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不断进步和学习的关键环节,它使我们能够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教训。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一
作者:单霄龙
“日穷淮海满如霜,万到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这是宋朝米芾写得一首赞美中秋节的诗。那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大节,它代表全家团圆,寓意 美满幸福。据说,中秋节这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大、最圆、最漂亮的一天。在外不能回家的游子会很思念家人,因此中秋节的风俗有:吃月饼和赏月。
中秋节那天,爸爸端来了我们都爱吃的香喷喷的月饼。因为好吃,所以我和妈妈唯恐落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吃,眼看只剩下一个月饼了,我眼疾手快地夺了过来。刚想吃,突然想到:“我不能太贪吃,妈妈才吃了两个,给她吃吧!”我把月饼给妈妈吃,妈妈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月饼后,我们开始望天赏月。圆圆的月亮,使我产生一种错觉 ,觉得它像一颗硕大无比的宝石,在天空上利用星星的照耀发出万丈柔和的银白色光芒,给大地铺上银色的地毯,朦朦胧胧的银光让大地显得更加变化莫测。
此时,我仿佛隐隐约约看见了月中嫦娥。只见她迈着轻盈的脚步,穿着七彩的衣服,系着五色的彩带,抱着白如雪的玉兔,用优雅的嗓音轻轻的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
传统美食—饺子
作者:陈渝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年货了。除夕将至,大家忙着准备一年之中最富有意义的团年饭,你们知道春节要吃什么吗?对了,是饺子!那你们知道饺子是怎么做的吗?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首先准备的食材有:猪肉、韭菜(或者芹菜)、面粉、水等。第一步:先把猪肉剁细,再把菜和剁细的肉馅搅拌在一起,记住还要加上调料哦!第二步:把水和面粉和在一起揉成团,然后将面粉分成小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饺子皮。好了,准备工作完备了,我们来包饺子吧!第三步:先把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再来一勺饺子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心,四周沾点水,把饺子边对折在一起,用手捏紧,一个饺子就成功的包好了。我们反复这样做,就包了许多许多个饺子。饺子包好了,我们要开始煮了。第四步先将锅里的水烧开,然后再将饺子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看到香喷喷的饺子浮在水面上,面皮发亮,表示饺子煮熟了。美味的饺子出锅了!
你们看到了吗?饺子是这样做的,这可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哦,别忘记了哦,你们也试着去做做吧!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作者:刘悦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赛龙舟时,龙舟里坐了十几个划舟人,他们坐在一条舟上。龙舟队的首领是一个敲鼓的,在激烈的鼓声中,各队队员使出全力向前冲,使劲划向终点,争夺比赛的胜利。
一说到吃粽子就让我口水直流。传说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屈原不被鱼虾吃掉,于是往江里扔粽子,鱼虾吃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所以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每年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绿油油的粽子有三个尖角,里面融合了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味道,咬上一口,真香啊!吃了还想吃。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欢欢喜喜过春节
作者:何淼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仅是传统节日就数不胜数,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其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更是家人团圆的喜庆日子。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这个美好的节日吧!
春节前几天我总会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家家户户团年的“标志”,我们家也会邀请外公、外婆、幺爸一起团年,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年饭,聊着一年的趣事。
接着,爸爸妈妈带我到城西批发市场去买糖、瓜子、花生等年货,到了那里,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大家精挑细选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年货,我们也大包小包地提着一堆年货,做好过年的准备。
大年三十的晚上,爷爷奶奶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饭: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热腾腾的饺子,代表着幸福团圆……我为大家倒上酒或饮料,然后,举起酒杯,并且说道:“新年快乐!”晚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点心,一边等待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地放着烟花鞭炮,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一家人赶庙会,拜佛祈福来年顺利平安,孩子学习进步,老人身体健康、岁岁平安。随后,接下来的十几天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亲戚家拜年。来到亲戚家,我一进门,首先就说:“新年快乐!”给他一个小惊喜,然后双手握成“一块石头”一样,弯下腰鞠一躬。 亲戚觉得我很懂事,纷纷给我压岁钱!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这就是我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春节,我喜欢过春节,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快乐的春节
作者:王皓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这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各种不同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节日。
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您春节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物,长期生活在海底,经常上岸伤害人命和牲畜,大家为了赶走它,在家门口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并用“砰砰啪啪”的炸响声来吓“年”,年浑身战栗 ,再也不敢往前凑近了,大家终于明白了,“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这就是春节,贴对联、放鞭炮这一习俗的来历。
只要春节一到人们就会穿上新衣服,在自己门前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一片喜气洋洋,整个城市变得美丽而充满快乐。
记得那一年,我们到婆婆家去过春节。妈妈早已买好了红红的对联和一对大红灯笼,在路上的时候我们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和鞭炮。到了婆婆家,妈妈和爸爸、爷爷就开始贴对联、挂灯笼了。本来我也想帮忙贴对联和挂灯笼,可是我太矮了,所以我帮不上忙。这时开始放鞭炮了,这可是我的绝技,可爸爸说我只能放小烟花,“呜呜呜”,为什么我不能够放鞭炮,爸爸说很危险。[u15] 后来一想小烟花也很好玩啊!我先用打火机点火,然后小烟花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了,过了一会了绚丽的火光映入了我的眼帘。 到了晚上我们打开电视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婆婆也端来了香喷喷的饺子,过了一会儿婆婆还给我发了压岁钱,我一看有六百元呢,我非常高兴。
过春节真快乐,我真希望天天都可以过春节!
春 节
作者:秦楚竣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
过春节时,爷爷会做一大桌子的饭菜,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为什们要吃鱼呢?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可是又不能把鱼吃光光,要有剩余才行哦!
过年的时候还要贴对联,放鞭炮,因为这样才能把可恶的年兽赶走。有人会问什么是年兽?那我就告诉你吧!传说从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经常出没,欺负人们。有一天,一个人在烧火,年兽来了,他看见火就飞快地逃跑了,那个人还不知道是为什么,原来是年兽害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所以一到过年,人们就会放响响的鞭炮,贴红红的对联来赶走可恶的“年”兽。
我最喜欢过年,是因为长辈们要给我们发压岁钱,家里也会有许多好吃的,比如:巧克力、开心果、糖等等,还可以去游乐园玩,买玩具、玩游戏、放烟花。许多好玩的事情都可以做,大人们也不会反对。
想到这些有趣的事情、好吃的东西,真希望明天就是春节。
看,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很热闹?
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朱晨炀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很多,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大家都忙着买年货。但你知道吗?关于过年还有一个神奇美妙的神话故事,你们想听吗?那就让我给你们说说吧!
传说中,在一个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物,除夕晚上“年”都会出来袭击山下的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准备到城里过年,在路上,人们看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人们讲“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了仙人的话,连忙去买了春联和锣鼓。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看到红色的春联,听到锣鼓声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就太平了。
现在,我们每到过年,吃完年夜饭后,就是拜年的时候。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当我拿到压岁钱时,打开一看,“哇!100元咧!”我高兴地说道,然后就兴高采烈地跑下楼去放烟花了。[u21] 各种各样的烟花看得我眼花缭乱 ,不知道该选哪些来燃放,爸爸帮我选好了一些烟花,并用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燃后向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一束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空,五彩缤纷,好看极了。[u23] 放完烟花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看联欢晚会的时候,爸爸端来一盘饺子,看见是我最喜欢吃的饺子,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的太好吃了!”我边吃边说道。
春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啊!我特别喜欢,你们呢?
