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做总结,无论成败与否,在探索中总结,在失败中总结,在成功中总结。如何制定一套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识字教学非常有效,苏教版中的词串识字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弊病研究出的一种适应现代学习方法的新方法。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不同的是苏教版是通过对小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的认写比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苏教版教材主要从会写、会识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从会识字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会识字方面的研究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将近1350个字的学习任务,和最低标准相比还差大约240个字。相对于人教版和上教版的数量而言较低一些,因为识字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往往认写比率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认字的比例也会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我在这里所说的会写的具体含义就是会读字音、能够理解字义以及能够基本的识别字三个环节。我对其中的两个环节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说明。
1.从会读字音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大部分都是音同意不同,还有一些是音同形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开始学习识字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
2.从能够理解字义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许多的多音字、形近字、相反字。在汉字里面的相反字很多都是意思相反,这很好区别,因为我们的汉字就是从吸形表意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过来的,但是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却是意思相近读音相近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而苏教版在会认字数量上面低于最低标准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二、从会写字方面进行分析
会写字是应用汉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做到会写、会读才会具备会用的能力。写汉字会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记忆理解汉字对使用汉字非常重要,因为汉字的使用学习过程是会读、会写,接用就是用汉字组词、造句一直到后面的看图写话甚至是写作。因为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和在记忆方面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加强写字方面的练习才能够使小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汉字方面的学习效果迅速提高。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规律。
总之,从各个方面来说,在小学语文识字方面苏教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和许多其他教材唯一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在学习识字数量上还是在识字方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少年期,我们又称学龄中期。这一阶段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我们自身也有体会,发生了非常明显变化的有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等。同时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都要有一次声音的变化,这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声期。这说明初中阶段就是学生从童声过渡到成年人声音的变声阶段。所以在这重要的阶段,应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进行关注、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变化明显是在身体上,如前面所说身高增长很快,体重也在迅速增加等等,因为这是人在生长发育中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时的学生不仅在身体并且大脑、神经系统、各种感觉器官都已基本趋向成熟;同时性机能开始成熟,生理发育特别快,青春期就是指的这一时期的。
(二)初中生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的开始,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决定了学生一生的性格,同时也是让学生正确地从儿童过渡到一个成熟的个体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避免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逆反,随时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所教各个班集体和个别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其心理发展状态主要有三个特征: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和情绪与情感更加丰富。
二、初中音乐教学形式分析
(一)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就是指单纯的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课程,它可以在让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同时鉴赏音乐美在哪里,除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外还增强了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欣赏课中可以用体验性教学方法来教学,它以感受、体验音乐为主,同时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乐理课
乐理课是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节奏、旋律、音乐常识等。它在丰富学生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抽象化发展。乐理课可以运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它是以老师和学生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口头性的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的书面语言为主,也是常用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如果处于变声期,切记不能用嗓过度,所以乐理课上通过对一些音乐的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出一些音乐的常识、规律,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音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进行加工创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然应该即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含量,学习交流更多的新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多方面地学习交流音乐教学的心得,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将成为构成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门传统但不乏创新,时刻与时俱进的英语,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基础语言知识的任务,还要向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在尝试和运用多样化学习思维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英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发展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重要。
一、创新的基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英语作业未完成为例,有的教师见学生课后作业未做,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语,有时甚至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因故未做的学生便认为老师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无故未做者,也会因心理逆反而来个“破罐子破摔”。因此,只有诚心诚意地询问其未做的原因,分析这样做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并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时间,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激励,主要借助于面部表情,语言评价来实现的,其中语言评价可以说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机制。
二、创新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好的引导者。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怎样把兴趣融入英语学习中,这是对英语教师一个重要的考验。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并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课堂上引进英语教学游戏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借助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训练活动中去。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性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富有竞争性,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气氛。例如“鹦鹉学舌”传话游戏比赛,就要看哪个小组传得又快又正确。还有如听辨游戏、听述描图游戏以及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等游戏,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十分有利。。课堂不是一个刻板的教学场所,而是学生心灵的天堂。孩子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然不会对学习再有抵触情绪。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来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创新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年龄段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利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顺其童心,投其所好。”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发现事物的奥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敢问、敢说,并敢于质疑在中国课堂上被视为权威的老师,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多去挖掘英语教材中能够质疑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有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因素。教师要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whereisourclassroom时,可以先设计学生熟悉的学校结构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来,去描述方位。通过描述地理位置,分组展开课堂小竞赛。通过图片与课堂活跃气氛的有机结合,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启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1.1有效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德育课堂有时是枯燥的,甚至是与学生的想法冲突的。例如,在德育课上,有时班主任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甚至批评教育,这就与学生的行为、思想冲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进行此类的德育课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学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违规违纪不文明行为,简单的说教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况且经常出现学生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却死不承认的情况。笔者的做法是,通过照相、摄像手段把学生的违规违纪不文明行为拍下来,与学生共同探讨违纪行为的细节、危害,使违纪者无地自容,有效提高了德育的效果。
1.2切实提高课堂容量
在德育课上,传统的授课模式就是班主任一言堂式的讲授,其实是呆板的说教,这样既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大大降低了课堂容量。在德育课堂上,最重要的是用鲜活的例子打动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激励学生,用丰富的视频感染和警醒学生。这些,都不是传统的课堂能做到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德育教育目的。例如,在一次关于“自强自立、尊老爱老”的德育主题班会上,笔者把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展现的有关此方面的人物事迹进行了剪辑,制成了一个约40分钟的视频资料,这份视频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如果班主任口授相传的话起码要三课时才能完成,并且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形态、喜怒哀乐是大多数班主任传达不了的。视频中的背景信息也是班主任无法再现的。所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能极大提高德育课堂的容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灵活
德育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出现呆板单一现象。而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德育课堂的方式和方法,使德育课堂灵活多变,及时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积极辩论,有效互动。笔者在主题班会“纪念九一八勿忘国耻”的德育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真现在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侵华的残忍血腥及战后的不思悔改,激起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共鸣,他们纷纷发言,群情激愤,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热烈。在学生的发言后,笔者及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现状,重点强调了安定团结的重要性,奋发图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一节课结束,借助多媒体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使德育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笔者做过一次统计,班级内90℅以上的学生经常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尽管他们获取的信息会良莠不齐,但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会获得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但是作为班主任是不可能阻止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既然堵不住,就要进行疏导。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业服务,为自己的思想健康服务。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互联网与我的学习”、“网络对我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保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这样,既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获得了知识和快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德育与时俱进,二者的完美结合是每位班主任应追求的目标。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托尔斯泰
