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回馈和借鉴。在写总结时要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这些总结范文中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总结内容,对于我们的总结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一
王震司令员和他率领的二纵队,对韩城的解放和贡献很大,从韩城的两次解放和在山西整训期间给了我们的游击队的经费、武器很多的支援。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和东府兄弟县的游击队都是配合各纵队主力作战的。因此和王震司令员有特别深厚的战斗友情。记得他在壶梯山战役中受了伤,回到韩城,我们要慰问他,他坚决不让。他说:“要慰问的话,去慰问部队,不要慰问我个人”。从县政府出来,他手搭在我肩膀上,谈吐间感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些事对韩城的领导干部影响很深远,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军民一家亲。
(该资料根据段洁回忆录整理)
从上述几件事情中,真实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这也是延安精神的真实表现,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核心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出的“三严三实”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当下,韩城作为陕西省唯一的计划单列市,面临升级换代和城市发展的蝶变,要打造黄河沿岸区域中心城市,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高度自觉的责任担当,清正廉洁的为政本色,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决不能像一些领导干部,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言行都背离领导干部的基本准则、违反规定,甚至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损坏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形象。延安精神传承了共产党人“三严三实”修身的最高境界。因此,传承好实践好延安精神是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实践“三严三实”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段洁,芝阳镇北寿寺村。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先后担任担任韩城赤卫队政治指导员、洛川游击队政委、黄龙工委副书记、韩城工委书记、韩城县委书记等职。1948年3月,韩城第二次解放,段洁被任命为韩城县长。建国后,历任西安市委党校校长兼党委书记;西安市“五七”干校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主任、副校长、副书记;西北大学党委委员,校革委会副主任;西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主持常务工作。1982年8月离职休养。8月14日逝世,享年90岁。)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二
张彩怪叫一声,大汗淋漓地醒过来。丈夫被她惊醒,脸色煞白。
张彩盯着丈夫:“昨天晚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两点。”丈夫镇定下来,“怎么了?”
“你们公司难道天天都这么忙?”
面对妻子的质问,丈夫回答说:“是啊,最近公司接了一宗大生意。”
“今天星期几?”
丈夫的目光闪烁了一下:“星期二。”
“你不是说今天要去出差吗?”
“是啊。”
张彩神情凝重:“你还是不要去了!刚才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在出差的路上出了事,大巴从盘山公路上翻了下去……血肉横飛。”