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金艺楠
大家应该都知道春节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挂灯笼,大扫除,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了,大家都会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
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给大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子们发红包,红包里还有压岁钱呢!祝福我们岁岁平安,快乐成长。
晚上,小孩子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来玩,有些烟花满天飞舞,光彩夺目;有些在地上窜来窜去,龙腾虎跃;还有些烟花飞快地喷出一个“星球”,一下子飞到空中爆出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还有些小孩子在放孔明灯,把愿望写在孔明灯上,拿到外面,轻轻地上下晃动,孔明灯就鼓起来了,再用打火机把里面的白色蜡烛点燃,(注意:用打火机时要让大人来帮忙哦,注意防火)慢慢地孔明灯就飞起来了。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吃大鱼,吃年糕……
每到春节是我们大家的传统节日,你觉得热不热闹?我们应该好好地回味一下。
难忘的春节
作者:朱雨桐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对联和福字。
记得去年过春节的时候,妈妈先带我到街上买漂亮的衣服、裤子和崭新的鞋子,再到超市买开心果、腰果、花生、瓜子……然后我们到菜市场买鱼、五花肉、饺子、蔬菜……回到家里,妈妈就连忙开始做年夜饭,我和爸爸开始粘对联和福字了,我发现爸爸把福字粘反了,连忙告诉爸爸,“把福字粘倒的意思就是福到了。”爸爸说,我说:“原来是这样的。”
我们把对联粘完都已经晚上了,妈妈还没有把饭做好,我只好带着自己心爱的烟花下楼去找伙伴一起玩,我们先玩“地雷”,就是把“地雷”上的一根线点燃,它就会在地上像陀螺一样旋转,然后冲上天,美丽极了!玩完“地雷”,我们又玩烟花,只要把烟花点燃,它的四周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茫,就像夜空中的小星星在眨眼睛,正玩的高兴的时候,妈妈叫我们回家吃饭了。
我连忙跑回家,只见香喷喷的饭菜已摆到桌上,让我直流口水,有我最喜欢吃的可乐鸡翅、糖醋排骨……多得让我眼花缭乱 ,我和爸爸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几乎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光了。吃完饭,我向爸爸妈妈拜年,妈妈连忙从包里拿出红包递给我,笑眯眯地说:“祝你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谢过妈妈,在鞭炮声中渡过了愉快的除夕之夜。
去年春节,真是过得太开心了,真希望今年的春节会过得更开心。
快乐的春节
作者:熊博轩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很多,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我想到去年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过年了,大家都聚到一起,可热闹了,有我们一家、妹妹一家人、姐姐一家都在爷爷婆婆家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我看见桌子上有许许多多好吃又好看的香气扑鼻的菜,最吸引我的菜是一道红烧鱼,那好看的颜色和香味让我垂涎三尺,我一闻简直太香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婆婆摸摸我的头和蔼可亲的说:“慢点吃别被刺卡往了,还有很多呢。”我点点头慢慢吃起来,婆婆问:“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鱼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我问婆婆,“过春节吃鱼是希望年年有余的意思,知道了吗”?婆婆笑呵呵的回答说,我说“知道了”。吃完团圆饭迎来了我最期待的拜年,因为拜完年就有压岁钱拿,我们从姐姐开始一个一个的给长辈拜年,轮到我了我,好开心,赶紧说祝福的话让爷爷婆婆高兴,爷爷给我个红包,婆婆说:“你们都拿到压岁钱了,可你们知道压岁钱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不知道”婆婆就让爷爷告诉我们,爷爷想想说:“长辈给你们压岁钱是祝福小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哦,原来压岁钱还有这个意思我终于懂了。
到了晚上全家在院子里放各种各样的烟花,烟花在空中爆开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可漂亮了。
第二天早上,最有趣的是婆婆在家的每个角落里放一些钱让我们找,谁先找到就是谁的。婆婆说:“开始了”我们三兄妹就飞奔过去到处找,第一个找到钱的是妹妹但是是小姨帮忙的,姐姐也找到了。我非常焦急,很怕被她们全部找完,我告诉自己不能急,要细心,在我的细心发现下终于找到一元钱,虽然只是一元钱可是我还是非常的高兴。我一直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来到。
这就是传统节日——春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作者:谢坤霖
我国有很多个传统节日,比如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了。
记得xx年农历五月初五,妈妈带我去了商场里,买了牛奶、花生、零食、粽子等,迎接端午节的到来。这个节日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回到家,爸爸负责做饭,蒸粽子,准备迎接客人。一个小时后,舅舅、舅妈,爷爷奶奶都来了!我们把香喷喷的饭菜全吃完了。吃晚饭后,一家人观看划龙舟,然后我们还吃了热呼呼的粽子。我吃了三个尖尖的粽子,因为它的味道又香又甜,所以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粽子。 我们一家人欢天喜地地过着端午节!
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它带给大家无尽的欢乐!
有趣的剪纸
作者:舒东阳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一种镂空艺术。充满智慧的民间艺人凭着他们灵巧的双手,把普普通通的纸,剪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剪纸需要一些工具:剪刀、刻刀或是美工刀、纸……
剪纸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会画画,还有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比如,想剪一只红红的小兔子,你就得先准备一张红色的蜡光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和一把美工刀。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工了:先在蜡光纸的背面画一只小兔子,再用剪刀沿线剪下来,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要是你觉得还不够漂亮,就可以用美工刀进行修剪和装饰。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很多种,如:窗花、门笺、墙花、团花……剪纸真是既简单又有趣啊,只要你有一双灵巧的手,就会有美好的收获!
美好的春节 作者:张遥瑶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九九重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但我最想讲的是在我的老家——桂林过春节的习俗。
一到春节时候,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就像中大奖一样。舞狮队敲锣打鼓的也一家家拜年,到处人山人海,鞭炮声也响个不停,到处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我们在家吃年夜饭,有,鸡、鸭、鱼,还有必不可少的腊肉和有名扣肉。我们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着美食。吃完后,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吃这些?”“因为这代表年年有余啊!“妈妈满面笑容地解释道。听完妈妈的解释后,我和小伙伴们就去嬉戏打闹,玩得可开心了!
过春节还要打大扫除、贴对联、送红包呢!我们开始打扫,扫完后,只见地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又贴对联,有的对联写着“一帆风顺”,有的写着“万事如意”。我们又去拜年,我见到长辈就说:“长辈新年好。”她们见我有礼貌,就给我一个大红包,我高兴极了!
春节真有趣、好玩、快乐,真希望下个春节快点到来!
过 年
作者:张与弛
我国的传统佳节有很多,比如吃月饼的中秋节、吃粽子的端午节……但是,大家最重视的节日依然是春节。
春节是个“辞旧迎新 ”的节日,它告别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之所以叫过年,还有个传说呢,听我慢慢道来:传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非常凶猛。“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要逃到深山里避难。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的东西和鞭炮爆炸的声音,这下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这一天,大家会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亮洁如新。再贴上红对联,对联上写着许多祝福语,用心想事成、财源滚滚、吉星高照、出入平安……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一定会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晚饭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就给晚辈压岁钱,它代表着保持自己的岁数,永不衰老的美好心愿。12点,大家拿着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鞭炮在空旷的地方燃放,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鞭炮声震耳欲聋。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很有意思吧?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杜佳宸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有戏曲、美食、节日,而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每到春节的时候,在外工作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到家,人们兴高采烈地准备丰富的年货。大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都摆上一桌丰盛的美食,有:鸡、鸭、鱼…样样俱全,而且鱼头、鸭头之类的都是给家里的老人吃,表示对老人的尊敬,祝老人长寿的意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津津有味[u46] 地享受着美食,一边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门上还要贴上红色的春联,挂上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灯笼,晚上还要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和烟花。在这天晚上,人们要睡的越晚越好,这叫“守岁”,表示长寿,健健康康。大年初一的早上要起得越早越好,还要出去拾一把柴回来烧了,这叫“进财”。还要吃美味的汤圆,表示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团团圆圆。长辈还要给孩子发压岁钱。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欢天喜地过新年
作者:罗俪宸
在我喜欢的节日中,最喜欢的还是欢天喜地的春节。每到春节,外出打工的亲人都会带着一年的收获和满心的期盼,兴致勃勃的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次开心的团圆饭。
每到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就会欢蹦乱跳,因为一到过年,每个小朋友都会穿上好看的,漂亮的新衣服,脸上都会带着灿烂的微笑。不过,我相信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收到压岁钱吧!