内容摘要:
在群星辉煌的世界文学的天地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无疑是最为耀眼璀璨的巨星之一,他是19世纪俄国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俄罗斯文学到了托尔斯泰笔下开始出现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托尔斯泰的人生与他的作品一样富有独特的色彩。屠格涅夫称其为“思想的艺术家”。作为一个在新的时代生活的激波巨浪中紧张探索,并把自己的精神血肉深深的融入作品的艺术家,托尔斯泰是极富个性的。
关键词:
托尔斯泰、作品与人生、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对托尔斯泰的三部作品进行论述
一、《战争与和平》
1、内容简介: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包尔康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托尔斯泰对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库拉金之流漠视国家命运,畏敌畏虎,他们关心的是寻欢作乐,积聚私产。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这些贵族的卑劣行径与人民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托尔斯泰认为,俄国的前途在于优秀贵族和人民的合作。他用诗的笔触描写了京城以外的庄园贵族罗斯托夫一家和鲍尔斯基一家,认为在这些贵族身上扔保留着醇厚的古风,他们有爱国心,与人民的精神相通。此外,小说中还涉及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相互烘托,并且指向明确。
2、作品与人生的交融
在《战争与和平》中的许多人物身上,可以找到作家本人和他的亲友的影子。
如老伯爵罗斯托夫与作家的祖父、老包尔康斯基与作家的外祖父、尼古拉与作家的父亲、玛丽与作家的母亲、娜塔莎与作家的妻妹和妻子。托尔斯泰说,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为了使自己对人物的把握更加清晰,甚至常常起用真实的亲友姓名,到一定时候在加以更改。
3、总结:英国作家福斯特说:“当交响乐奏完,而我们却感到那些做成交响乐的音符曲调已经获得了解放,它们在整体的节奏中已找着了它们的个人的自由。„„《战争与和平》不是也曾给我们这种感觉么?„„”确实,《战争与和平》正是以其开放、力度以及整体原则为小说的艺术结构,为生活的“宏伟音响”提供了一种美的形态。
二、《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将永远是一颗闪耀着天才光芒的明亮巨星!
——斯塔索夫
1、内容简介:小说整体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
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通过列文吉提一线描绘了资本主义势力
主线,在家庭思想上,三条线索相互对应,参照,勾勒出三种不同类
型的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
2、作品与人生的交融
(1)《安娜•卡列尼娜》中许多人物也多多少少是从实际人物中吸取
似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在列文身上清晰地看到作家自
我。托尔斯泰仿佛是拿着自身的切片在做实验的标本,他与人物一起
在探索,一起在进行深沉的分析。
(2)本小说第五部的第20章中提到的列文的哥哥之死,是以托尔斯
泰自己的哥哥德米特里的去世作为根据的。
(3)1887年初俄土之间的纠葛导致了托尔斯泰和卡特科夫决裂,托
尔斯泰在心底里和行为上都是一个改革家,卡特科夫则非常反动。卡
特科夫对志愿投军的人大声赞美,他还渴望俄国的领土扩张。然而托
尔斯泰深深明白战争的本质,洞察那些驱使人们前去送死的动机,他
对志愿兵的英勇与自我牺牲,对报章杂志上的爱国主义的纯正感到怀
疑。这些怀疑明显的表现在小说的最后几章里。
种对应体结构正是托尔斯泰“致力以求”并感到“自豪”的结构独到
之处。同时这部作品同样具有史诗式的生活涵盖面和大容量的反应社
会问题的特点。《安娜卡列尼娜》在文坛激起的回响空前强烈。陀坨
夫斯基在小说全文发展后,立即撰文指出:“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作
品,第一流的作品”它“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是完美无缺的。„当代欧
洲文学中没有一部作品可以与之媲美。”
总述:罗曼罗兰曾说“距今一百年前,俄罗斯这个伟大心灵的光焰照亮了大地;这个心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是照亮了我们青年时期的最纯洁的光芒。在十九世纪行将结束时阴霾重重的暮色中,他是颗安慰之星,他的闪光吸引着,抚慰着我们亲年人的心灵。”高尔基甚至认为:“托尔斯泰告诉我们的俄罗斯生活,几乎不下于全部俄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到了托尔斯泰笔下,开始出现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他是一位把自己的精神血肉深深融入作品的艺术家。托尔斯泰说:“我写的作品就是我整个人。”艺术创作是他的人生追求的一个部分。离开这一点就很难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强烈的表现出来的那种披肝沥胆的人生追求与呕心沥血的艺术探索相交融的倾向。这篇论文我主要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的简单介绍。分析了作者的作品与人生的紧紧交融。作品中托尔斯泰不仅探索和批判了俄罗斯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自身的价值取向。作品中不仅虚构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同时每个人物都是从生活中吸取来的。作品与人生的伟大交融才铸造了托翁在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参考文献:
《托尔斯泰传》罗曼•罗兰 著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著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2、论如何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美妙旋律
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4、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5、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
6、互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7、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
8、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9、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
10、小学音乐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
11、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12、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
13、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14、小乐器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15、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
17、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8、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9、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个案研究
20、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1、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22、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24、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5、信息技术让小学音乐教学充满魅力
26、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究
27、用器乐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旋律
28、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教学
29、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创设
30、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32、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
33、浅谈电化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34、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5、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6、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8、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39、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0、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41、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
4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4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44、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应用
45、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46、多元化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47、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
48、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49、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50、浅析互联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依据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
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这是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基础。通过网络查找素材,上网搜集素材,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数据,使教学设计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课前资料准备充分,为美术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行为、所有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因个体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开阔教师的设计思路,开发教师的思维;可以修正传统意义上的认识误区,有利于美术教学开展;可以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提供技术支持,使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美术学科的艺术感染力。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为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提供条件。例如,对美术流派通过动画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
2.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美术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flash、autowave等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交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帮助。
3.美术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作表达自己思想的舞台和空间。比如,计算机美术作品创作,通过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它打破了传统意义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局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的优点,创作出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出艺术品的创意。通过计算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深度与广度的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的评价反馈过程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2、浅谈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心理正反两方面影响
3、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
4、浅议音乐治疗
5、论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诊
6、探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
7、浅探“轻声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8、浅谈声乐学习中的正确发声方法
9、简析傣族舞蹈的审美
10、浅论歌曲演唱二度创作
11、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12、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13、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4、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15、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现
16、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17、时代的音乐审美差异对和声运用的影响
18、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9、论音乐教学中的模糊教学艺术
20、论音乐对服刑人员的教化作用
21、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2、论音乐教育协同理论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23、论音乐教育中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24、古希腊音乐中的古今之争:普鲁塔克《论音乐》研究
25、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研究与反思
26、马勒《大地之歌》和声研究
27、论音乐欣赏教学中对立统一理论的体现和运用
28、论音乐剧《蝶》的艺术特色与美学追求
29、论音乐接受心理
30、古典主义时期声乐艺术反映出的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研究
31、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
32、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
33、创造的创造
34、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35、论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
36、论音乐教育网站的功能与意义
37、论音乐选秀节目中的音乐
38、上海音乐学院女声合唱团案例研究
39、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40、论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41、论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42、论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能
43、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4、论音乐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45、论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46、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
47、论音乐听觉在声乐钢琴伴奏中的作用
48、论音乐题材纪录片的主题
50、论音乐艺术的功能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九
