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通过书写来记录自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是对读书过程中提出问题和思考的一个总结。写读后感时可以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地剖析书中的思想和情感,避免简单地陈述故事情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日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该课程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气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知识面宽,理论性强,而学生对这些知识和理论却很生疏。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笔者着重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帮助学生建立总体的知识框架
在几年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该课程由于理论性过强,实践性缺乏,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难以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难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在讲解本课程每一章节前,首先应让学生对要讲到的知识结构体系有一个系统的总体认识,强调每一章节之间的联系及其应用,以及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讲哪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应在实践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总体要求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本课程的特点,帮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建立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及挂图,通过在课堂中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比较短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如果能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带轮时,播放带轮传动动画,可使学生有实际生活感,讲到轴系零件时,可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比如一个带轮)配合的动画。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强大表现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对高职教学而言,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教师应注意在“学”字上多做文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传统灌输式课堂模式下,其内容的广泛性与学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该课程有些内容是对现实的抽象概括,有些则是现实相关内容的直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对直接描述实践的内容可采取现场教学、模型演示、光盘观摩、动画模拟、课后作业、操作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予以启发和引导,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师生间的互动。在活动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进行小组团体考核,从而加强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相互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教学评价。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其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一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适应课程,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不断更新,学时逐渐缩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学科的发展,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想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做到实用、够用。讲授时应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本课程特点,重点讲清原理、设计方法、结构与应用。
要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在各种机械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入cai教学课件展示各类机构的运动过程,呈现不易观察的零件内部结构与动态特征,演示实际加工机床的运动与加工过程等,使学生的视觉活动和听觉活动有机结合,变枯燥的结构内容为形象生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教学效果。使用挂图、投影仪等则可省去部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
总之,采用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可节省大量的讲授时间,使教师在同样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使教学效果与质量都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各种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长处,使其相互补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从知识型到思考型再上升为创新型。应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开阔视野,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原来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另外,开设新的实训组合有利于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实战手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机械结构的相关知识,也可组织学生参观机械传动陈列室、机床夹具陈列室和模具陈列室等,使学生对结构设计有所感悟,加强机械设计基本能力。利用《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条件,开展课外实践教学,能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及动手能力。
经过几年来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科技实用人才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应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企业需求和岗位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当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总结和完善。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又一次学习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书中的语言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这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思想的人”的见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究竟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又一次让我我明白了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前我认为只要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看起来热热闹闹,这堂课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要看这种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维深处真正活起来,学生表面的活是基于他们经过理解而来的,而不是为了纯粹的表现。正如《为思维而教》一书中提到的我们的教育,老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转表教育观念,真正去触动被教育者的灵魂,使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上去。