过年,街道上就会长出一个个红红的大灯笼,到处都是张灯结彩,非常美丽,人头攒动 ,热闹极了。
到了晚上,我们就会去放美丽的烟花,和“啪啪啪啪”响的鞭炮。我的朋友很胆小,一听到鞭炮的声音就会吓得躲得远远的。
你们快看,春节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有趣啊!主要是能拿压岁钱,我真希望春节能快快到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蔡精杰
大年三十一到,大街小巷都是卖年货的,买年货的人。大路两旁,灯笼高挂,到处彩旗飘飘,显得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团圆饭前都要放鞭炮,一大桌丰盛的晚餐。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联欢晚会,一起放烟花,烟花们把天空装扮得五彩缤纷。
大年初一,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带上微笑,带上祝福给长辈拜年,小朋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就会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他(她),接过压岁钱的小朋友非常开心。如果我拿到了红包,就会欢蹦乱跳地跑去买玩具,买好吃的。这样过春节让我都不希望太早结束。
我真期待今年春节快一点到来。
快乐的春节
作者:肖连城
小朋友应该都应该都很喜欢过春节吧?因为春节可以得很多很多的压岁钱,吃美味无比的饺子。
每到春节,我们要拜新年。贴美丽的对联。放鞭炮。可高兴了。
春节到了,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都是开开心心的,满脸笑容,喜气洋洋的,都很开心。
我吃过饭后,马上去妈妈那那里去要压岁钱,我开心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不拿红包,打成熊猫。”妈妈给我拿了100元钱,我很高兴。
正月初一早上可以吃美味的汤圆。妈妈把一元钱硬币包到汤圆里面,谁吃到了,这一年就平平安安,开开心心。门上挂着红红的灯笼,这叫红星高照。大门上还要贴红红的对联,保住平安。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我非常喜欢过快乐的春节。
热闹的端午节
作者: 陈一鸣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节日,尤其是端午节令人印象深刻。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它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个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直到今天,人们还定期举行隆重的仪式,来缅怀已故的大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传统的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挂艾叶和菖蒲,吃粽子、咸鸭蛋、雄黄酒、还有我最爱吃的松花皮蛋,还会观看精彩的龙舟赛。
一大早,妈妈就去集市购买艾叶和菖蒲,还有草药。拿回家后,妈妈把艾叶和菖蒲挂在大门上,草药准备在晚上熬水洗澡用,据说这些可以避邪、防病治病哦,当然,这些都是老人的传说,我们可要科学对待哦!不一会儿,妈妈已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美餐,锅里的粽子香喷喷的,端在桌上,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味,让我口水流了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皮,直往嘴里送,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呀!
中国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闹的端午节。
中 秋 节
作者:任欣奕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也多,有春节、重阳节、端午节……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因为在这一天,所有的家庭都团聚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的诗很多。
今年的中秋节,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这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团聚在一起。在家吃过晚饭,我们就坐在院子里聊天、赏月。过了一会儿,妈妈端来一盘像月亮般的大月饼, 我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听说,一年当中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最大最高的,意味着团团圆圆,我看着像银盘似的月亮想:月亮上真的住着嫦娥吗?她一个人又怎么过节呢?想到这,又想到我们一家人都能团聚在一起过中秋节,我顿时感到很幸福很快乐。
中秋节太美好了,我喜欢中秋节。
欢乐的春节
作者:陈杉
我盼春节,因为除了可以吃美食,放烟花,我更盼望的是收到压岁钱。
大年三十,有很多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拜年、放鞭炮、收压岁钱。爸爸妈妈在厨房里面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年饭,大碟小碗,摆得哪儿都是,我好高兴啊! 妈妈还会包饺子,妈妈拿着面皮,用勺子挖了一小勺肉馅房子面皮中间,再用筷子头沾了一点点水摸在面皮边上,然后,把面皮合拢,一捏一捏就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我好奇地说:“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耐心地说;“因为吃饺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年。”
我们一家人忙了整整一下午,终于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呈现在桌子上。我们一家人围在饭桌旁边,看着桌子摆满了香味扑鼻的饭菜,妈妈好倒满了酒和饮料在杯子里面,接着说:“在结束一年的最后几个小时和迎接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干一杯吧!”大家有说有笑,高高兴兴相互祝福着,吃起了团年饭......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晚会,等待新的一年来到。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地立刻变成鞭炮声,和烟花的世界,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把节日的夜空装成了大花园。啊!天空好漂亮呀!
春节多么令人欢乐,多么一意义!我盼望下一年春节快来。
快乐的春节
作者:秦俪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七夕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在千里之外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就会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圆,慈祥和蔼的老人们喜笑颜开,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欢天喜地。家家户户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崭新的春联,大街上敲锣打鼓,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每年春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买许多吃的和喝的东西,糖果、牛奶、水果……大包小包地提着,满心欢喜地回爷爷奶奶家过年。爷爷奶奶准备了丰盛美味的年夜饭,有清炖土鸡、红烧鱼、麻辣鸭……忙碌了一年的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喜迎新年。
吃过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去向爷爷奶奶拜年,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爷爷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立马给我们发压岁钱,希望我们岁岁平安,长命百岁。
午夜的钟声响起,是我最期待的时刻,爸爸会带着我放烟花鞭炮,炮竹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响声代表着来年一定会红红火火。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多彩,好像一颗颗流星从天际划落,又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艳丽璀璨,点亮了夜晚的天空。我看得如痴如醉,高兴地欢蹦乱跳,大喊大叫。
春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既幸福而又美好!
快乐的元宵节
作者:黄彦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而观看烟花也就成为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之一了。
元宵节晚上,我、爸爸和妈妈在家里煮汤圆吃。我们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就去彩虹桥看烟花。
我们走彩虹强的路上,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人也与我们一样想看烟花,大家都显得十分高兴。
我们来到彩虹桥上,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开始放烟花了,我只听见几声响,一束束烟花升上天空,在空中展开美丽的花朵,有黄的、紫的、粉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最有趣的是白色烟花了,因为它才升上天空时怎么看也看不见,像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似的,原来,这种烟花要升上天空后爆炸时才会出现把白花花的烟花。 看到绚丽多彩的烟花,人们不禁发出赞叹,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生活是多么好啊!