在中学德育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德育方法和手段单一。在评价学生的德育成绩上,没有采用新课改要求的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用考试分数来衡量,这是非常不合理和荒谬的。古板的德育方法和评价方式,忽视了初中生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逆反,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初中班主任不应限制自身的教育方法,多跟学生沟通,多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如果频繁地组织活动,使活动流于形式,失去它本该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好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1.充分利用新课改提供的机遇,更新德育内容
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因此,初中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好新课改创造的条件,改变原有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初中班主任应更新德育观念,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清洁工服务站,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体验清洁工的脏和累,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乱丢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做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等。
2.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
新课改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要求班主任教师必须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强调的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对应的教学手段。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针对初中生的思想实际,避免形式化、简单化的教育。将理论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等进行结合,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德育方法和手段,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3.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
初中班主任要认识到新课改的大背景,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时代的网络手段,借助网络的力量,创新和发展德育,探索德育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网络与其他德育资源间的关系,构建网络互动平台,使班主任与学生实现网上、网下都能互动,构建网络平台的德育体制。学校要加强德育网络建设,准确把握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全面积极地引导学生吸收正能量,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
4.班主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初中班主任自身的素质要跟上新课改的要求,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与德育相关的教育理论、心理理论、社会学等知识。最后,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学生面前,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提要求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班主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开拓德育精神,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新课改的教学大背景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有之前传统教学留下的问题,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好信息时代的手段,多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
2、“义利之辩”再兴与宋代人才教育观的理论争锋
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4、天津科技大学
5、大学学科成长能力系统构建及其路径
6、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
7、深圳大学城:“大家庭关系”隐喻的分析视角
8、论大学制度的外部变量
9、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
10、美国院校研究之借鉴与院校研究的中国化
11、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1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失范的剖析与对策
13、宽与活: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14、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
15、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6、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17、崇尚学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内在之魂
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
19、高校博物馆在大学创新教育中的功能
20、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人才培养
21、苏区德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2、教育研究中对定量研究的若干误解
23、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论析
24、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25、从编外讲师到终身教授: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的独特路径
26、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27、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
28、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29、院校研究在欧洲的发展特征
30、21世纪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库
31、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
33、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34、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
35、大学组织变革的困境与出路
36、我国弱势高校的应对战略选择
37、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3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
最全教学理论论文题目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说明文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6、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网络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一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2、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
3、实验教学课程少,学生缺乏动手和观察能力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对策
1、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完善实验设备和增加实验课程,弥补实验课程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那种教学策略来改善化学的教学质量,都是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中心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今年来,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化学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有许多问题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探究,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加强对学生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二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然后从两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论述,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即改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建设名师工作室。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教学方法
一、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发现我国农村小学较十年前在教学质量和受重视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现在的农村家长普遍认识到知识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在平时与学生交谈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课的现象。然而学校和家长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发育、身体素质有太多的关注。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小学生学习热情有下降的趋势[1]。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师没有重视学生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的形式、方法上存在落后的现象,并且对教学的意义与目的不明确,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探究。以上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制约农村小学的发展[2]。因此,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观念陈旧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受到太多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及特长的培养。
(二)教学形式和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一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示范教学。一部分教师只通过对技能的示范,就希望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该进行改变,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转变到注重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快乐的生活态度上,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增加相应的`游戏,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组织比赛,或者是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3]。
(三)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
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教学场地及设施的建设,农村小学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情况,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帮助农村小学开展教学。例如,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增设多媒体课堂,如微课,以及交互式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交互式白板主要是利用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进行教学,这就使整个教学的情境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
(四)建设名师工作室
教师应该从不同的渠道增加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责任心,时刻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农村小学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以工作室成员为基础,不断地发展和扩大规模,吸纳具有相应能力的教师,不断壮大工作室,升级工作室,进而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同时,在名师工作室构建的结构上要注重多元化、多层次、多梯度、多领域[4]。每一层次都要有核心人员、骨干人员。构建具象化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结构,由名师组成第一梯队;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构成核心力量的第二梯队;由普通教师、青年教师、重点培养教师等构成第三梯队。总之,针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教师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建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施来实现辅助教学的目的,通过这些方式的改变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3]柯国兴.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和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7(11):16.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三
以“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为背景,基于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本文拟从高校课堂这一场域对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进行分析,明确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要素与功能;通过对领导力要素的梳理,指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已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和实践方向。
二、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要素与功能分析
1.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
有效学校研究的出现,教学领导力成为校长领域关注的热点,经历了兴起、削弱和再度回潮三个时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认识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从专业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教育领导力,而且教学领导力是教育领导力中学校领导力的核心。从学科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领导力,是教育管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目前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仅限于学校领导力的层面。理解教学领导力内涵,应清楚不同场域下的教学领导力层次。在高等院校场域下,教学领导力层次如图2所示。因此,大学场域下教学领导力更应从院系主任和教师这样的主体来探讨,这和中小学侧重校长教学领导力有着场域的差异性。从实施主体与场域看,教学领导力呈现层次多元化,内涵个性化和复杂化。其中,影响广泛的是美国学者菲利普·海林杰和贾思铂·墨菲提出的“三维度、十职能”模型,它从行为和职能两个线索上界定了教学领导力的内涵和成分,直接与非直接的教学领导行为都得到了体现,结构清晰,组织文化、干群关系、教师激励等情境性因素也得到了适度的关照。到20世纪末受建构主义影响,出现了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学领导力内涵的实证分析。进入21世纪,教学领导力研究加强了以学习为中心取向。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不仅关注校长教学领导力活动本身,而且强调将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鲜明的结果导向和质量意识。国内对教学领导力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者影响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协调课程与教学,以实现学校教学使命和愿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另一类是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前者是狭义的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体现了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多元化。本文更倾向于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从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教学领导力的要素领域。