在叶澜教授的教育理念中,追求“动态生成”成为新课标下课堂的终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活跃的生命体,他们往往会脱离你为他们精心布置的轨道。有时他们独特甚至离奇的想法会打乱你的教学思路,这时如果你一味死板地将学生拉回你所设置的固定轨道,那么你很有可能失去这些无法预约的精彩片段而使你的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如何做到课堂的动态“生成”呢?如果你能顺应童心,把握好这样的契机并及时将它转化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并带着期望分享他们的童趣,那么你就能和学生一起感受无法预约的精彩,充分感受课堂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缤纷。
书中提到现代型学校的特质首先是:价值的提升。可见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实现文化的“待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而是追求为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的再生系统。对于近代学校中,受教育者被视为知识的承受者,而在现代型学校中,受教育者被视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因而,这一特质体现了学校教育将传递知识转向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能力为本,这是改革的核心部分。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让我感受颇深,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我自己小时候接触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的老师完全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课外内容很少,学生也大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多,但是现在的教育理念不单单是要求教师传授学生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我认为这很好,其实知识应该是自己学来的,教师只是启蒙者,是传递知识大门钥匙的人,而学生自己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人,基础教育则更强调了教师的“关键性启蒙”。
书中还提到现代型学校的又一特质是:重心下移。分三个方面下移:其中一点我尤为认可,这便是对教育关注的群体的重心下移,近代教育经常关注的是社会金字塔阶层顶端的人,学校常以第一名,状元生为荣,过多的关注“尖子”生,而忽视了对其他普通孩子的关注,但是现代型学校开始致力于关注每一个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是教育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变,而且体现了教育观念中“具体个人”意识的确立,对每个人的幸福人生与生命价值的关爱,也许就这点而言,教师的任务会变得很重,因为他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几个人了,而是每一个同学,但是正因为如此,教师这一职业才如此受人尊重,让人敬佩。这一点在今年暑假河南省校长于我校举办的假期培训中,好几位知名校长的经典发言中在一次得到的证明和确认。特别是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山东安丘四中韩中玉校长的发言无不系统阐述了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价值的提升、重心下移等。
通过胡校长牵线参加的暑期培训,让我的教育思维随着诸位名校长的精彩发言而自由飞翔,再读叶澜教授的教育理论更是收获颇丰,感触深刻。
或许我的悟性不够高,也或许我的能力不够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笨鸟只要懂得先飞的道理并付诸实践,相信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也一定会有所发展,进步,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想这应该是读者对作者做好的感谢,也应是作者的守候吧。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三
(1)选题环节存在的问题。第一,选题没有意义。选题没有意义的题目,如《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等。《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这题目本身就让人觉得漫无边际,学生在导师建议换题后没有更改,后来从上交的论文来看也是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第二,选题陈旧。选题陈旧如《试论会计信息失真》、《论会计内部控制》、《应收帐款管理》、《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题目。以上题目在前几年出现频率很高,并且有些问题政府已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进行解决,现在再写很多人只是简单拼凑,没有新意。第三,跨专业选题。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有部分同学来自金融系统,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这些同学在选题时往往偏离会计学专业范围如写《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拓展》、《中国基金投资的现状与发展》等。(2)收集资料环节存在的问题。从信息资料的角度看,会计研究文献是十分丰富的。围绕选题,资料搜集越具体、细致越好。但是,在这个环节却做得很不好,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学员存在写论文只要及格就行的思想,谈不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二、原因分析
(1)时间相对较短。目前论文题目上报通常在最后学期期初,初审时间在开学后第一个月的中下旬,论文答辩时间在期末考试开始前半个月,扣除学生真正执笔写作时间,通常在两个月左右,这样绝大部分学生从选题、资料收集、阅读到题目真正确定的时间很短。据指导教师反映,有的初审题目未过的学生,离交稿只有一个月了甚至时间更短了,还在问题目行不行。(2)题目审核内容单一。尽管按目前的做法,在上学期末就进行选题布置,但是由于论文审核的内容只针对题目,没有对选择题目时的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检查,很多人就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准备工作。(3)学生不重视。通常在论文写作指导的时候,指导教师都要对选题进行讲解,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一环节重要,上报论文题目较随意。有的甚至就用“会计方向”“会计电算化”这样的名称来作为上报的题目,对于这些题目审核本身意义就不大。
三、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策略
(1)调整写作时间。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制2.5年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提前到第4学期进行布置、完成。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从第四学期的期末调整到期初进行,要求学生在这一学期完成选题和资料收集、阅读的过程。论文题目审核时间分两次,即一次没过的同学,有再次选题的机会。(2)增加审核内容。在上报题目时除了题目本身还应增加对参考文献的审核,最好要求学生提供至少10篇的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则对初选题目和参考文献进行必要的审核。并且规定如果第二次审核还未过的就不难能参加写作,经审核确定后的题目原则上不能进行大的修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寻找参考资料,认真的进行选题。(3)重视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基石”,要求做到“有意义,有新意、有能力”。第一,有意义。毕业论文的意义包括社会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两个方面。通常我们的毕业生在选题时可偏向前者。社会现实意义指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有助于解决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有能力。有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便于收集资料,便于分析。主要可从选题要熟、要小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在论文选题指导时,提倡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来选题,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实际工作中去,这样的选题比较容易成功。二是写小题目。便于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容易收集材料,有利于深入分析、广征博引,把问题谈深谈透。(4)重视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题和资料的检索查阅分析是前期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验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新知识。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更加重视前期准备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我们开放教育会计本科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提高。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四