这就是元宵节放烟花的习俗。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二
茶文化是一种具备深厚的价值内涵的文化机制,要想真正有效的传承茶文化体系,还需要借助合适的形式将茶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从当前我国现代文化来看,现代文学体系不仅包含有丰富并且完善的文学创作元素,还蕴含丰富的创作理念,这二者构成了众所周知的现代文学作品内涵。通过研究蕴含有茶语的现代文学形式,挖掘其中存在的人文思维与价值机制,不仅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程,还能够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茶文化;现代文学;文化元素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底蕴,经过漫长的发展与积淀,茶文化体系中不仅包含有丰富的物质性元素,还囊括了深厚的精神内涵与价值理念,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值得传承发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文化整体来看,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文化机制与内涵,对现代文化来说,茶文化不仅仅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创作内容与素材,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价值内涵也是现代文学创作者的具体情感来源宝库。
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通过借助具体的素材进行创作,使得现代文化作品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效果。通过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理解现代文学。
1.1现代文学作品的分类
通常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是主要通过人物塑造,文体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现代文学作品细分为小说、诗歌、戏剧艺术、散文艺术四大类。而在这四大类中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比如小说又包括悬疑类小说、浪漫类小说,诗歌可以分为叙事类诗歌、抒情类诗歌。在戏剧艺术中,通过各种演出将脚本元素进行展示,在编写过程中编剧常常会借助人物具体的语言与动作来对事实进行揭露,传达个人情感,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我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容纳着形式各样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大众长期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充分传达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现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性,个性突出,不仅能够借助多样化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来对科学,人文等当面的内容进行充分表现,还对传统文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以及风格上进行的创新突破。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茶文化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着丰富的基础,以多种形式存在着。
1.2茶文化的文学应用及综合内涵诠释
客观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文化理念与文学作品元素进行创作是也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结合与融入,在具体创作中表现出不仅仅是将某种具体的文化素材融入到创作中,更包括精神理念与文化价值思维的融入。在具体的文学形式创作中进行描写与创作,这是茶文化体系在文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属性。追溯茶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在早期的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中,主要是以茶为主题的诗词歌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后才不断完善,趋于成熟。放在整个茶文化发展历史来看,茶文化文学作品承载了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文化、情感记忆的重要载体形式。茶文化元素出现在现代文学创作当中,为现代文学作品赋予了更多更有内涵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字与作品表现出更强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并且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所具备的内涵与特点更好地凸显出来。纵观整个现代文化中涉及到茶文化的相关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理念无一不是如水般的流畅与细腻。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文学中已经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具有代表显得茶文化作品,比如汪曾祺的《寻常茶话》,老舍先生的《茶馆》,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现代文学体系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元素内涵,从创作素材与创作理念来看,其都与客观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传统文学体系相比,茶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学体系中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通过研究茶文化在现代文学体系中的融入情况,能够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理念的传承与认知。
2.1笔下的饮茶文化
的作品在现代文学作品体系中对茶文化的理解表现出鲜明的风趣,精辟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饮茶不仅仅只是一种生活形式,对和尚来说,饮茶是一种禅文化,对道士来说,饮茶是一种寻道,因此,知识分子饮茶,事实上也是一种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一种文化情操与内涵。
2.2老舍的《茶馆》
老舍先生对茶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茶馆》中对茶进行全面的描述。老舍不仅仅是对茶、饮茶以及茶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事实上他对整个饮茶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含义都有着全面的研究。为了确保文学作品创作的效果,他常常选择茶作为自己创作伙伴。在老舍的代表作《茶馆》中,不仅旧北京大裕茶馆的兴衰演变得到全面的展示,还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体系发展变化的过程,虽然老舍自己并没有过开茶馆,但是在作品中却表现出对茶文化体系不可思议的成熟了解。
2.3茶客汪曾祺
汪曾祺是一名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以为著名的茶客,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不仅对各种茶文化元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还传达了很多茶文化理念内涵层面的东西,将其自身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应用到现代文学创作中去。在汪曾祺的《泡茶馆》中,凭借自身对散布在昆明学校门口的布置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的了解,将散布在茶文化体系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生活类型中都能够培养出对茶的浓厚的兴趣。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是写到,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一定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除了《泡茶馆》之外,汪曾祺在自己现代京剧作品《沙家浜》中也表现出丰富的茶文化内容。
3.1茶文化与文化元素的发展
通过分析茶文化元素的展现形式能够更全面的掌握整个文化体系的表现形式,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从中挖掘出能够进行文化传承的渠道与空间。茶文化体系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文化元素的形式与内容的丰富上,还在于对价值理念的有效提升。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相关机制不断建立并完善,世界文化体系已经普遍表现出鲜明的融合特点,打破了过去的单一文化表现机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茶文化体系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在世界各国都有着自己的茶文化体系内涵,研究茶文化体系的发展情况,能够更全面的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文学创作中去。
3.2茶文化与价值理念
通常来说,要想全面了解某个文化体系,对进行整体理解,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渠道与载体进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体系中存在的涉及到茶文化元素的相关作品就是直观了解茶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在目前我国现代文学体系中涉及到茶文化理念除了包括具体的茶文化元素的展现与描写,还传达了准确的价值理念内容。现阶段我国现代文学创作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具体的创作内容到文学作品的实际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通过对其中蕴含的茶文化进行研究,能够全面整体了解整个文化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传达的价值理念,真正实现文化理念认识的目的。
3.3茶文化与文学作品创作
茶文化对我国现代文化作品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最集中表现在现代文学创作的创作理念与创作风格都受到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发生深刻的变化。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现代文学作家都深受茶文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茶文化对深刻的影响到整个现代文学作品创作,甚至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从整体来看,茶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规范以意识都影响到了整个茶文化文学体系的发展,而茶文化作品中所弘扬诠释的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也是读者接触了解茶文化的重要渠道。
从文化多元化发展层面来说,茶文化元素的充分合理使用能够极大地激发现代文学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极大地贴近了现实生活,从内容以及具体的人物形象等方面来更好地丰富现代文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真正对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价值层面的共鸣,让读者真正理解作品中所要传递的思想理念,加强对具体的情感理念的深层理解。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三
悠悠中华五千年,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我们大部分的初中生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是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在弘扬传统美德上也不尽如人意,对传承下来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只会指责别人,不会反省自己,只会索取,不讲奉献,道德意识薄弱,理想、前途观念淡薄。这些现象揭示出当代中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积淀,只能迅速的消化当代的一些快餐文化,做人缺少主心骨,精神上缺乏信仰和寄托。正所谓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以载道,注重文明教化,在树德务滋中化民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因此,面对这种现状,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肩负起改变这一现状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新型的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质性的改变,学生的思想被进一步解放,质疑生问的方向更广,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调节教学方式,让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新的课堂。而教学方法有效与否就取决于师生双方的人文素养的高低,而人文素养的提高则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首要的便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以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的经典文化著作如四书五经了如指掌。从而在读书史中构建自己的成长史。其次,语文老师要通过开设一些专题课程,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篇目,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所负载的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培育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再次,教师每教授一篇传统文章,必须先钻研教材,援疑质理,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深情投入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感受到真正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一)设文化课堂情境。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辉,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创设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药进一步重视环境的影响力,要通过内引、外联、与生活的对比三种方式综合运用,为教学创设物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意。
(二)挖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因此,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初步感悟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学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关的作品,拓展了知识,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正确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诗境体会诗情。渐渐的学生喜欢上了古诗词,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积累许多好词佳句,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品传统文化意蕴。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情并茂,词丰意美的作品,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古代仁人志士的生活情趣,泛着人文色彩的光芒。因此,当我们走进文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作个性化地解读和品味。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而现代教育家们也都提倡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我觉得所谓的语文味,最主要的就是从语言文字生发出来的人文色彩。
(四)建传统文化平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因此语文教材出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为了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传统文化的平台,以求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为此,我充分运用语文综合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意识。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四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我喜爱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人们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传说,平定“诸吕之乱”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
元宵节是我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我真期待下一个元宵节赶快到来呀!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五
“学习争先虽重要,礼貌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礼貌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六