2.要素:从孤立走向整合
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测评指标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这里仅从要素的宏观方面进行简略的阐述。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由于其层次的多元化决定了内涵的广泛性。任何教学领导力的内涵都应充分考虑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对教师愿景的追随力和课堂教学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学校领导力的微观表现,其内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场域和主体的规定性;二是教师教学领导力实现过程的系统性;三是体现了大学教学、学术师承与文化传承三大功能。通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界定,它的组成要素得以凸显。通过三个方面交互作用,实现教学活动任务,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通过领导力的视角,不仅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实现的影响,而且更加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提升的交互作用的机制原理,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素的系统整合,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整合。
3.过程:从学校走进课堂
校长教学领导力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理解,前者涉及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活动,如资源提供、教学资源、协调者和分析学校现状等四个方面;后者仅限于直接影响课程、教师教学、教师发展和指导行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目标是协调和激励学校中的员工和学生达到目的和创造一个有效的学校,最终是为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服务。这一目标通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更多的是间接实现。因此,从高校课堂这一微观层面来看,教师教学领导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成就的主体。教师教学领导力是要通过自我发展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机制。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衍生和发展,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因素。但由于目前国内外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不足,更多地只能从校长教学领导力角度进行梳理,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起到借鉴作用。从校长到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的变化,其实质就是从中观走向微观、从学校走进课堂,也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实施主体维度的关注实施主体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施者,即领导力的实现者。目前,国外对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的关注多集中在中小学校长身上,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就是识别学校愿景和使命、规划和管理教育、员工发展、监督与评价教学过程以及创造和发展积极的学校氛围。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优化学校结构,另一方面是领导力行为影响员工关系,从而促进员工对教学更加投入。校长基本职责表现为肩负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使命而实施有利于有效教和学的行为。另外,校长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领导力就必须授权。授权的途径是形成有力的领导力团队帮助识别和更好地服务教学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如父母期望、市场需求、高等教育要求和政府教育目标等。教学领导力起初被认为是学校校长众多角色中的一种。但有研究指出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也应该具备作为一个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理解个体学习的需要、组织和社会环境及其交互作用、鼓励学习专业技术和合适的任务、激励个体改善自我和加强认可和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学习。这些行为的主要目标是组织学习环境和加强教—学的过程。教学领导力开始被理解为教和学过程中的能力。
(2)实施客体维度的关注实施客体是指追随者的追随力。目前,在领导力理论中,追随力已经成为关注的对象,其核心是追随者的类型将影响领导者领导力的实现和发展。从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情况来看,仍停留在领导者的角度,大部分校长教学领导力强调校长需要使用一定的技能,刺激和领导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校长通过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帮助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显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实现起到间接的作用。当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还需要对教师这一重要追随群体进行关注,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教师的信任。也有研究关注根据教师观点反映校长领导能力,校长教学领导力与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是否相关。
(3)交互载体维度的关注交互载体是指领导力实施主、客体所处的情景,即领导力实现与发展的环境维度。目前研究发现,涉及改善教和学过程的特定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学业成就是有效的。这也是狭义的教学领导力概念更能为人理解的缘故。这种教和学的过程就是教学领导力实现的环境要素。还有学者关注到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和学生学业成就有关。研究还显示,教师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理解对学校学习氛围的改善与学生学业成就高相关,而校长自身对教学领导力的理解是没有显著作用的。学校情景在校长教学领导力和学生学业成就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学校使命和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阅读成绩具有高显著性。可以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是通过学校情景变量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校长教学领导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校长应该创造更加民主的氛围。这是指校长教学领导力实现的专业背景和学校地位。在教育管理领域,教育领导力研究备受关注,有关理论和模型的研究非常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关注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导力的现状研究,很少关注学校校长在过去历史时期的类型。究其原因,校长在其他领域与当今学校管理和社会历史有关的领导力和职业经历文献相对缺乏。
(4)实施效果评价的关注实施效果评价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现与发展,这是目前教育领导力领域亟须深入探讨的方面。虽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具有高相关性,但教育系统基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评价尚未进入政策视野。当然,是否关注特定的标准行为对学生发展有益尚未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走向实践还需要教育领导者和政府给予更多的理解,不能忽视实践对教学领导力评价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研究和阅历评价教学领导力强调的是教学领导力必须是可观察到的实践和校长能够实施的行为。
4.功能:从困境走向突破
(1)解构与延异:大课堂教学有效观教学领导力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出现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有效教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问题备受瞩目。于是,有效教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从教育经济学、教育学还是教学的内部结构看,教学有效性都具有过程性和复杂性的内涵,并呈现出模糊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对教学有效性的界定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领导力又存在着发生场域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与模式。于是,要对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科学的理解与理性的认知,其前提必须要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进行解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多是基于教师的角度,将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教师的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机智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时间投入)等方面[26]。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发生场域的固定,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使延异现象发生,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延缓到学生第二课堂中,把在课堂上精神对话后的愉悦和满足带到课外实践活动行为中,实现大课堂教学有效观,这就是教师教学影响力的持续性体现。(2)教师生命实现:教学能力的聚焦“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如今大学课堂陷入的困境无疑与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密切相关。可见,对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中小学,大学课堂场域因其更具复杂性而少有涉足,这也是高校课堂教学领导力尚未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有关教学有效性成果无不提及教师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教师的指涉,其意在学生成长,而非是对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关照及对教师个体的伦理关怀。在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如果不能从教师教学生命成长历程来关注教师发展,不仅违背教学改革的逻辑环节,而且无法真正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因此,教学有效性提升离不开教师教学生命的关照,抛却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同时,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历程,与教学能力提升息息相关,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影响着教学能力的形成。然而,现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认识,还停留在共性化阶段,致使教师发展和教学评价陷入僵局。由此可见,这是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新生点,值得深入探讨。(3)教师的自我实现:超越知识的追随课堂教学有效性无不提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教学领导力的角度看,就是形成领追型的师生关系。然而,对关系形成的途径却未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大都以知识传授为标尺,这是一元智力观的假设;而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是以成功智力观为理论基础。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这一理论体现了大课堂教学的有效观,充分彰显了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认识。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领追型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超越学科知识的追随。教师的学术信仰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始终,使教师学术追求愿景和学术信仰与学生追随力类型相匹配,真正实现超越知识的学术愿景的追随,以此反馈给教师的是学术生命的满足和实现,进而最终延续到课堂内外,形成学术一脉相承的学术流派,实现师生领追关系。这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卓越追求,更是经师与人师融合的体现。因此,在大课堂教学有效观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同益发展的课堂有效性的伦理关怀和学术信仰共同愉悦下的师生领追型关系的形成,从而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产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共同体。这里的教学共同体涉及教学、学术和文化,并且使大学使命形成连续统一体,实现教学、学术和文化传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的逻辑归宿应该回归课堂教学的观点。
三、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未来趋势
在对教育质量持续关注的影响下,丰富和发展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场域下,在成功智力发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对大学课堂改进,直至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关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内外学界对其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因此,该领域在未来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可供涉足,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内容与视角
通过领导力的要素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需要对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追随力和教学文化这三大因素进行系统性整合,才能建构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随着研究视角的日益多元化,该研究领域也将愈发的丰富与成熟。也就是说,研究领域的丰富和发展依赖于研究视角的多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出现就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当然,这也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多元视角审视同一问题,从而不断创新和丰富各个学科领域的需要。不管基于何种领导学理论,无论是共性的领导力研究,抑或是特殊的领导力探索,关于领导力的探究,已然从某一方面如对特质、行为、伦理、价值、道德和文化等的研究,发展到了对领导力概念视野下的实施主体(领导者)的领导力、实施客体(追随者)的追随力、实施环境要素以及三者交互作用实现的影响力程度即领导力效能。从领导力概念深化的认识上来看,无论是具体职位、团体、社团和组织,在追求卓越过程中,赋予实现其目标的影响力,而这种目标和影响都最终归结到个体人的因素上。也就是说,领导力已不再仅仅高居于领导职位,已经从神圣、绝对服从和命令的权力作用走向个体实现其卓越追求的平凡、合作和授权的权威影响力,领导力已成为每个人分内的事情。从领导力形成和开发的角度来看,领导力已经从经院式苦思冥想走向了在实践中提升的道路。正如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所言:“毕竟,领导力的实质是行动。”