最初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只是单单因为于漪老师,因为她是改革先锋,而且现在91岁了还仍然活跃在与教育相关的岗位上。我很好奇这真的是干了一辈子教育,爱了一辈子教育的人,那么她究竟是怎样的呢?她是怎么想的呢?怀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本书是以两代教育工作者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在交流中启发教育思想,传承教育理念。书中谈到了于漪老师对教育的理解、从教的感悟,个人成长的经历,教学改革的经验,办学追求的境界,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成长的坚守。让我看了一个一辈子为了学生、为了教师、为了教育,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偏偏乐在其中的师者境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得反思自己,是否也可以像于漪老师一样这样沉浸和热爱教育事业。
本书也让我更加透彻的理解教育。书中说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无论是“成人者“或是”受教者“,都是在教育事件中履行着不同的”知“和”觉“;无论是”成人之道“,还是教育过程中的”成己修为“,最终以”止于至善“为目的——就是”教人成人“。于漪老师说:‘大自然生生不息,教育也是生机盎然的图景。基础教育工作者不仅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更影响着家庭、民族、国家的未来。让我深深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无比自豪我能从事这样一份伟大的事业。
于漪老师从来不排斥听课,欢迎任何人走进她的课堂。她说凭借的是改革的勇气、开放的心态、不怕出丑。课从来不十全十美,常伴随着问题,缺陷,不足,乃至错误,她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同行交流,不讳过,不掩失,求其真,也许这获得了同行的包容和认可。“偶像“之说一直都是她的提醒和鞭策,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修为,认真缩短”实“与”名“的差距。这开放学习、专注成长的淡然心态给我触动很大,面对不如中年的我,其实已经对公开展示课堂心存芥蒂了,无外乎担心的就是丢丑。看看于漪老师,谦逊学习的低姿态,我非常惭愧。
于漪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她说人实有灵性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教师视学生为”万物之灵“的”灵“,内涵丰富。它既是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达,也是对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认知于尊重,更是对学生稚拙、粗糙、不完美的包容与理解,智慧的引导学生不断求真、求善,提升学习品质和人生境界。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养人“。我看到于漪老师无微不至的对待学生,体会学生细小的情感变化,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哪怕危及身体和生命也在所不惜。而且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各种因素的干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不容易,坚守就更加不易,需要有远见卓识和相当的勇气。爱实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师爱不是本能,而是素养,是要认真学习和修为的。师爱较之温暖无私的母爱,应更有深度,它是”恻隐之心的体现,美好人性的弘扬,薪火相传的担当,时代号角的呼唤“,应有更大的格局,要”心里装进学生,装进国计民生,装进教育社也,装进立德树人的使命“。
于漪老师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教育事业价值的深化,才又不自觉到自觉,到以心相许,以情浇灌,以自己有限的德、才、识、能作为他们前进德铺路石子,攀登高处的阶梯,托举他们称为初生的太阳。想想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级,有的时候看到素质高,能力强,又肯干的年轻人,就想多说两句,希望他们能够在年轻的时候确立方向,努力追求,书写无悔的教育生涯。我也会把我所有的经验和想法与他们分享,希望他们能够站在我的肩膀上,更快的成长,称为优秀的教师,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涯。
很多时候,我愿意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是希望听到更多信息,感受更多成长的力量,能够享受专业成长带来的幸福,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成就感,无愧人民教师的称号。“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了这本书,对于漪老师的经历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将成为我前行的明灯,我将用一生来追求”春泥“般的教育生涯。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五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 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 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
成语
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 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 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 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
作文
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 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
散文
,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 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 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 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 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 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六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一书中提出要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指出“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惟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叶澜教授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文地理的教学价值,人文地理教学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用地理的独特视角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类活动有更丰富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学生并未对人文地理中所描述的人类活动及社会现象形成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上学期听了“城市化”一节课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及城市问题。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对这节课主要教学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在“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先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接着提问:“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会迁移到郊区去?”“因为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较差,交通拥挤,房价太高等造成的”“还因为郊区环境好”,教师肯定了两位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强调郊区化的表现。然后又以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逆城市化”教学。
在“城市问题”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用景观图片的方式罗列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等城市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为身边的城市问题献计献策”,学生提出一些诸如“少扔垃圾多种树”“多乘坐公共交通”等对策。
这样的教学场景在人文地理教学还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一些简单的交流,“植树造林”这样的答案可能在小学时就已经耳熟能详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用地理的独特视角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类活动产生更丰富的认识呢?