中华文统文化博大精深,浸润心灵,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作为高校班级管理来说,可否也能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管理学生,是当前教育界又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无为而治、人本管理等思想理念早已在企业乃至治国方面有了极大的应用。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中华传统;管理之道;班级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可以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架构着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个领域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而涉及管理类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有人本思想、无为而治、因材施教、法治管理等,若将其引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基于此,我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1.“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和谐
“人本管理”即是凸显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古代各个朝代中只要实行“仁治”即可以列作“人本管理”。我国的政策中很多标榜和谐相处的模式背后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可以是说一种人本治国之道。对于高校班级管理中,如果将人本管理融入其中,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必然会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
2.“因材施教”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公平
“因材施教”指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而对于班级管理,如果管理者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那么学生在接受管理中会感受到公平氛围。不仅如此,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法治管理”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作风严谨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一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主要途径。韩非子就曾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班级管理来说,拟定严格的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将让学生的个人作风更加严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4.“无为而治”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加民主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出自老子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思想的内涵是在表达“无为管理”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言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凸显的就是事物对立的两面性,事物是矛盾构成体,而矛盾会不断转化,而转变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同样赞同此种观点的也有庄子,他曾提及“以无为为常”就是指主要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不进行细节化管理,学生在没有具体化措施中自行调节,相互引导,这样班级管理则更加民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分析班级管理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引导,班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班级管理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校中,进行课堂学习是他们与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为了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中很多条例都是为了学生能进行学习而设定的。如果学生能一一遵守班级管理,那么课堂学习的环境将得到净化,学生也会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学到知识。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诚信、考试作弊、抄袭等现象的规定也时有发生,学生违例不仅要受到校纪严惩,也会要受到班规处罚。所以这方面也能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能改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展开,而这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能很好的融入班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准迟到早退、注意教室清洁、安全管理、宿舍照明管理等。这些管理条例约束下学生改掉自己不良的坏习惯,并对集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责任感。3.班级管理能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意识班规本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而细化的内容。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慢慢认识到班规存在的必要性及对于个体意义的重要性,也会自然而然形成遵守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同破坏班规的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意识。
正是由于班级管理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进一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建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班级管理中凸显“人本”观念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尊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建议在拟定每条班级班规时,或针对现有的班纪班规修订时都可以把全体学生召集一起进行探讨,看哪些有必要增加,哪些有必要精简,最终出来的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纪律规范。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学生通过对班级班规的制定可以培养起严于自律、自控的精神,还能做到一个既得到自己实现,又能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人。
2.班级管理中借鉴“因材施教”来了解学生特点更加与时俱进
班级管理一直说班规,会给人严肃固化的感觉。但学校毕竟不是纪律部队,而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学习殿堂。现在的大学生集中在“90后”这个阶段,他们都是一群时代性较鲜明的群体,与其他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也喜欢自由自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发布班级管理的信息和学校活动的信息等就是一种符合他们交流方式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班规内容执行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改进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学生之间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将教育与管理相融合,即在班级行为管理中穿插严规,在严规中适时强调行为管理,做到张弛有度,让“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接受行为管理中的严规,让“服硬不服软”的学生接受严规中的行为管理。
3.班级管理中效仿“法治”用严规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贯穿“法治”理念的严规并不是本本主义,我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更多的还是带有一些具体的手段与方法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严师出高徒”。例如将班级的管理分成几个小块,如学习方面、宿舍安全卫生方面、文娱活动方面等,然后责任到人,分包到人,另外还将班级成员组队管理,每组队员按分的小块轮流当责任人,如果一个小队中有一方面做不好受罚,所在团队成员也将集体受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还能在他人的监督下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4.班级管理中融入“无为而治”来释放学生的个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相反在遵规守纪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释放。“无为而治”是治国治家中的最高境界。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遵纪的同时保持好自身的个性呢?这是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首先你要明确班级管理目的是营造一个激发学生“以班为家”的主人翁氛围,其次你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在一些班级管理中自发形成“非正式团体”。我采取的方法就是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自觉填写兴趣上交,然后将兴趣的一致或类似的同学的座位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以兴趣相投而结成的“非正式团体”,帮助学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释放自身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瑰宝,从中蕴含着丰富有价值的管理之道。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健品”,十分有益学生的“身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摒弃中华传统文化,相反应该粹取其精华,继承发扬。笔者认为中华传文化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就像中医一样,能治标又治本的慢慢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全文只选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未面面俱到,我会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深入研究。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七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也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传统文化汇聚一起,三锅沸腾的热汤,寒假培训传统文化的老师则像厨师,我们就好比汤的享受者,既体味到了汤的芳香,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大家共同传播,才会不断使之为世人所知,为大众所爱,所以我们应当做汤的享受者,文化的传播者。
我想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就像我热爱"之乎者也"的说法一样,就像我能感受到陈胜吴广起义时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种悲愤与不满一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古人延续至今的文化,是古人的思想结晶啊!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忘不了先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谆谆教诲;忘不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我反省;更忘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我愿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是因为我想感受这芳香四溢的传统文化。
我愿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就好比""我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样的豪情壮志,孔子之师,老聃郯子子的人也不一定比孔子圣贤,孔子依旧为人弟子。我想要拥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坚忍品质,做任何事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坚持到底便是最大的赢家。我渴望拥有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然自适,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最真实的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实就潜藏于我们的身边,只要悉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连最基本的遵守纪律都是我们恪守本分的体现,我想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我想要将这充满芳香的鲜花的种子,洒向神州大地。
传统文化似艳阳高照,温暖人心;传统文化是涓涓流水,沁人心脾;传统文化是祖国祖国的赞歌,值得我们传颂。弘扬传统文化,是我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八
“过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活动,挖掘传统节日内涵,理解传统文化,实践传统的情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过春节
镜头一:圣诞节前,大街小巷,各个商场,各个超市布置一新,早早地张灯结彩。欢快的圣诞歌曲不绝于耳,圣诞树和挂件都很热销,让人仿佛置身于西方世界。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还不具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也开始了庆祝活动,他们不仅互赠卡片和礼物,还会在圣诞前夜或圣诞节当天自行举行庆祝活动。此外,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许多家庭也会买圣诞树进行装饰,甚至有些家长会装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
镜头二: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当教师问学生:“你知道端午节吗?”全班43名学生,只有6个学生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教师继续提问:“那你知道端午节怎么来的吗?”这时全班只有1名学生知道它的来历和屈原有关系。“那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这唯一的一名学生也不知道是哪一天了,课堂上呈现了一副冷冷清清的场面,和过圣诞节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传统文化————春联
在组织学生进行过春节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抄写三副对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春联的文化蕴意,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境界和追求,热爱中华文化。我们班的学生在春节前后以各种方式收集了春联,在开学后的《品德与生活》课中,我们班级开展了“春联擂台赛”、“咏诵春联”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们慢慢发现了春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文辞优美、对仗工整、韵味十足,不同的春联表达了人们心目中共同的新年祝福。
最意外的是,以前对春联完全陌生的学生,现在居然能够背诵多副春联,连我们班口齿不是很清楚的王艺鑫也能陆陆续续地背诵两副了,这真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成绩啊!这种生动、有趣、艺术价值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和灿烂,远比教师单调的说教好的多。
(二)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深刻情感————亲情
过春节活动引导学生给亲人拜年,从小树立报本返始、不忘家人,又鉴于本班大多数学生都是外地人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放寒假之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回老家和家中的亲人团聚。其中一位母亲去世的学生的做法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和她爸爸一起去给不幸生病去世的妈妈拜年。用她自己的话说:“活人要过年,死去的人也要过年,所以我要给我妈妈拜年。”多感人的话呀,多真实的感情啊,是呀,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够记住他们,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孝心啊!孩子这一番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也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情怀。在过春节主题活动中,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给老师拜年,可以打电话,发邮件,发短信等,其中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很调皮的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老师,虽然我的学习不好,但我非常喜欢你,在今天,我在老家向您拜年。当我看到这里,我心理感到特别的幸福,因为这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语是来自一个经常被我批评的学生,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爱,也就是在这一时刻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当老师的最大幸福。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弘扬民族文化的环境