2.研究范式
研究领域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就是研究范式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的成熟运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对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成熟研究范式进行借鉴与参考。教学领导力是领导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这些领域成熟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下的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同时,目前比较先进的研究范式是实用主义下的混合方法论,即量化和质化的整合研究,崇尚的是资料来源的三角验证。当然,第三种研究范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在开展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过程中,除了加大量化研究以外,还要重视质化研究,毕竟领导力具有实践中发展的特性,这就需要关注更多的情景性因素。尤其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文化,民族志方法就是探讨文化模式较为适宜的方法。当然,由于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体系非常薄弱,需要大量的理论探索工作,这就离不开扎根理论。另外,这里的领导力内涵已经从领导职位神坛走向个体追求卓越。所以,常人方法论也是需要深入关注的。总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通过量化和质化的共同发展以及二者的整合,才能逐渐使研究领域丰富起来,并不断走向实践操作层面,为高校课堂改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这里仅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宏观方面进行发展趋势的展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因其高校教学领导力层次复杂性,必然与大学校长、教务处长、二级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各级领导职位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学校的教学领导力。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未来研究的发展充满了魅力。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四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中学 作文教学 低效理由 教学策略
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低效的理由出现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策略方面、教学对象方面。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理论部分以及实践部分着手解决教学低效理由。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心理,并且将写作训练看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通常需要几小时去构思。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将每一次作文训练当作是“完成任务”,致使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想法,从而摸索到正确的写作策略。布置写作题目时,需要对题目、题材、字数等要求适度放宽。
例如,在学习了《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听的一个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数都没有规定,写作训练开始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喜欢的故事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探究理由,若是这个故事我没看明白或者认为故事没有到结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把故事讲完。”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题目时,未给学生明确字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写作要求,即将故事写完整。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并不清楚教师意图,甚至会认为老师要求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愿意去写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写作效率会有进一步提高。
2.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无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到了将事件完整的描述下来,然而,事件描述却不够生动、形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写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了《培养良好习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掌握写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让学生读课外书籍、坚持写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若是学生能够坚持阅读课外书本或者是写日记,写作水平能会有所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
教师在学生写作情况中能够发现学生思维被束缚,若是不能快速突破这个“瓶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使得写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学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从而做到不断反思总结。
例如,在学习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眼中的语文老师”,全体同学都写这个作文题目,写作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成果交流。教师选取的写作素材学生都很熟悉,并且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因而,在进行成果交流时,学生能够从自身观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学观察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相互阅读作文,并且交流心得体验,推动学生思维“瓶颈”的突破。
4.作文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中学阶段作文训练出现套话、假话现象的理由就在于作文素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因而,教师在进行作文选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有事情可写。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描写春天景象”的作文题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或者是在学校游览,通过切身观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春天美景。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采用,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在中学阶段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综合学习”章节,涉及到的内容有“读读背背”“口语表达” “我的小笔头”。其中“我的小笔头”布置的写作素材与课文内容相近,并且与儿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例如,“长大我想成为……”“我的小动物朋友”“童年乐事”等。
5.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给人带来愉悦感觉的事物通常能够使得兴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评阅作文时应当不断对学生激励表扬,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
例如, 体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点词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语或者是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优秀作文可以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张贴,若是有机会也可以向中学生刊物推荐发表。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看实物、看图片,通过带学生游览、参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会留意观察周围事物,养好良好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应做到严谨,尽最大努力克服无关干扰。同时,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说,应当为语文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安心于课堂,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五
2、光折变材料的光信息存储研究进展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六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也不断进行着改革。高中物理教学工作需要从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抽离,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物理学科更是高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因此加强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工作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以便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一、分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老师创设的课堂问题情境不合理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就会立足于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便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情境是需要物理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有效的掌握物理知识。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物理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情境显得十分花哨,物理教师更加注重自身对课件形式的展示,而没有利用情境中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情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但是却并没有利用情境中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某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曲线运动”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对小球落下和抛出去的轨迹进行了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但是却并没有在适当的实际提出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对小球两个过程的运动轨迹进行比较。
(二)物理教师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工作不可缺少。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能够让物理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未能及时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然而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过程中,物理教师通常是将问题抛给学生,并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以至于提问工作不能收到有效的效果。例如:某校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磁场”这一课程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列举生活中的磁现象,并让学生进行举例说明,然而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并没有针对答案进行分析,这也就不能够起到课堂提问的真正意义。
(三)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进行了教育改革,但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能够及时进行转变。在物理教师心理,教学任务才是最关键的。教师往往都是从教材出发,为学生制定完备的教学计划,以便能够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物理教学工作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二、解决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形式化的特点,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物理教师需要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并形成过渡,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例如:某物理教师在讲述“速度的变化”中,创设火车发动的情境。让学生想象火车加速的情境,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这是为什么,进而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含义。这样,就能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自身的物理素养,实现了情境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加强物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还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必要的互动。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就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能够充分激发内心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某高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电阻与电流的过程中,就通过设置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等方式,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三)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这就极大的忽视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下,需要物理教师对物理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优化,教师要对自己的作用有所明确,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例如:某高中物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向心力”的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合作,并让学生能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成绩,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七
2、霍金森教育管理思想之再探析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8、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2、艺术院校国防教育特色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3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精神气象
