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3:00:06
专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汇总14篇)
时间:2023-10-30 13:00:06     小编:曼珠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写作方法和结构,以突出核心观点。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示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的鲜明特征,历史上有四个主要时期,包括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和清代。在现代,中国政府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这源于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希望世界少一些战争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二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_。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三

《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印发,为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关系到全国亿万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这一重大课题,意义非同小可。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正确导向,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守正创新,切实开展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要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客观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促进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要义是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落脚在对当代中国的认同,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育人导向。

一是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注重加强共同性教育,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五个认同”必须“同”,各民族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同时,尊重各民族文化生活的差异性,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可以“异”。要明确共同性是根本、前提、方向,没有共同性,也就谈不上差异性。强调共同性,不是要抹杀差异性;尊重差异性,也不是要强化差异、固化差异。

二是既讲团结,又讲进步。我们要全面准确理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丰富内涵,正确把握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关系,明确增进民族团结是推动民族地区进步的基础,实现社会进步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方向。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强调进步性,克服以往一些地方只讲团结、忽略进步要求的问题。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生建设,不断夯实物质基础的同时,实现精神方面的不断进步。

三是依法治理,保障公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树立治理民族事务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国的认识和水平,要强调法治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教育,树立公平公正、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看待和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坚持守法用法。明确任何公民都应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平等地履行相应义务。

要贯彻落实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部署要求。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指导纲要》在总结以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学校思政教育实际,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育目标、主要任务、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

一是要求全员性。《指导纲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范围应该包括全国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各学段各族学生。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指导纲要》强调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创新教育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规定在义务教育段开设适量课时的专题教育课;教育部统一编写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在各学科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利用学校多种师资开展该专题课教育。

三是强调思政教育特色。《指导纲要》明确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不是普通的学科知识课,教育教学和学习考核都要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搞成单纯的知识灌输课和机械考试。要利用多种资源,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四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__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民族问题中,我们要有政治站位,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向上要跟进,加强“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政策上跟进,以公民个体身份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措施上跟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明确基层党组织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组织基础,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我们要抓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中华民族大团结是生命线的任务,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未来,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教育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握意识形态。不忘责任担当,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教;培养良好心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

本次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思想以及坚持良好师德师风的责任担当已经入脑入心,在我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生根发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要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要守住自己职业的底线,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学习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当中,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嘎查干部,帮助农牧户购置、出售畜类、农作物也成了我的工作内容。有次买卖出现了农户与商贩语言不通导致交流产生误会,闹得不和谐。我听到消息,及时去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并与双方谈价、协调,使交易和谐的进行下去,且不损害双方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友谊。通过基层经历,我明白只有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我们的基层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发展。各民族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我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平等对待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到“三千孤儿入内蒙”、“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都值得我们铭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艰难险阻,但伟大的中华民族永不退缩,知难而上。各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势必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

一是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顺应这种形势,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

二是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石榴籽”比喻民族团结,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度更广,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知识信息更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少数民族同胞在更广阔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从点滴做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了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坚定坚决地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拥护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七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____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八

通过参加本次专题培训,使我认识到,要继续深入_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切实提高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勇于担当,在学生教育培养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年轻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九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20年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限的智慧,共同开拓了广袤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

一、必须坚持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确保新时代民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内蒙古自治区70多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必须要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担当、积极的行动,将党中央和区市党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把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旗帜和方向,做到中央有部署、我们有落实,党委有要求、我们有响应,党委有指示、我们有行动。要聚焦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好“十四五”开局起步各项工作,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上下更多功夫、想更多办法,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好各族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切实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必须要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特别是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双语兼通干部的培养、选拔、重用,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三、必须坚持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引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坚持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扎实有力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贡献力量。必须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行业领域等多种优势,做民族团结政策理论的宣讲员,做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捍卫者。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党员干部和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正确引导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十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识、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扎实组织开展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覆盖式学习,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全校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培训、教育、践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更要强调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照自身也曾出现过一些思想偏差,如曾经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过度强调民族元素、把草原文化等同于内蒙古文化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没有以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治标尺和根本标准,没有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认真整改,不断提高,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新时期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载体和方式,精心组织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把文化文艺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像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党员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主动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思想道德觉悟,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牧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农牧民群众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十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和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才有充分保障。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在民族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教育引导广西各族人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广西自治地方的权利,加快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扩大各族同胞有序政治参与,确保政令畅通。通过民族区域自治,让各族人民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从心底感党恩,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听党话、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心得体会篇十四

岁末将至,敬颂冬绥。20xx年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很荣幸生在这个黄金时代,共享这份在党组织的正确带领下、虽风与坎坷但终日月同辉的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了党史国史,才能真正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才能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明白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知党爱党、知国爱国。”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了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衷诚祝贺党的诞辰!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我们的党诞生于危难的土地上,世人说他只是苟延残喘,只将赴往日暮残年。艰难的历史重压虽略显沧桑,但风霜始终吹不灭她心中的烛火。西枪洋炮,内外重压,虽略显沉重,却摧毁不了她钢铁般的本质。这片危难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员深情地地方遍地哀鸿满城雪,无非一念救苍生。陈独秀,鲁迅,李大钊……他们踏荆棘而来,走过太初混沌,走过二十四朝,中原九万顷,倒在泥泞之中。而后人们踏着他们开辟出的道路,走出彩旗飘扬,迎风飞翔。

回望历史问初心,千秋伟业谁扛鼎?壮志豪情应犹在,逐梦不止方年轻。列宁曾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乐于跟着革新者走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历史。因此,我们青年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践行。

我们要在思想上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应该学史崇德。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激昂精气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党分忧,各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我们要在学习上持学史明理,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应该坚持学以明理,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准读书重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入学习党的奋斗历程中体现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事例,从中汲取丰富资源和智慧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我们要在行动上学以致用,凝聚奋进力量。

我们应该坚持学史力行,凝聚奋进力量。将学习党史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新的征程上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争当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的推进自我革命。

忆往昔,百年征程砥砺“同心”;看今朝,千秋伟业催人奋进。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

百年之前我未生,旧时磨难我未经。现世安荣,欣然盛世,我以最有腔调的姿态,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当时他们身上是国家,如今我们身上,是未来。我愿以干千万万中国青年的名义向着党的方向奔跑,压塌出隽秀的徽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2828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