首先,在人文教学中要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这节课的主题与城市有关,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性的大城市,应该以上海为案例,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开展教学,比如,对于郊区化的问题,教师可以呈现近几年上海城市人口分布的数据变化表,让分析上海城市化已进入哪一阶段,并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出现郊区化,郊区化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对于城市问题,教师也可以聚集一些上海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交通、环境等,深究其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提出合理措施。
其次,人文地理中的一些人类活动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将其视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培养学生以多维视角分析问题。比如对于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迁到郊区这一问题,就涉及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市政建设、郊区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改善等多方面的因素。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同质化时,教师要从思路上予以引导。再如,郊区化对于促进上海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挖掘。
这节课的价值决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郊区化、什么是逆城市化,城市问题有哪些,而是将这些知识融在“如何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上海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这才是叶澜教授所倡导的对学科丰富育人价值的拓展。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七
基础课部(政法系)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合署办公,承担全院基础课及政法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现设有中文、数学、体育、思政、法律五个教研室以及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系团总支部、系学生会等党、团、群众组织。本系(部)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结构相对合理、稳定、团结、进取的专职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 人。
在科研建设上,本系(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鼓励全系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参加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的教学科研梯队。
在教学建设方面,本系(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切实抓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崇尚教书育人,积极探索适应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内容、手段、方法等教学改革与研究;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积极组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构建优秀的基础课教学平台。
在专业建设方面,本系(部)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系(部)师资情况,开设了法律事务、文秘(涉外方向)、新闻采编与制作三个专业。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获得优秀师资的教学服务,圆满完成专业学习,同时还可以获得速录师、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以及其他相近专业资格证书,成绩优良者还可以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
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我系(部)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认真负责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并发展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提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法律、文秘专业毕业生中通过考试,加入了公务员队伍的比例明显提高。
本系(部)设有中文、数学、体育、思政、法律五个教研室:
法律、中文教研室70%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除完成全校公共课教学任务外,出色的完成了本系法律事务、涉外文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班专业教学任务,还义务辅导我系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和自学自考(本科),我系学生自考参考率已达98%,通过率较高。此外法律教研室结合课程教学还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法律咨询服务,受到学院与社会广泛好评。
思政教研室近五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已结题和在研的国家级、省级思政类课题 个。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善于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体育教研室始终把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指导思想,注重体育教学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秩序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细则,完成了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达标训练及测试任务,此外还积极协助院学工处、工会、团委等组织开展教职工、学生业余体育活动,并成功地承办了我院四届田径运动会。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八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九
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规律,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就是对这些规律的反映.其内容是: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
二,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关于正确有效传递文件的规定,也是撰拟公文的指导依据.遵守行文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行文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机关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越级行文;正确选择主送,抄送机关;明确发文权限,不越权行文;坚持党政文件分开;联合行文时,作者应为同级;行文前需就有关问题协商一致;严格控制文件数量,简化行文手续.
三,文稿书写规范
文稿书写规范主要涉及:文稿用纸要求;图文区的规定;稿纸的使用;书写格式要求;字体与各种计量单位的使用;标点符号使用;外文字母书写;公文中的数字表示;序号表示;标注格式设计,排版,印刷注意事项的要求;文稿的修改;页码的标注;注释的处理;公式的处理;文中的表格的编排.
四,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
(一)公文写作前的准备
1.明确行文目的和要求.
2.确立公文主题.
3.选定公文文种.
4.占有材料.
5.确定具体表达方式.
(二)撰拟文稿
1.安排好结构,一是确定总体的构成;二是确定正文的具体构成,解决好各组成部分的编排次序,安排各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处理好开头和结尾.
2.拟出写作提纲.
3.正式撰拟文稿.
(三)审核修改
文稿的审核修正要认真严肃反复进行,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五,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
六,公文词语的选择
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以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执行;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更加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有效性;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沟通的效果,扩展沟通的范围.
七,公文中特殊事物和概念的.表达要求
在对公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概念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逻辑规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时间的表达;空间的表达;职务,姓名的表达;数量的表达;范围的表达;程度的表达;语气,神态的表达.