丈夫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们公司曾经给我们买过保险,保险单就放在咱们家穿衣镜的后面。”
张彩的忧虑重新浮上来:“你告诉我这个干什么?”
丈夫想了想,说:“以防万一。”
一个小时后,天亮了。张彩睁开眼,发现丈夫不在,可能是上班去了。
张彩去邮箱取报纸,报纸标题处的日期撞入她的眼帘,今天不是星期二,是星期三!
正疑惑间,电话铃声大作。
她抓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这个声音告诉张彩,她丈夫乘坐的客车从盘山公路翻下,车里的人全部罹难,让她去认领遗体。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三
跟许多医院一样,这家医院也没有四楼,而是直接跳到了五楼。幸好我住的是三楼,在病房里还不至于会有那种心里发毛的感觉。
我住的双人房,但另一个床位却是空的,就像是一间宽敞的单人房。
把东西衣物都安置好后,我先是躺在床上让护士打点滴,护士离去后,我百般无聊地看着点滴一滴滴地滴落,直到感觉眼睛发麻后,我起身翻查床头柜的抽屉,看看之前的住院病患有没有留下些什么。
但我只在第一层的抽屉里发现一本标示着住院注意事项的手册,其他抽屉里什么也没有。
我在床上坐好,翻阅起那本住院手册,无聊地开始一一比对各病房的差异:“好啊,其他病房还有电视冰箱……”
翻查了几页后,我注意到其中一件事项被红笔圈了起来,似乎极为重要。我看了一下,那事项只是写着:“本院门禁为十点,探视的家属及朋友请于十点前离院,并请病人于十二点前就寝。”
这没什么吧,病人本来就是该早点睡觉的。我往后翻了一页,发现还有一个事项是被红笔所圈起来的,这个注意事项就比较奇怪一点:“十二点过后若同病床的病人按下紧急呼叫铃,请勿慌张。”
搞什么?打错字了?应该是把“同病房”打成“同病床”了吧,我猜。再怎么挤也不可能两个人挤同一张床吧。我阖上手册,从包包里拿出自己带的书看了起来。
晚上十点,护士帮我将点滴拿下来,给了我晚上要服用的药,并且吩咐我晚上早点睡后便离开了病房。但可能是因为我平常生活就日夜颠倒的关系,我在床上折腾到了十二点多仍没有睡意,于是只好打开床头灯继续看书。
等到眼睛有了倦意,我才将书收起来并要关上床头灯,但当我的手压在床头灯开关上正要按下时,我看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我快个一两秒关掉床头灯,我可能就看不到这一幕,但我偏偏看到了。一只苍白的手从床底下伸出来,按下了床头的紧急呼叫铃,跟我按在床头灯开关上的手仅仅只有几厘米的差距。
我紧盯着病房的门缝,我可以看到走廊上的灯光钻过门缝透了一点进来,如果护士会来,那么门缝下会先闪过她的影子才对。但是没有,门缝下还未出现任何影子,门就无预警地打开了,一个护士推着推车走了进来,并反手将病房门关上。
这个护士也不是人!这个护士戴着副密不透风的口罩、穿着全白的制服,但是款式跟我印象中这家医院的护士制服并不一样。她推着推车走到床边讲了几句话,而床底下也有一些声音发了出来,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那似乎是一种以低沉的呢喃所构成的语言。
那个护士突然发出一个尖啸的声音,并且瞪着我,我被她给吓倒了,但我接着注意到她是在瞪着我的手,会意过来她是要我把床头灯给关掉。
别急别急,注意事项里有写,不要慌张,照做就是了。我关上了床头灯,但我眼睛并未闭上。
原来每张病床都有两个病人,一个在床上,一个在床下……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四
从来都讲不好鬼故事,因为还没吓着别人,自己就先乐了;但也从来都不是个好听众,因为别人刚讲到一半,自己就已经设想出若干吓人的结局了,结果对方不但没看到我惊恐的表情,还被我笑得莫名其妙起来。到头来不是以为我的胆子够大,就是认为自己讲得不够恐怖。但还是被吓着过一次,那是两年前一个初秋的晚上。
一群朋友在一家酒吧的后院平房里大讲鬼故事,故事会进入尾声部分,看着大部分该被吓着的人已经花容失色了,讲故事的人们也就不那么绘声绘色了。一个发生在走夜路女孩身上的故事,就在一种平静的叙述口气中开讲了,而我也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故事结局刚新鲜出炉,这时透过玻璃我看到窗外的`两盏红灯笼被风吹动忽明忽暗地摇曳着,脑海中突然呈现出女孩看到忽明忽暗的路灯摇曳的画面。紧接着,平房的门“吱呀”一声响,又让我立即浮现出女孩听到动静,应声看过去见鬼的一幕。不由得“啊”的一声尖叫,不但自己吓着了,满屋子的人也被我吓着了。