32、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3、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及其对策--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34、大学生艺术类慕课课程学习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35、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
36、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37、艺术院校团体辅导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3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39、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0、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
41、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评价研究
42、浅谈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43、让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44、谈谈《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45、浅析初中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6、人文素质的美育诠释--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内涵研究
47、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48、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
49、幼儿园多媒体美术教学实例探析
50、以西方现代设计史为例探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
51、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索
52、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艺特色示范校
53、改进美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
54、用影视艺术启发教育者思考
55、如何让少儿艺术培训回归教育本身
56、青岛学生美育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57、河北民间美术现状及引入高校教学的思考
58、高职院校艺术类教育培训研究
59、东北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研究
60、论翻转课堂与环境艺术教学
6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当代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新思考
62、浅谈鼓励教育在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63、“互联网+”时代艺术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64、浅析当前高职艺术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制约
65、网络新媒体对艺术类课程教学影响
66、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趋势研究
67、浅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8、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
69、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
70、美术馆美术教育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案例开发
71、重建诗性主体: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
72、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73、视觉文化的视角: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叙事策略探究
74、职业学校教育不能缺少积极语言
75、关于艺术团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
76、绘画艺术介入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77、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78、艺术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79、构筑教学楼外部环境的公共艺术设计
80、艺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定位与对位思考
81、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管理与发展
82、论素质教育视阈下艺术生的心理关注
83、谈新政策下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热的理性回归
84、卢梭的消极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新探
85、高校舞蹈教学融入多媒体教学研究
86、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87、论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理论起点与历史困境
88、虚拟卡通教师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研究
89、论当代美育实践:艺术与生命教育
90、当代网络环境下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1、“三力”与媒体并驾打造情境艺术课堂
92、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93、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94、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95、美育不能局限于审美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论文题目]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八
1、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
2、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3、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
5、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研究
6、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7、《教育杂志》与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8、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
9、小学语文教育中古代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10、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2、环境教育视野下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分析
1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研究
14、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探索者-吴研因
16、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17、“右脑开发理论”观照下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8、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19、吴研因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0、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21、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22、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3、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24、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25、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26、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27、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28、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2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30、特级教师成长历程研究
31、现代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相关研究
32、现代教师人格特征形成方式的探究
33、现代教师职业观内涵构成的思考
34、现代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探究
35、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内涵异同的相关研究
36、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形态异同的相关研究
37、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38、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39、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40、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41、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42、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43、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44、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5、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46、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47、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48、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49、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50、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51、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5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3、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54、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55、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56、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57、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58、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59、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60、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6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62、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63、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64、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6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66、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67、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8、教师的素质研究
69、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70、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71、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72、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73、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74、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75、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76、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77、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78、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79、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80、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81、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82、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83、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84、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85、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86、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87、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88、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89、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90、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91、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2、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93、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94、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95、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96、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97、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98、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99、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00、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01、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02、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103、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104、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105、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06、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107、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108、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109、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110、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111、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112、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11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114、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115、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116、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117、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8、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119、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120、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九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符合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作者结合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与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开发适应本校学生需要和当地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以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使课程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物业管理专业 《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 校本教材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适用于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我以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谈谈对开发《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物业管理行业就业岗位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屋住”,而是要住着舒适、住着方便、住着安全。