八,公文修辞
公文修辞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
九,公文专用词语
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并为从事公文工作的人们所熟悉,它们就是公文专用词语.正确地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可使写者顺手,读者便当,保证表意精当得体,理解精确周严,可提高制发和处理公文的质量与效率.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十
短篇小说的技巧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写作短篇小说与写作中、长篇小说一样,在写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执笔写小说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文艺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茅盾在《创作的准备》开头就指出:“世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遗留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题目作注脚。”再次,在写作小说之前,从事过表达方法的基本练习,并从事过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写的写作练习。“一个初学写作者最好多做些基本练习,不要急于写通常所谓小说,不要急于成篇。所谓基本练习,现在通行的'速写'这一体,是可以用的。不过我觉得现今通行的'速写'还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俨然已是成篇的东西,而不是练习的草样了。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基本练习的速写,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这应当是学习者观察中恍有所得时勾下来的草样,是将来的精制品所必需的原料。许多草样斗合起来,融和起来,提炼起来,然后是成篇的小说。”(《茅盾论创作》第358页)所以,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关都完全过好之后再进行创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经验说明,初学写作者就是要勇于创作实践,写是最好的基本训练。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认识生活,熟悉人物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要去听,要去问。”(《创作的准备》)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小说写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短篇小说的选材
(一)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短篇小说的题材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凡是人类涉足的领域、产生的事件,都可以经过选择作为作品的题材。但是,从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考虑,我们就必须撷新去陈,尽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题材来写。
·图册
(三)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生活选材。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这些题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得生动、深刻。当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从写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人和事开始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选材是短篇小说写作中的第一个重要的环节。选材的目的在于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可以写入小说中的题材--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具有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捕捉“题材的能力。这种”捕捉“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的能力,对于小说创作极为重要。茅盾在他的《短篇小说选集后记》中指出:”在横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各样环节茫然无知;在纵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看不清,那么,你就很少可能在繁复的社会现象中,恰好地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作为短篇小说的题材。“所以,短篇小说在选材时,不能只着眼于事件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而要着眼于把生活的侧面、片断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上去考察,要把握住社会的”纵“的和”横“的两个方面,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住不平凡的东西,从而由时代和社会的一角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腾澎湃的大海。
对于短篇小说题材的”开掘“--主题的提炼同样要十分重视。”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作家心中首先想到的总是小说的主题,或者说思想内容。他构思小说的情节是为了表达这一主题,创造人物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好的小说总是有一个好的主题的。“([英]《小说家的技巧》)衡量一篇小说的美学价值,重要的并不是看题材本身,而是看作者对于题材所开掘的思想的深度--主题提炼的程度。所谓开掘,就是要深入发掘生活素材所内涵的本质意义的东西;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本质意义开掘得越深入,主题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美学价值也就更高。所以说,一篇没有好的主题的小说,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李师东在《一个新的文学层面的诞生》中评论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时指出:”八十年代的文学,是以对表现疆域的拓展的掘进、对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验为其显著特征的。与前几茬作家相伴随的是冲突和对抗、张扬和摒弃、试验和沿袭、超前和滞后、创新和守成、反拨和建立等源远流长的话题。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感受到来自不同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的冲撞和对举。“”在九十年代新的时空下,这一茬更为年轻的青年作家得以走上文坛,正在于他们明显疏离了前几茬作家习惯关心的话题,而与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趋势……把个人的情绪与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处境勾连在一起,谋求与九十年代社会的契合,体现中国社会新的进展,这正是他们的努力。以一种消解的姿态,达到对文学的整合,以反先锋的方式,回归到朴素的情感姿态,以个人化的方式,进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这正是这个新生代作家群的文学用心。“(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新生代小说系列“总序)应该指出:小说写作中对材料的分析与科学研究中对材料的分析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一个文学作家应当走的'创作过程'的道路,是和社会科学家研究过程的道路相反的。“”社会科学家所取以为研究的资料者,是那些错综的自然的现象,文学作家的却是造成那些现象的活生生的人。社会科学家把那些现象比较分析,达到了结论;文学作家却是从那些活生生的人身上,--从他们相互的关系上,看明了某种现象,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它,如果作家有的是正确的眼光,深入的眼光,则他虽不作结论而结论自在其中了。“(《茅盾论创作》第466页)因此,小说作者的分析工作是与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观察、感受,对生活的体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维中的。