讲鬼故事作文450字中国大学网小学生作文频道。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五
他们都经历过民族危难,他们都渴望着国家复兴。一种朴素的阶级情感孕育出的一种艰苦奋斗精神,在他们的血液中涌动,也成为了他们共有的基因。
天刚蒙蒙亮,住在“小白楼”里的人们就起来吃饭了,撂下碗筷,赶忙进厂上班。
那个时候,厂内没有通勤车,个人也没有自行车,公司只有一辆中型客车专门接送留用的日本专家,干部工人都是徒步上下班,每天至少要走一二十里路。那个年头,在班上很少召开大会小会,因为几个居住在一处的干部,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需要研究,在路上边走边聊就都解决了。
恢复生产之初,鞍钢的“大白楼”是公司机关的办公地,“小白楼”是公司干部的住宿地。新调入的干部大部分住在这里,每家一个房间,大都为夫妻同住。采矿部主任刘克刚、范野萍夫妇,轧钢部主任吴铎、李彦夫妇,制造部副主任陈达、曲凤春夫妇,职工总会秘书长杨力森、张力夫妇,初轧厂厂长王敬桓、冯森夫妇等等,都住在这里。也有单身一人的,制造部总工程师杨树棠,家属在北京,那时北京还没有解放,暂时没迁过来,就是一个人住在“小白楼”里。
当年在鞍钢,由于经济困难,也没有条件实行薪金制,工人每月发给100多斤高粱米作为报酬,勉强够一家人糊口。但对于那些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工人和家属们来说,能够得到这点“救命粮”,已经是很满足了。工厂也没有能力给工人发工作服,都穿着自家缝制的衣服,大伙在班上的穿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干部实行的供给制,穿的衣服都是统一供给的灰棉袄军装,吃饭在驻地的食堂,每天的主食有高粱米饭、苞米面窝头或饼子,副食只有咸菜,再有就是一碗大菜汤。厂内没有食堂,这些干部们早晨在“小白楼”食堂吃过饭后,领取自己的中午饭——苞米面窝头和咸菜,用手帕包起来随身带上,午间在厂内的炉子上烤一烤,喝杯白开水,就着咸菜,算是一顿午餐。
坐落在三孔桥外铁东一侧的“三角楼”(原职工一宿舍),一座外形仿俄式建筑,建于19,日伪时期称为“井井寮”,是日本满铁职员宿舍。鞍山解放初,这幢楼经过修复改为招待所,调入鞍钢的第一批技术人员们就住在这里。曾经担任过公司轧钢副总工程师的崔峰,1948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决定投奔解放区,辗转到了东北,根据志愿被东北工业部分配到鞍钢,同行有五人,四男一女。他们于1949年1月到的鞍钢,就住在“三角楼”。他来的时候,住的人很少,有一批日本技术人员,绝大部分的家属早已回国,单身住在这里。不久,这里又住进了一大批技术干部,其中有老有少,老的像炼铁专家高其昌,年纪很大,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调到市里担任工业局局长,曾经在鞍钢恢复生产中,与杨树棠、王之玺、孙照森、雷天壮等著名专家一起获得一等功臣荣誉称号。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原来是两人居住一间,这时已经挤到四个人一间,单人床也并成了大铺。再后来,职工四宿舍(原“时尚”商城旧址)的前楼已经修好,他们都搬到了那里,又变回了两人一间,以后这里便成了技术人员宿舍。
技术人员起初也实行供给制,吃的与领导干部一样待遇,都是高粱米、苞米面和咸菜。那一年的春节快到了,公司人事处按规定给每人发了20万元东北券(折合人民币2元)。因战争刚过,经济萧条,整个城里只有铁西有一个露天新华市场。黄土场子上,小商贩们摆了许多地摊,出售的全是日本人走时扔下的“洋捞”,有旧衣服、旧书籍、旧唱片及家用品。这些技术人员们闲时常到那里去逛逛,因为兜里都没有钱,也就是瞧瞧热闹。这回终于有了钱,但也只能买一些手巾、肥皂、牙刷之类的日用品。过了春节,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照旧是一天三顿苞米面饼子、大菜汤。
崔峰记得,技术人员集中到四宿舍后,伙食有了很大改善,不再是整天吃苞米饼子,有了细粮,还有了炒菜。由吃大灶的供给制改为薪金制,第一次发的工资是一张高粱米票。那时候,他们连个脸盆都没有,洗脸洗衣服都很不方便,他就用这张高粱米票换成了钱,到铁西市场上买了一只铸铜脸盆,很厚很重。宿舍里有了这么一个稀罕物后,大家都来借用,几乎成了轮班使用的家什。多年后,他深有感触地说:“长期的艰苦生活,吃穿都已养成节俭的习惯。”