但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刚起步,物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实用型的物业经营管理队伍。房地产不但开发规模增大,智能化、生态化、人文社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配套服务项目增多、主题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对物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物业管理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学、建设管理、工程设备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所以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我校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在这多年的专业教育探索研究及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中,确定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任职岗位为在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市场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在20xx年年初由我校负责牵头完成的广东省物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写工作中,我们联系了多间校企合作的物业企业,经过调研论证,大致归纳了物业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物业前台接待员、文员、物业招商助理、房地销售员、房地产经纪等。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基础知识,如熟悉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及其各环节的有关业务等。
二、《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部分学校在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时认为其发展趋势已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后期的服务性行业。所以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围绕“管理、服务、经营”的特点展开,摒弃了一些与物业管理关系不大的房地产前期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而事实上,经过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了。特别是现时很多物业管理都实行前期介入及参与后期物业的营销、经营管理,这就对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提出了必须具备相关房地产知识的要求。例如在参与房地产项目前期介入阶段,要识读房屋户型图,掌握房屋各种户型间隔、朝向、风格、装修、层高等基本知识。在日常物业管理中有可能涉及房屋租赁、买卖等交易,那么掌握适当的房地产中介业务知识和房屋交易流程就更有必要了。
物业管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开发公司的前期介入、房屋销售租赁、物业经营活动等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相关岗位的迁移能力也是必需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这门入门课程,包括房地产专业教育、岗位设置介绍、房屋基本要素学习、房屋开发基础知识,其正是为打破学科界限、融合房地产知识这一特色而开设的。
三、目前选用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难度偏高。
2.教材内容的设置对物业专业学生的岗位适用性有偏差。
学生在以后的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可能会运用的知识除了本专业相关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房地产知识,如学会读懂房屋的平、立、剖面图纸、了解房地产的种类,知道房屋面积测算的分类、方法,还有诸如房屋产权的分类及产权登记流程,等等。但现有教材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房屋建设规划与勘查设计、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管理等内容。学生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时,理论与实践有偏差。 "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模式化。
传统的理论课程采用的课堂考核评价体系,考试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重在教室考试。在课程考核上,一般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而且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如讲到房地产项目资金筹措,考核学生掌握哪些开发资金来源、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步骤及审查内容等,学生往往就通过背诵记忆等方式来学习。这种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同时,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充分突出物业管理专业中涉及的房地产知识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四、对改革《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很明显,完全采用现行的一些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教材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不能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探索与开发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我在物业管理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开发校本教材应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为前提,在新的教材中不断淘汰不适用的内容,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内容。
1.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教材内容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
从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来看,教材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没有考虑中职学生的需求及长处。结果所编教材面面俱到且理论性过强,导致学生学不会也不愿学。针对这种情况,以及我校专业特点,我们首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重新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从我校目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体系学习来看,《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循序性发展。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时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如教材开篇内容可先做专业教育,以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介绍。在讲到商品房介绍时,可结合目前最主流、最受认可的一些热门户型设计给学生讲解房屋的户型结构、朝向、层高、装修、建筑风格、物业类型等基础模块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产生兴趣继而上升到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2.《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选择更贴合专业学习特点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容。
《房地产基础知识》作为入门课程,本应教授房地产专业中有关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把握“以够用为主,以胜任为主”的原则,在编写教材中紧紧围绕学生在以后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需要或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职业岗位群定位在物业管理及相关房地产企业操作层的第一线岗位,涉及如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前台接待、文员、物业招商管理员、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经纪等岗位。所以在校本教材内容编写上应选择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如商品房介绍,小区(写字楼、商场、工业厂房)楼宇配套设施介绍,建筑物用地性质、如何取得土地,开发建房的资金来源取得等内容。至于应用较少的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房地产建设规划、勘查设计;房屋开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则可放至拓展性学习模块上,让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既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又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3.教材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应从学生实际生活感受为切入点,再由浅入深地扩展到房地产市场专业知识层面。
以往的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一般都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概况现状等入手,然后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房屋过程为流程导向编排教程内容。但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集中在浅显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内容上。所以在编写这门教材上,我认为不妨把传统的学习内容顺序反过来,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职位岗位介绍、涉及相关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入手,然后从房地产开发的成品——商品房的基本介绍,再到楼宇公建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取得、房地产开发资金筹集、开发企业介绍等环节,把房屋开发建设的过程从结果出发,再逐级往前推来安排教程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应大胆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不适合的现状,加入学生乐学、喜学的内容,使专业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4.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
编写校本教材,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且要解决“考什么”、“怎么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律来看,不难发现,学习内容的难度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又会影响学习结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有些知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易理解,学习难度较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必然出现大批的不及格。所以,我认为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这门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采用模块化考试,即在部分难度较大、内容较多的主干专业课中,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模块,按模块分别进行考试,各模块成绩的累加就是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楼宇公建配套设施介绍这内容上,可分成几个学习模块:住宅小区主要配套设施建设—写字楼配套—商场物业配套—工业厂房配套—特殊物业的配套建设。根据不同的物业类型,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模块考核。模块化考试既能评价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结果,又能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能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给学生一个调整自身学习状况的机会,扭转以往课程考试“一锤定音”的现象,让学生循序渐进,较好地解决专业基础课难学的问题。
总之,《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以任务化、活动化为表现形式,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在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点的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刻意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虑中职学生的现状的基础上,力争使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的作用。只有构建密切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专业特点的特色鲜明的《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为专业服务的专业平台课。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
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医巫闾山剪纸融入校本教材充盈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2、新疆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研究
23、民间美术元素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
24、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剪纸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25、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中国画教学探究