在节庆活动之前、期间或者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有目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主题明确的活动,如讨论会、故事会或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表自己的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交流等形式认识到各民族相依相存、共同团结、共同进步。当然还可以在班级中开辟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专栏,开展有关传统节日的讨论,建设班级民族文化的角落,收集体现民族精神的语录、文章和诗句,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了解到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习俗。我们班开展的“过春节”活动,新学期伊始,就在教室里挂起了红灯笼,摆上出自学生之手的年画、剪纸、对联等富有节日色彩的作品,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样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民族文化环境,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去体会节日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2传统节日的保护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意识以及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灵,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很多活动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完成,如:“我和父母共收集春联”,“我和父母共同扎灯笼”等等活动,都需能够市,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家长的参与也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舆论则对孩子们对春节的看法也起到了导向作用。因此,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保护传统节日的活动中来要保护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大力的宣传。如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民俗文化,通过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进行抢救,对还在传承的传统文化进行报道和引导,进行系统地宣传。
[1]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九
一、语文作文教学以及传统文化的涵义
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实践性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合理的进行交流以及表达,同时,语文作文教学也是一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为主的活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主要是凭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有效的对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审美情趣进行培养,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好的语文素养。而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中华民族文化在历代传承中所形成的特质,以及所表现出的具备本国独有的审美情趣等的总体表征。对于本文而言,所谓的传统文化是指以教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的,能够促使学生文化底蕴增强以及写作能力提高的精髓。
二、文以载道、传统文化的宽度与教师的人文素养相关
对于教师而言,不单单要重视提高知识素养,也要注重人的发展,进而能够促使人的终身发展。人文素养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的自我体验中发展起来的。无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素养教育的'关键点在于重视培养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而且最为重要的目标在于合格公民以及“完整的人”的培养。对于民族的历史而形成的文化和精神而言,其包含了这个民族历代以来的理想以及情感,同时也是民族身份的标识。为了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作文教学,教师要对所需要教学的古典文化进行认真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贯注其精神,学生的思想也会在此时得到一定的净化,其行为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无疑,教师所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本质上就是语文作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为学生在作文中蓄积传统文化底蕴
毛志成作家曾经说过:“中学生写文章要眼大。”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而言,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要为我所用,进而能够在作文中更好的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积淀,促使作文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气息。无论是把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入到作文中,还是在作文中咏史或是引诗入文,都能够在不一样的角度中体现出人事物的底蕴,同时也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文化素质,突显出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传统文化氛围的创造
创造传统文化的氛围主要是依靠对课室的环境进行布置,从而促使可是充满文化的气息,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引导。其中,创造传统文化的氛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室内张贴名人名言以及诗句。比如,可以张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由于学生大部分上课时间都是在课室中进行,从而能够做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第二,建立文化角,选择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在课室合适的位置建立一个文化角,主要用于张贴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同时也能把作品与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拓展。第三,建立班级的文化墙。文化墙主要是以传统文化为主,不管是雕刻、画,还是粘贴,都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气息,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濡染。
五、传统文化在高中作文中的运用
第一,合理运用经典诗句,能够促使作文神韵的提升。首先要明确写作手法,其次是把所运用的诗句拼成一段,然后是充分利用诗句的意境并呈现诗句所描述的情景,最后是仿用诗句的结构以及语言。第二,引入历史,突出作文的文化底蕴。首先,教师要展示作文中的好句好片段给学生看。其次,学生要练习片段。片段练习的目的是具有针对的对一篇作文的一个论证段进行练习。然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赏读并点评学生的作文片段。最后,学生对于片段中的不足进行一定的修改。
六、总结
综上所述,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作文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其文化底蕴的积累。与此同时,能够促使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永久的传承下去。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
传统文化作文100字
我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中我最喜爱的事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里的.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大街小巷到处彩旗飘飘,一片新年的新景象,人们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走亲访友,相互问候着,,,,。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糖醋排骨,红烧狮子头,红烧鱼......我们一家围着一桌享用着,吃完年饭我拿着鞭炮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着。“砰砰砰“随着鞭炮声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传统文化作文100字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都表现了我们国家人民的伟大智慧,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剪纸,这个是在我国很有名的传统文化,剪出来的很漂亮。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我次就只介绍介绍剪纸图画、剪纸汉字和剪纸旗幡。剪纸汉字也是先拿出一张纸,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汉字,还可以剪艺术字呢!我也曾经剪过,非常的漂亮。
就凭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小兔子、小老鼠、大老虎,还有一对鸳鸯都可以剪,是多么的神奇呀,这就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文明。
传统文化作文100字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依然保留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还要放鞭炮,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我喜欢过春节,喜欢吃饺子!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一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中,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在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还记得去年那个春节,大大小小的街道都挂上了红红的大灯笼,家家户户在除夕那天早早的起床来,吃了早饭便开始将早就买好的对联、“福”都拿出来,一家人开始贴对联、贴“福”字。我揉着自己朦胧的双眼,看着忙碌的大人们,希望自己帮上一点忙,我看见茶几上的几张“福”字,便拿了一张,用胶布小心翼翼的贴在窗户上。妈妈进来拿东西时,看见了我贴的字,便走了过来,我正等着妈妈夸奖我呢,但妈妈却将我贴的字撕了下来。我满腹疑惑的问道:“干嘛撕下来?我好不容易才粘好的。”妈妈却将手中的“福”字倒了过来对我说道:“这个福字应该是倒过来贴的,不可以正着贴。”“为什么?”我更加不解了。“因为倒‘福’,表示‘福到’的意思。”妈妈边贴边说“倒福”边回答道。我这才恍然大悟一般,点了点头,嘴巴成了圆形,说:“哦!”到了早上八点,就会从屋外传来一阵一阵的鞭炮声,原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啊。等到一大家人都坐在一起准备吃饭时,已经中午十二点过了,长辈们都往我这边塞着红包,妈妈提醒我要说谢谢。我连忙对家里的长辈们一个一个地道谢。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了一顿午饭。
到了下午两三点,我睡过午觉起床了。一走进厨房,便听到一种“咕噜咕噜”的声音,我心想:肯定又是爸爸在烧水准备泡茶了。我对着客厅喊道:“爸,你的水烧开了!”爸爸便马上跑过来,说:“来了来了。”我对爸爸说:“爸,你跑那么快干什么?小心摔一跤。”爸爸却一边拿出那套他专用的青花瓷茶具,放入适量的茶叶到茶壶中,对我说:“这个是你不懂了吧,我们中国的茶是很有讲究的,茶叶的数量,热水的多少包括连水的温度也是由要求的,要泡一壶好茶,可真的不容易。你以后真该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这点知识都不知道。”我看见爸爸又开始说教了,连忙说道:“知道了,知道了,您专心泡茶,我出去玩一会儿。”
在春节这样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里,怎么可以少得了鞭炮呢?我和几个约好一起出来玩儿的小伙伴儿们凑了十几块钱的零花钱,到小区的商店去买了好多擦炮,一个人拿着几盒,道一片很大的空地上玩儿,因为大家都是女生,就每次都扔好远好远,生怕伤到自己,到了夕阳落山,我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家。这顿丰盛的年夜饭吃了好长时间,大人们都在喝酒,我拉了拉妈妈的衣角,对妈妈说:“妈,你真该叫爸爸少喝一点酒了。你看爸爸喝得满脸通红。”妈妈听了之后笑着说:“你还知道关心人了?你爸爸知道轻重,而且有长辈在,他也不好不喝呀。”我点了点头,有些担忧地望了望爸爸通红的脸。
在第二天的夜晚,我随爸爸出门去了热闹的广场,爸爸带我去了一个人群围着的小铺,我一看,原来是猜灯谜呀。我积极第去到前排,开始踩。在我答不出时,爸爸在一旁提示我,最后,我得到了一个很小的娃娃作为奖品。经过努力之后的成果,最让人开心了。
这些便是体现在传统节日中的传统文化:灯谜、茶、酒等等。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中,还体现了古代人民社会中的精彩画面。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因而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经济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我国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形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我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儒、佛、道三位一体建构的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历经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几种典型的哲学形态,但其中的精华却体现出了继承性,这些便构成了中国的哲学传统,具体而言,主要有:
1.以求善为主导,强调人与天的合一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文化在于求善,西方注重求真。在求善哲学的指引下,孔孟提出了“仁政”说,性善说,这些学说对后世哲学及统治阶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求善基础上,中国古代乃至当今中国人都强调天与人的合一。这里的“天”与自然意义的“天”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更在于突出完善的道德属性及它与人的根本性存在的本体性关系。它有点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能化育万物,公正赏罚人间,天命是世间一切道德礼法的最高根据。“获罪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及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居敬”“立诚”“格物致知”的修养法则都体现了人性与天理的沟通、融合、统一。总之,在中国的哲学传统中都潜存着这样一个逻辑进程:做人之始,当以德为本,修养身心,以成就圣贤,一旦得道,即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上通天道,下化万民。这一信念,是为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核心部分。
2.以道德为根本,强调寡欲中庸。中国哲学传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它始终以伦理观念、道德修养为主线。在古代,周天子提出了“敬德”,“保民”,孟子以“仁、义、礼、智”四端界定人性之本,这些均强调了德的根本性地位。在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选择中,中国人大都趋向于寡欲、去欲。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董仲舒提出了“正视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在宋代,那些理学家们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律条。我国哲学克己寡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内向、含蓄、中庸调和、注重平衡。
3.在人生态度上,强调出世与入世的互补。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出世与入世。出世主要为佛家与道家所推崇,强调修心养性;入世则主要为儒家所宣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世与入世的价值取向互相补充、融合,成为中国大多数人的人生选择。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源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同时又通过对经济、政治等经文化形态的影响来制约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哲学文化传统决定下的民族的潜意识心理,它在哲学文化传统间接作用经济发展中充当着链条的角色。
经济文化主要是人们的经济价值观念体系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制度经济文化,公司或企业文化,居民经济文化。