那时,铁东的市中心一带没有几户人家。过去这里是日本人的住宅区,他们撤出去后,门窗及地板全被拆卸一空,包括三角楼、北红楼、南红楼及实验小学周围的住宅,完全成了空架子。顺着八卦沟往东,只有原昭和制钢所医院(今鞍钢总医院所在地)一处很大的建筑,但也变成了废墟,碎砖碎玻璃满地,杳无人迹。黄昏时分,周围很寂静,远远地还能够听到狼嚎。工人们大都居住在铁西一带。日本人从“久保田”(后为鞍钢铸管厂,现为千龙户小区)周围的住宅匆忙逃跑时,一些失业工人带家属搬了进去,谁占了就归谁。搬进去时,只见有的家饭锅里蒸的大米饭还是热乎的,被子都没有来得及叠起来,丢下的东西在地板上扔得乱七八糟。但大多数工人群众住的条件还是很差,如八家子、陶官屯等地的棚户区。
在那个年头里,不论干部与工人,也不论老人与小孩,给大家留下的最深感受就是一个字——饿。按当时的职务和后来的级别,吴铎算是一个高级干部,也逃不过饥饿。当年,他30岁刚出头,正当壮年,身材高大,食量也大,猪腰子型的大饭盒,一次能吃满满一盒。后来实行薪金制,手里有了点钱,有一次,他终于下狠心吃了一顿馆子,改改馋,一下子点了120个饺子。坐在饭馆里,等了好长时间,比他晚来的客人吃完饺子都走了,可是他点的饺子还没有端上来,就问饭馆的伙计:“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给我上饺子?”伙计说:“您那儿桌的人还没有来齐,所以就没有给您上饺子。”他说:“哪里有一桌人,就是我自己,怎么没有来齐?我在这里,就是来齐了。”伙计听了直咋舌头,小声嘟囔道:“从来没听说过,一个人能吃120个饺子。”
大家都在忍饥挨饿,都在克服困难,让享受着特殊待遇的高级专家心里也十分不安。王子祐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来鞍钢前,在湖南大学矿冶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4月,东北工业招聘团团长张益民(由鞍钢化工部主任临时调任)特地到他家,与他促膝谈心,诚恳邀请他来鞍钢工作。到鞍钢后,组织上将他一家人安置在台町住一栋小楼,添置了全套家具,全家人吃小食堂。这让他寝食难安,找到公司经理李大璋提出,倒出一半房子,给其他同志居住。“只要我家小有饭吃、有住处,薪水可不要。”李经理笑着说:“优惠知识分子是我们党的政策……”
工人群众缺吃的、缺穿的,怎么办?“机器动起来,也就有饭吃了。”面对工人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的最大难题,公司经理李大璋说:“要恢复生产,工厂开工,生产了东西,群众有了收入,生活也就会好起来。”
鞍钢进入了恢复时期,工厂里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可以听到充满豪迈激情的歌声。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已有4座高炉出铁,6座平炉出钢,中型等6个轧钢厂及制钉厂、钢绳厂先后恢复了生产。
“解放初期的生活、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可是大家的干劲十足,热情很高。”杨树棠回忆道:“在那些艰苦奋战的日子里,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整天滚在一起,大家亲如手足,不分彼此,同志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采矿部主任刘克刚在回忆中说:“他们就是在吃高粱米、啃窝头,上下班要走十几里路,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对工作不顾难易、不辞艰辛、不计得失、不争待遇、不怕伤人、敢作敢为,夜以继日地工作。这种创业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六
外婆前年得癌症过世了,那时查出是癌时,我们都很悲痛,也一直瞒着外婆,外婆很坚强,她也许感觉到自己是绝症,因为大家突然之间对她太好,把她接到外地去玩,每个人都拼命给她买那些好吃好喝的,这些待遇是突然之间的,是她一辈子都没感受过的,可是肺癌已是晚期,什么也吃不下,每天咳血,不停咳,全身浮肿,但她从没掉一滴泪,没说过一句让我们伤心的话和绝望的话,后来她已不能进食甚至水,按我们那习俗,快咽气的人都要挪地上,不能死床上。那晚,我妈,两个姨和两个舅都在外婆旁边守者,大概零点以后,大家都困了,开始打盹,唯有大舅清醒,他看见门口有个好大一团黑影,慢慢缩小直至消失,第二天下午,外婆就走了,如果真有轮回,希望外婆下辈子幸福!