26、鄂伦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桦树皮在漆艺中的应用
27、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28、儿童美术教学名师徐家林研究
29、城市景观艺术中的超级平面美术研究
30、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研究
31、水彩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应用
32、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
33、邓白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34、当代浙派花鸟画研究
35、会通履远-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绘画的初探
36、用画笔替你的无声世界发言
37、论原始美术和儿童美术的共性特点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影响
38、马来西亚多媒体美术设计教育探讨
39、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品数字展示及设计实验
40、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
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57、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
58、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
59、克里姆特绘画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
60、试论儿童美术的视觉表现特征
61、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62、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借鉴研究
63、广西民族美术资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64、中国民间泥塑运用到高中美术课程资源之方法研究
65、蒙古族传统用具工艺美术属性转化的研究
66、中国现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语言的借鉴运用
67、浅论线造型在美术专业训练中的运用
68、徽州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研究
69、试论美术类期刊的装帧设计
艺术专业参考题目
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
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
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
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
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
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
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
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
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
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
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
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
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
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
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
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
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
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
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
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
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
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
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
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
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
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
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
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
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
41、流光溢彩 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
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
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
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
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
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
51、好莱坞科幻叙事与艺术审美范畴
52、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意蕴的解读
53、以哲学家为视角:论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征
54、中国古代艺术体制的主要特征
55、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56、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
57、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58、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
59、盖瑞·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导读
60、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
美术论文选题
1、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在拼布装饰画中的设计与呈现——以拼布装饰《晋国霸业》为例
2、熊勇装饰画作品
3、黑白装饰画创作的审美体现
4、将甲骨文引入幼师装饰画教学的探索
5、版画装饰画的艺术微探
6、现代综合装饰画《8364》
7、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
8、传统水墨精神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9、当代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影响和应用
10、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以动物装饰画教学为例
11、装饰画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
12、五彩彰施,水墨积微——张仃的彩墨装饰画
13、皮影艺术融入高校装饰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4、论晚期中世纪室内装饰画表现要素的嬗变
15、谈装饰画设计教学新理念
16、沥粉装饰画的形式语言研究
17、当代装饰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18、浅析装饰画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9、《运用俄罗斯传统梅津装饰画的元素做牛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20、《无题》装饰画系列
21、浅析自然元素在装饰画中的运用
22、李秋焘【装饰画作品】
23、浅谈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24、装饰画的审美与表现手法的研究
25、丙烯立体纺织品装饰画《宇宙下的星空》
26、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7、浅析衍纸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8、中国古建彩画图案的装饰画(西番莲纹饰)
29、浅析装饰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多功能立体化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及创新实践研究
31、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
32、植物腊叶标本手工艺装饰画的研究与开发
33、装饰画创作材料的拓展性研究
34、浅析傣族元素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表现运用
35、黑白装饰画花卉作品欣赏
36、线描装饰画教学——名画再创作
37、《包饺子》装饰画
38、装饰画风格教学研究
39、榆木装饰画《静》
40、室内设计风格与装饰画选择研究
41、试论黑白装饰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42、黑白风景装饰画创作方法初探
43、拼布艺术在装饰画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44、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
45、彩陶纹饰分析及其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46、装饰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47、装饰画的色彩解读
48、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9、基于画芯图像和画框图像的装饰画图像的融合算法
50、巧用废鸡毛做出装饰画
俄语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一
传统教学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师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素养较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二是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科书的教学顺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三是教师与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教师的语言、行为和教态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即所谓的言传身教;四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进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当然传统教学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劣势。一是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填灌式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主要是课本,知识局限性较大,甚至有些知识已经与科技进步脱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三是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黑板和教室为活动中心,教学活动较为枯燥,容易引起学习疲劳。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学习者有学习愿望,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教育。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学方式非常多样,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的应用,使网络教学手段非常灵活,能大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二是网络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不同课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检测方式;三是网络教学地点和时间非常灵活,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四是网络教学内容体系较为丰富,不局限于课本,网络上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更新非常迅速,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最快地获取更多信息,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满足学习需求。正由于网络教学极大的自由性和不固定性,既有优势又有弊端。特别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自律性较差,在没有教师的约束下,难以做到自主学习。而且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知识,哪些是没必要了解的,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很难真正学到知识。
2。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利弊、优势互补,因此现在网络教学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网络教学未必可以淘汰传统教学而独立存在,最好的结果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
2。1让网络教学为传统教学服务
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更多地考虑传统课堂的需要,让网络教学成为传统教学的一部分。课堂中引入优秀网络教学资源,拓展传统课堂的深度,加入与时俱进的流行元素,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加入网络课堂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音乐代替传统说教。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具体学情和客观条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2。2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
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正因为网络便利,很多网络资源鱼龙混杂。为了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首先必须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教师设计网络教学时要更用心,网络教学目标要清晰,教学内容要有所选择,难度设置要合理,并根据学生兴趣选取适当的拓展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在网络教学中设置明确的学习指导。网络教学资源非常多,学生在众多信息中很可能迷失,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指导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分的板块,每一个板块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重点内容和基本了解内容之间的划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为了督促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必须实施一些检测手段。可以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督促,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在线完成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结语
传统教学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最好的结果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让网络教学为传统教学服务,使网络教学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裴亮。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xx,11:26。
[2]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xx,02:89—91。
[3]李家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与融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6:57。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31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