1.制度经济文化:制度经济文化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价值判断、发展总方略等方面的观念体系及实践方式。一般而言,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在这个文化层面上,我国的传统应该还是以马恩构造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文化为主导,但还掺杂着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相区别,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且认为公有制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大根本差别,能实现社会公平,但在实践方式上,却采用纯而又纯的'一大二公的形式。在社会发展阶段及总方略方面,认为社会主义源于资本主义,高于、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会过渡到共产主义。但在实现发展战略时表现为浮躁,急功近利。“五年赶英,八年超美”,以及为了达到预定的表面的数字目标而不惜弄虚作假。这些给我国经济乃至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格而言,社会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但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及简单的思维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只能是破坏,这一点已为历史所证明。
2.公司或企业文化:公司文化主要是关于如何经营管理企业的观念体系及其实践方式。集体主义和以德为本是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石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以下特点:
(1)职工的终身制。我国企业大都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了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主义的仁爱思想,企业里的职工一般是终身制雇员,国家对雇员的生老病死实行全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职工工作经常总是出工不出力,积极性不高,企业则是负担沉重、成本加大,这些均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发展不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难以有好的表现。
(2)缓慢的评价和升级方式。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里,一个刚工作的大学生一般需5-7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晋级,干部行政级别越高年龄越大。在这种晋级方式下,社会中青年人群体的积极性是广泛地受到了影响。
(3)含蓄的、情感的控制和协调方式。中国人含蓄、内向、注重情感。这种性格特征,在企业管理中就表现为领导者采取情感的控制和协调方式进行管理。在学术界,有人称这种方式是一种非理性化、非制度化的管理方式,用以和西方的理性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相区别。这里的理性化制度化,主要是指围绕企业发展目标,为了实现持续稳定公平而严格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体系,如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这些制度体系为标准来协调、运作企业。在理性化方式下,制度严格,可信度高、有着法治的意义;在非理性化方式下,企业制度依据领导人及领导人意志变动而变动,企业管理运作的随意性、间断性强,具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在当今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在企业规模扩大时,就面临着管理方式的革新。
3.居民经济文化:居民经济文化主要是指作为生活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公民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基本的行为方式。我国居民经济文化观念主要体现在:
(1)消费观念:中国人历来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消费时,一般实行“量入为出”。这种经济观念和行为在我国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于筹集建设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今的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观念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兴旺。
(2)就业观念:中国人好安守命运,追求平衡,表现在就业上,则为害怕竞争,缺少忧患意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就业观念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只能是落后、淘汰。
[1]唐玉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商业研究》;1999年12期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三
[摘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参与和具体化的系统研究。教学手段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活动性、整合性、实效性、发展性五个方面。教师应区分各种教学手段的功能类别,更为理性地灵活选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选用不同教学手段时,教师可以遵循以下程序:明确教学手段的服务对象,具体落实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手段;分析可供选择的手段类型和特点,选定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手段
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多种教学器具进入课堂后,明显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已进入一个全新的转折期。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教学手段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步,选择何种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都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力争使教学手段理性回归课堂教学实践,切实起到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深究概念内涵,使手段回归本源
教学手段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传递教学信息,达到促使师生信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其本质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所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对教学手段本源的理性回归,能使教师集中精力,围绕着“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实施方式和落实措施,达到提高学生吸收信息最佳效果”的议题任务,去设计和从事自身的教学工作,切身体会到“在实际活动前了解所要从事的操作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才有可能在实际活动中定向,即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真正含义。理性思考后的工作实效,表明了思想意识是一种超级资源,教师主体意识和智慧潜能被激活之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有了保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媒体与手段也是有区别的,教学媒体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物件或工具,而教学手段是使用这些媒体而采取的一种途径和策略。教学手段不是教学中的物件与工具,研究的注意力不应仅仅停留在介绍新工具、利用新材料的认识表层。要想达到预期目标,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去研究落实目标所应采用的最佳方式与措施,而不是“物件”的研究。探究教学手段的本质内涵,能够使我们回归到事物的本源,有效解决低效劳作的困惑疑难,体验到掌握本质,运用规律提高工作实效的乐趣。
二、掌握手段特性,使实践更为理性
掌握教学手段的特性,是理性运用教学手段的基本保障。教学手段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的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追求一个目的,即高质量、低消耗地使学生更加便捷地学好,达到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习得情趣、掌握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预期目的。研究教学手段,就是要使其满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真正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决不为了形式的多样化而滥用。
第二,活动性。教学手段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只要有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就会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直接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是教学手段运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以教师付诸相应的教学行动为标志的。
第三,整合性。教学活动从形式上说是丰富和多样化的,虽然单一的教学手段可以独立用于解决某些细节问题,但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全部或整体问题。教师要想完整地解决教学活动过程的所有问题,既要考虑各种手段在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又要考虑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各种手段发挥何种作用。教师只有交叉整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达到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实效。
第四,实效性。课堂教学手段主要是用之于教师,授之于学生,它所关注的是运用的效果。教师运用教学手段,不是为了运用而运用,也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运用,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对帮助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手段都应体现如何使学生更佳、更易、更快学好的实效追求。
第五,发展性。新的质量观是以“人”为着眼点,追求人的发展,即学生自主、生动、持续的发展。教师只有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上去正视现实的课堂,才能抓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这个“根”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在研究与运用教学手段时应该凸显促进学生发展的后劲儿,在有效使用教学手段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三、区分功能类别,使手段选用灵活
区分各种教学手段的功能类别,可以使教师更为理性地灵活选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分析可供选择的手段类型、功效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学实践的客观需求,我们可将教学手段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自身以外的物品才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物质化的教学手段既包括借助于自身以外的工具、仪器、设备以及声、光、电、多媒体课件才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如唱片、录音、录像、电视、电影、投影仪、计算机、信息网络等,也包括读、写、演示等方式,如:文字与书籍方面的粉笔、黑板、图表挂图、模型、标本、学具等物件。
第二类是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凭借个人身体器官就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听、说、模拟、要求等方式,如语言、音调、面目表情、手势形体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素养和气质,可以说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成。
教学手段对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就无法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落后,先进的教学手段若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也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先进的。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使教师对自觉理解、发掘、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独特功能和有效选用教学手段的意识和行为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四、归纳选用途径,以手段提高实效
恰当选用教学手段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保证。在实践中选用何种教学手段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手段特性、经济因素以及教师自身素质正相关的。在选用不同教学手段时,我们建议教师遵循以下程序。
(一)明确教学手段的服务对象,具体落实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依照目标和计划行事,才能把握住运用有效手段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工作质量的方向盘。新课程的质量观是以“人”为着眼点的,目标的追求是人的发展。践行新理念需要站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正视课堂,因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观的“根”。在研究和选用教学手段时也不能例外,更要找准“教学手段要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这个“根”。
教师要集中精力在选用何种有效方式和措施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明确:研究与使用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而用,为让学生学好而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而运用;出发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终点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手段
教师根据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出研究教学手段的技术路线,即:备课的手段一上课的手段—作业的手段一评价的手段一辅导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做好细化的研究。例如:针对目前学科课程标准中只有学段目标没有年段教学目标的客观现实,教师要加强对备课环节教学手段的研究,除强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外,还需要对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我们建议教师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明确“教什么”。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组织工作要率先完成,用以了解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并进一步思考落实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手段。
第二,思考“为什么教”。教师要思考教材的概念和例题的本质是什么,价值在何处,在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的问题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措施。
第三,研究“怎样教”。具体研究应该组织怎样的材料,经过怎样的过程将知识概括出来,需要怎样的语言、媒体、器物等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评价“教得怎样”。自己所选用的教学手段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针对反馈信息,需要采用哪种调控的措施,等等。
教师选择教学手段的关键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在教学的预设、资源的开发和知识的深透性以及思维、视野的拓展上下功夫,有效组织各种教学媒体、教学器具,为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三)分析可供选择的手段类型和特点,选定有效的'教学手段
各类手段的教学特性不同,体现出的内容也不相同。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手段的教学功能,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例如:传统的教学手段所应用的教学原理是传统教学论所涉及到直观原则和演示、实验法的原理。主要是提供直观对象达到建立概念的目的。为此,教师教学要明确目的,精心选择,并与语言指导、启发思考等结合起来。随着教育技术的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形成技能,积极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图像、声音、颜色、特技等多种方式把知识展现给学生。在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环节运用最佳的教学手段,达到解决疑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探索课堂运用,使手段回归实践