2
表妹经历的,那时表妹七八岁时,中午的时候和外婆一起上地里摘棉花,外婆摘棉花时,让表姐在地头玩,地头有个草垛,草垛旁有个满满水的河沟,一般农村田里地头都有这样的河沟,下雨储备水浇灌庄稼用的。表妹这时就听见草垛有响声,就象小牛用身子拱草垛发出的声音,于是表妹好奇就去看,看见一个小孩戴顶草帽,一蹦一跳的往河沟去,然后一下就钻水里不见了,然后又从水里漂出一双绣花鞋,很漂亮,表妹也没理,转身走了,后来就告诉外婆,外婆说多亏你没捡那鞋,要不就被鬼拉下水了。
3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七
从前有一个英俊的王子,他很阳光,但他并不自信。所以他一直很孤单。
有一天出国打猎时认识了一位很美丽的女孩,王子一见钟情,回国后王子派人去调查那位美丽的女孩,得知是邻国的公主,他很高兴,因为王子的父王很早就说让邻国的公主嫁过来,但是王子并不知道那位公主如何,好在现在认识了,王子高兴坏了,几年后,他们真的生活在了一起。虽然吵过架生过气。但是王子仍然深爱着公主。
可是有一天王子在打猎时,一个很邪恶的人从树林中出来,对着王子说:公主并不爱你,她只是希望等你父王死后领兵占领你的城堡,而你只是个傀儡,王子听完一下子瞢了。
回到皇宫后,王子一直在想那人的话。王子很自卑,他觉得那人说的很逼真,因为公主从未说过爱他,王子害怕极了,不停的回忆着过去,才发现公主似乎并不爱他,因为在公主的身上看不到他的影子,后来王子把这事告诉了父王,结果公主从城堡被赶了出来,公主很伤心,她从未如此伤心。因为她一直相信王子是爱她的,是相信她的。所以公主没有恨王子,只是哭,不停的哭。
几年后,老国王死了,王子顺利的当上了国王,他没有孩子,也没有妻子,因为他一直不相信公主是那样的人,他很努力的找,很努力的找,目的只有一个:想真正明白公主的心。
终于王子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公主,公主很安详的躺着,睡的很甜,和她亲手做的草莓蛋糕一样甜。王子不知道公主怎么了,站在公主面前低声说:对不起。但是公主仍然睡着。
这时那个很邪恶的人来了,他吓了一跳说:你怎么找到这里的?王子一下子抓住那人的脖子,问:公主为什么会在这?那人笑着说:哈哈,我妻子在这难道有错吗?王子抓的更紧了,说:你在骗我,她跟本没有任何阴谋,而有阴谋的是你!那人笑了:白痴,如果我不这么说她会在这吗?你们会赶她出来吗?王子愤怒了,问:你把她怎么了!那人说:我还要问你呢,她从出了城堡就一直昏迷不醒,你们给她下了什么药?王子更愤怒了:你这个邪恶的家伙赶紧从我眼前消失!说完王子拔出佩剑。邪恶的人笑的更大声了:你以为你能杀死我。
说完便扔出七把毒镖,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身中毒镖跪倒在地。鲜红的液体从身上流出,邪恶的人笑了拿起掉在地上的佩剑准备杀死王子,当他挥起剑时一支利箭射穿了那人的胸口,原来是王子的随从远处赶来,并用弓箭杀死邪恶的人,王子抬头费力的向随从示意,告诉他们不要进洞他想单独与公主在一起,王子费力的站起来,身上的液体还在不停的流。
王子深情的看着公主低声说:对不起。然后俯下身去吻公主的额头。后来王子再也没有站起身来,鲜红的液体染透了公主雪白的裙子。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八
春天来到了,小熊拿着一把铁锹在地上使劲的挖呀挖,他想挖出一个土坑,然后种一棵杏树,他一边挖一边想:几年以后,就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种的杏儿了,真是太好了。
想着想着,小熊挖的更起劲了。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小土坑就挖好了。
小猴子看见了,问:“小熊,你挖坑干什么呀?”
小熊说:“我想种一棵杏树。”
“种杏树?”小猴子说,“我看哪,种桃树好,桃比杏好吃多了。”
小熊点点头说:“也对呀,那我就种一棵桃树吧。”
小熊刚要决定种桃树,小山羊看见了,问:“小熊,你在干什么呀?”
小熊说:“我想种一棵桃树。”
“种桃树?”小山羊说,“我看呀,种梨树好,梨比桃好吃多了。”
小熊点点头说:“对呀,那就种一棵梨树吧。”
小熊刚要决定种梨树,胖小猪见了问:“小熊,你在干什么呀?”
小熊说:“我想种一棵梨树。”
“种梨树?”胖小猪说,“我看呀,种苹果树,苹果树好吃,又好看,你说对吗?”
