想上对人才的引进和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度,同时也需要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式和策略给予一定程度的引导。首先,乡镇企业管理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企业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企业人才的成长。其次,乡镇企业要建立与其他院校之间的联系,从学校中不断寻找合适的人才,并引入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服务,敢于给予新人一定的成长时间和空间。第三,政府要对企业的发展模式给予重视,从政策上对企业引进和吸纳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对人才进行引入。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乡镇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对人力资源的结构进行优化。首先,企业要加入到当前极具开放性的人才市场中,适应当前的市场机制,与地区外的劳动力相结合,从其他企业进行“移植”,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最佳人才的选择。其次,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寻找提高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人才聘用和管理的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创造条件。第三,企业要逐渐扩大自身的发展视野,从全国各地进行人才的“招纳”,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和各方面的水平,促进人才为企业进行长期服务,让人才为企业不断寻找发展的路径。

3.健全企业内部制度,提高人才全面素质

健全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市场通过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两方面的作用对人力资源供需双方进行配置,市场本身实行了一部分的“优胜劣汰”法则。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选择时候可以在较好资源基础上进行选择。同时,企业也要给人才一定的培训机会,让人员在企业获得发展。首先,企业要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人才成长的“沃土”的培植,让人才在企业中获得成长。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完善的职工培训制度,一方面在培训中发现人才的“闪光点”,另一方面在培训中提高人才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人才的应用技术。其次,企业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即使具有搞技术的尖端人才也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寻找自身的发展之路。这样也同样督促人员进行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建立员工工作制度遵守的自觉性。

三、结语

未来社会以及新世纪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企业拥有了掌握先进技术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变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进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便具有极大的优势。乡镇企业获得发展的前提也是对人才的引进、优化和有效的管理。企业管理层以及政府都要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关注,让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员为其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人才也寻找到最合适的“栖息地”,从而获得发展。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让我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付饶.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2):154.

[2]白晓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途径分析[j].商,(,1):89.

[3]王海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7):154.

[4]李瑞芳.加强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6):69,71.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十五

电子商务的快速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是无形之中也给传统会计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怎样将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1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我们的技术要升级,思路更要升级。主要就是我们的思想一定要跟上信息化大生产的变化。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必然会对传统的模式发生冲击,所以关键就是我们的态度,一定要从思想上接受这个新兴的技术,继而发生改变。电子商务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不可逆转的。

2.2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

在电子商务大时代背景下,对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考验就更加明显化。传统的业务能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如今多变的社会环境,必须改变思路,创新,求转变。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多变,竞争也更加激烈、白热化,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更加全面。不是说从事这项工作就可以停止学习,而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与新形势接轨。看准时代的新情况,结合自身的业务,钻研出一套适合于企业的新发展。电子商务是没有国界、时间限制的,主要就是对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在新形势下,会计的`主力军依然是控制企业命脉的财会人员。在我国,会计队伍却不能适应新环境,所以必须要转换就业思路,提升自身的业务,这才是在新时期下满足会计发展需要的解决方法。

2.3开发完善的电子商务会计软件

电子商务的完善离不开完善软件的开发,开发国际领先技术,满足我国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同时,又能保证新时期电子商务大环境下商务活动的核算和管理。同时,电子商务模式会计软件的使用,由于会计人员无权管理业务的问题,会计人员的责任极为重大,要尽量避免与管理脱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开发一个完备的会计软件,尽可能地将会计核算与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达到企业利润的合理最大化。因此,开发优秀电子商务软件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实务非常重要。

2.4完善企业法律法规制度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现在施行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很多具体的矛盾已经凸现出来,所以急需出台一部法律条例来保护和制约。而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出台都相对滞后。现如今,有些交易已经开始了无纸化网上交易,采取网上支付的形式。包括购买方式、运输、零售,都和传统的交易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因此,处于完善立法的考虑,应当出台一部电子商务专门的立法。

2.5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安全建设

电子商务会计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问题。企业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贸易时,由于网络的共享资源,任何一台笔记本都可以不用密码,轻松获取到其他ip地址的相关信息,所以企业的信息很容易泄露出去。这样在无形中也使企业处于一个高度风险的状态中,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些不法分子很容易因此而窃取企业的资料,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推行网络会计后,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企业管理依赖于网络。一旦企业发生了安全泄漏问题,遭到骇客的恶意攻击或者破坏,那么对于企业的破坏力将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修复起来也极为麻烦。所以,设立一道安全的屏障是保护企业会计系统的最有效途径,使其避免遭受不必要的丢失,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机制来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3结语

本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实务的优缺点做了深入的分析,详细概括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会计受到的巨大冲击,并且对在电子商务大环境下的会计新系统尝试了崭新的设计。结合当前的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提出了今后我国的会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志武,周年祥.安然华尔街完美案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

[2]杜兴强.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继承与发展会计信息丛书———会计热点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李琪.电子商务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会展理论与实务论文篇十六

会展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也是企业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会展理论与实务,许多学生包括我在内,主动报名参加了会展相关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会展理论与实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会展理论是我们学习会展实务的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会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范等。如何策划一场成功的会展,如何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如何吸引客户的注意力等,这些都是在理论中有所涉及的。通过学习会展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会展的形式和特点,为将来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会展理论与实务是密切相关的。学习了会展理论后,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展示内容、场地布置、展品设计等。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提升整体展示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运用会展理论中的“三多”原则,即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来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空间,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然后,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学习会展理论,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如设计师、销售人员、策划人员等。只有通过有效地沟通和协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时,创新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学习会展理论与实务需要我们保持对变化的敏感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展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新的展览形式、新的展示技术、新的市场需求等,都可能对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总之,会展理论与实务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会展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会展的形式和特点;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付诸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变化的敏感性,不断更新知识。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会展行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2357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