使教学手段理性地回归教学实践,教师就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手段与教学活动融于一体的问题。为此,我们为教师提供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规划要在行动之前,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体现与破解,去思考有效的方式和具体实施的措施,努力做一名理性思考的实践者。第二,要考虑教学手段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内容安排的有机整合,使其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把力量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而不是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器具研究,真正使教学手段理性地回归到课堂教学之中。第三,要思考教学手段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和谐性。不是为了手段而运用,关键看手段选用的切合度、有效度和融合度。使用手段要适度,对教学中的放映设备等教学器具要选择恰当,切忌过多、过滥,要用到关键处。
在课堂教学中,物质化教学手段的选用是教师熟练掌握、有针对性设计并适当应用的过程,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则相对隐蔽和复杂。个人的先天气质、后天学习、性格、素质等对教学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平时应注重积累,从生活中留意,在教学中揣摩。
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教学手段使其理性地回归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要将精力过多关注在装备、材料和工具等物质因素上,而是更多地关注教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运用的结合问题。因为了解装备、材料和工具本身的原理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任务,而不是教育科学的任务。减轻师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手段的基本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第二,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是只由教学装备、材料和工具的现代化决定的,而是由教师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好教学实施的程序决定的。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要使教学手段理性回归到课堂教学实践,就不能单纯依赖先进的装备、材料和工具,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和运用教学手段的效能,提高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的效益。
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炼。更加理性地关注教学手段的研究工作,注重挖掘教师自身的智慧潜能,使他们巧妙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愿景。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四
摘要: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可以使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受到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脉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一、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我们通过“传统文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少。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研究的突破口。
听,即听录音,利用课前时间,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看,教室里挂置一些古诗文挂图,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读,学生可以在课前两分钟和睡前十分钟进行朗读吟诵。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赛,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志。因此,它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立中国整理足新课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弘扬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传统文化典籍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作为重点内容,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寻求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传统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三、以编撰校本教材为抓手,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
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有想读文化典籍,却没有时间和针对性的阅读材料的情况。为此,我们在“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创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提升文化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我们立足于学生平时文学的积累,关注地方实际,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力图让它具有浓郁的家乡味,又能很好地彰显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活动采用单元专题形式,力求浓缩精华、体现中华文化神韵,拓展视野。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研究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审美功能,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举办语文学习文化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求读书知己。这些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安排古诗文诵读比赛。各班挑选出5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
(2)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
(3)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
(4)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我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审美功能,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举办语文学习文化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求读书知己。这些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安排古诗文诵读比赛。各班挑选出5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
(2)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
(3)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
(4)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我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语文新课程教学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五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作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南北风格、东西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在这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小学作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错位现象,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反思一下,使小学作文教学再次回归。
现将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现象梳理如下:
错位之一,作文要求文学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大纲中的这段话表明小学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练笔活动,它不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它既不同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也不同于成年人完全为了实际需要而从事的写作活动。
[1][2][3][4]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近些年,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地发展进步,使得农村的转型升级、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中对我国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并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以利于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文化论文
文化创作生产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是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也是繁荣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不断激发文化生产活力,将文化产品质量提到更高一层,这样才能够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新农村不断地建设,社会结构也不断进行转变,传统的农村文化产业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无限开发的潜力和市场前景。而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建设也有进一步的推进,对传统文化的构建、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充分研究和掌握其中的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指导。
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因其具有投入少、产出高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虽然长,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各地都希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农村传统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为背景,是农民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逐渐累积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等结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主要指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农村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都在农村传统文化建设之内。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对农村文化事业具有加强作用,能够促进对传统优秀农村文化的传承,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
2.1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高,创意不足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就是部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强烈的矛盾。受到“重儒轻商”的中国式传统思想影响,部分人对文化产业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够接受,认为文化不能沦为商品,觉得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对文化的破坏,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力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前景发展。当前学界和业界都不能对怎样发展文化产业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还有部分人的目光停留不前,认为文化产业就是第一、二产业,没有意识到文化产业其中的特殊和价值。此外,我国目前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创意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到“文化创意”的核心。
2.2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内生动力
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范围覆盖比较广泛,既有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又包含有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按照制造行业的角度而言,文化产业对于占有比重高达60%的重工业而言,其规模和生产设备都是非常小的。
2.3管理薄弱,服务不到位
对于农村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言,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机构不完善。部分地方虽然设有管理机构,但是由于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低以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服务不到位。管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要求进行,甚至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导致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能实现健康发展。
3.1在政策上大力扶植,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要想发展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就必须要借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方法,需要政府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以及城市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充分展现自身优势,以利于两者协调发展。
3.2完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有关部门要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探究,明确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机制,要充分结合该区域文化生产的实际情况、资源以及拓展空间,致力于促进和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完善。
3.3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例如文化站、街道、文化室、体育健身工程等。政府要逐渐完善该区域文化设施,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做好乡镇的文化互动场所工作,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投入。
3.4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
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对于已有产业既要巩固,又要增加其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掘人才。除此之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管理机构也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人才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吸引、挖掘、培训人才,使高素质人才从内心里想留在农村,为文化产业的建设做贡献。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的管理和文化产业人才的支撑。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切实贯彻有效的发展方法,保证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罗婧。中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王成强,毕西娟,刘兆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6.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七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35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