小熊听了,又点点头,他觉得胖小猪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到底该种一棵什么树呢?很长时间过去了,小熊一直没有决定下来,结果呢?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九
老虎莫洛住在山林里,日子过得本来平静。这天下午,莫洛同一只八哥的巧遇,改变了他的生活。
莫洛懒洋洋地躺在山坡上晒太阳,他看见一只八哥落在他头顶的树枝上。
“你好,小八哥。从哪儿来?”莫洛问。
“从城里来。”小八哥有点儿矜持。她似乎觉得城里人同乡下人说话就应该这样。
“城里好吗?”莫洛隐隐约约记得听人说过城里不错。
“城里?城里太棒了。有汽车,有电视,还有带空调的房子,还有高级的餐厅,餐厅里有山珍海味,香极了!”八哥知道老虎馋,她专门加重了“香极了”三个字的语音。
果然,莫洛睁大了眼睛。
“我能去城里住吗?”莫洛问八哥。他想吃山珍海味,想看电视,想坐汽车。……“你没钱呀!知道吗?在城里走一步就是一分钱,没钱可不行。”八哥见多识广。
莫洛泄气了,他到哪儿去弄钱呀。
八哥忽然想起了什么,她说:“有办法了!”“快说!”莫洛喜出望外。
“知道吗?你们老虎的骨头在城里是珍贵的药材,有一种虎骨酒,是用老虎骨头泡的药酒,专治人的风湿病,一片几十块钱那!你去开个卖虎骨酒的药店,保准赚大钱。有了钱,还愁在城里过不好吗!”八哥一口气说了一大串。
莫洛一跃而起,紧接着又卧下了,好像遇到了难题。
“可虎骨从哪儿来呀?我总不能把自己的骨头取出来泡酒吧!”莫洛觉得与其少几根骨头在城里吃山珍海味,还不如四肢俱全呆在山林里风餐露宿。
“傻瓜!你卖假虎骨酒呀!你老虎开的卖虎骨酒的药店,谁不相信是真药!”八哥聪明绝顶。
“这。……”莫洛觉得有点儿那个。
“嗨,你当人都那么实心眼儿呀,还不是你蒙我,我蒙你,自己还蒙自己那!"八哥挺了解人。
“干!”老虎莫洛决定去城里开药店。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十
一天,母鸭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散步。
一只很饿的'狐狸看到了,就假惺惺地对母鸭说:“母鸭大婶,您的孩子呢?”
母鸭听后,对狐狸说:“我的孩子正在家里吃着又肥又大的鱼呢!”
狐狸又对母鸭说:“那您的孩子有人照顾吗?”
母鸭跟狐狸说:“还没有人照顾呢!”
狐狸又对母鸭说:“那您让我去照顾吧,我照顾小鸭们,保证一根毛也少不了。”
母鸭感激地跟狐狸说:“那你去照顾我的孩子们吧。”狐狸快速地跑到鸭舍前,打开门,准备大吃大喝。
它一步一步走向小鸭,小鸭们吓得哭了。就在这时,狐狸不小心踩到了一根线,那跟线带动了一个机关,狐狸一抬头,就看见一个大笼子掉了下来,一下子就把狐狸关住了。
过了一会,母鸭赶来了,它拿起电话,跟黑猫警长说:“有一只狐狸在偷我的孩子。”不一会儿,黑猫警长来了,它把狐狸关进了监狱,并和母鸭道谢。
这个陷阱其实是大母鸭设的,它怕其他人抢走它的孩子,所以才设的。大母鸭真是一只聪明的鸭子呀!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十一
我今天讲了个故事爸爸听,说的`是苯狼进城。
有一天,苯狼戴好帽子,穿好灯笼裤子,穿了一双红色的鞋。就出发了,他走到路上,就挥着手,忽然停了一辆绿色的小轿车,司机就把车门让苯狼进去,不怎么的司机就摔了一跤,苯狼拉住司机的手,司机以为要吃他,司机撒腿就跑。苯狼就把车门关了,把车开走了。苯狼遇到红灯,就闯红灯,苯狼不懂交通规则。苯狼来到城里,城里有很多人,它就来到一商场,商场里有很多人,有各种买卖,忽然有个以为要吃他,就把塑料桶戴到头上。有些人看到苯狼就使劲跑。苯狼来到一个玩具市场,走进去看,有很多人买玩具,他看见有个楼梯可以直接上去,苯狼就上去了,他觉得很轻松,不用走。他看见一个小女孩和他妈妈在给她买布娃娃,那个妈妈看见苯狼,她就跑来跑去。小女孩哭了,以为妈妈不给布娃娃。苯狼坐着越升越高,然后它拿两个松子球玩来玩去。它大叫说:“谁的本领大。”笨狼想跑下楼去,楼梯总是往上升。笨浪一直跑下去,它就累了。它说:“这些人一点都不对我好。”那个戴塑料桶拿开一看,笑了。就打电话给警察和动物圆,叫他们把苯狼抓走。呢个小女孩坐着电梯跟苯狼说:这个楼梯叫电梯。电梯有上有下。我来帮助你吧!拉着苯狼的手把它带下去。苯廊感激小女孩,送给她一个松果球。