许多小说作者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有的作品的主题是在人物之前产生的,而有的主题是在有了人物之后才确定的。例如茅盾创作《春蚕》,是先有了主题,”其次便是处理人物,构造故事。“(《我怎样写〈春蚕〉》)而王蒙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并不是先有了主题然后再去写的。他说:”《夜的眼》是什么先行呢?是感觉先行,感受先行,是对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这里头有我个人的感觉,但又不全都是。……《夜的眼》就是写一个长期在农村、在边远地区的人对大城市、对我们生活的感受。……这个感受饮食着深思对我们生活的深思,这个深思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它充满了深思。“王蒙又说:”《夜的眼》还有一个主题,这也是我在最近才明确的,就是写了我们生活中的转机。……所谓'转机',充满了艰难,充满着历史的负担,但又开始有了新的东西,大有希望。《夜的眼》里既有负担,又有希望;既有伤痕,又有跨越伤痕向前进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当清楚的地方。我觉得《夜的眼》里包含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漫话小说创作》)
总之,我们对小说的材料必须深入开掘,对主题必须刻苦提炼。而在构思时、写作中,是不能将主题提炼、人物刻划割裂开来的。可以是主题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还可以是感受先行。而且,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即写成多主题的小说。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十一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十二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学生,学习基础电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基础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石,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基础电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还能够提高我们解决电路问题和设计电路的能力。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基础电路的重要性,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二、基础电路理论的重要性
基础电路理论是我们学习电子技术的基础,也是我们将来从事电子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基础电路理论,我们可以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基本电路定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各种电路问题。基础电路理论还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更高级的电子技术奠定了基础。
三、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除了理论学习,实验操作也是学习基础电路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更能够亲自动手搭建和调试电路,加深对基础电路的理解。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还能够发现实际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学会解决这些问题。实验操作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并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习题与练习的重要性
学习基础电路后,完成习题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完成习题与练习,我们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习题与练习也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基础电路,我对电子学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我了解到,电子技术正日益发展,电子设备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基础电路理论是我们适应时代要求,从事电子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实验操作和习题练习,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基础电路学习的成果将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我将深入学习更高级的电子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学习基础电路是电子工程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操作、习题与练习,我们掌握了基础电路理论,提高了我们解决电路问题和设计电路的能力。基础电路学习的经验与体会将伴随我们一生,并在我们的电子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与实践,我们将在未来的电子工程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十三
我最近在学习速写,而我正在看的这本书很有意思,书上说速写讲究一种感觉,不用注意画纸就能画出线条且组合成实物的感觉,这是一种需要练出来的手感,所以,我多练习,闭眼写字,但,成果甚微。
速写与素描是不通的,看名字就知道,学速写的,掌握的重点要领不是拉直线‘打明暗与对物体结构形状的观察和固体色的深浅变化,速写,速写,就是用你的笔或是什么都行,把你面前事物以极快的速度展现出来,简单的线条,不一定是直线,不一定百分百相似,但一定务必要画出面前这样事物的感觉,你对它的感觉,或许别人认不出它,不知道这是一家咖啡馆,或是一个街角,或是你家楼下,又或是名胜古迹的一隅,但你一定认识它,不论你的画作有多么凌乱或是简易。
速写是不会认真涂抹阴影,通常是全涂黑或灰又或是简单地斜打黑竖线,总之,不会太复杂,不过画速写也是没有时间来画有深浅变化、复杂细致的阴影的,因为你只有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你只会在街头坐上一会儿,你不能带上齐全的绘画工具,通常,你只会有一本速写本与一支笔,不需要橡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快速地展现出来,跃然纸上,橡皮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你可以选择回到居住地,再擦除一些杂乱的线条。
画速写,一定要先画构图,一个景物或一个细节,慢慢画会导致失败,从你挑出细节的那一刻,你还不如在这儿,你想画的角度拍张照,回去慢慢研磨,但那就不是速写了,速写一定是讲效率的。
当你在画一棵树时,别一片片叶子地去画,枝干也无需与眼前的树一致,只需大致方向相同就好,打个树的外轮廓,画出近枝上的几片大叶子,其余地画些圈,打上下阴影(里线条)就好,如果想要立体,别忘了阴影要顺着光路打哦!还有,一定要画出树上的凹凸感,千万别追求平滑。
以上为我的读后感,可惜我也只能纸上谈兵。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十四
改写,包括改写、缩写、扩写、写摘要等多种形式:或改头换面,或削足适履,或海阔天空,或归纳总括,让你有足够的内容、机会和样式适应要求,施展才华。
改写是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内容的方法,使之成为与原文意思相同而表现方式、文体不同的作品。改写可以变换文章的人称、顺序,可以改变原文的体裁、结构,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替换原文语句的内容。比如,我们可以把对话改写成散文,可以把记叙文变成通讯报导、新闻特写,反之亦然。