那些警察来抓苯狼,苯狼不想被他们抓住,马上开着小轿车逃走了。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十二
在一个农场里生活着一只非常神气的公鸡,不仅有五彩斑斓的羽毛,而且鸡冠也是红红大大的`,为此,小公鸡也感觉到自己非常的骄傲。
森林里住着一只美丽的小公鸡,它的尾巴五彩缤纷,红红大大的鸡冠可神气了。但是小公鸡十分自大:“喔喔喔,漂亮的我,喔喔喔,美丽的我。”小公鸡骄傲地扯着嗓子唱着,兴高采烈地到处溜达。
突然它看见穿着花裙子的小白兔走了过来,“喂!兔子,你敢和我比美吗?”小公鸡傲慢地说。“不敢,不敢,你太美了。”小白兔谦虚地回答。“哈哈,我就知道你不敢,哈哈,我最美丽、看!”小公鸡哈哈大笑,得意极了。小白兔听了很不高兴,转身走了。
这时鸭太太走过来笑眯眯地说:“小公鸡,你可真漂亮啊!”小公鸡听了赞美之后更加得意了:“我是世界上最美的!是吧?”“是是是……”鸭太太一怔又说,“小公鸡啊,其实孔雀比你美多了……”“不!不可能。我去找孔雀!”没等鸭太太说完,小公鸡就向孔雀家飞奔过去。
来到孔雀家门口,小公鸡便大声地叫嚷:“开门!开门!”门开了,孔雀微笑地看着小公鸡说:“怎么了?有什么急事吗?漂亮的小公鸡。”小公鸡眼睛都看直了,它不知道天外有天啊!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雍容华贵,太漂亮了。
小公鸡感到自己的脸火辣辣的,和孔雀相比,自己太微不足道、骄傲自大了。小公鸡无地自容,灰溜溜地跑走了。
听老一辈讲的故事篇十三
在我国春秋时期,宋国有位农夫,靠种田为生,他家有一块水田,一家人就靠这块田地糊口,生活过的紧巴巴的,但还能勉强度日。
这一年,由于天气变化,气候寒冷,下起了大雪,以至于春天迟迟不来。他和往常一样,辛勤的播种,并期盼着种子发芽长出幼苗,然而迟迟不见长出幼苗,他是个急性子,他天天跑到田里去看,看看种子是否发芽了。
终于,他看到了田里一棵棵的幼苗如雨后的春笋,齐刷刷的钻出水面,他非常高兴,但依然每天都会去田里看,看看幼苗长高了没有,然而,一天,两天,三天,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是禾苗一点不见长,他急的团团转。
他不停的想啊想,走路的`时候想,坐着的时候想,吃饭的时候想,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要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想出来一个办法,于是,第二天,心里美滋滋的就往田里去了。
来到田里后,他认认真真的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从太阳刚出来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终于将所有禾苗都往上拔出了一截。望着一棵棵“长高了的禾苗”,农夫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回到家,他别提有多高兴了,家人见他非常高兴的样子,就问他什么事这么高兴,他笑道:“我今天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一大截,所以很高兴。”
他的儿子一听,第二天急忙跑到田里去看,谁知,田里的禾苗已经全都枯萎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398433.html】