缩写是根据词数、字数的要求对原文加以压缩、概括,从而达到缩短篇幅、简化内容、突出中心等目的的写作形式。简言之,缩写是原文的“高度浓缩”。缩写时要忠实于原文,保留原文体裁、题材、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结构顺序、语言风格、人称视角和表现方法等;既要使篇幅缩短,结构紧凑,又要使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对原文加入个人的认识、体会或对原文进行评论,也不能加入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扩写则与缩写相反,是把篇幅短小的内容扩展成为篇幅较长的文章。扩写时,可以施展个人的想像力,在不离原文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海阔天空,任意发挥,从而使细节更加充实、生动,使情节更加具有感染力,使解释、说明、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摘要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梗概,多指论文或报告内容的提要。一些期刊、杂志上论文的“提要”、“摘要”,某些报纸、杂志在一篇文章前面写的“编者按”,一本书的前言等均属此列。写摘要就是简明扼要地向读者介绍一篇文章,一本书,一篇论文或一个报告的主要内容,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后,能了解文章或书的来龙去脉。摘要可以改变体裁。写摘要时,笔者可以用原文的人称、语气、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即笔者的语气,但是不能改变原文的事实和观点,也不能丢掉原文的要点,应写成连贯的文章而不能写成提纲。
总之,改写、缩写、扩写、摘要都是对原有的文章进行适合某种需要的裁剪或放大,选取原文的精要而和盘托出,对其要点和实质容不得偷换和贪污。这些写作形式对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练习综合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好方法;对成人来说,是工作中的很好的帮手。
一个作家可以把一本小说改写成剧本,把一则简短的消息扩展为一部短篇或长篇小说;一名记者可以把一段会谈改写成一篇通讯报导或特写;一个编辑可以把收到的稿件根据版面大小或缩或扩写成适当的文章;我们在听领导人、某方面的专家做报告时要作点笔记,然后写出摘要文章;我们写成一篇论文后,可以给它写一段简短的摘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书面表达形式。所以,学会这些写作技巧,能使我们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基础电路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之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电路对于学习电子技术至关重要。在学习基础电路的过程中,我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理解了基本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我掌握了常见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了基础。在此,我将分享我对基础电路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00字)
电流、电压和电阻是构成基础电路的重要概念,也是理解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电流是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而电压则代表电子流动的推动力。电阻则阻碍电流的流动,通过调节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在实验中,我发现电压和电流成正比,而电阻和电流成反比。这一点对于理解基础电路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第三段:基本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300字)
基础电路由电源、导线、电阻和其他各种电子器件组成。在学习中,我了解到电源为电路提供能量,导线则连接各个电子器件以形成有功能的电路。对于理解各种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我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尝试。例如,通过实验我了解到二极管在电流正向和反向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而三极管则可以放大电流和信号。理解这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对于设计和调试电路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段:常见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300字)
学习基础电路时,我除了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还需要掌握常见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例如,电阻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之一,可以通过电阻的大小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而电容则可以储存电能,用于控制电压的变化。除了这些基本元件,我也学习了更复杂的元件,如集成电路和传感器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我掌握了这些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学习基础电路,我对电子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了解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基本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也掌握了常见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这些知识为我今后学习电子工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随着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创造出更多有用的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也将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迎接电子领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电路基础读后感篇十六
1.1从零开始认识电脑
电脑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很常见了,但很多读者朋友并不清楚电脑是什么,它能够为我们做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电脑,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奥秘。
学习电脑入门知识,先来了解电脑的组成和类型.
这里我们所说的“电脑”一般是指personal
(个人)computer(电脑)简称“pc”,那有那些电脑类型?
它通常分为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两类。
除了我们这里所说的“电脑”,还有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等分类,
只是这些离我们比较远,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我们常用的个人电脑属于微型计算机。
台式电脑使用范围最广,它通常由主机、显示器、外设这三部分组成的,
1.主机
2.显示器
3.外部设备:
电脑的外部设备也是电脑的硬件组成部分,它相对于主机来说是独立的。通俗的讲,就是指电脑主机以外的硬件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等。
*下面是键盘、鼠标:
有线键盘鼠标
键盘鼠标是电脑最基本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外设,按照工作方式来区分,有有线跟无线两类。
*
下面是
音箱
音箱是电脑多媒体应用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有2.0、2.1、5.1、7.1等多种结构。
*下面是打印机
彩色喷墨打印机,适合数码照片输出
打印机有针式、喷墨、激光三类。一般针式打印机主要应用于票据打印;喷墨打印机应用于低负荷打印场所(如家庭、soho等);激光打印机一般在公司办公等场所应用较广。
除了以上几类电脑外设外,还有扫描仪、游戏手柄等。外设的种类非常丰富,这里就不一一作介绍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33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